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採茶葉的心得體會 800字以上的。。 謝謝了
要寫出採茶葉的辛苦,引申,才能拿到高分。文屬記敘文,可夾敘夾議並抒情。
(給你一篇範文,僅供參考,希望採納!!)
每年的四月上旬,外公家的早茶就開始採摘了。那翠嫩又散發著特有清香的「紹興龍井」吸引著我們,於是,趁清明放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公家採茶葉。
那天一早,我們經過「偵查」,發現早茶已經冒頭,最大的已經有香煙蒂那麼長。外公說可以採摘了,於是我們二話不說,馬上開始採茶葉。
茶葉是對生的,新長出來的嫩茶葉~般都是兩片葉子,頭頂著尖尖的嫩芽兒,葉子中間有邊框是翡翠色的長方形葉莖。一朵朵煞是可愛。大朵的茶葉猶如子彈一樣,非常飽滿,有些耀眼。更多的則是剛剛從茶樹里冒出一點尖尖頭來,只有米般大小。很是惹人憐愛。
一開始,我採下來的茶葉沒有一朵是完整的。不是一小半就是只有一小片,而媽媽採的茶葉是既飽滿又水靈,朵朵精神抖擻。而且媽媽採摘的數量足有我的三倍之多。怎麼會這樣呢?我開始留意起媽媽的動作來。原來,媽媽是用手指掐著茶葉的莖把茶葉採下來的,不像我一見到茶葉就伸手去抓,把好端端的一朵朵茶葉都抓成片狀的了。呵呵,這難不倒我!我照著媽媽的樣子去采,果然,採下來的茶葉也是一朵朵完好無缺的了。接下來是提高效率的問題了。
當我在采一株茶葉又多又大猶如巨型仙人掌的茶樹時、終於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原來,我採茶葉的時候,總是先挑那些大個的搞,然後再來回尋找個兒稍小點的。這樣來回幾次不但浪費了時間,而且采了許久,會發現還有很多茶葉沒有被採下來。於是我想出了很好的辦法,在採茶葉的時候繞著茶樹采,像樹木的年輪圈一樣,依次一圈一圈地采,這樣既不會浪費時間,也不會漏掉可以採摘的茶葉。漸漸地,我採得差不多和媽媽一樣快了,甚至我覺得有時比媽媽還要快了呢。
在陡峭的茶山上穿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從上排的茶樹轉移到下排的時候。恐高症就會發作,整個人向下傾斜著似乎要直沖下去,雙腿也不由自主地抖起來。媽媽告訴我,這時候應該橫著走,先把一隻腳橫著踩到一排的土地上,再小心地把另一隻腳挪下來。所以我雖然很害怕,但還是有驚無險地下去了。
當我的筐子滿了以後,我們回家了。到家後,外公立即在機器上炒茶葉。大約過了半個小時,香噴噴的茶葉就炒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來開水泡茶葉,還沒等水涼就開始細細地品嘗。茶水一開始喝入時有些苦澀,等到咽下去,再回味的時候,就會有一股甘甜的味道上來,回味無窮。自己採摘的茶葉真是先苦後甜啊!
喝茶樂,採茶更樂!
這裡面好多都可以改,不要全chao,自己所想也可以加進去,祝你好運!
⑵ 2015年新型農民茶葉培訓心得體會怎樣寫
某鎮新型農民職業培訓茶葉班培訓心得
範文已傳附件,請參考,望採納
⑶ 我要寫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心得體會和和種植茶葉產業發展
想寫就寫唄
⑷ 茶葉培訓的總結
強調管理與培訓的重要。
沒有範文。
以下供參考,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績,最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⑸ 關於茶文化的心得體會,2000字拜託了各位 謝謝
茶藝、茶道、茶文化綜論 茶藝 :廣義是指研究茶葉的生產、製造、經營、飲用的方法和探討茶葉的源理。以達到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學問。茶藝的具體內容:技藝、禮法、道。追求方法與技巧,水壺各有講究,方法各異,沖悶品賞,都有嚴格的程序,不可無識技法,任意妄為。 茶道主理,因茶藝而得道;茶藝主技,載茶道而成藝。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茶藝就是「藝茶之術」的說法,茶藝就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而茶道則是茶藝實踐過程中所追求和體現的道德理想。茶藝是茶道的載體。是茶事活動中物質和精神的中介,只有通過茶藝活動,沒有生命的茶葉才能與茶道聯系起來,升華為充滿詩情畫意和富有哲理色彩的茶文化。 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是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 「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於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綜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 茶藝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是茶文化的重心,也是茶文活動的重心,也是茶文研究的重要課題。讓茶藝的內涵明確具體起來,不再和茶道混同在一起。它不必去承擔「茶道」的哲學重負,更不必擴大到茶學的范圍,去負擔產茶、制茶的重任,而是專心一意將品茗技藝發展為一門藝術,這既有利於茶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茶藝的規范,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范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范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茶藝起源於中國,與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高山雲霧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藝並非空洞的玄學,而是生活內涵改善的實質性體現。飲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質,擴展藝術領域。自古以來,插花、掛畫、點茶、焚香並稱四藝,尤為文人雅士所喜愛。茶藝還是高雅的休閑活動,可以使精神放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化解誤會和沖突,建立和諧的關系等。 「茶道」一詞最早出現於唐代天定年間(741-756)進士封演所著《封氏見記》。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但此處所指「茶道」一詞茶內涵並無明確界定,往往是指煮茶之道和飲茶之道,有時也泛指飲茶過程中所領悟之道。主要是指技術層面,在宋朝則主要是指鬥茶,而不談茶道。明朝張源《茶錄》中有:「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當茶道傳入日本以後經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和千利休以及其後人的共同努力,使其形成了具有深遠的哲理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的一大綜合文化體系,但其概念也並非十分確定,在「和、敬、清、寂」具有深遠的哲理的精神層面,但在「煎茶道」「未茶道」「茶道表演」中則指泡茶方法的技術層面。 在台灣由范增平先生提出「茶藝」一詞時具有兩方面原因: A、以區別於日本「茶道」的誤會; B、避去「道」的嚴肅性。但在其實際的含義上與「茶道」卻沒有明顯的區別。 綜上所可以得出「茶道」也好,「茶藝」也可,在其初始的命名中本身都是以物質為基礎進而上升到精神的領悟和感受,從而形成了文化體系,並成為文明的相征和中外文化溝通的一個橋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中華茶文化的復興,茶事活動中,技術物質與精神領悟有了新的提高,從而將茶藝、茶道作出了進一步的界定和分析,使茶文化從文化的角度進行必要和合理的分析。 「茶藝」重在物質和行為,而「茶道」則是以精神領悟為主體也可以說「茶道」是茶藝的物質行為上產生,反而對其具有引導和規范的作用,而茶藝的物質行為產生了茶道,並在其指導和規范下日益完善和興盛,進而演變為一種專門的藝術。「茶藝」是茶文化的重心,茶道則是茶文化的精神核心,茶藝是在茶道精神指導下的茶事活動,它包括了茶藝的技能、品茗的藝術,以及茶人在茶事過程中以茶為媒體去溝通自然內省身性,完善自我的心理體驗。其中在茶道精神指導下的茶事實踐是茶藝這一概念的內涵。 文化可以使一個社會群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人民,在同一文化的氛圍中得到相同的教化。從而產生相近的思維方式。相近的價值觀念,相似的行為習慣和相同的民風民俗。這樣的群體就具有心靈相通的親切感,情感上的新和力,容易緊緊地團結在一起。茶文化即為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和民族的茶道大行及演變也正因為它成了大和文化的主體。中化民族五千年的風雨並沒有改變炎黃的親和力和團結。 文化可以使人明是非,辨善惡,形成全社會認同的行為准則和道德標准,所以具有調控功能,茶文化以「和」為哲學思想核心,以「精行儉德」為人文思想基礎,在茶事活動中重禮儀,講雅靜,倡內省,求怡真,最有利於社會秩序的安定,最能促進人民的互敬和團結。同時以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培養人們對美的熱愛和追求。有位哲人增說過:「只有美的東西才能征服我們,我們只受美的支配。」美可以說是茶文化的主體展示。 茶是自然的產物,可以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同時可以使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真實感受自然所賜予人類的精神財富。茶及由草、人、木組合而成。以很好地體現了人類與自然的必不可分,只有深入自然中才可以真實感受自然之美。藝術之美、文化之美。蘇東坡之:「從來佳茗似佳人」。鄭板橋雲:「只和高人入茗杯」。從茶藝、品茶、評茶中入忘我境界而至凈化身心。 人是萬物之靈,人是社會的核心;所以人文主義者認為人的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態,人的美是社會美的核心。人才是世界上最美的物類。人創造了茶藝。一個人的風度,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和一定的文化氛圍中逐漸形成的,是個人性格、氣質、情趣、素養、精神世界和生活習慣的綜合外在表現,是社會活動中的無聲語言。心靈美是茶藝中對人的最高要求,因為它是人其它美的真正依託,是人的思想、情操、意志、道德和行為美的綜合體現,是人的深層的美。心靈美的核心是善,孟子認為善心包括「仁、義、禮、智」,它是指人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即為心靈美的「四心」另外還應有「愛國之心」而其中的惻隱之心的仁,是道家,儒家和茶人應追求的最高境界。儒家《荀子》中記載了孔子與三個門子路、子貢、顏淵的故事,講述了儒家對「仁」的三層含義。「人愛」「愛人」「愛己」。「愛己」不是自私、狹隘地愛自己,而是對自己人格的自信、自尊、自愛這種胸懷的人必然曠達自若,能以愛己之心愛人以天地胸懷處理事務。這正是茶人所追求的心靈美的是高境界。因為以「愛己」之心出發的「愛人」才是最感人的心靈美。 柏拉圖說:「身體美與心靈美的和諧一致是最美的境界。」茶藝、茶道的綜合是文化,而文化的主題是-----美!!
⑹ 採茶心得體會400字以上
四月中旬,我校開展了為時兩周的勞動教育活動——採茶,作為帶班的班主任,回顧這次採茶活動感觸頗深。
在這春暖花開、鳥語花香的季節里,到綠色茶地里去採茶,一方面可以欣賞這美麗的大自然風光、緩解學習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鍛煉身體,磨煉意志,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在茶地里採茶就同在教室里上課一樣,必須要遵守紀律,認真的去采,當然,也有適當的休息時間。
第一天採茶學生都比較新鮮也比較興奮,最後效果還不錯,可是到了第二天,有部分不踏實的學生,就不那麼認真的去采了,甚至還有少數同學在茶地里玩耍,最後采出來的結果很不理想。針對這種不良現象,我並沒有處罰哪些同學,只是把那些同學叫到面前來,耐心地教育了一番,並鼓勵他們下次好好的去采。
我覺得要想把學生的積極性給調動起來,除了教育外,老師要起表率作用,親自下茶地採茶,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他們。
在接下來的採茶過程中,我下茶地和學生們一起採茶,一邊采一邊鼓勵那些採茶不踏實的同學,並把自己採的茶葉都給了那些同學。另外,我還搞好後勤工作,及時把水送到茶地,不讓一位同學受渴,中午親自給他們打飯,打菜,保證每位同學都吃飽,對於那些身體不好的或感到不舒服的同學給予及時的關心和幫助。
在我的帶頭和關心下,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都給調動起來了,在這次採茶活動中,我們班獲得了全校第一,通過這次採茶使我明白了:作為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學生,自己必須身體力行,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要先做到,並要關心和愛護每位同學,用自己的行動和愛心去感染每一位學生。
⑺ 茶藝培訓總結
茶藝培訓總結
看是對於參加茶藝培訓的學員來講,
還是茶藝培訓學校來講。
學員來講的話,是你參加茶藝培訓所得的感受,不過,對於茶來說是零基礎的學員來講,這些都不怎麼有意義,因為,你給她們什麼她們也不明白是有用還是錯誤,在她們眼裡認為添加了許多的內容,卻要等他們上市場去走一下,再來談茶藝培訓總結,那會更加現實,更加有意義。
⑻ 茶葉製作的心得
茶葉的采擇,分春茶、夏茶和秋茶。採茶十分講究時節。春茶一般在抽出一芽四葉或一芽五葉時採制。夏茶待抽出一芽三葉或一芽四葉時採制。秋茶在抽出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時採收。
春茶最好,在清明前采(陽歷4日5日),又稱明前茶,這時茶樹沒生蟲,這茶可算得上「綠色」食品了。清明後,蟲生長,我國大多數茶農就打農葯,下面你可想像了…
茶葉製作過程:
綠茶:製作時不經過任何發酵過程、採摘後直接殺菁、揉捻、乾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鮮醇,清爽宜人。因工法不同,又可分為以鍋炒而成的炒菁綠茶,比方龍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溫蒸汽蒸煮的蒸菁綠茶,比方日本的煎茶、玉露,前者香氣濃、後者有新鮮新綠感。
黃茶:製作方式近似綠茶,但過程中經過悶黃,使茶葉與茶湯的顏色呈黃的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約10~20%,滋味清香甘甜,如君山銀針、蒙頂黃牙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白茶:把葉片採摘下來後只經過輕微的、約10~30%程度的發酵、不經過任何炒菁或揉捻動作,便直接曬干或烘乾的輕發酵茶。帶有細致的茸毛,滋味清淡爽滑,非常獨特。特產於中國福建一帶,如白毫銀針、壽眉牡丹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青茶:又稱烏龍茶。發酵度約為20~60%,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類。滋味變化多端,兼容綠茶的清綠新爽與紅茶的醇厚甘美,常帶有如花香、果香、谷香等多元豐富的香氣,是台灣最知名的茶類。知名茶款除烏龍外還有包種、鐵觀音、水仙、武夷茶。
紅茶:發酵度達80~90%的全發酵茶。製作過程不經殺菁,而是直接萎凋、揉切,然後進行完整發酵,使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為茶紅素,因而形成紅茶所特有暗紅色茶葉、紅色茶湯。(然必須注意的是,在英文中,紅茶並不稱「紅」茶,而稱black tea)
黑茶:屬後發酵茶。製造上是在殺菁、揉捻、曬干後,再經過堆積存放的過程(稱為「渥堆」),使之產生再次發酵,故而茶葉與茶湯顏色更深、滋味也更濃郁厚實。如普洱茶、湖南黑茶等都是著名茶款。
紅茶的製作
認識了茶的分類,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究紅茶的製作過程:
茶是以從茶樹上與採摘下來的嫩葉與芽所製成。一般而言,高品質的紅茶通常採摘一芽二葉到三葉,且葉片的老嫩程度需一致。
萎凋:將採摘下來的葉子,在室內均勻攤放開來靜置一段時間,使茶葉的水分緩慢揮發減少,變為柔軟而容易揉捻,同時茶葉也會在也在水分散失的過程中逐步產生化學變化。
揉捻與切碎:將萎凋後的的茶葉以手工或機器方式加以揉搓揉制,一方面破壞茶葉的組織,使內含的茶汁與茶的內質和芳香釋出於茶葉的表層,以能在未來沖泡時可以迅速溶解出來;一方面使茶葉緊捲成型,以利包裝與保存。而茶葉揉捻的方式與輕重的不同,也會形成風味上的不同差異。
如果是切碎型的紅茶(現在可見的、除中國的功夫紅茶、小種紅茶外,大部分紅茶均屬之),則在此過程中以機器同時進行切碎的動作。
發酵:將揉切好的茶葉鋪開來,在濕潤的空氣中攤放約數個小時進行發酵,使茶葉在空氣中氧化,紅茶的色澤與香氣在此步驟完整形成。
乾燥:將發酵完成的茶葉高溫烘乾,以停止發酵作用並去除水分。之後便可以進行篩選、拼配、包裝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