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一歷史學習心得
1、初中歷史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B. 初中歷史學不好怎麼辦
歷史是一個文科性質的學科,所以各位初中生在學習初中歷史時,做到以下幾點對學習成績有幫助:
1、初中歷史的學習在於閱讀、理解,記憶。需要初中生具備的基本技能是將掌握的知識點可以熟練運用。所以在學習時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每個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學習,如某些某些學生更容易理解條理清晰的知識點,那麼在學習時就要將學習過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或者是自己學習時效率低那麼就要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所以各位初中生一定要找到自己在學習上的特點,
2、初中生在學習初中歷史時需要掌握的另一個基本技能就是學會速度記憶。這是提高初中生學習效率的一種辦法。這樣初中生可在學習時舊件大部分的知識點進行記憶,大大縮短了課下的學習壓力。
3、初中生能否將學習過的初中歷史知識點進行整理是初中生能不能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因素。初中生要把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整合,方便記憶、復習。而且還要講新學習的知識點與以前所學過的知識點進行聯系。以增加這個知識點在自己腦海中的記憶。
4、做題是初中生學習任何任何一科都必不可少的,但是並不建議初中生使用題海戰術。做題在於質量而不在於數量。有些初中生在學習初中歷史時盲目的使用題海戰術,非但知識沒有學習明白,反而讓初中生自己將所學的知識點記混了,得不償失。所以初中生要把握好做題的數量,在做題中最重要的是學會反思、歸類和整理出相應的解題技巧。並且對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調整完善。
C. 初中中國 古代歷史學習心得
那個...我覺得應該在自己心中有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個輪廓可以因你自己版的興趣去歸納,就像我一權樣,我喜歡把中外歷史的時間歸納一起,想想中國在這個時段外國在幹嘛,是很有趣地一件事,自然而然就可以把各個時段的歷史都記住了。
然後要在聽完老師課以後,看一下筆記就好,我不提倡老是拿著一些全解去背,看
最後是我最大的學習心得,把學習歷史當作是一個興趣,去了解別人的過程(相當於看八卦周刊)有事沒事就拿起課本看一下
希望能夠幫到你..謝謝
D. 中學歷史聽課心得
學習必須講究方法,而改進學習方法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 可以這樣認為,學習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言外之意,學習成績好未必學習效率高)。因此,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提高學習效率就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直接途徑。
下面是幾條我搜集的提高學習效率的經驗: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鍾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鍾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
4勞逸結合。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課前要有一定的預習,這樣課本上講的內容、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預習時,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上課時認真聽課當然是必須的.
5作題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選"好題",千萬不能見題就作。作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作題之後的過程,對於做錯的題,應當認真思考錯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清還是因為馬虎大意,分析過之後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這樣作題效率就會高得多。
6提高學習效率的另一個重要的手段是學會用心。學習的過程,應當是用腦思考的過程,無論是用眼睛看,用口讀,或者用手抄寫,都是作為輔助用腦的手段,真正的關鍵還在於用腦子去想
E. 初一上學期歷史學習總結1000字
初中生如何學好歷史
現在,初中歷史所涉及的是粗線條的知識,每課的內容也不多,學起
來應該很容易。可是,部分學生總是學不好,成績不理想。我認為,這主
要是態度和方法問題。下面,我就如何學好歷史談幾點看法,希望對大家
有點幫助。
一、端正態度,相信自己。
有的學生認為歷史學不學沒所以然,
在學習中自然就會大打折扣,
不
會盡力去學習。所以,我覺得應該先真正弄清學習歷史的必要性。
「學史使
人明智」
,歷史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人,如何處事,學習歷史可以使人變得
聰明。學習歷史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在與人談話時若能博古通今,一定
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歷史還是一部好的愛國主義教材,它教育我們要
愛國,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優良傳統。明白了學習歷史的必要性,端正
了態度,才會自覺主動去學好它。有的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也是歷史學
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實,歷史很容易學好,每一個學生應該增強自信心,
相信自己完全能學好它。
二、理清線索,把握整體結構。
學習歷史,
要理清線索,
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
使知識條理化、
系統化。
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我們可以主要朝代為線索去學習。每本書的
目錄就是知識的框架,我們要學會看目錄,通過它掌握知識整體結構。縱
觀歷年中考試卷,考的都是主幹知識,如果我們理清了線索,掌握了知識
的整體結構,考試時也就能得心應手了。
三、注意前後聯系,學會歸納整理。
歷史是從古到今發展演變而來的,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知識的前後聯
系。例如,在學習中國歷史「香港回歸」時,我們應聯系前面所學知識,
回顧香港是如何被英國佔領的相關知識。在學習世界歷史「第一次世界大
戰」時,我們應聯想到中國歷史「五四運動」的發生。經常注意前後聯系,
我們就能弄清楚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
便於理解掌握知識。
在學習過程中,
我們還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例如,我們可
以就「港澳、台灣問題」
、
「三次科技革命」等專題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這
樣也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四、及時復習鞏固,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不管哪個學科,要想學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績,都必須及時復習鞏固,
歷史的學習也不例外。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做
到今日事今日畢,按質按量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學生懶散拖沓,所學的知
識不及時掌握,作業也不按時完成,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責任心,
這樣怎麼能把學習搞好呢?
五、
學會解題,在訓練中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要想學好歷史,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還必須掌握解題的方法,在練
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現在,歷史考試主要有以下四種題型:選擇題、
判斷題、材料分析題和問答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各種題型的解答方法和
要求。
1
、選擇題。歷史考卷中的選擇題一般都是單項選擇題,只要求選出
一個正確答案。我們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①
直選法。依據題目,聯系所學知
識,即可直接選出正確答案。
②
排除法。在做題時,如果一時難以確定正確
答案,我們可以運用所學知識,對該題的選項逐一排除。
③
分析比較法。我
們還可以對所有選項進行分析比較,最終通過思考確定選哪一個。
2
、判斷題。
我們先要找出該題中的所有知識點,
然後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
判斷,只要有一個錯誤,該題就應打「
×
」
。做題時,一定要仔細些。
3
、材
料分析題。首先,要大膽去做,不要有畏難情緒。其次,要注意方法。我
們可以按這個步驟去做:
①
認真閱讀材料,讀懂材料;
②
看提出的問題,帶
著問題再快速瀏覽材料。
③
聯系所學知識和材料做答。
答案要簡明扼要,
不
要展開講。
4
、問答題。問答題的審題很重要,一定要看清題意,弄明白要
求回答什麼。回答時要把相應的問題講清楚,答完整。答案要層次清楚,
最好分要點作答。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通過不斷的練習,解題能力就會逐
步提高。
F. 初中七年級歷史學習心得1000字
通過初一階段的歷史課學習,我認識到:
1、我們不僅學習歷史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而且要感悟歷史,從歷史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如歷史的經驗教訓、歷史的發展規律、歷史現象的丑與惡、歷史人物的大智大勇等等。從中去仔細體會、欣賞,提高我們認識問題的能力。我們的愛與憎就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形成了。感覺到歷史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
2、學習歷史不僅學好課本知識,而且要開拓自己的視野,適當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運用多種手段搜集資料,這樣就可以增強我們的知識儲備,加強對課本的理解,可以提高我們的學習成 績。
3、學習歷史不只是簡單的對課本內容的記憶,還要學會對史實的綜合歸納、分析,得出一定的結論。
4、學習歷史不只滿足於對教材現有結論的記憶與理解,還應該有質疑的膽氣,能夠運用一定的事實來論證自己的新觀點。要有創新精神。
5、學習歷史不只是個人埋頭學習,還要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交 流,敢於與人辯論,在交流中會找到學習的樂趣,能多方獲取信息,並能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初一階段學習歷史課的感想,我會繼續努力,學好歷史,從而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
G. 初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總結怎麼寫
我校2006年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程開設伊始,就受到了李待軍校長的高度重視.組織並召開了學校領導班子、教研組長、專任教師組成的會議.會上李校長詳細說明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現代教育的重要地位.並要求大家群策群力積極參與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我們的宗旨是「確定好一個主題、開展好一項活動、調動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帶動全體學生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展價值的實踐性課稱.它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它雖然有國家制定的總的活動綱要,有獨特的先進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但沒有課程標准和現成的教材,也沒有可學的操作模式.綜合實踐活動本質上是一門「校本化」的課程,僅僅靠「模仿」和「選用」,很難使它成為學校「自己的」課程.我們覺得,要實施好這門課程,必須走校本化之路;因地制宜,利用社區資源,結合學校的特點和學生的需要,整合自己的優勢,才能形成學校的特色,創出學校品牌.
另一方面,我們在考慮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時,取得了學校的大力支持.把綜合實踐活動分成兩步走:一是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二是以學科實踐活動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力爭把學生培養成既有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又有相當科學知識能力的綜合型人才.
如何根據地區、學校、學生的特點,開發出有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呢?又怎樣對各種資源進行整合,開展符合學生特點、體現地方特色的實踐活動呢?我們在學習、思考之後,選擇了《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研究》這一課題,旨在構建一系列具有創造性、綜合性、實踐性、教育性、自主性的活動內容,增強課程內容自身的適應能力和更新能力,以提高學生急需具備的各方面的素質.另外,所研究內容試圖解決知識增長的無限性與課程內容的相對穩定性、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同時,我校也力圖抓住這次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發展契機,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下面就本課題的開展情況作一簡單的匯報:
一、明確課程目標,構建內容結構
1、圍繞辦學理念和學生發展需求,確立課題的研究目標.
在學校辦學理念定位的大討論中,將愛國主義教育的切入點定位於:從認識家鄉入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再以熱愛家鄉為中心,輻射愛國主義教育.根據學生認識范圍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逐漸加長半徑,擴大圓面,豐富內涵,升華主題,提高品位,陶冶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課程開發的目標是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我們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發展了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我們根據學校實際,根據學生個性發展需要,提出以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我們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2、按照「三維」結構,構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框架.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教材,但決不意味著活動內容可以隨意而定.實際上,綜合實踐活動不是一門課程,但是它也存在它的內容框架,不過這種內容框架不是由學科教材當中的章、節、目組成,而是由活動的序列構成.一個學校開展的活動如果毫無序列,就無法解釋自己的課程框架,無法解釋開展這些活動的必要性.當我們在考慮活動有序列的時候,有兩個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保持自然探索、社會實踐和自我發展三者之間的大致平衡.綜合實踐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但不外乎這樣三個「維度」.保持三者的平衡,有利於促進學生素質結構的和諧發展.第二,要對學生在校三年當中的活動做出統一的安排,依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適當的活動.只有這樣,不同年級的教師才能抓住活動的要點,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把上述兩個因素結合起來,我們的具體的做法是:學校根據本校的特點和地域資源優勢,從自然、社會、自我三個「維度」出發,在不同年級確定適當的活動「主題」,在同一主題下,由學生選擇開展不同的「活動」.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要按「維度→主題→活動」這樣一個邏輯結構展開.課題組就發揮鄉村和校內課程資源的優勢作了幾次討論,將烈士陵園等作為德育教育的基地;將集發觀光農業園作為社會勞動實踐基地;把校內苗圃作為環保教育基地,把圖書室、信息技術中心等作為探索性、信息化學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程資源,也更好地激發教師的創造性智慧.
3、依託地方資源,進一步完善綜合實踐活動校本教材
我們感到有責任把豐富的地方資源進一步整理和發掘,發揮它的教育功能,讓我們的學生不要遺忘,更要以此為驕傲.因此課題組的老師們積極行動了起來,投入到了校本教材進一步完善的工作中.在這過程中,我們強調師生互動,學校與社會聯動開發,突出教師、學生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通過調查整理,我們把家鄉的自然人文資源分成了以下幾類:
(1)、優美的風景:風景優美的碣石山,秦皇島有機農業生態帶橫貫其中.
(2)、育人的基地: 烈士墓是遠近聞名的中小學生德育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節都有中小學生到這里緬懷烈士的英勇事跡,接受思想道德教育,體驗幸福的來之不易.
(3)、悲壯的歷史:勤勞勇敢的人民,在戰爭年代,不畏強暴,同敵人作過殊死的斗爭;在困難時期,艱苦奮斗,戰天斗地,創造了新的生活.他們用鮮血和汗水書寫了一部悲壯的歷史.
(4)、淳樸的鄉風:泥井本土的風俗,是勤勞的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活動中形成的.有吃秧歌、元宵燈會等習俗.
(5)、成材的學子:當年在我校勤學苦練,現在高等學府深造或走上工作崗位取得佳績的莘莘學子.
(6)、愛國的熱情:近年來,在我鎮涌現出許多熱愛祖國、建設家鄉、回報人民的感人事跡.
(7)、輝煌的成就:近幾年我鎮在經濟、農業、工業、商業、教育事業等各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有村村通水泥路、實現一鎮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一所中學等
通過大量的走訪和實地調查,特別是發動學生和家長搜索、提供素材,我們形成了第一手的資料,在進行細致的梳理後,把我校的辦學理念貫穿於校本之中,進一步完善了校本教材.
校園環境資源的利用.我校非常重視使校園文化成為綜合實踐課程的資源,力圖把校園建成學生學習、成長的搖籃.學校每一個區域的劃分,每一個景點的建設,都帶著濃郁的家鄉氣息.有突顯家鄉建設成就的長廊,有學生宣傳家鄉的書畫廊,有展示學生利用身邊材料動手製作的精美的手工作品.這些布局的設計完全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鄉村教育理論,也滲透了我校「為繁榮家鄉育才,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讓學生在學校能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會帶動家鄉的發展,更會為祖國的將來做出貢獻.
二、強化組織管理,建立保障機制
課程內容的現實規定、課程特性和實施情境的復雜性都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課題實施的管理帶來較大的困難.因此,兩年多來,我們從實際出發,從組織建設、人員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了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課題的實施相適應的管理和保障機制.
1、構建組織管理網路,形成責任分明、協調一致的合力.
為了使本課題的有效的推行,學校建立健全了實施組織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校長室負責課程目標、課程開發方案的制定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課程實施的組織、管理協調;教科室負責活動研究、指導培訓、成果鑒定、資料管理等;教導處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執行和檢查考核;教研組負責計劃的制定、總結、實驗的指導、教學研討;各年級研究組負責確定、協調活動計劃;班主任及其他指導教師是具體實施者.在計劃制定方面,我們注重全員參與、自主制定,即校領導、教師、學生都參加到學校計劃制定的活動中來,它經過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兩個輪回.由上而下,即由學校領導、教科室將確定的我校綜合實踐的課程理念、目標向下傳達,組織教師學習領悟,讓每一位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充分了解本課程的性質、任務、本校的活動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內容的制定全員參與,由學生到指導教師最後再匯總到主管的教科室.在學生中展開廣泛的調查,圍繞家鄉的山水,圍繞身邊的事物,你最感興趣、最想研究的課題是什麼?再由指導教師進行篩選、歸類,最後由教科室根據各年級確定的研究主題進行統一的規劃安排,制定計劃.可以說,這些計劃集全校師生的心血和智慧,貼近學生的生活,體現學生的需求,更體現了我校綜合實踐依託地方資源的特色.這些活動主題富有新意,又源自學生生活,貼近學生,都是他們樂於探索實踐的.
2、制定相關制度,促進課程實施.
課題開始研究之初,能完全勝任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並不多,針對現狀,我們建立了相關制度來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和本課題的研究能基本達成.①保障激勵制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放性和實踐性決定了教師指導工作的復雜性和師資配置的難度.為了更好的調動任課教師的積極性,我校對於申報擔任綜合實踐課程指導教師的教師承諾提高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及輔導員成果獎,期末根據實際(參照教師檔案袋和指導教師的過程性評價表)進行評比獎勵.②校本教研製度: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關鍵,我校以校本培訓為主要手段,不斷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水平.以定期檢查與抽查等方式,督促任課教師按計劃組織教學.允許教師採用「拿來主義」,鼓勵他們多看一些相關的雜志、文章、課堂教學錄相片、網路資源等,讓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模仿著在教學中實施,使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有更感性的認識.安排任課教師到秦皇島去取經,回到學校後立即向其他任課教師交流聽課所得,又分別請外校教師到我校指導教學,幫我們提一些實質性的建議.同時我校還邀請了縣教研室、進校的專家到我校對教師進行課改知識的培訓,解答了教師們在課改中存在的困惑,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方法.其次,我們借鑒語、數學科開展活動的成功經驗,每兩周組織教師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例研討和教師匯報示範活動,讓教師在不同類型的案例剖析中了解並掌握一些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具體方法.另外,課題組定期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推薦、印發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案例,並要求每一位課題組成員開展「六個一學習研究活動」,即讀幾本與綜合實踐相關的理論專著,寫一份學習體會,參與一個課題的課題研究,上一堂公開研討課,交一份完整的主題活動方案,寫一份活動案例或論文並公開交流.由教導處和教科室聯合對教師的「六個一」進行評比考核.以上活動的有效組織開展,確保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能基本勝任這門課程.
3、重視宣傳發動,取得廣泛認同.
我們利用學校的櫥窗、班級板報等宣傳陣地,以及向每位學生家長發放《告家長書》等形式,積極向學生家長宣傳、解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和對學生成長的好處,努力取得家長對學校開設本課程的理解和支持;同時走向社會,積極聯系我校的「學校德育基地」、「學校文明共建單位」及部分工廠、公司、企業,走訪、聯系一些勞模、老幹部、老教師、本地的致富能手及關心學校教育的人士,和他們就我校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展開討論,取得了共識,獲得了他們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使他們成為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又一支生力軍.
三、實行制度化管理,促進課題研究
1、課時管理:綜合實踐活動要求的課時安排應是彈性課時制,即將每周2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我校聯系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將2節綜合實踐活動分成「1+1」的形式,「1」為信息技術課,每周一節,單獨列入課表,配備相應的信息技術老師;「1」為綜合活動大課,每周1節,以年級為單位集中安排在一個單位時間,列入課表.在平時的教學中,由各年級組長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負責將課時進行調整組合.可以根據需要將1節綜合活動大課與信息技術課打通,也可將其與其它學科如自然、班隊、社會、地方等打通,統一安排使用.這樣的安排靈活性大,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
2、人員管理:教師是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實踐證明,少數教師或專職教師承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是難以滿足全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需要的.因而,我校在教師的構成上,以「教師小隊」形式,以一個年級為單位組建若干個教師指導小組,從而來有效地開展各類活動.各年級的教師指導小組由年級組長、班主任、一些相關的科任教師(如:信息技術教師、自然教師、勞動與技術教師、品社教師等)組成.一次活動的指導老師不局限於一人,可以聘請校內相關老師客串.此外,各年級還可以根據需要自主聘請一部分社會教育力量,擔任校外輔導員,以充分發揮社會資源,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效果.
3、過程管理:在計劃實施過程中,我們注重動態管理.(1)集體備課制:每次主題研究活動由年級組成員先初步商量一下,由一位教師負責制定活動方案,方案不在於詳而在於是否能真正讓學生展開研究實踐活動,是否具有操作性.教師在活動中不一定要完全照著方案進行,因為活動是不斷生成的,教師可以根據活動、學生的需要進行調整,甚至衍生出新的子課題;每周安排一位教師上一堂活動觀摩課,全體教師聽課、評課,使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升.(2)每學期案例評比制:期末請每位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選一份最好的案例參加學校案例、論文評比,優秀案例送交上一級參加評比.在這種管理機制中,教師們在活動中與學生一起主動研究探索.
四、開展主題化活動,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我們開發地方資源為的是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空間,使學生認識了解資源,更重要的是研究利用資源.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地方資源,設計系列化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增長見識,發展能力,提升才幹;讓靈動的山水成為鮮活的教材;讓厚重的文化成為孩子的精神養料.在開展「走尋家鄉的名人」主題活動中,發動學生去走訪在家鄉建設事業中有特殊成績的領跑者,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的老黨員、老英雄,在外辛勤求學的學子,學生們收集了很多的材料,在分享的時候大家感觸最多的是他們那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學生們紛紛申報活動主題、設計活動方案,把教師「涼在一邊」,學生在活動中培養了合作意識、人際交往意識、問題意識,鍛煉了自身的綜合能力.在開展「我是碣石山小導游」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發動學生整理碣石山各景點的傳說和故事,串編成導游詞在每個景點進行解說.這充分證明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結合「校園是我們成長的樂園,家鄉是我們學習的課堂」,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大自然,讓他們在美麗的環境中認識各種動物和植物,採集和製作各種標本,鼓勵他們開展小實驗、小製作、小創作活動.讓他們欣賞各種美妙的動人景象.讓他們聆聽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小溪流水的嘩嘩聲,悅耳動聽的鳥鳴聲,湖濤涌動的拍岸聲,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可愛,大自然的樂趣.從而培養和激發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走進歷史,親手摸一摸,親眼看一看,親身感受一下昌黎的文明史和先進文化的遺產,讓學生利用各種感官去感知歷史知識,在社會課的實踐中,既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和優秀文化知識.讓學生走進村鎮,就是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組織學生到社會福利院,帶上自己心愛的禮品慰問孤寡老人,為他們表演節目,這時學生特定的社會角色是「下一代或兒女」,在慰問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們尊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責任意識.組織學生到公共場所(如:菜場等)打掃環境衛生,參加義務勞動,這時,學生特定的社會身份是公民,打掃環境衛生是公民應盡的權利和義務,在這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應有的公德責任意識.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附近工廠參觀、考察和訪問,了解昌黎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感受昌黎現代化的科技成果,同時增加了學生對現代化科技發展的感性知識.在這種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我們積極鼓勵學生開展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活動,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去感知,在實踐活動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變革、去創造,從而真正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同時,成立了十幾種班級活動小組,他們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家鄉的資源進行手工製作,他們的作品就張貼在校園的走廊上.在對我校九年級學生起床、上學情況和農村衛生情況作了調查後,有的學生向同學、家長、社會發出了倡議書,有的學生與家長簽訂了《環保條約》、約法三章,有的學生寫信給校長、老師、建議如何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增加學生的睡眠時間,還有的學生用作文、畫畫、創作手抄報、宣傳欄等形式,向人們宣傳環保知識……
五、實施多元化評價,引領學生自主發展
綜合實踐雖然是一個校本課程,但我們課題組成與經過討論認為它與語文數學等學科一樣,必須通過評價來促進課程的有效實施.可以說,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綜合實踐的評價強調多元化,評價主體是多元的,教師、學生、夥伴、校外指導員等都可作為評價者.應該重視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僅針對他們結論成果.只要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基於以上理念,我校對學生評價採用的是檔案袋評定製.我們讓學生按活動小組建立自己的活動檔案袋,保存本小組活動所得的資料.比如學生活動的照片、搜集的資料、體驗日記、作品、評價表等.由學生自評、互評為主,教師等級評價與評語相結合的方式,評價要注重過程,重視態度,特別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感體驗,力求體現評價的多樣性與層次性.
經過兩年多的實驗,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表現在:以活動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潛能生、學困生的興趣得到了適當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自信心得到了培養;同時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課內外生活,增進了校園文化的建設.
我們走出校園,組織各類有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成長、探索.投身這青山綠水之中,學生們領略了家鄉的美麗,激發了探究的慾望,點燃了創新的火花,體驗到了生活的真諦.我們的研究活動也得到了兄弟學校及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程開發與實施經驗交流研討會」在我校舉行;2007年5月我承擔了市十一五科研立項《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研究》.以上是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方面的一些很不成熟的嘗試,感覺我們的工作還是很粗淺的.我們願在教科研的廣闊空間里不斷追求、前進,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執著耕耘,迎接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