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心得總結 > 設計培訓計劃的要素

設計培訓計劃的要素

發布時間:2021-02-20 19:02:26

『壹』 設計有效的培訓項目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第一步: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需要從企業、工作、個人三個方面進行。首先,要進行企業分析,確定企業范圍內的培訓需求,以保證培訓計劃符合企業的整體目標和戰略要求。其次,要進行工作分析,分析員工取得理想的工作績效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再次,要進行個人分析,將員工現有的水平與預期未來對員工技能的要求進行比照,看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差距。當能力不能滿足工作需要時,就要進行培訓。
第二步:培訓方案組成要素分析
培訓方案是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指導者、培訓對象、培訓日期與時間、培訓場所與設備以及培訓方法的有機結合。在培訓需求分析的基礎上,要對培訓方案的各組成要素進行具體分析。
(一)培訓目標的確定轉自環 球 網 校e24ol.com
確定培訓目標會給培訓計劃提供明確的方向。有了培訓目標,才能確定培訓對象、內容、時間、教師、方法等具體內容,並在培訓之後對照此目標進行效果評估。確定了總體培訓目標,再把培訓目標進行細化,就成了各層次的具體目標。目標越具體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於總體目標的實現。
(二)培訓內容的選擇
一般來說,培訓內容包括三個層次,即知識培訓、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
知識培訓是企業培訓中的第一個層次。員工聽一次講座或者看一本書,就可能獲得相應的知識。知識培訓有利於理解概念,增強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技能培訓是企業培訓中的第二個層次。招進新員工、採用新設備、引進新技術等都要求進行技能培訓,因為抽象的知識培訓不可能立即適應具體的操作。素質培訓是企業培訓中的最高層次。素質高的員工即使在短期內缺乏知識和技能,也會為實現目標有效、主動地進行學習。
究竟選擇哪個層次的培訓內容,是由不同受訓者的具體情況決定的。一般來說,管理者偏向於知識培訓和素質培訓,一般職員偏向於知識培訓和技能培訓。
(三)培訓指導者的確定
培訓資源可分為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內部資源包括企業的領導、具備特殊知識和技能的員工,外部資源是指專業培訓人員、公開研討會或學術講座等。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各有優缺點,應根據培訓需求分析和培訓內容來確定。
(四)培訓對象的確定
根據培訓需求、培訓內容,可以確定培訓對象。崗前培訓是向新員工介紹企業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崗位職責等內容,使其迅速適應環境。對於即將轉換工作崗位的員工或者不能適應當前崗位的員工,可以進行在崗培訓或脫產培訓。
(五)培訓日期的選擇
通常情況下,有下列四種情況之一時就需要進行培訓:新員工加盟企業,員工即將晉升或崗位輪換,環境的改變要求不斷地培訓老員工,滿足發展的需要。
(六)培訓方法的選擇
企業培訓的方法有很多種,如講授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視聽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種培訓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為了提高培訓質量,達到培訓目的,往往需要將各種方法配合起來靈活運用。
(七)培訓場所和設備的選擇
培訓場所有教室、會議室、工作現場等。若以技能培訓為內容,最適宜的場所為工作現場,因為培訓內容的具體性,許多工作設備是無法弄進教室或會議室的。培訓設備包括教材、模型、幻燈機等。不同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法最終決定培訓場所和設備。
總之,員工培訓是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指導者、培訓對象、培訓日期、培訓方法和培訓場所及設備的有機結合。企業要結合實際,制定一個以培訓目標為指南的系統的培訓方案。
第三步:培訓方案的評估和完善
從培訓需求分析開始到最終制定出一個系統的培訓方案,並不意味著培訓方案的設計工作已經完成,還需要不斷測評、修改。只有不斷測評、修改,才能使培訓方案逐漸完善。
培訓方案的測評要從三個角度來考察:
一是從培訓方案本身的角度來考察,看方案的各個組成要素是否合理,各要素前後是否協調一致;看培訓對象是否對此培訓感興趣,培訓對象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看以此方案進行培訓,傳授的信息是否能被培訓對象吸收。
二是從培訓對象的角度來考察,看培訓對象培訓前後行為的改變是否與所期望的一致,如果不一致,找出原因,對症下葯。
三是從培訓實際效果的角度來考察,即分析培訓的成本收益比。培訓的成本包括培訓需求分析費用、培訓方案的設計費用、培訓方案實施費用等。若成本高於收益,則說明此方案不可行,應找出原因,設計更優的方案。

『貳』 企業年度培訓計劃的制定需要注意哪些要素

具體的企業年度培訓計劃內容一般主要包括如下8要素:
一、培訓目的
每個培訓項目都要有明確目的(目標),為什麼培訓?要達到什麼樣的培訓效果?怎樣培訓才有的放矢?培訓目的要簡潔,具有可操作性,最好能夠衡量,這樣就可以有效檢查人員培訓的效果,便於以後的培訓評估。
二、培訓對象
哪些人是主要培訓對象?根據二八法則,20%的人是公司的重點培訓對象。這些人通常包括中高層管理人員、關鍵技術人員、營銷人員,以及業務骨乾等。確定培訓對象還因為需要根據人員,對培訓內容進行分組或分類,把同樣水平的人員放在一組進行培訓,這樣可以避免培訓浪費。
三、培訓課程
年度培訓課程一定要遵循輕重緩急的原則,分為重點培訓課程、常規培訓課程和臨時性培訓課程三類。其中重點培訓課程主要是針對全公司的共性問題、未來發展大計進行的培訓,或者是針對重點對象進行的培訓。這類培訓做得好可以極大提高公司的競爭力,有效彌補企業不足。因此,這類培訓需要集中公司人力、物力來保證。
四、培訓形式
培訓形式大體可以分為內訓和外訓兩大類,其中內訓包括集中培訓、在職輔導、交流討論、個人學習等;外訓包括外部短訓、MBA進修、專業會議交流等。
五、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涉及管理實踐、行業發展、企業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專項業務、企業文化等課程。從人員上講,中高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培訓宜外訓、進修、交流參觀等為主;而普通員工則以現場培訓、在職輔導、實踐練習更加有效。
六、培訓講師
講師在培訓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講師分為外部講師和內部講師。涉及到外訓或者內訓中關鍵課程以及企業內部人員講不了的,就需要聘請外部講師。在設計年度培訓計劃時,可以確定講師的大體甄選方向和范圍,等到具體培訓時,再最後確定。
七、培訓時間
年度培訓計劃的時間安排應具有前瞻性,要根據培訓的輕重緩急安排。時機選擇要得當,以盡量不與日常的工作相沖突為原則,同時要兼顧學員的時間。一般來說,可以安排在生產經營淡季、周末或者節假日的開始一段時間。並應規定一定的培訓時數,以確保培訓任務的完成和人員水平的真正提高。
八、培訓費用
預算方法很多,如根據銷售收入或利潤的百分比確定經費預算額,或根據公司人均經費預算額計算等。在預算分配時,不能人均平攤。培訓費用應向高層領導、中層管理者以及技術骨幹人員傾斜。
每個培訓項目都要有明確目的(目標),為什麼培訓?要達到什麼樣的培訓效果?怎樣培訓才有的放矢?培訓目的要簡潔,具有可操作性,最好能夠衡量,這樣就可以有效檢查人員培訓的效果,便於以後的培訓評估。

『叄』 企業制定培訓計劃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已成為各大公司必備的項目了,無論是在自己公司內部組織人力資源培訓還是去參加企業外的人力資源培訓,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人力資源培訓內容計劃。下面我們來看看人力資源內容計劃應該怎麼做吧。

第一步:安排合共一天的經歷訓練,學員在活動過程中,本中心教練將環繞著人力資源培訓課程內容帶領學員做出討論,分析,透過每一個活動知悉本身和別人的能力,並且在討論中獲得團隊的價值觀。

第二步:當經歷訓練完畢後,於當日進行三小時的課堂,其內容包括有團隊概念、成功隊員要素、學員將會在堂上透過主導模式來確認以上理論的需要性。然後,將與學員舉行研討會,內容有關於成功團隊的要素與崗位分配,目的將學員的思想在第一時間下訂立改善工作行動計劃。

第三步:舉行兩小時的人力資源培訓座談會,分享學員所訂的行動計劃之結果和進度,讓每一位學員能身體力行下真正將課程的理念使用於工作中。

人力資源培訓內容計劃就如以上描述,當然,人力資源培訓計劃的形式不止於此,各位組織者想要有更多種的內容培訓計劃可以去到上海三才培訓機構,與培訓老師進行交流。亦或是將自己的人力資源培訓內容計劃交由老師,讓老師為你指正一二,必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肆』 培訓計劃方案一般包括哪些部分

已成為各大公司必備的項目了,無論是在自己公司內部組織人力資源培訓還是去參加企業內外的人力容資源培訓,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人力資源培訓內容計劃。下面我們來看看人力資源內容計劃應該怎麼做吧。

第一步:安排合共一天的經歷訓練,學員在活動過程中,本中心教練將環繞著人力資源培訓課程內容帶領學員做出討論,分析,透過每一個活動知悉本身和別人的能力,並且在討論中獲得團隊的價值觀。
第二步:當經歷訓練完畢後,於當日進行三小時的課堂,其內容包括有團隊概念、成功隊員要素、學員將會在堂上透過主導模式來確認以上理論的需要性。然後,將與學員舉行研討會,內容有關於成功團隊的要素與崗位分配,目的將學員的思想在第一時間下訂立改善工作行動計劃。
第三步:舉行兩小時的人力資源培訓座談會,分享學員所訂的行動計劃之結果和進度,讓每一位學員能身體力行下真正將課程的理念使用於工作中。
人力資源培訓內容計劃就如以上描述,當然,人力資源培訓計劃的形式不止於此,各位組織者想要有更多種的內容培訓計劃可以去到上海三才培訓機構,與培訓老師進行交流。亦或是將自己的人力資源培訓內容計劃交由老師,讓老師為你指正一二,必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伍』 如何設計、實施新員工入職培訓計劃

開始一項新的工作對新員工來說是充滿壓力的,新員工常發現自己要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工作環境下與不熟悉的人一起工作。為了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取得成功,新員工必須學習新的工作方法、了解事實、做事的程序、公司對自己的期望以及公司的價值觀。新員工也可能還會因為過低地估計了新的工作責任所帶來的情緒影響和適應新環境的難度而感到吃驚。此外,新員工也許還需要放棄一些在以前的工作環境中幫助其取得成功的而並不適合新的工作環境的一些行事方法。盡管組織社會化很重要,但一些組織在介紹新員工和幫助新員工融入組織的工作卻做得很少,迫使新員工只好靠自己摸索。一些員工雖然通過這種自生自滅式的學習適應了新的環境,但他們在入職的早期有可能經歷焦慮和挫敗感。 企業管理顧問羅百輝認為,認識組織社會化的重要性並採取措施幫助新員工在組織中順利過渡是必要的。除了招聘階段的現實性工作預覽外,入職培訓是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入職培訓的目的通常包括以下幾方面:1、減少新員工的壓力和焦慮;3、降低員工流動;5、幫助新員工學習組織的價值觀、文化以及期望;7、幫助新員工適應工作群體和規范;入職培訓在各種規模的組織中都被廣泛採用。不同的組織使用不同的入職培訓方法。二、入職培訓內容的評估和決定從理想的角度來說, 入職培訓應該遵守評估-設計-實施-評估的框架結構。組織代表應在培訓之前進行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法的精心評定。培訓完成之後,再對其進行系統地評估,以評定培訓項目的成功程度。一般來說,入職培訓計劃應包括如下信息:公司的整體信息,通常由負責人力資源開發的員工提供;與工作緊密相關的信息,通常由新員工的直接上級主管提供;公司信息可包括公司總體概況、關鍵政策和程序、使命宣言、公司目標和戰略,也包括薪酬、福利、安全和事故防止、員工關系以及各種物理設施。工作信息包括部門或工作小組的功能、工作職責和責任、政策、規則、程序、部門參觀,以及部門成員介紹。組織應讓新員工從總體上了解組織的使命、目標、結構、文化、產品等關鍵要素。組織的使命宣言起著強化基本價值觀和組織在行業和社會中的地位的作用。懂得使命重要性的員工更有可能產生符合組織使命的行為。有的組織使用信條來傳達核心使命並在公司政策和目標中加以強化。許多組織試圖簡化這些宣言而只通過正式文件,如員工手冊和業務報告等來傳達。入職培訓中還應向新員工解釋清楚薪酬和福利政策。有些組織在入職培訓中安排填寫薪酬和福利表,以使員工知道他們應該得到的薪酬和已參加的福利計劃。在入職培訓中,可使用各種媒體,包括講課、錄像、印製的材料、討論等。電腦軟體也可作為培訓的方式之一。公司的內部電腦網路也可為新員工了解公司及人員提供很獨特的機會。入職培訓的時間根據情況而各異。從幾小時到幾天,甚至幾個月不等。下面是企管顧問羅百輝為培訓師提供的常用入職培訓內容清單:2、組織結構圖;3、組織所在行業概覽;4、福利組合概覽(如健康保險、休假、病假、學費報銷、退休等)5、業績評估或績效管理系統,即績效評估的方式,何時,由誰來評估,總體的績效期望6、薪酬程序:發薪日,如何發放;8、員工體檢日程安排和體檢項目;9、職業發展信息(如潛在的晉升機會,職業通道,如何獲得職業資源信息)11、員工手冊、政策、程序、財務信息;13、參觀設施和公司周圍相關服務,如餐廳、購物場所、乾洗店、散步空間等的地圖;14、技術或具體與工作相關的信息(或如何與相關上級主管或同事協商培訓的日程安排);15、著裝(如周五可便裝上班);16、工作外的活動(如運動隊、特殊項目等)。三、入職培訓直接上級主管、同事、人力資源開發人員、新員工的角色功能有效入職培訓的關鍵要素之一是新員工與其直接上級管理人員、同事以及其他組織成員之間頻繁的互動。在培訓遭遇階段的這種互動越頻繁,新員工的社會化進程越快。有研究表明:新員工認為與同事、直接上級管理人員以及中高層同事之間的互動對他們的幫助最大。而且,這種互動與新員工往後的態度(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離職傾向)有關。其他重要的直接主管引導功能包括:①提供具體工作培訓;③分派具挑戰性的首次任務;④進行及時的、有建議性的績效評估;⑤診斷造成沖突的問題(結構性的和人際間的);⑥利用新員工到來之機,重新分配工作任務或進行工作的再設計以提高有效性和員工對工作系統的滿意度。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直接主管能有效地履行其入職培訓的職責,對他們進行培訓是必要的。通過培訓,使主管們對整個入職培訓體系及其背後深刻的邏輯、他們自己的角色、如何有效地發揮他們的作用都有深刻的認識。2、同事:組織的新成員把與同事之間的互動看作在他們組織社會化過程中極其有幫助的活動。因為,通過此,他們可以獲得支持、信息和培訓。此外,同事的幫助有助於他們了解工作小組和組織的規范。同事還可能通過減少一些過激的做法,如取笑新員工缺乏對某些信息的了解或使其處境尷尬等,來緩解新員工的焦慮。 人力資源開發人員還應扮演激勵各管理層積極參與和支持入職培訓項目的角色。建立行動委員會並努力讓關鍵管理者們自始至終積極參與(如與新員工見面、進行入職培訓)。另外,人力資源開發人員還應採取措施(如對新員工和其直接上級領導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以確保入職培訓項目按計劃並有效地進行。4、新員工:在入職培訓過程中,應鼓勵新員工積極主動地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應鼓勵他們主動搜尋他們自認為對其適應組織有幫助的各種信息和建立各種關系。同時組織應努力創造一種鼓勵和強化新員工此種行為的氛圍。四、入職培訓中常出現的問題1、過分強調文書工作;3、不相關信息(提供給新員工普通而表面的與其工作任務無直接關系的信息);4、缺乏策略(過多強調工作的失敗率或負面情況);5、過分地推銷組織;6、強調正式的、單向的溝通(使用授課和錄像而沒有給新員工討論有興趣話題的機會或提問的機會);8、缺乏對培訓項目的診斷或評估;信息超載是入職培訓中尤為普遍的問題,以為許多培訓為了圖方便和省事而在短時間內向受訓者灌輸大量的信息。然而,人在一定的時間內能夠吸收的信息是有限的。接受的信息量超過人所能接受的程度時,人的學習效率就會下降,壓力就會上升。項目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並盡力防止信息超載。③分期分階段進行培訓,使各項培訓之間有時間上的緩沖;④進行新員工跟蹤以確保他們完全理解主要的培訓內容並回答他們提出的額外問題。需求評價活動能幫助培訓項目設計者確定將新員工所需的信息包括在培訓項目中。這也可以借鑒頂尖級組織的做法。五、設計和實施員工入職培訓項目入職培訓的問題可能通過關注以下基本原則來加以避免:需求評價、設計、實施和培訓後評估。下列10步驟在設計培訓項目時值得借鑒:1、設立目標3、入職培訓概念研究;

『陸』 說明計劃工作的六要素

組織結構(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指,對於工作任務如何進行分工、分組和協調合作。
組織結構(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表明組織各部分排列順序、空間位置、聚散狀態、聯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模式,是整個管理系統的「框架」。 [編輯本段]組織結構設計的六要素管理者在進行組織結構設計時,必須正確考慮6個關鍵因素:工作專業化、部門化、命令鏈、控制跨度、集權與分權、正規化。
1、工作專業化
20世紀初,亨利·福特(Henry Ford)通過建立汽車生產線而富甲天下,享譽全球。他的做法是,給公司每一位員工分配特定的、重復性的工作,例如,有的員工只負責裝配汽車的右前輪,有的則只負責安裝右前門。通過把工作分化成較小的、標准化的任務,使工人能夠反覆地進行同一種操作,福特利用技能相對有限的員工,每10秒鍾就能生產出一輛汽車。
福特的經驗表明,讓員工從事專門化的工作,他們的生產效率會提高。今天,我們用工作專門化(work specialization)這個術語或勞動分工這類詞彙來描述組織中把工作任務劃分成若干步驟來完成的細化程度。
工作專門化的實質是:一個人不是完成一項工作的全部,解成若干步驟,每一步驟由一個人獨立去做。就其實質來講,工作活動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活動。
20世紀40年代後期,工業化國家大多數生產領域的工作都是通過工作專門化來完成的。管理人員認為,這是一種最有效地利用員工技能的方式。在大多數組織中,有些工作需要技能很高的員工來完成,有些則不經過訓練就可以做好。如果所有的員工都參與組織製造過程的每一個步驟,那麼,就要求所有的人不僅具備完成最復雜的任務所需要的技能,而且具備完成最簡單的任務所需要的技能。結果,除了從事需要較高的技能或較復雜的任務以外,員工有部分時間花費在完成低技能的工作上。由於高技能員工的報酬比低技能的員工高,而工資一般是反映一個人最高的技能水平的,因此,付給高技能員工高薪,卻讓他們做簡單的工作,這無疑是對組織資源的浪費。
通過實行工作專門化,管理層還尋求提高組織在其他方面的運行效率。通過重覆性的工作,員工的技能會有所提高,在改變工作任務或在工作過程中安裝、拆卸工具及設備所用的時間會減少。同樣重要的是,從組織角度來看,實行工作專門化,有利於提高組織的培訓效率。挑選並訓練從事具體的、重覆性工作的員工比較容易,成本也較低。對於高度精細和復雜的操作工作尤其是這樣。例如,如果讓一個員工去生產一整架飛機,波音公司一年能造出一架大型波音客機嗎最後,通過鼓勵專門領域中進行發明創造,改進機器,工作專門化有助於提高效率和生產率。
20世紀50年代以前,管理人員把工作專門化看作是提高生產率的不竭之源,或許他們是正確的,因為那時工作專門化的應用尚不夠廣泛,只要引入它,幾乎總是能提高生產率。但到了6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好事做過了頭就成了壞事。在某些工作領域,達到了這樣一個頂點:由於工作專門化,人的非經濟性因素的影響(表現為厭煩情緒、疲勞感、壓力感、低生產率、低質量、缺勤率上升、流動率上升等)超過了其經濟性影響的優勢.
現在,大多數管理人員並不認為工作專門化已經過時,也不認為它還是提高生產率的不竭之源。他們認識到了在某些類型的工作中工作專門化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使用過頭可能帶來的問題。例如,在麥當勞快餐店,管理人員們運用工作專門化來提高生產和售賣漢堡包、炸雞的效率。大多數衛生保健組織中的醫學專家也使用工作專門化。但是,像奧帝康公司和土星公司則通過豐富員工的工作內容,降低工作專門化程度而獲得了成功。
2、部門化
一旦通過工作專門化完成任務細分之後,就需要按照類別對它們進行分組以便使共同的工作可以進行協調。工作分類的基礎是部門化(departmenta—lization)。
對工作活動進行分類主要是根據活動的職能。製造業的經理通過把工程、會計、製造、人事、采購等方面的專家劃分成共同的部門來組織其工廠。當然,根據職能進行部門的劃分適用於所有的組織。只有職能的變化可以反映組織的目標和活動。一個醫院的主要職能部門可能有研究部、護理部、財會部等;而一個職業足球隊則可能設球員人事部、售票部門、旅行及後勤部門等。這種職能分組法的主要優點在於,把同類專家集中在一起,能夠提高工作效率。職能性部門化通過把專業技術、研究方向接近的人分配到同一個部門中,來實現規模經濟。
工作任務也可以根據組織生產的產品類型進行部門化,例如,在太陽石油產品公司(Sun Petroleum Procts)中,其三大主要領域(原油、潤滑油和蠟製品、化工產品)各置於一位副總裁統轄之下,這位副總裁是本領域的專家,對與他的生產線有關的一切問題負責,每一位副總裁都有自己的生產和營銷部門。這種分組方法的主要優點在於:提高產品績效的穩定性,因為公司中與某一特定產品有關的所有活動都由同一主管指揮。如果一個組織的活動是與服務而不是產品有關,每一種服務活動就可以自然地進行分工。比如,一個財會服務公司多半會設有稅務部門、管理咨詢部門、審計部等等,每個部門都會在一個產品或服務經理的指導下,提供一系列服務項目。
還有一種部門化方法,即根據地域來進行部門劃分。例如,就營銷工作來說,根據地域,可分為東、西、南、北4個區域,分片負責。實際上,每個地K是圍繞這個地區而形成的一個部門。如果一個公司的顧客分布地域較寬,這種部門化方法就有其獨特的價值。
位於紐約州北部的雷諾茲金屬公司(Reynolds Metals)鋁試管廠,生產過程由5個部門組成:鑄造部、鍛壓部、制管部、成品部、檢驗包裝運輸部。這是一個根據生產過程來進行部門化的例子。公司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在於,在鋁 試管生產過程中, 由每個部門負責一個特定生產環節的工作。金屬首先被鑄造成巨大的胚料;然後送到鍛壓部,被擠壓成鋁管;再把鋁管轉送到試管部,由試管部負責把它們做成體積各異、形狀不同的試管;然後把這些試管送給成品部,由它負責切割、清洗工作;最後,產品進入檢驗、包裝、運輸部。由於不同的環節需要不同的技術,因此這種部門化方法對於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同類活動的歸並提供了基礎。
過程部門化方法適用於產品的生產,也適用於顧客的服務。例如,如果你到一家州屬機動車輛管理辦公室去辦駕駛執照,你必須跑好幾個部門。在某個州,辦理駕照必須經過3個步驟,每個步驟由一個獨立部門負責:(1)負責核查工作的機動車輛分部;(2)負責辦理駕照具體工作的駕照部;(3)負責收費的財務部。
最後一種部門化方法是根據顧客的類型來進行部門化。例如,一家銷售辦公設備的公司可下設3個部門:零售服務部、批發服務部、政府部門服務部比較大的法律事務所可根據其服務對象是公司還是個人來分設部門。
根據顧客;類型來劃分部門的理論假設是,每個部門的顧客存在共同的問題和要求,因此;通過為他們分別配置有關專家,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
大型組織進行部門化時,可能綜合利用上述各種方法,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一家大型的日本電子公司在進行部門化時,根據職能類型來組織其各分部;根據生產過程來組織其製造部門;把銷售部門分為7個地區的工作單位;又在每個地區根據其顧客類型分為4個顧客小組。但是,90年代有兩個傾向較為普遍:第一,以顧客為基礎進行部門化越來越受到青睞。為了更好地掌握顧客的需要,並有效地對顧客需要的變化作出反應,許多組織更多地強調以顧客為基礎劃分部門的方法。例如,施樂公司已取消了公司市場部的設置,把市場研究的專家排除在這個領域之外。這樣使得公司能更好地了解誰是它的顧客,並更快地滿足他們的需要。第二個傾向是,堅固的職能性部門被跨越傳統部門界限的工作團隊所替代。
3、命令鏈
20年前,命令鏈的概念是組織設計的基石,但今天它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不過在決定如何更好地設計組織結構時,管理者仍需考慮命令鏈的意義。
命令鏈(chain of command)是一種不間斷的權力路線,從組織最高層擴展到最基層,澄清誰向誰報告工作。它能夠回答員工提出的這種問題:「我有問題時,去找誰」「我對誰負責」
在討論命令鏈之前,應先討論兩個輔助性概念:權威和命令統一性。權威(authority)是指管理職位所固有的發布命令並期望命令被執行的權力。為了促進協作,每個管理職位在命令鏈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位管理者為完成自己的職責任務,都要被授予一定的權威。命令統一性(unity of command)原則有助於保持權威鏈條的連續性。它意味著,一個人應該對一個主管,且只對一個主管直接負責。如果命令鏈的統一性遭到破壞,一個下屬可能就不得不窮於應付多個主管不同命令之間的沖突或優先次序的選擇。
時代在變化,組織設計的基本原則也在變化。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和給下屬充分授權的潮流的沖擊,現在,命令鏈、權威、命令統一性等概念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有兩段話為這種變化提供了很好的例證:
3月中旬一個星期三的上午, 查爾斯·凱瑟困惑地掃視了一眼從公司配送中心送來的存貨報告。根據電腦列印出來的報告, 玫瑰牌上光油只能保證3天的供貨了, 遠遠低於公司要求的3周半的庫存要求。但凱瑟知道, 公司設在密蘇里州傑弗遜城的工廠兩天前剛運來346箱(每箱12瓶)上光油, 玫瑰牌上光油一定是被搶購一空了。他便打開自己與生產線相聯的電腦, 把批示輸進去:在周四上午再生產400箱上光油。
這是一位計劃經理工作日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對不對但事實上凱瑟不是管理人員,他只是生產線上的一名工人, 官方的頭銜是「生產線協調員」, 是公司上百名工作於電腦網路上的工人中的一員。他們有權檢查核對貨物運送情況, 安排自己的工作負荷, 並經常從事以前屬於管理人員領域的工作。
現在一個基層雇員能在幾秒鍾內得到20年前只有高層管理人員才能得到的信息。同樣,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 日益使組織中任何位置的員工都能同任何人進行交流,而不需通過正式渠道。而且,權威的概念和命令鏈的維持越來越無關緊要,因為過去只能由管理層作出的決策現在已授權給操作員工自己作決策。除此之外,隨著自我管理團隊、多功能團隊和包含多個上司的新型組織設計思想的盛行,命令統一性的概念越來越無關緊要了。當然,有很許多組織仍然認為通過強化命令鏈可以使組織的生產率最高,但今天這種組織越來越少了。
4、控制跨度
一個主管可以有效地指導多少個下屬這種有關控制跨度(span of control)的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在很大程度上,它決定著組織要設置多少層次,配備多少管理人員。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控制跨度越寬,組織效率越高,這一點可以舉例證明。
假設有兩個組織,基層操作員工都是4096名,如果一個控制跨度為4,另一個為8,那麼控制跨度寬的組織比控制跨度窄的組織在管理層次上少兩層,可以少配備800人左右的管理人員。如果每名管理人員年均薪水為40 000美元,則控制跨度寬的組織每年在管理人員薪水上就可節省3 200萬美元。顯然,在成本方面,控制跨度寬的組織效率更高。但是,在某些方面寬跨度可能會降低組織的有效性,也就是說,如果控制跨度過寬,由於主管人員沒有足夠的時間為下屬提供必要的領導和支持,員工的績效會受到不良影響。
控制跨度窄也有其好處,把控制跨度保持在5人一6人, 管理者就可以對員工實行嚴密的控制。但控制跨度窄主要有3個缺點:第一,正如前面S指出的,管理層次會因此而增多,管理成本會大大增加。第二,使組織的垂直溝通更加復雜。管理層次增多也會減慢決策速度,並使高層管理人員趨於孤立。第三,控制跨度過窄易造成對下屬監督過嚴,妨礙下屬的自主性。
近幾年的趨勢是加寬控制跨度。例如,在通用電氣公司和雷諾金屬公司這樣的大公司中,控制跨度已達10人一12人,是15年前的2倍。湯姆·斯密斯是卡伯利恩公司(Carboline Co.)的一名地區經理,直接管轄27人,如果是在20年前,處於他這種職位的人,通常只有12名下屬。
加寬控制跨度,與各個公司努力降低成本、削減企業一般管理費用、加速決策過程、增加靈活性、縮短與顧客的距離、授權給下屬等的趨勢是一致的。但是,為了避免因控制跨度加寬而使員工績效降低,各公司都大大加強了員工培訓的力度和投入。管理人員已認識到, 自己的下屬充分了解了工作之後,或者有問題能夠從同事那兒得到幫助時,他們就可以駕馭寬跨度的控制問題。
5、集權與分權
在有些組織中,高層管理者制定所有的決策,低層管理人員只管執行高層管理者的指示。另一種極端情況是,組織把決策權下放到最基層管理人員手中。前者是高度集權式的組織,而後者則是高度分權式的。
集權化(centralization)是指組織中的決策權集中於一點的程度。這個概念只包括正式權威,也就是說,某個位置固有的權力。一般來講,如果組織的高層管理者不考慮或很少考慮基層人員的意見就決定組織的主要事宜,則這個組織的集權化程度較高。相反,基層人員參與程度越高,或他們能夠自主地作出決策,組織的分權化(decentralization)程度就越高。
集權式與分權式組織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在分權式組織中,採取行動、解決問題的速度較快,更多的人為決策提供建議,所以,員工與那些能夠影響他們的工作生活的決策者隔膜較少,或幾乎沒有。
近年來,分權式決策的趨勢比較突出,這與使組織更加靈活和主動地作出反應的管理思想是一致的。在大公司中,基層管理人員更貼近生產實際,對有關問題的了解比高層管理者更詳實。因此,像西爾斯和盤尼(J.C.Penny)這樣的大型零售公司,在庫存貨物的選擇上,就對他們的商店管理人員授予了較大的決策權。這使得他們的商店可以更有效地與當地商店展開競爭。與之相似,蒙特利爾銀行把它在加拿大的1 164家分行組合成236個社區,即在一個有限地域內的一組分行,每個社區設一名經理,他在自己所轄各行之間可以自由巡視,各個分行之間最長距離不過20分鍾的路程。他對自己轄區內的問題反應遠遠快於公司總部的高級主管,處理方式也會更得當。IBM的歐洲總監瑞納托·瑞沃索採取類似的辦法把歐洲大陸的公司分成200個獨立自主的商業單位,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利潤目標、員工激勵方式、重點顧客。「以前我們習慣於自上而下的管理,像在軍隊中一樣。」瑞沃索說,「現在,我們盡力使員工學會自我管理。
6、正規化
正規化(formalization)是指組織中的工作實行標准化的程度。如果一種工作的正規化程度較高,就意味著做這項工作的人對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工作手段沒有多大自主權。人們總是期望員工以同樣的方式投入工作,能夠保證穩定一致的產出結果。在高度正規化的組織中,有明確的工作說明書,有繁雜的組織規章制度,對於工作過程有詳盡的規定。而正規化程度較低的工作,相對來說,工作執行者和日程安排就不是那麼僵硬,員工對自己工作的處理許可權就比較寬。由於個人許可權與組織對員工行為的規定成反比,因此工作標准化程度越高,員工決定自己工作方式的權力就越小。工作標准化不僅減少了員工選擇工作行為的可能性,而且使員工無需考慮其他行為選擇。
組織之間或組織內部不同工作之間正規化程度差別很大。一種極端情況是,眾所周知,某些工作正規化程度很低,如大學書商(向大學教授推銷公司新書的出版商代理人)工作自由許可權就比較大,他們的推銷用語不要求標准劃一。在行為約束上,不過就是每周交一次推銷報告,並對新書出版提出建議。另一種極端情況是那些處於同一出版公司的職員與編輯位置的人。他們上午8點要准時上班,否則會被扣掉半小時工資,而且,他們必須遵守管理人員制定的一系列詳盡的規章制度。

閱讀全文

與設計培訓計劃的要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