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好"去極端化"教育宣傳工作
一
一、思想的問題用思想的方式去解決,加強全村幹部群眾的宣傳
教育,不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是強化黨員幹部的培訓,提高「認知」水平。闊納色納甫村「兩委」與住村工作組配合,利用每周一的「宣講日」、每周三的「學習日」,對全村黨員、村級幹部、治安中心戶長、返鄉大學生、村民代表分層分批進行了14次專題學習培訓。利用每周一「升國旗、向國旗宣誓」全村群眾聚集的機會,向廣大群眾進行宣講,講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極端思想的危害。同時,針對黨員幹部深入開展「四不承諾」活動,採取「自己查、組織點、群眾幫」的方式,讓全村黨員幹部認真踐行「四不承諾」並進行自查自評發言,走出「三個認識誤區」,劃清「三個界限」,統一了思想認識。
二是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反分裂教育,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和群眾思想。闊納色納甫村以烏恰鄉逐村大宣講工作為契機,在全村深入開展大宣講工作,分別對5個村民小組共1023人進行了宣講,覆蓋率100%。宣講由村幹部和住村工作組的5名幹部組成,一天一個小組進行培訓,做到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宣講圍繞「認清宗教極端思想的邪惡本質和嚴重危害」「做合格母親」「覺醒吧!維吾爾族兒女」和「維吾爾族同胞,我們要走向何方?」「美麗家園不容破壞」「法治喀什」、嚴打期間本縣市鄉鎮被判人員案例等主題,採取與文藝表演、群眾提問等相結合的方式,受到了全村群眾的熱烈歡迎。為配合宣講工作,村裡還將英吉沙縣組織編印的《暴力恐怖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敵人》《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及英吉沙縣35年的巨大變化》《英吉沙縣抵制宗教極端思想宣傳手冊》《英吉沙縣民族宗教政策法制基礎知識讀本》等學習宣傳材料,分別發放到了全村「十戶長」手中,每周三由「十戶長」組織周圍群眾學習討論,對宗教極端思想的本質和危害進行大揭批,全面提升了群眾自覺抵制非法宗教活動的思想覺悟。
二、文化的問題用文化的方式去解決,大力開展文體活動,不斷淡化宗教氛圍
大力實施文化興村戰略。縣鄉兩級積極籌措資金450餘萬元,新建街景長廊250米,打造出5萬平方米的木雕特色街區,增加了村民收入,把廣大群眾注意力集中到增收致富、改善家庭生活條件上來,使村民抵禦宗教極端思想滲透能力不斷增強。
為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數」,闊納色納甫村投入2萬元建造了群眾大舞台,積極組建了一支由80後、90後青年隊員參加的文藝隊,自編、自導、自演反映民族團結、歌唱偉大祖國、揭露宗教極端思想等一批充滿鄉土氣息的「去極端化」節目。同時,每周組織群眾開展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2014年,闊納色納甫村共開展大型麥西熱甫活動5次,開展籃球、拔河等各類文體活動50餘場次,開展文藝演出20餘場次,參加人數為4000人次。
依託木雕村的資源優勢,還舉辦了木雕技能大賽、泥瓦匠砌牆大賽、刺綉大賽、果樹修剪大賽、婦女靚麗工程形象展示。2014年,村裡評選出「好媳婦好婆婆」40名、「十星級文明戶」153戶,樹立了群眾身邊的能人巧手典型、好人好事典型,弘揚了現代文化,形成了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風貌。
三、習俗的問題用尊重的態度去對待,在全村大力實施「暖民心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使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一是貫徹落實英吉沙縣「暖民心」工程實施方案。2014年,闊納色納甫村共落實「暖民心」工程項目金額17200元,積極引導村民在便民活動中心舉辦婚禮、葬禮12場,並由村黨支部為其送上形式多樣的文藝祝福活動,解決了婚禮不許笑、葬禮不許哭的問題。同時,嚴格落實英吉沙縣政府的規定,所有涉農收費由鄉幹部收取,村黨支部只負責向群眾發錢(各項惠農補助資金),使村幹部從以前的收錢、得罪群眾的事務中解放出來,有時間和精力謀劃村裡更多的工作,切實將「好事讓基層黨組織去辦、好人讓基層幹部去當」的決策落到實處,更多地爭取到了民心。
二是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闊納色納甫村建成「好庭院」30戶、「好居民點」3處183戶,修建「好道路」1860米、好林帶3800米、好渠道1400米。「美麗鄉村」工程的實施,使全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宗教的問題用宗教的規律去做好工作,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確保宗教領域和諧穩定
一是強化宗教人士的教育,提高政治素質和宗教素養。闊納色納甫村定期舉辦宗教人士培訓班,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揭批」活動。以規范解經講經入手,「居滿」清真寺嚴格按縣統戰部下發的《新編卧爾茲選編》進行講經解經,切實將伊斯蘭教中和平、團結、寬容、向善思想傳播給廣大信教群眾,戳穿「六功」「聖戰殉教進天堂」荒唐謬論。
二是加強宗教人士的管理。由村黨支部書記任居瑪寺寺管會主任,由治保主任任晨禮寺寺管會主任,村組織每月對宗教人士進行一次考核。按照考核結果,綜合評定達到「雙五好」的宗教(含場所)人士每月增加補貼50%,由村黨支部實施宗教人士生活補貼差別化發放。
三是以「兩項制度」為抓手,加強宗教活動的管理。按照「七查、三禁、四個一」工作要求,細化了聯系幹部六項職責、「十五必報」和與宗教人士「五必談」的內容,對宗教人士提出了「十必報」要求,明確了瞞報、遲報、漏報責任追究,確保了闊納色納甫村宗教領域的和諧穩定。
五、暴恐的問題用法治和嚴打的方式去解決,營造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
一是認真開展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動,打擊宗教極端違法犯罪暨治理婚姻領域違法行為專項行動。
二是認真採取以科技、法律、養殖、種植等書籍換非法宗教書籍的形式,宣傳引導群眾主動上交非法宗教書籍150餘本。
三是抓依法打擊,對涉嫌輕度參與非法宗教活動、傳播宗教極端思想、婚姻違法行為人員,按照村規民約處理,教育了群眾,使全村宗教氛圍逐步淡化,社會風氣逐漸好轉。
望採納,謝謝
B. 教培中心為什麼將去極端化貫穿教育培訓全過程
首先,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是狹隘的課堂教育觀將施教的場所僅限於教室,所以學生僅僅只知道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做才符合小學生的身份,但還是不能很有效的落實在行為中,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還不能讓人滿意。進行教育,基本的德育方法也不能少,比如學校應該安排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實踐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一類新型課程。
其次,德育應該從小事做起。要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就應該從小事做起,比如教育小學生不隨地扔垃圾,看到紙屑順手撿起來,看到老師同學問聲好,助人為樂。這些都是細節,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台起於壘土」。從小做起,就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對學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恆,加強平時的訓練,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通過不懈的訓練形成的。所以,老師在平時的德育教育下應該對小學生多鼓舞,幫助他們,對學生要有耐心。
第三,學生學習需要一個正確的時期,老師應該抓住合適的時期給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當小學生不良習慣還沒根深蒂固時,老師及時發現及時讓他們改正,不要到不良習慣已定型了就很難改過來了,所以老師在這方面要切實做到抓緊、抓實。同時,要考慮學生年齡的大小,因為學生年齡不同,思維發展水平也不一樣,低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學生正處於早期階段,是進行德育的最好時期,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就像小樹一樣,要長大成材,就要在很小時候進行約束,做到抓小,抓早。
小學生是我們教育德才兼備人才的希望,現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急需品學兼優的人才,所以作為教師應該竭力投身於小學教育事業中去,而且要正確意識到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選擇正確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對小學生進行合適的引導。總之,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作,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不斷地用生動的、貼近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
C. 監獄開展去極端化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什麼
推進「去極端化」工作要用好「五把鑰匙」
一是知己知彼,摸清底數,查找問題,才有了工作內的方向;二是攻心為容上,實施滴灌式教育;三是兩線作戰,做好重點人員及其家屬的轉化工作;四是「揭、批、挖、講」,打好人民戰爭;五是領導帶頭,轉化思想頑固的群眾;六是文化引領,打好鋪天蓋地的文化陣地戰;七是黨委領導,用好「五把鑰匙」開展這項重要工作;八是充分發揮只有努力才能改變,只要努力就能改變的思想,做好長期斗爭的准備。
D. 社區開展去極端化宣講工作有哪些
為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模範社區創建工作,近期,社區黨支部堅持正面引導、主動發聲,開展了一系列去除宗教極端化思想宣傳教育工作。
積極組織學習。通過組織學習讓社區工作人員和下派幹部充分認識到「最大的群眾工作就是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社區作為基層民族和宗教工作的前沿陣地,要充分發揮一線作用,藉助民族團結教育的活動契機大力開展針對性的民族團結、宗教、法制宣傳活動。
走訪企業進行宣講。社區工作人員和「三民」工作組,組成混編組,根據網格劃分認真走訪每家企業,在了解企業需求、傳達惠企政策的同時,結合當前的穩定形勢,對企業職工宣講維吾爾風俗與伊斯蘭教禮儀的區別、現代文明生活方式、認清宗教極端主義的表現形式、滲透方式以及現實危害等內容。
營造宣傳氛圍。社區通過製作懸掛雙語宣傳橫幅、利用企業LED屏滾動宣傳等方式,在轄區鋪開地毯式宣傳,確保轄區全覆蓋,無死角,營造更加廣泛、深入、有效的「去極端化」宣傳氛圍。通過大力宣傳,讓「民族團結一家親」、「穩定才能讓新疆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人民幸福」、「堅決打擊暴恐犯罪、堅決維護民族團結」等觀念深入各族百姓的心中,讓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社區和諧成為轄區各民族心中的期盼,讓宗教極端主義在基層失去滋生的土壤,讓任何暴恐犯罪都被各民族群眾所譴責,有各民族的呵護澆灌,一小撮居心叵測的民族蛀蟲是無法撼動新疆民族團結這顆參天大樹。
E. 如何有效的開展「去極端化」宣傳教育,抵禦和防範宗教向校園滲透
一是大力開展「手拉手」結對子活動,共建民族團結好校園。一方面,各學校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渠道,促進民漢教師互學互助。實行民漢教師同辦公、同培訓、同教研,讓有經驗的老教師、骨幹教師與新教師、年輕教師結對,使新教師、年輕教師在最短的時間里適應教育教學,掌握教學常規,少走彎路。比如:縣一小的李紅麗與拉扎提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對結對老師,李老師是一名在教學崗位上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老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作為師傅的她只要一有空就拿著一本聽課筆記去聽徒弟的課,課後進行點評指導。生活上,徒弟遇到了煩惱,她總會耐心地開導她,與她一起面對。今年,拉扎提參加了全縣青年教師大獎賽活動,李老師利用課余時間從選課、備課、製作課件逐項進行指導,最終,拉扎提在此次大賽上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另一方面,各學校切實開展民漢學生「手拉手」結對子、交朋友活動,使學生們在日常的交往交流活動中結下深厚友誼。近年來,我縣迪依娜·海拉提、吳彤、張一殊等12名學生,先後被塔城地區評委民族團結好少年。
二是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讓民族團結思想入腦入心。組織開展「民族團結主題教育」班隊會。採取老師向學生介紹新疆歷史、宗教政策、民俗文化,組織學生收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影片、視頻,舉辦民族團結知識競賽和講民族團結小故事等形式。讓廣大學生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認識到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性。另外,各校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積極發掘民族團結教育素材。充分利用政治、語文、歷史、地理、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的民族常識教育因素,使民族團結教育各相關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縣一小、二小和雙語幼兒園等學校,利用音樂課,組織學生學唱民族歌曲,學跳民族舞蹈,積極學唱、傳唱民族團結歌曲,以此來充分展現各族人民團結統一、共創和諧的精神面貌;開展了「人人一堂課教學大比拼」、大手牽小手」、「下鄉送教比翼飛」活動,按照孩子的年齡特點,完善自編雙語教材《我喜歡說》、《我想說》、《我能說》,把雙語課程納入周計劃,每班開辟了雙語欄,激發孩子學習雙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欣賞與參與的過程中,了解民俗文化,增進民族交流,培養各民族學生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