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這門選修課的學習心得
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具有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思想覺悟;具有投身改革、樂於奉獻的時代精神;具有社會主義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具有自強不息、求實創造的優良品質。
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記錄學生組織或參加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的過程中能把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會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體現學生課外從事的創新創業活動以及在參加各級各類學術、科技、創業等比賽中取得的成績。要求大學生具有寬厚扎實的專門知識和多門學科的專業知識;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類社會所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熟練掌握一到兩門外語和熟練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對知識結構以及人與自然關系有總體性的把握,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知識底蘊;具有對新技術、新觀念的跟蹤和鑒別能力;具有創新的意識和思維習慣。
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反映學生參與的文體活動和取得的成績,以及有益於身心健康發展的其他經歷。要求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具有開拓進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適應環境、善於調節的健康心理;具有勝任學習和工作的健壯體魄。
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記錄學生組織或參與的社團活動,所擔任的學生幹部職務及在組織、管理能力方面的鍛煉,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會工作。要求大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自己的特長,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同學和睦相處;在社會工作中,培養學生組織管理能力和協調應變能力,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學會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本領。
技能培訓及其它記錄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及取得的成績。要求大學生提高雙語能力、計算機能力以及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其它技能培訓證書或從業資格證書。
長期以來,在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上有「通才」與「專才」的爭論。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把握社會分工的「專業要求」和社會合作的「社會化要求」之間的關聯。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就深刻體現了不同需求之間的關聯,即從上述六大內容入手,鑄造大學生適應社會的共同平台,突破狹隘專業劃分所帶來的知識局限,從而為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培養通識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2年以來,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已經在上海、重慶、山東、湖南等地高校成功進行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試點工作。從各試點單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全面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對於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對於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緊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適合青年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⑦一般來講,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應重點做好「四個環節」的落實工作。
1、職業設計指導
大學生活是職業生活的前奏。大學生職業計劃的成敗,不僅是大學生自己學習成功與否的標志,也是一所大學教育成功與否的標志。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設計指導,要理清專業目標與社會需求、興趣愛好與個性心理之間的關系。
2、素質拓展訓練
所謂素質拓展是要求大學生首先滿足基本素質要求,即大學的培養目標規格基礎上,培養具有充分個性和豐富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素質。全國高校普遍開展的「挑戰杯」、「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等,均是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的有效載體。同時,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過程就是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過程。因此,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要求我們主動加強與社會的溝通與協作,積極爭取社會參與到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過程中來。在素質拓展訓練中,要採取「請進來」、「推出去」等多種途徑,通過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等活動,通過與企業聯合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多的與社會接觸,從而能夠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在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中積極吸納社會的參與,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自覺提高綜合素質的主動性,而且使社會在參與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的過程中強化對「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的認同。
3、建立評價體系
在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試點過程中,應當建立一整套科學規范、公正合理、切實可行的大學生拓展認證體系和操作程序。在認證環節中,認證內容的合理性、認證程序的可操作性事關「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成敗。在開展認證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不斷探索並努力加強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規范《大學生素質拓展書》的認證內容,逐步健全大學生素質拓展認證的指標體系,盡可能以客觀選項代替主觀評價;第二,不斷完善大學生素質拓展認證評價體系,形成開放的、自我完善的認證機制;第三,吸納學生和社會的參與,建立起與認證組織體系相對剝離的監督組織體系;第四,加強對認證隊伍的選拔和培訓。
4、強化社會認同
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素質拓展認證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必須推動認證工作的信息化建設。要著手構建計算機網路信息平台,要建立高效安全的素質拓展計算機網路資料庫,不但對學生的認證工作可以在計算機網路中實現分散評價,集中控制,而且社會公眾和用人單位可以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根據授權許可權,直接進入到高校網路資料庫中查對學生的素質拓展情況和認證情況。這樣做,不但使高校學生素質拓展認證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獲得師生和社會輿論最大限度的監督和保障,而且將形成有效的素質拓展機制。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使高等教育重新審視大學培養專門人才的基本職能,又結合社會發展賦予人才觀以科學內涵。如果在環境的變遷中輕視大學的育人職能,放任教育的異化,則很可能重現孔子之憂,即「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⑧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意義,在如下話語中定能得到彰顯,「大學固然應當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大學教育也應當幫助學生從事有益並令人滿意的工作。然而對於一個最好的教育來說,還存在無法用美元和人民幣來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最佳教育不僅有助於我們在專業領域內更具創造性,它還應該使我們更善於深思熟慮,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為更完善,更成熟的個人」。
建立評價體系
在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試點過程中,應當建立一整套科學規范、公正合理、切實可行的大學生拓展認證體系和操作程序。在認證環節中,認證內容的合理性、認證程序的可操作性事關「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成敗。在開展認證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不斷探索並努力加強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規范《大學生素質拓展書》的認證內容,逐步健全大學生素質拓展認證的指標體系,盡可能以客觀選項代
中國在21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華民族在21世紀中葉實現偉大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21世紀的蓬勃發展這三大歷史使命的成敗取決於我們青年一代。2002年,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推行《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此計劃旨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江澤民同志「四個統一」的要求,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有利於形成大學生自覺參與素質教育的積極導向,有利於動員各方面資源服務大學生素質教育,有利於增強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業的意識和能力。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也是高校共青團組織圍繞黨政中心,協助做好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舉措,通過知識傳授和實踐鍛煉並重的方式,傳承高校的優良傳統,按照「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發展為主題」的人才培養理念,以服務青年學生為宗旨,以推進高校共青團工作為保障,以大學生素質拓展為主線,著眼「造就一批青年人才,提高一代青年綜合素質」,全面推進高校團學工作的新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高校共青團組織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優勢,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大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在總結基層實踐的基礎上,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反復論證形成的。這項工作是素質教育從課堂教育教學延伸到課堂外教育教學,力爭覆蓋全體同學在校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因此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高校團組織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具體措施,同時也是促進高校共青團組織參與素質教育工作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的有效形式。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從幫助同學們進行職業導航和學業規劃的設計活動開始,幫助大家結合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自身的資質條件自主性地選擇參加有主題的課外學習教育活動,進行各個方面的素質測評。最終,將所有的素質拓展教育成果匯集在素質拓展證書上,成為向社會介紹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證明文本。這一系列的活動和全國統一印製的素質拓展證書,能夠幫助同學們在就業、升學、晉職的過程中,明了地展示自己在校期間參與素質教育的綜合成果。接受第一課堂教育之後獲得的畢業證書和接受第二課堂教育之後獲得的素質拓展證書加起來,足以說明同學們在學校接受綜合素質教育的內容和水平。因此,「雙證」時代已經拉開序幕。
『貳』 上了公選課《大學生社會綜合素質提升培訓》後的感想
社會才是真正的大學校
只有在社會上才能真正懂得什麼才是素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