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心得總結 > 親近母語培訓心得

親近母語培訓心得

發布時間:2021-02-13 18:54:42

⑴ 揚州親近母語培訓點在哪裡

我是親近母語的助教。淮海路的搬到皇宮廣場(萬家福那裡)去了,從皇宮廣場入口進入然後左拐直走。可以問入口報刊亭的婆婆喲!!!西大潤發那邊也有!!!

⑵ 親近母語的親近母語大事記

親近母語2000年
2000年,「親近母語」課題實驗開始醞釀。
親近母語2001年
2001年3月,「親近母語」課題實驗作為江蘇省重點課題立項。
親近母語2002年
2002年,「親近母語」課題實驗進入實質性階段。
親近母語2003年
2003年7月,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研究中心成立,承擔課題管理、產品研發、活動策劃、專業培訓等多項功能,並接受中國閱讀學研究會的專業指導。
2003年9月,親近母語中期論證會在江蘇寶應舉行。會上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演講了《什麼是優秀的兒童文學》,岳乃紅老師執教了《草房子》,獲得了專家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2003年秋季,全國共有40萬學生進入「親近母語」課題實驗。使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親近母語》系列讀本,揚州市所有實驗學校每周都開設了一節親近母語閱讀課程。
2003年,親近母語課題組在揚州七個縣市區先後舉辦教師培訓會10多場。同時,親近母語教師讀書會成立,並巡迴開展免費的教師讀書報告會11場。還先後舉辦了5場家長讀書會。
2003年10月,揚州市民進黨市委會成立「建設書香社會委員會」,揚州市主管文化教育的副市長孫永如博士親自出任委員會主任。
2003年11月,親近母語課題主持人徐冬梅在政協舉辦的「文化揚州」論壇進行了《倡導兒童閱讀·推進素質教育·建設書香揚州》的專題發言,得到了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
2003年11月,「親近母語」被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
親近母語2004年
2004年1月,揚州兩會期間,揚州市民進黨市委會提交了《倡導兒童閱讀·推進素質教育·建設書香揚州》的大會書面發言,並被作為提案立項。
2004年2月,親近母語讀書節開幕,各縣市區、各實驗學校讀書節也相繼開幕。並陸續舉辦少兒書市、親子共讀活動、親近母語讀寫大賽、與作家面對面等系列活動。
2004年4月18日,「親近母語」課題主持人徐冬梅在西安交通大學報告廳做題為《同享閱讀·共沐書香》的專題演講,聽眾達到三千人,受到熱烈歡迎。
2004年5月16日,徐冬梅在華東師范大學給來自全國的小學語文骨幹教師做《親近母語·閱讀為先》的專題報告。
2004年5月18日,維揚區首屆讀書節閉幕式在維揚區政府禮堂隆重舉行。吳忠豪教授、秦文君到會做報告和交流,孫永如副市長、趙寶慶副區長到會講話,楊學春局長做了關於讀書節的總結。
2004年9月,由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揚州市教育局、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研究中心共同主辦旨在推廣兒童閱讀的第一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全國近600名專家和教師參加。同時舉行了省級課題結題和國家級課題開題會。江蘇省教科院副院長楊九俊、江蘇省教研室副主任朱家瓏等出席。第一屆親近母語讀寫大賽在現場舉行。
親近母語2005年
2005年10月10日,「書香中國」年度童書排行榜揭榜儀式和第二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隆重召開。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江蘇省教研室等領導到會,《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華讀書報》、新浪、搜狐等媒體參會並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報道。
2005年11月,親近母語課題組六位成員到台灣進行學術考察,得到台灣兒童文學界、兒童讀物出版社、台東大學的熱烈歡迎。
2005年12月18日,第二屆親近母語全國小學生讀寫大賽舉行。全國共設8個分賽點,近4萬名小學生參加決賽,共3960名小學生進入決賽。
親近母語2006年
2006年1月,課題主持人徐冬梅被《中國教育報》評選為「2005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之一。
2006年4月2日—4日,第二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由廣陵區教育局承辦,在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舉行。來自日本、海峽兩岸的20多名專家、作家,14家少兒出版社代表,近1200名來自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的代表到會。
2006年8月,在古城西安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親近母語子課題培訓後,親近母語兒童閱讀志願者一行9人來到延安教育局,為當地700多名教師做了為期兩天的兒童閱讀義務培訓。並聯合兩家出版社向當地捐贈了8萬元的圖書。
2006年9月22日下午,「書香中國」2005年童書排行榜揭榜儀式在南京鳳凰台飯店隆重舉行。數位省市領導、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到會,《光明日報》、《揚子晚報》、《中國教育報》等20多家媒體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報道。
2006年9月23日,親近母語「十五」國家級課題結題會在揚州舉行。由中央教科所副所長田慧生擔任組長,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楊九俊副院長擔任副組長,著名語文教育專家顧黃初先生、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先生、國家督學成尚榮研究員組成的專家小組對課題研究給予了高度評價。
親近母語2007年
2007年3月9日,「親近母語」課題主持人徐冬梅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中國教育交流協會、中國教科文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聯合主辦的「國際母語日」活動中做題為「親近母語從兒童閱讀開始」的中英文演講。
2007年 3月31日,台灣《民生報》少年兒童組主任桂文亞、馬來西亞南馬文藝研究會會長年紅以及朱自強、劉曉東、梅子涵、王一梅、方衛平、王崧舟、竇桂梅等近20位兒童文學作家、語文教育專家來到美麗的西子湖畔參加第三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至此論壇已成為在國內和華語地區最有影響的一個以促進兒童閱讀為目標的研究和推廣平台。第三屆論壇專門開辟了書香校長分論壇、早期閱讀分論壇、書香教師沙龍等版塊。首屆全國小學(幼兒)教師講述大賽現場總決賽在開幕式後舉行。
2007年3月,親近母語「十五」國家級課題研究成果作為中國第一套兒童閱讀指導叢書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7年4月,「親近母語」課題實驗構建的理論和展開的實踐成果榮獲江蘇省第二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7年,課題主持人和核心成員接受邀請先後到江蘇各地、浙江的岱山、寧波、義烏、諸暨、湖州、瑞安,上海、內蒙、西安、重慶、哈爾濱、深圳、廣州、成都、武漢等地講學,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的兒童閱讀推廣進程。
2007年度評審批准32個立項子課題,除揚州外,江蘇、浙江、廣東、北京、山東、安徽、山西、福建、甘肅、河北、河南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各以不同形式進入「親近母語」的課題實驗。2008年度新增12個子課題。
2007年8月5日—9日,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和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研究中心協同合作,在江蘇揚州邗江實驗學校成功舉辦「第一期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訓會」。來自安徽、北京、廣東、河北、河南、湖北、江蘇、遼寧、山東、山西、陝西、上海、四川、浙江等14個省市自治區的260多位老師參加了為期五天的學習、研討、交流。
2007年10月中旬,揚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研究中心、中國兒童詩網在揚州共同舉辦親近母語經典誦讀暨江浙童詩創作與教學研討會。張翼健、徐鵠、蔣風、聖野、周曉波、雪野、張秋生、黃亦波等專家與會。
2007年10月下旬,親近母語幼兒早期閱讀研討會在揚州市維揚區召開,親近母語的早期閱讀研究由此進入實質性運作。
親近母語2008年
2008年3月下旬,第四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辦。「兒童文學教學中的文學味道」的主題引起與會者的強烈共鳴。「愛心樹」杯第二屆小學(幼兒)教師講述大賽成功舉行。隨後不久,協助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九峰小學成功舉辦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寧波分論壇」。
2008年3月底至4月初,徐冬梅與長春出版社幾位專家遠赴義大利參加博洛尼亞書展,學習國外先進的閱讀理念和推廣措施。
2008年7月底至8月初,親近母語舉辦了第二屆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訓會,圍繞「讀寫互動」的主題,安排了2天的通識培訓和3天的主題研修。梅子涵、彭懿、管家琪等專家作了精彩講演。第二屆親近母語書香夏令營同期舉行,孩子們和專家們一起度過了難忘的數日。
2008年8月6日,親近母語「燭光計劃」志願者行動之「貴州行」啟動。徐冬梅等一行九人來到貴州省支教,將親近母語的理念、兒童閱讀的經驗帶給縣、鄉、村的小學教師們,並且贈送給畢節地區的學校近一萬冊圖書。
2008年11月,親近母語總課題組提出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實驗管理的意見,啟動親近母語課題實驗三級管理的體制:即在總課題組的統一組織、策劃下,組建項目組並加強其管理功能,獲准立項的子課題進行具體的實施。
2008年12月13、14日,親近母語長三角地區兒童閱讀觀摩研討會在常州市新北區國英小學隆重舉行。徐冬梅作了《朗讀、誦讀、講述》的主題演講。
2008年,親近母語實驗教材的編撰出版取得新的進展:經典誦讀項目組的《親近母語·日有所誦》、科學閱讀項目組的《親近母語·親近科學》、讀寫互動項目組的《親近母語·愛上寫作》正式出版。《親近母語·日有所誦》受到教師、家長、學生的普遍歡迎,年銷售量達到了10萬套。
2008年,親近母語榮獲由《中國圖書商報》設立的首屆年度公共閱讀文化推廣獎。
親近母語2009年
2009年4月,親近母語點燈人叢書:《商友敬語文教育漫談》、《朱自強小學語文教育與兒童教育演講錄》、《竇桂梅的閱讀課堂》、《薛瑞萍教育教學問答》、《徐冬梅談兒童閱讀與母語教育》、《兒童的閱讀與為了兒童的閱讀》一套六本出版。
2009年4月9日,由《中國圖書商報》社、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兒童閱讀產業論壇在揚州西園大酒店舉行。來自全國數十家少兒出版社與出版機構的社長、編輯和各類網店、研究機構的數十位代表參加論壇。論壇頒發了2008年度兒童閱讀貢獻獎。搜狐網母嬰頻道獨家提供網路支持。
2009年4月10—12日,由揚州市教育局、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在揚州大學禮堂隆重舉行。論壇邀請了海峽兩岸多位專家與會,參會規模超過千人。第三屆親近母語全國小學(幼兒)教師講述大賽現場總決賽在論壇開幕式後舉行。搜狐網母嬰頻道、揚州晚報、揚州時報等媒體進行了報道。
2009年5月,與山東省東營市教育局教研室合作,舉辦了「書香東營教師培訓活動」。全市500多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參加了為期2天的活動。
2009年6月,與江蘇無錫惠山區教育局教研室合作舉辦了「撒播幸福的種子——書香無錫教師(家長)培訓會」,來自無錫及周邊地區的500餘位教師、家長參加了活動。
2009年7月,《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綠野仙蹤》、《柳林風聲》等親近母語經典童書閱讀指導版之第一輯20本出版。
2009年7月30日至8月3日,第三期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訓會在揚州邗江實驗學校會議廳舉行。本期研訓會邀請了眾多專家到會,來自全國的參營教師近兩百名。本期研究營首次向參會的一線教師設立開放課,反響熱烈,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2009年8月1日,在揚州邗江實驗學校舉辦了第三期親近母語書香夏令營。1—3日,多位專家、名師給50餘名參營學員授課。第五屆親近母語全國小學生讀寫大賽現場總決賽同期舉行。在揚州營地,營員還進行了竹園誦讀、篝火晚會等活動。4—6日,營員赴浙江,游覽了東湖、魯迅故居、五泄飛瀑、西施故里、蘭亭、大禹陵等景點。
2009年10月8日,親近母語經典童書「永無島」專題網站開版。
2009年10月16—19日,在成都市花園賓館會議廳舉行2009年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習營成都研訓會,400餘名代表參會。這是親近母語首次在西部地區舉辦類似活動,並取得了較好的反響。四川、重慶、陝西、湖北以及貴州等地的多位教師前來參加,成都電視媒體亦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報道。
2009年11月,「親近母語」課題主持人徐冬梅受邀作為中方主講嘉賓之一參加首屆中英閱讀文化論壇,並在會上做了關於閱讀推廣的精彩演講。
2009年12月12、13日,由吳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和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2009年蘇州地區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訓會在蘇州吳江舜湖學校舉行。蘇南地區多所學校的近兩百名教師參會。
2009年12月,《小學語文教材七人談》出版。
2009年12月,親近母語四大名著閱讀指導版出版。
2009年,親近母語少兒書吧重新確立了書吧的營銷思路。更主動地給家長、教師和兒童提供專業的閱讀指導。
2009年,親近母語少兒培訓自實現教師專職化以來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青睞,揚州本地、江都、儀征的學員人數各自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親近母語2010年
2010年4月,江蘇親近母語文化教育有限公司正式掛牌,並注冊成立常州分公司。親近母語的全國性戰略正式啟動。
2010年4月23日—26日,第六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在常州隆重舉行。梅子涵、朱自強、徐健順、竇桂梅、薛瑞萍、徐冬梅、保冬妮、陳琴、蔣軍晶等近20位專家、學者、名師出席論壇。本屆論壇主題以「兒童的課堂,文學的課堂」為主題,開設圖畫書分論壇、幼兒分論壇,共同探討兒童閱讀與兒童母語教育問題,取得重大反響。
2010年4月—9月,親近母語出版中心先後出版發行《竇桂梅專輯》(《跟竇桂梅學朗讀》、《我們的朗讀課堂》)、《內斯比特幻想小說系列》(《五個孩子和一個怪物》、《五個孩子和鳳凰與魔毯》、《四個孩子和一個護身符》、《魔堡》)、《親近母語·閱讀力測試》、《我愛吟誦》、《薛瑞萍班級日誌·珍藏版》等多套書籍。親近母語的出版物入選當當網2011年的「梧桐工程」計劃。歷經幾年的努力和探索,親近母語出版中心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出版理念:做紮根教育的出版。
2010年6月,親近母語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習營走進河北保定。保定地區的五百多位小學、幼兒教師接受培訓。兒童閱讀的種子在保定點燃。
2010年8月17日—22日,第四期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習營在常州、揚州兩地舉行。本期研習營首次分設普及營和提高營。徐冬梅、岳乃紅、徐健順、陳家琪、梅子涵等專家出席了論壇,一起探討兒童文學的欣賞、班級讀書會、吟誦方法與教學、西方哲學中的母語和兒童、兒童文學等重要論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0年9月,親近母語品牌圖書《日有所誦》入選「新聞出版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圖書」,並進入江蘇鳳凰集團評選的「五星級助學讀物」行列。
2010年10月15日—17日,首屆兒童母語教育論壇暨親近母語「十一五」課題結題會在揚州市維揚區行政中心拉開帷幕。15日下午,親近母語總課題主持人徐冬梅、總課題組核心成員丁筱青、劉詠春、岳乃紅、邱鳳蓮、余耀、張建軍、丁雲、邵龍霞等現場對專家組(成尚榮、王榮生、蔡守龍、張曉東、辜偉節等)的提問進行了答辯。專家組對親近母語「十一五」課題研究給予了高度肯定,標志著親近母語「十一五」課題研究順利完成。16、17日,首屆兒童母語教育論壇成功舉辦。這是親近母語成功創辦中國兒童閱讀論壇之後創立的又一個高端學術平台。本屆論壇以「小學語文教學和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題,特邀蜚聲海內外的著名華人學者葉嘉瑩先生出席論壇並作專題講座,引起強烈關注;出席本次論壇的專家還有徐健順、李慶明、喬光輝、徐冬梅、薛瑞萍、周益民、郭初陽、陳琴、張學青、蔣軍晶等。
2010年12月,親近母語少兒培訓事業部成功舉辦「親子教育大講堂」系列活動。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女士深入探討兒童心理以及閱讀對於兒童精神成長的重要作用,闡述怎樣和兒童的天性合作,以及如何營造充滿書香的家庭氛圍,並與現場家長互動解答親子教育問題。親近母語少兒培訓十周年系列活動拉開帷幕。
2010年12月底,籌劃多年的親近母語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下設研究中心、推廣中心和企劃中心。研究中心主管課題研究和課程研發,推廣中心主管課題管理和活動推廣,企劃中心主管親近母語網站和品牌策劃設計。親近母語研究院將通過五年的努力,力爭成為國內第一流的兒童閱讀和兒童母語教育研究和推廣機構。它將向歷史證明,一個民間科研機構的努力和理想。
2010年12月底,親近母語網站正式進入改版重組階段,改版後的網站將會更加專業和多元化,新版網站下設活動,研究,圖書,培訓,網上書店,資源庫,論壇等頻道,將會給廣大用戶帶來更豐富的內容和更互動的交流平台。
親近母語2011年
2011年4月 親近母語在南京舉辦第七屆兒童閱讀論壇。
2011年5月 親近母語主辦中國兒童閱讀論壇走進昆明。
2011年 8月 舉辦第五期種子教師研習營。
2011年9月親近母語主辦中國兒童閱讀論壇走進深圳。
2011年10 月 舉辦2011兒童母語教育論壇。
2011年11月 親近母語研究院 首都師范大學 中華吟誦學會 共同主辦第二屆中華吟誦周。

⑶ 如何讓中學語文課堂有濃濃的語文味

一、「語文味」的基本認識----明學科個性
有人問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樣把石頭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頭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我常常這樣想:語文教學也應該「刪繁就簡三秋樹」,盡可能的把與「語文」無關的內容或刪或簡去,努力使課堂充盈著濃濃的語文味。
語文味是什麼?所謂「語文味」指語文課堂教學中表現出鮮明的語文學科的特點。具體講,即在富有情感意味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典型的「語言作品」的品味和模仿,在各種「語言實踐」中,內化言語和精神的收獲後,外化為各種「語言作品」,逐步形成該年段學生必備的語言能力。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與研究中,我感到「語文味」最根本的一點在於把握語文的基本屬性。葉老曾這樣說,「什麼是語文?平時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叫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葉老的「語文」就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指,「語文」一詞涵蓋了人們聽、說、讀、寫的行為和「語言運用」的結果。那麼按照語言研究的最新理論,聽說讀寫的行為及其結果,都應該屬於運用語言的行為和產物。
於是,我思考著:
第一,「語言形式」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生活中,我們讀一篇文章著眼點往往在於獲取這篇文章所反映的內容,是「得意忘言」的,但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的目的不僅要注意文字負載、傳達的內容,更關注內容是如何表達的。老師高超的教學藝術,不僅反映在引導學生通過讀文,在認識上、情感上習得和積淀語感,而且更表現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思考這樣的思想感情為什麼用這樣的語言文字,而不用那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的理由,從而懂得運用語言的規律。如學習朱自清寫的散文《春》,絕不是為了記住春天具有「春風美」、「春景美」、「春雨美」等知識,而是學習朱自清先生如何通過關鍵詞句來描繪春色的,如何將情感用恰當的語言表現出來的,如何組織文章的結構等,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著力點,——其他課程(外語除外)是藉助語言學習蘊涵的內容,如數學課以數學原理即數學公式定理作為教學內容,歷史課則把中國、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作為教學的內容······它們以各自不同內涵的語言內容為教學本體,惟獨語文以語言形式為教學的主要方面。比如,三年級上冊的教材《花鍾》教學可定為側重訓練語言表達的多樣性,《蜜蜂》的教學可定為側重訓練語言表達的准確性,《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可定為側重訓練語言表達的條理性等。這樣,才會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
第二,「語言能力」—— 「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是語文教學的目的。這里的「同構共生」不妨認為是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和心靈世界攜手走向豐妙的境界。也就是說,既要豐富和優化學生的語言系統,使之擁有適合年齡階段的言語能力,又要完善和豐富學生的精神境界,使之情趣情思越來越豐妙。但後者絕不是游離在外,必須是融入前者之中。
的確,語文教學具有目標多元的特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情感目標、審美目標等等,如果抓住了「學習語言」這個根本目標,就可以使多元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達到和諧的統一。這是因為:一、母語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載體,學生學習母語的過程,不僅是掌握本民族語言的過程,也是他們接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洗禮和熏陶的過程。正如德國哲學家、語言學家洪堡特所說——「民族的語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語言,二者的統一程度超過了人們的任何想像。」把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定位在學習語言,正是包含了語文課程應有的豐富內涵。二、在語文課上,學生面對的語言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抽象的符號,而是承載著豐富的人文信息的「語言成品」——一篇篇文質兼美的範文。學生在語文課上閱讀這些範文,學習、揣摩、品味、吸收它們的語言的時候,自然就受到這些語言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信息、人文精神的積極影響和熏陶。

二、「語文味」的教材構建——走出一本書
今天的教學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憑借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支撐起來的龐大的知識世界,為師生的教學活動提供了十分豐富的資源。我們對「教材」的理解再也不是局限於單純的某一本教科書,而應看作是教師教學行為中可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其中包括師生所涉及到的社會生活、各種視聽電子教材甚至網路等。北京小學的「走出一本書」的教材觀引領全體語文教師拓寬視野,在用好主體教材——人教社版本語文教材的同時,相機融合其他版本的內容以及利用學校搖籃書屋的資源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為使自己的教學充盈濃濃的語文味,在教材內容構建和教材使用策略上我不斷地探索,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教材內容構建
1、達標教材——學習課本語言。達標教材指的是人教社教材中的內容,適當補充北京版、江蘇版、語文版和其他版本的課文組成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引領學生重品讀,重積累,重運用,引領學生逐步習得語文學習的方法等,以達成某一個教學階段的基本教學目標。此類教材可視為學生成長之中的「正餐」。
2、固本教材——學習「精粹語言」。固本教材是指按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分冊編排的古典文化及當代優秀散文詩歌誦讀材料。教學目的為滋補語言文化,接受古今經典文化的熏陶。教學要求為或背誦或朗讀。誦讀時間為晨讀光陰,我和學生一起學習。這類教材可視為「強身健體」的「補品」。
3、拓視教材——學習「夥伴語言」。拓視教材指的是學生自主選擇的兒童刊物、網上信息、音像資料,圖書報紙等或老師每周通過班級博客向學生推薦的經典美文。
學習目的是使學生在閱讀中精神空間不斷擴大的同時,不斷增加語言的積累量,不斷增強語言運用能力。這類教材可視為補充需要的「零食」,
(二)教材運用策略
1、教材內容以重組為基點
重組思路為:第一,以「作家」重組。即是將同一位作家的作品組合在一起教學。如教學巴金的《海上日出》時,將這篇文章與自編的《誦讀本》和學生拓視材料《親近母語》中的巴金的其他文章《繁星》等組成一個新單元讓學生學習,從而感悟巴金文筆的魅力。又如學習課文中古代詩人李白、杜甫,現代作家冰心、老舍的作品時,也配合著拓展閱讀他們的其他作品,這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這些詩人和作家的作品和寫作特點。
第二,以「題材」重組。即同一題材如「惜時」、「友誼」、「感恩」、「祖國大好河山」等文章組合在一起。像教學第九冊第三單元《特殊的禮物》等文章時,結合當代學生的特點——物質生活豐富後對父母的親情卻體會很少,甚至熟視無睹,於是便推薦學生閱讀蕭雲儒的《我的母親》、朱自清的《背影》、豐子愷的《母親》等文章。通過同一題材的不同文章的學習,開拓視野,感悟同一題材的文章在構思、表達方面的不同特點,提高運用語言來表達思想的能力。
第三,以「體裁」重組。即把相同體裁的,如寫人的、記事的、狀物的等文章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如教學第九冊第一單元時,主體教材中已有的課文是《桂林山水》和《火燒雲》,我將其他版本中的課文《鏡泊湖奇觀》和學生拓視材料中《新語文讀本》中寫景狀物的文章共五篇也引進了教學單元,引導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積累語言,習得語言運用的方法。
2、教學層面表現為課型整合
在使用教材時我將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如教學《武松打虎》一組教材時這樣安排:第一,在閱讀指導課上,通過指導學生學《武松打虎》,感受如何讀名著的一些基本方法。第二,在拓展閱讀課上,朗讀《誦讀材料》中的魯智深的外貌描寫一文,閱讀《親近母語》中的《宋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和《可愛的李逵》兩文。第三,在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圍繞「我認識的水滸人物」表達自己閱讀體驗,暢談自己的讀書感悟。再如,第十冊課文中有幾篇童話、科幻、寓言作品,選文較為新穎,想像奇特。教學這個單元,首先帶領學生學習教材中的幾篇課文,接著發揮教材的輻射功能,開展「故事大搜尋」活動,讓學生分小組去搜集神話、寓言、童話、科幻作品。然後,召開故事會,讓學生講自己搜集的故事。再之進行編故事比賽。最後,召開「夢想大展示」的主題班會。學生把自己所讀到的或自己編寫的故事,改編成小品,自導自演。這樣將閱讀教學延伸到了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習作等多個領域,進一步體現了使用教材的整合功能。

三、「語文味」的課堂營造——綻生命活力
我所營造著濃濃語文味的課堂,她丟棄虛化的華麗浮躁,拋掉無謂的喧嘩熱鬧,有的是孩子們的心靈被語言文字的魅力深深感染;有的是孩子們被撥動的情感之弦奏出的生命樂章。課堂中,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形成和豐富的精神境界和諧同構;課堂中,學生發自內心的對祖國的燦爛的語言文化的熱愛;課堂中,學生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語文素養不斷提升。
1、品語言魅力
語文課是學習者感受語言文字魅力、學習語言文字巧妙組合表達自己思想的:或是「披文以入情」,明白怎樣的語言形式承載了怎樣的思想;或是「入情以披文」,明確高水平的思想是藉助高水平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有品味語言的環節。如《語言的魅力》中有這樣一段內容:
「無論是衣著華麗的紳士、貴婦,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的銅幣送到老人的手裡,就連衣著寒酸的小職員,也摸出一枚銅幣交給老人。」
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反復讀,在讀中品味感受,後讓學生圈劃出書中的幾個關聯詞,「無論」「還是」「都」「就連」「也」,接著對學生進行了概括表達語言的訓練:
( )路過的人,( )把錢給了老人。
學生填寫「凡是……都」或者是「所有的……全」。隨後我話題一轉:「既然一句話就能表達的內容,作者卻用這么多話來表達,哪種表達方式你更喜歡?」學生體會到書上的表達方式更好。從「掏」、「摸」感受到不同的人物不一樣動作,表現出人物不同的心理:衣著華麗的人「掏」,說明他有錢,動作很乾脆;衣著襤褸的人「摸」,說明他可能很窮困,動作有點猶豫,但還是被「春天來了」幾個字打動了。教師即可點撥提升學生的認識:「一個『掏』,一個『摸』,把人物的心理刻畫得形象鮮活,我們讀這段話可以想像人物的外貌、動作、甚至可以觸摸到人物的心靈,作者語言本身就充滿魅力。」
又如《長城》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侯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肩膀和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師:如果把這個「單看」改為「先看」請大家補充上面的內容,先自己思考,而後與同伴討論交流。
出示:
先看那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侯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肩膀和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再看那 ,那時候,

(教師巡視,提示讀書細致,從書本上找語言。)
生:再看那寬寬的馬路,有五六匹馬可以並行,那時候,絕對沒有這么寬的道路啊!
生:再看那糯米和石灰粘接的石條,城牆三面風雨不透,那時候怎麼會有這么好的技術呢?
生:再看那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呼應,那時侯誰有這么領先的設計本領呢?我太佩服了!
生:再看那長城有一萬多里長,那時侯怎麼有這么多的人修長城呢?
······
師:同學們的話語飛揚著智慧。可是作者為什麼不像我們這樣寫這么多的內容呢,而只用了一個「單看」呢?
(生陷入沉思後)
生:單看那數不清的條石,已經讓我們無比的贊嘆,更不用說其它的了,更讓大家敬佩了。
生:一個「單看」,就能讓我們產生無窮的想像,長城簡直就是偉大的奇跡。
生:不用舉其它的例子了,單看條石,就能讓人感覺到長城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
上面的課例里,教師引導學生先挖掘語言形象、語言內涵與語言情感的結合點,使積累與運用有機結合,誘發學生飛揚言語的智慧。而後抓住契機,話題一轉:「作者為什麼不像我們這樣寫」,來引導學生從煉字的角度感受用詞的精妙,感受作者正是用這個「單看」激發讀者的想像以表達自己對長城偉大奇跡的贊美之情的。
2、走運用主線
《論語》開篇的「子曰:學而時習之」真情地告白:「學」了還要不斷地「習」,學習是一個連續的、持久的仿效、訓練、實踐的過程。《顏氏家訓》中的「鈍學累功,不妨精熟」誠摯地告知:對待學問上的愚鈍,需通過長期的練習,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功力,使其逐步學會積極遷移,是可以達到新的境界的。前人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在不斷的「感知、領悟、積累、運用」的學習過程中才能掌握技能、練就本領。
我在語文教學中,常常創設各種語言運用的方式與情景,讓積累的詞語句段在新的語境中煥發新的活力。如每篇課文均有生字新詞,我把抄寫生字新詞數遍的作業改成讓學生用「生字組詞造句」的形式進行練習;又如,課文中新出現的語言形式讓學生進行模仿的練習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白楊》教學中一個片段:
通過學習,學生已經明白白楊這種植物已經與人的某種性格、品格緊緊地連接在一起,接著我讓學生用選擇連接的方式將事物與人的性格特徵連接起來。
出示:
你太孤傲了吧,連一片葉兒也不肯和你作伴。 橡皮
正是你的謙虛,換取了滿天繁星燦爛。 雨傘
太多的風風雨雨,你都躬著背默默地承受。 梅花
一點點地犧牲自己,一次次地修正別人的錯誤。 新月
然後讓學生選擇下面的一種事物或另外藉助一種事物來說一句話。
果殼箱 蠟燭 粉筆 牽牛花 橋
鋪路石 垂柳 小草 竹子 梅花
又如,學生學習了許多古詩句,我也讓他們嘗試在新的語境中運用。例如:爺爺70 大壽,親朋好友前來祝賀。大家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可爺爺卻嘆息道:「 夕陽 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我趕緊把爺爺的話打住:「霜葉紅於二月花。爺爺,您的身子骨比年輕人還結實。」爺爺笑了,摸摸我的頭:「就你會耍貧嘴!」
這種在識記、理解、欣賞的基礎上積極運用古詩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讀古詩的興趣,能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上一層樓。
3、促情感共鳴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打動學生的是情,感染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依然是情。語文味的課堂就是充滿情感的課堂,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准確抓住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在教材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之間架設一座橋梁,使學生在激盪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生頓悟和想像,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如《和時間賽跑》教學的結束部分我是這樣施教的。
師:讀了這篇文章,看到了林清玄和時間賽跑的成就一定會有所感觸,你是怎樣想的?(指一名學生)
生1:不珍惜時間的後果,不堪設想;珍惜時間的結果,幸福美滿。
師:(指生)你說得太好了,你的理想是什麼?
生:(回答)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科學家。
師:好,請你在這句話後面署上大名。
生:不珍惜時間的後果,不堪設想;珍惜時間的結果,幸福美滿——未來的科學家易傑。
師:這句話可以說是易傑的名言了!古今中外的一代代人,從家境貧困的鄉野村夫到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從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到深沉智慧的哲人志士······當面對人生短暫,歲月匆匆,如何使自己在世上留下深深的痕跡,他們無不發出感嘆。
課件出示,學生朗讀: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宋 理學家 朱熹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宋 民族英雄 岳飛
光陰是最貴重,最有價值的東西,千萬不要把今天要做的事拖延到明天去做。
—— 著名音樂家 貝多芬
好好的把握業余時間,你就能挖掘出源源不絕的幸運之泉!
——未來的語文教學專家 吉春亞
師:孩子們,你們也一定有美好的理想,是什麼呢?(學生回答)未來的科學家、魔術師、表演藝術家、作家們,你們會怎麼說呢?請拿起你們的筆,盡情抒發自己的情,盡情創編未來的你的名言。
生:(興趣倍增,動筆寫兩分鍾左右)
生1:時間是一輛不回頭的火車,開走了就再也別想搭上它。
——未來的文學家 劉芳
生:時間猶如滔滔江水,只會往東流,不會往西流,我一定要把握住身邊的一分一秒。
———未來的作家 蔡倩倩
生:不要感慨過去,也不要一味的期望未來,抓住眼前的時間才是實實在在。
——未來的著名演員 姜齊同
生:紅日西沉時再想什麼已無意義,應當在旭日東升時投入工作。
——未來的三毛 宣煊
……
我認為語文味的課堂應洋溢浪漫主義情懷。語言學習需要情感的滋潤,需要情感的震撼。有了豐富情感,才可能會有豐妙的言語;有了豐妙的言語,才能更好的展現豐富的情感。讓言語和情感產生共振,讓兩者攜手走向豐妙,應成為我們語文教師不斷的追求。
4、有文化積淀
在我的語文課中,不乏一些很有文化含量的綜合實踐活動,如〈〈趣識對聯〉〉、〈〈暢游古詩樂園〉〉、〈〈走進成語故事〉〉、〈〈語文中的數字〉〉、〈〈親近中國年〉〉、〈〈詩意蘊涵姓名中〉〉……即便是在日常的課文教學中也力爭使之洋溢著文化的氣息。如執教《司馬遷發憤讀史記》便拓展他寫的《報任安書》,又如執教〈〈草船借箭〉〉時,學生不明白諸葛亮為什麼不懷疑魯肅會泄密,我出示補充材料----
孔明曰:「子敬,休對公瑾說,他必要害我。三日內如何造得十萬箭?子敬只得救我!」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布兩邊。吾別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萬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計敗矣。」肅允諾,欲不解其意。
學生既明白魯肅根本就不知道諸葛亮想干什麼,也沒有辦法告訴周瑜。反正三日包管有十萬枝箭也是一件好事,可以聯合抗曹。不告訴就不告訴吧!魯肅是很老實的一個人。諸葛亮求他救自己,他就心軟了,不會把事情說出去。這樣,不僅解答了疑難,還讀到了原文,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我常常這樣想:如果教師在課堂中恰當地巧妙地補充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內容,要比學生僅學一篇課文有意思、有價值得多。如《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教學,如果我們把教學目標僅定位在會讀、會背這一首詩,要想使學生與作者陸游的情感產生共鳴,可能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假如教師讀過陸游的許許多多愛國詩,在課堂中擴展陸游52歲寫的《關山月》、61歲作的《書憤》、67歲作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86歲作的《示兒》,讓學生去讀,學生就不會以旁觀者的身份冷冷地讀陸游,而是被陸游一生都在為恢復中原、統一祖國而歌唱的偉大愛國精神所感動和震撼。

四、「語文味」的素養追求——書香的氣息
語文課是不是具有濃濃的語文味,關鍵還在老師。教師只有具備了較強的語文意識,有較豐厚的文化積淀,較高的口語和書面語言能力,才能使教學滿堂生輝,才能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因此語文老師特別需要有「平心不羨黃金屋,燈下窗前長自足」的心態:多讀書,這樣才能 「腹有詩書氣自華」;多練筆,這樣才能「信手拈來皆文章」。
常有朋友問怎麼讀書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餘」?我的做法是這樣的:
(1)理讀。主要對單篇課文的解讀上。解讀作者,解讀文本的內涵,解讀文本譴詞造句、布局謀篇的特點;理出那些最符合教學要求,落實教學目標,學習語文本領的內容,把它們羅列出來。(2)類讀。即從全文或某一點生發開去,在其他作品中找到與之相近的、相襯的、相對的、相反的內容並將他們組合起來,從而鋪展開一個又一個的知識板塊,開拓出教材的無限疆界。(3)擴讀。詩歌散文、寓言小說,凡人小作、名家名篇,自然科學、社會倫理,文人佚事、新聞時事……粗略涉獵。(4)品讀。要求一個「深」字 。對名家名篇不斷的賞析、品味,從字里行間,析出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與用心,品出文中的美妙之筆,賞出力透紙背的意蘊;對教學專著,諸如《言語教學論》、《閱讀教學優課論》、《言意論》、《語文教學心理學》等的賞讀需要字斟句酌,細細思考其語言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如果說「理讀」、「類讀」是「巧」讀的話,那麼「擴讀」與「品讀」應是「實」讀;前者能在教學中「立竿見影」,後者能使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後勁,「固本強身」 。兩者必須有機結合,才會使自己「氣自華」 。
書讀得多了,自然就想塗抹點文字,我一邊研究各種教學理論、分析各種體系、比較各種流派、一邊思考各種教學現象,並把細碎的思考訴之於筆端。每天都會利用零星的時間「動動筆;一節課上完後馬上記下點滴收獲;聽完課後立即記下情況分析;看教育文集,註上點評;一有思路馬上列好提綱;修改教學案例;撰寫教學心得;梳理教學論文·······堅持著每天千字的練筆。

⑷ 怎樣把語文課上得更有"語文味

一、「語文味」的基本認識----明學科個性有人問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樣把石頭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頭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我常常這樣想:語文教學也應該「刪繁就簡三秋樹」,盡可能的把與「語文」無關的內容或刪或簡去,努力使課堂充盈著濃濃的語文味。語文味是什麼?所謂「語文味」指語文課堂教學中表現出鮮明的語文學科的特點。具體講,即在富有情感意味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典型的「語言作品」的品味和模仿,在各種「語言實踐」中,內化言語和精神的收獲後,外化為各種「語言作品」,逐步形成該年段學生必備的語言能力。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與研究中,我感到「語文味」最根本的一點在於把握語文的基本屬性。葉老曾這樣說,「什麼是語文?平時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叫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葉老的「語文」就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指,「語文」一詞涵蓋了人們聽、說、讀、寫的行為和「語言運用」的結果。那麼按照語言研究的最新理論,聽說讀寫的行為及其結果,都應該屬於運用語言的行為和產物。於是,我思考著:第一,「語言形式」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生活中,我們讀一篇文章著眼點往往在於獲取這篇文章所反映的內容,是「得意忘言」的,但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的目的不僅要注意文字負載、傳達的內容,更關注內容是如何表達的。老師高超的教學藝術,不僅反映在引導學生通過讀文,在認識上、情感上習得和積淀語感,而且更表現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思考這樣的思想感情為什麼用這樣的語言文字,而不用那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的理由,從而懂得運用語言的規律。如學習朱自清寫的散文《春》,絕不是為了記住春天具有「春風美」、「春景美」、「春雨美」等知識,而是學習朱自清先生如何通過關鍵詞句來描繪春色的,如何將情感用恰當的語言表現出來的,如何組織文章的結構等,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著力點,——其他課程(外語除外)是藉助語言學習蘊涵的內容,如數學課以數學原理即數學公式定理作為教學內容,歷史課則把中國、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作為教學的內容······它們以各自不同內涵的語言內容為教學本體,惟獨語文以語言形式為教學的主要方面。比如,三年級上冊的教材《花鍾》教學可定為側重訓練語言表達的多樣性,《蜜蜂》的教學可定為側重訓練語言表達的准確性,《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可定為側重訓練語言表達的條理性等。這樣,才會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第二,「語言能力」——「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是語文教學的目的。這里的「同構共生」不妨認為是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和心靈世界攜手走向豐妙的境界。也就是說,既要豐富和優化學生的語言系統,使之擁有適合年齡階段的言語能力,又要完善和豐富學生的精神境界,使之情趣情思越來越豐妙。但後者絕不是游離在外,必須是融入前者之中。的確,語文教學具有目標多元的特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情感目標、審美目標等等,如果抓住了「學習語言」這個根本目標,就可以使多元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達到和諧的統一。這是因為:一、母語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載體,學生學習母語的過程,不僅是掌握本民族語言的過程,也是他們接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洗禮和熏陶的過程。正如德國哲學家、語言學家洪堡特所說——「民族的語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語言,二者的統一程度超過了人們的任何想像。」把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定位在學習語言,正是包含了語文課程應有的豐富內涵。二、在語文課上,學生面對的語言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抽象的符號,而是承載著豐富的人文信息的「語言成品」——一篇篇文質兼美的範文。學生在語文課上閱讀這些範文,學習、揣摩、品味、吸收它們的語言的時候,自然就受到這些語言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信息、人文精神的積極影響和熏陶。二、「語文味」的教材構建——走出一本書今天的教學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憑借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支撐起來的龐大的知識世界,為師生的教學活動提供了十分豐富的資源。我們對「教材」的理解再也不是局限於單純的某一本教科書,而應看作是教師教學行為中可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其中包括師生所涉及到的社會生活、各種視聽電子教材甚至網路等。北京小學的「走出一本書」的教材觀引領全體語文教師拓寬視野,在用好主體教材——人教社版本語文教材的同時,相機融合其他版本的內容以及利用學校搖籃書屋的資源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為使自己的教學充盈濃濃的語文味,在教材內容構建和教材使用策略上我不斷地探索,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一)教材內容構建1、達標教材——學習課本語言。達標教材指的是人教社教材中的內容,適當補充北京版、江蘇版、語文版和其他版本的課文組成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引領學生重品讀,重積累,重運用,引領學生逐步習得語文學習的方法等,以達成某一個教學階段的基本教學目標。此類教材可視為學生成長之中的「正餐」。2、固本教材——學習「精粹語言」。固本教材是指按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分冊編排的古典文化及當代優秀散文詩歌誦讀材料。教學目的為滋補語言文化,接受古今經典文化的熏陶。教學要求為或背誦或朗讀。誦讀時間為晨讀光陰,我和學生一起學習。這類教材可視為「強身健體」的「補品」。3、拓視教材——學習「夥伴語言」。拓視教材指的是學生自主選擇的兒童刊物、網上信息、音像資料,圖書報紙等或老師每周通過班級博客向學生推薦的經典美文。學習目的是使學生在閱讀中精神空間不斷擴大的同時,不斷增加語言的積累量,不斷增強語言運用能力。這類教材可視為補充需要的「零食」,(二)教材運用策略1、教材內容以重組為基點重組思路為:第一,以「作家」重組。即是將同一位作家的作品組合在一起教學。如教學巴金的《海上日出》時,將這篇文章與自編的《誦讀本》和學生拓視材料《親近母語》中的巴金的其他文章《繁星》等組成一個新單元讓學生學習,從而感悟巴金文筆的魅力。又如學習課文中古代詩人李白、杜甫,現代作家冰心、老舍的作品時,也配合著拓展閱讀他們的其他作品,這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這些詩人和作家的作品和寫作特點。第二,以「題材」重組。即同一題材如「惜時」、「友誼」、「感恩」、「祖國大好河山」等文章組合在一起。像教學第九冊第三單元《特殊的禮物》等文章時,結合當代學生的特點——物質生活豐富後對父母的親情卻體會很少,甚至熟視無睹,於是便推薦學生閱讀蕭雲儒的《我的母親》、朱自清的《背影》、豐子愷的《母親》等文章。通過同一題材的不同文章的學習,開拓視野,感悟同一題材的文章在構思、表達方面的不同特點,提高運用語言來表達思想的能力。第三,以「體裁」重組。即把相同體裁的,如寫人的、記事的、狀物的等文章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如教學第九冊第一單元時,主體教材中已有的課文是《桂林山水》和《火燒雲》,我將其他版本中的課文《鏡泊湖奇觀》和學生拓視材料中《新語文讀本》中寫景狀物的文章共五篇也引進了教學單元,引導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積累語言,習得語言運用的方法。2、教學層面表現為課型整合在使用教材時我將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如教學《武松打虎》一組教材時這樣安排:第一,在閱讀指導課上,通過指導學生學《武松打虎》,感受如何讀名著的一些基本方法。第二,在拓展閱讀課上,朗讀《誦讀材料》中的魯智深的外貌描寫一文,閱讀《親近母語》中的《宋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和《可愛的李逵》兩文。第三,在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圍繞「我認識的水滸人物」表達自己閱讀體驗,暢談自己的讀書感悟。再如,第十冊課文中有幾篇童話、科幻、寓言作品,選文較為新穎,想像奇特。教學這個單元,首先帶領學生學習教材中的幾篇課文,接著發揮教材的輻射功能,開展「故事大搜尋」活動,讓學生分小組去搜集神話、寓言、童話、科幻作品。然後,召開故事會,讓學生講自己搜集的故事。再之進行編故事比賽。最後,召開「夢想大展示」的主題班會。學生把自己所讀到的或自己編寫的故事,改編成小品,自導自演。這樣將閱讀教學延伸到了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習作等多個領域,進一步體現了使用教材的整合功能。三、「語文味」的課堂營造——綻生命活力我所營造著濃濃語文味的課堂,她丟棄虛化的華麗浮躁,拋掉無謂的喧嘩熱鬧,有的是孩子們的心靈被語言文字的魅力深深感染;有的是孩子們被撥動的情感之弦奏出的生命樂章。課堂中,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形成和豐富的精神境界和諧同構;課堂中,學生發自內心的對祖國的燦爛的語言文化的熱愛;課堂中,學生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語文素養不斷提升。1、品語言魅力語文課是學習者感受語言文字魅力、學習語言文字巧妙組合表達自己思想的:或是「披文以入情」,明白怎樣的語言形式承載了怎樣的思想;或是「入情以披文」,明確高水平的思想是藉助高水平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有品味語言的環節。如《語言的魅力》中有這樣一段內容:「無論是衣著華麗的紳士、貴婦,還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的銅幣送到老人的手裡,就連衣著寒酸的小職員,也摸出一枚銅幣交給老人。」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反復讀,在讀中品味感受,後讓學生圈劃出書中的幾個關聯詞,「無論」「還是」「都」「就連」「也」,接著對學生進行了概括表達語言的訓練:()路過的人,()把錢給了老人。學生填寫「凡是……都」或者是「所有的……全」。隨後我話題一轉:「既然一句話就能表達的內容,作者卻用這么多話來表達,哪種表達方式你更喜歡?」學生體會到書上的表達方式更好。從「掏」、「摸」感受到不同的人物不一樣動作,表現出人物不同的心理:衣著華麗的人「掏」,說明他有錢,動作很乾脆;衣著襤褸的人「摸」,說明他可能很窮困,動作有點猶豫,但還是被「春天來了」幾個字打動了。教師即可點撥提升學生的認識:「一個『掏』,一個『摸』,把人物的心理刻畫得形象鮮活,我們讀這段話可以想像人物的外貌、動作、甚至可以觸摸到人物的心靈,作者語言本身就充滿魅力。」又如《長城》中有這樣的一段話: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侯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肩膀和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教學過程是這樣的----師:如果把這個「單看」改為「先看」請大家補充上面的內容,先自己思考,而後與同伴討論交流。出示:先看那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侯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肩膀和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再看那,那時候,。(教師巡視,提示讀書細致,從書本上找語言。)生:再看那寬寬的馬路,有五六匹馬可以並行,那時候,絕對沒有這么寬的道路啊!生:再看那糯米和石灰粘接的石條,城牆三面風雨不透,那時候怎麼會有這么好的技術呢?生:再看那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呼應,那時侯誰有這么領先的設計本領呢?我太佩服了!生:再看那長城有一萬多里長,那時侯怎麼有這么多的人修長城呢?······師:同學們的話語飛揚著智慧。可是作者為什麼不像我們這樣寫這么多的內容呢,而只用了一個「單看」呢?(生陷入沉思後)生:單看那數不清的條石,已經讓我們無比的贊嘆,更不用說其它的了,更讓大家敬佩了。生:一個「單看」,就能讓我們產生無窮的想像,長城簡直就是偉大的奇跡。生:不用舉其它的例子了,單看條石,就能讓人感覺到長城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上面的課例里,教師引導學生先挖掘語言形象、語言內涵與語言情感的結合點,使積累與運用有機結合,誘發學生飛揚言語的智慧。而後抓住契機,話題一轉:「作者為什麼不像我們這樣寫」,來引導學生從煉字的角度感受用詞的精妙,感受作者正是用這個「單看」激發讀者的想像以表達自己對長城偉大奇跡的贊美之情的。2、走運用主線《論語》開篇的「子曰:學而時習之」真情地告白:「學」了還要不斷地「習」,學習是一個連續的、持久的仿效、訓練、實踐的過程。《顏氏家訓》中的「鈍學累功,不妨精熟」誠摯地告知:對待學問上的愚鈍,需通過長期的練習,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功力,使其逐步學會積極遷移,是可以達到新的境界的。前人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在不斷的「感知、領悟、積累、運用」的學習過程中才能掌握技能、練就本領。我在語文教學中,常常創設各種語言運用的方式與情景,讓積累的詞語句段在新的語境中煥發新的活力。如每篇課文均有生字新詞,我把抄寫生字新詞數遍的作業改成讓學生用「生字組詞造句」的形式進行練習;又如,課文中新出現的語言形式讓學生進行模仿的練習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白楊》教學中一個片段:通過學習,學生已經明白白楊這種植物已經與人的某種性格、品格緊緊地連接在一起,接著我讓學生用選擇連接的方式將事物與人的性格特徵連接起來。出示:你太孤傲了吧,連一片葉兒也不肯和你作伴。橡皮正是你的謙虛,換取了滿天繁星燦爛。雨傘太多的風風雨雨,你都躬著背默默地承受。梅花一點點地犧牲自己,一次次地修正別人的錯誤。新月然後讓學生選擇下面的一種事物或另外藉助一種事物來說一句話。果殼箱蠟燭粉筆牽牛花橋鋪路石垂柳小草竹子梅花又如,學生學習了許多古詩句,我也讓他們嘗試在新的語境中運用。例如:爺爺70大壽,親朋好友前來祝賀。大家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可爺爺卻嘆息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趕緊把爺爺的話打住:「霜葉紅於二月花。爺爺,您的身子骨比年輕人還結實。」爺爺笑了,摸摸我的頭:「就你會耍貧嘴!」這種在識記、理解、欣賞的基礎上積極運用古詩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讀古詩的興趣,能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上一層樓。3、促情感共鳴「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打動學生的是情,感染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依然是情。語文味的課堂就是充滿情感的課堂,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准確抓住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在教材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之間架設一座橋梁,使學生在激盪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生頓悟和想像,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和時間賽跑》教學的結束部分我是這樣施教的。師:讀了這篇文章,看到了林清玄和時間賽跑的成就一定會有所感觸,你是怎樣想的?(指一名學生)生1:不珍惜時間的後果,不堪設想;珍惜時間的結果,幸福美滿。師:(指生)你說得太好了,你的理想是什麼?生:(回答)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科學家。師:好,請你在這句話後面署上大名。生:不珍惜時間的後果,不堪設想;珍惜時間的結果,幸福美滿——未來的科學家易傑。師:這句話可以說是易傑的名言了!古今中外的一代代人,從家境貧困的鄉野村夫到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從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到深沉智慧的哲人志士······當面對人生短暫,歲月匆匆,如何使自己在世上留下深深的痕跡,他們無不發出感嘆。課件出示,學生朗讀: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宋理學家朱熹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民族英雄岳飛光陰是最貴重,最有價值的東西,千萬不要把今天要做的事拖延到明天去做。——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好好的把握業余時間,你就能挖掘出源源不絕的幸運之泉!——未來的語文教學專家吉春亞師:孩子們,你們也一定有美好的理想,是什麼呢?(學生回答)未來的科學家、魔術師、表演藝術家、作家們,你們會怎麼說呢?請拿起你們的筆,盡情抒發自己的情,盡情創編未來的你的名言。生:(興趣倍增,動筆寫兩分鍾左右)生1:時間是一輛不回頭的火車,開走了就再也別想搭上它。——未來的文學家劉芳生:時間猶如滔滔江水,只會往東流,不會往西流,我一定要把握住身邊的一分一秒。———未來的作家蔡倩倩生:不要感慨過去,也不要一味的期望未來,抓住眼前的時間才是實實在在。——未來的著名演員姜齊同生:紅日西沉時再想什麼已無意義,應當在旭日東升時投入工作。——未來的三毛宣煊……我認為語文味的課堂應洋溢浪漫主義情懷。語言學習需要情感的滋潤,需要情感的震撼。有了豐富情感,才可能會有豐妙的言語;有了豐妙的言語,才能更好的展現豐富的情感。讓言語和情感產生共振,讓兩者攜手走向豐妙,應成為我們語文教師不斷的追求。4、有文化積淀在我的語文課中,不乏一些很有文化含量的綜合實踐活動,如〈〈趣識對聯〉〉、〈〈暢游古詩樂園〉〉、〈〈走進成語故事〉〉、〈〈語文中的數字〉〉、〈〈親近中國年〉〉、〈〈詩意蘊涵姓名中〉〉……即便是在日常的課文教學中也力爭使之洋溢著文化的氣息。如執教《司馬遷發憤讀史記》便拓展他寫的《報任安書》,又如執教〈〈草船借箭〉〉時,學生不明白諸葛亮為什麼不懷疑魯肅會泄密,我出示補充材料----孔明曰:「子敬,休對公瑾說,他必要害我。三日內如何造得十萬箭?子敬只得救我!」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布兩邊。吾別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萬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計敗矣。」肅允諾,欲不解其意。學生既明白魯肅根本就不知道諸葛亮想干什麼,也沒有法告訴周瑜。反正三日包管有十萬枝箭也是一件好事,可以聯合抗曹。不告訴就不告訴吧!魯肅是很老實的一個人。諸葛亮求他救自己,他就心軟了,不會把事情說出去。這樣,不僅解答了疑難,還讀到了原文,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我常常這樣想:如果教師在課堂中恰當地巧妙地補充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內容,要比學生僅學一篇課文有意思、有價值得多。如《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教學,如果我們把教學目標僅定位在會讀、會背這一首詩,要想使學生與作者陸游的情感產生共鳴,可能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假如教師讀過陸游的許許多多愛國詩,在課堂中擴展陸游52歲寫的《關山月》、61歲作的《書憤》、67歲作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86歲作的《示兒》,讓學生去讀,學生就不會以旁觀者的身份冷冷地讀陸游,而是被陸游一生都在為恢復中原、統一祖國而歌唱的偉大愛國精神所感動和震撼。四、「語文味」的素養追求——書香的氣息語文課是不是具有濃濃的語文味,關鍵還在老師。教師只有具備了較強的語文意識,有較豐厚的文化積淀,較高的口語和書面語言能力,才能使教學滿堂生輝,才能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因此語文老師特別需要有「平心不羨黃金屋,燈下窗前長自足」的心態:多讀書,這樣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多練筆,這樣才能「信手拈來皆文章」。常有朋友問怎麼讀書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餘」?我的做法是這樣的:(1)理讀。主要對單篇課文的解讀上。解讀作者,解讀文本的內涵,解讀文本譴詞造句、布局謀篇的特點;理出那些最符合教學要求,落實教學目標,學習語文本領的內容,把它們羅列出來。(2)類讀。即從全文或某一點生發開去,在其他作品中找到與之相近的、相襯的、相對的、相反的內容並將他們組合起來,從而鋪一個又一個的知識板塊,開拓出教材的無限疆界。(3)擴讀。詩歌散文、寓言小說,凡人小作、名家名篇,自然科學、社會倫理,文人佚事、新聞時事……粗略涉獵。(4)品讀。要求一個「深」字。對名家名篇不斷的賞析、品味,從字里行間,析出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與用心,品出文中的美妙之筆,賞出力透紙背的意蘊;對教學專著,諸如《言語教學論》、《閱讀教學優課論》、《言意論》、《語文教學心理學》等的賞讀需要字斟句酌,細細思考其語言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如果說「理讀」、「類讀」是「巧」讀的話,那麼「擴讀」與「品讀」應是「實」讀;前者能在教學中「立竿見影」,後者能使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後勁,「固本強身」。兩者必須有機結合,才會使自己「氣自華」。書讀得多了,自然就想塗抹點文字,我一邊研究各種教學理論、分析各種體系、比較各種流派、一邊思考各種教學現象,並把細碎的思考訴之於筆端。每天都會利用零星的時間「動動筆;一節課上完後馬上記下點滴收獲;聽完課後立即記下情況分析;看教育文集,註上點評;一有思路馬上列好提綱;修改教學案例;撰寫教學心得;梳理教學論文·······堅持著每天千字的練筆。

⑸ 寫親近母語的作者是誰

「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女士給出了自己獨到而深刻的見解:「母語,是媽媽說的話,是奶奶唱的歌謠;是鄉音土語;是我們民族的共同語;是用母語傳達的,來自人類精神本源的共同的語言文化。」她指出,母語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載體,也是一個民族的思想本體。
母語,最普遍的意義上,是指本民族的語言上,是指本民族的語言,一般是指第一語言,即一個人最初學會的語言。,一般是指第一語言,即一個人最初學會的語言。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理」,具有潛在的創造力。親近母語,從字面上講是讓我們懷著赤子之心去吸收母語、了解母語、熱愛母語,充分挖掘和發展這種潛在的創造力,從而使我們的精神與智慧得到無限的升華,使我們的肉體與靈魂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
對「親近母語」的認識與理解,一般可以分為兩個內容:
首先,它是指一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是指從2000年開始至今,以揚州為實驗基地,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親近母語,呵護童年」為理念,以「倡導兒童閱讀,促進母語教育,營造精神家園」為宗旨的一個實驗項目,旨在使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接受母語教育,不斷尋找自我、確立自我、豐富自我,從而幫助兒童走上幸福清明的人生之路。
其次,它是指一家科研型企業,是指在「親近母語」課題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兒童閱讀與母語教育專業機構,集兒童閱讀研究、課程研發、出版推廣、活動策劃、專業培訓、圖書營銷、信息服務於一體,以兒童本位思想,探索新課程改革環境下兒童閱讀的方法和途徑,開發和建設親近母語理念下的兒童閱讀新課程,以兒童閱讀為基點,打造書香校園,建設書香中國。

閱讀全文

與親近母語培訓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