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技能課程 > 信息技術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信息技術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3-12 19:38:45

Ⅰ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會存在哪些問題

信息技術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真正落到實處,關鍵在於是否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隨著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術教師經常抱怨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喜歡上網、打游戲,喜歡上QQ等等問題。信息技術課堂為什麼會存在這些問題?根據我多年教學實踐及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對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信息技術課堂活動中學生常見的一些問題,從教材、學生心理、教學方式、教師評價等方面進行分析,並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更有效的提高。
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是成功開展課堂教學的基本保證。可見,是否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決定著教學的成敗和教學質量的高低。由於信息技術學科自身的學科特點以及教學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好的問題,導致他們不願主動參與到教師安排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從而使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質量下降。
一、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操作水平的兩極分化現象
好像很多班級都存在這種現象,具體表現為:好的學生對老師布置的任務很快就完成了,之後無所事事,久而久之養成懶散的習慣;差的學生認為老師的進度太快了,跟不上,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越學越差。
2、玩游戲現象屢禁不止
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有學生趁老師不注意而偷偷摸摸地玩游戲,把老師布置的課堂任務早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只顧自己自娛自樂。而且這個問題就像流行感冒,會影響周圍自製力較差的學生,也無心上機操作,甘願冒著被老師批評的風險而「過把癮」。
3、千方百計上網瀏覽網頁、聊天
部分學生只要一進機房,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是否能上網,如果網路是通的那簡直比考100分還興奮。在課堂上不管老師的講課內容,只顧上網聊天,瀏覽諸如明星、游戲等網站,根本不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當然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還有其它的的問題,但以上三點可能是在學生中較普遍存在的,具有典型性。造成在學生當中普遍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也是很多的,有教學內容方面的,有學生本身方面的,也有教師教學方式、評價方式上的。針對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們怎樣才能盡量讓學生克服這些問題,主動參與到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長久地保持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是信息技術教師的共同願望。如何實現這一願望,在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找到了一些相關的解決辦法,現把個人想法寫下來。
一、利用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其學習動機
小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熱情發生著動態變化,往往在開課之初學習熱情高,隨後就逐漸產生分化。分析其原因,開初的學習熱情,一是來源於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計算機與現實生活、學習緊密相連;二是來源於學生對計算機的好奇心、神秘感;三是來源於學生對新學科的期望,都希望自己能在新學科上得到充分展示和發展。但是,小學生正處於對各類知識的積累期,他們對學習還缺乏明確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其學習熱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極易減退。隨著時間推移,學習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其學習熱情隨之降低,學生動機就會減弱。
根據上述特點,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其一,要充分抓住信息技術學的學科特點,重視信息技術實際操作與應用,認識到自己的生活需要信息技術技能,將來的工作需要信息技術的知識。其二,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操作習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個過程使學生逐步認識到,課本上的信息技術知識是基礎,要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就必需要要掌握這些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其三,要重視學生對學習有獲得成功的期望。課堂教學以任務為驅動,精講多練,講練結合,給學生充分的上機操作時間。對學生的作品,要及時評價,使學生有成功感,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措施將鞏固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把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從而激發其學習的內在動機。
二、教學內容情境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如果我們花點心思在教材處理上,將課程目標要求的、學生需要並能夠掌握的知識內容蘊含在一定學習情境中,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情境的引領下,通過探究活動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和不斷的自我發展,亦能實現激情飛揚的課堂氛圍。所以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感受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直觀性和形象化。再者,老師也要積極創造出一種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這樣利於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探索學習,發現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看一部電影的時候,如果開頭精彩別致,就能迅速地吸引住觀眾,讓我們產生一種非往下看不可的強烈慾望;在聽一首好歌時,只要美妙的前奏一響,就可以撥動聽眾的心弦。課堂教學也同樣如此,教師如果設計一個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為整堂課的和諧自然發展打下基礎。例如,我在教授三年級信息技術課《神奇的小畫家》時是這樣引入的:先讓學生欣賞一段電影《獅子王》中百獸歡騰的動畫,然後再同學生進行交流。
師:「同學們,森林裡的動物馬上就要開聯歡會了,可是森林太大,需要提前到各處張貼海報才能召齊所有的動物來參加,現在想請你們設計這張海報。老師已經用《金山畫王》設計了一張,請同學們欣賞一下(出示範例)。你發現了哪些動物?」
生答……
師:大家說得好極了,森林裡的動物們都盼望著這次聯歡會,你想不想親手為他們設計一張宣傳海報呢?
學生齊答:想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慣用《金山畫王》設計宣傳海報。
這樣,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全被吸引和調動起來了,課堂充滿了快樂的氛圍。
其實無論小孩還是成年人,大家都能深切感受到,對於感興趣的內容或事情,就會比較投入地去學、去做。所以當教材上的內容不能引起學生興趣時,我們就要考慮選用適合教材的載體來指導學生學習,想辦法使學生感興趣。通常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採取相應的處理方法。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學習,達到激發學習動機的目的。
三、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及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的關鍵在於提供好的學習誘因,所謂誘因就是指滿足個體需要的刺激物。對小學生而言,最好的學習誘因是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的教學手段及方法的藝術性是激勵學學習動機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深研大綱、教材、學生。把大綱、教材變活,提高教學技巧,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使自己的教學成為學生學習動機形成的正誘因,起到激發學生外在學習動機的作用。例如,文字處理軟體中的「替換」操作,是個可以大大提高編輯效率的操作,適用於對內容的有規則修改。作為新授內容,可以先設計一篇比較長的文章,其中某一詞語在全文出現的次數多達幾十處,但都用錯了,要求學生將其無一遺漏地改成另一詞語,並對操作進行計時。可先放手讓學生去操作,一般情況下,學生都會運用以前所掌握的編輯操作進行修改,待到學生們累了,覺得枯燥了的時候,教師適時提問學生:是否有更為省事、更為高效的操作呢?這一問,正好問到了學生的心坎上,學生的精神頓時為之一爽,思維隨即啟動,對「替換」操作的學習及體會也就變得更深刻。在課堂上,學生並不需要教師告訴學生「你要怎麼做」,而應進行適時的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相互之間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就將進一步提高。
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水平,教學方法及手段的多樣、靈活,用自己的教學藝術去吸引學生,不斷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和好奇,避免教學方法的單一。充分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設施,採用切實有效地教學方法及手段,這樣不僅使自己的教學能滿足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需要,引起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為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形成提供正誘因,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四、利用小組合作縮小個體之間的差異,激發學習的興趣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估計沒有哪個學科在體現學生的差異方面有信息技術課這樣明顯。種種主客觀原因造成在計算機課上,有些學生可以說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學生基礎較弱,學有困難。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學內容太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點,基礎差的學生便不能接受。為了解決這個實際矛盾,我主要採取了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組與組之間資源共享。具體方法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編組,推選基礎較好的同學做小組長,平時上課時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指導組員的學習。有些基礎差的同學常常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程,這時就由小組長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任務時,不僅同組同學要互幫互助,組與組之間也要利用區域網的便利,進行資源共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同時縮小個體之間的差異,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秩序自然也就了好起來。
五、巧妙的導入和恰當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成功機會,激勵其學習動機
引入新課要生動活潑、清晰流暢,每節課的開始,教師的開場白——「導」是很關鍵的,既要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經常」引發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語或材料導入新課,來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引導學生樂學。導課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學習《指法》這一教學內容,如果教師講授不得法,學生學習時肯定會感到枯燥、乏味,這樣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指法》這一教學內容時,課堂的導入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我就採取游戲引入的方法,首先我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不光你們喜歡,老師也非常喜歡。接著我對學生說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游戲,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了,我向學生宣布游戲的規則,然後打開打字游戲中的「警察抓小偷」游戲軟體,老師做「警察」,請一學生做「小偷」,然後進行打字比賽,由於「警察」的打字速度快,很快的把「小偷」給抓住了,最後,還有很多學生來接受挑戰,但都一一敗下陣來……於是我因勢利導,讓學生明白老師厲害的原因是因為有快速准確的指法操作,並且鼓勵學生好好練習,以後我們再來比賽。課堂上由於老師重視了導入的教學方法,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為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快樂。這樣導入,不但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還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的任務,並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實踐嘗試,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原本那些在學生中普遍出現的問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學生更加有主動性,並且能持久保持這種參與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真正把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始終對信息技術學充滿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

Ⅱ 試分析教育技術在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最直接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是教師,他們是整個信息技術教育應用過程中的見證者和執行者。在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師將直接影響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和推廣。自從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就存在著各種各樣阻礙其發展的因素,這讓我們不得不思索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事實證明,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是導致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受到阻礙的主要因素之一。
首先,仍然持有傳統教育觀念。對於許多教師而言,在一直只用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中應用新的教育教學技術是一項挑戰,長時間形成的傳統的教育觀念和習慣仍佔主導地位。而且,信息技術對於教學工作並不是必需的。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雖然有著諸多的好處,但是如果教師認為即使沒有他們,教學仍然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那他們就傾向於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固有的觀念阻礙了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的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其次,缺乏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在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過程中,教師僅僅是實施者和執行者,這會使他們在實施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責任感。同時,由於現階段應用信息技術的評價系統尚不完善,現代考試評價的標准仍然是分數,應用信息技術的班級成績不一定比不用信息技術的好,這也給老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使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下降。
再次,技術水平依然較低。對於已經習慣於粉筆+黑板的簡單教學模式的教師,眼花繚亂的信息技術使他們無所適從,雖然有一部分教師接受過教育技術培訓,但由於在日常教學中應用的頻率較低,而且培訓完成後並沒有配套的技術支持,大多數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仍停留在會用的水平。信息技術培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提高教師技術水平的作用,但這並不能保證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能夠很好地應用於教育,所以教師應該學會自己應用和學習新的技術,而不是只依靠信息技術培訓或再教育。現在在教學中我們都提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同樣,在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的過程中也要本著「授人以漁」的態度,只有讓教師自己掌握了更新技術、自主探索技術的觀念和能力,才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
針對以上教師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轉變觀念
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最直接的執行者——教師,他們需要做好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的心理准備。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對於大多數老教師而言是一項新的任務,這需要教師重新審視教學內容,重新設計教學策略。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其中,教師要有足夠的心理准備來投入到這一場教學改革中。在應用信息技術過程中,他們也許會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包括來自學校的壓力,來自學生家長的壓力,來自教師自身的壓力,還有來自教師家庭的壓力,這些壓力是對教師心理和生理的嚴重考驗,教師要做好努力克服各種壓力的心理准備。同時,教師要改變舊有的傾向於傳統教學的思想,認真學習各種教學理論和新型技術,並將其應用於日常教學中,以更好地探索教學的新思路和新途徑。更重要的是,教師要能夠從心理上接受信息技術,而不是迫於評職稱或其他利益才去應用,只有這樣,信息技術才能夠真正的被廣泛應用於教學中,也只有有了教師的接受,信息技術才能教學中充分發揮其作用。

Ⅲ 您認為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方面存在什麼問題和困惑

首先存在的是沒有以往教師教學的那種朴實,認真。還有就是現在做什麼都想的是信息化,不考慮家長孩子的接受能力。還有就是容易滋生教師的懶惰心理。

Ⅳ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目前國家正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新課程標准,新課程標准不再是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而是從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和需要出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以學科的人文性、綜合性、實踐性為特徵來構建新型課程體系,並且在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建議等方面都做出了相當大的調整。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育理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在學校的實踐教學活動中,由於教育主管部門領導者的錯誤理解,教育開發商錯誤導向,一線教育工作者的盲從,眾多學校存在著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及操作誤區。這些誤區的存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度,易使新課程標准在實施過程中偏離正確的方向。第一, 新課程標准提倡教育信息化,提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育信息化是倡導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要減輕教師的負擔。經常會聽到學校某某老師為了准備一節公開課,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而要親自去開發課件。為了掌握某個課件製作工具耗費了大量時間,製作一個課件更是用盡精力,而弱化了對課程本身的研究。這種低水平的重復開發,浪費了大量的優質教育資源,與教育信息化的主旨完全是背道而馳的。況且有些課件製作工具很不成熟,更新換代太快,甚至被中途淘汰,這些都加重了教師的負擔,讓教師成了信息技術的工具,這對我國相對缺乏的教師資源是一個嚴重的浪費。第二,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倡一種自然高效的結合教育理論中建構主義強調在教學中要創設情境,因此很多教師都藉助於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教學環節中的「情境創設」,然而我們發現,這中間有一部分教師並沒有真正理解教學情境創設,一味追求在課堂開始階段用CAI課件播出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視音頻材料即為創設教學情境,如果沒有多媒體的支持就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創設情境,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的情境創設就會出現偏離教學目標的現象。其實情境的創設可以有多種方式,適當的多媒體材料可以輔助實現創設情境,教師的語言渲染,激發學生想像,生活實例列舉等都可以創設情境。我們一塊來學習新課程標准中的一段話:「創設學習情景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習更為有效。在創設學習情景時,應力求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於啟迪性。」第三,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倡發揮在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下教師主導作用新課程標準是圍繞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制定的,但這並不影響教師的主導作用,特別是在以多媒體和網路資源為主的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下,中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較低,自製力有限,教師的主導地位就更加重要了。有些老師在課前准備了大量的資料,在課堂上一並呈現給學生,或者給學生一個題目,讓學生自己到浩如煙海的互聯網上自己去查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不注意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指導者,學習工具運用的幫助者,協作學習的組織者,知識建構的引領者,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反而會大大降低。第四,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倡落實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質疑、提高信息素養、提高判斷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思維習慣」等,都集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有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卻把主體回歸的課堂變成了主體放任自流的課堂,過度弱化了教師的作用。這種極端化的傾向在一些對信息技術不太了解或對新型教學結構掌握得不太好的教師中存在著。於是在教學中出現了放手讓學生在網路中自學而不加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上隨意自由發言而不圍繞主題,學生合作學習只流於形式,最後形成的「共識」只代表個體意見,而非真正共識。不但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連傳統教學中教學任務的完成,必要的師生情感交流,教師人格魅力的熏陶都等喪失殆盡。第五,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倡信息技術環境下優質學習資源的共享學習資源從來就不存在萬能媒體或唯一媒體,這種觀點在教育技術領域里經過多年的爭論,早已有了這樣一個定論。先進的教育資源,從原來人與人之間的語言行為傳播,再到後來的印刷材料傳播,直到現在的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網路傳播。教師可以足不出戶而通過網路獲知天下事,搜索到大量的教學資源,但如果教師對這些資源不加篩選,而全部羅列在一起呈現給學生,我們說這樣的資源是穿上了計算機衣服的厚本教科書,知識易被割裂理解,學生容易迷失在大量的學習資源中,最終於教學無益,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所以實際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篩選合適優質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要體現知識的層次,系統性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好,一句話「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Ⅳ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在廣大中小學教師中(乃至整個教育界)仍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種種片面甚至是錯誤的認識,尚未明確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內涵及方法。目前,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主要存在以下四大誤區。
對技術應用的誤區
誤區一:技術排斥觀。部分人認為目前以中國教育的現行體制及經濟現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根本無法實現,從保護學生、保證教學進度角度看是不宜採用的。
誤區二:唯技術主義,過度依賴技術支持。很多人認為,如果一堂課沒有用到多媒體課件、網路等就不是一堂好課。也有人認為,使用的技術越先進越好。
誤區三:重精品型課件,輕實用型課件。目前很多學校都存在這樣一個現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去准備一個精品課件參加評選活動,而活動一結束就不再使用,對課堂上使用的實用型課件則開發不夠。
誤區四:關注課件,過多地展示多媒體,忽視教學過程。很多教師認為必須把課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較亮麗,但這往往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對學生的觀察產生干擾,不利於看清問題的本質。
教學方法與教學思想上的誤區
誤區一:在教學方法上重視演示現象、傳授知識,忽視揭示過程、培養能力。在多媒體與網路技術的信息技術環境下,應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精心合理地設計教學設計方案;注重對學生認知方法的培養等。
誤區二:錯誤地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媒體與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活動更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有些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理解有偏差,認為學習過程中盡可能讓學生多說多做就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過度弱化教師的作用,過度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的優勢沒有發揮,教學任務完不成;
(2)分組學習是教學中教師常用的一種方式,但很多隻停留在形式上,存在小組任務目標不明晰,小組成員分工不明確等問題,從而導致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
(3)忽視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導致了學習參與度較弱的學生游離在課堂之外,產生了兩極分化的現象。
誤區三: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定位為教學情景的創設者,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指導者,學習工具運用的幫助者,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意義建構的促進者。
對教學資源應用的誤區
誤區一:對網路資源過分信賴,忽視其他教學資源。
誤區二:為使用網路而使用網路,忽視教學目標和效果。
誤區三:過分重視助「教」的資源建設,忽視助「學」的資源建設。
誤區四:重視物質資源,忽視人力資源。
對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誤區
誤區一:校園網建設重形式,輕效果。校園網的建設和應用缺乏全面考慮,造成資源浪費;只重視硬體建設,忽視軟體與應用建設,配套的軟體與資源不足已經嚴重製約了硬體的有效使用。
誤區二:建設資源的比例嚴重失調,忽視教師培訓。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是影響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擁有大批掌握先進教育科學理論並能將其應用到現代信息技術中去的教育工作者,是搞好信息化教育的關鍵。
誤區三:以信息技術課程為核心。很多人錯誤認為,教育信息化就是買計算機、上信息技術課,只是純粹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能。而應將信息技術融入各學科教學中,師生通過利用信息技術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Ⅵ 討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哪些常見的問題

1.如何使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的問題。
2.如何導入課程激發學生對課程興趣的問題。
3.教學設計是否合理的問題
4.教學的模式的採用

Ⅶ 教師信息技術 教學存在哪些問題

1、學校和學生的忽視
學校對於信息課的教學並不十分重視,轉而狠抓數理化等主課,將學校的升學率擺在首位,不太重視學生信息技術的教育。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課程,並不像傳統的語文、數學等學科受到家長和教師的重視。初中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信息技術課時被其他課程佔用的情況,不能夠保證基本的課程教學。而且有關信息技術的管理制度不完全,管理尺度鬆弛,學校也缺少技術水平高的教師。
對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更沒有明確的認識。對於學數學生來說,計算機往往是一種娛樂工具。比如在網吧,多數學生都是聊天、看電視、玩游戲。真正用於學習的卻很少,比如很少看到學生去網吧查資料,交流學習方法等。網吧如此,家庭計算機也不例外。許多個人計算機都是用來娛樂的,而其學習和工作的功能往往被忽略。受這樣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影響,多數中學生都將計算機視作一種娛樂的工具,而信息技術課也便成為滿足學生玩耍欲的課程。學生的心裡只是想怎樣能避開老師的目光,抓緊時間玩,而他們並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這一門課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由於學生對這門課程並沒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對這門課程也沒有足夠的重視。
2、師資力量欠缺理念落後
受人員編制或教育經費的問題,或是因為信息課時數少,又沒有升學壓力,學校對信息課的關注度不高,缺乏重視。學校的漠不關心使得信息老師缺少專業培訓機會,有的甚至並沒有嫻熟掌握計算機應用軟體方面的知識,或許僅僅只是會運用基本的電腦操作常識這樣的師資是很難提升學生們的信息素養的。 新課程的推行過程中,一些教師不能夠接受新型的教育理念,離真正認識素質教育的內涵還有一定的差距。這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還很傳統, 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和知識傳授,並不能夠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多數教師缺少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研究,沒能找到創新的教學方法,依然按照教師講課學生筆記的方式。這不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實踐經驗缺少,動手能力差。信息技術教學的實際和素質教育的標准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3、學生基礎差異
在學生們的知識接受中,也是因人而異的。老師在課堂上統一演示完教學內容後,布置給同學們作業任務,有些同學可以很快的、有想法地去操作。但也有些同學或許是上課沒仔細聽,或是操作能力不熟,要完成作業就有一定的困難。產生這種差異性的原因可能是,有些學生先前就已接觸過計算機操作的部分知識,或是家中有電腦,接觸嘗試的機會多;而有些學生或許是初次接觸,還處在陌生需磨合的階段,接受能力明顯就有些慢了。學生的基礎水平不一樣,認知能力不一,使得教師難以展開教學工作,導致了教師在教學任務中的難度加大。
4、缺乏實踐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側重動手操作的課程,必然需要向學生提供大量的動手實踐機會。實踐是驗證知識的最根本方法,信息技術教學的成功離不開實踐,只有在多元化的動手活動中,學生才能夠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必須要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親身操作中提升學習興趣。但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對具體活動的設計過於單一,不能夠根據學生的求知領域來開展活動,甚至可能引導學生走向錯誤的學習之路,沉溺於游戲不能自拔。

Ⅷ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存在哪些常見的問題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試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教育面向現代化不可阻擋的趨勢。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和學校教育信息化環境的形成與不斷完善,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都將利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教學中,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是,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教師不能主動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目前,部分教師特別是落後地區的教師還是採用粉筆加黑板式的傳統教學方式,缺乏現代教育意識和教育改革的熱情,改革意識不強,使用多媒體計算機及其教學軟體的能力很有限,不能很好地將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方式融入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還未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重要意義和所產生的影響。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經常碰到這樣的事情,學校組織公開課,我們的老師才用現代教育方法來完成公開課,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根本看不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二、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不足。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目前中小學教育技術應用的熱點問題。但許多教師對教育技術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即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通常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分為三種形式,即: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這種認識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技術在在中小學的廣泛應用,但事實上作為解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存在問題的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容不僅僅局限於這三種形式。
三、缺乏高質量的計算機教學軟體。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教學軟體,但其中真正適合且效果好的並不多。有相當一部分教學軟體在應試教育觀念驅動下,比較強調書本知識,出現了書本搬家或電子練習冊的現象。這種教學軟體很明顯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容和作用狹隘化了。
四、硬體條件達不到要求。現在很多的學校都配備了機房,但是有的學校並沒有精心管理,只是當作擺設放在那裡,完全起不到計算機教學的作用。有的學校機房還沒有連接到網際網路,這樣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就受到影響。甚至有的學校機房設備陳舊老化或缺少必要的維修,無法正常使用。這樣現有的學校條件也就無形中使普通教師與計算機在心理上產生了疏離,因此,在一些中小學教師心目中,總認為計算機是高新技術,雖近在眼前,卻距離很遙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學習和使用計算機這一現代教學媒體的積極性。

Ⅸ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注重哪些問題

信息技術是門新興的科目,沒有現成的教學方法可用,缺少教學的參考資料,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細心琢磨,大膽探索。聽了很多信息技術公開課和常態課,以及自己課堂教學實踐,總覺得存在因沒有根據學科特點,有些知識能力培養不夠重視或不到位,而不能達成教學目標的問題存在,總結了幾點,在此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進行探討: 1. 精心設計課堂的全程,重視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無論是情境導入、懸念設疑還是導學導練,都要牢牢地抓住學生的興趣入手。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教學容易枯燥冗長,但恰當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去講述,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方式,就會調動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學生也記憶深刻。 在計算機操作教學中,由於教師對計算機特點和學情的估計不足,往往容易導致操作環節「放有餘而收不足」:很多學生在課上莫名其妙的研究、漫無邊際地上網、稀里糊塗地操作、匆匆忙忙地小結。課堂看似熱熱鬧鬧,卻是過程拖沓、效率低下,毫無價值可言。要提高操作的有效度,我們首先要重視操作前的討論與分析,滲透計算機文化思想,要使學生知道做什麼、為什麼做、怎麼做、到哪兒去做,通過分析使每一項操作目的更明確、流程更清晰。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文件及文件夾的移動復制時,邊演示邊講解:第一步選定文件、第二步剪切、第二步確定目標位置、第四步粘貼。可學生就有問題了,為什麼要選定,為什麼要剪切,為什麼要粘貼,而如果你在選定之前講這么一個情境:如果你向老師借了一個光碟,裡面有幾個自己喜歡的文件,就可以把它們復制到自己的電腦中,在復制之前選要選定它們,「選定」實際就是告訴計算機我要對它們幾個進行操作了,還要告訴計算機進行什麼樣操作,用到「剪切」、「粘貼」,接著講述一個剪貼板知識。只有這樣將任務分析透徹、目標明確,才能使學生的操作減少盲目性,學生也就有興趣學習了。 2. 根據實際情況,重視接受性學習和引導發現學習相結合 關於接受性學習模式,大家比較熟悉,就是老師講,學生聽。而發現學習就是將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不斷地探究來自己獲得結論的過程。它利於學生學會學習,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同時也有益於知識的保持。我在這里所說的接受性學習既不是機械性接受,也不是被動式接受,而是有意義接受學習。像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網路基礎知識,就須採用接受性學習。接受學習和發現性學習這兩種學習模式對人的發展都是有必要的。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接受性學習還是主要的。它的最大的優點就是利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盡可能多的知識,並為學習高深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水平高的老師善於在接受性教學中,滲透研究性、探究性新的觀念、原則和方式,達到發現的目的。 3. 精心設計練習,加強師生互動,重視在實驗練習中提高技能 目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普遍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教學。教師在課前進行教學任務設計時,仔細地推敲每個知識點、統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挖掘答案,恰當的教學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與慾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此教學法的核心在於任務的確定,要精選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點難度又經過討論,自主學習發現問題答案的練習,任務呈現在學生面前後,教師不要急於去講解應該怎麼做,或立即讓學生自己去做。而是要指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理清問題,防止學生無從下手。 4. 進行學科整合,支持其他學科課程學習,重視學用結合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提到: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設備和技術資源,來支持其他課程的學習,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 那如何支持其他學科課程的學習,例如生物、歷史學科,許多感興趣的科學奧秘、歷史事件和人物,教材所涉及的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在學完課題之後,學生頭腦中仍存在著大量的各種各樣的疑問,這時正是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引導探究查閱資料的最佳時機。充分發揮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傳輸信息量大、傳輸速度快的優點,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可讀性強的信息資源,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習效率。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培訓中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