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修訂的數學課程標准到底對我們的教學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麻煩告訴我
准確把握標准變化特點、以案例為載體形成具體的實踐操作方法、關注廣義教材
是三個核心環節
進一步明確「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從「雙基到四基,從兩能到四能,從單一思維到復合思維、增加多個核心詞」的變化特點。
修訂後的課標對實驗稿課標既有傳承,也有發展,我學習了修訂後的課標,覺得以下三點變化最為深刻。
調試數學觀,明確新的數學課程觀。
實驗稿課標認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而修訂後的標准將其調整為「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是一門科學,而非過程,無論是直接來源於現實世界的,還是來源於數學世界的,只要是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都可以構成數學的研究對象。與此同時,將原有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數學課程觀,修改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
展」,這樣的表述方式,保留了實驗稿課標所界定的數學課程觀的精髓。
明確提出「四基」、「四能」和復合思維的要求
。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在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增加了針對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的具體要求,更加凸顯數學對於學生發展的特殊作用,將實驗稿標准提出而尚未顯性化的有關理念顯性化,這是對10年改革成功經驗的提純和升華。
對於能力培養的問題,不僅直接提出能力培養,而且增加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要求
。這種變化,不僅充分延續實驗稿對於創新精神關注,而且有了顯著發展。
在繼續關注歸納、猜測等思維形式的基礎上,修訂後的課標明確提出「歸納思維」與「演繹思維」並舉的具體要求。
在核心詞上,增加了「幾何直觀」,將「符號感」修改為「符號意識」,將「統計觀念」修改為「數據分析觀念」,並對「數感」、「空間觀念」的內涵作了修正。核心詞是標準的「關鍵點」,對於正確理解、准確把握標准至關重要。對於「數感」,不僅需要原有的「感」,更需要在感性基礎之上適度的「悟」;將「統計觀念」調整為「數據分析觀念」,凸現數據在統計與概率研究對象中的核心地位。
以典型案例為載體,揣摩課程內容標準的變化特點,進一步明確各個領域的核心目標和課程教學要求。
與實驗稿相比,修訂後的課標一大亮點是增加了大量豐富而典型的案例。藉助這些典型案例,我們可以很好地把握課程內容的變化,進一步明確各個領域的核心目標。在初中數學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直接借用這些案例。
建議採取「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抓手、六個轉變、一個主渠道、三種方法」的策略推進數學教學實踐活動。這里的「一個中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簡稱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是課標理念的根基。「兩個基本點」是指「課程是經驗,是活動」,即課程必須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活動經驗的基礎之上,這是數學課程實施的基點。同時,數學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開展的積極的數學思維活動,沒有「經驗」作前提、沒有「數學活動」的內涵,就失去了數學課程的價值追求。「三個抓手」是指數學課程教學素材的選取,必須圍繞「現實的」、「有趣、富有挑戰性的」、「有豐富的學科內涵」三個要素而展開。這里的「現實的」不僅考慮現實世界中的,而且也要關注「學生的現實」——即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所熟知的素材。「六個轉變」是指轉變數學觀、課程教材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信息技術與數學課整合及課程資源觀。特別是修訂後的課標豐富了「教學觀」的內涵,在「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增加了「積極參與」。而課堂參與需要從行為參與到思維參與再到情感參與,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才能成為真正的課堂參與。同時,確立新的學生學習觀,即「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一個主渠道」是指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渠道,一切理念必須化為具體的課堂教學行為。「三種方法」是指案例研究、行動研究和校本研究。這是10年改革所積淀的推進課程改革最有效的三種方法。
B. 新課程標准堅持了什麼,修訂了什麼
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新課程引導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致力於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本思路。
修訂了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學科中的滲透。2)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理念
C.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是什麼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新課程標准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3)新修訂課程標准培訓擴展閱讀:
新課程標准提出的六個目標:
一、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二、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三、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五、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六、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D.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有哪些新的變化
1、本次課程標准修訂積極回應社會各界對教育問題的關切,努力從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出發,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容量和難度。
在課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學科進一步精選了內容,減少了學科內容條目。在課程難度控制上,有些學科直接刪去了過難的內容;有些學科降低了一些知識點的學習要求,從「認識」和「理解」調整為「了解」;有的學科對難度較大又不宜刪除的內容,以「選學」方式處理,既增加課程彈性,也控制了難度;還有些學科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適當調整了不同學段的課程難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更好地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
2、 我國基礎教育有重視「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統,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比較薄弱。為此,此次課程標准修訂特別強調能力培養。一是進一步豐富了能力培養的基本內涵。如數學課程把傳統的「雙基」目標發展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進一步明確了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如針對教師反映對「探究學習」指導有困難的問題,提煉了「探究學習」的基本步驟和一般方法,以加強對能力培養的指導。三是理科課程強化了實驗要求。如物理明確列出了學生必做的20個實驗,化學要求學生獨立完成8個實驗,以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
E. 新修訂的課標更突出體現哪些方面變化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去落實
新修訂的課標突出了以下的變化:第一,德育為先。修訂版新課標更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強調其與教材內容的緊密結合。第二,能力為重。眾所周知,在2001年以前的教學大綱的主體內容是知識點,而從2001年開始,新課程標准開始用行為動詞表達學習目標,體現了對於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的倡導,這一點也為修訂版新課標所繼承並強化。但在修訂之後,新課標對部分內容進行了重新梳理和精簡,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安排上更多地考慮到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操作上更容易「落地」。第三,與時俱進。新課標教材在過去10年的使用過程中不斷針對教學當中的新問題進行修訂,而這些變化也在修訂版新課標中體現了出來,在內容設置上更注重聯系當下的社會現實。第四,減輕學習負擔。修訂版新課標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教學實際,對之前的知識點進行了適當的簡化。第五,更強調教材內容在縱向和橫向上的聯系。教材內容的縱向聯系主要指小學和初中、初中和高中的教學銜接問題,橫向聯系則關繫到各學科教材之間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對此,修訂版新課標也有所強調。本人就「德育為先」這一方面的變化談談對我今後從事數學教學的啟示: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重要的論述為我們教師新課改大形勢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在今後的教學工作必須切實地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地更新育人觀念,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一,「德育為先」要求落實「以人為本」的新課程觀。「以人為本」,在教學中就是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勵學生質疑創新,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創造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質疑、釋疑、解疑的過程中,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二,結合數學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依據數學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數學教材上的插圖和一些數目材料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三,通過揭示數學美,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數學中蘊含著大量的美的因素,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數學美,啟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喚醒他們對數學的熱愛。例如,數學中圖形的旋轉,平移,及對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美的享受,以此激發學生追求數學美的意願,提高對數學美的鑒賞能力,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四,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作風。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數學教師首先要有嚴謹、負責的態度。嚴格要求,從小事抓起。數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言必有據、一絲不苟、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科學態度。注意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專心聽講是學生理解知識的重要前提,上課時應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積極探索,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認真書寫作業的習慣,作業時必須嚴格訓練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書寫整潔規范,圖畫符合要求,審題認真全面,計算耐心仔細,並能自覺養成檢查驗算的習慣,培養學生敢於正視困難,戰勝困難的學習精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挑戰困難的精神。
F. 課程標准修訂的主要原則有哪些,其具體內涵是什麼
1、適應性原則:課程計劃必須依據社會各方面的發展變化,不斷豐富和修訂其內容。
2、民主原則:職權在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但是不是教育行政人員可以單獨完成的,需要發揚民主,讓多方面的有關人士參與。
3、彈性原則:要使課程計劃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變通性,以適應各地區、各學校的不同情況。
4、系統組合原則:根據課程各要素的特點和發展以及兒童身心發展的水平,調整建立課程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溝通和配合,以獲取教學計劃的整體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