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福州外國語學校的教學研究
2011年12月22日上午八點,北京西城區的英語教研專家徐雨玲老師和北京市英語學科帶頭人葉權老師按照福州市教育學院繼續教育處的部署第三次來到該校,進行專家引領模式下的校本培訓基地校的教研指導。
按照日程安排,兩位專家上午分別和四位即將向全市開「同堂異構」公開課的初高中外語老師進行觀看錄像與磨課。葉權老師觀看該校初中部的肖艷老師、蔡超老師的公開課的錄像。她邊看邊記,認真翔實地記錄老師的每一個教學環節。而後和肖艷老師、蔡超老師就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進行探討,指出亮點和不足,並對課件進行適當的修改。徐雨玲老師觀看該校高中部的黃薇老師和蔡雙嬌老師的公開課的錄像。在與黃薇老師磨課的過程中,就作文題的設置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議,降低難度,使學生有話可說可寫,建議在教學輸入的環節增加鋪墊,使學生能水到渠成地輸出,教學設計的可預測性得到最大化。在與蔡雙嬌老師磨課的過程中,專家指出在最後輸出的環節,設題太難,不能以高考的模式來設題,人為增加學生審題的難度,要考慮學情適當降低難度。磨課結束後四位老師就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馬上進行消化與修改。
下午2:00,肖艷老師和黃薇老師開始上第一節,蔡超老師和蔡雙嬌老師上第二節,初中聽課地點在學校活動中心、高中聽課地點在初二5班。聽課的老師涉及55所學校、400多人次,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範輻射作用。
第三節,在初二(6)班聽完該校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影老師的講座《探索高中詞彙記憶策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後開始評課。徐雨玲老師不顧疲勞進行點評,她肯定了兩位教師的公開課,「從早上磨課到下午上課這么短的時間內,兩位老師的基本功和應變能力非常強,我非常欣賞。」兩位老師還能結合學校市級課題《高中英語寫作有效教學模式研究》進行大膽嘗試,效果不錯。在學校活動中心葉權老師結合自己的記錄對開課老師的有關教學環節進行探討,她一邊分析這些教學步驟的合理與不合理的地方;一邊給出自己的設計。在整個探討的過程中,葉老師始終是商榷的語氣,平易近人,在場的老師無不點頭折服。葉老師始終都是圍繞著從學生的具體學況出發的,考慮到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的。
隨後北師大培訓中心鄭海勇主任,福州市教育學院黃耀榮副院長、繼續教育處林志琳、蘭芳主任以及該校領導班子、部分中層幹部在學校會議室再次開會,首先由該校陳飛舟副校長匯報了該校專家引領模式下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其次該校林鴻校長指出了在系列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特別是專家引領模式大大增強了該校外語教師的自信心,深入引領了該校教師從教學向教學研究的轉變,也帶來了一定深度的教學實踐,教師們在實踐中勇於探索,由此也提高了教師們的實踐水平。林校長還指出我們在專家引領模式下存在時間短、接觸面窄、主動與專家聯系少、磨合時間不夠等問題與不足。為此我們將繼續努力創設更多的機會讓更多一些老師走出去跟著專家到北京聽課、觀摩與學習。希望在專家的引領下在理念、實踐、反思中不斷完善該校的校本培訓制度。隨後北師大培訓中心鄭海勇主任在發言中肯定了該校領導重視、學習氛圍濃厚、教師勤奮有內驅力的優勢,提出了要持續跟進,讓學員成名成家;要有長遠規劃並由此及彼地推廣到其他學科,創造出社會效益,打造成名校的要求。福州市教育學院黃耀榮副院長在講話中希望該校教師在摸索專家如何引領、同伴互助、個人反思的基礎上做到「三個帶動」:一是要帶動全市的校本研訓工作,二是帶動學校教研組建設,三是帶動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並希望該校外語教師要走在福州市的前列、要超越其他一級達標校、要打造研訓一體的模式和品牌。最後繼續教育處林志琳主任希望該校與四所實驗校加強溝通,不停地做好各項工作並提出了下一階段專家引領模式下的校本培訓的具體工作要求與建議。
23日,兩位專家又再次來到該校。上午葉權老師和初一年級集備組老師、徐雨玲老師和高一年級集備組教師進行集備教研;下午葉權老師和初二年級集備組教師、徐雨玲老師和高二年級集備組教師又一次進行集備教研。與會老師就教學中的困惑、教學瓶頸、教學設計、一標多本和教研課題等一一向專家討教,專家認真聆聽並做出讓老師們滿意的回答,專家從北京四中的一節研究課談起,說明他們的成功之處,告訴我們要認真研讀「英語新課程標准」,轉變教學理念,不是別人的課都能適合自己的學生,備課要備出自己亮點先讓自己感到滿意,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獲,才能抓住學生的心。創設不同的情景來教授單詞,對話等,可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去培養學生,老師們都感到他們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受益匪淺。
本次兩位專家深入教師、親臨課堂、精心點評,給老師們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同時也開設了一系列的講座,分析北京一線教師優秀案例,讓參加此次校本活動的教師體驗了一段更新理念、重新審視自我、收獲與提高的過程,感受到了什麼是高效、生動的課堂,收獲了從教以來更大容量的信息。本次培訓讓參加此次校本活動的教師深深感到作為一名教師,教學觀念需要一個深刻的轉變,從單純教學生「考」,到教會學生「用」。在備課時大膽整合教材,從學生現狀出發,不盲目照搬,教學設計中關注教學有效性;在實際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組織者、幫助者、指導者、合作者的作用,關注學生的發展和知識運用情況。
通過這次活動,參加此次校本活動的教師更深刻的認識到課程改革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教師需要在長期實踐、觀察、分析、反思和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對課程理念、對教學方式和方法,對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再認識,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參與與收獲,教學設計中關注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推動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
『貳』 關於「如何有效改善英語學習中兩極分化現象」的一點嘗試
------英語校本研訓經驗交流於紅華各位領導、老師: 英語對農村小學來說,是一門新興課程,我們復州灣小學在中心校領導的大力扶持與指導下,摸索著走過了近六個年頭,在這不到六年的時間里,我們付出了辛苦與努力,也收獲了成功與歡樂,尤其是「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問題」一直是我們學校領導與英語老師多年來關注的話題,我們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不斷地探索與嘗試,其中有成功的喜悅,也品味過失敗的教訓,在這里與大家分享,我們熱切地希望各位專家、領導能誠懇地指出我們的缺點與不足,以使我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英語學習中,學生兩極分化現象比較普遍,缺乏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學習成績偏低,這是共性,但產生這種分化現象的原因卻各不相同,我們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作了認真細致的分析:從教師角度來看,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有待提高,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在對待學生的愛心和耐心上有待加強;從學生角度來看,一類是 學生綜合素質較好,但因為自身的學習惰性,管不住自己,沒有付出努力;第二類: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或者是興趣保持時間不夠持久,思維惰性造成了成績偏低;第三類:學生自身比較努力,但學習方法不得當;第四類:由於學生個體對英語學習缺乏悟性,加之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成績偏低;第五類:其它原因造成,如父母離異,家庭生活困難等。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找到了問題產生的症結,就不愁找不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長期的摸索與實踐,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與教訓,下面我就把我們復州灣小學「如何解決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問題」向各位領導、老師作以介紹。 一、領導重視,全面扶持。 如果說我們復州灣小學的英語教學取得了點滴成績的話,這與我們中心校領導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最初,在英語教師的配備上,中心校領導花費了很多的心思與精力,在班主任緊缺的狀況下,為了搞好英語教學這門新興學科,中心校不惜忍痛割愛,從優秀班主任中進行選取。農村小學教學條件相對來說比較落後,但對於我們復州灣小學的英語教師來說,我們是幸運的。中心校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為我們配備了錄音機、播放《空中課堂》的DVD影碟機、電腦、大屏幕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從教學資源的儲備上也給了我們莫大的支持,為教師們訂閱、購買了大量的英語教學資料,培訓教師上網查詢積累相關教學資源等等。就在不久前還又一次為我們更新了教學設備,為全鎮各校分別配備了教學用復讀機,更加方便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和教師個人研修;不僅如此,中心校領導還多次召開各村小領導會議,由校長親自負責,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從學校領導角度狠抓英語教學,引起多方重視,中心校每學期都備車組織全體英語教師多次外出聽課學習,傾聽專家引領,不僅如此,我們還頻繁組織鎮內教研,每位教師每學期按時間段不同各上一節課,保證英語教師每個月聽四節鎮內公開課,這有力地督促了我們的英語教學,中心校領導及各村小領導隨英語老師一起聽課、評課,有的校長不懂英語,中心校在每位校長身邊配備一名英語老師做「翻譯」,讓校長們認識英語教學,了解英語教學,從思想上重視英語教學,並認真落到實處。中心校領導為我們創設了這樣的優越條件,在教學上作了這樣的鋪墊,我們英語教師工作起來沒有了後顧之憂,工作積極性更高,干勁更大。這些都為我們有效解決"英語教學中兩極分化現象"作了鋪墊與准備,為我們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培訓教師,提高素質。 中心校領導不僅為我們的英語教學作了堅實的後盾,而且更加註重提高英語教師的業務素質。 要改變「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象」,首先,要提高教師們的認識,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不輕視任何一個學生,不怠慢任何一個學生。其次,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只有擁有一支精良的教師隊伍,才可能打一場漂亮的勝仗。我們復州灣小學沒有專業的英語教師,但我們有一個積極向上、齊心協力的團隊。早在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第一年,我們全鎮只有四位英語教師,每人擔負兩到三所學校的英語教學任務,其工作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沒有放棄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利用每周三下午學生放假的時間集中到中心校學習;後來,英語教師隊伍逐年擴大,人員逐年增加,這個每周三下午必做的英語研訓活動我們一直堅持了四年沒有間斷;隨著第一批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畢業生進入中學,英語教師隊伍逐漸穩定,教師們的英語教學水平也整體上了一個台階,教學經驗越來越豐富,我們由原來的每周一次培訓改為每月兩次,現在,我們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較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的研訓活動也改為每月一次,至今我們仍然在堅持。除此而外,我們還多次在教師中間開展課件製作、課堂教學、課堂口語等方面的專題培訓,老師象學生一樣進行聽力、口語、朗讀、演講、閱讀等形式的競賽,以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老師們在研訓、交流過程中收獲了很多,知識方面、教學方面都受益匪淺。 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教師就應該准備一桶活水,中心校組織全體英語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與交流,從各方面提高教師素質,集體備課,集體評課,集體研討,集體學習,大家在這個團隊里坦誠交流,開誠布公,相互取長補短。每次的集體備課、教學研討,大家都爭先恐後發言,甚至進行激烈的辯論。問題在觀點的碰撞中得到解決,思想在碰撞的火花里得到升華。我們還通過教師間"手拉手,結對子"等活動以老帶新,大家的整體業務水平提高了,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較以前也明顯改進。 三、針對學生,有的放矢。 學校重視英語教學,教師業務素質提高,這都為克服「英語學習中兩極分化現象」作了必要的保證,但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在學生身上下足了功夫,才能真正改善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象,在這方面我們也狠下了一番功夫。 1、注重興趣培養,更重興趣保持。 人人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初學英語,積極性通常很高,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於學生們對英語的好奇心與新鮮感,可是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新鮮與好奇會日漸減少,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不如以前那麼高了,尤其是到了高年級,隨著知識的加深加寬,學生們在學習上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慢慢地可能會對英語失去興趣,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開動腦筋、多想辦法、多出點子來保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們通過做游戲、講故事、學歌曲(甚至是學習時下流行的英文版歌曲)、師生共編歌謠(王輝老師在開課總結部分的所唱的歌曲《 The blue bag is heavy 》就是她結合本課內容自編自創的)、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我們還通過組織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如編寫課本劇,表演小故事、英文小朗誦、召開英語班會等形式讓學生們各顯所長,學生們以個人、小組等形式分工合作、互幫互肋、集體參與,全班學生整體動起來,課堂不留死角,課余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切身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讓學生們喜歡玩英語,喜歡說英語,喜歡用英語,從而保持對英語持久的興趣,並樂此不疲。 2、注重情境創設,結合語境教學。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於運用。」創設一個良好的英語氛圍,有一個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對於學生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農村孩子極少接觸到這些,為此,我們想方設法予以彌補,我們利用周邊的環境,結合身邊發生的事情創設語境(剛才裴秀梅老師的課就有所體現,孩子們換掉了運動服,穿上了本課所學單詞的衣服,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對話,降低了學習難度),通過英語小廣播、課堂小匯報、課間英語小交談、課後英語小日記、課外英語小活動等形式來創設一種氛圍,盡可能多地讓孩子們多接觸英語,因為有身邊的環境、氛圍作鋪墊,所以學生們運用起來如臨其境、感覺真實,對知識的掌握也比較牢固,當然對於那些待進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就結合學生對英語掌握的程度來以舊帶新、以大帶小,打破年級跨度,高年級帶動低年級,形成學習網路,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活動,這是我們解決兩極分化問題又一舉措。通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我們發現這是雙贏,不僅有效地解決兩極分化問題,更推動了全校學生的英語學習。在學生互幫互肋的過程中, 孩子們雖然有些言語說得不夠准確,甚至是不倫不類,英語中夾雜著漢語,但孩子們畢竟說了、用了、感覺了,日久天長,隨著英語知識的日漸積累,接觸英語時間的日漸增加,他們的詞彙越積累越多,句子也越說越長、越說越完整。加之教師的正確引導、及時表揚與鼓勵,那些自我感覺跟不上的學生也不再羞口,而是大膽表現,他們越說越愛說,越參與積極性越高,並從中獲得了快樂,喚起了求知慾,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縮短了學生間兩極分化的距離,減少了兩極分化現象。 3、注重課堂教學,不留課堂死角。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核心,學生們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所以我們向課堂四十分鍾要質量。在課堂教學上,我們教師不僅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仔細研究每一個細節,更重要的是備好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那些待進生,為他們老師們傾注了很多的心血與汗水,老師們在課堂上運用了眾多的教學手段,設計了多種多樣的游戲、競賽等活動,調動學生全體參與,不留課堂死角。上課過程中,老師們更偏愛那些英語學起來有困難的學生,多給他們機會表現自己,鼓勵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老師在課堂活動中設置坡度,分段練習,讓他們「跳一跳,勾得到」,最初讓他們只參與那些極簡單的語言活動,後來過渡到可以進行簡單的語言描述,同時伴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助,最後教師創造機會讓他們嘗試獨立完成相對較簡單的語言表述,給他們成就感,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磨合與鍛煉,這些學生較以前有明顯的進步與提高, 學習積極性也高漲。每逢這時我們的教師總是不忘對這些學生大大地贊揚一翻,讓他們確實感覺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學好英語。老師們一句贊揚的話,一個鼓勵的眼神可以成就孩子的自信心,可以給學生極大的鼓舞與成就感,甚至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每每看到這些, 我們這些教師的心裡都會感到無比的欣慰。 4、課後耐心輔導,縮小學生差異。 僅靠課堂教學來解決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象是遠遠不夠的,課後我們還做了大量的工作,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們建立了學生成長檔案,對學生施行跟蹤培養,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調動學習積極性,抓住課堂四十分鍾遠遠不夠,老師必須趁熱打鐵及時給學生以後續幫助,用著名教育家周弘教授的話說:「讓孩子們嘗甜頭」,讓學生們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課余時間老師們除了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別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分層布置(優……中……差……)學生們力所能及的作業外,更主要的是與孩子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讓學生們與老師沒有距離感,不對老師望而生畏,願意把心裡話說給老師聽,這樣老師才能真正了解待進孩子學習的真正困難在哪裡,以便對症下葯。心理輔導重於課程輔導,這一點我們認為至關重要,打通了心結,便會一路通暢,所向披糜。 5、設置測試坡度,成就學生信心。 掃除了心理障礙,有了學習積極性,我們老師還要小心予以呵護。無論是課堂上的練習題設置,還是階段性的學習檢測,從測試命題上,我們都針對待進生設置了一定量的他們力所能及的習題,讓他們感覺練習起來不吃力,不費勁.別小看這種坡度習題的設置,它讓我們老師也嘗到了甜頭,通過練習與測試,孩子們看到了自己的收獲,樹立了信心,有了成就感,因此會更進一步、更高一些要求自己,會用加倍的努力來回報老師的表揚與鼓勵。 6、設計競賽活動,鼓勵共同提高。 解決學生中的兩極分化現象並不是只顧差生,忽略其它學生,而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全校師生總動員,優等生馬不停蹄往前趕,中等生奮起直追有勁頭,差等生超越自己不消極,人人有干勁,生生有目標,厚積薄發,奮起直追。我們設計了「英語我最棒「的尖子生賽,「我又上了一個新台階」的中等生賽,「奮起直追、超越自我」的待進生賽、「一幫一,一對紅」的優帶差小組合作賽,全班學生一起跑,全校學生共提高。我們讓每個學生明白:超越了自己就是成功!幫助了他人就是快樂! 四、家長重視,社會關注。 社會的關注,家長的重視對有效解決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早在幾年前,我們復州灣小學就開放了課堂教學,讓家長走進教室與孩子一起聽課學習,家長體驗了孩子的校園生活,了解了孩子的學習過程,尤其是待進生家長充分認識到了孩子不足,老師與家長一起想辦法,針對每個孩子的弱點,從各個角度扶持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不僅如此,我們還通過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等形式來擴大影響,引起社會的關注,通過學校與家長、孩子與家長、老師與學生間的溝通,有效地解除了學困生的心理障礙,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他們感覺到了自己的被關注、被重視.家長與學校密切配合從根本上扭轉了待進生的學習態度,重樹信心,從而有效的改善了兩極分化現象。 總之,要搞好英語教學,尤其是要解決好「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象」,單靠某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它需要社會、學校、家長共同努力,默契配合才能有效解決,我們老師尤其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多做創新。以上是我們復州灣小學在改善"英語學習中兩極分化現象"中的一些粗淺的做法,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我們瓦房店市整個小學的英語教學工作帶來一些啟迪與思考,歡迎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叄』 SDP學校怎麼發展
「優質特色學校發展計劃(SDP)」旨在通過區域內經過教育局和專家遴選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數量不等的(一般4--8所)實驗校經過3-5年的全面打造,為教師成長提供全方位的幫助,為學校解決發展的瓶頸問題。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得以明顯提升的同時,凸顯學校辦學特色,推動學校跨越式發展。根據多年的服務實踐和大量調研,基於全國中小學的發展實際和我們的資源狀況,目前主要提供以下服務:
1.學校評估診斷與發展規劃服務 ;
2.教師培訓與專業化成長指導服務(專題培訓、專項培養等);
3.深度研修服務(國內外名校考察、掛職研修);
4.特色學校建設服務;
5.學校教育教學指導服務(專家入校系列教學指導);
6.國家級課題指導服務(參與國家級課題《特色學校建設研究》);
7.信息資訊交流服務(中高考信息交流、校際交流);
8.影響力提升服務(總結宣傳推廣發展成果及經驗等)。
目前我們推出的「優質特色學校發展計劃(SDP)」根據服務層級不同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形式的
一、北京師范大學中小學教師遠程研修基地
1.遠程直播研修
提供中心舉辦的各類教師校長培訓同步直播培訓課程;
2.北京面授培訓
提供數量不等的免費參加中心舉辦的各類培訓名額,包括班主任、校長、骨幹教師培訓等;
3.教育參觀考察
提供學校領導教師赴國內外教育考察學習機會;
4.國家級科研課題指導
指導合作學校參與國家級課題《特色學校建設研究》;
5.教師學力提升
為學校舉辦「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創造條件;
6.教育教學交流
(1)參加中心舉辦的全國教師論文評比、課件製作競賽等;
(2)面向合作校的師生開展各種夏令營等交流活動;
(3)參加中心舉辦的合作校年會;
(4)提供中高考資訊、北京名校試題等;
7.合作校駐京辦事處
協助合作校來京優惠安排住宿,代購資料等,為合作校來京提供方便;
二、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學校
1.協助提升合作學校教育影響力
在交流活動中為合作校提供包括協辦資格、主題演講等展示學校的機會;
2.遠程培訓
提供中心舉辦的高端教師培訓網路視頻直播;
3.北京專項培訓
全年提供免費參加中心舉辦的各類培訓,包括班主任、校長、教師培訓等;
4.專家入校指導
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北師大及全國知名教育專家、特級教師提供入校教學指導服務,配合學校舉辦大型活動等;
5. 教育參觀考察
提供學校領導教師赴國內外教育考察學習機會;
6.國家級科研課題指導
指導合作學校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特色學校建設研究》;
7.教師學力提升
為學校舉辦「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創造條件;
8.教育教學交流
(1)參加中心舉辦的全國教師論文評比、課件製作競賽等;
(2)面向合作校學生開展各種夏令營等學生交流活動;
(3)參加中心舉辦的年會;
(4)推薦在《中國教師》《中學教師》《小學教師》等刊物上發表論文;
9.合作校駐京辦事處
協助合作校來京優惠安排住宿,代購資料等,為合作校來京提供方便;
三、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優質特色實驗學校
這是合作的高級形式,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制定合作的可行性方案,基本合作內容如下:
1.學校診斷評估及發展規劃指導
2. 教育教學指導
(1)專家引領,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策略;
(2)聽課評課,促進教師反思;
(3)組織集體備課、教研,形成模式,促進同伴互助;
(4)優秀教師課堂教學示範課;
(5)中青年骨幹教師課堂教學巡講;
(6)與學校共同進行教學過程評估;
3. 教育科研指導
(1)引入國家級課題《特色學校建設研究》;
(2)「教科研」的立項與選題指導;
(3)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訓;
(4)校本課程及活動課程的設計開發指導;
(5)校園網站設計與更新;
4. 學習咨詢輔導
(1)中高考重點輔導;
(2)考前師生心理輔導 ;
(3)學生志願專業選擇指導;
5.特色學校建設及品牌宣傳
(1)校本課程開發及學校文化建設指導;
(2)學校品牌和特色宣傳,在網站、雜志展示宣傳;
(3)協助學校辦學成果、校長教育思想及學校教科研成果結集出版;
6. 教師專項培訓與支持(北京或第三地)
(1)教師培訓網路視頻直播;
(2)參加每年暑期的北京師范大學中小學教師「放飛心情」夏令營;
(3)參加每年暑期的北京師范大學中小學骨幹教師校長培訓;
(4)參加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及中層幹部領導力培訓;
(5)參加北京師范大學骨幹教師、班主任培訓;
(6)參加北京師范大學學科教師培訓(含語文、數學、英語等);
(7)學力提升(協辦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博士研究生課程班);
(8)協助解決國內外名校考察、掛職研修。
7. 教育資訊與教育教學交流
(1)參加中心舉辦的全國教師論文評比、課件製作競賽等;
(2)面向合作校學生開展各種夏令營等學生交流活動;
(3)參加中心舉辦的年會;
(4)推薦在《中國教師》《中學教師》《小學教師》等刊物上發表論文;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號
『肆』 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
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健康發展。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讓幼兒得到全面發展是幼教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和神聖使命。因此,要以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幼兒園的改革與發展,全面客觀分析本園現狀,以管理創新、機制創優、特色辦園為突破口,為孩子創設和諧寬松的學習生活環境,努力打造團結合作務實開拓的優秀團隊,促進幼兒園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堅持幼兒園的正確辦園方向,堅持以《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黨中央提出要用科學的發展觀來統領當前的各項工作,幼兒園管理也不能例外。幼兒園管理工作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園思想,實現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構建和諧園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也是幼兒園管理追求的目標。要實現幼兒園的可持續性發展,我們必須在管理工作中進行改革創新:
1、以人為本,在管理中注重與職工的溝通。
有效的溝通可以讓拉近管理者與職工之間的距離,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更加無障礙地工作。
首先,要加強信息的傳遞與溝通。可以通過召開各種層面的會議,交流、反饋幼兒園的各項工作,讓職工對本部們和其他部門的工作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鼓勵職工就幼兒園管理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並及時採納職工提出的有效建議,增強他們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在這類形式的溝通中可以增加由職工交流工作經驗的環節,根據不同的需要,請不同崗位的職工交流,如在班組長會議上請班長分享自己班級工作亮點和特色工作,在保育組會議上可以就某項工作設立話題交流自己的做法,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經驗,使他們獲得成就感,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其次,要加強人際間的交往與溝通。要加強與職工之間的非正式溝通,拉近管理者與職工之間的距離。以平等的態度、詢問的方式和職工進行愉快的溝通。要盡可能讓每一次談話都能保持中心點,在交談過程中要盡量注意對方的感受,能使對方敞開心門,願意與你溝通,同時又能充份表達自己的觀點,未激起對方的反對,這樣的溝通才能促進管理者和職工的關系。
第三,要加強活動中的參與與溝通。各種積極、健康的職工活動能促進管理者與職工、職工與職工之間的聯系與溝通。可以組織不同類型的職工活動,採用多種組合的形式讓職工參與其中,如以班為單位、以教研組為單位、還可以以部門為單位的分組形式,活動中沒有上下級的關系,只有一起合作的夥伴,讓管理者和職工盡情地參與活動、表現自己,增進彼此的感情聯系和了解,形成一種和諧、健康的園所氛圍。
2、以人為本,在管理中注重職工的「需要」。
行為科學家馬斯洛,依照「需要層次理論」將人分為五個層面,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地位與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幼兒園的管理也應遵循人的心理需要,要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職工需求,根據個人需求意向,制定需要方案,如可以利用增加工資、改善工作條件、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提高福利待遇等來激勵職工,滿足一部分人的生理需求;對一些臨聘人員而言,安全而穩定以及有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等是他們最關心的,我們可以從規章制度、福利待遇、安全保障方面為他們進行考慮;還可以以獎勵形式,有計劃、有選擇地安排人員外出培訓、學習等等;注重聽取和採納職工的建議和想法,為職工提供充實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與空間,體驗成就感,從而激勵職工全身心投入工作,推動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3、以人為本,在管理中注重與職工的情感交流。
幼兒園的工作具體、繁瑣,工作責任心強。幼兒教師不但要完成教育任務,更主要的是要實現優質教育。而教師自身情緒與個性的施展直接影響教育技能的發揮。因此,在管理過程中,管理者要以真摯的情感,增強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情感聯系和思想溝通,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使職工以「健康、積極、快樂、主動」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這也便是所有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過程。
首先要做到了解關心職工。幼兒園女性同志多的工作者經常承受著來自家庭事務和和單位工作兩方面的壓力,因此,管理者要多到職工中去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想,並努力為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關注職工的身體和身心健康,定期組織健康檢查,讓職工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平時注意觀察職工的情緒,發現低落、消極的情緒變化,及時詢問溝通,給予引導。
其次要理解包容職工。幼兒園工作事事具體,有時難免出現差錯。對職工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查找原因,了解全過程,並給予正確的提醒和引導,避免因工作中的失誤而增加心理壓力。對待持有不同意見的包括反對自己的職工不排斥,並多與其溝通,消除誤會,化解矛盾。
第三,要充分相信職工。管理者要適時的授權和放權,滿足職工希望從組織中獲得更大的工作自主權、參與決策、擔負更多的富有責任、挑戰性和多樣化的工作等的心理。讓有能力、有思想的職工參與一些重要工作、大型活動的策劃和組織,為他們施展才華、發揮自我創造有利條件,滿足他們的多元需求。過程中要對他們的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適時的給予協助和指導,以激發他們的積極動機。從而提高職工對園所管理的認同感、責任感和一體感。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建設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升教師師德水平
深入學習,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加強對科學發展觀深刻內涵的學習和理解,通過講座、集體研討等多種方式積極交流,深入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特別是其賦予師德建設的新內涵和新要求。要用科學發展觀思想武裝教師頭腦,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師真正成為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弘揚者和推動者,做幼兒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全面落實,用科學發展觀提升師德。著力以科學發展觀引領師德建設,進一步提升教育形象,努力打造社會滿意的幼兒教育。把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作為師德建設的關鍵。要加強對教師的引導。積極引導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熱愛幼兒,關愛幼兒,把教育幼兒作為自己的首要職責,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任務。引導教師積極投入到日常教學和教研科研工作中去,促進孩子的健康快樂的成長。要注重對教師進行綜合評價。建立科學的、可行的、全面的、師德激勵機制和考核指標體系,將評價與教師的考核、評優、職稱等級結合。要樹立學習榜樣,經常宣傳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先進事跡和經驗,通過榜樣力量,引導教師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要開展交流活動。組織各種有關師德建設的活動,如開展分享我的教育故事交流活動、開展「樹先進,學典型」的活動。要建立培訓機制和激勵機制。重視教研組長、班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和使用,充分調動、發揮他們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2、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關注幼兒必須同時關注教師!」。教師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因此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是建章立制,統一認識。良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應建立在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之上。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適合本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既激發教師參與教科研的工作積極性、幫助教師樹立信心,又能讓教師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
二是分層培訓,整體推進。確立培養目標,對教師實施突現重點的園本培訓。幫助教師明確個人發展規劃,勇於正視自身的不足,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突破。為教師的補短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確保各層面教師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同時把青年教師的培訓作為重中之重,把培訓、教研、教學融為一體,打造一支年輕有為的教師隊伍。
三是聽課評課,專家引領。結合日常教學和教科研專題展開立足現場的聽課評課活動。通過邀請專家現場聽課評課、專題講座,進行專業引領,指導教師學會觀察比較孩子的發展情況,剖析教師行為背後的教育觀念,幫助教師梳理和總結教育教學的策。幫助教師理清研究思路,實實在在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執教能力。
四是培養名師,以點帶面。師資培訓是在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的同時,培養出中園內的「名師」,以點帶面,從而形成結構合理的教師梯隊。園內可開展青年教師教學比武為有潛力的老師創設各種途徑、搭建各種平台加以培養,激發教師鑽研業務的熱情和積極性。實行 「學科帶頭人評聘」 的工作,通過教學展示、業務講座、師徒幫帶、研究成果和實績展示等形式,給骨幹教師加壓擔子,培養在市、區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幼兒園學科帶頭人,從而帶動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
五是教科研結合,提升研究能力。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進入教育實踐,並逐步成為一個自覺對自己的實踐不斷反思的「反思實踐者」。幼兒園根據幼兒園的發展方向和教師個人發展需要,確定科研課題研究方案,制定教研活動計劃,兩者有機結合,採用行動研究法,提高參與課題研究、園本教研的興趣,進行教師之間、教研組之間、教師與園長之間廣泛的互動,在互動中學習,在互動中提高,共同營造同伴互助的良好教研氛圍,促進教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教師進行有效的評價。
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觀,促進教師的健康成長。注重對教師理論知識與實際教學能力相結合的評價。要求教師有一定的理論知識、豐富的知識面又要具備較強的業務、管理能力,要關注教師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能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教師工作量與質相結合的評價。教師不僅要負責幼兒的學習,還要管理幼兒的吃、喝、拉、撒。在對孩子進行管理的同時,每個教師需要考慮應如何提高保教質量的問題。因此,評價應是對教師工作質量的評價,即考慮教師所用方法的科學、合理性。我們還可以通過幼兒的表現來對教師進行評價。通過孩子在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心理等各方面的變化來評價教師的工作,這樣可以更加准確地、客觀地評價教師的工作情況。注重教師綜合素質的評價。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理論,還要有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協調溝通的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樂於學習的精神。這樣多角度、多方面的評價能促進教師身心全面、健康地發展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創建特色幼兒園
「園所有特色,教師有專長」是幼兒園追求的理想辦學境界。追求特色、打造品牌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研究幼兒園的辦園歷史、師資力量、硬體設施等方面的情況,從實際出發,加強幼兒園發展的宏觀思考與研究。從管理、教學等方面積極開發特色資源,提出目標、任務。為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1、營造科學主題氛圍,凸顯科學教育特色
科學教學活動是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手段,但目標中的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親近大自然是天災教學中無法真實體驗的,要突出科學教育的價值和特色,我們還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園的科學資源,將幼兒園的每個角落成為幼兒發現、探究的主陣地。
種植園地,成為幼兒科學發現的自然寶庫。園內專為孩子開設的種植園、飼養角,利用這些有效資源對幼兒進行科學觀察活動,引導孩子通過實物觀察來探究,直接運用多種感官了解一些動植物的形態構造、生活習性和生長發育過程,了解動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萌發他們關注周物事物、親近大自然、愛護動植物的情感。
科學探索室,為孩子提供一個自由探索的小天地。科學探索室為孩子提供了探索事物奧妙、滿足幼兒好奇心的空間。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教學需要提供可操作的、可實驗、可探索的各種類型材料和儀器,讓他們在反復操作、消除疑問,提出新問題的探索過程中,產生對科學更濃厚的探索熱情和興趣。
活動區角,讓孩子在集體科學教學活動中的興趣延伸。在設置科學區角時,應考慮與集體科學活動內容的結合。教師應根據本班的教學活動內容、幼兒的需要和發展水平投放材料,讓幼兒對在集體活動中感興趣的操作活動提供繼續探索的空間,也利於教師針對孩子的操作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2、創新研究思路,凸顯早期閱讀教育、雙語教育特色
要建立適合自己園內幼兒的課程模式,為幼兒提供實際需要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也是幼兒園辦學特色的反映。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選擇較適合本園優勢的領域,作為科研項目,探討此科目教育更高效的方式、方法,重方法論的研究。
開展富有特色的閱讀活動。園內開展《早期閱讀活動設計與組織》的課題研究,一方面通過課例研討的形式來解決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探索科學的早期閱讀方法與策略其,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興趣與習慣,發展幼兒的自主閱讀意識與能力,為兒童成為成功的閱讀者,擁有幸福的童年與美好人生奠定基礎。除了組織正常的早期閱讀教學活動,可拓寬思路,圍繞閱讀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如我最喜歡的圖書交流會、我是故事大王比賽、家長推薦一本好書活動,圖書漂流,通過師幼互動、幼有互動、家園互動、家長之間的互動讓大家共同體驗閱讀的樂趣,激發閱讀的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組織形式多樣的雙語互動。在雙語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在實際的生活中運用比較少,營造的英語氛圍不濃,為了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家園之間的交際互動,形成運用英語的意識,可採用互動的形式使幼兒接觸和使用英語,從而激發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大膽表達慾望。如每天進行英語晨讀、利用做操環節開展全園參與的英語游戲三分鍾互動、在園內設置醒目的英語角,讓幼兒自由的與英語圖片、圖書、玩具等互動、組織家長參與的英語沙龍、英語故事表演賽等等,幼兒在快樂的互動願意聽、樂意學、大膽說。
在學習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各項工作,讓我們看到以前沒有看到的事實,看到原來沒有看到或處理好的重要關系,也可以使我們解決原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從而推動幼兒園工作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幼兒園工作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實施方法做認真的評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確方向,把握重點,堅定信心,更好地在實踐中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把我們的各項工作推向新水平。
『伍』 信息融入教學:為什麼
下面筆者就學校如何依託「教育信息化」特色來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打造高效課堂、實施校本課程,進行闡述。
搭建信息化發展平台
2004年,威海市環翠區教育局開始逐步推進特色學校建設。在發展方向的選擇上,學校認為:教育信息化,能夠帶來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資源、教育手段;轉變教師觀念,轉變工作方式,轉變學習方式;提高教師素質,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育質量;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生活,增強學生適應未來的能力,從而推進優質、均衡教育的發展。當時,在各級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持續投入下,學校的信息化硬體水平處於全市中學前列,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也處於兄弟學校領先水平。基於上述事實,學校將「教育信息化」確定為特色創建主題,把「打造教育信息化立體環境,全方位育人」作為指導思想,開始了一系列探索。
為使「教育信息化」成為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力抓手,學校在硬體設施方面居於威海市中小學同時期前列:2002年,建設4個計算機網路教室,裝備了300台學生計算機,教師人手一機;2006年,遷入新校後建設了50個多媒體教室、11個多媒體實驗室和面積1500多平方米的綜合電教室;2009年建設了1個全自動錄播教室,2個數字探究實驗室;2010年,建成了一個集影音播放為一體的法制電教館,升級了數字化校園電視台,與有線模擬電視節目相比,它的優勢在於可以與計算機網路直接連接,節目容量更大,節目質量更高;2012年,48個教室全部安裝了電子白板;2013年,增設了一個120平方米、配有55台電腦的電子閱覽室;2014年,新增兩個電子書包教室。這些設施和場館的建設,為學校教學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2009年,以環翠區第二輪特色建設啟動為契機,結合學校特色和學校歷史,通過召開校園文化建設啟動大會,舉行老教師座談、師生論壇、家長參與投票等活動,經過網上投票及反饋意見,反復論證,最終確立了學校特色文化理念體系――清泉文化,進一步豐富提煉學校的精神內涵,鍛鑄學校品牌。在特色實施的過程中,學校採取三步走策略,即從宏觀的把握(打造教育信息化的立體環境,全方位育人),到中觀的設計(技能、操作、應用、創新),從而實現課堂的自主、合作、高效、創新、快樂,及至微觀的實施,全面推進特色建設,在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和打造高效課堂方面,都踏上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提升教師信息化水平
教師是學校賴以發展的最寶貴的資源,在「教育信息化」特色工作建設中,教師更是關鍵因素。針對教師層面的信息技術培訓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基本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提高教師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主要解決信息技術「怎麼使用」的問題;開發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工具軟體,如Frontpage、Authorware、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決信息技術「能做什麼」的問題;整合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信息技術與課例研究相結合,主要解決信息技術「為什麼用」的問題;技術熟練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t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決信息技術「怎麼樣用好」的問題。
針對培訓目標,學校採取的培訓方式是「全員培訓――按需培訓――骨幹培訓――達標培訓」相結合。
第一,全員培訓:特色建設之初,由於教師都習慣了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模式,培訓側重於轉變教師觀念,通過播放一些「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優秀課例,對教師的思想造成沖擊。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後,開始進行全員培訓。一方面把有一定基礎的骨幹教師派送到外地培訓,另一方面請教研中心的老師為全校教師進行培訓,並提出了「領導要通,骨幹要精,全體教師要會」的口號,採取集中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建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考核檔案,將培訓是否合格作為教師評先選優的重要條件。培訓內容都是一些基礎的辦公和動畫軟體。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後,又引導教師走優化信息技術的路子,以活動為載體,開展電子教案展評、網路多媒體操作、青年教師網頁製作比賽等活動,培訓採取逐一過關的方式,並按評選的等級與年度考核掛鉤,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參與培訓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信息素養得到了不斷提高。
第二,按需培訓:這種培訓方式主要是結合具體學科的特點進行培訓。例如,語文組和英語組的PPT提高培訓,主要讓教師們掌握在PPT中插入音畫效果,根據PPT的路徑製作動畫等,這些提高培訓讓PPT課件不僅僅只是文字和圖片的展示,而是在立足於教學內容和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2014年3月份,數學組組長張寧老師對全區中小學數學教師進行了一次「電子白板在數學學科中的應用」的培訓,培訓結束之後,學校進行了學科電子白板課堂教學大賽。此外,還有理化生組的數字探究實驗室軟體培訓。這些分門別類的按需培訓,使信息技術最大程度地發揮了服務於教學的作用。
第三,骨幹培訓:DMS(「D」develop,「M」make,「S」service)團隊是學校2009年成立的一支由34名教師組成的信息技術團隊,以「開發――製作――服務」為宗旨,旨在帶動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向縱深推進。團隊建設之初,就對DMS團隊成員進行了信息技術的培訓,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能力,同時,把重心放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方面,幾年來,針對這個團隊先後進行過網頁、動畫、色彩搭配以及各學科所需軟體的專題應用培訓,開展了「DMS團隊成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展示課」活動,團隊中的多名年輕教師已經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幹。
第四,達標培訓:基於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理解能力不同,學校開展了針對不同年齡段教師的深化培訓。例如:去年開學初,採取問卷和上機操作的方式對全體教師信息技術水平做了一次摸底,根據摸底結果,編寫了《Word、PPT和Flash三種軟體的校本培訓》教材,並對教師的參訓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培訓方式主要採取自主學習為主,之後由教導處利用活動課時間分批組織教師參加指定內容的考試。對於考試通過的教師,學校頒發證書並存入教師成長檔案;對於考試不合格的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分層培訓,之後再進行達標考試。
依託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是教學信息化,依託「教育信息化」,在實踐中,學校一手抓課題研究,一手抓課堂教學改革,從最初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到「目標導航――自主學習――當堂檢測」課堂教學模式,及至如今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四課型――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的確立,課堂教學改革步步推進,每一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學生,即一切教學活動和環節都以學生的學情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學習收獲和能力的提高為落腳點,立足課堂,同研共議。
在課題研究方面,學校採取任務驅動的方式,在市級課題「培養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隊伍的研究」的引領下,要求各學科組依據學科特點,制定子課題研究方案。在研究過程中,採取專家引領、榜樣引領、同伴互助的方式,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幫助教師們解決科研過程的困惑,使科研成果更有成效、更有價值。各教研組的課題研究頗具成效,如語文組的「構建網路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模式」、英語組的「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個別化學習模式」、地理組的「網路環境下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習模式的構建」、政治組的「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等。課題研究使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使得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從而達成了教學目標。
2003年新一輪課程改革啟動,學校緊緊圍繞新課改理念、素質教育三要義對課堂進行改革。「教育信息化」特色確立之後,為構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模式,學校確立「先點後面,逐步鋪開」的實施策略,以實驗年級、實驗學科為切入點,通過分析教材、集體備課、實地講課、評課改進等環節,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四課型――四環節」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立足學情,注重創新,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正由於學校關注教師素質的提升,關注有效課堂的打造,僅2014年就有4位教師在國家級優質課評比中獲得優異的成績,2位教師的數學化探究實驗作品在山東省創新實驗比賽中均獲一等獎,有50餘篇教學論文在國家、省、市級評比中獲獎。
開發教材,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修訂信息技術課程體系。2009年,學校信息技術教師編寫了校本課程《城裡中學網路環境下的實踐活動》。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已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此今年暑期,學校組織信息技術教師對其進行重新修訂。課程內容實行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線並行」的方案。必修課程分別為初一《Photoshop圖像處理》,包括繪畫和編輯工具的應用、圖層的應用、圖像處理、圖像合成等;初二《Flash動畫製作》,包括繪圖、文本、視頻與聲音的處理等知識,並且選拔優秀學生進入學校動漫小組,學習創作腳本、進行人物與場景的設計及完成動漫作品,其中法制類作品將擇優充實到學校法制電教館,這一做法改變了以往采購作品的狀況,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信心,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也起到非常好的引領作用;初三電腦硬體維修及拆裝,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技能和本領,學會處理簡單的電腦硬體故障;初四幾何畫板,與學科教學相結合。選修課程有《電子報刊的製作》《電腦繪畫》《網頁的製作》《動漫製作》《理化生探究實驗》等,這些課程可以通過興趣小組的方式來完成,主要利用活動課的時間進行學習。
開發校本課程,實踐中提高技能。學校一直致力於讓學生在做中培養真興趣與真性情,從而實現真探究與真學問。從最初成立興趣小組,如航模、四驅車、機器人滅火等,到開設電腦繪畫、動漫製作、網頁製作、電子校刊製作、經典誦讀、閱讀與寫作、音樂類、美術類、體育類、文明禮儀等在內的二十多門校本課程,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校本課程實行走班制,學生自願申報,每周兩課時,定時、定點、定人參加學習,學期末以展示學習成果、匯報演出等形式進行考核。此外,學校還搭建了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從2009年首屆班級網頁製作活動舉行,到首屆信息技術文化節開幕,動漫小組正式成立,再到第一期電子校刊正式出版……一項項活動,一次次創舉,凝聚了師生的心血,彰顯了學子的智慧。
『陸』 如何有效落實德育常規
下面是摘自某學校的校長發表的講話,希望能幫到你!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德育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是培養造就社會合格公民的起點。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德育為魂、以服務為根的育人管理體系,努力開創德育工作的新天地。藉此機會,我給大家講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目前我校德育教育的現狀
現在我校的德育教育已經碰上了尷尬場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程度不夠。從招生制度方面講,絕大多數學校只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不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多年來,我只聽說有因分數不夠而被拒之門外的,極少聽說有因品德缺陷而不被錄取的。正是因為這,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也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一門心思抓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生只要成績好就一好百好,其他方面即使不好,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也不會引起足夠的重視,畢竟考核一所學校教學質量的好壞,評價一位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無論是看前百分之二十,還是看後百分之三十,多以分數論英雄。現在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比以前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衡量子女是否有出息,就看他每次考試考了多少分。而且現在考大學,有時差一分就是幾千甚至是幾萬塊錢,這怎麼不讓家長和老師一門心思去抓成績呢!
2、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由於我們的招生范圍很大,學生的學習基礎、行為習慣、家庭背景、經濟條件等差異也很大,將這些學生編在一個班裡,首先增加了班級管理的難度,其次非常容易造成兩極分化。
3、家校溝通難度大。現在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常年外出務工,孩子往往託付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這樣進行隔代教育,效果是很差的。一方面由於現在只有一兩個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非常寵愛,甚至於過分溺愛,疏於管教;另一方面由於老人家年紀大了,精力不比往昔,監督起來力不從心;第三他們的管理觀念已經不能適應時代需要,只能讓孩子穿暖吃飽,其他的就無能為力了。因而這樣的家庭教育形同虛設,根本別指望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雖然現在的通訊發達,很多家長在班主任那都留有電話號碼,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鞭長莫及,有的家長就是沒有外出務工,班主任請他,也是千呼萬喚不出來。
4、單親家庭多。現代社會,許多家庭都面臨著婚姻危機。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中學生,父母的離異在他的心裡肯定會造成負面影響,留下陰影,如若溝通疏導不當,可能就會給學校的德育教育帶來壓力。
5、外面的誘惑多。衡陽市二中座落在市中心,學校周圍有很多的網吧和游戲廳,對學生有著無比的誘惑力。而那些地方只要去過一次,嘗到滋味,就難以自禁。
二、如何落實德育常規
目前,雖然我校的德育教育面臨著比較尷尬的境地,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積極應對,要改變這一狀況還是極有可能的。
(一)用新途徑提升教師師德修養
未來社會的發展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面對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我們應重視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倡導「正己、敬業、愛生、奉獻」,樹立「學校無小事,事事關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的師德意識。
1、學理論,練身心。
教育工作者必須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素養,認真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樹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用自己完美的人格去教育好學生。因此,必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認真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為此,我們將重點圍繞「揚師德新風范,塑教師新形象」的主題,開展師德修養系列教育活動。組織教職工學習《教師師德修養讀本》,讓每一位教師在思想上認同師德修養的內容,並在工作切實踐行;重溫學校現代管理制度,讓每一位教職工清楚知道學校的現代管理制度,重實績、重崗位、重細節、重表現、重創新,只要在平時的工作崗位上有作為,你一定在自己的事業上有地位。
2、鑄師魂,營氛圍
今年,我們將在全校大力實施「三三工程」。第一個三——「三個耐」即: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誘惑,耐得住挫折;第二個三——「三個和」即:和藹可親對學生,和氣熱情對家長,和睦相處對同事;第三個三「三個心」即:上進心,責任心,事業心。為了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崗位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我們將從機制上營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圍,學校除了採取校長巡查的方式外,還將採取行政值班,學生值日檢查的方式來進一步規范教職工的職業行為。同時我們將還制定「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評價機制,把它納入教職工月考核之中。通過這種評價機制使得學校德育工作真正做到全員參與、時時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機制。
3、抓培訓,促發展
班主任是德育隊伍中的骨幹力量,在抓全體教師育人的同時,我們還將重點抓班主任育人水準的提高。本學期,我們將進一步深化班主任校本培訓的研究,內容上我們注重體現時代性、實效性,通過專家引領、讀書研討、案例分析來促進班主任理論修養和專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形式上我們採取親身體驗、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外出取經等方式,為班主任開拓育人新思路;機制上我們將通過加大對班主任的考核力度,完善班主任月考核內容、班主任學期考核條例以及增加班主任的津貼來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水平和管理積極性。
(二)用新理念加強學科德育融合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注重各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不僅要求各學科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通過自己精心的備課、親切的教態、精湛的教藝、端正的板書、耐心的輔導,給學生愛的感受、美的熏陶。為此,我們將著力抓好「三個點」,發揮課堂教學德育主渠道作用。
1、瞄準關鍵點——更新觀念
充分挖掘各學科德育資源,使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學校將定期開展學科校本培訓,邀請專家引領新課程理念,使每一位教師在思想上更新觀念,樹立德育意識,並把認知能力、道德情感、品德能力和行為規范等多種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2、找准著力點——精心備課
學科德育因素的體現也需要備好課。教師首先要研讀教材,全方位審視,多角度剖析,明確體現德育的著力點。比如:語文課的著力點,除了要讓學生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更要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英語課的著力點,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感受語言語調的韻律美、字母書寫的線條美。為了讓每一位教師在學科備課中體現德育的著力點,我們將加大教研組的集體備課和評課說課力度,通過集體備課,明確學科中的德育因素,並把它貫穿於教學整個過程;通過評課說課,讓教師進一步了解新課堂評價標准,是否以學生發展為本,是否體現德育因素。
3、選擇突破點——感情投入
實踐證明,較好地在學科教學中融合德育,教師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投人情感,傾注愛心,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在學科德育融合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善於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品德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其次教師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以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比如:課堂的導入語,精心設計的板書,悅耳的朗讀等會給學生創造共鳴氣氛。第三教師要善於進行知識的誘導,突破單純注重智力的局限,誘導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正確的學習動機,給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科德育的效率。
(三)用新思路拓展德育新天地
認真落實各項管理措施是實施德育常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德育管理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挖掘、利用豐富的德育資源,讓德育教育收到實效。
學校將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體驗活動。
行規體驗:細節決定成敗。本學期,我們將注重從細處入手,加強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加強校門執勤,規范學生進校禮儀;加強課間管理,開展課間快樂小游戲;加強用餐教育,形成文明用餐;加強放學巡視,強化文明離校行為。
活動體驗:開展德育實踐活動,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快樂、體驗成功。學生處和團委每月要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實踐活動,如:「揚民族精神,做可愛的二中人」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
老師們,德育常規的落實是一項意義重大,並且任重道遠的事情,只要全體教師積極參與並且認真配合,我相信我校的校風必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謝謝大家!
『柒』 論新時期英語教師應如何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從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還停留在起跑線上,別人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但更多教師對別人的成果處於觀望態勢,別說運用到我們的課堂中去。這就需要更新教師觀念,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
1、以專業成長與創新精神為核心,在教師中大力倡導「四種精神」。即忠於事業的奉獻精神、不斷開拓的進取精神、團結奮進的協作精神、勤奮踏實的實干精神。同時,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有主題的培訓並留相應的培訓作業(反思、案例、讀書心得等);要通過現代化工具如博客與教師進行更廣泛而自由的討論;通過徵集教學的論文和課案促進教師思考等等,使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盡快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盡快地站穩講台,逐步成長為教學骨幹。
2、通過專家引領,夯實教師教學教研教改的基石。學校應定期邀請校外專家來校開展教育教學輔導及學術講座,使教師能面對面的與專家進行教學探討和學術交流;或者組織教師集中觀看名家的教育講座光碟,從中感悟和不斷吸收教改和教學實踐前沿的新理念。
3、開展教學比武,為教師搭建砥礪技藝的平台。開展教學比武能使授課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分析學生情況、選擇教法,吸取學科組成員的智慧,展示了一節節鮮活的、高效的、人文的、智慧的課堂。教師們積極聽課,虛心學習,課後進行評課,就自己的所思所悟進行廣泛交流,提出可供借鑒之處和今後課堂教學的努力方向,能營造學校教學研討的濃郁氛圍,能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注入了新鮮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