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500字以上 學習學習型組織理論的心得體會 急大神們幫幫忙
學習型組織理論,是一種以學習、創新、超越為追求的全新管理理論,是當今最前沿的兩大管理理論之一,它的提出和應用對於企業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競爭力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美國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教授彼得·聖吉在他的著作《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中,為我們描述了「學習型組織」的含義:學習型組織是一個「不斷創新、進步的組織、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創造真心嚮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抱負,以及共同學習如何學習。」同時他點出了學習型組織的真諦:「真正的學習,涉及人之所以為人此一意義的核心。透過學習,我們重新創造自我。透過學習我們能夠做到從未能所到的事情,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及我們跟它的關系,以及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事實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這種真正的學習。這就是學習型組織的真諦……才能讓大家在組織內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義。」 在書中,彼得·聖吉提出了創建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極限的自我實現或技巧的精熟。自我超越以磨煉個人才能為基礎,以精神的成長為發展方向。自我超越的意義在於學習和創造,通過學習,培養如何實現生命中真正想要達成的結果的能力。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通俗地講,就是心理素質和思維方式。是根深蒂固於人們心中,它源於對過去的事物的認識過程,但又參與現實事物的認識。人的心智模式影響著你看世界、對待事物的態度,有時要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否。當這個世界變化了,人們就應該改變那些舊的,不同時宜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願景——共同願景是大家共同願望的景象。它是指建立在組織及其所屬員工價值取向一致基礎上的能激勵人奮發向上的願望或理想。在追求共同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所有員工會自然而然地激發出潛能,從而使組織發展產生不竭的動力。 團體學習——團體學習是指發展團體成員整體搭配能力與提高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其作用是發揮團體智慧,真正做到一起思考,交流共享,產生遠比個人深入的見解,使團體智商大於個人智商,學習力迅速轉化為現實產力。 系統思考——系統思考從字面上看是種思維方式,反映的卻是組織內部管理的成熟與科學。它要求人們運用系統的觀點看待組織的發展,將組織看成是一個具有時間性、空間性並且不斷變化的系統,思考問題時要從看局部到縱觀全局,從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其變化背後的結構,從靜態的分析到認識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進而尋找一種動態的平衡。 彼得·聖吉在書中刻意將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放在其他四項修煉之上,就是因為「系統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項修煉成一體的理論與實務。「系統思考」強化每一項修煉,融合整體能得到大於各部分總和的效力。同時,「系統思考」需要有「建立共同願景」、「改善心智模式」、「團體學習」與「自我超越」四項修煉來發揮它的潛力。 學習型組織理論為我們提出了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國內外一些著名企業運用學習型組織理論收到好的效果。美國排名前25家企業中的80%正在運用學習型組織理論管理企業,如杜邦、英特爾、蘋果電腦、福特汽車、GE公司和微軟等;國內的如海爾、聯想、寶鋼、上海隧道、內蒙伊利等,均有明顯成效。 我們集團公司在《實施提高新型職工素質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求各單位創建學習型組織。我認為,在企業創建學習型組織,推廣和應用學習型組織理論,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創建學習型組織是市場競爭的需要。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學習力(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和學習毅力的綜合)的競爭,而不再是以前常說的人才的競爭。因為今天人才是與學習力緊緊的聯系在一起的,沒有學習力的人很快會落伍,沒有學習力的企業終究要被淘汰。要通過學習,不斷地進行變革和創新,來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 其二、創建學習型組織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企業的可持續發需要人才支撐,科技開發、市場拓展、管理創新、生產製造等都需要高素質人才,而學習型組織正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最佳途徑。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人的素質的提高、潛力的提升是無限的。
㈡ 如何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克雷克在年創造出來的。這個名詞一方面指人們的長期記憶中隱含的關於世界的心靈地圖,另一方面也是指我們日常推理過程中一些短暫的理解。而這種短暫的心智模式潛移默化、日積月累後,會逐漸影響人們長期根深蒂固的信念。 心智模式也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所謂「心智模式」、「心靈地圖」這些令我們陌生的詞語,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思維方法、思考方式和思想觀念、是一種隱含很深的心理活動和思維活動。如同魚和水的關系一樣,魚離不開水,但感覺不到水。 人的思維活動、思維觀念經常是習而不察,甚至是與生俱來的,但它卻無時不在,並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你對他人、對周圍的人和事,用不同的心智模式去觀察和對待,結果常常大相徑庭。簡而言之,既是「心態」。 二、改善心智模式的訓練 心智模式的問題不在於它的對或錯,而是在於不了解它是一種簡化了的假設,以及它常隱藏在人們心中不易被察覺和檢視。 我們會發現,我們在工作的時候,經常聽到別人的抱怨,或是向別人抱怨。然而,我們可能誰都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我們通常會覺得,我們花很多時間,待在不想待的地方,做不想做的事情,為的只是覺得自己別無選擇。因為我們需要賺錢養家、取悅親朋好友、符合社會期望。但是,我們很少能夠發現自己的工作,其實是充滿樂趣的,是有意義的。這都是因為我們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我們的心理始終覺得自己是被逼的。 (一)學會換位思考。只有在團隊成員就某一問題達成共識後,才能真正高效地處理問題。 (二)在行動中反思,並從中發現問題。 我們很容易看出自己思考上的一個盲點:我們對於別人的言行所做的判斷,決定了我們回應的言行。然而,卻很少有人能把這些判斷提出來與人溝通。 我們也許會認為,某個人不相信我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但是卻從來不和這個人在這個問題上進行溝通。我們只是按照自己認定的想法,不斷嘗試讓自己看起來值得去尊重。這些卻並不能觸及問題的核心。所以,我們必須在行動中不斷反思,才能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從而根除這些問題。 (三)心存感激,以及豁達包容的心態,也是改變心智模式的重要因素 (四)在工作中,我們不能讓情緒來影響自己的思維。我們應該勇於承擔責任。 我們應該發現,改善心智模式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都是會讓我們變得更好。所以,心智模式的改善訓練,是相當必要的。 本文選自何建軍.卓越團隊9x9訓練.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12心得:心智模式就是「心態」。心智模式很難改變,但仍須努力改善。首先要改變自身的心智模式,去影響別人。其次,以良好的表現和溝通去征服別人,使團隊創造良好的心智模式,改善團隊的人際關系和環境。對學校來說,對教師做過細的思想工作尤為重要。
㈢ 怎樣通過員工輔導工作提升員工心理健康
對企業員工心理健康輔導的對策措施
1、從心態培訓上入手。心態是橫在人生路上的雙向門,人們可以把它轉到一邊,進入成功;也可以把它轉到另一邊,進入失敗。心態的改變,就是命運的改變。我們不能預知生活和工作的各種情況,但正確的心態可以令我們能夠適應它。拿破崙希爾曾風趣地說,「我們每個人都佩帶著隱形護身符,護身符的一面刻著積極的心態,一面刻著消極的心態。」員工擁有積極的心態,就能擁有愉快的心境,就能有效工作、創造財富,追求健康、快樂和成功。
對員工進行心態培訓就是幫助員工拓展觀念、調適心態,建立有助於實現目標、取得成功的態度的一種培訓方式。可以說,這種心態培訓已經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企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特別關注員工心理的健康發展。定期開展心態培訓,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員工解除心理壓力,樹立起積極的工作態度,培養健康的心理。
2、從改變心智模式上努力。心智模式是根植於我們心靈的想法、看法、假設、圖象和印象,就好像一塊玻璃能夠微妙地扭曲我們的視野一樣,心智模式也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和演繹。心智模式的形成受人們所經歷的環境、人的性格、人的智商、情商和逆境商的影響,並要經歷漫長的過程。例如,很多員工不願意多付出,旁觀他人,看別人怎麼做,自己就怎麼做,結果時間一長,發現自己漸漸對工作失去了信心和興趣,這就在於在長時間的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了不良的心智模式,因此,要想改變這種行為,關鍵就在於很好地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樹立積極的人生觀,把企業作為我們的唯一來對待和呵護。
3、提高情商。情商大致由五種能力因素組成:一是隨時了解自己的情緒,能立刻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是否正常,並能了解產生情緒的原因;二是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安撫自己,擺脫焦慮憂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緒的根源;三是激勵自己,不為挫折和困難所左右,讓自己朝著一定的目標努力,增強注意力和創造力;四是理解別人的情緒,察覺別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五是維系融洽的人際關系。一個人要想在生活和事業上取得成功,不僅應當具備很高的智商,而且必須具備很高的情商。情商與智商雖然各異,但兩者並不沖突,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生活和事業上的成功,只有20%依賴於人的智力因素,即智商水平;而80%是決定於人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水平。員工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因此,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採取有效措施,不斷改進制度,調節員工的情商。
4、提升員工自我察覺能力。自我察覺是員工通往全面發展的第一步,是成長的基本要件。自我覺察的品質不僅是客觀的、誠實的,而且是沒有偏見的。它不僅使人能覺察到「自我」,也能充分覺察到「他人」。它尊重每一個人的個性,承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接受事物的能力。它能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他人,與他人體會到同一種感覺,用他人的方法去認真思考,並能接受他人的觀點,
作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在培訓中要注重提高員工對外界生活的極強適應能力,以及對內心生活高度的自省能力,能明確地「自我定位」。
㈣ 如何改善心智模式
一、把鏡子轉向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面鏡子,一面是玻璃鏡子,它的作用是用來正衣冠、正容貌的。還有一面鏡子,看不見,摸不著,深藏在你的心中。它的作用是用來「正心」的,這面鏡子叫「心鏡」。 我們常常用這面「心鏡」去照別人,看別人這也不是,那是不行,很少照自己。由此產生了諸如「歸罪於外」、「自我感覺良好」等等不健康的心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要求把鏡子轉向自己,一事當前,先照照自己的心態正不正,反思自己的責任或過失,經過這種修煉,再看事物,就會採取截然相反的態度。 安徽江淮汽車公司是國內創建學習型企業的典型,在引入學習型組織理論之前,與許多傳統組織一樣,組織成員間存在許多智障,但現在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這是發生在總裝廠與供應采購部之間的事情。采購部門一直負責將采購的物品送到總裝現場,並按照方便生產的原則擺放整齊後便算完事。因為有些產品不是馬上能用完的,這就存在著一個由誰來及時回收紙盒子的問題。采購部認為只要送貨到位就行了。總裝廠認為我只管用送來的物品,盒子與我無關。由於公司沒有明確規定誰來做,於是就產生了互相推諉的現象,致使一個簡單的問題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得到解決。通過改善心智模式修煉,采購部反觀自省,轉變思想,認為這樣的工作,該由我做。於是采購部的一個副部長就每天帶2個人,定時去收撿。一個星期以後,總裝廠開始沉不住氣了:算了,還是我們來做比較好。 正因為他們各自擺正了心態,由歸罪於外變為內找差距、溝通合作,便呈現出進一步海闊天空的嶄新局面。這種觀念的延伸發展成一種內部的「顧客鏈管理」。部門之間、上下工序之間都視為「賣方」與「顧客」的關系,凡事替別人著想,替別人多做,內部之間的流程由過去的「對接」變為現在的「搭接」。正是這樣一種友善和睦、互動合作的氣氛和機制,撐起了江汽騰飛的翅膀。 二、倒掉壺中之水 南隱是日本明治時代著名的禪學大師。一天有一位大學教授慕名前來問禪,剛落座便滔滔宏論。南隱往這位教授的杯子里倒茶,水已溢出杯子,而他依然往裡倒。 大學教授連忙喊道:「滿了!滿了!」 「是啊!你的心一如這只杯子一樣,已經裝滿了你自己的東西,如先不倒空,我如何向你說禪」?南隱一語點破禪機。 古人雲「虛懷若空」,一個人無論名望學識再高,若想學進新東西,必須倒掉壺中之水,從頭學起,拋卻成見,不恥下問,才能進入一個新的境界。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發現,越是學識淵博之人,越是謙虛好學,正像聖吉所言:「學的越多,越感到自己的無知」;相反,越是才疏學淺之輩,越是妄自尊大,不愛學習。這就是兩種不同的心智模式,也決定了兩種不同的命運。 三、敞開胸懷 雨果說過:「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有的人很有才幹,也很有地位,但有個最大缺點,不能容人。聽不得不同意見,不善於與自己不同性格、不同行為方式的人溝通與合作。這種心態給自己帶來很不利的影響,落落寡合,孤家寡人。敞開胸懷,讓自己能容納那些與自己意見不同甚至反對自己的人,能接受其他的可能性,才能發現更多的東西,才能成就一番大業。 四、換個角度爬山 你家門口可能就有座山峰,你曾多次爬到過峰頂。但你每次都是沿著同一條路徑爬上去的。同時,每次上山都在同一個季節,比如夏季。此外,每次上山的同伴也大都是同一個人,比如你的愛人或孩子。由此一來,你雖有過多次爬山的經歷,但感受大體相同。 現在,你換一下路徑,試著選幾條不同的路徑上山,比如山後。而且換幾個季節,比如冬季,最好剛剛下過雪。同時,選幾個其它的人同去,比如和幾個要好的同學。 你的感受會別有不同。你會發現過去從來沒有發現過的景色:懸崖下面,還有一掛潺潺瀑布;雪後的山色如此素雅寧靜;和同學們一邊登山,一邊會聊起多年前共同渡過的校園生活。 你發現,過去你對這座山並不了解。變化了幾個條件,這座山對你有了全新的含義。 其它的事,不也是如此嗎? 五、用多棱鏡看世界 小的時候,我們都玩過一種玩具——萬花筒。萬花筒里的世界色彩斑斕,豐富多變。大了以後,我們不玩萬花筒了,玩起瞭望遠鏡和顯微鏡——看得遠了,看得真了。其實,我們老了。我們的心態被「定格」在某一個角度上了。關於信仰、道德、人生、愛情、事業、金錢等等,都被固守在某種框框里了,而這種框框常常是一成不變的,最終我們被框死了。閱歷豐富了,看問題的角度反而單一了,我們需要重新拿起兒時的看世界的工具——萬花筒,那才是一個真實、豐富、多變、趣味無窮的世界。
㈤ 求《第五項修煉》的讀後感,針對學習型機關建設的
NO.1
《第五項修煉》是一部有關現代企業管理的科學理論巨著,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對企業管理都有巨大的創新意義。書中倡導組織學習,並總結出在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四項修煉基礎上的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使企業建立學習型組織有章可尋。他認為這個世界是一體的,而不是由大家所看到的個體構成,強調了在整體的基礎上建立不斷創新、進步的「學習型組織」,並且竭盡所能,完成共同的目標,以及一起學習。《第五項修練》是一本探討個人及組織生命的書,它順應了信息化時代大潮,對於任何一個組織或團隊都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2004年參加後備幹部班培訓時曾初讀《第五項修煉》,感覺此書高深、難讀,所以只是匆匆忙忙看了一遍。這次寒假又靜下心來再次讀了這本書,通過這次重讀,我感覺到這是「一本不尋常的書,值得有心改變自己」,這是一本探討個人及組織生命的書,它順應了信息化時代大潮,是知識經濟的產物。通過閱讀我深深體會到書只讀是不行的,只有讀書和思考相結合,才真正能叫讀書。「修煉」,從某個角度看,其實也就是學習。通過這次閱讀讓我又從新的角度認識了教育。
《第五項修煉》對每一項修煉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五項修煉的結合也恰到好處,指出了個人與組織間的密切關系,使人讀後深受感觸。五個部分分別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望、團體學習、系統思考。
自我超越 ,學習不斷理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是學習型組織的基礎,是組織整體對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植基於個別成員對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我們心中,並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思維方式,甚至可以是圖像、或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為的影響。然而不同的心智模式處理問題的角度會有很大的不同。
建立共同願望,在人類群體活動中,很少有像共同願望能激發出這樣強大的力量。人們尋求建立共同望的理由之一,就是他們內心渴望能夠歸屬於一項重要的任務、事業或使命。
團體學習,團體智商遠遠大於個人智商。但也可能出現,在一個團體里,個人智商往往都在120以上,而整體智商卻只有62,以至造成三個諸葛亮,變成一個臭皮匠。
系統思考,人由看片段到看森林。從對現狀作被動反應,轉為創造未來。從迷失在復雜的細節中,到掌握動態的均衡搭配。系統思考讓我們看見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桿點。運用系統思考的方法能產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他們是一個整體,「系統思考」是需要「建立共同願景」「改善心智模式」「團體學習」與「自我超越」四項修煉來發揮它的潛力。「建立共同願景」培養成員對團體的長期承諾;「改善心智模式」專注於以開放的方式,體會我們認知方面的缺失,「團體學習」展示團體力量,使團體力量超過個人力量的技術。「自我超越」則是不斷反映個人對周圍影響的一面鏡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煉,人們將陷入「壓力——反應」式的結構困境。同時我們要具有創新精神,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就我國而言,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在不斷完善。而改革的本質便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體制的創新。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
通過學習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在的巨大力量來源——它們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卻是最不明顯的。當掌握這些力量,個人的生命空間會變得很大,才能成為一個全神貫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我都有過這種經驗:成為出色團體中的一分子,在這個團體中,一群人以極不尋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補長短,為共同的大目標全力以赴,而創造出驚人的成果。同時每個團隊都有各自的特點,《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博士的觀點是要我們去發展學習型的團隊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並把這項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自我超越」的修煉是學習不斷理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夠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組織整體對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植基於個別成員對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
回想我們的教育吧,我們一直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希望班級的有良好的的班風、學風。在種種的付出之後,卻忘記了思考一個問題:其實每個學生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從吃飯,到說話,再到學會行走,無一不證明孩子的學習天賦。但為什麼學生的表現總讓老師們覺得失望呢,問題是什麼呢?也許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很少有人想到提升自己,或超越自己。怎樣才會努力的提升自己呢?老師的目標就是尋找到一把金鑰匙,當學生有了衷心渴望實現的目標,就會努力學習、追求卓越。
有了衷心渴望實現的目標,大家會努力學習、追求卓越,不是因為他們被要求這樣做,而是因為衷心想要如此。但是許多領導者從未嘗試將個人的願景轉化為能夠鼓舞組織的共同願景。共同願景的整合,涉及發掘共有「未來景象」的技術,它幫助組織培養成員主動而真誠地奉獻和投入,而非被動的遵從。在這里我們所體驗的,就是一種學習型組織的雛型。團體學習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為在現代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體而不是個人。
所以我們要讓每個學生融進集體,要讓每個學生有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在一個出色的班集體中得到不同的提升。由於團體的智慧總是要大於個人的智慧,因而團體學習能夠比個體學習產生更為出色的成果,並且團體中的個人成長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這便是學習型組織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現在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是以傳統的教師的姿態出現,而應該是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教師不僅要善於激發、學習與聆聽學生的個人目標,而且還要經常與學生分享自己的目標,通過相互交往與溝通,把這些不同的目標整合起來,真正的共同理想才能得以建立起來。
NO.2
管理學的書一般很少有人讀,也許是因為沒有時間,也許是因為理論性的東西過於復雜。假期的時候,我閱讀了彼得·聖吉博士的《第五項修煉》,寫下了我的體會。希望我寫的東西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管理學,更多的人去閱讀管理方面的書。
彼得×聖吉所創立的是學習型團隊,他希望建立的組織模式能夠更適合人們的工作。在一個團隊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組成一個大的學習型群體,使人們在團體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為目標,不斷的前進。同時在團隊中不斷發揮自己的潛能,敢於挑戰極限,不斷創新,幫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創造知識的成果。從真正的團隊學習中體會工作生活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彼得·聖吉博士的《第五項修煉》有五項主要的內容:分別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團隊學習、全局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煉就是不斷理清並不斷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察現實。能夠運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斷實現他們心裡的願望,我覺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種精神力量。當人們希望達到某些願望的時候,首先要有「我想達到」的願望,這種願望越強烈,願望能夠實現的機會就越大。對於能夠自我超越的人,他們對待生命的態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樣,全心投入,不斷的創新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學習。也正是因為自我超越的願望強烈,才能保證他們的學習動力強勁。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象、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為的影響。在團隊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證團隊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證。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開放心靈,接受別人的想法。總之,在團體中,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團隊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們打開自己的心扉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想法和意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打開成功之門。
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團隊擁有共同的理想,那麼,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會為了這個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這種共同的理想就是團隊中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是可以無限放大的,是一個超越個人上升到團隊高度的概念。就好像我們國家的乒乓球事業,由於乒乓球屬於國球,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很喜歡這項運動,從中我們就能發現很多優秀的選手。同時,國家也大力支持這項運動,人人都希望把這項運動辦好,這種凝聚力超越了個人的想法,成為了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所以中國的乒乓事業才能屹立於世界的巔峰。
4.團隊學習。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試驗:在一個團隊中,大家都認真參與,每個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體的智商卻只有六十,這是為什麼呢?團隊學習的修練即在處理這種困境。團隊學習的修練從「深度探討」開始,深度探討是一個團隊的所有成員,在思考了所有問題之後,毫無保留的說出心中的思考而進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換言之,即在群體中讓想法自由交流,以發現遠比個人思考更深入的見解。同時,在深入討論當中,每個人都能獲得超過自己思想數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傳遞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夠使人們變得更加聰明。這就是試驗的真正含義。
5.全局思考。群體與人類其它活動都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相互影響並要經年累月才完全展現出來。我們是群體中的組成部分,要時時刻刻想著群體的願望。身在團體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難的,有的時候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護群體的利益。而我們就應該從全局宏觀的角度思考群體的價值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達到個人價值與全局價值的平衡。
當然,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特點,彼得聖吉×博士的觀點是要我們去發展學習型的團隊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並把這項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NO.3
讀你而認識你:
我總是這么想,在書海遨遊過的人,總是會有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書籍是那樣一種精靈,它總會留給我們一些讓我們為之觸動震動感動的東西。這個寒假有一個人,有一本書敲擊著我的心靈!
認識彼得•聖吉(Peter Senge),是因為讀了他的《第五項修煉》。彼得•聖吉1947年出生於芝加哥,後進入斯坦福大學學習並於1970年在斯坦福大學獲航空工程學士學位,之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佛睿思特(Jay Forrester)教授,研究系統動力學整體動態搭配的管理理念:1978年獲得博士學位後,聖吉留在斯隆,繼續致力於將系統動力學與組織學習、創造原理、認知科學、君體深度對話與模擬演練游戲融合。
震動我的是他的「學習型組織」與「共同願景」的理解。學習型組織是一個促使人們不斷發現自己如何造成目前的處境,以及如何能夠加以改變的地方。透過學習,我們重新創造自我。透過學習,我們能夠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認知這個世界及我們跟它的關系,以及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事實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這種真正的學習,更渴望我的團隊成為學習型的組織。
讀你而了解你:
這是一部有關現代企業管理的科學理論巨著,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對企業管理都有巨大的創新意義。
這是一本探討個人及組織生命的書,它順應了信息化時代大潮,是知識經濟的產物。
這里將五項學習型組織的技能稱為五項修煉。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Systems Thinking);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第三項修煉:建立並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第四項修煉:團體學習(Teaml,Learing);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並且對每一項修煉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五項修煉的結合也恰到好處,指出了個人與組織間的密切關系。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彼得先生讓我頓悟在學校管理中忽略的東西:其一,學習型組織是一個過程,一個結果蘊涵在過程中的過程。學校的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學習型組織就是解決問題的一把鑰匙。其二,共同願景更能體現和的思想,小我的境地里,可以有不同的個人願景表現,但是當所有的個人願景按照一種莫名其妙的方式結合的時候,會形成一個和的共同體,即共同願景,真的很奇特,但是健康的組織看起來一切又是那麼自然和諧。當我雄心滿懷的設計學校發展的時候遺忘了老師與我的共同願景的融合才是學校發展的基石。其三,要系統地去思考管理,而不是單純地看待或解決工作的程序和進度。
讀你也讀我:
讀著這本書的時候,腦海中總是浮現著薔薇團隊和自己的管理,學校的又一輪三年規劃的制定已經啟動,這不是校長的個人行為。學校的願景如果是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會一起努力、追求卓越,不是因為他們被要求這樣做,而是因為衷心想要如此。彼得•聖吉曾形象地說:「建立一個團隊,其實就像搭建一個三條腿的桌子:一條腿是大家的共同願景,一條腿是個人的價值觀,還有一條腿就是激勵。」
建立共同的願景:構建學習型學校,就是建立一支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在相互需求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中達到和諧、統一,形成的具有戰鬥力、創造力的團隊。
我想先要系統思考。我們的學校需要建設什麼樣的學校,達到什麼樣的位置,培養什麼樣的學生。 其次要收集建議,把經過系統思考的學校願景,進行高度的概括,形成理念精神,交給老師們進行思考、辨析和充分討論。爾後修正整合,正式發布,形成共識。再後就是推進實施,不斷創新。共同願景確定後,要圍繞奮斗目標制定相關措施。並根據不同的時期學校的發展要求,對願景進行調整、創新,不斷完善需要細致的工作和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會讓你享受收獲的欣喜和挫折的磨練,豐厚你管理的翅膀。
不要去責備老師無法跟上你思想的節拍,去思考學習型校園的氛圍你是否為他們創設?
不要去感嘆老師沒有宏偉的為師理想,去找找你是否為他們搭建了共同追求進取的願望目標?
哈佛大學有句校訓:人無法選擇自然的故鄉,但你可以選擇心靈的故鄉,與書籍為伴,讓心靈在一次次的洗禮中得到升華。其實對我來說這並不是在寫一篇讀後感,而是一次思考的全歷程,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長時間的專注思考了,思考別人也思考自己。
㈥ 學習管理學的心得怎麼寫
學習管理學心得體會
摘要:
管理是人類各種活動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種活動。近百年來,人們把研究管理活動規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論與方法,統稱為管理學。自從人們開始組成群體來實現個人無法完成的目標以來,管理工作就成為協調個體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於人類社會越來越依賴集體的努力以及越來越多的、有組織的群體規模的擴大,管理人員的任務也就愈發重要了。因此,管理者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和服務意識,還要有解決突發性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得住,會辦事,能共事,不出事等各方面的素質。
《管理學》這門課是我在上期末選修的。當初我選,是因為,我認為我將來就是一個企業家或是一個公司老闆,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人才」,然而,間接面對的就是「管理」,曾聽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也從側面說明了管理的重要,因為,要留住人才,關鍵就在於管理,因此,我選修了這門課。
光陰似箭,時至第十周,這門課也即將修完。我想由於某些原因,我先說明,我寫的算不上什麼「體會」只能算是「心得」罷了。所謂「心得」即心裡年得到的,就這一點,我想每個人只要接觸了什麼,也都會自然而然的有一點兒心得。因此,我寫的是我自己的心得。
談其事,必先談其人。先說說我自己吧,本人沒有缺席這門課的任何一節,也只是遲到了兩次罷了。我想就這一點,老師能夠原諒。每節課,我都是認認真真地聽課,並且認認真真地做筆記。我的態度是沒有把它當作一門選修課,而是一門我的必修課。當然,我是畢恭畢敬了,當然,我是大有心得。
再說說另一個人,自然就是我們的老師了,我想,我的感受絕對跟大多數人的一樣。
上我們這門課的是經 管院的老師,他姓楊,曰,「楊老師」。不胖不高,不黑也不白,眼睛近視,自然就有一幅眼鏡了。頑愚中透露著紳士風度;和諧、自然,因為他從不擺老師的架子;嚴肅認真,因為他又從不失老師的本性;風趣、幽默是他的最大亮點;盡職盡責是他的無形中的典範模樣。因為他的課「與民同樂」:笑,大家一起笑,靜,大家都安靜。因為他完全沒有生搬硬套地照做書本上的知識,而是盡量多舉例,多提問,以來豐富課本的空洞和繁瑣。每每講課,他總是繁簡得當,淺顯易懂的,一筆帶過,深奧抽象的,耐人詢問的是他的耐心!
我曾在上面說過,我沒有把它當作一門選修課,而是一門我的必修課。當然,我就肯定有許多心得了!
第一:了解了這門學科的組成:《管理學》的出現和發展,古代以及現代的經典《管理學》原理。這一章里,我們學習到了許多經典的管理學榜樣。首先,管理的最重要原則——以人為本。這和現代的管理理念一致,到處都是聽說的「以人為本」,因此,在這里,我才真正的在書上接觸到了這個觀念。
其次,管理者中的「人際技能」,這又映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處理好人際關系。同時「人際關系」也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本點。
再次:分工與協作,分工要求各盡其職,協作便又是現在熱炒的「團隊精神」。
老師在總結這一章時,提出了以下一些令人受益匪淺的五點意見:
1:自我超越(pemonal mastey);
2: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ls);
3:建立共同的願望(building shared vision);
4:團體學習(team leaning);
5: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第二:了解了這門課的一些基本思想。首先是「道德與社會責任」,我想無論是那門課,這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道德與責任」便成了我們在這個社會能夠得以生存的關鍵。人生觀,價值觀,價值取向也被提到了。其次,全球化管理。這一點是當今社會非常流行的,因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21世紀。還有就是「信息管理」,這是一個新觀念,因為以往沒有,這也是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而提出的。Internet的建立,改變了人們的思想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類的行為模式,這就不斷要求現代人要專門化的從事這門管理。
第三:管理的幾個方面:決策與計劃,組織,領導以及控制和創新。在提到決策時,老師曾說了兩句他人的名言:「做一件事情,在沒有最好意見之前最好不要做決定(即集思廣益)。如果一件事情,看上去只有一種方法,則此種方法可能是錯誤的。」我想這便說明了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決策時候應把握的兩個基本觀點。它教導我們不要「唯心主義」,同時自己也要有自己的觀點!同時老師不拘書本上的知識,概括地提出了以下6W和3H的思想,「WHAT、WHY、WHEN、WHICH、WHO、WHERE,HOW、HOW MUCH」,有了這些,我們便能更好的決策一件事了!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6 12:05 其次,組織,老師也是作了非常詳盡的闡述。其中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集權與分權」,即所謂的「分權與授權」。職權在被接受之前必須具備以下四點:1,在做決定時,下屬必須能夠了解溝通的內容;2,在做決定時,下屬必須深信他的要求和組織的宗旨是一致的;3,在做決定時,下屬必須深信他的要求跟他本人的興趣是一致的;4,在做決定時,下屬在體力和精力上應能予以配合,職權的行使不能逾越他們的能力和服從范圍。授權,就是為了共享內部權力,激勵員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權力或職權授予下級。授權時必須的原則是「重要、適度、權責、級差授權」等原則。
老師在講以後幾點時,提出了前人總結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十大管理原則:
1, 可靠的方案而非倉促應急的彌補;
2, 承擔風險而非迴避風險;
3, 實用的創造而非盲目地遵從;
4, 行動果斷而非多謀寡斷;
5, 以智謀事而非勞力而作;
6, 簡潔明了而非繁冗復雜;
7, 少說多做而非誇誇其談;
8, 質量至上而非速度至上;
9, 忠誠穩定的員工而非頻繁流動的隊伍;
10, 協作而非對立。
我想這便成了我們每個今後涉及管理這方面的必不可少的參考!
在談到領導時,老師也同樣不遺力的講述了優秀領導的作風。其中的「不可求全責備,切忌用人唯親,應當用其才,力戒貽誤時間,以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作為一個優秀的領導,以下兩點又是不可或缺的。絕對深度的溝通技能與一定的激烈措施。溝通是領導能夠深得人心的重要保證,而激勵便是領導能夠留住人心的重要措施。
由於本人未能深入研究這門課程,只是相當淺顯的心得而以,還望老師見諒!
以上便是我的心得。煩老師你的閱讀。 提問人的追問 2009-06-16 12:06 800字左右!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6 12:15 哦!那我簡單一點!
學習管理學心得體會
管理是人類各種活動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種活動。近百年來,人們把研究管理活動規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論與方法,統稱為管理學。自從人們開始組成群體來實現個人無法完成的目標以來,管理工作就成為協調個體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於人類社會越來越依賴集體的努力以及越來越多的、有組織的群體規模的擴大,管理人員的任務也就愈發重要了。因此,管理者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和服務意識,還要有解決突發性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得住,會辦事,能共事,不出事等各方面的素質。
《管理學》這門課是我在上期末選修的。當初我選,是因為,我認為我將來就是一個企業家或是一個公司老闆,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人才」,然而,間接面對的就是「管理」,曾聽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也從側面說明了管理的重要,因為,要留住人才,關鍵就在於管理,因此,我選修了這門課。
通過這半年來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管理就是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達到即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作為當代大學生,我認為管理學同樣與我們息息相關,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管理工作適用於各種大小規模的組織;盈利與非盈利的企事業單位、製造業以及服務性行業;因此,學好管理學對於我們現在的學生會工作乃至今後步入紛繁的社會,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義。
管理學分為七章,主要由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大部分組成,這四大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滲透。它們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標主旨。而計劃作為管理學理論的基礎,讓我有了許多很深的體會。
㈦ 如何提升企業培訓的貢獻值
現在,員工的企業培訓越來越受到企業培訓公司的重視,特別是隨著人才和市場的竟爭日益激烈,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節奏加快,壓力加重。
企業培訓員工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工作的壓力,容易出現心理緊張、挫折感、痛苦、自責、喪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狀態,心理教育疏導十分必要。
試驗證明,良好的心理教育、疏導和訓練,能夠增強員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還能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貢獻意識、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企業培訓包括技能、管理、營銷、心理學等,如何將訓練的理論、理念、方法和技術應用到企業培訓管理和企業培訓訓練活動之中,以更好地解決員工的動機、心態、心智模式、情商、意志、潛能及心理素質等一系列心理、思想、行為問題,使員工職業心態得到調適、心態模式得到改善、意志品質得到提升、潛能得到開發等,在企業培訓中受到越來越多老闆的重視。
目前企業培訓機構形形色色,基本企業培訓內容包括素質管理訓練、團隊訓練、領導力訓練、體驗企業培訓和戶外拓展、營銷方法技巧。
我們分享一些企業培訓的基礎知識:
一、心態
心態的企業培訓是幫助員工拓展觀念、調適心態,建立有助於實現目標、取得成功的態度的一種企業培訓方式。
心態調適和訓練的方向就是心態積極、平衡,保持愉快的心境。
「態度決定一切」,米盧教練的這句話,是特別強調心態調適的重要性。
心態調適有個原理:心態→行為→成果。
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配合相關的知識和技巧,進而會取得相應的成果。
我們想要達到目標、取得成功,通常習慣在行動上調整,而不是在心態上去做改善。
事實上,從心態上出發,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我們不能預知生活和工作的各種情況,但正確的心態可以令我們能夠適應它。
成功人士的首要標志,在於他的心態。
一個人如果心態積極,樂觀地接受挑戰和應付麻煩事,就一定能在企業培訓里得到很好的成長。
有個故事說,「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地上的泥土,一個卻看到了天上的星星。
」
同樣面對同一個企業培訓工作環境,每個員工的心態各不相同,而關鍵的是他的心態是否能夠支持到自己生活和工作順心,能夠拿到自己想要的成果。
拿破崙。
西爾曾風趣地說,「我們每個人都佩帶著隱形護身符,護身符的一面刻著積極的心態,一面刻著消極的心態。
」企業培訓心理企業培訓的目的就是協助員工建立積極的心態,擁有愉快的心境,去有效工作、創造財富,追求健康、快樂和成功。
二、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植於我們心靈的想法、看法、假設、圖象和印象,就好像一塊玻璃能夠微妙地扭曲我們的視野一樣,心智模式也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和演繹。
心智模式是人們思想方法、思維習慣、思維風格和心理素質的反映,心智模式的形成受人們所經歷的環境、人的性格,人的智商、情商和逆境商的影響,並要經歷漫長的企業培訓過程。
心智模式根深蒂固深植於人的心中,它不僅左右人們的思想和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影響人們的決策,也影響人們對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影響人們處理人際關系遵循的准則,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
很多員工不願意多付出,總想加了薪再多干,而老闆沒有看到價值,又不願意隨便加薪,那怎麼辦?就看誰的心智模式改善得快!很多員工看別人怎麼做,自己就怎麼做,結果發現漸漸對工作失去了信心和興趣,就在於沒有很好地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三、自我察覺
「自我察覺」是企業培訓一個重要的內容。
我們經常在企業培訓的開始會掛上兩個條幅:「我假裝不知道的是什麼?」、「我發現我自己……」。
當有的學員不願意看自己的時候,我們的手指就馬上指向這兩個條幅,大家就鬨堂大笑,他也會不好意思或者自嘲地笑一下,繼而會很認真地進行自我察覺和自我剖析。
什麼是自我察覺?自我察覺指的是個人對自己的心理、行為表現是否有正確的認識,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適應社會和有效創造。
自我察覺是員工通往全面發展的第一步,是任何成長的基本要件。
中國人有句古話,「人貴有自知之明」,認識自己很難。
所以才可貴。
自我覺察的品質不僅是客觀的、誠實的,而且是沒有偏見的。
它不僅使人能覺察到「自我」,也能充分覺到「他人」,它尊重每一個人的個性,承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接受事物的能力。
它能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他人,與他人體會到同一種感覺,用他人的方法去認真思考,並能接受他人的觀點,作出正確的判斷。
對外界生活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對內心生活也有高度的自省能力。
他們了解他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相信什麼,了解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潛在能力和將來要去承擔的角色及要達到的目標。
他他能明確地「自我定位」。
四、自我領導
我們在做企業培訓時,經常會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是領導者嗎?你覺得你自己是領導嗎?」
有人回答:「我是!因為我本身就從事領導的工作。
」也有人說:「我不是,因為,因為我現在還沒有一官半職。
」有的人回答更有趣說:「我既是,也不是。
我是我兵的領導,卻無法領導別人。
」
你怎麼認為呢?聽聽另外一種聲音:「我是領導者。
首先我要領導好自己,知道我要去哪裡?知道我要做什麼?」我們比較認同和提倡這種說法。
在一個良性成長的企業培訓里,領導力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不僅指要有一支一流的高素質的管理者隊伍,更要求有一支具備領導力的員工隊伍。
因此,由下而上的開發領導能力是優秀企業培訓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這樣的企業培訓里,培養各個層面所有員工的領導能力,被作為團隊管理的一個基本要素。
它要求團隊成員通過日常的工作與生活經驗來培養和積累領導能力,這種領導能力將體現在每一個人的每一項工作細節之中,每一個人都是工作的主動參與者,每一個人都是他自己的領導。
現代企業培訓員工已經由傳統的他人領導型轉變為自我領導型。
一個企業培訓要想真正發揮員工的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必須將員工的自我領導意識發揮出來。
任何嚴密的控制,如果得不到員工的理解,或代替了員工的自我控制,可能會使員工屈從,但發揮不了員工的潛力和作用。
所以,企業培訓心理企業培訓也重點涉及員工的自我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