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心得總結 > 信息化與課堂融合的培訓心得

信息化與課堂融合的培訓心得

發布時間:2021-02-11 12:07:59

❶ 如何真正讓教育信息化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觀念提出的背景
2012年3月,我國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印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為《規劃》),開頭直接引用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首次提出的重大命題——「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並以此作為《規劃》制定與實施的總綱。
在「總綱」之後,是關於「教育信息化的意義」和「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途徑與方法」的闡述。
教育信息化的意義,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變革與創新」(過去的提法是「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所以是「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宏偉目標不可或缺的動力與支撐」。
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途徑與方法,是指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事實上,這也正是能夠讓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真正產生革命性影響的具體途徑與方法。信息技術應與教育「深度融合」,這是《規劃》中首次提出的全新觀念,曾先後出現十次以上,可見它具有異乎尋常的重要性。
為實現教育信息化的目標,即通過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以達到促進各級各類教育變革與創新的目標,國際上傳統的途徑與方法是: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也稱「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現在,《規劃》放棄這一傳統說法,而提出信息技術應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觀念,並認為這才是實現上述教育信息化目標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其根據何在?這只有從「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內涵、實質去探尋,才有可能弄明白。
為此,我們需要先考察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觀念提出的背景、它同傳統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觀念有哪些不同。
眾所周知,人類社會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信息時代以來,以多媒體計算機與網路通信為標志的信息技術日益廣泛地應用於人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在經濟、軍事、醫療等領域產生了革命性影響。但令人遺憾的是,在信息技術取得這些重大成效的同時,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卻成效不顯,大多數仍只停留在手段、方法的應用上,對於教育生產力的提升(大批創新人才的培養),似乎可有可無,而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談不上對教育發展產生革命性影響。原因在哪裡呢?
著名的喬布斯之問,提出的也是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計算機改變了幾乎所有領域,卻唯獨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1]
長期以來,國際上曾有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過研究與探討,最後多無功而返。只有2010年11月發布的《美國2010國家教育技術計劃》(National Ecational Technology Plan 2010,簡稱為NETP2010。從1996年以來,美國已先後四次發布教育技術計劃,2010年發布的是最新一輪)[2],通過認真回顧和總結近三十年來企業部門應用技術的經驗與教訓,並與教育領域應用技術的現狀進行對比,才發現問題的症結所在,從而引出一個全新命題:
「教育部門可以從企業部門學習的經驗是:如果想要看到教育生產力的顯著提高,就需要進行由技術支持的重大結構性變革(fundamentalstructural changes),而不是漸進式的修修補補(evolutionary tinkering)」(下面把這一命題簡稱為「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命題)。
由於這一命題與信息技術能否對教育發展產生革命性影響密切相關,事實上,能否運用信息技術實現教育系統的重大結構性變革,正是信息技術能否對教育發展產生「革命性影響」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這里想要說明的是:從歷次發布的美國國家教育技術計劃的內容看,NETP2010是涵蓋美國教育系統各個領域,並涉及教育系統中所有組成要素的最全面、最系統的教育發展計劃,其豐富內涵、重大意義與深遠影響,在我國只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能與之相比。
迄今為止,從國際范圍來看,以美國學者為代表的西方學者,對於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或「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歷來都是只從改變「教與學環境」或改變「教與學方式」的角度(頂多也只是從同時改變「教與學環境」和「教與學方式」的角度)去闡述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意義與作用,去定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實質,因而都未能抓住問題的本質與關鍵。
只有NETP2010,通過回顧和總結近三十年來企業部門應用信息技術的經驗與教訓,並與教育領域應用技術的現狀作對比,才最終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之所以成效不顯(或者說,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未能真正產生出革命性影響),其問題在於:教育系統沒有實現用信息技術支持的重大結構性變革,只是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改進教學手段、方法這類「漸進式的修修補補」上,或者是只關注了如何運用技術去改善「教與學環境」或「教與學方式」。總之,沒有觸及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
這就是《規劃)》放棄傳統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而倡導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觀念的特定背景——希望找到一種新的、能實現教育信息化目標的有效途徑與方法,以解決長期以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成效不顯的問題。
了解這一特定背景以後,我們再來看看「深度融合」的觀念和傳統「整合」的提法有何差異。
既然用「深度融合」取代「整合」的目的是想要真正觸及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而不是只用於改進教學手段、方法這類「漸進式修修補補」),那麼,「深度融合」與傳統「整合」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深度融合」要求實現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而「整合」不要求、也不關注這種變革。
二、「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的確切內涵
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又是指什麼呢?教育系統包含「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終身教育」等多個組成部分,但其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學校教育」——廣大青少年的知識技能與思想品德主要靠學校培養。既然學校教育系統是整個教育系統的主體與核心,那麼,「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的關鍵及主要內容,顯然應當是「學校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
為了認識和理解「學校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的具體內涵,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簡單邏輯推理:
由於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也是除遠程教育以外,各級各類教育的主陣地),所以「課堂教學」應當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
既然「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最主要內容,那麼「課堂教學結構」自然就應當是「學校教育系統的主要結構」;

❷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幾點思考

對於信息技術在教抄學中應用的認襲識與理解多數教師仍是停留在公開課、賽講課、教研等活動中。要想讓所有教師在教學中都能正確認識、理解和使用,確實還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具前瞻性,尤其是理念更要適度超前。課堂教學仍然是信息技術應用的主戰場,應該盡可能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真正發揮作用。

閱讀全文

與信息化與課堂融合的培訓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