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基礎工業工程讀後感心得
為什麼找不到,是因為根本就沒有人寫這個東西,基礎工業工程可是工業工程一版個十權分重要的課程,它是一門技術類的課程,裡面有七大手法,八大浪費等等很多重要的方法,也算得上是技術類的,更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不是一篇文章,小說,怎會要求寫讀後感,不知道現在的老師是怎麼想的,混職稱,誤人子弟
『貳』 誰幫我寫篇汽車銷售心得與感想
整個行業發生了什麼變化?客戶期待的是什麼?我們服務的目標又應該是什麼?
又到新的一年。
每天奔波於各地市場的中國汽車營銷人,對於一年的成績或感到興奮,或感到沮喪。面向未來,我們現在應該想些什麼?
思前想後,到年關,我覺得對於中國市場的汽車營銷,有這么三點簡單的感想可以同大家一起討論。第一,看看整個行業發生了什麼變化?第二,我們的客戶期待的是什麼?第三,我們服務的目標又應該是什麼?
先談行業發生的變化。
2007年前9個月,中國乘用車市場增長了28%,全年可能達到520萬輛。在這樣快速發展的汽車產業,服務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客戶選擇商品時關注點發生改變。2002年,在汽車所有方面,位於客戶關心第一順位的是價格,第四位才是質量,而到了2004年,客戶最關心事情的變成了產品質量;
第二個變化是,客戶對汽車行業服務的要求提高了。2002年,客戶車輛入庫維修以後,客服人員給客戶打電話追蹤服務,客戶會覺得非常驚喜,但是現在,如果客服不打這個追蹤電話,客戶就可能暴跳如雷。因為打電話追蹤已經變成了一件很普遍的、不可或缺的事情。
第三個變化出現在經銷店,經銷店的利潤點發生了變化。
2004年的時候,新車利潤可以達到銷售店總利潤的60%-65%以上,而服務只佔利潤的20%-30%;
2007年,經銷店新車的利潤率已下降到50%-55%,而服務層面的利潤佔到30%-40%,有些地區服務已經上升到60%。
這些變化和數字皆說明服務在汽車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以上是我的第一點感想。我的第二點感想是,在這樣的大形勢下,我們的汽車客戶,他們期待的是什麼呢?
我又簡單總結為三點:其一是將所有項目完成;其二為一次性修復;最後是縮短等待時間,就是縮短與銷售顧問的接觸時間。
上述三點並非是我們憑空想像所得,是經過專業調查並得到驗證的客戶最大需求。表面上看,服務並不神秘,客戶期待的事情也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基本功。那麼客戶對經銷店還有什麼不滿呢?
根據汽車專業調查結果顯示,客戶對經銷店服務的不滿也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沒有對收費給出理性的解釋;沒有為客戶提供代步車;雙方的溝通不足。
僅僅就客戶對汽車公司不滿的溝通來說,中國汽車行業里,有33%的客戶在接受服務後得到了追蹤電話。但是對這些客戶的電話調查結果顯示,有80%的公司認為自己給客戶提供了一流的服務,而只有8%的客人認為確實如此。這兩個數字相差10倍。
這就需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服務工作最高的目標是什麼?這是我想要說的第三點感想。
關於我們服務工作最高的目標,我的定義就是客戶因為認同我們的服務而來入庫維修或者購買新車,不是因為價格便宜的原因才光顧經銷店。
我先前的專欄文章《為什麼要卓越》中曾經提到過,如果顧客對我們的服務感到滿意,我們給經銷店打80分的話,那麼顧客感動,我們就打100分。調查顯示,有20%左右感到滿意的客戶會介紹新的客人來店購車,而感到感動的客人,有49%的客戶會介紹新客人。而在服務方面,25%感到滿意的客戶會再次回廠服務,感到感動的客人中,有49%的人會再次回廠服務。
滿意和感動,這關鍵的一小步將會帶來事情的質變。經銷店能夠突破滿意的狀態,讓客戶從滿意到感動,經銷店也就可以從優秀升級到卓越。
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任何停留於現有成績之上的汽車公司,無論現在做得如何之好,都有可能被淘汰落伍的一天。我們身處的比賽是一場馬拉松賽跑,它考驗的是我們的耐力,而不是短期的速度。一時的沖刺,甚至一時的超越都算不了什麼。
鑒於這種考慮,雖然我們 <<一汽豐田>> 顧客滿意度在專業的調查中得分一年年得到提升,但是我想在 ((一氣豐田)) 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告誡我們的同仁,對於差距我們不能妄自菲薄,但是對於成績也不能自我欣賞。我們需要的是踏踏實實做好基本功。
提示 象這樣的 <<一汽豐田>> 你可以 改為你營銷的 品牌。。。
希望可以幫助你。
『叄』 市場營銷學學到什麼及心得
翟文傑
聽課的心得體會:很榮幸的參加了一汽集團的「精益營銷培訓」培訓,對市場策劃工作還是知之甚少,所以非常感謝集團領導給我們提供了培訓學習的機會,讓我對市場營銷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也非常感謝培訓老師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的無私精神。
通過培訓,學習到了一些新的市場專員所必備的知識,懂得了在實踐中鍛煉出一個高績效的市場人員對企業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在這次培訓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市場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市場工作不是銷售的附庸,而是銷售的先遣部隊,是市場需求的指引者,市場引導銷售。下面僅就我參加了「精總營銷」培訓學習之後,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一些思考,談談如何提高市場工作質量及銷售工作的幾點粗淺認識,以便共同學習和交流。
市場工作搭建了銷售人員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通過對市場信息的掌握與分析,探求消費者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依據掌握的這些信息以及對自家品牌產品的了解,以一定的方式方法去告知消費者:我們能提供什麼,能夠滿足他們哪方面的需求,以此來形成一種相互的紐帶關系。您有需求,我們這里能滿足。所以說,市場工作者是銷售的先遣隊伍。
策劃合理,准備充分,把握時機,不打無准備之仗記得孫子兵法里講過「多算勝,少算不勝」。不打無准備之仗,「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一件重要的事情,都需要事先作必要的准備和周密的策劃,以確保能夠達到目的。市場是一項復雜而細密的工作,要使得銷售成功,它需要市場人員及銷售人員做必要的准備。
准備工作的主旨,就是要做到胸有成竹,使下一步接近客戶的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避免失誤,爭取主動高效地完成銷售。
物質准備工作做得好,可以讓客戶感到銷售人員的誠意,可以幫助銷售人員樹立良好的洽談形象,形成友好、和諧、寬松的洽談氣氛。物質方面的准備,首先是銷售人員自己的儀表氣質,以整潔大方、干凈利落、莊重有氣質的儀表給客戶留下其道德品質、工作作風、生活情調等方面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銷售人員應根據訪問目的的不同准備隨身必備的物品,通常有客戶的資料、樣品、價目表、合同紙、筆記本、筆等等。物質准備應當認真仔細,不能丟三落四,以防訪問中因此而誤事或給客戶留下不好的印象。行裝不要過於累贅。風塵僕僕的模樣會給人留下「過路人」的印象,就會影響洽談的效果。
市場工作是一項很辛苦的工作,有許多困難和挫折需要克服,這就要求市場人員必須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把自己看成是「販賣幸福」的人,有一股勇於進取,積極向上的勁頭,既要勤跑腿,還要多思考,想盡千方百計,最終會贏得萬紫千紅。
市場人員一定要具備創造性。市場人員應具有很強的創造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首選要喚醒自己的創造天賦,要有一種「別出心裁」的創新精神;其次要突破傳統思路,善於採用新方法走新路子,這樣市場活動才能引起未來客戶的注意,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用市場界的話來講就是「處處留心有商機」,市場人員要能突出問題的重點,抓住問題的本質,看問題有步驟,主次分明,同時注意多積累知識和技能,知識經驗越豐富越熟練,對事物的洞察性也就越強。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句話說明了成功是需要一種精神的。市場人員就需要這種意志,要有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信念,才有機會走向成功。市場工作是條漫長又艱辛的路,不但要保持沖勁十足的創新精神。
此外,通過對「戴明循環」即「PDCA循環」概念的學習,我更加認識到計劃的重要性。「PDCA循環」中的每個環節都很重要,PDCA概念認為,任何專業事務、生活事務、正式、非正式、有意識、無意識的活動,都會按照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和處理改進(Action)這個永不停止的循環去做。
但是,任何事情的起始,都是先從構想、計劃開始,然後才會有後期的相關內容。可以說,計劃的好壞直接影響後期執行、檢查的環節,雖然還有改進環節可以補充計劃的不足,但如果一味依靠改進措施來完善工作,那麼工作效率必定會受到影響。因此,前期計劃在工作中就顯得相當重要。
最後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市場工作猶是如此,要注意細節,全面地思考問題,既要注意前瞻性,又要縝密地考慮可行性、時效性等等因素。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勢必會影響到其他方面:數據分析得不準確,直接導致的是結論不正確,而結論不正確又會導致計劃的方向發生偏差,最終結果就是浪費大量時間、人力、資源,影響整體的工作。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認真細心,統籌全局。同時,對於行業的市場信息要敏銳地捕捉,及時分析、反饋,並注重每一個細節,制定好詳細可行的計劃,努力完成工作。
『肆』 ABB工業機器人心得報告怎麼寫
一直以來, 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主要分為: 工業機器人, 專業服務機器人, 和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部分我們會在以後的文章里介紹; 這里只說工業機器人.
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 工業機器人自然沒有那些花哨的服務機器人那麼有趣, 然而從商業利益來看, 現在工業機器人卻仍然占據了整個機器人市場的大頭: 在2008年, 它的市場規模大致在190億美元 (包括工業機器人本身, 以及相關軟體, 相關附件以及配置系統等), 而同時服務機器人市場估計在110億美元左右 (相關數據參看該網站出的報告簡要). 畢竟這個時代還是錢說了算,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主席就來自工業機器人的一家龍頭企業ABB了.
工業機器人主要用在製造行業, 能夠做焊接, 磨削, 噴塗, 搬運, 分揀, 裝配, 包裝等等. 和人相比, 優點主要有兩個: 精確和穩定. 精確在於它一般能做到零點幾個毫米級的運動控制, 穩定在於它可以24*7地這么做下去. 和其他自控工具相比, 優點主要是一個: 系統柔性大, 即所謂flexibility; 一套用於給BMW7系噴塗的機器人, 換上BMW5系,只要重新編個程就可以, 生產柔性很大.
我個人更願意把工業機器人看作是傳統機械+電子自動化產品的延伸, 而不是披著神秘色彩的特高新科技領域. 大家也許都見過數控機床,能夠以編程的方式, 讓機器以極高的精度按指定路徑運動, 從而完成各類工業加工應用. 那麼絕大部分的工業機器人和數控機床差不多, 只是由於機械運動的方式不用, 而工業機器人往往有更大的自由運動的空間,而較大的應用靈活性.
好吧, 如果你還從沒有見過一般工業機器人長什麼樣, 那麼請點擊該鏈接. 你可以看到,它一般是呈手臂型的, 而且底座是固定住, 無法移動的, 因此我們也把它叫做機械臂. 當然光一個機械臂還動不起來, 它需要背後的控制系統, 一般是像一個櫃子一樣的東西, 裡麵包含了邏輯控制/運動規劃的主計算機和電機驅動等等; 這個櫃子一般會晾在機械臂一旁. 因此, 一套完整的可使用的機器人系統至少包括機械臂和控制櫃, 另外通常還算上一些模擬和應用編程軟體等. (於是相應地, 一個典型的工業機器人研發機構, 也自然設置成機械+電路+軟體三部分小組).
下面我們捎帶說點機械性的知識, 不感興趣者可略過 :)
機械上來說, 一般機器人的關節可以有兩種選擇: 旋轉式(rotational)和平移式(prismatic). 而一個機器人少則3個關節, 多則十多個關節, 關節的數量決定了機械臂末端能達到的三維位姿空間;
而根據這么多機械關節的不同組合, 也可以分出很多種工業機器人類型來:
支架式(笛卡爾坐標式)運動的所謂gantry robot, 這類機器人只能在支架上沿笛卡爾坐標系線性移動,一般用來工廠里搬重物, 做裝備等. 這類機器人可以做的很大, 比如有做到近四十米,高八米的 (可以想像完全是一個可以內部移動的兩層樓了...);
柱狀/球狀機器人, 這里的柱/球狀是指機器人通過每個關節的運動, 使其末端點能達到的三維空間范圍的形狀. (這些個人倒不太常見, 可能是用在小型自動化領域內.)
SCARA機器人(也可參見Wikipedia上此文), 有兩個旋轉關節和末端一個平移關節. 這種類型機器人在空間Z軸上是被鎖住的, 因此常用來插螺釘啊,搬搬小東西啊之類的, 很靈活小巧, 速度也快. 看著干凈, 還不佔地.
最萬能的多關節型機器人(articulated robot), 這種機器人一般有六個旋轉關節(人的手臂也全是旋轉關節, 不過關節數可比這類型機器人多多了...), 覆蓋工作空間大(能扭出各種姿勢來), 載重相對較高(更有力). 因此也是幾個工業機器人大廠商的主打產品.
並聯機器人(parallel robot), 這類機器人手臂不像前面介紹的那樣一段串聯著一段, 最終連接到末端, 而是直接各段手臂直接連接到末端上. 好處是什麼? 避免了手臂運動誤差的串聯疊加效應, 每一段手臂的控制都或多或少會有誤差的, 如果是串聯, 那麼前一段手臂的誤差會直接疊加在接下去一段的誤差上; 這樣一段串著一段, 誤差也就一段積著一段了. (想像一下我們手臂的串聯效應, 現在如果我要伸手去前方1米處的蘋果, 於是規劃好了以肩膀與上臂60度, 上臂與前臂30, 前臂和手掌20度的姿態可以拿到, 於是閉起眼睛驅動我們的手臂達到這個目標姿態, 但由於每個關節的控制總有1度左右的誤差范圍, 那麼累加起來, 到最後手掌上, 離真正的目標姿態就有了3度的角度誤差范圍.(事實上, 由於幾何關系, 誤差不一定是簡單的相加, 但這里就不細談了); 而並聯的好處便是消除了這種串聯誤差效應, 因而能達到很高的運動精度; 壞處呢? 那就是運動空間受限了, 有那麼多支手臂一起連著末端, 還怎麼伸展的出去呢? 關於這類機器人的歷史可參看這里, 其常用在飛行模擬器上; 也有用在分揀上, 比如號稱速度最快的工業機器人-ABB的FlexPicker, 最快能在一分鍾之內做150次的物品拾起和放下, 常常用於在傳輸帶上揀麵包抓香腸等.
接下來再說點工業機器人控制的知識:
工業機器人的運動和我們人的運動的首要區別, 是它並沒有視覺這樣的末端運動的閉環控制.
人可以在發現手沒有夠到水果時, 繼續前伸手, 直到觀察認為可以拿到為止; 但工業機器人不可以, 它沒有眼睛(沒有圖像檢測系統)來查看它是不是伸到了目標點.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 它是一個開環控制. (至於開環控制和閉環控制的定義, 大家可以參見wikipedia的定義. 大致意思是閉環控制會將系統檢測到的信息反饋到控制器里去, 而控制器會利用這個反饋信息區調整自己的控制指令, 使得被控制的變數可以更快/准確/穩定地達到目標值; 而開環控制則沒有或忽略了反饋信息, 即控制器充滿自信地一番計算後, 直接發出控制指令, 而至於被控制的量是不是達到目標值了, 就不理睬了. 最經典的反饋控制是PID, 在化工流程, 運動控制等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所以, 工業機器人的一個基本的運動控制過程一般是這樣的:
-> 用戶輸入目標點(如三維空間里的XYZ,以及姿態坐標)
-> 機器人通過對自己手臂和關節的分析, 計算出每個關節應該達到的目標值(旋轉關節就是指要轉到哪個角度, 平移關節就是指要移動哪個距離上)
-> 計算機將這些角度值發送給電機驅動程序
-> 電機驅動程序利用一定的控制方法(比如這兒就可以用PID了)來使電機驅動到目標值;
-> 結束
大家於是看到, 機器人只管把關節電機驅動到目標值, 至於之後每個關節連起來後是不是就真的到達了目標點, 它就管不著了. 你也許會問, 要是機器人的手臂參數就有誤差(e.g. 熱脹冷縮而長度改變, 內部掉了灰塵而掐著關節怎麼辦), 那麼計算得到的關節目標值就會包含這些誤差, 於是加起來就更不對了, 難道也不考慮么? 是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 機器人也只能"瞎"著眼睛自顧自的往不準確的目標點跑去了. 你也許會再問, 那也簡單, 給機器人加雙"眼睛"不就行了么, 上面裝個攝像頭, 實時監測機器人末端是不是真正達到了目標點, 這樣要是真沒達到, 就可以把這誤差信息反饋給機器人,機器人就可以調整控制, 不就可以這誤差消除掉了? 不行, 至少現在可不行. 第一, 現有的圖像演算法很難通用地判別好一般工業環境下的一般機器人的末端, 更不用說穩定地判斷機器人在三維空間里的立體姿態信息了(穩定而准確地通過攝像頭獲得空間信息本身是視覺/機器人領域一個研究大難題, 這在以後的文章會再次提到). 第二, 現有的攝像頭以及圖像演算法的本身又會帶來誤差問題. 有些工業應用對機器人運動控制的精度要求達到毫米級, 而如果攝像頭本身像素跟不上, 機器人還沒到目標點就報告成功, 那便適得其反了.
可見在工程環境下應用一個技術或產品, 其顧慮是非常多的, 其中有效, 穩定, 和魯棒(robust)往往排在最前面. 放到工業機器人的設計里, 就是得讓機器人不管天冷天熱還是電磁輻射, 都得能正常得以預定精度運行, 不打折扣. 一套工業機器人系統的壽命要求十年不算長, 於是這十年就得保證能一直正常運行. 因此回到控制上, 我們就得非常小心得考慮每一個關節的特性模型. 現在市場上, 多關節運動機器人的到達精度一般能在零點幾個毫米上, 什麼意思呢? 就是如果你切著目標點出拉一根頭發絲, 那麼機器人"閉著眼睛"的每次運動都能恰好碰到這發絲而不會沖斷. 你可以繼而想像, 每一個關節本身的控制精度會達到什麼程度!
正是由於精度控制的重要性, 對於機器人廠商來說, 自家的機器人使用什麼樣的機械設計, 哪種控制方式, 採用哪套控制參數, 以及怎樣的驅動電路, 可都是絕不外傳的看門本領了.
在基本的運動控制之上, 還有一層就是路徑規劃. 如果說運動控制是讓機器人更好的達到一個點, 那麼路徑規劃就是讓機器人更好的走出一條(直/曲)線來.
比如我們會限定機器人以直線方式平移到第一個目標點, 然後以圓弧方式移到第二個點; 那麼機器人就會按照一定的路徑規劃演算法, 計算出整條路徑要走的中間點, 然後利用運動控制, 循著中間點一直走到終點為止. 盡管理論研究上, 這方面的規劃方法已經相當成熟了(基本上你已看不到高校會有老師還做工業機器人的基本路徑規劃...). 如果你曾了解過機器人學, 也會覺得這是最基本的小兒科知識了. 但一放到工程應用上, 就總會有更深的學問出來. 關鍵詞只有一個: 精度. 前面提到天冷天熱電磁輻射,這兒還有機器人本身的運動過程中的變化的慣性, 在這么多可變因素的影響下, 仍然要保持精度, 非得把機械物理控制原理給解剖地一清二楚不可. ABB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算是一個領頭了, 其機器人控制器用來打廣告的主要技術就是所謂的True-Move,. 啥意思呢? 就是不管快跑慢走, 該走直線就走出直線, 轉彎時該走圓就走出個正圓, 是truely right Move. 聽著簡單吧? 可別人就是做不出來或做不好, 而ABB就能靠它拿著成百上千萬的訂單.
好, 現在有了路徑規劃來計算整條路徑的運動點, 還有運動控制去到達每一個點, 那麼一個工業機器人系統該有的功能算是完成了. 如果配上一套軟體, 可以讓用戶進行連續地對多條運動路徑進行編程, 並能把程序下載到機器人控制器上執行; 另外還有軟體可以讓用戶進行模擬運動驗證, 而不用每次都跑到真實機器人上去調試; 那麼開一家機器人公司的技術儲備就已經完善啦.
那麼說到公司, 我們再看看當前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情況.
說到機器人製造商, 那麼腦子里冒出來的一般就是瑞典的ABB, 美國的Comau, 日本的Denso, Epson, Fanuc, 德國的Kuka, 日本的Motoman等. 這些公司(或母公司)一般都在機械,電子, 或控制行業有至少半個世紀的經驗積累, 因此有很強的技術優勢. 其中ABB屬於技術硬, 產品范圍廣, 但思維較穩重保守型, 不願冒進, 屬傳統強勢; 德國Kuka則秉承德國人做精做強的特點, 很快跟進,而且和德國宇航局(DLR)有不少合作, 後援很強. 經常會有些業內算是大膽的動作, 比如贊助足球機器人比賽RoboCup(因為那年我正好去了Atlanta參加Robocup小型組的比賽, 而Kuka是首席贊助商,所以印象深刻); 推出輕小型工業機器人(Light weight robot, LBR), 這是一個你可以放在桌台上,或拎在手上的機械臂, 其實是DLR的研究成果的市場化; 研發移動平台的機械臂; 把機器人放到迪士尼樂園里做刺激的游戲飛椅; 第一個推出能舉起一噸重物的機器人; 經常把機器人放到好萊塢電影里客串等等; 日本的Denso,Epson做的多是小型化機器人, 所以在消費電子行業用的比較多, 比抓放手機,晶元之類的; 而Fanuc和Motoman則是和ABB激烈競爭的對手(類型的例子, 大家可以想像汽車行業里日本豐田,本田對老福特通用的挑戰方式么?).
國內的情況較為慘淡, 沈陽新松還有哈工大曾經自己開發過工業用機器人, 甚至曾在一汽的生產線上使用過(但據說已不再用,應該是機器人自己帶來的產品"問題"比效益多), 但已經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做了, 聽說是基本轉做其他類型的機器人去. 國家曾有一段時間支持過工業機器人的攻關開發, 也聯合了多個工科牛校的工作者們, 但仍然沒有做出能和以上這些公司競爭的市場化產品出來, 可以猜想主要地還是精度, 穩定度等工程老問題 (當然也有人將原因推在國內製造精度跟不上, 但其實在這樣全球化的環境下, 基本元器件國內國外的都能購買, 並沒有讓國內企業一切打包製造的必要). 慢慢地, 國家也沒有在這方面繼續投入, 所以現在看來, 國內在自創工業機器人上基本是停滯狀態(如果同學們看到還有教授博士拿這個撈錢做項目的, 就得小心看看是不是忽悠了); 如果有研究項目在做,那主要也偏向於工業機器人附件, 如視覺/力感應等檢測系統等.
從全球來看, 當前工業機器人總使用量在100萬台左右, 並以平均每年10萬台左右的速度增加. 使用量最大應該是日本(佔全球1/4~1/3), 接著是德國北美韓國中國等; 09年由於經濟危機, 使用量的增長受到了很大影響, 可能只有往年的一半左右.
從應用行業來看, 工業機器人一般分為汽車行業(automotive instry)和其他行業(general instry), 大致是各佔一半. 汽車行業上一般有沖壓, 動力總成,白車身,噴塗以及總裝(都是汽車製造工業的術語)等, 每個工藝都可以有工業機器人的參與; 而其他行業則多了, 從搬運"中華"香煙到打磨"波音"飛機葉片, 只有想不到的各種千奇百怪的應用.
由於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相對成熟, 以及日本機器人製造商的低價策略, 整個機器人市場對一套機器人系統的出價也在逐漸下降, 所以現在利潤空間並不算高; 比如Kuka集團的08年稅前利潤率(EBIT/Revenue)在4%, 而ABB的機器人公司也只是貢獻了5~6%的稅前利潤率(相對ABB的電力和自動化公司幾倍的銷售額和利潤率, 這可不算是有吸引力的), 這和IT行業Intel或Google動輒20~30%的利潤率無法相提並論(當然即使IT業, 也要看公司的行業處境, 比如09年至今AMD的利潤率就是負值了...). 當然, 我想這也都是和相關行業整體利潤水平密切相關的, 比如自動化行業和製造行業(如典型地, 西門子和富士康的稅前利潤率均在5%左右或以下), 而工業機器人行業夾在二者中間, 自然高不起來太多.
當然, 利潤空間的降低往往意味著成本降低或技術進步, 對消費者來說並不是壞事. 因此, 現在機器人研發的一個重點方向就是怎樣降低成本, 以開發出白菜價般的工業機器人系統來, 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極大地擴張其應用行業的范圍和深度. 而另一方面, 銷售工程師們也在竭盡心力, 到處搜尋能夠被機器人化的具體工藝來, 推動其自動化進程.
也許有一天, 人類會對"體力勞動"這個名詞開始陌生, 因為和這個名字有關的所有工作都已被工業機器人來代替; 而這些機器人創造出來的財富, 便足以支持地球上整個人類去暢游在創造性的勞動樂趣中了.
『伍』 急求一篇《液壓與氣壓傳動》第三版學習心得,周三要交,要求寫的深入一點,最好就某一問題,深入探討,謝
到網路文庫搜《液壓傳動實驗指導書》隨便找一個實驗抄上吧
『陸』 學習王洪軍心得體會
不遺餘力的師傅
37歲的王洪軍是一汽大眾公司焊裝車間工人,名頭不大,貢獻不小。
17年來,他練就了一身過硬的「中國功夫」,在汽車鈑金整修這個高技術行當上沒有他啃不下的骨頭,行內人稱「千手觀音」。
王洪軍卻說:「我只有一雙手,應該讓更多的人、更多的手掌握『中國功夫』,形成一個個能打硬仗的團隊。」
有一件事讓他意識到培養過硬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性。4年前,一種新車型在大眾公司剛投產,經常出現新問題。有一天晚上,他接到公司的救急電話,正趕上愛人上夜班,他只好把3歲的女兒鎖到停在公司門口的車里。不想等他幹完活出來打開車門一看,女兒早成了淚人。王洪軍抱起孩子一摸,褲子都尿濕了。他忍不住哭了。
王洪軍想:一個人渾身是鐵能打幾個釘?他開始不遺餘力地帶徒弟。王洪軍對徒弟要求很嚴格,手把手地教他們在廢件上敲出坑包,然後修平,一天要練許多次。有一回,徒弟劉瑞練得不耐煩,沒有敲坑就說修好了。王洪軍發現後嚴肅地說:「學技術,來不得半點虛假,你糊弄它一時,它糊弄你一輩子。」一番話對劉瑞震動很大,以後每次練習,他總要比別人多練習修幾個坑,終於成了鈑金整修的一把好手。現在劉瑞已成為寶來車生產線整修班的班長。
「沒有師傅逼我,一點不保留地教我,我現在還不定是個啥樣呢。」王力猛是王洪軍的得意門生。他以為在工作中師傅會照顧自己,給他派好活。沒想到王洪軍總讓他干難活、累活。王力猛開始鬧情緒了,幹活拖拉,練習應付。王洪軍發現後,給他講道理:「正因為你是我的徒弟,更要起表率作用。讓你乾的活是多點、累點,可只要你用心,更可以練出絕活。」一番勸說,使倔強的王力猛明白了師傅的苦心,難活、累活開始搶著干,技術水平提高很快,不久他就擔當起奧迪車生產線整修班長的重擔。
身懷絕技的團隊
一批批一線工人的成長進步,一個個身懷絕技的技術能手的涌現,使人們越來越多地領略到了王洪軍「千手觀音」團隊的風采。
2002年8月,公司銷售服務站接到鄭州用戶的求援電話——170多台車被特大冰雹砸壞。全國好多地方請去的鈑金專家都說不做膩子無法修復,而打膩子就會影響汽車使用壽命。大眾公司派王洪軍組成6人搶修小分隊趕赴鄭州。靠著他們的鈑金絕技,沒用添加劑,沒打膩子,僅用18天就完成了178台受災車的整修工作。
3年前,大眾公司從德國進口一批新車身,有1700多台「白車身」的後門鎖處存在表面缺陷。這一位置屬於三層板,有死點,有弧度,很難修理。外國專家認為中國人無法修復,建議聘請國際知名的荷蘭專家,但每台修理費用需2700元。王洪軍主動請纓,帶領他的團隊連夜翻閱資料,一個方案一個方案地推敲,並先在報廢車上反復試驗,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法。結果只用近一個月時間,1700多台「白車身」就全部修復合格,保證了新車順利投產,並為企業節約資金近500萬元。
在王洪軍的精心培養訓練下,一汽已形成了一支200多人的高技能鈑金整修隊伍,成為生產精品轎車的精銳部隊,很多人都成了鈑金整修的專家,成為所有車型整修線上分兵把口、攻堅克難的帶頭人。
『柒』 急尋一篇兩千字的關於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學習心得論文!!!急~!
關鍵詞:自動化時代;基本概念;發展;內容及應用;如何學習自動化
摘要:在論證未來時代將會是自動化時代的基礎上,首先介紹了自動化的基本概念和發展歷史,形成了對自動化的一個整體認識。然後進一步,更加全面的介紹自動化學科的各個部分內容及其應用於現代生產實踐中的重要意義。最後在對自動化有了一個全面了解的情況下,對應如何學習自動化做了探討,提出應從數學、專業理論知識、實踐和知識更新四個方面予以重視。
The first view of Automation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that the future time will be the Automatic Age,the basic difinition and the history of it has been firstly introced,in the hope of forming an integral sight.After that,further introction was given by sections and the meaning of using it in the pratical world has been told.Finally,after taken a whole view of the Automation,the problem of how to learn it has been talked about,mentioned maths,professinal theory,practice and knowledge renewing of it.
Key words:Automation Age;basic difinition;progress;content and appliance;how to learn Automation
20世紀科學技術迅速發展,至如今已經涌現出眾多新興科學技術分支:計算機和資訊理論;如控制論和自動化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激光技術和光導纖維;宇航科技等等。它們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急劇地改變著人類的勞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社會各方面產生深刻的變化。它不僅沖擊著生產第一線的工人和農民,而且沖擊著企業、事業、政府機關,甚至家庭主婦。
這些變革來得如此之快,致使對社會現象最為敏感的社會學家也感到愕然:這個社會將去向何處?
從科學意義上來看,人類社會無一不是能量交換和信息交換的有機組合,當我們詳盡地了解了人類社會各種具體的特殊規律之後,都可以用具有這兩種功能的機器來完成[1],這便是自動化技術。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動化就是現代化的代名詞。由此可以斷言,人類社會歷經原始的人力時代,走過精密的機械時代,如今正處於一個新的變革時期,而這次變革的終點便是振奮人心的自動化時代。
之所以說它「振奮人心」,是因為在自動化時代里,幾乎所有的生產活動都可以用機器來完成,人類勞動生產率將得到大大的提高,社會財富將極大豐富。只有在此時,人類才能擺脫為了糊口而不得不從事的強迫勞動,生產力得到全面的解放,使實現共產主義真正成為可能。
1.自動化技術的發展
具有不同程度「自動化」功能的裝置古以有之。我國古代的指南車、木牛流馬、銅壺滴漏,歐洲的鍾表報時裝置和一些手工機械,無一不反映人民的聰明智慧,多少都帶有一些「自動」的味道。但真正刻意設計出來取代或增強人的智能功能,從而能在不確定的條件下保證實現預定目標的自動裝置最早應屬瓦特發明的蒸汽機上的離心調速器。它自覺地運用了反饋原理,從而能在鍋爐壓力和負荷變化的條件下把轉速保持在一定的范圍[3]。
20世紀是自動化技術飛速發展的一個世紀,這與控制科學與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它作為自動化技術的理論基礎,在20世紀經歷了若乾重要的發展時期:如20世紀初的Lyapunov穩定理論和PID控制律概念;20年代的反饋放大器;30年代的Nyquist與Bode圖;40年代維納的控制論;50年代貝爾曼動態理論和龐特里亞金極大值原理;60年代卡爾曼濾波器、系統狀態空間法、系統能控性和能觀性;70年代的自校正控制和自適應控制;80年代針對系統不確定狀況的魯棒控制;90年代基於智能信息處理的智能控制理論等[4]。
除此以外,電子信息科學,特別是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展,無疑為自動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舞台。例如,20世紀20年代,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信號處理的各種強有力手段,使得自動控制和信息處理技術有了一個飛躍性的進步,並逐漸形成了一門新興學科——自動化。
到了五六十年代,數字計算機日益廣泛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進行復雜數值計算和簡單邏輯判斷的能力,從而特別適合於實現基於精確數學模型具有明確演算法的信息處理和自動控制問題。使得自動化技術真正應用到了從工業生產到航空航天的各個領域。但由於當時的「老式」計算機功能還很不夠,所以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七八十年代以來,各種新型計算機相繼出現,這些計算機擁有了更加全面的功能:可以高速地對圖象、聲音等各種信息進行存取和運算,可以對數據和符號進行定性、模糊的推理和判斷,可以容許局部出現錯誤或故障而保持整體的優良性能。人們可以在這些計算機中存入「專家知識」,從而使它更善於處理未曾遇到過的局勢,從而滿足自動化技術的更高要求。
總之,自動化技術在本領域的研究進一步深入和其它一些學科發展的深遠影響下,在20世紀開始了飛速的發展。而且,可以看出這種發展勢頭至如今仍沒有一點放緩的跡象。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自動化技術會在不久的將來從眾多新興學科中脫穎而出,從而更好地改進人類的生產結構體系,成為未來社會最具影響力的技術科學。
2.自動化的基本概念
那究竟什麼是「自動化」呢?
簡單地說,自動化就是在無人的情況下,用各種元件和儀表執行控制[2]。
它始於人們用機器實現按固定程序自動進行的各種操作,把人類從笨重、單調、重復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要進一步解放人力就要求機器不斷提高在不確定或變化的環境中自動保持必要的功能以達到預定目標的能力。因此,自動化系統必須是開放的,不斷從外界環境中獲取信息並進行必要的分析、處理、判斷、決策、調整和控制[3]。
由此可知,自動化技術研究的是如何通過各種技術工具和系統(包括計算機)延伸人的信息獲取、處理和決策控制的功能,從而更好地指導生產,以提高生產能力、生產水平和勞動生產率。
3.自動化技術的內容及應用
自動化的內容按其理論途徑、技術手段和處理對象的不同,可以將之大致劃分為控制理論、工程系統與控制、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模式信息處理、智能系統與知識工程,以及機器人學和機器人技術六大部分[3]。
下面分別對各部分的研究對象及應用范疇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以求對自動化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
3.1工程系統與控制
工程系統與控制研究各種工程系統控制和設計的問題。從單一的自動控制裝置到一個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直到整個工廠、企業的控制、管理和經營決策一體化,都是其研究的內容[3]。
工程系統與控制技術廣泛應用於製造生產的各個領域。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發展前景最為可觀的當屬現代集成製造系統(CIMS)。從最廣的意義說,CIMS可以包括從企業長遠規劃、市場分析、研發策略、產品規劃、設計投產、資源分配,到車間一級的具體計劃調度、生產活動的監督控制、質量控制、產品檢驗,直到銷售服務、市場反饋等整個企業經營的全過程[3]。
這樣一種全盤、綜合自動化的生產過程可以使企業以更高效高質的服務更好地滿足市場要求,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的商業競爭能力。(在中國還沒有一家公司完整的引用了此系統,差距~)
3.2控制理論
控制理論研究的是如何按被控對象和環境的特性,通過能動地採集和運用信息施加控製作用而使系統正常運行並具有預定的功能[3]。
控制理論在20世紀的人類科技進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解決當今社會的許多挑戰性問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方法論,為許多產業領域實現自動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如今,它更是成功的運用並滲透到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軍事、生物醫學、社會經濟及人類生活的眾多領域。
3.3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
系統科學研究的是在最一般意義下,由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事物按一定結構組成並具有某種總體功能的各種系統的運動規律、行為特徵以及如何進行設計和控制的問題[3]。
它主要應用於運籌學、控制論、資訊理論等多個學科分支,成為自動化學科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並得到蓬勃的發展。
3.4模式信息處理
模式識別,亦稱模式信息處理,其本來意義是研究用計算機對一般由人類感覺器官接受的圖象、文字、語音等模式信息進行處理、描述和分類的學科。在更廣的含義下,模式識別也可泛指任何對一般事物抽取概念特徵進行判斷和分類的過程[3]。
模式識別的應用方向包括計算機視覺,文字、文本識別,語音識別和理解等多個領域。中國在模式識別領域正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許多中國學者都為此做出了重要貢獻。
3.5機器人學與機器人技術
機器人是一類特殊的自動化機器,它具有與人的四肢相比擬的運動機構,可接受視覺、聽覺、觸覺等感測信息,在處理器的指揮下完成各種機器操作功能[3]。
機器人不僅可以把人類從惡劣條件、繁重單調的作業中解放出來,而且在力量、精度和速度,以及在特殊環境下生存和工作能力各方面都有人類無法替代的優點。
正因如此,機器人技術在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中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並且有力地推動了相關學科和技術領域的發展,從而使它成為現代自動化學科中一個活躍而富有魅力的研究領域。
3.6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研究的主要是如何用機器模仿人類智能活動的某些方面,延伸人腦功能的問題[3]。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重大進步,已經對控制和系統科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動化控制理論正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傳統控制理論在解決一些具有不確定性、難以構建精確數學模型、復雜多變的問題上遇到了不少難題。這就需要建造出這樣的機器,使它能夠在復雜變化的環境中,能夠實時應變,進行靈活判斷、決策以實現更高層次的自動化系統智能控制。簡單地說,自動控制的出路之一就是實現控制系統的智能化[5]。
人工智慧作為一個前沿科學,發展極為迅速,最具影響力的分支有基於「知識表達」的專家系統和「簡單處理器的復雜系統」——人工神經元網路。這些領域不僅具有深刻的認識論意義,對許多科學和技術領域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而且在自動控制、信息處理以及將計算機用於判斷決策和問題求解的應用領域里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表現出巨大的生命力。
4.如何學習自動化
對於新事物新知識的學習開始於對它的了解,但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當真正了解一門學科之後,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去進入它、去學習它。
自動化專業作為一門理論與技術相結合的學科,其學習方法與純理論知識和純實踐技術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那麼究竟該如何學習自動化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數學
數學,作為幾乎一切工科知識的必備理論工具,應該首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個數學好的人不一定專業知識也那麼出眾,但一個專業強的人必定擁有扎實的數學功底。道理很簡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電工沒有必要的儀表如何能完成一個電路檢測的工作?一位醫生沒有必要的醫葯材料,如何能治癒奄奄一息的病人?靜坐湖邊的老者若沒有手中的魚桿、魚鉤、魚線,如何能釣起湖中的游魚?同樣,一個沒有扎實數學功底的人,如何能夠學好自動化專業呢?
因此,自動化專業的學習應該把數學的學習放在首位。
二.專業理論知識
沒有深厚廣博的專業理論知識就不可能在本專業方向有所成就。牛頓為什麼會成為數學家、物理學家而非「自動化學家」呢?就是由他的專業理論知識所決定的。
其次,自動化學科內容繁多,對於更高層次學習之前,應該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一個大致的規劃設想。不求面面俱到,而應有所突破;不求泛泛而談,而應深刻領會,使自己對於專業知識不僅「廣博」而且「精專」。這樣才能在未來的人才戰場上得到一個較好的軍銜。
三.實踐
自動化專業不僅僅是一門理論,更是一門廣泛應用於生產實踐的技術,因此理論實踐對於自動化的學習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門理論只有應用於實踐才能顯現出其本來的面貌。對於自動化而言,專業的學習最終是指向工作的,因此,在學習階段就加強理論的實踐環節,無疑對以後工作有百益而無一害。
四.知識更新
自動化,作為新興的前沿學科,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真正要學好自動化專業,最起碼得保證自己能跟上時代發展的進程。對於飛速發展的科技知識要保持高度的敏銳感和終生學習的基本素質。 活到老學到老」不應僅僅是一句漂亮的口號,作為我們學習自動化的人而言,應該真真正正將其溶進自己的血液里,始終以飽滿的熱忱迎接新思想的沖擊。
你看行不行
『捌』 請問學車輛工程專業是何感受(體驗)
本科什麼都學,大類是機械工程,優點是好找工作,但是現在的汽車最核心的東西越來越脫離機械了,缺點是碩士可以選擇的學校較少,國內很好的只有清華同濟北理吉大。
『玖』 六豐機械心得報告
你好! 給你資料作為參考。。。
「重量輕,耗能少,樣式多,很環保,這是六和牌輪轂最惹人愛的地方!」六豐機械負責人告訴我們,六和牌輪轂在去年底已躋身中國名牌之列,繼續引領中國輪轂產業快速發展。 六豐機械是中國大陸最早專業生產汽車輪轂的企業之一。從建廠開始,公司就十分注重研發,從一開始代工配套,到後來的獨立研發,建立了一流的研發隊伍。公司可以自行設計生產模具以及各類生產設備,其自行研發的輪轂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因此,六豐機械與日本豐田、德國大眾等很多世界知名汽車生產廠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國內也與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天津豐田等國內一線品牌汽車廠家成為合作夥伴。
以人為本、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是六豐機械得以建立一流研發隊伍的秘訣。六豐機械十分重視人才培訓,幾乎每個層面的員工都有一套培訓體系。系統培訓有效提升了員工的質量意識和創新意識。每逢國際或國內大型車展,六豐機械都會派技術人員去參觀,鼓勵研發人員學習技術、創新技術。值得一提的是,六豐機械提出「向客戶學習,以客戶為尊」口號,無論為哪家汽車廠商做配套,六豐機械在完成訂單任務的同時,研發人員做到從單純的來圖加工轉變為自主研發、共同研發並生產,為客戶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針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形勢,六豐機械通過內部的效能改善、外部市場的積極溝通,克服了原材料大幅上漲、能源費用持續增加、競爭同業不斷加入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憑借自身產品穩定優良的品質和長期以來市場用戶的口碑,在穩固已有客戶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市場的佔有比例。同時,六豐機械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環保和節能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把研發的新成果轉化到實際的生產當中,使其真正轉化成生產力。在降污節能的同時,企業也為企業和客戶爭取到了更多的效益,達到了共贏目的。 「誠誠懇懇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六豐機械秉承企業創始人的訓導,通過不斷努力,經中國品牌戰略推進委員會綜合評審以及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六和牌輪轂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今後我們還將精益求精,滿足客戶的更高需求!」六豐機械負責人表示,六豐機械公司將以獲得中國名牌為契機,力爭拿下中國馳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