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心得總結 > 實驗室崗前培訓內容

實驗室崗前培訓內容

發布時間:2021-02-13 15:34:09

⑴ 質量監督員的要求及職責是什麼呀

質量員崗位職責: 在建築與市政工程施工現場,從事施工質量策劃、過程式控制制、檢查、監督、驗收等工作的專業人員。

(1)參與進行施工質量策劃。

(2)參與制定質量管理制度。

(3)參與材料、設備的采購。

(4)負責核查進場材料、設備的質量保證資料,監督進場材料的抽樣復驗。

(5)負責監督、跟蹤施工試驗,負責計量器具的符合性審查。

(6)參與施工圖會審和施工方案審查。

(7)參與制定工序質量控制措施。

(8)負責工序質量檢查和關鍵工序、特殊工序的旁站檢查,參與交接檢驗、隱蔽驗收、技術復核。

(9)負責檢驗批和分項工程的質量驗收、評定,參與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的質量驗收、評定。

(10)參與制定質量通病預防和糾正措施。

(11)負責監督質量缺陷的處理。

(12)參與質量事故的調查、分析和處理。

(13)負責質量檢查的記錄,編制質量資料。

(14)負責匯總、整理、移交質量資料。

(1)實驗室崗前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質量監督特點

1.質量監督是一種質量分析和評價活動。監督的對象是產品、服務、質量體系、生產條件、有關的質量文件和記錄等。

2.質量監督的依據是各種質量法規和產品技術標准。

3.質量監督的范圍包括從生產、運輸、貯存到銷售流通的整個過程。

4.質量監督的目的是保護消費者、社會和國家的利益不受侵害,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質量監督人員質量監督員的條件

(1)堅持原則,作風正派。

(2)熟悉商檢政策和專業檢驗技術,了解加工生產工藝和質量管理工作。

(3)從事商檢工作3年以上的工程師或相當於工程師的專業檢驗技術人員。

(4)與駐在企業各級領導無直系親屬關系。

質量監督員的主要職責任務

(1)執行黨和國家關於"質量第一"的方針、政策和出口商品檢驗及質量監督的有關法規和規定。

(2)監督企業嚴格執行質量管理和檢驗制度。

(3)監督企業建立和健全保證產品質量的生產和檢測條件。

(4)監督企業對生產出口商品使用的料、件和成品的檢驗工作,可隨時進行抽查或復驗。

(一)組織機構及各項制度的建立

1、 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及質量管理組織機構

2、 健全質量檢查制度,實現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實行質量一票否決權,各分項工程確定「先導段」標准化和規范化,把住原材料進廠關,杜絕不合格材料進廠,達到科學管理,嚴格檢查精心施工,強化監督程序化施工。

3、 建立以下制度

(1) 材料進場檢驗制度

嚴格把住材料質量關,堅持先檢驗、後進場、先試驗、後使用,對質量和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原料一律杜絕進場。

(2) 技術交底制度

a.由經理部項目總工向工程技術主任交底,並審批工程技術部上報的施工組織設計。

b.由工程技術部向質檢部交底,進行設計文件,工序施工程序,施工要點,安全技術措施等交底,並做好會議記錄,存入檔案。

c.工程技術部向班組負責人及技術骨幹交底。

(3) 工藝檢查制度

工程技術部向施工班組進行施工方案及工藝流程、操作方法、技術要點、保證措施進行交底後,由質檢員、測量員進行工序檢查,並向經理部質檢組匯報工藝情況,填好原始記錄並上報監理簽字,實現工序過程質量控制。

(4) 質量檢測制度

對已完成或正在施工的項目及時檢查中線高程及結構尺寸或現場試驗,並將結果送監理批准。

(5) 工序交接制度

一道工序結束後,由本道工序負責人填寫自檢結果,質檢員檢查核實後上報監理,監理認可後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6) 實行質量兩聯單制度

a. 材料進場通知單:主體工程材料進場前,由質檢員、監理及試驗檢測人員到料場進行試驗檢測,認為合格後,由質檢員將結果報給監理審批後,下發材料進場通知單,材料方可進場。

b. 澆築通知單:模板與鋼筋安裝結束後,填工序交接記錄,質檢員及監理驗收後下發砼澆築通知單。

4、 建立獎罰制度確定各級質量責任者,實行責權利掛鉤。

5、 成立質量領導小組。

(二)關鍵部位質量保證措施

根據公路工程施工經驗和特點,在嚴格執行以上質量措施的同時,著重對以下幾個質量控制點進行控制:

1、 壓實保證措施:

(1) 嚴格控制碾壓厚度、含水量及遍數,並及時跟蹤檢測。

(2) 對壓實機械操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嚴格按壓實機具的操作規程進行壓實,杜絕違章作業。

(3) 關鍵工序採取重型壓實機具壓實,以保證壓實質量。

2、 防止涵頭跳車的保證措施:

(1) 加強地基處理,克服地基沉降

a. 對地質狀況不良地段進行換填,換填採用天然砂礫等滲水性好的材料。

b. 加強填前碾壓,保證橋、涵頭填前碾壓達到規定的壓實度。在填前採用18GD重型壓路機進行碾壓,以加大地基的密實度和填前沉降量。

(2) 加強橋、涵頭填土的質量

a.對於橋頭填土施工,要預留足夠的作業面,以保證機械有足夠的作業范圍,以便發揮機械性能。

b.橋、涵頭填土宜選擇天然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材料,強度高、易壓實,水穩定性好,有利於穩定和減少沉降。施工中,壓路機無法到達的部位,採用振動夯實機具分層夯實,使壓實度均達到壓實標准。

c.橋、涵兩側與頂部、錐坡構造物背後的填土應分層壓實,每層松鋪厚度不大於15cm,壓實厚度不大於10cm,厚度保持均勻。

(3) 提高工前沉降量降低工後沉降量

a. 增加工前沉降的時間。盡早完成橋、涵頭填土,開始工前沉降,在施工組織上做好安排,提早橋、涵開工,特別是橋頭填土較高的橋梁的開工時間,延長工前沉降時間。

b. 加快工前沉降的速度。為加快工前沉降的速度,採用對橋頭填土載入預壓的方法,一般用推土的方法載入。

(4)橋、涵頭回填時,應兩側同時水平分層,對稱地填築,夯(壓)實。

3、 涵砼內在質量和外觀幾何尺寸的保證措施:

(1) 對涵洞施工中所需材料進行控制,每500m對碎石進行壓碎值顆粒分析、針片狀含量等綜合測定,使其各項指標滿足設計要求,方可入場,對中粗砂每500m進行顆粒分析、含泥量、有機質含量等測定,滿足要求後方可入場,對水泥也要進行重新分析,所需鋼筋要做彎拉和焊接頭及焊接金屬機械性能等試驗,使各項指標滿足要求。

(2) 按要求及時製作檢驗試塊,以保證砼強度滿足要求。

(3) 嚴格控制模板質量,使其在砼澆築過程中不發生變形,及時嚴格檢查支模質量,防止模板在砼澆築時發生漲模及漏漿現象,從而影響涵洞的各部幾何尺寸。

(4) 加強對砼澆築過程的振搗,保證振搗時間,振搗到位,使砼外觀光滑、密實,無蜂窩、麻面出現。

⑵ 西安外事學院怎麼樣

簡介:西安外事學院創建於1992年,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的本科層次普通高等學校。目前,以實施本科教學為主,同時舉辦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下設外國語、經濟管理、信息工程、人文、醫學、國際合作、成人與網路教育等7個二級院,附設職業中專、博迪學校。17個系,開設本科專業10個、高職專業25個、助學類專業23個。涵蓋商科、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科、工科、農科、醫科等7個大學科門類。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良好的辦學基礎和鮮明特色。截至2006年7月,各類在校學生3萬余名,其中高職生1.5萬余名。 一、基礎設施 學院位於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校園面積2020畝,校舍建築68.5萬平方米。 根據各專業培養目標,主要建有千兆校園計算機寬頻網、衛星數字傳輸接收系統、多功能多媒體轉播網路、校園電視台和有線電視網等教學服務設施;建有多功能對外貿易模擬公司、會計模擬與電算化實驗室、賓館管理模擬實習中心、人機語音交互視聽說系統、計算機網路中心、電視節目非線性編輯與采編中心、多媒體語音教室;建有電力拖動、電工電子線路、計算機程序控制、PLC與EDA、汽車檢測與維修、高等護理等各類專業實驗室和實訓中心。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大連等地建立了畢業生就業實習基地。 建有南北兩座圖書館,館藏圖書146萬冊。建有多個塑膠標准田徑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建有可供5000人觀看比賽的中心運動場及各類體育教學設施。 二、辦學思想和領導班子 學院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政策法規,自覺接受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社會監督,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學校的公益性質和不取回報的非營利原則。 學院確立了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即立足陝西,服務西部,面向全國,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堅持教育創新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使學院成為基礎扎實,師資力量雄厚,設施先進完備,學科特色突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民辦普通高校。 學院設有理事會、黨委、校務會,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理事長、院長黃藤教授,現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陝西中華職教社主任,教育學博士。具有10年公辦高校工作經驗,6年國外學習生活閱歷,15年民辦高校工作實踐。主編教育理論、人文科學叢書3套,出版教育理論研究著作2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曾獲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創新獎、中國高校傑出校長、陝西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十大傑出青年、新長征突擊手、陝西省職業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 理事會和校務會特別重視發揮黨組織的政治保證和監督作用,保證了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政策法規的全面貫徹。黨委書記周延海教授,原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省科委、省教委和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等職,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具有豐富的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經驗。 學院十分重視並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組成了老中青結合、團結務實的校務委員會。校務會由以下同志組成:理事長、院長黃藤,黨委書記周延海,常務副院長李玉華,理事、副院長劉其民、高戰華,理事、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梁佐仁,副院長陳時偉,教務長李汝峰,總務長楊富學。 學院聘請了一批資深專家教授擔任二級學院主要領導,醫學院院長鞠名達教授,外國語學院院長周式中教授,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張京鵬教授,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尹季昆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薛迪之教授。 三、師資隊伍 學院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的重要地位,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吸納高層次人才,形成了年齡與專業結構合理,業務素質較高的專任教師隊伍。這些同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高等院校工作多年的專家教授,另一部分是年富力強的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的本科畢業生。 學院非常重視骨幹教師的聘任和青年教師的培養。充分利用社會優良教育資源,發揮了老專家、老教授在學科建設、科研、人才培養和教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專業均配備有學科帶頭人和副高職以上教學骨幹,各門必修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均配有講師以上的專任教師。對青年教師採取不同方式提高其業務素質。一是建立導師制,由老教授、專家傳、幫、帶; 二是送往國內、外大學進修學習;三是鼓勵報考在職研究生,提高其學歷層次;四是舉辦各類研究生課程進修班,通過二至三年的培養,使其大部分取得碩士學位或達到同等水平。 四、教學與學生管理 學院按照市場需求,適時調整專業結構。大力扶持特色學科,發展優勢專業,擴大專業適應面,形成了合理的學科專業結構與布局,為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管理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成立教學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制度,規范了管理程序;深化教學改革,試行分級教學和彈性學制,為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優越的條件;積極推進多專業證書制,增強學生就業與創業的競爭力;加強英語、計算機、護理等應用性較強課程教學改革。精簡課時,強化基礎訓練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等,切實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的時代特徵,努力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充實與拓展多媒體教室,積極嘗試網路化教學。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良好條件。 嚴格考試管理,改革考試制度。例如取消補考,建立重修制度;打破考試與考查的界限,建立閉卷、開卷、面試、口試、實驗報告、讀書報告等多形式考試及管理辦法;打破校內外考試的界限,鼓勵學生參加國家各類考試,成績合格者該課程可在校內免試,並計算學分。 這些改革嘗試,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精神,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在陝西省統一組織的專升本考試中,我院學生被錄取人數連年居全省民辦高校之首,先後有千餘名學生考入本科院校學習;在歷次學歷文憑統考中,通過率均名列西安地區第一位;在遠程教育研究生軟體工程單科考試中,取得清華大學遠程教育全國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在「陝西省大學生高等數學競賽」中,有14名學生獲獎。其中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10名。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狠抓「兩課」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重視學生黨、團組織建設和發揮黨、團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先後有近萬名學生參加業余黨校學習,1600餘名積極分子光榮入黨。 在學生管理方面,學院堅持專職班主任與輔導員相結合的管理制度。由班主任、輔導員和公寓管理員共同形成了一個有力、有機的學生管理網路。使學生從進校到畢業,都處於學校的教育管理之中,有效保障了正常教學秩序。2005年,獲得省教工委、教育廳授予的「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在此基礎上,學院不斷強化育人意識,突出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品學兼優的青年學生。蘇昊同學蟬聯2003、2004年世界電子競技大賽中國賽區冠軍。王穎同學獲「全國三好學生」稱號。白麗霞同學獲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陝西賽區第一名。在第七、八、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中,學院作為全國唯一一所民辦院校發起單位,多人進入決賽,獲得兩個全國二等獎、六個三等獎和優秀組織獎。在各類體育、文藝比賽中,獲得多個一等獎和單項冠軍。 五、產學研結合 學校根據高職教育特點,提出「兩個堅持,兩個加強」的思路。即:堅持依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求設置專業,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堅持按照專業技術體系和職業技能崗位要求,制定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及課程內容;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實踐教學和校企合作。 根據各專業實踐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加強校內實習場所建設,保證了高職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即滿足實踐教學的基本認知、基本操作和基本訓練的功能。 重視職業技能認證培訓工作,按照一專多能、一人雙證的思路,使專業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學校已設立秘書、公關、導游、營銷、物業、物流、人力資源、電子商務等資格認證培訓點。2005年開展培訓項目25個,組織參加國家各類專業技術資格、等級考試17次,參加培訓、考試的學生近萬人。 積極推進校企合作、校內外產學互動。按照專業技術體系和職業技能崗位要求,各二級院先後與百餘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教育實踐與畢業生實習合作關系。學生通過教育實習,不僅得到了實踐鍛煉和培訓,而且許多畢業生在實習單位就業。 重視專業教師梯隊建設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定青年教師培養方案,安排教師到企業學習和培訓,增強實踐教學能力。組織教師參加職業資格、技能培訓與考試,試行教師「雙證」制度(最低要求比學生高一個等級);鼓勵教師參加科學研究、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招聘企業、行業和社會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 不斷探索和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同時,建立相應的實習指導教師隊伍。1999年以來,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大連等地,建立了實習就業基地,並在當地注冊登記,成為規范的法人職業培訓與就業服務機構。為學生進入企業強化專業技能訓練、進行崗前培訓和順利就業,創造了條件。 教育部周濟部長在第三次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大會上講話時,對我校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西安外事職業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有二、三百人專職或兼職負責學生就業工作,其中有一百多人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幫學生聯系就業、找工作,學院的辦學和管理,真正地轉到以就業為導向。這種做法值得公辦高等職業院校學習和借鑒」。 1996年,創建了全國第一家民辦教育研究機構「七方教育研究所」,致力於民辦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探索。現有專職研究人員10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6名,博士3名,碩士2 名;先後聘請廈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大學等公辦高校30餘位知名學者擔任兼職研究員;主辦《民辦教育研究》、《西安外事學院學報》(雙月刊);近三年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等10項;組織青年教師承擔福特基金會資助的「中國民辦大學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 子課題立項11個;正式出版「七方民辦教育叢書」12部;作為《陝西省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主要起草單位,全程參與了文件的起草、討論和定稿工作;主辦「七方民辦高等教育國際論壇」,來自中國、美國、墨西哥、日本、泰國、以色列等國家50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的9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大會;研究所的突出貢獻,得到學術界同行的肯定和贊譽。2005年,中國高教學會授予七方教育研究所「首屆全國高校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稱號。 以七方教育研究所為龍頭,根據不同專業大類,先後成立了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所、西部經濟發展研究所、藝術研究所、信息研發中心、計算機軟體開發研究室、七方先鋒文化傳媒公司、教育技術研發公司等學術研究、技術開發機構。在高職教學與改革、技能培訓、指導學生參與學術科研活動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成效顯著。 六、合作交流 學院通過與國內名校和國外大學的合作交流,引進新的教學模式,開拓教學領域,提高辦學水平。先後與清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美國加州藝術大學,澳大利亞南悉尼學院,英國桑德蘭大學、布魯內爾大學,日本高松大學、浜松大學、城西國際大學等中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這些視野較寬的交流活動,提高了學院的文化品位,有效的推進了教學和管理工作與現代教育、國際教育的逐步接軌,為發展本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 經省教育廳批准,學院2000年開始與澳大利亞西南悉尼學院聯合舉辦的合作項目,迄今已招收六屆學員。學院下屬的國際合作學院可容納數百名留學生學習漢語和其他多種專業。目前,已有英、美、日、韓等多國留學生在讀。 七、開設專業: 統招本科專業10個: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市場營銷、物流管理、新聞學、藝術設計、護理學 統招專升本專業6個: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新聞學 統招專科專業25個:應用英語、應用日語、應用法語、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通信、移動通信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保險實務、資產評估與管理、會計電算化、國際商務、電子商務、工商企業管理、物流管理、旅遊管理、園林工程技術、環境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製作、影視動畫、文秘、新聞采編與製作、法律事務、護理、口腔醫學技術 統招專科(五年制)專業6個:應用英語、計算機信息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國際商務、旅遊管理、護理 成人統招專科專業11個:應用英語、計算機應用技術、國際商務、旅遊管理、資產評估與管理、新聞采編與製作、廣告設計與製作 、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法律事務、護理 國際合作教育招生專業:中澳合作TAFE國際商務 自考本科(全日制)專業16個:英語、計算機及應用、計算機信息管理、通信工程、機電一體化工程、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工商企業管理、旅遊管理、物流管理、餐飲管理、會計、金融、新聞學、漢語言文學、法律 自考專科(全日制)專業7個:電子技術、飯店管理、企業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廣告、視覺傳達設計、室內設計 中專(三年制)專業9個:英語、計算應用與維護技術、電子技術應用、計算機網路、電子商務、國際商務、市場營銷、旅遊與酒店管理、幼兒教育 八、畢業生就業 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推薦就業工作,堅持畢業生就業與用人單位招聘雙向選擇、畢業生自主擇業的原則,堅持學校推薦與個人自薦相結合的原則,先後已有12屆畢業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校內設有省人才交流中心第三分部和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建立了畢業生就業培訓中心,為畢業生就業或出國留學廣開渠道。學校網站與兄弟省、市人才交流中心聯網,實行網上推薦。每年多次舉辦校園人才洽談會,內引外聯,校企聯合,先後與全國數千餘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長期人才輸送關系。幾年來,有大批畢業生赴北京、上海、廣州畢業生就業培訓中心,進行崗前培訓和就業,每屆畢業生在六月中旬前均能順利就業或出國深造。 民辦教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產物,社會需求始終是民辦學校立足的根本。多年來,學院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以真誠求理解,以貢獻求支持的社會主義市場原則。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以良好的教學設施和學習環境吸引學生,以規范管理和優質服務留住學生,以高水準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手段滿足學生,以突出的專業特色和人文精神塑造學生,以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取信於學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⑶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培訓制度

堅持育人為本,提高培養質量。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努力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培養短板。把解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著力點,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豐富課程、創新教法、強化師資、改進幫扶,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突破人才培養薄弱環節,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堅持協同推進,匯聚培養合力。把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製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支撐點,集聚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統一領導、齊抓共管、開放合作、全員參與,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
(一)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准。

制訂實施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修訂實施高職高專專業教學標准和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明確本科、高職高專、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使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相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要制修訂專業人才評價標准,細化創新創業素質能力要求。不同層次、類型、區域高校要結合辦學定位、服務面向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制訂專業教學質量標准,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制度,完善學科專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探索建立需求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創業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創業就業需求緊密對接。深入實施系列「卓越計劃」、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等,多形式舉辦創新創業教育實驗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積極吸引社會資源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投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高校要打通一級學科或專業類下相近學科專業的基礎課程,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

(三)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各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各地區、各高校要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課程信息化建設,推出一批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建立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製度。組織學科帶頭人、行業企業優秀人才,聯合編寫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創新創業教育重點教材。

(四)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

各高校要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擴大小班化教學覆蓋面,推動教師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運用大數據技術,掌握不同學生學習需求和規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准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積弊。

(五)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各高校要加強專業實驗室、虛擬模擬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促進實驗教學平台共享。各地區、各高校科技創新資源原則上向全體在校學生開放,開放情況納入各類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科技園評估標准。鼓勵各地區、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台,建好一批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創業示範基地、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完善國家、地方、高校三級創新創業實訓教學體系,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擴大覆蓋面,促進項目落地轉化。舉辦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支持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支持高校學生成立創新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等社團,舉辦創新創業講座論壇,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六)改革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

各高校要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探索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為有意願有潛質的學生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建立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客觀記錄並量化評價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情況。優先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並在現有相關評優評先項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於表彰優秀創新創業的學生。

(七)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建設。

各地區、各高校要明確全體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准,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隊伍,並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並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規范,形成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將提高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崗前培訓、課程輪訓、骨幹研修的重要內容,建立相關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制度。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分配機制,支持教師以對外轉讓、合作轉化、作價入股、自主創業等形式將科技成果產業化,並鼓勵帶領學生創新創業。

(八)改進學生創業指導服務。

各地區、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做到「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對自主創業學生實行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健全持續化信息服務制度,完善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功能,建立地方、高校兩級信息服務平台,為學生實時提供國家政策、市場動向等信息,並做好創業項目對接、知識產權交易等服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積極落實高校學生創業培訓政策,研發適合學生特點的創業培訓課程,建設網路培訓平台。鼓勵高校自主編制專項培訓計劃,或與有條件的教育培訓機構、行業協會、群團組織、企業聯合開發創業培訓項目。各地區和具備條件的行業協會要針對區域需求、行業發展,發布創業項目指南,引導高校學生識別創業機會、捕捉創業商機。

(九)完善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體系。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整合發展財政和社會資金,支持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各高校要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多渠道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資助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部委屬高校應按規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積極支持品學兼優且具有較強科研潛質的在校學生開展創新科研工作。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基金,用於獎勵對創新創業教育作出貢獻的單位。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以多種形式向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深入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支持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有關部門要加快制定有利於互聯網創業的扶持政策。

三、加強組織領導

(一)健全體制機制。

各地區、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要任務擺在突出位置,加強指導管理與監督評價,統籌推進本地本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各地區要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開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咨詢、指導和服務。各高校要落實創新創業教育主體責任,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改革發展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教務部門牽頭,學生工作、團委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制。

(二)細化實施方案。

各地區、各高校要結合實際制定深化本地本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教育部屬高校需將實施方案報教育部備案,其他高校需報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部門和主管部門備案,備案後向社會公布。

(三)強化督導落實。

教育部門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作為衡量辦學水平、考核領導班子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教育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和學科評估指標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把創新創業教育相關情況列入本科、高職高專、研究生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和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重點內容,接受社會監督。

⑷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研究所、中心

中國藏學研究所。成立於2000年。系教育部文科重點基地。詳細內容請參見本書「科學研究」部分的相關內容。
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於1983年。系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實體性研究所。主要從事全宋文的整理、出版和宋代文化研究。有全國不可多見的、藏書十分豐富的資料庫。該所在宋代文化研究領域有深入研究,出版了規模巨大的學術成果。
歷史研究所。成立於1980年。系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系所合一研究所,有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世界史研究、考古學研究、史學史與史學理論研究、西南民族史研究、專門史研究、文獻學研究等8個方面。在先秦史、魏晉南北朝史、專門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西南民族史等研究領域有眾多全國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
城市研究所。成立於1990年。有中國城市史、區域城市比較研究和城市發展與規劃研究等方向。城市史研究和區域城市比較研究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已出版了多部填補空白的力作。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於2000年。有蜀文化與巴文化研究和區域文化交流研究等方向。近年發表和出版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學術成果,在同類研究中處於一流水平。
人類學研究所。成立於2005年。由一批青年教師籌備而成,得到了學校和國內外眾多同行專家的支持。
三國文化研究中心。有三國文化研究、三國志校注與研究等方向。其研究成果受到了日本、韓國和北歐國家的關注,研究水平居全國前列。
旅遊規劃設計研究所。成立於2000年。先後承擔了省市科研項目21項,已經主持或參與完成地(市)級和縣級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及旅遊營銷策劃16項。學院教師已編寫出版專著20餘部,在全國核心期刊和重要報刊上發表論文80餘篇,提出了許多對地方旅遊發展有價值的觀點。其中省級教改課題「旅遊管理課程體系改革與區域旅遊發展的成功結合」階段成果獲2000年四川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四川大學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旅遊經濟管理培訓中心。成立於1998年。它積極為各旅遊企業和旅遊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崗前培訓和職培訓,已先後為省、地(市)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和旅遊企業培訓中高層管理人員及員工5000餘人。

⑸ 實驗室計量認證人員要求: 檢測人員需上崗證。這個上崗證需外部培訓得到還是內容培訓。

我們剛請了杭州冠博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給我們做計量認證咨詢,我們是做無損檢測的,所以檢測人員必須持有無損檢測相關證書,且必須是質量技術監督局發的。做計量認證是為了滿足法律要求,所以國家有規定要有證書的就不能是本單位發的上崗證書。

閱讀全文

與實驗室崗前培訓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