⑴ 社會服務的總結
在會中央的指導下,年,我省民進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按照《民進中央關於加強新時期社會服務工作的意見》的要求,發揮自身優勢,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積極有效地開展社會服務工作,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 定點扶持,長期跟蹤,社會服務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1、繼續開展"教育扶貧,智力支教"活動, 促進了欠發達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為長期支教點,民進廣東省委從2004年始,連續開展了對韶關市曲仁中學的支教活動。今年4月21日至23日,又組織了8名優秀教師第三次對韶關曲仁中學進行支教活動。學生、教師聽課8場(科)、達2039人(次),教師間交流43人(次)。根據曲仁中學有關資料顯示,近年來,該校學生上線人數和各批次上線百分率均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06年高考中,韶關曲仁中學有92人達到本科線以上,其中達本科A線以上者66人,居韶關市同類23所普通高中之首;美術、音樂考生總分上本科線以上者人數居韶關市第一。
從近年來支教的情況看,各地要求省委會進行支教的呼聲很高,為此,省委會在2006年擴大了支教的規模,除繼續對韶關進行支教外,還對連南、連山縣和江門市進行了支教,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從試驗到推廣到有機認證,推廣"鴨稻共作"實現三年三步跳
科技支農是社會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自2003年7月以來,民進廣東省委、中山市委會按照科學發展觀精神的要求,重視發揮智力優勢,在科技支農方面,一直致力於推動"鴨稻共作"生態種養技術的發展,幫助農民增收,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今年初,崖口村開始了有機大米示範基地認證的申請,5、6月間,廣州市綠委派專家前往崖口檢查、了解情況。日前,崖口有機大米示範基地已取得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證書,同時也獲得了德國BCS中心的美加有機認證和歐盟有機認證。近日,第一批"鴨稻米"30噸已出口加拿大。崖口村"鴨稻共作"從最初的10畝試驗到1000畝推廣,再到今年的通過有機大米示範基地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實現了三年三步跳
3、建立義診服務點,提高農村衛生院的醫療整體技術水平
省委會與惠州民進早在2003年就著手在博羅縣仍圖鎮衛生院建立了第一個義診服務點,長期為衛生院提供義務技術服務;2005年根據實際情況,又在惠城區經濟較為落後潼僑鎮衛生院開辟新的義診服務點。除每年組織1-2次大型的社會服務活動外,2006年起,每月還安排二名副主任醫師職稱以上的醫生到定點醫院義診服務一天。在解決當地醫療技術匱缺的同時,培養他們自己的醫師,以真正提高農村醫院的醫療整體技術水平,深受僑民交口稱贊。
2006年4月29日,為緩解農村缺醫少葯看病難、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水平及農業科技創新,構建和諧、安康社會主義新農村,民進廣東省委、惠州市委聯合組織一批會內名醫、優秀教師及農業專家到惠州市惠城區潼僑鎮開展送醫送教送科技下鄉活動。40多名民進會員參加了活動。姚本棠、楊關福、謝端與該鎮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如何支持當地存在的教育、醫療、科技興農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活動受到該鎮廣大農民、僑民、茶農及師生的歡迎,約有500多人就診,800多名師生聽了公開課,數十個茶農聽了專題講座,深得他們的好評。還免費發放葯品近5000元,切實幫助貧困農民、僑民解決實際問題,受到當地群眾交口稱贊。
6月13日,民進廣東省委赴船塘鎮參加堅持多年的"科技進步活動月"活動。由我會醫療專家組成的民進廣東省委義診服務隊和當地的醫務人員一起熱情為當地群眾免費診治,深受歡迎。省委副秘書長張中強參加了這次活動,而且還親自陪同康健醫生踏著泥濘的山路一同前往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的14歲小女孩家中為她診治,並代表民進省委和省科技廳送上慰問金。義診受惠群眾近300人。
二、成功舉辦"海峽兩岸首屆教育界書畫聯展",推動兩岸四地交流
為貫徹會中央積極開展海外聯絡和海峽兩岸的交流,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積極努力的工作要求。弘揚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傳統,加強大陸與港澳台的溝通、理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十二個教師節之際,民進廣東省委、中國少年兒童造型藝術學會、海峽兩岸美術教育交流會組委會(主辦),台灣藝術教育研究發展學會、台灣花蓮教育大學藝術學院、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澳門書法教育研究會等(協辦),於2006年9月10日至19日在廣州文化公園中心展廳舉辦了"海峽兩岸首屆教育界書畫聯展"。
此次聯展以"翰墨·丹青·友情"為主題,參展作品222幅,其中台港澳作品107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來自台灣的作品有44幅,台北、台中、台南都有作品參展。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民進中央副主席、民進省委主委羅富和;廣東省台辦副主任李旭政先生;台灣花蓮縣美術協會會長林秀菊女士;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長曾鉅桓先生;香港教育學院教授陳海鷹先生;澳門書法家協會主席連家生先生;海峽兩岸美術教育交流會組委會召集人鍾維國先生等嘉賓、民進成員400多人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當天,兩岸四地書畫家當場在展館聯手即席揮毫,共同創作出了16幅作品。展覽期間,還召開了"弘揚中華文化藝術座談會",並組織台灣教育界書畫來賓參觀黃花崗、孫中山故居。
此次聯展活動的成功,促成了"兩岸四地書畫聯展組委會"的組建,並簽了協議,約定以後將每年在四地輪流舉辦一次書畫聯展。
9月10日"海峽兩岸首屆教育界書畫聯展"開幕, 香港大公報、澳門日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廣東、廣州電視台等10家媒體到場采訪報道。9月12日,《人民日報》第九版"綜合新聞"欄目里,以"四地寄情墨丹青"為題,也報道了這次聯展。
此外,今年不少市委會同心協力,力爭多渠道、多手段、多形式地做好海外聯誼工作,為溝通兩岸,增進了解作出應有的貢獻。
今年3月,由中山民進會員李英中牽線搭橋,在中山市舉辦了台灣謝孟雄教授攝影作品展。
珠海民進會員張笑今年已兩次赴港對維多利亞教育機構幼稚園老師進行培訓,並帶珠海啟雅幼兒園小朋友赴港與香港德貞幼稚園小朋友進行了學習交流和互訪活動,增進了兩地小朋友的相互了解。
三、"兩廣"民進聯合開展社會服務工作項目不斷拓展
近年來,民進廣東省委響應會中央號召,積極開展智力支邊扶貧工作,特別是與廣西民進聯合開展社會服務,合作的項目不斷拓展。
1、連續三年助學廣西貧困地區100名特困生
2004年以來,各市委會、省直各總支(支部),積極響應、廣泛發動會員,共同籌集助學款達15萬元,資助了廣西上思縣叫安鄉10多所學校的100名特困生每人每年500元的學習費用,幫助他們繼續就讀和重返校園。
2、協助廣西民進幫助上思縣推動"鴨稻共作",加快糧食、水禽生產結構調整,生態富民。
上思縣於4月底引進5000羽國家級廣東"三水白鴨",進行水禽試驗示範養殖。6月,楊關福教授為配合上思縣的示範推廣,不辭辛苦與畜禽良種繁育場有關領導前往上思,檢測前段時間送達的5000羽國家級三水優良白鴨在當地的生長情況,幫助解決養殖過程出現的問題。
"鴨稻共作"、引進水禽,經過今年早造的試驗、試養,生態種養效果、效益較為理想。近期,廣西上思縣畜牧水產局向那琴鄉、公正鄉等提出,利用本地優勢,加強"鴨稻共作"生態種養技術的示範推廣、加強對"三水白鴨"的宣傳等建議。
3、舉辦"廣東站-西部地區教師培訓班"
2006年9月,民進廣東省委為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上思縣的農村小學教師30人舉辦了為期一周的培訓班。本次培訓的目的,在於幫助學員緊緊把握新教材的使用,全面推進素質教學,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這是"兩廣"民進組織貫徹落實民進中央《關於舉辦西部貧困地區教師培訓班的意見》精神的具體行動。
承辦這次培訓班教學任務的民進中山市委、中山市教師進修學院對培訓工作進行了精心組織和策劃,培訓期間,有與課堂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的教育理論報告,有課堂案例的分析,有深入小學一線的觀摩聽課與評課活動,有學員自己上課實踐與評課互動,有參觀考察,培訓工作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召開民進廣東省社會服務工作經驗交流暨表彰會,推動全省社會服務工作更上一層樓
2006年7月25日,民進廣東省社會服務工作經驗交流暨表彰會在廣州召開。這是民進廣東省委第一次就社會服務工作召開全省性會議。會議總結了2002年以來我省社會服務工作,並對民進廣州市委等6個先進集體,宋斌等50名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民進中央副主席、廣東民進主委羅富和,副主委姚本棠、區鉷、陳國安,各市分管社會服務工作的負責人、各總支(支部)負責人及先進個人代表等六十多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從服務農村建設、促進欠發達地區教育發展、扶貧助學、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發展民辦教育、開展海外聯誼工作等六個方面總結了我會社會服務工作的成績,並從七個方面總結了基本經驗。充分肯定了省委會2002年以來社會服務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民進中央副主席羅富和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要從提高認識入手,把我省社會服務工作推上一個新台階。
⑵ 陳國安的簡介
曾任廈門工藝美術學院(今福建省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科瓷塑指導教師,廈門瓷廠雕塑車間、陶瓷研究室工藝師。廈門市工藝美術協會理事。1963年福建省藝人代表會代表。
陳國安出生於民國18年(1929年)農歷12月初2日。8歲入瑞坂小學。14歲喪父,家貧,小學畢業後輟學到潯中東頭窯場拜曾廣鏡為師,學習日用瓷製坯工藝。兩年多出師後,於東頭窯場鄭世絨經營的福興瓷廠做工。未幾回本村瑞坂瓷廠。
約1947年,隨兄到城關學習瓷塑,輾轉於岳尾街瓷塑作坊、西校場省屬德化瓷業改良場等處從藝,步入瓷塑藝術生涯。
1951年省瓷業改良場由晉江專署接辦,改名德化利民瓷廠,陳國安被招人為日用瓷製坯工。未幾建立雕塑組,國安調至雕塑組。1956年任雕塑組生產作業小組組長,帶班參加生產,並負責本作業組徒工的技術崗位培訓。陳國安為人謙遜朴實,從藝認真,對技術精益求精。
1958年,與邱玉雲等被選送省工藝美術進修班進修半年。結業後,留省輕工廳研究所陶瓷室,從事瓷坦研究與創作設計。
1961年調廈門工藝美術學院任雕塑科專業課瓷塑指導教師。文革中(1960年代末)廈門上藝美術學院停辦,1970年調廈門瓷廠,承命負責組建雕塑工藝車間,培訓瓷塑技術人員,從事創作設計與模具製作,以及生產中的工藝技術指導、管理等。雕塑車間生產上軌後,未幾廠成立雕塑研究室,陳國安調該研究窒,負責創作設計,並兼雕塑車間技術顧問,直至退休。
陳國安於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廈門瓷,一執教與從藝20餘年,教學傳藝認真,循循善誘,注重實踐,言傳身教,授予無私,毫不保留,極受學生、藝徒擁戴。他將古瓷都德化雕塑藝術與何朝宗的優秀傳統技法授予青年學子與藝徒,使其廣泛傳播海內外,使瓷都德化雕塑豈術在海內外產生積極的影響作出努力與貢獻。
他從事瓷塑藝術數十年,創作的作品有傳統題材的各款姿式觀音、彌勒、李鐵拐、八仙過海、麻姑獻壽等神仙佛像,屈原、關羽、鍾馗、昭君、貂蟬拜月、大喬小喬、陳三五娘、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紅葉題書等歷史與神話故事人物、仕女,現代題材有毛澤東塑像、新疆舞等,還有藝術化日用瓷。其中《我要做個小木工》瓷塑,出版於《福建工藝美術選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版)。
1970年代初創作的五子彌勒瓷塑,1970年代後期創作的浮雕梅花茶具、瓷象罐,先後送省參展獲獎。其後五子彌勒瓷塑出版於《福建瓷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版)。不倒翁瓷塑,選送在上海舉辦的華東區工藝美術展覽會參展獲獎。坐蓮觀音、李白醉酒、關羽立像、壽星、彌勒錢罐,出版於《福建瓷塑》(活頁本)。1960年代初於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的高2米毛澤東立像,儀態莊重逼真,後制為脫胎膝雕;1960年代初於省輕工廳研究所陶瓷窒創作的貴妃醉酒瓷塑,被選為國家領導人出訪饋贈禮品瓷。
1970年代初創作的彌勒錢罐、泳童瓷塑等多種作品投放市場,選送廣交會展銷,極受客商青睞,屢獲大量訂貨;五子彌勒瓷塑,自1970年代初投放國內外市場,20多年來長期盛銷不衰。
陳國安謙遜自持,不耽名譽,問他一生有什麼創作,藝術上有何成就,他總是一再謙辭:「沒什麼,我很慚愧!」「如果有些微成績,亦是領導的重視、關懷,人民給予學習的機會得來的結果」。數十年來他始終勤勤懇懇,不知疲倦。1982年,他因勞累重病做大手術,雖經長期調治未得完全康復,提早於1984年退休,使他過早離開藝壇,惜而未能對藝術繼續作進一步較深入的探尋與研究,亦未參與評定職稱。
陳國安後繼有人,其三子陳貴卿、四子陳強皆熱愛雕塑藝術。陳貴卿1959年出生於德化,畢業於廈門第九中學高中部,1978年隨父進廈門瓷廠雕塑車間學藝。陳強1962年出生於廈門,初中畢業,於1982年進廈門工藝美術廠雕塑車間。兄弟倆在藝術上均獲一定成就,其治藝為人,甚有乃父之風。陳貴卿原學瓷塑,後兼習樹脂工藝與玉雕,曾創作有《觀音》、《彌勒》、《八仙過海》、《福祿壽》及龍虎獅象等多種題材瓷塑作品。1988年至1992年,曾為廈門惠和、惠山石雕廠設計多種石雕產品造型,其中高2.4米孫中山立像、高2.5米五子彌勒,長2.8米神獅(仿港幣票而圖樣)等,由石雕名匠精工雕制,先後銷往台灣等地。1989年還特地為台灣一名剎住持禪心法師泥塑高1.1米坐像,經其本人親自帶7位沙彌前來鑒定確認,由廈門惠和石雕廠名匠雕成石像運往台灣。1991年又為台商陳萬貴設計製作大型陶塑《錦綉中華》(56個民族風情共1000餘尊人物群像)及《十八地獄》系列玻璃鋼雕(像高1.6米至2.5米),並各生產二套運往台灣。以上作品,皆受好評。陳強先後從事金木雕、泥塑、玉雕及樹脂工藝。曾為漳平市設計直徑12米噴水池、高6米假山、高2米仙鶴(7隻)群雕,為漳浦縣兒童樂園設計高2米《母與子》組雕及假山、鹿(高3米,皆水泥雕)。1987年與其同行蔡福祥合作,為漳州市名剎三坪寺大雄寶殿雕塑高2.4米至3.4米如來、韋陀、迦葉、彌勒等佛像,深受贊譽。2000年夏,兄弟二人又合作為菲律賓國父扶兩黎剎塑高16吋胸像2尊,由扶西黎剎祖籍地晉江柯氏宗親將其分別贈給菲總統府和扶西黎剎博物館珍藏瞻仰。可喜陳氏雕塑藝術後繼株苗茁壯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