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開展內部志願者活動,從而增進兄弟單位的交流,溝通
近年來,在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的重視和指導下,廣東共青團立足志願服務領域深耕細作,著力打造「組織樞紐、信息樞紐、資源樞紐、活動樞紐」四位一體工作格局,扎實推進樞紐型志願組織體系建設並取得階段性成效,現將有關做法匯報如下:
一、強化組織樞紐,實現志願服務社會化大聯合
一是抓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制度安排。在推動立法方面,省人大於2010年修訂頒布《廣東省志願服務條例》,明確賦予在團省委主管下的省志願者聯合會指導協調全省志願服務活動的工作職能。在推動綱領政策方面,省委省政府先後出台《關於進一步發展志願服務事業的意見》、《關於加強社會建設的決定》,明確要求「在全國率先建立起覆蓋全社會、與政府服務和市場服務相銜接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志願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出「『十二五』期末,全省注冊志願者占常住人口的10%以上」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指標,列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項目,具體考核工作由團省委負責。從2014年起,志願服務事業發展被列入省政府重點工作事項,由團省委統籌負責。在推動關鍵領域制度安排方面,團省委協助省文明委出台《關於發展廣東行業志願服務的意見》、《關於推進廣東志願服務制度化的實施意見》;聯合省文明辦、省民政廳等出台全國首個省級《星級志願者資質認證管理辦法》,頒布《廣東省志願服務金銀銅獎評選表彰實施辦法(試行)》,完善志願者資質認證、表彰激勵的制度化體系,進一步強化了共青團在志願服務工作中牽頭負責、統籌協調的職能。
二是全面加強各級志願者聯合會建設。今年4月,省志願者聯合會舉行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以省政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唐國忠同志為會長的新一屆領導機構和理事會,通過了《行業領域志願服務聯盟管理辦法(試行)》,成立了助殘志願服務聯盟,吸納了來自省內和港澳地區的402個團體會員,最大限度地增強聯合會工作的社會基礎和代表性。目前,全省已成立17個地市級志願者聯合會,推動文化、衛生、體育、消防、環保、媒體等20多個行業建立行業志願服務組織,逐步完成市縣兩級聯合會建設全覆蓋的目標。
三是廣泛培養凝聚志願服務骨幹隊伍。以能力提升和資源投放為牽引,匯聚志願者核心骨乾和重點培育社會組織,自2012年起先後舉辦6期志願者骨幹訓練營和21期南方公益志願大講堂,培育孵化86個重點培育社會組織,發放培育孵化資金195萬元,成體系輪訓近500個公益志願組織和3000多名志願者骨幹。以農民工子女、殘疾青少年以及重點青少年群體為重點服務對象,引導培育行業領域專業組織和隊伍,其中具備專業技能的行業志願者達70餘萬人。同時根據《關於推進社會工作者與志願者聯動工作的實施意見》,設立11個「社工+志願者」聯動省級觀察點,探索建立社工和志願者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形成了廣州啟智、「青年地帶」、東莞莞香花青少年服務中心、順德青年坊等一批「社工+志願者」的示範組織。
二、完善信息樞紐,打造全省志願服務「一張網」
一是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志願服務數據互聯互通。在廣州「志願時」系統的基礎上,開發覆蓋各地各行業各領域的廣東志願者信息管理服務平台,實現全省志願服務數據、供需的實時對接和互聯互通,構建了「橫到邊縱到底」的志願服務網路體系。目前,共有17個地市、35所高校直接在平台上開設分站,實行「入網」一體化運行;深圳、佛山、惠州、東莞、江門等5個地市已有自建系統與省平台實現數據實時同步,實行「並網」同步運行,初步實現志願服務核心數據在全省范圍內異地遷移。
二是建立志願服務全過程在線管理服務體系。一方面提供全面在線功能。提供集志願服務注冊管理、活動報名、供需對接、考核記錄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確保全省志願服務數據的真實透明,為社會建設綜合指標、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測評考核等提供基本依據。另一方面開發多元應用載體。電腦端綜合網站為各級志願者組織提供開設分站的基礎模塊和技術支撐;手機端涵蓋APP、輕應用、微信公眾號等主流移動互聯網應用方式,打造青少年「隨時隨地」的公益平台。同時,還與南方網合作開設與平台一體運行的「廣東志願」專屬頻道,用全媒體思維抓好「內容生產」,強化「社會色彩」,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
三是網聚廣大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廣東移動、廣東電網、廣發銀行等近百個企業志願者組織已在平台注冊登記並運行項目;超過1000個助殘志願者組織「入網、落地」,近20萬助殘志願者通過平台進駐康園工療站、特殊教育學校等陣地開展常態化服務;1014支網路文明志願者隊伍、逾74萬名網路文明志願者依託平台為凈化網路環境、傳播正能量開展服務。目前,在平台上注冊的志願者逾700萬人(其中黨團員志願者超過100萬人)、志願者組織逾3萬個,發起志願服務項目近14萬個,為社會提供志願服務近1億小時。
三、做實資源樞紐,完善志願服務供需對接機制
一是打造志願服務資金籌集載體。成立廣東省志願者事業發展基金會,並向行業、地市、高校和社會組織等開放設立志願服務專項基金;自2008年起連續七年爭取省財政共劃撥志願服務專項資金3375萬元,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動全省志願服務平衡發展、激發基層志願服務活力。目前,基金會累計籌集資金超過5700萬元,資助各類志願服務項目超過1300個,示範帶動全省各級財政每年對志願服務的常規性投入近2000萬元。
二是搭建志願服務供需對接平台。2011年以來,借鑒「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模式和理念,聯合團廣州市委等單位連續四年在國際志願者日前後舉辦志願服務廣州交流會,運用市場機理搭建志願者、志願服務項目、社會資源等要素的有效對接平台。2014年,「志交會」更是上升為全國性賽會,與首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同步舉辦,吸引了來自全國的897個項目參賽參展。4年來,「志交會」共籌集社會資源7291萬元,資助了1957個優秀項目,為全國志願服務工作探索了路徑、創造了經驗。
三是加大志願服務組織扶持力度。自2014年起實施「益苗計劃」廣東志願服務組織成長扶持行動暨志願服務項目大賽,累計整合社會資金超過300萬元,通過公益創投模式,分領域、分類別遴選推廣168個優秀志願服務項目,並通過項目資助、培訓指導、督導評估等方式扶持約150個志願服務組織發展壯大。
四、優化活動樞紐,推動志願服務全民參與
一是圍繞重要節點打造志願服務「一節一月」。牽頭聯合省委宣傳部、省社工委、省民政廳等在每年3月舉辦學雷鋒全民志願服務行動月,在12月舉辦廣東公益志願文化節,帶動百萬黨團員、公務員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初步形成了「黨政帶動、共青團統籌、社會協同」的志願服務社會動員機制,向全社會普及志願服務「時時可為、處處可為、人人可為」的文化理念。
二是圍繞重要群體實施民生服務項目。深入開展「志願助殘陽光行動」,發起助殘志願服務活動超過3000個,每年為超過20萬殘障人士提供切實有效的幫扶。以「朝陽行動」為統攬,志願服務覆蓋2550所農民工較集中的學校和131萬名農民工子女。設點推進「稻草人計劃」,帶動相關社區居民就近參與志願服務,為超過10萬名社區少年兒童提供安全守護。實施「健康直通車」行動,組織千支志願服務隊、動員萬名醫療志願者,為我省3409條貧困村的66萬貧困戶義診體檢、普及健康知識;並連續九年走進西藏、連續七年服務新疆,為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實施義診和手術過萬例,送醫送葯、捐贈各種醫療設備價值1000多萬元。
三是圍繞重大需求服務國家戰略。持續十年開展西部(山區)計劃,選派2706名大學生志願者奔赴祖國西部以及我省貧困山區從事1-3年的志願服務,先後涌現出韋慧曉、馮卓怡等紮根邊疆和基層的全國先進典型。配合國家外交大局,承辦中國青年志願者海外服務計劃,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等地先後派遣12批共計147名志願者分赴東南亞汶萊和非洲的塞席爾、多哥等國支援經濟社會建設。
全力推進城鄉社區市民學校建設系統化
構建志願服務社區終端平台
團重慶市委副書記任麗娟
重慶共青團自2012年起,以志願服務為主要載體,在全市大力推廣城鄉社區市民學校。截至目前,已經建成市民學校2143所,初步形成覆蓋全市的志願服務社區終端平台。尤其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重慶市民學校被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同志列舉為地方共青團需要一屆一屆接著干好的五個品牌項目之一。這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
市民學校從以前名不經傳,到現在成為街道社區離不開、老百姓離不開的重慶志願服務的響亮品牌。一路走來,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逐漸豐富內涵,主要是遵循了「三個抓」的思路。
第一是抓終端、接地氣,將社區作為新時期志願服務最基礎和最前沿的工作平台。
青年志願服務經過22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服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助力青年成長成才、完善社會動員機制以及推動團的事業發展的重要創舉。在看到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面臨的眾多挑戰和問題,例如:志願服務項目多,但精品少;「蜻蜓點水式」幫扶多,但常態化、持續性的服務少。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就是「走秀的多,但走心的少」。
如何破解這些挑戰和困難?我們認為切入點、突破口在社區。社區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也是社會治理創新的基礎單元。「單位人」轉為「社區人」、「社會人」已成為常態,志願服務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都發源於社區,項目活動也最終落腳在社區。抓住社區這個終端,就抓住了聯系和服務普通青年的「牛鼻子」,就能夠解決志願服務最緊迫、最根本的供需對接問題,打通志願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從而推動志願服務的常態化、便利化和制度化。
第二是抓特色、創品牌,整合資源全力推進城鄉社區市民學校建設
(一)以需求為導向策劃志願服務項目。在志願服務項目策劃中,我們首先是遵循供需對接精準化原則。進入市民學校的志願服務項目不是拍腦袋、想當然設計出來的。社工和志願者到市民學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掃樓」,要進入家庭,入戶走訪調查,切實把握居民的需求,因地制宜、結合實際來設計志願服務項目,將志願服務項目做到社區居民的心坎上。其次是把握易復制、可推廣的原則。我們不搞高大上的項目,而是在尊重基層首創精神的基礎上,注重實際推廣性。建立起匯集6大類70餘小項的志願服務項目庫,供市民學校選擇性地開展活動。第三是凸顯持續性原則。這個持續性體現在「兩條腿」上,第一條腿是推動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第二條腿是利用青年志願服務基金會這個平台進行募資,來支持市民學校的志願服務項目的可持續運轉。
(二)以「志願者到社區去、志願者從社區來」的理念破解倒金字塔難題。共青團資源呈倒金字塔型分布,越到基層資源越匱乏。為破解這個難題,我們在市民學校建設中推行了「專兼職團幹部+社工+志願者」的工作模式,在這個模式當中各自的角色定位是不一樣的。團幹部主要起到把方向、搭平台、引資源的作用;社工主要是發揮職業化和專業化的優勢,起到組織引導志願者的作用,將志願者原子化、零散化的無序狀態轉化為有序狀態。同時大力倡導「志願者到社區去,志願者從社區來」的理念。在這個理念當中我們分兩個階段來實現。在初始階段倡導「志願者到社區去」,通過一定的組織動員機制,來引導青聯委員、青年企業家、博士服務團以及大學生骨幹進入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者到社區不僅帶去的是志願者的人力資源,還帶去了組織資源和項目資源。在深化階段我們倡導「志願者從社區來」,通過前一段志願者的示範引領,激發社區的內生動力,號召更多的社區居民加入到志願者行列中來,參與志願服務活動。這樣就把工作對象轉化為了工作力量,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基本的理念。在這兩個階段當中,「志願者到社區去」是示範、是鋪墊,而「志願者從社區來」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持續性動力。
(三)開發以市民學校為終端的信息化平台實現志願者的規范管理。我們開發了以市民學校為終端的「愛心儲蓄銀行」志願者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志願者從注冊、招募到服務時長記錄以及志願服務需求發布網路化管理。根據志願服務時長進行星級認定,在線列印證書。剛才上海的劉剛書記也談到,以前找我們人的很多,因為孩子出國留學需要有一個志願服務的證明,現在直接可以通過「愛心儲蓄銀行」在線列印證書,然後加蓋志願服務指導中心公章,就可以作為其參與志願服務的有力證明。通過市民學校愛心兌換超市,還可以進行愛心的兌換,將志願服務時長轉換為愛心積分,兌換成生活學慣用品。「愛心儲蓄銀行」逐步實現「O2O」的功能,線上市民學校發布需求信息,線下志願者走進市民學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四)以結果為導向建立青年群眾評議機制。「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市民學校建設工作中,其實我們最注重、看中的就是社區群眾對我們志願服務的評價。我們認為群團的工作應該由群眾來評議,群眾「滿意不滿意」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去年重慶團市委引入第三方獨立機構,對全市2143所市民學校,按照所在社區居民實際戶數的1%的有效樣本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民調結果令我們感到很意外,群眾對市民學校平均知曉度達到了21.85%,平均滿意度達到了60.38%,這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同時,我們還進行了市民學校的評分排序,將民調結果和考核掛鉤,並將結果運用於對市民學校的經費補貼,專門列支300萬元對排名在前1/3的市民學校進行了獎勵。
第三是抓關鍵、重實效,城鄉社區市民學校社會功能不斷凸顯。
「多年不見的共青團又回來了」,這是一位普通社區居民對市民學校的評價。市民學校的全面推開,實現了「志願服務得發展,團的影響得提升,社區群眾得實惠,黨委政府得民心」。
首先促進了「陌生人社區」向「熟人社區」轉變,增進了社會和諧。其次促進了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組織,探索了社會治理的新模式。第三,營造了良好志願服務氛圍,推動了志願服務的常態化建設。市民學校以社區青少年參與活動為載體,發揮了共青團組織樞紐性作用,構建了有序參與志願服務的機制,也最大可能的動員社會組織和青少年參與到志願服務活動中來。在市民學校建立過程中,大量的志願服務社會組織參與進來創辦市民學校的項目。我們也通過政府購買的形式給予他們一定的支持,使共青團樞紐性作用得到了有效的發揮。同時,採取自助和互助的形式,實現了志願服務的供需對接,將菜單式的志願服務根植於社區之中,也根植於青少年之中,根植於群眾之中,形成了開放式、常態化的志願服務的格局,有效營造了人人願為、事事能為和時時可為的志願服務氛圍。
2. 在街道社會事務辦試用期工作總結
街道辦事處工作總結
一年來,XX街道辦事處在區黨工委、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緊緊圍繞區年度工作會議和黨建工作會議提出的目標,堅持以為民為宗旨,以育民為中心,以安民為保障,以樂民為動力,以便民為重點,全力加強社區建設,社區環境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有力地促進了管區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一、加大環境整治力度,綠化美化社區
社區是居民的生活地,社區環境是居民關注的熱點,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社區的環境倍加關注。街道辦事處針對居民的這一強烈要求,切實擔負起整治環境的責任,號召居民大搞愛國衛生運動,督導居民拆除了多年的私搭亂建。管區黨政更是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在原有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加快舊小區改造步伐。投資104萬元,在廣盛里社區鋪設了4橫12縱,總面積1.4萬余平方米的水泥路,同時鋪設主排水管道1238米,從而徹底改變了廣文里、廣明裡、廣昌里、廣盛里四個小區居民行路難的狀況,結束了過去五十年「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歷史。投資130萬元對北陳社區進行上下水改造工程,解決了北陳社區原石化廠、水泵廠、鋼廠家屬區和北陳花園四個小區居民吃水難、排水不暢的問題,同時修建了簡易活動場地,安裝了4組健身路徑,填補了這一社區健身器材的空白。投資130萬元鋪設了從一分場養殖場到大豐路長4.8公里的水泥路。投資4.2萬元將原石化廠小醫院改造成農貿市場,取締了欺街佔道的自發市常
為了把管區為百姓辦的實事辦好,社區幹部不辭辛苦,千方百計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一分場社區按照上級要求和部署,將社區內大豐路、漢榆路、漢北路兩側墳墓經細致調查摸底,反復走訪有關人員,做墳主家屬的思想工作,逐戶簽訂了清遷協議,改善了投資環境,深化了殯葬改革。環境管理站在垃圾日產日清、袋裝化的基礎上,加大對衛生死角的清理力度,規范垃圾清運和無害化處理工作,使社區環境有了很大改觀,也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居民的支持和稱贊。今年清運處理生產、生活、辦公、建築垃圾14400噸,治理衛生死角30多處。
今年的綠化准備早、動手早,從2月份規劃以來,經過現場測量、實施、管護等工作,共植樹24種,10125株,種植花卉16種71760株。高速公路綠化帶、路北居民區及兩個花園、迎賓路、光明路、205國道南側空閑地、體育場館周圍的綠化、美化工作,基本做到了品種多樣,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觀賞效果。
綠樹成蔭、干凈寬敞的馬路,設施齊全、花草盛開的公園,環境幽雅的居民小區,既改變了居民的生活環境,也為創建省級衛生城鎮奠定了基矗
二、以群眾參與為基礎,大力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提高居民群眾的整體素質是建設文明型社區的立足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是加強居民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載體。XX街道辦事處以社區文體活動站為依託,成立壯大了時代合唱團、戲曲票友會、永紅健美隊、秧歌隊等群眾文娛團體,制定了活動制度,使文藝骨幹人員達到千餘人。同時,購置服裝、樂器、燈光、音響,為居民參加文體活動創造了物質條件。在春節、「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國慶節等節日到社區、機關、農村、企業等演出百餘場次,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充分發揮休閑廣嘗公園、健身路徑、體育場館的作用,組織了太極健身隊、老年門球隊、網球協會、書畫協會等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永紅健美隊在唐山市首屆社區星光老年文體藝術節舞蹈比賽中表演的《看大戲》獲得特別獎,太極健身隊在唐山市太極拳比賽中獲得優秀獎,戲曲票友會在唐山市第三屆評劇票友大賽中也獲得了不菲的成績,馬新榮被授予「全國優秀票友」。在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中,各種宣傳途徑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XX街道辦事處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質為重點,利用市民學校、《社區采風》、宣傳欄等途徑,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普及法律和生活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指導社區工作,發揮了重要的輿-論導向作用。各社區市民學校結合「四進社區」活動的開展,向居民發放9000餘份宣傳資料,為居民解答有關就業、糾紛等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同時,通過大家唱、大家演、大家寫、大家畫,宣傳科普法律知識,架起了溝通社區和居民的橋梁。辦事處主辦的《社區采風》和宣傳欄以內容貼近百姓生活,關注重點難點問題,反映社情民-意,形勢活潑多樣,深受管區各級領導和居民群眾歡迎,有力地促進了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加強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為整合社會資源,充實中小學生的業餘生活,各社區擔負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社會責任,建起了中小學生的第三課堂,教育他們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環境。廣盛里社區組織成立了「小紅帽志願者中隊」,開展了「爭做社區小主人」活動,充分發揮中小學生在社區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在居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三、增強防範、創安意識,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穩定工作涉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民調等方方面面,范圍廣,覆蓋面大,是一項宏大的社,請保留此標記會系統工程。為做好穩定工作,辦事處注意調動社區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加強治安防範,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著力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切實擔負起保一方平安的責任,維護了社區大局的穩定。
在民事調解中,充分發揮基層的作用,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一年來,成功調解民事糾紛36起,無民轉刑案件發生,糾紛調處成功率達到98%以上。
外來人口、流動人口、刑釋人員是綜治工作的重點管理對象。為此,辦事處不斷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在居民花名冊的基礎上,加強了對重點人員的管理。北陳社區居委會在派出所的配合下,對出租房屋進行了認真核查,登記造冊,推行了房主責任制,明確了居委會和出租房主的責任。社區幹部經常深入幫教對象家中,掌握他們的思想、工作、生活情況。刑釋人員重新犯罪率為零,鞏固了幫教成果。
對生活困難群體及時進行幫扶。今年,為58戶符合低保條件居民辦理了低保,走訪慰問困難戶38戶,使貧困家庭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政府的關懷。
信訪工作中,我們把信訪工作的落腳點放在收集反饋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上,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原則,針對居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今年以來,共接待來電、電信、來訪245件次,排查治安隱患 17件次,無重大、惡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無重大責任性災害事故,無群體性越級上訪事件發生。
武裝徵兵工作有效進行。完善了民兵連隊建設,成立了武裝部,圓滿完成了區下達的徵兵任務。
四、黨建工作
一是接轉組織關系。按照黨章規定和管區黨工委的安排部署,接轉了應由社區管理的黨員組織關系。由於管區經濟體制改革需要,根據區黨工委意見,應由社區管理的黨員八大類。包括在職社區幹部、離退休黨員、下崗職工黨員、內退幹部職工黨員、暫住人口黨員、待業學生黨員、待安置退伍軍人黨員和其他黨員。共接轉黨員902名,分成四個黨總支和一個直屬支部,最大的一個總支創業里社區黨總支黨員總數近400人。二是組建黨支部。由於黨員居住比較分散,四個社區居委會幹部根據工作實際,按片劃分了22個支部,並走家串戶,與黨員逐一見面談心,加深了干群關系。三是召開支部會議。根據召開黨代會總體安排部署,在前段走訪的基礎上,各社區總支組織了支部會議,選舉產生黨支部書記和委員,並就召開黨代會的有關事宜進行了專題部署,選舉產生了出席黨代會的正式代表。四是召開了第一次黨代會。總結了街道辦事處成立兩年來的工作情況,安排了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任務,選舉產生了街道辦事處第一屆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
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社區幹部綜合工作水平
一是加強班子和隊伍建設。提高社區建設水平的關鍵是有一支高素質的社區幹部隊伍。XX街道辦事處領導班子始終堅持團結協作的精神,處處以身作則,無論是調解糾紛,還是義務勞動,無論是收取衛生費,還是入戶調查,都有領導班子成員的身影,要求大家做到的,班子成員首先做到。為了適應工作要求,辦事處制定了5項制度,即工作調度制度、信息反饋制度、學習制度、考勤制度和提合理化建議制度。同時每名社區幹部都配備了「三本一表」,即工作日誌本、會議記錄本、學習筆記本和來電、來信、來訪登記表。通過各項措施的制定和實施,規范了社區工作行為,調動了社區幹部的積極性,提升了社區整體工作水平。
二是加強組織網路和制度建設。在各項工作開展過程中,通過辦事處—居委會—片長—組長這一網路,有效地落實了上級的決策部署,同時根據工作實際需要,建立了聯防聯控、治安、消防等網路服務體系,為維護轄區穩定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矗為了保障各個網路的暢通,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和監督、獎勵機制,該上牆的上牆,該入檔的入檔,做到各項工作有部署,有落實,有檢查,有記載。
三是加強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社區幹部堅持辦事處主任謝鳳英提出的「工作要上去,幹部要下去」的工作方針,多次深入居民區,帶著問題,認真走訪,詳細調查,獲取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涉及居民基礎情況、駐區單位及個體工商戶情況、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狀況、黨員狀況等8大類100多項基礎數據,為加強社區建設和領導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四是加強作風建設,發揚實干精神。社區工作關系千家萬戶,社區幹部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原則,認真傾聽群眾呼聲,辦事處能解決就自己主動解決,不能解決就及時向有關部門和管區反映,並提出合理化建議,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身體力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業里社區居委會在收取衛生費工作中,克服人員少、任務重的困難,走家串戶,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宣傳管區政策,解答居民疑問,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感召著居民。在整治環境中,社區幹部把為居民創造優美環境當成責任,用實際行動掀起環境衛生整治的高-潮。去年社區幹部共參加義務勞動33天,其中大部分為雙休日,今年又利用20餘個雙休日拔除雜草,清理垃圾,鏟除衛生死角,平整場地,植花種草。從近60歲的老人到20多歲的青年,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的,樹立了街居幹部的良好形象。
3. 2016社區9月份市民學校開展什麼活動好
籃球比賽,足球比賽啊,
4. 學校破解難題年活動心得
破解「四大難題」 讓宜都教育步入新天地
在全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被宜都市教育局聘為監督員,對此,本人深感榮幸。我深知,當好監督員,先要老老實實做個好學員。我這樣想,也這樣做。今天,我把市教育局在學習活動中的「所思、所想、所為」擇要介紹給各位,並懇請大家的評判。
思想有多遠,行動就有多遠。在「宜教之都」、「宜學之都」的榮譽面前,市教育局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認為只有解放思想,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研究解決教育發展中的新矛盾和新問題,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認真學習、反復調研、多方論證的基礎上,我們一致認為當前宜都教育要從四個方面突圍。
一、精心謀劃,切實解決教育發展中的規劃問題
教育要可持續發展,必須從長計議,高起點規劃。市教育局在學習活動中認識到:
規劃一要科學,即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學校辦學規律,博採眾長精心制定,不「朝定夕改」反復無常。「普九」驗收至今,全市有近100所學校撤並,有人說校園「昨天書聲朗朗,今天空空盪盪」,更有人說,「昔日的學堂,今日的豬場」。學校都是農民兄弟肩挑背扛,流血流汗建起來的。這種浪費,既有「普九」的政治壓力,也有規劃問題。這些失誤給市教育局以警示:教育規劃一定要有長遠觀念、全局意識和階段目標,要慎之又慎。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市教育局正在加緊制定《宜都教育發展10年規劃》,並有《教師隊伍建設規劃》等8個專題配套規劃。在制定過程中,機關幹部深入調研,問計於民,反復修改,公開徵求意見。
規劃二要創新,敢為天下先,想別人未曾想,做別人不敢為。以布局調整為例,經過10年的調整,全市規模在100人以下的小學仍有5所,初中人數在500人以下也有9所。學校設置既要保持一定的規模,但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入學方便。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市教育局率先在全省實行九年一貫制。從毛湖淌九年一貫制運行的情況看,效果是非常好的。今秋將在五眼泉、潘家灣推開,在此基礎上,市教育局決定今後布局調整將進一步創新,打破區域界限,跨鄉鎮進行布局調整,而這不僅完全符合基礎教育管理體制的要求,也有利於教育資源的優化。
三要前衛,也就是有前瞻性,以發展的眼光洞察未來,以幼兒教育為例,它不是公辦教育的范疇,市教育局沒有棄之不管,而是啟動實施「一村一園規劃」,決心用幾年的時間,使全市每一個自然村都有一個較標準的幼兒園,幼兒入園率達到90%,這樣,既解除了村民的後顧之憂,又解決了近800人的就業問題,也使全市基本普及了15年教育。
二、敞開大門,切實解決貼心為群眾服務的問題
教育,必須堅持為人民群眾服務。在現實中,我們的學校高牆深院,自我封閉,獨立於社會之外。而教師則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聖賢書」。原來的學校是「泥腿子」求知求學的夜校,現在成了「有事登記,閑人莫入」的重地。學校不僅要為學生服務,也應該為社區所有成員服務,樹立大教育觀。市教育局決定從三個方面扭轉教育服務不夠的趨勢。一是把農村學校打造成「文化中心戶」,切實為村民提供智力服務。如村民紅白喜事幫助書寫對聯,調解鄰里糾紛,進行科普宣傳和衛生知識的普及。以學校為陣地,組織開展棋類、卡拉OK、讀書等文化活動,開放圖書室、遠程教育網路,進行種殖、養殖等知識培訓,讓農村學校成為本地文化科學傳播、輻射的中心,使教師成為農民的貼心人。二是城鎮學校運動場、微機室、圖書室等設施、設備向社區開放,讓市民共享教育資源。讓社區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三是為成年人的自學進修提供幫助。開通服務熱線,建立服務網站,實行上門服務,為市民提供學習培訓的各類咨詢,幫助他們制定學習規劃,聯系對應的培訓機構和進修學校,甚至給他們的職業設計提供參考性意見,讓市民感受到學習有路,成才有望,逐步把宜都建設成「書香之都」。
三、著眼長遠,切實解決為學生終身負責的問題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充分、全面、和諧發展,為孩子們的美好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但現在教育的功利性太強。追求升學率成了學校最重要的目標。優等生則成了教師獲得實惠的手段,較少對學生的終身負責。對學生未來發展的漠視,是教育的大患。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市教育局決定:
一是把「普高」的規模降下來。普高的規模過大,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三年「普高」,四年大學,誰也無法預知的未來,足以把一個殷實的家庭拖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初中學業勉強過關,高中艱深的課程使許多學生望而卻步。學生的心理難以承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據統計,現行普高學校學生心理有疾患的比例大大提高。降低普高規模可能會有許多非議,但只要真正著眼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就必須堅持。
二是把職高的水平搞上去。宜都的職業教育基礎好,鄧春意等一批青年學子艱苦創業,身家過億,樹立了很好的典範,但職業教育投入仍然偏少,設備不足。學生只能「紙上學藝」。畢業生「眼高手低」難以滿足用人的要求。現有的專業課教師大多是「半路出家」,既無扎實理論功底,也無豐富實踐經驗。為此,市教育局決定今後把職業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投入,充實師資,提高質量,讓學生求職有門,致富有路。
三是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上來。現在的學生,分數是他們的命根,起早貪黑,題海遨遊,生命的全部價值和意義就是考分。他們的品德素養,意志品格,情趣愛好都令人擔憂。厚厚的鏡片後是一雙雙冷漠的眼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成為普遍現象,這樣的孩子既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個人發展道路上也必然困難重重。市教育局正在研究制定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力爭從根本上扭轉只重視學生智育的畸形發展模式。
四、力求均衡,切實解決教育公平問題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底線。市教育局在均衡發展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基本上解決了學生「上學難」的問題,義務教育實現了零輟學,所有的貧困學生都得到了資助,農村學校辦學硬體不低於城區學校,甚至優於城區學校。但市教育局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認識到。群眾「上學難」的問題解決了,解決「上好學」的問題卻剛剛開始。市教育局決定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抓住省教育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縣(市)建設」這個機遇,上下齊心,苦幹五年,使宜都教育再上新台階。經多方爭取,宜都已被列為示範點。二是解決城鄉教師配備,編制寬緊不一的問題。高中教師的負擔過重,城區教師工作量飽和,農村教師工作量偏輕。市教育局將把內部退養的政策進行適當調整,實行轉崗制度。辭退一批工勤崗位的臨時工,其崗位由轉崗教師替代。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市教育局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集中眾人智慧,凝聚眾人力量,發展目標更明確,發展思路更清晰,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宜都教育將再鑄輝煌,永遠走在全省前列。
5. 在社區居委會工作的個人思想匯報
社區個人工作總結
xxx年很快就要過去了,回首過去的一年,內心不禁感慨萬千,有很多收獲和感觸,現總結如下:
一、認證參加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來參與此次活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 真正吃透中央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保持黨的先進性的要求上來,對自己進行了自我剖析,提出整改方案。在實際工作中,有意識的發揚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二、在社區居民中,組織開展開展「四五」普法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路線方針,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實施依法治理,圍繞「四五」普法工作的中心任務,扎扎實實做好普法工作,努力提社區依法辦事,依法管理能力,努力提高社區居民的法律素質,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有效地實施,為促進社區的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組織開展社區文體活動,豐富居民的業餘生活。開展健康的文體活動,是社區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是廣大居民群眾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是增強社區活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環節。居委會以繁榮社區文化為切入點,不斷完善文體活動設施,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四、積極為創建和諧社區努力,以精神文明為動力,繁榮社區文化。以社區服務站為中心,設立文化活動室;以居民文化愛好者為中心,組成樓院、家庭文化活動小組;以區域內小場所為中心,建立娛樂休閑場地;以社區內單位為中心,興辦市民學校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社區居民的身體素質。發展社區教育,搞好社區科普宣傳,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家庭、鄰里等方面人際關系的和諧,形成平等互助、扶弱助殘、濟貧幫困、奉獻社會的良好風尚,不斷提高居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增強社區的歸宿感、認同感、親情感,形成精神上的和諧,這些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1.工作方法有些簡單,有時處理問題缺乏耐心,有急躁情緒。
2.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做居民工作有怨煩、等待交班的思想。
3.工作作風還不夠深入,浮在面上的事做得多,到老同志中交朋友不夠。
4.開拓創新的精神不夠,工作中超前意識不夠,有求穩怕亂的思想。
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起點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決心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或是「一定努力打開一個工作新局面」。
6. 如何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調研報告
長沙市紫鳳公園管理處 胡建斌 摘要:提高市民素質直接影響到一個城市的形象改變和城市發展前景,這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系統工程,必須有正確的教育策略和良好的環境機制。本文著重目前市民素質存在的問題和提高市民素質的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市民素質 市民素質決定城市層次,關繫到一個城市的形象及其運行效率。城市文明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志。市民素質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在城市文明建設中起著根本性的作用,市民的文明舉止是城市文明的體現。市民的公共意識、公共道德水準,決定著城市居民的公共行為,影響著城市公共環境,體現著城市的精神氣質和外在形象,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需要,是城市軟硬環境協調並進、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一個城市要提升城市文明的程度,關鍵就要提高市民的素質。市民素質的提高,首先要了解市民存在哪些素質問題。 一、市民素質存在的問題 建國60年來,我國的城市社會經濟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城市發展布局和結構日趨合理,城市經濟在國民經濟中重要作用日益顯著。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但市民的文明素質沒有跟上城市的發展步伐。一是市民公共道德素質有待提高。少數市民對老人、婦女、兒童、殘疾人不夠禮貌,搭乘公共汽車,不顧秩序擁擠爭搶,蜂擁而上,主動讓座不多;在公共場所說臟話,大聲喧嘩;有些商店、醫院等窗口的工作人員,對待顧客不夠熱情禮貌,態度生硬,臉色難看。二是市民法治和秩序意識淡薄。盜竊和破壞公物等事件時有發生,路燈被砸壞,公園的板凳、行人道的座椅常被人損壞,井蓋、電線時有被盜和破壞;車輛亂停亂放,建築亂搭亂建,經營佔道。三是交通安全意識差。機動車搶道行駛,計程車、摩托車、電動車、行人逆道行駛,隨意闖紅燈,行人不走人行道,橫穿馬路不走斑馬線,人行道、盲道被電動車、機動車侵佔,通行受阻。四是衛生環境差。偏僻的街巷和小區,垃圾桶不到位,城鄉結合部環衛工人清掃不徹底,垃圾遍地,特別是夏天,散發出熏人的惡臭,蒼蠅蚊子到處飛;城市牛皮癬遍布大街小巷,樓梯門洞,屢清屢塗屢貼,始終不得根治,隨地吐痰、隨手亂丟雜物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公共場所吸煙隨意噴煙吐霧,煙蒂隨手亂扔;餐飲業集中的路段油污遍地,油水橫流,河道附近的居民有的將垃圾、雜物、臭水向河裡傾倒。 二、提高市民素質的方法 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歸根結底反映在人的行為上,決定於人的素質。城市的文明,最終體現在市民的文明素質和文明訴求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創建文明城市,本質上就是「塑造」文明的市民。那麼怎樣才能加快城市內在精神建設,全面提高市民素質,從而更好的創建文明的城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注重城市精神的培養。城市和人一樣,是需要一種精神的。一是開放包容精神。用開放的心態,開明的眼界,開闊的胸懷,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氛圍,善於吸收一切外來文明,集聚一切生產要素,海納百川,兼收並蓄。二是創新精神。城市要跨越、科學、和諧發展,就必須要有創新精神。三是愛國愛市精神。發揚愛國愛市精神,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從而激發廣大市民愛自已的城市,建設美好家園的高尚情懷,樹立其全局觀念,強化其團隊意識。四是敬業奉獻精神。每個市民要發揚艱苦創業、敬業奉獻精神,在各自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建功立業。 2、抓好對市民的教育工作。加強市民素質教育,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從中小學生抓起,在各中小學開設文明市民課程,加強對中小學生如何做一個文明市民的教育,著力提高中小學生的文明素質。其次,社區要利用市民學校這一主陣地,加強對市民的教育培訓,不斷豐富市民的知識,提高市民的科學文化水平。第三,要廣泛宣傳,營造人人爭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圍。一方面要「扶正」,弘揚正氣,通過各種途徑,大力宣傳我們身邊的好人好事,宣傳外地文明城市建設的先進經驗,樹先進典型,引導人們找准差距,奮起直追,讓大家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另一方面要「驅邪」,就是要對歪風邪氣大力批評、無情揭露,引導我們整個社會風氣向好的方向發展。第四,要規范引導,健全制度。文明素養和文明行為的養成,靠教育、靠規范引導。提高市民素質,必須有章可依。要制定文明市民公約,並讓每個市民熟知,遵照執行。讓大家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從而對那些不文明、不守法的行為進行宣戰。第五,在深化創建活動中,要盡可能擴展廣大市民的參與活動面,讓大家在參與中接受教育、提高覺悟。第六,優化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有人說,我走在紅地毯上有痰也不敢吐;馬路上很整潔很乾凈,我想扔張紙都不好意思,這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 3、加大對市民的管理力度。在加大城市管理、市政管理、市容管理力度的同時,還要強化對少數市民不文明行為的管理。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陋習要予
7. 到哪去找社區活動記錄急需市民學校活動記錄和社區未成年人活動記錄!
去長沙社區網的論壇找,有一個專帖是收集這些內容的
好像是在社區工作交流版塊裡面
8. 在社區開展的學習培訓活動有哪些
在社區開展的學習培訓活動有哪些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創建學習型社區是形成學習型社會的基礎,是大力推進社區建設的客觀需要,是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徑。從1999年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以來,我市社區教育工作開局良好,發展迅速。為了更深入地推進社區教育,促進社區建設,現就創建學習型社區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創建學習型社區的指導思想
創建學習型社區,要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社區文明水平、市民綜合素質和滿足社區成員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總體要求為目標,通過社區這一載體和陣地,整合和利用社區資源,營造「人人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的良好氛圍,廣泛深入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讀書學習和各類文化體育活動,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加速知識更新,培養和造就各類人才,推進新型現代化社區建設,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二、學習型社區的基本內涵
學習型社區是指在城市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從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出發,建立健全社區學習網路和學習體系,社區組織的學習活動持續開展,社區居民廣泛參與學習活動,社區居民綜合素質、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社區。學習型社區主要由學習型家庭、學習型樓組、學習型單位等要素組成。
創建學習型家庭,就是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積極參加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和其它休閑教育等,學習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積極參與社區各類活動,熱心為社區服務;鄰里和睦,講文明衛生,樂於幫困濟貧,努力成為社區文明家庭。
創建學習型樓組,就是樓組成員在樓組長的帶領下,定期組織各種學習活動,互幫互教,互助互學;或以各種形式經常進行學習交流,在社區的各項活動中能起模範帶頭作用,並能幫助其它樓組共同進步;樓道整潔優雅,文化氛圍濃厚。
創建學習型單位,就是發揮機關、企業、工會、共青團、婦聯及其它事業單位等組織的作用,以學習為動力,以共同理想為目標,把學習、工作、生活融為一體,使個人發展同組織發展緊密結合,形成共同願景,逐步建立激勵職工終身學習的機制,不斷提升職工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學習型單位包括學習型機關、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團體等。
學習型家庭、學習型樓組、學習型單位的評選由區、縣(市)社區教育職能部門負責,相關部門配合。其創建和評選工作將作為評選學習型社區的重要依據。
三、創建學習型社區的基本要求
1、樹立先進的學習理念。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引導和培育社區成員樹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全民學習」的理念,組織全體社區成員自覺地學習政治理論、科學文化、法律法規、經濟管理、業務技能等,使學習成為全體社區成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2、不斷充實新的學習內容。要根據形勢發展的新要求,密切關注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新動向,關注信息革命和知識經濟的新浪潮。要從居民群眾的需要出發,結合社區實際,科學確定學習內容,引導社區全體成員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法律、衛生、家政、生活等各類知識,努力使社區成員的知識水平適應時代前進的新要求。不斷提高學習的質量,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建立廣泛的學習網路。充分利用社區文化教育資源,建立和完善社區市民學校、文化活動中心、社區圖書閱覽室和社區文化廣場等設施,加強社區文化、教育單位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建立廣泛的學習網路。
4、完善系統的學習體系。根據社區特點,建立各類社區文化學習組織,形成較為完善的社區黨員教育、學前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計生教育、安全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人教育、流動人口教育等學習體系。
四、創建學習型社區的主要工作措施
1、要加強建設學習型社區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建設學習型社區作為一項長期的事關全局的重要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統一部署,定期督促檢查,積極推進學習型社區建設工作。建設學習型社區由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社區教育專業指導組統籌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相互協調,形成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合力。各區、縣(市)、街道(鎮)也要加強對創建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社區居委會要指定專人負責,制定建設規劃、學習計劃及學習制度,有組織、有步驟地將學習型社區建設工作落到實處。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形成黨委、政府領導,職能部門指導,街道、社區主辦,社會各界和駐區單位大力支持,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學習型社區運作機制,共同推動學習型社區不斷深入發展。
2、要加強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宣傳。各新聞媒體和社區要廣泛宣傳,積極引導社區成員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更新思想觀念,積極學習、善於學習;加大典型宣傳的力度,在社區營造崇尚學習、尊重知識的輿論氛圍;深入報道發展社區教育事業、構建社區教育網路的好措施;宣傳建設學習型社區的好做法、好經驗,為建設學習型社區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3、要加強學習型社區的設施建設。建設學習型社區,必須搞好市民學校、村民學校、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老年活動室、社區閱覽室、全民健身點等有關設施的建設。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要多渠道籌資,加大對社區的投入,新建和改擴建社區的學習教育設施,建立布局合理的圖書、報刊網點,形成完善的硬體設施網路,為社區成員提供良好的學習教育場所,創造良好的學習教育條件。
4、要加強社區學習教育資源的整合。建設學習型社區,僅僅依靠社區現有的學習教育設施是不夠的,必須充分挖掘和整合駐區單位的學習教育資源,充分發揮駐區單位的作用。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特別是教育、文化單位要盡可能地向社區開放圖書室、閱覽室、活動室、教室等學習教育場所和其他有關設施;要積極開展駐區單位和社區的同創共建活動,共同參與,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各駐區單位要積極參與社區的學習活動,盡其所能為社區的學習活動提供財力、物力、人力和智力支持,共同促進學習型社區的健康發展。
5、要加強學習型社區骨幹隊伍的建設。⑴抓好社區黨員幹部隊伍的學習。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帶頭學習,通過深入學習政治理論、精學本職業務、勤學修身知識,影響和帶動周圍的群眾學習,在全社區形成學習、研究、探索和創新的風氣。⑵抓好社區居委會幹部隊伍的學習。組織學習居委會組織法及有關法律法規、民主自治等有關知識,帶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基層民主自治建設,發揮社區居委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⑶抓好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學習。組織社區專兼職工作者和社區志願者學習管理和服務的知識和技能,樹立正確的觀念,更好地掌握為社區成員服務的本領。⑷培育和壯大社區學習輔導員隊伍。在社區黨團員、社區工作者、社區志願者及各級各類學校和機關團體中培養和挑選社區學習輔導員,並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五、考核評估
學習型社區達標考評與示範社區、文明社區創建評選結合起來,並在適當時候評選創建學習型社區先進單位。從2006年起,在創建學習型社區先進單位的基礎上,評選學習型社區。學習型社區評選工作由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社區教育專業指導組負責組織實施。
考評採取聽匯報、查資料、開座談會、抽樣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並把年終綜合考評與各有關部門日常檢查相結合。經考評,對達到「學習型社區」標準的,命名為「學習型社區」,頒發獎牌,予以表彰。對建設「學習型社區」活動實行動態管理。對已獲得「學習型社區」稱號的,每三年進行一次復查,復查不合格的予以摘牌。
創建學習型社區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擺在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市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學習型社區創建工作,樹立大局意識、前瞻意識、發展意識和責任意識,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擔負起創建責任。社會各界和全體市民要積極參與,共同為把我市建設成為學習型城市而努力奮斗。
9. 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從哪幾方面考慮
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內容摘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社區管理相對於社區建設明顯滯後,社區管理研究往往以經驗居多,沒有形成一個相對未來發展趨勢的理論指引,同時,社區管理體制大都停留在政府治理的范疇內,與"社區"本質是實現居民自治相違背。本文討論了城市社區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對社區管理的科學規劃、多元投入提出了實用性對策,認為應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團體對發展社區管理的共同作用,促進城市社區的持續發展。
【關鍵字】社區 城市社區 城市社區管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城市社會發展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幾大變化:一是隨著單位人轉為社會人,城市社區成為我國城市最重要的社會組織方式;二是隨著城市房地產業的興起和住房商品化的進程,城市社會的結構,特別是居住空間結構變化急劇;三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流動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同時城市內部的人口流動也日益增強。所有這些變化匯集到一起的結果,是使城市社會管理的難度、廣度、復雜程度進一步加大。而這些變化最終的歸結點都集中在城市社會組織管理在空間上的最小單元--社區。
一、城市社區與城市社區的現狀
(1)城市社區
目前在中國,城市社區的范圍,一般是指經過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城市社區是人類入工業文明社會以後最重要的一種社區類型,其特徵是:
首先,城市社區是宏觀城市社會的縮影。它不僅包括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人口,而且還包括由這些人所構成的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不僅包括人們的經濟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生活等。它包括了城市社會這個有機體的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城市社會的縮影。
其次,城市社區與目標和功能單一化的社會組織不同,城市社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具有一定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會管理和社會整合功能。
第三,社區成員之間雖具有一定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但其成員與農村社區不同的是成員多樣化。一方面,社區成員類型多樣化。除了居民,還有各種企事業單位、政府行政單位、一些社會組織以及民間自治組織。另一方面社區內部的個體異質性程度高。社會成員的文化背景不同,職業種類繁多,收入差異大,社會分化程度高。
(2)城市社區的現狀
我國社區管理曾經長期實行的是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行政全能主義的"亞社區"管理體制。"單位人管理"和"地區管理"是其主要特徵。在傳統社區管理體制下,單位成為政府的附屬,傳統的街道和居委會則是輔助單位,起著"拾遺補缺"的作用。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單位制"的解體,大量的"單位人"重新回到社區,成為"社會人",單位不再是個人唯一依附的載體;二是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客觀上要求政府轉變職能,從掌舵劃漿的全能者變成有限職權的掌舵者。政府逐漸開始將許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經濟工作交給企業,社會性事務交給社區,政府通過"單位"全面干預社會生活的地位和職能有所弱化;三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要求企業依法成為一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科學管理"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在此種背景下,企業將舊有體制下的許多非經濟功能剝離出來交給社會,企業與社會日益分離;四是,人們重新回歸社區,人們與社區的聯系日益緊密,居委會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五是隨著政府對社會控制的調整,社會自主性力量逐漸增強,各種社會性組織逐年增多,在社會參與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六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管理中心開始下移,街道辦事處作為最基層的行政組織獲得了比以前更大的權力;七是在我國許多城市陸續開始了基層社區管理新體制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另人可喜的成績。
二、城市社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承擔了更多的社會事務職責,但社區的管理權力卻未得到相應調整
各條線在社區各設一套班子,對社區服務建設總量不少,但因是"小而全",相互之間沒有實現充分整合。如民政部門重視對老年人口的生活照料服務,衛生部門大力推進社區衛生康復治療服務;文化部門提倡社區文化設施的充分使用,教育部門要求發揮社區教育功能;衛生部門促進衛生保健的開展,計劃生育部門開展對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服務等等。這些社區服務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和重復性,這其實是舊管理體制條塊分割的矛盾在社區管理體制未得到充分完善時期的表現。對社區服務資源的優化整合,將是進一步完善社區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也是進一步發揮社區服務功能的關鍵問題。
二政府部門在社區管理中存在經常性的"越位"問題
有些政府部門仍在行使本應由社區企業行使的職能,有些政府部門承攬和包辦了許多本應由社會自治組織辦理的事物,街道辦事處直接領導和管理居民委員會工作的現象還較為普遍的存在,街道辦事處還時常干預社會中介組織行使社會職能。
三社區管理工作人員隊伍薄弱,整體專業化程度偏低
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管理人員隊年齡結構的不適應,絕大多數社區工作人員年齡偏大,老齡化現象嚴重。再是非專業化現象嚴重。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時期,政府對城市居民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單位來實現的,居委會作為單位體制的補充,只管理單位體制以外的社會人員,它負有的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功能還相對較少,工作比較簡單,因而在居委會人員的任職資格方面,條件比較寬松,只要有熱心,有時間和精力就基本上能夠勝任居委會的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需求趨向多元化和復雜化對社區服務與管理的專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居委會成員的非專業化已不能適應新形勢對社區管理者的要求。
四城市社區管理缺乏經濟基礎
由於政府投入不夠,基層社區缺乏有效經濟來源,導致目前社區硬體設施普遍落後,嚴重製約了社區發展。許多地方的基層社區組織辦公場所僅有幾十平方米,辦公條件簡陋,更不用說興建居民活動場所。硬體設施的落後影響了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導致了"有項目缺硬體,想服務缺場所"的局面。此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人們認識上的偏差,價值觀、利益觀發生了扭曲,居民公益事業參與度大大降低。出現這種現象,除了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外,對居民缺乏教育、社區與居民關系疏遠、缺乏科學參與機制以及缺少社區公共物品等都是其重要因素。
五對社區管理不重視,認識上有誤區
目前,一些領導和基層工作者對新形勢下社區工作的變化和社區建設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認識不足,有的甚至認為社區居委會無非就是多了兩個字,工作性質還是"換湯不換葯",只是在原來居委會的攤子上換了形式和說法。因此,社區建設工作處於可有可無的位置,既無班子(領導班子),也沒法子和房子。也有人認為社區建設是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所需要做的事,於是以本地經濟尚不發達、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差等理由為借口,工作始終務"虛"不務實,社區調整力度不大,社區建設投入小,各項工作遲遲無法落實。
三、解決城市社區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切實轉變政府的社會職能,解決政府職能的越位和缺位問題
在社區建設中,社會管理、社會治理、社會福利與社會服務等都是政府的責任。這樣說不等於社區中的社會事務都應由政府包攬,也並非意味著政府是這些管理和服務的唯一主體。事實上,政府在社區和整個社會領域中的職責和功能都是有限的,與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的分工合作是必然趨勢。因此,轉變政府的社會職能就意味著,一是將政府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會職能和事務剝離出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者"委託管理"的方式,將那些社會事務轉交給各類專業的非營利社會服務機構去運作和管理;一是解決政府在社區建設中的職能缺位問題,如缺乏對社區居民的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的公共財政支持,忽視對居住在本社區的農民工社會權益的保護,以及對受虐兒童乞討現象的放任等等。這里,筆者還想強調的是:政府在經濟領域中轉變自己的職能,實現"政企分開",讓渡一些經濟權力,會馬上換來稅收和財政收入的增長;但政府在社會領域中轉變自己的職能,不僅意味著需要讓渡部分控制社會、管理社會的權力,而且還需要大大增加對社會領域的投入。所以,政府社會職能轉變的難度可能要遠遠大於經濟職能的轉變過程,監督、推動政府社會職能的轉變應是全黨和全社會的責任。
二構建合理有效的城市社區管理體制
在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社區居民事物服務所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具有反饋功能的監督保障機制。應當要把各種監督機制實行有機結合,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的同時,力求實現它們的合力,調動每一個社區成員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其成為社區治理的真正主體,形成群眾監督的網路效應。(見圖)。
圖 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結構圖
三建立有效的權利監督機制
在提倡向社區放權的過程中,為了實現社區權力的良性運作,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否則就會出現權力的濫用等嚴重後果。構建科學的監督機制和權力平衡機制,這直接關繫到整個社區的穩定和發展,也是維護廣大居民利益、實現社區有效運作的重要保障機制。
在社區組織內部的監督上,應當由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推選產生社區議事監督委員會,通過召開會議等形式對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內其它工作機構以及政府各部門提出意見、建議,進行民主評議和實行社會監督,並向社區成員代表會議和社區居委會反饋情況。同時,必須實行社區政務公開、財務公開的制度,增強社區管理的透明度,讓社區居民及其他社區、政府等外界組織及時了解社區運行狀況,監督社區管理者的管理成效,有利於社區之間的橫向對比,激勵社區工作的有序和高效開展。
在社區群眾監督的層面上,要廣泛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首先可以把媒體引進社區,利用媒體的網路效應,及時傳遞各社區建設與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寶貴經驗,也揭露當中出現的問題、治理的弊端;其次,可以是聘用社區監察員,對社區各項事務進行規范化的監督,同時可以設立社區監督電話、社區留言板等,給居民創造便利的監督途徑和條件。
四強化社區組織領導,營造共駐共建氛圍
社區在傳統的行政模式下形成的依賴式發展,致使其治理能力逐步減弱,積極性和創造性漸漸萎縮,尤其是社區的軟環境建設方面更顯薄弱。因此,加強社區自身能力的培養和建設,更應成為當前社區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注意社區管理人員的能力培養,實現專業化的社區服務管理。現代社區是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社會分工愈益細化,因此,客觀上就要求作為工作第一線的社區工作者素質要有一個大的提高。應當在政府指導下,依靠社會工作教育機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在崗的各級社區社會工作人員及管理者進行系統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與水平;同時各級政府和社會服務機構要積極吸收社會工作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投身於社區工作事業;還應參照發達國家地區的成功做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使用適用於我國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制度,促進其專業化和職業化發展。
五通過宣傳教育,加強居民對社區的認知和認同
由於根深蒂固的中位意識和長期以來居委會的行政化色彩,多數居民把社區當成一級行政組織,認為跟自己沒多大關系。因此,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如黑板報、標語、宣傳欄、市民學校等,宣傳有關城市社區建設的相關法律、文件,以及社區內的好人好事、與社區相關的重要消息。使居民明確社區居委會是群眾性自治組織,社區應是一個守望相助的共同體,以此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
六探索新的城市社區財力機制,為社區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和物質支撐
城市社區建設,需要有穩定的資金保障和物質支撐。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對社區建設有一些投入,但與社區所承擔的工作相比,還遠不相適應。多數社區的辦公場所相對簡陋,辦公設施和服務設施標准不高,社區幹部的工作條件還較艱苦,待遇較低,客觀上影響了社區總體服務水平的提高。長此下去不僅不利於社區建設的深入開展,還會挫傷社區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一些高素質人才就可能流失。為此、必須探索一種有利於形成社區組織的穩定財力來源的新的社區財力機制,使社區建設資金的來源多元化、制度化。
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和探討,影響城市社區管理的好壞有著許許多多的因素,本文只是提到重點幾個,所以要探索城市社區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可以借鑒國外城市社區的治理經驗,來構建和完善我國的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組織的發育程度還不高,社區成員的參與能力也有待提高,社區自治的客觀條件尚不充分。從這個意義上說,高度社會化與強勢政府的互動、政府主導與社區自治的共治是當前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的理想構架。
【參考文獻】
1、趙妍霞:《我國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研究》,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07。
2、鄒曉燕:《濟南市城市社區類型劃分與管理模式研究》,中國優秀碩博論文網, 2004。
3、韋克難:《社區管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任遠:《城市社區服務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現代城市研究》,2001。
5、馬軍濤,周劍:《城市社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4。
6、陸德佳:《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的構建於完善》,蘇州,蘇州大學,2008。
7、楊峻:《中小城市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社會報》,2003。
8、黃富維:《銀海區政協建言和諧社區建設》,《廣西政協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