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上好一堂音樂課培訓心得
上周參加的教育局組織的怎樣上好一節音樂課的培訓,使我受益非淺,現在,我就結合自己的想法談談培訓心得。 首先,要選擇正確的音樂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法,又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法,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有效結合。決定教學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由於音樂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音樂課的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學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下面就音樂教學的特點談談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選擇教學方法要與學科特點相適應,要依據該學科教育活動的目的、任務。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音樂課又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練習法、欣賞法和示範法。 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並不是純知識理論傳授,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為基礎。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故而練習法理所當然應當成為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樂是聽覺藝術,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要條件是讓他們接受的熏陶,讓他們大量接觸優秀的音樂欣賞的能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音樂的美會感染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所以欣賞法也是音樂課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選擇教學方法還要依據學科中不同的教材內容、特點。如歌唱教學方法有聽唱法、視唱法、還可由教師范唱范奏,並運用圖片、教具及手勢提示輔導學生唱好歌。器樂教學要避免機械枯燥的練習,教師講解要簡明扼要形象。欣賞教學不光採用欣賞法,還可以採用詩、文、圖畫等多種手段促使學生聯想與想像。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也應貫穿學生學習欣賞音樂的全過程。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法則以視聽結合法、聯系對照法、講解法為主,不同於一般技巧訓練採用的方法。 其次,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要想上好一節課,首先必須以好的課堂紀律為前提。很多老師可能都有同感,音樂課紀律相對語、數科來說差了很多,沒有上自班的語、數科目那樣,容易調控。學生分神的、不積極配合的多,而真正認真、投入、積極參與的卻不多。作為擔任音樂課的老師,如何調控好自己的課堂紀律,是每一位老師應該深思的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我經常在課上向學生「灌輸」全面發展不偏科,以及上好音樂課、具備音樂素養的重要性;積極創造寬松、民主、平等的良好師生互動環境;盡量的投學生所好,把相應的一些評價激勵手段引入音樂課堂。如實行小組評比,看哪一組的同學最認真、最積極,就給他們組加分,下課前累計哪一組最好,把分數記入班級評比的分數中去。幾節課下來,學生真的改變了很多。以前上課鍾敲響後,教室還亂轟轟的,學生還在各自做各自的事,可現在一聽到鈴響後,學生為了能加分,就早早地准備好學慣用品等待著我去上課了。課上學生明顯地比以前積極了很多,趴著的少了,做其它事情的少了,專心上課、積極參與的同學卻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這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我深深的知道自己教學經驗不足。在課堂與學生的互動還是流於表面為互動而互動,沒有形成有效的深層次的對學生對教學有力的互動。對自己的教學內容的解讀能力也不夠,總是不能理解到關鍵的問題上,因而會影響到自己對教學目標制定的准確性及教學重難點的處理和解決。對學生資源捕捉、利用的敏感度的意識很弱,沒有意識到這些資源對學生的進步和對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這些不足給自己教學工作結上了一層冰,使自己的教學不能得心應手。通過這次的學習是一次從新認識、審視、剖析自己的很好機會,是激勵我前進的動力。我會從新樹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做的更好,會更讓每一位學生在我的課堂收獲更多的知識。
⑵ 幼師如何上好一節課培訓心得
幼師培訓心得首選要自己心態好,正能量的,因為對象是小孩子。
⑶ 我對怎樣才能上好一節微型課學習體會
沙濟中心小學:方誌南微型課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的濃縮。課的基本環節如導入、開講、總結,板書、練習、作業,組織教學、評價等要素,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一般都應該有。。因為微型課的特點,執教者須突出教學重點、難點,須精選教學環節和精煉教學語言,方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因而,用於教師校本培訓,更能因此鍛煉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用於教師選拔、教學競賽、教師評價,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考察一個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教學基本功和基本素養。在微型課的做課現場,沒有學生。但執教者心中不能沒有學生。微型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和常規教學是一樣的,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學流程中的「學生活動」,教師該提問題問,該布置布置,該指導指導,該點撥點撥,該評價評價。這些「過場」都要一一呈現。只是學生沒有實際作,執教者只是假定學生已經完成、估計學生完成的程度和結果。這種估計是否恰當,這些建立在估計基礎上點撥評價是否到位,所以,要做到估計「恰當」、點撥評價「到位」,執教者就要在備課時研究學生,或設想教材所對應的學生群體的狀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微型課時間有限,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有限,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處,猶為重要。內容過多,未免龐雜;內容過少,未免空洞。「龐雜」則顯重點不突出,「空洞」則顯內存不豐厚。無論常規教學,還是微型課,板書都是必需的。只不過在微型課上「多」與「少」的矛盾尤為突出而已。板書太多,既費時,又顯累贅;板書太少,雖省了時,但也許會造成表意不清,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微型課時間短,不允許在導入環節「繞圈子」、「擺排場」。導入力求做到新穎獨到、引人注目。引人注目是必備條件。而「誘發聽課的興趣,誘發探究的慾望,誘發創新的動機,設計導語切入課題要快速。微型課收尾要快捷。一節課的結語是必不可少的。在一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對內容要點來個歸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快捷而不拖泥帶水的結語在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的同時,也會給人以無窮的回味和美好的享受。總而言之,上好一節微型課,需要把握微型的的特點,弄清微型課與說課的區別,還要處理好「有」與「無」、「多」與「少」、「快」與「慢」。在此基礎上,加上標準的語音、得體的教態、漂亮的板書、對教材的准確把握、對教法的恰當選用等,這樣才能上好一節微型課,
⑷ 「怎樣上好一堂優質課」學習心得
「怎樣上好一堂優質課」學習心得
岳曉娜
「怎樣上好一堂優質課」是我們每一位青年教師都非常想了解的一個話題。怎樣的一堂課才能算得上一堂好的優質課?我們平時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准備?自己已有的教學習慣中有哪些因素不利於一堂課的成功……帶著諸多的疑問,我學習了校本培訓材料「怎樣上好一堂優質課」和「特級教師教你如何上好一節優質課」。結合4月初聽威海市思想品德優質課的感受,我總結了一下學習心得以及存在的疑惑。
先談一談學習心得吧!
首先,我認為一定要注意教態。一位教師的學識有多淵博可能在一堂課的45分鍾內很難了解到,但是他的教態卻一目瞭然。在聽課過程中不難發現,有的老師雖然盡量保持莊重,但很多小的動作還是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比如不斷搓手、無目的地動來動去、手勢凌亂、喜歡按壓著第一排桌子等。而有的老師教態自然,神采飛揚,讓人過目不忘,並且一看就知道這是長期養成的好習慣,不是臨時表演出來的。這也提示了我自己:我上課時給人的感覺是太放鬆、太散,身體狀態不緊張,習慣往一個方向看,忽略了教室另一邊的學生。這些毛病都需要在平時注意改正,否則臨時改正真是不太可能。
其次是教師語言的重要。正如培訓材料中所言「有經驗的優秀教師的教學語言,聲情並茂,引人進入藝術的殿堂。而有的教師雖然經綸滿腹,卻詞難達意,語不傳情。」講同一課題時,有的老師用了同樣的案例,但問出來的效果及學生回答的情況迥然不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的語言:既包括對案例問題的設置,更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和引導、啟發。好的提問和評價語言真是「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形,純熟之功彌深」,彷彿「撥開雲霧見太陽」,讓人感覺酣暢淋漓。通過學習,我也了解到「優秀教師的語言藝術具有準確清楚、生動形象、波瀾起伏、通俗易讀、風趣幽默的特性」,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習和鍛煉。
第三是板書。由於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大家都漸漸忽略了板書的重要性。但是通過聽課,我真切地感受到書寫規范 有條理性、重點突出、有鮮明性和趣味性的板書也可以成為一堂課的亮點:既展示了自己有益於學生,又有利於教學重難點的展示和教學目標的達成,真是一舉多得。
不過我也存在一些疑惑,希望能夠得到解答:比如上課前熟悉學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需要讓學生了解什麼?如何做好課前動員等。
⑸ 如何上好一節課學習心得
一、課前充分進行問題預測
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我以前備課、寫教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自己的課堂能夠有序地進行,從未考慮過它應對學生對教學效果產生怎樣的影響,更沒有想過這節教案能否體現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說到底,只能是自己施工的藍本而已。可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沒有能按教案中設計的步驟進行,過去我一直困惑:為什麼我認真備課了,卻沒能完成按預期的目標?現在讀《怎樣上好一堂課關鍵要素總論》一書後我才明白:原來在備課中,我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問題預測。其實,備課、寫教案的真正作用不僅僅是對課堂過程的設計,而是每節課抽象的教學目標的具體再現,是教學重點交流的實施辦法,是教學難點突破的可行的計劃和步驟。在這一個個環節的實施過程中,課前的問題預測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老師應在課前預測學生有可能遇到的認知問題,預測可能出現的師生、生生、生本之間互動可能出現的矛盾與交叉。俗話話說得好,不要打沒有準備的仗,我們當老師的更應該如此,只有課前老師對問題預測得准確充分了,才能為課堂教學預留充分的時空餘地,才能游刃有餘地解決課堂中出現的狀況,才能順利地達到預計的教學目標。所以說老師課前充分進行問題預測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二、不要讓課堂成為培養差生的基地。
我讀該書課堂管理行為中的個別教學章節後,我就暗暗下決心:我一定不要讓我的課堂成為培養差生的基地。書中是這樣闡述的:個別教學正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發展個性的一種教學形式。其本質就是因材施教。個別教學法是教師分別對學生進行指導的教學方法。通過實施個別教學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享受教育的權利,都能嘗試成功的體驗,都能感受愛的溫暖。可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把個別教學法賜給了班上的優等生,往往忽視了最需要關注的學困生。我們有的老師總是埋怨學生笨,反應慢,埋怨自己倒霉,運氣不好,得到的差生太多了。卻很少有人反思是不是自己在課堂中關注到了每一位學生,沒有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是否給了每一個學生同樣的權利。比如設計問題時是否想到了那些反應較慢的學生的承受能力,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是否給了足夠的時間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探究學習的快樂,或者只是走過場似的,沒等其他同學思考完,就讓幾個優等生發言就算完事了?在學生展示的環節中,是否給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展示。如果我們沒有做到這些,那麼我們班上的差生就越來越多,所以也有人說差生培養出來的。為了避免課堂成為培養差生的基地,我們教師應該把個別教學法多賜給差生,給差生多一點愛,因為這些學生學習常處於失敗的境地和被動的狀態,他們比其他學生更需要老師的表揚、鼓勵、精神上的支撐,更需要老師站在他們的角度為他們著想,我們老師應該用一顆愛心去喚醒他們的激情,用愛心給予他們信心,用自己的愛去點燃每一位學生心中那盞希望的燈。不要讓課堂成為培養差生的基地。
三、要上好一堂課,要把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和嚴格的課堂紀律結合。
要上好一堂課僅靠高度知識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夠的,若遇到說者有心,聽者無意的情形,原本預期的效果便於無形中大大削弱了。而且每天一堂接一堂的課,即使知識容量再大,對於這些生性好動、好奇的學生來說,仍可能是一種難耐的煎熬。針對這種現象,我盡量用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來彌補教學內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學生能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和諧動聽,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在授課中,還根據教學進程,根據學生的情緒、反應,隨機應變地穿插一些生動幽默的話題。調節教學節奏,輕松課堂氣氛,有利於集中學生注意力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比如愚人節那天就給同學們講了老師愚人節被愚弄的故事,給他們創造了一個愉悅的環境,讓他們在輕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識。
當然愉悅的學習氛圍是需要良好的課堂紀律來做保證的。為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對於違反課堂紀律的同學我也會酌情處罰的。我感覺良好的課堂紀律不是依靠老師的叫喊或威脅來實現的,也不是單純的這個不行那個不準來要求的。教師應該有沉著、堅毅的性格,善於向學生提出要求。這些要求應該是合理的、系統的,提出的方式又是很恰當的。同時,教師又要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把他們當成是自己的朋友。如果學生認為教師是一位會關心人、體貼人又有智慧的人,他們就會尊敬老師,就願意完成教師的要求。這樣課堂教學秩序才會有條不紊的進行。
總之,無論年輕教師還是老教師要想上好每堂課,必須從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備,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