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習漢字的感受400字
經過這次活復動,我對漢字的見制識有了很大的增長,比如:我知道了甲骨文通行於清朝光緒年間,是王懿榮發現的。而小纂通行於秦代。另外,我對漢字的內容也有了很大的愛好,例如:諧音笑話、對聯、諧音歇後語和字謎等。
在我眼裡,漢字不是僵硬的符號。我認為,每一個漢字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幅畫,並且都存在著一段歷史。學習漢字,就是在走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在觸摸兩千多年前那跳動的脈搏。
並且,我覺得漢字不可被世人拋棄,因為有些人覺得:現在的社會已經進入科技化,只要用電腦,無論要什麼字,都能打出來,不須用到漢字,所以也不必花大力氣去學習漢字,漢字已經落後了。而我認為:漢字是人類從古代流傳至今的無價之寶,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書法瑰寶。拋棄漢字,就等於把漢字擁有的兩千多年的歷史生命給扼殺掉。
通過漢字,我們這些子子孫孫都知道了中華大地的千年風雲,明白了東方巨龍的深刻內涵。在這里,我要對大家說:「我們要熱愛漢字,讓漢字繼續流傳下去,而不能讓漢字失傳。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讓漢字創下更好的記錄!」
2. 培訓心得體會怎麼寫
心得體會怎麼寫 1、什麼是「心得體會" 在參與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中,人們往往會產生有關某項工作的許多感受和體會,這些感受和體會不一定經過嚴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對這項工作的感性認識和簡單的理論分析。
用文字的形式把這些感受和體會表達出來,就是「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一種日常應用文體,屬於議論文的范疇。一般篇幅可長可短,結構比較簡單。 2、心得體會怎麼寫?
心得體會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I、標題 心得體會的標題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形式: 1)、在XX活動(或X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2)、關於XX活動(或XX工作)心得體會(或心得) 3)、心得體會 如果文章的內容比較豐富,篇幅較長,也可以採用雙行標題的形式,大標題用一句精練的語言總結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標題是「在XX活動(或X 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例如: 從小處著眼,推陳出新 ——參加班組長培訓的心得 II、正文 這是心得體會的中心部分 (1)開頭 簡述所參加的工作(或活動)的基本情況,包括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的過程及結果。
(2)主體 由於心得體會比較多地傾向於個人的主觀感受和體會,而人的認識往往有一個逐漸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因此,在心得體會的主體部分的結構安排上,常常以作者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和認識發展、情感變化為中心線索,組織材料,安排層次。具體的安排方
法主要有兩種:並列式結構和遞進式結構。 A.從不同角度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總結成幾個不同的方面,分別加以介紹,層次之間是並列關系。即: 體會(一) 體會(二) 體會(三) ………. 在每一部分內部,可以採用先從理論上總述,再列舉事實加以證明的方法,使文章有理有據,不流於空談。 B.遞進式結構比較適合於表現前後思想的變化過程,尤其是針對以前曾有錯誤認識,經過活動(或工作)有所改變的情況。 在層次安排上,遞進式結構應先簡述以前的錯誤認識,再敘述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簡單經過,然後集中筆墨介紹經過活動所產生的新的認識和感受,重點放在過去的錯誤與今天的認識之間的反差,以此證明活動的重要意義。 (3)結尾 心得體會的結尾一般可以再次總結並深化主題,也可以提出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也可以自然結尾,不專門作結。 (4)署名 心得體會一般應在文章結尾的右下方寫上姓名,也可以
在文章標題下署名,寫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後。
3
、寫作心得體會應注意的問題
(1)
避免混同心得體會和總結的界限。一般來說,總結是單位或個
人在一項工作、一個題結束以後對該工作、該問題所做的全面回顧、
分析和研究,
力求在一項工作結束後找出有關該工作的經驗教訓,
引
出規律性的認識,
用以指導今後的工作,
它注重認識的客觀性、
全面
性、
系統性和深刻性。
在表現手法上,
在簡單敘述事實的基礎上較多
的採用分析、推理、議論的方式,注重語言的嚴謹和簡潔。
心得體會相對來說比較注重在工作、
學習、
生活以及其他各個方
面的主觀認識和感受,
往往緊抓一兩點,
充分調動和運用敘述、
描寫、
議論和說明甚至抒情的表達方式,
在敘述工作經歷的同時,
著重介紹
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和感受。
它追求感受的生動性和獨特性,
而不追
求其是否全面和嚴謹,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只論一點,不計其
余」
。
(2)
實事求是,不虛誇,不作假,不無病呻吟。心得體會應是在實
際工作和活動中真實感受的反映,
不能扭捏作態,
故作高深,
更不能
虛假浮誇,造成內容的失實。
(3)
語言簡潔,生動。心得體會在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敘述、議論
的基礎上,
可以適當地採用描寫、
抒情及各種修辭手法,
以增強文章
的感染力。
3. 學習規范語言文字的心得體會
全社會普遍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已於2000年10月31日經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200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關於語言文字的法律。共和國的語言文字工作,從此矗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這是一部實現順暢交流,拉近你我距離的好法律。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有56個民族、共有70多種語言,50多種文字。當前,語言文字的應用現狀與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某些滯後現象:有些地區方言盛行,在公共場合說普通話還沒有真正形成風氣;社會上濫用繁體字、亂造簡體字的現象比較普遍;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語言文字障礙和誤會。在教育領域,可能因為教師的普通話不好,使學生聽不懂課;在商業領域,可能因為語言不通,錯失許多商機,或者因為合同文字不同造成歧義而打官司等等。
大量事實說明,在語言文字工作中,沒有法律,只靠政策性文件,規范性差,權威性小。制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把語言文字工作納入法制軌道,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科學有效的管理。於是,在黨和國家的重視下,在為語言文字規范化嘔心瀝血、付出辛勤勞動的前賢以及為語言文字規范化、標准化的立法呼籲和做了大量工作的廣大人民群眾、有識之士、語言文字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文明史,終於誕生了第一部語言文字法!
這是我國語文生活中的大事,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件大事。語言文字法,是一部消除語言文字障礙,實現順暢交流,構建和諧社會的好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