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心得總結 > 音樂名思教研培訓心得

音樂名思教研培訓心得

發布時間:2021-02-12 00:04:44

1. 課堂教學與有效學習研究有何得失學習心得

課堂教學中小學生數學有效學習方式的選擇與實踐研究

關鍵詞:學習方式 有效學習方式
一、前言
問題的提出:
(一)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是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有效學習方式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的目的是通過課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習心理,轉變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實踐,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
(二)學生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銷蝕。弗蘭登塔爾認為: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創造,把前人已經創造過的數學知識重新創造一遍。因此教學過程就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為了轉變這種忽視人的靈性與被創造性的被動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變成人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以生成、弘揚、發展和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小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教師發展的需要
伴隨著課改的深入開展,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思考和實踐促成我們的反思意識,對新課改中的一些現象以新理念加以審視,恍然大悟。但我們教師在實踐中過程中,試想從學生出發,研究他們的學習方式,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但在學習方式的指導要點和操作要領上遇到了不少困惑,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留於形式,通過課題研究,真正地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方式,使課堂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發展智力,形成相應的品質。
(二)研究依據
一是基於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布魯納進行了大量的數學學習實驗,從中總結出了四條學習原理:①建構原理;②符號原理;③比較和變式原理;④關聯原理。所謂建構原理,指學生開始學數學概念、原理或法則時,要以最合適的方法建構其代表。符號原理,指的是如果學生掌握適合與他們智力發展的符號,那麼就能在認識形成早期的結構。比較和變式原理則表明,從概念到抽象形式的過渡,需要比較和變式,要通過比較和變式來學習數學概念。而關聯原理,就是指應把各種概念、原理聯系起來,在統一的系統中學習。
二是建構主義的理論及其影響
建構主義的理論對數學學習有三方面的指導意義:(1)知識是一個建構的過程,必須突出學習者的主體作用;(2)必須重視外部環境的制約和影響。要使數學學習學有所得,真正形成優良的認知結構,就必須有一個反思、交流、批判、體驗、改進、發展的過程。因為數學在一定程度上總要重復歷史的主要過程,及重視人類對數學的建構。(3)學習是發展、是觀念的改變。
(三)研究目標
通過研究,總結提煉出適合小學生的數學有效學習的方式,以及有效學習的教師指導要點以及學生的操作要點。
(四)研究內容
1.通過實踐,研究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過程,提煉適合小學生的數學有效學習的方式。
2.整理出有效學習的教師指導要點以及學生的操作要點,獲得相關經驗。
3.通過實踐,歸納多樣性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徵、操作要求、與之適合的情景條件和適應對象;
4.通過實踐研究形成與有關有效學習方式效益評價的方案。
(五)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探索出小學生在概念教學、計算教學、應用題教學和幾何知識幾大領域所適用的有效的學習方式,積累一些有效地學習方式,形成一系列有效的學習方式供數學組的老師的繼續探討與學習。
2、優秀的課例匯編成冊,把有關有效的學習方式的優秀論文裝訂成冊,為後繼教學同類知識的老師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一)研究方法
有效方式的選擇與實踐研究,必須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實踐,因此我們先以文獻研究法來了解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學習方式的種類。通過查閱找到選擇學習方式的依據。(1)小學數學教學目的。小學數學教學具有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形成教學技能,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依據不同的目的,可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2)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學習方式時,應結合具體的內容確定恰當的學習方式。(3)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年級的學生,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和具有知識准備條件的學生,其接受能力、對直觀的依賴程度不同,因此,在選擇教學方式時,也有一定的差別。(4)客觀條件。學校具備的物質條件和教學設備的情況,也制約著教學方式的選擇。以文獻研究的同時,也進行行動研究法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並在研究過程中輔以案例研究法。
具體操作:
1、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在每學期初制定好階段計劃,確立每一學期研究的內容的子課題,根據子課題由老師選擇各個年級段的教學內容,由本年級段的教師進行同一教學內容的嘗試,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選擇學習方式設計教學方案。
2、設計與之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3、進行實踐反思,兩度和三度教研,再實踐再反思。
(1)行動研究:
A、制定課堂教學備課,課前教研組內集體交流。
B、按制定方案計劃進行教學實踐,兩度或三度教研,再實踐,再反思。
C、對教學實踐進行小結反思。
(2)總結與提高:通過一個階段實踐,有了一定感悟,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案例分析。
(二)研究過程
本課題研究的時間已有兩年多,我們課題組成員在這段時間內,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反思——提高」,取得了一些收效。
第一階段:搜集有關「學習方式」的教學情況的情報和研究成果。初步建立學校研究的主題
《課堂教學中小學生數學有效學習方式的選擇與實踐研究》,通過全體數學教師分散搜集和集中交流,我們找到了許多數學學習方式,並進行梳理,最主要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親身體驗、實踐應用上。並分段把適宜於各段學生展開活動的方式進行了總結梳理。
在高年級數學學習方式的研究中,我們以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小組合作學習的互動中有效地參與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總結出了這種學習方式的目的在於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組內的交流、探討,使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不斷的產生新的想法。同時還提出了輔以其他的活動方式,如:觀察式、自學式、 實踐式、查閱資料式、操作式等活動方式。
中年級數學學習的活動方式有:藉助圖像學習、 在歸納中學習、在質疑中學習、在實踐探索中學習等學習方式;
低年級數學學習的方式我們選擇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因為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思維更趨向於直觀的表象,因此,我們以操作式、游戲式、體驗式、猜想式等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
第一階段:我們在幾何教學方面進行了實施:
例如:「動手操作中」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案例
片斷一:
(1)大膽猜測,激起行動的願望。讓學生觀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後,猜測一下要多少根小棒才能搭成一個長方體。記錄下你猜測的情況?填在下表:
一共根數組數每組的根數長度分別是多少接頭的個數
猜測
結果
(2)動手操作,調整自己的思想。
我宣布正式開始搭長方體,並紀錄好最後搭成長方體的數據。同學們開始操作了,熱情可高漲了,自由拼擺,在寬松的環境下玩得自在,我發現有的同學通過動手感悟到小棒的根數和接點個數不正確,開始重新調整自己起先的想法,對自己表格中所填的數據都進行了調整,最後都搭成了一個長方體。說明只有讓學生行動才會有自己的思想。
教學反思:
(1)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
(2) 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
a、引領學生產生行動的願望,引進新知。
B、展示辨析,發展空間觀念。
C、行動中揭示了數學規律
(3)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
這是第一輪中老師根據數學組確定的子課題《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幾何學習有效學習方式的選擇與實踐研究》每個老師所定的幾何時間後的案例反思,發現教師能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確定該課所選用的學習方式,在與其他學習方式結合著用。發現在幾何教學中,操作式這個學習方式比較適合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可以變抽象為直觀,當學生一旦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可以讓學生在頭腦中想像,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但發現老師的如果操作要求不明確,課堂上學生的操作就顯得亂,通過反思我們通常有操作就要有要求,而且要求不能成人化,應兒童化。
如:五年級《梯形的面積》老師在讓學生動手操作之前向學生提出了如下要求:
(1)剪一剪或拼一拼,把梯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
(2)畫一畫、測一測、標一標你所需要的數據。
(3)算一算一個梯形的面積。
(4)說一說你的方法。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有條有理,而不會使合作學習是一種形式主義。
第二階段
第一輪實踐嘗試,大家都感到研究的面不廣,所涉及的知識點只有五個年級,同年級的老師只是嘗試一份教案,課例也只是一份。我們總結了第一階段中的得失,在第二輪實踐中改變策略,確定了子課題為:《課堂教學中小學生計算學習有效學習方式的選擇與實踐研究》,變集中為分散,有每個數學教師根據自己年級段的計算教學確定教學內容。進行學習方式的選擇,再次進行實踐反思。
※案例《操作探究演算法,解釋算理,增長能力》
片斷一:嘗試分小棒,理解算理
1、49根游戲棒,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多少根?49÷4=
2、請你們每個人拿出手中的小棒來分一分,說一說
3、他剛才的分的過程我們能不能用算式來表示?
演示分整捆:算式:40÷4=10
演示分單個:算式:9÷4=2 ……1
所以:49根小棒平分給4人,每人12根,餘1根。算式:49÷4=12 ……1
中年級數學學習的活動方式適用操作後藉助圖像學習,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在操作中的思維,不但使操作的目的、程序更加清楚,而且為語言表達提供了內容。從操作的順序中訓練學生將操作與語言結合,再用算式表示,可以訓練學生語言的條理性和准確性。
縱觀這一節課,通過操作使學生明白了算理,但操作只是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的一根拐杖,當學生理解了算理時,可讓學生想分的過程,說算的過程,再自己寫出橫式計算的過程。真的為豎式計算明白算理作鋪墊,而不是讓操作作為形式過過場。
※擔任低年級備課組長在新教材的計算教學中總結到:一年級第一學期教材安排了1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年級第二學期安排了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年級第二學期安排了三位數的加減法。從教材的安排上來看,它遵循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新教材在指導學生學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除了要讓學生明確加減法的意義之外,教材還安排了數樓——分成幾和幾、10的游戲等活動,通過活動我們不但可以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同時也滲透了有序思維。又如,在教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湊十」是計算進位加法的關鍵,「破十」是計算退位減法的關鍵,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等數學品質,同時也為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備。
從10以內用兩種方法計算到兩位數加兩位數的10餘種演算法的出現,就看到了學生的潛能,看到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當然這些創新思維就是在學生積累了大量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個體的再創造而產生的。如20以內的加法,有三種最基本的方法,繼續往上數、分與合和湊十法。在計算23+35時,學生出現了以下10餘種的演算法。
20+30=50,3+5=8,50+8=58
3+5=8,20+30=50,50+8=58
(根據數位值表計算,轉化成整十數加整十數,一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一位數)
23+5=28,28+30=58或23+30=53,53+5=58
35+20=55,55+3=58或35+3=38,38+20=58
20+30=50,50+3+5=58
(數的分拆,轉化成兩位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
23+7=30,30+28=58或35+5=40,40+18=58
(湊十法的遷移,先加到整十數,轉化成整十數加兩位數)
20+35=55,55+3=58
23+30=53,53+5=58
23+40=63,635=58
正是有了這些學習的方法做拐杖,到了一年級第二學期學習100以內兩位數加兩位數加法和兩位數減兩位數減法時,無需你老師多說什麼,學生自己就會運用遷移規律學會新知。當然這時我們不是滿足於學生得出計算的結果,教師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分類,進一步培養學生分類、猜想、推理、歸納等的數學思維品質。
※數學組根據自身的學科和學生的特點,還開展課數學課外拓展活動,設計開展了《從數字變化看發展》的專題學習活動。此項活動的實施對象小學五年級的全體學生,此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一些統計知識,掌握了一定的統計的能力,藉助學生的這一能力,讓學生以社區小隊為單位,每個小隊均有一個自己取的名字,所有的組員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可以通過上網查詢,自己平時的觀察,向父母、居委會、校長室、總務處等進行訪談,了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及我們自己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
學生的積極性非常的高,都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和訪談,光看校長室、總務處門口總是有拿著紙筆的學生就可見一二。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入社區、校長室、總務處等地方,其實也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培養。再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對小組成員的統計數據進行匯總,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好辦法,同時也有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到自己學習的是有用的數學。第三階段,讓學生把自己做出的統計表繪製成條形統計圖,更直觀、清晰的展示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巨大變化。並選出好的統計圖表進行展示。既達到了讓學生熟練繪制統計圖的目的,也讓學生充分擔當設計者的角色,同時讓全校學生都能通過我們自己身邊所熟悉事物的數字圖表的展示,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激發全校師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為了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是學有用數學,也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同時也是本課題研究最好的體現。
第三輪實踐
在前二輪大量實踐的基礎上,我們開始了更深入的實踐。 課題組成員在上輪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得失,找出不足,改進方法,後來我們又同時制訂了《課堂教學中小學生概念學習有效學習方式的選擇與實踐研究》和《課堂教學中小學生應用題學習有效學習方式的選擇與實踐研究》,我們數學教師挖掘了所教年級知識的特點,結合課題,進行了四年級《應用題二》,五年級《平均數應用題》,二年級《小統計》和《快樂的節日》等應用題教學;還進行了概念《軸對稱圖形》,二年級《角的分類》,《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公約數和最大公約數》等案例研究。
例如:《軸對稱圖形》
●案例描述
「對稱美」給人以勻稱、均衡、連貫、流暢的感受,因而體現著一種嫻靜、穩重、庄嚴。但在數學課堂上,如何使學生在「做數學」活動中能夠感受和體驗數學美,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主動去學習數學呢?
片段一:1、「做」中感知對稱,建構概念。
1、媒體出示:帶有各種各樣的蝴蝶、蜻蜓圖片的情景圖。
2、展示學生的作品,交流作品。
3、看看書上將這些具有對稱特點的圖形稱做什麼?看書126頁
揭示概念: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邊的圖形能完全重合,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軸
片段二: 「做」中應用概念,發現規律。
1、判斷下列平面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為什麼?
2、出示平面圖形:
長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正方形(二人一組)
3、動手操作、交流匯報
片段三:「做」中發展空間,拓展思維
1、實物投影出示:

●案例反思
長期以來,教師們也一直在追求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去引導學生學習,特別對「做數學」的認識是清晰的,也把教材中一些具體的內容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進行嘗試,但為什麼到了實踐操作中則會失敗呢?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們思考:
1、當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地參與學習活動,每個人都成為學習的主體時,課堂教學時間將成為制約教學放手的阻力。從根本上來說,一堂課有意義的探究課,有意義的接受和主動探究是有機的結合,課堂上「做數學」所用的時間多了,不必要的練習勢必要精簡了,但由於一些教師還存在重結果的教學觀,當顯性知識的教學與「做數學」的活動在時間上發生沖突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寧願舍棄過程,而保證練習的用時,從而使「做數學」半途而廢。
我們教師應該重視我們的教材:要挖掘教材中與「做數學」相匹配的內容開展探究活動,在「做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盡可能創設好條件讓學生多一些自主性的體驗、親歷的活動,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地活動起來。
2、「做數學」是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但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仍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離開教師適當地引導,那麼課堂則會出現一盤散沙。教師在組織學生「做數學」的活動中,預設了教學環節,在每個環節中學生又肯定會有新的生成問題,因此,在加強學生的體驗、感受的過程中,仍離不開教師的引導,甚至教師在活動關鍵處的點撥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課堂的信息反饋中,應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和問題質量,結果可以作為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一個標准,但並不是主要標准,學生的思維過程,數學素養才是最重要的。
※例:感受「需求」,建構新知《統計》教學課例
教學片段
1、創設情境,產生統計的需要
(1)師:小朋友們,再過兩個多月就是六一兒童節了,每年我們學校都會組織每個班級舉行聯歡活動呢!老師想為小朋友們准備一張精彩的動畫片到時候觀看,你們看,老師為你們選了哪些動畫片?——媒體演示:米老鼠唐老鴨、皮卡丘、獅子王、加菲貓
師: 在這些動畫片中,老師最喜歡看加菲貓了,不知道你最喜歡看哪一部?
學生踴躍匯報
(2)師:哎呀,這么多小朋友們說,老師真記不住到底有多少小朋友喜歡米老鼠和唐老鴨、多少小朋友喜歡數碼寶貝……。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讓老師知道嗎?
(學生匯報:舉手、站立、一個一個點名說)
(3)師:好,我們就請你用舉手的方法來試試看!每個人只能選一個最喜歡的動畫片,只能舉一次手!
(將數據按照順序羅列在黑板上)
2、初步感受統計表的需要
(1)人數都在這里了,你們能看懂嗎?
(2)想什麼辦法能讓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和老師也能看得明白呢?
學生:要在每個數的上面寫明是什麼動畫片就好了。
(3)出示卡通明星的圖,將它們貼在黑板上。
(4)為了讓人看得更清楚,我們還可以把它做成一張表——老師做統計表
3、初步認識統計概念
(1)剛才小朋友們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知道了喜歡各種動畫片的人數,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統計。板書:統計
(2)老師把小朋友們剛才的統計結果做成了一張表,我們把它叫做統計表。
4、會看統計表
在這張統計表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現在,你們覺得六一節那天老師應該放哪部動畫片給小朋友們看呢?為什麼?
反思:
「統計」是課程標准中加強的內容,在第一學段要求「學生將對數據統計過程有所體驗」、「應注重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這節課我主要從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入手,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建構統計的新知,初步體驗了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統計過程,掌握基本的統計知識,學會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體會了統計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活動一開始,我創設了六一兒童節慶祝活動的情境,很大程度地吸引了學生興趣。當學生興高采烈的時候,拋出關鍵性問題:4部動畫片,到底應該選哪一部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統計人數的需要,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解決問題的興趣。在課堂中,學生積極動腦,出謀劃策,成功的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舉手來統計人數,哪部動畫片人數最多就決定看哪部。由於這是學生第一次真正接觸統計,對於為何要用統計表,我覺得有必要讓學生理解感受它的作用。在課堂上,我故意將動畫片統計到的人數沒有規則的羅列在黑板上,提出問題:如何才能讓別人也能看懂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看哪部動畫片呢?學生積極開展思維,能自發的建構合理的動畫片統計表。因為是自我需要才產生建構的統計表,學生很容易就能看懂統計表中的各種數量,而不是老師一再地機械式灌輸。
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有了需求,才會有自主地探求,才能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這就是低年級教學中
這里可以看出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思維更趨向於直觀的表象,因此,我們以體驗式游戲式、、猜想式等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也可以伴隨操作式。
總結階段
總結工作並不意味著實踐的終止,我們邊實踐邊總結,實踐為總結服務。研究永無止境,今天的報告只是我們近兩年來實踐的總結,同時也作為我們以後研究的起點。
三、實踐結果
(一)學生轉變了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應用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低年級學生以操作式、游戲式、體驗式、猜想式等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運用這些學習方式的時候,要善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中年級數學學習的活動方式有:藉助圖像學習、 在歸納中學習、在質疑中學習、在實踐探索中學習等學習方式;
如學生學習倍數應用題,學生採用畫線段圖,數形結合,藉助圖像可以准確無誤地求出一份數或多份數。
而高年級數學學習方式以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小組合作學習的互動中有效地參與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幾何知識的學習很適合用這種學習方式,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的空間,通過自主學習再交流,使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不斷的產生新的想法。
(二)實踐中促使教師積累經驗,提高業務水平
每一學期數學教師都要根據數學組確定的課題選好實踐課的知識點,而且要圍繞學習方式這個中心議題,這樣就逼著數學組的老師上網學習或閱覽書籍,看有關學習方式的理論知識,結合自己的學生實際確定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進行,並能在能在說課和案例反思中反思自己所用的學習方式是否適合本年級段的學生,由於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都在轉變,寫的案例分析質量也一年比一年高。
(三)製作了大量課堂教學實踐的課件,積累了大量教學設計、說課以及案例,我們對這些資料作為學校的資料,也作為老師們共享的資源,讓老師們可以反復使用,不斷地進行調准,真正優化了教學資源環境。
四、分析和思考
通過大量的實踐,我們認為課堂教學中小學生數學有效學習方式的選擇與實踐是廣大數學教師的共同追求。有效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一)教師注重情境引入,引導學生體驗、觀察。
教師們能認真發揮教學情境圖的作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將情景由靜態為動態。能用好情景,引導學生觀察,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觀察思考,讓學生看懂圖意,獲取選擇、帥選信息,突出數學的特點。我們的教師很會動腦,也是教學情境的直接創設者。教師善於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中選取素材,創設新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不僅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而且能激發學生求知慾,和探索新知的慾望。
(二)教師注重學生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學生的認知規律是「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教師能根據這一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首先,做到有操作就有要求,使操作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再小組交流;有操作就有交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讓手、腦、口並用。學生的自主探究其實是一種「再創造」,老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教師要認真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系。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都是學生學習的方式,二者沒有優劣之分,教師在教學中要使二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既發揮個體作用,又發揮群體效應,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注重評價機制
評價可以是多角度地評價,可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教學中教師要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機會,並及時地、有針對性地作出恰當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可以不僅看結果,更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對他人評價;不能吝惜表揚,也不能太多的表揚,要要關注學困生和中下學生,要善待學生的錯誤,善於發現其中的好的地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2. 培訓心得體會開頭怎麼寫

開頭簡述所參加的工作(或活動)的基本情況,包括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的過程及結果。

3. 幼兒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怎麼寫範文3篇

轉眼間,這次的幼兒園教師培訓已經結束,很榮幸自己能夠參加這次的培訓學習,這次的培訓充實而富有意義,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如幼苗般得到了滋養,此次培訓 理論與實例結合,課程豐富多樣,從全方位地精心詮釋了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經過兩天半的學習,收獲頗多,談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 一、讀書,幼師生命成長的必須 在 培訓過程中,老師們扎實的話語基礎令我欽佩,這些與讀書是密不可分的,特別是吳克宇老師,年紀輕輕就已是學校的骨幹教師,這與他的勤奮好學是分不開的,所 以,我要讀書,特別是一些經典書籍,還有學前教育的文章,寫好讀書筆記、,從而也能進步自己的寫作水平,語言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理論素質,日日學 習,終身學習。 二、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師德和職業道德 德高為師,身正是范,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能否成為一個好教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走」的精神。熱愛、尊重、理解幼兒是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核心。愛是兒童正常成長的必要條件,我們要學會理解、關愛幼兒。 三、廣泛學習幼兒教育教學理論,提升教學技能 甘 老師籠統的為我們解讀新教材,為我們的教學實踐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其他幾位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又結合幼兒教育 的五大領域特點,為我們詳細、生動的講解了課程特點及教學活動設計、組織與指導、環境布置,讓我們了解如何在幼兒園進行教學工作。 這次的培訓中,聽到了各位同行前輩的經驗之談,我倍感榮幸,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學習,加強自己的專業素養,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將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第二篇: 通 過這次遠程研修課程的學習,給我們提供一個多樣化的學習平台,是對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通過理論學習和與同事們的研討、 交流、思維的碰撞及對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反思,發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足,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自己努力的方向。教師要充分信任孩子,相 信孩子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參與孩子的獲得。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 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解放孩子的大腦,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間",給他們想、做、說的機 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讓孩子充分思考,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幼兒放開說,並且讓盡可能多的孩子說。 這樣,孩子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 習的思想。為了保證和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角色定位,擔負起《綱要》所要求的新角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勝 任這一新角色的重要前提,就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素質;尊重幼兒的人格,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 每一個孩子,使幼兒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教育教學與幼兒之間真正的關系。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還將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以幼兒學習興趣為目標,正確引導幼兒學習。 二、善於觀察,做好幼兒的支持者。 三、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幼兒的合作者。 第三篇: 在 幼兒教育這片沃土裡,我已經走過了十六個春秋,收獲了任何數字都無法計算的自豪感和幸福成果。十六年來的幼教工作,使我懂得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 師,不僅要愛事業,愛孩子,更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社會發展飛速的今天,孩子接觸的人和事物非常多,對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 高,要求教師即是教育的實踐者,又是教育的研究者,在一日活動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課題的形式,研究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最佳 途徑和有效方法,以最佳的途徑達到最理想的目標。因此,老師是授業者,也學習者;既博學多識,又深刻敏銳。只有當教師的教育與研究交融在一起的時候,教師 的教學與反思才可能有機結合,當教師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行為時,我們的教學才具有教育哲學的意義,教師的行為也有了更豐富理論的內涵。 這次的遠程網路研修,就讓我深深感受到網路的方便和快捷,感受到科技的進步給我們帶來學習的方便。我將充分利用這次學習機會,在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和教學 水平,讓自己受益的同時,更好的將遠程教育應用到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從實際出發,把堅持個人研修作為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努力 做到從實踐困惑出發,在研修思想的引領下,引發幼兒的積極性,力求提高課堂效率。總之,通過聆聽教育工作者精彩的專題講座,讓我收獲了許多平時無法獲取的 信息和經驗;適時的視頻教學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課堂教學的藝術,使本來枯燥的學習、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易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學習的空 間,這是對自己教育思想的洗禮和升華,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升。同時,通過與同行們的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發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 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知識就是力量,感謝遠程研修這個平台,給了我學習的機會,讓我又收獲了好多重要的知識,我會繼續努力!真誠感謝! 第四篇: 我深深體會到了老師的艱辛,尤其是我們幼兒教師們在一日活動中從早到晚一時不停地扮演多樣角色,引導孩子,讓他們感到幼兒園里溫暖快樂,體會到集體的溫馨,讓他們在老師關愛的氛圍里健康成長。 以 前帶慣了小學生,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他們就會明白該幹啥了,不該幹啥,自從改行帶了小孩子,讓我哭笑不得,他們自己的吃喝拉沙不但讓我操心,還要你……,累 一天腰酸胳膊痛,還感覺自己什麼都沒做,因為你乾的工作是看不到的……。一年後慢慢適應了此工作,經過多次的外面學習,培訓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了新的認 識。 幼兒教育是人的啟蒙教育,奠定以生發展的教育,是第一開智者,是幼兒如何做人的先行者,幼兒園的工作是繁瑣的,細小的,而作為教師,我們付 出的愛卻同樣是深沉的,我總是堅持以幼兒為主體,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採取不同的關愛方式。抱抱他們,親親他們,這簡單的身體動作,一下子讓孩子和我親了 起來,雖然有時他們像小跟屁蟲似的時時跟著我,可是我一點也不介意,因為我知道,孩子們已經給了我充分的信任,我給了他們安全感。我要求自己要給予每個孩 子的愛都是平等的,所以對於那些乖巧可愛的孩子,我從不溺愛他們,而是創造更多的機會提高他們的領導能力、辦事能力及抗挫能力,培養他們誠實謙虛的品德, 促使他們獲得更全面的發展。而對於那些頑皮的、不聰明的孩子,我也從不歧視或忽視他們,反而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悉心地去觀察和了解他們,努力挖掘他們身 上的閃光點,再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引導他們,從而也使這些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獲得進步。 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遷移默化的影 響著幼兒。因此從事幼兒教育這個行業,就要用心懈去做。幼兒教育是有高度責任性的勞動,不能有絲毫的滿足和懈怠。幼兒教育事業就意味著起早貪黑,廢寢忘 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幼兒教師他就像古話中說「文武雙全。」我們在工作中就要發揚學而不厭,學海無涯的精神,勤奮學習,提高自身

閱讀全文

與音樂名思教研培訓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