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代教育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現代教育技術是它的計算機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術,運用現代教育理論,並通過教學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技術,流程和資源為核心,以實現教學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
現代教育技術的概念
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技術名稱不同,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的「現代」二字,闡明了它的概念,我們必須先了解「現代」的意思。中國對「現代」的解釋是:現在這個時代。英語在兩個方面解釋:一是「現代」,翻譯為:(1)現代的,當代的; (2)現代風格,新的和現有的,時尚的。二是「當代」,翻譯為:(一)發生,存在;生存還是產生於同一時期; (2)發生在同一時刻; (3)整個存在;同年齡的來源; (4)現代或當代的,如果現有的。可見,由於對這個詞的「現代化」的理解不同,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解是不同的,歸納為兩個:一個是現在新興的教育技術,相應的傳統教育技術,例如偏重於傳統的認識創新;教育技術的另一種手段是目前正在使用,其中包括傳統的和新興的教育技術教育技術。因為比第一個廣泛的第二制劑的范圍,本文首次稱為狹義的理解,第二稱為廣義的理解。現代教育技術是明白我們的意思,廣義還是狹義理解呢?在這方面,我們的專家做了如下解釋:
解釋之一: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教育理論的教育,現代教育體系,手段和教學實踐的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在教學中應用現代技術,現代教育媒體;
(2)運用現代教育媒體的教育,教學方法,即媒介傳播教育學;比索(3)優化教學過程,即教學設計的教育體系的做法。
說明2:教育技術涉及范圍比較廣,包括教育體制的幾乎所有方面,現代教育技術只涉及到教育技術在現代教育媒體,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科學方法論 - 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和其它相關內容。
說明3:與教育技術的一般意義相比,現代教育技術,探索更多的關注那些與現代科學技術的主題有關。特別是在學習資源,它關注的是,近幾十年來的信息傳輸,處理手段和知識工具,如高級音響,電視,電腦系統及教育軟體,以及開發和利用這些系統,並與現代科學方法的出現 - 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的指導是分不開的。
說明4:現代教育技術是所謂的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基礎,系統理論,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導向的教育技術(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主要是指以計算機技術,數字化音頻和視頻技術,電子通信技術,網路技術,衛星廣播技術,通信技術,人工智慧,虛擬現實模擬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和信息高速公路)。它是現代教學設計,現代教學媒體和現代媒體教學的綜合反映。是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為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說明5:所謂現代教育技術,是為了實現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在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的教學和學習過程和教學資源最優化理論與教學實踐。
解釋:上面5,盡管有不同的表達,但它們都強調了新技術的使用,以達到最佳的教育。現代教育媒體的1,2詮釋的基礎上的AVE解釋的一般概念的理解,現代教育媒體是指電子技術媒體,顯示出他們是狹義的解釋,從「現代」的觀點; 3,4解釋清楚現代教育技術關注的是,近幾十年來新興技術;第五解釋為建議,而不是現代IT更多的解釋性現代教育技術的定義,但在1998年黎科鶇教授對「教育技術的基礎研究」研討會中國南方視聽師范大學研究生指出,現代信息科技教育,包括:
(1)模擬音頻和視頻技術; (2)數字音視頻技術; (3)衛星廣播技術; (4)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5)人工智慧技術; (6)網路通信技術; (7)虛擬現實模擬技術。可見,解釋5仍然專注於新技術的應用。
❷ 現代教育技術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三亞市南島學校 黎紅娟【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學方面也出現了一些變革,越來越多的教學技術都走進了課堂,傳統教育也有所改變。目前多媒體技術給現代教育提供了幫助,提高教學的效果,從傳統教育到現在教育提供了技術保障,利用計算機把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都數位化,並將其整合在一定的互動式界面上,使電腦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體形態的能力。現在技術對教學能帶來很到的便利和優勢,但是也要正確使用,這樣才能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字:教育 多媒體 技術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現代教育技術是作為教師我們必備的。給我們很大的沖擊,現代教育技術到底指什麼呢?現代教育技術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理論與技術,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通過對教學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多媒體技術中的媒體主要是指前者,就是利用電腦把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都數位化,並將其整合在一定的互動式界面上,使電腦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體形態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過程中所用到的各種物化手段媒體正在向我們打開一扇創新之門。在這個新的世紀里,我們要更好的利用現代媒體為教學服務。在整合現代媒體與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當以創新精神的培養為目標,應該站在創新教育的高度認識、把握這一難得的契機。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類思維具有聯想特徵。人在閱讀或思考問題過程中經常由於聯想從一個概念或主題轉移到另一個相關的概念或主題。符合人類的思維特點和閱讀習慣。多媒體技術能夠給人予一種強烈的刺激,引起教學雙邊合作互助,有效地使課堂教學進行組織調控,優化教學環境。而教育心理學也告訴我們: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約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約25%。如果同時使用這兩種傳遞知識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識約65%。雖然學生的智力存在著很大差異,教師就要注意大部分學生都具備學生的能力,有的學生學習成績落後可能不是智商的原因,而是由一些非智力因素導致的。而對於超常兒童和低常兒童教師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於超常兒童教師應盡最大努力為其提供豐富的、難度超出課本的學習內容,同時保護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而對的低常學生在學習上存在較大困難,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需要教師耐心地引導和鼓勵,同時還要教育其他學生尊重和幫助這類學生。而現代教育技術能很好解決這類問題。 1.1多媒體課件的優勢 我個人認為是多媒體課件是現代教育技術用於教學工作的靈魂之一,高質量的課件是教學的先導和前提。而當今開發中許多工具提供的模板製作的課件內容相仿和相近的太多,特別是開發工具提供的自動功能較多,在現實製作中較易出現過分強調華麗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上的東西。如一些不恰當的動畫等,在使用中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結果顯然達不到預期效果。其實課件作為一種教學必備的軟體基礎,教育技術又是經過精心選擇和合理組織的學習教材,這些學習教材應當滿足社會和學生個人學習的需要,還必須符合認知規律,適合於學生的學習。這是教育技術的軟體組成部分。教育技術還是設計、實施和評價教育、教學過程的方法。諸如誇美紐斯的直觀教學法、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以及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啟發式教學法等各個階段、各個時期的教育、教學方法。這也是教育技術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包含教學手段的硬體、軟體和方法組成的系統是完整的教育技術的概念。換句話說,教育技術是教學硬體、軟體和教學方法組成的系統。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普遍採用的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對於傳統教學中教師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變化過程等,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決,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現代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二者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做好現代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的整合,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下面,就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1)現今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拓展時間和空間,化解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直觀展示天體的運動規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發散思維。 (3)教師已由單純地講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扮演的是一種家長式的講解者,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使學生消極、被動的接受知識。而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後,教師從單純的講授者轉變成教學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學的效果會更好。 (4)轉變了學生的地位,促進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學生消極被動地聽講,始終處於接受灌輸的被動地位。而現代教育媒體走進課堂,以其特有的功能和優勢,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和豐富的學習資源,也為學習提供了多種參與機會,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從而使學生的全面素質得到提高。 (5)增強了媒體的作用,使教學媒體成為學生認知的工具。在傳統教學中,教學媒體只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傳授知識的工具,而現代教育應用到教育教學領域後,進一步增強了媒體的作用,電教媒體直接介入教學活動過程,以其生動、形象的表現力,幫助學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從而成為學生新的認知工具。 (6)縮短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認識事特的過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幾個環節組成的。而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後,則把上述環節融合為一體,以其形象直觀、有聲有色的特有優勢,縮短了時空距離,把遠方的東西呈現在學生眼前,把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把抽象的東西化為具體,促進了學生多種感官直接參與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的教學過程,從而縮短了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7)轉變了教材單一的局面,使新型的音像教材不斷豐富。現代教育技術進入教學領域後,新型的現代化的教材體系出現了,幻燈、投影、錄音、電影、電視、光碟、計算機軟體等新型音像教材按照人的認識規律,以文字、圖形、動畫、影像和聲音多媒體的方式顯示教學信息,豐富教材內容,這是教育領域內一場深刻的變革。 1.2使用多媒體對教學是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本人就有這樣的經歷,當多媒體教學技術出現時候,就興趣勃勃運用起來,記得當時,剛剛學會一點點,當校級公開課定由我來上時,我心裡感到非常地興奮,心想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好好的表現一番了,因為當時條件有限,只有公開課才能使用一下啊。 當我自己製作課件的時候,卻感到非常的棘手,完成的效果很差。偶然的機會,發現在網路上可以找到相關的內容。於是,直接搬過來,當時,雖然心裡覺得不安,但覺得應該沒什麼問題的。上課的時候,問題出現了,對課件不熟悉,講解不全面透切,學生聽起來也是一頭霧水,我卻出示大量的練習,當然學生也無法完成,最後變成只是走完過程。教學效果也差。經過這次失敗的經歷後,我明白,教學不是靠幾個課件就可以解決的。懂得了現代媒體用於教學,會出現不分課程內容,過分依賴媒體技術,僵化地使用現代化媒體教學的不良現象。忽視了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主導的作用,甚至教師成為現代媒體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課件成了簡單的電子講稿。個人認為現代媒體只能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輔助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地位是不應喪失的,現代教育技術只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之一。 於是,我又出現困惑現象,現代媒體束縛了教師主導性的發揮。這種觀點認為現代媒體束縛了教師而不是學生。又認為現代媒體代替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導,教師的親和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和學生都成了教育技術的應用主體是軟體,建議教師認真學習,結合自己所教學科和學生實際情況,努力提高軟體的開發與應用水平。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所以應以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為目的。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觀念不只是教學設備現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現代化,教師素質現代化。所以必須不斷學習新概念、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認真研究如何高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把優秀課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有效地進行課後答疑;研究多媒體條件下改善考試考核方式等等,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產生這種困惑的原因是我們還沒有做到運用現代媒體像用手臂、運用粉筆那樣自如。一旦能夠自如的運用現代媒體,教師就等於多長了一條靈巧的手,多了一張講解自如的嘴。運用媒體,不是減少了師生之間的親近機會,而是大大的增加了這種機會。有了網路,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幾乎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有網路,教師和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交流,而不局限於教室這一狹小的空間,不局限於上課這一點可憐的時間。現在,簡單的電子郵件就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利於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發展個性,推動小學數學因材施教教學意識。多媒體輔助教學打破了齊步前進,解決了傳統教學不能解決的多邊互動,因材施教問題。即優生可以快一點,差生可以慢一點。利用計算機的分組輔導,個別輔導、交互輔導功能, 教師可以將整體教學和個別輔導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因材施教,比較自由充分地發揮個性,不至於因為要照顧差生放慢速度而使優生吃不飽,也不至於因為要照顧優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難度而使差生吃不消,優生和差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優生從被動等待中解放出來,差生從被動壓抑中解放出來;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呈現出多邊互動、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場面,每個學生都在自覺地尋求知識發展自己;於是主動性、積極性、趣味性由於多媒體技術的介入而融為一體,學習效率和教學技能相應得到提高。 1.3多媒體教學帶來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學生喜歡學習關鍵的因素,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泉,是學生認知、了解某種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學生的成績差有多方面的原因,排除智商的因素外,有的是因為晚熟,跟不上同齡人的學習進度,有的是對任課老師的教學方法不適應,有的是學習不用功、不專心,有的是學習方法不好,有的是對學習本身不感興趣等,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可以跟老師同學溝通。有一位教育學家說:所謂課上的有趣,也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能力,體驗到創造的快樂,為人們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實際採用音、像、動畫相結合,動靜穿插、形象生動,讓學生感受到多種感官的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二、在現在教學中正確使用現代技術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注重課型,不能濫用數學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並非強調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它只可巧用,不能濫用。《數學課程標准》就指出,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我們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像,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律的探索。數學的課程改革只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異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機整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達到優化數學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1)正確處理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教師的角色作用。信息技術或許能引發數學教育的一場革命,它將極大改變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工作方式、教學模式乃至教學理念。但是教師不是被計算機替代,而是用新的方式工作,從新的視角考慮問題。因此,教育技術的發展要求教師的角色發生根本性變化,作為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努力學習新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積極進行教學改革與實驗。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信息技術是一門基礎工具課程,作為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操作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同時要掌握常用的教學軟體的使用。 (2)正確處理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計算機速度快、容量大,有獨特的動畫特技,能全過程地展示知識的產生過程,以及問題的解決過程。但是我們應當牢記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機器的演示過程不能取代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計算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其量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因此,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應處理好多媒體與學生思考的關系,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優勢,培養和拓展學生的思維。首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以學生為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觀察、討論、操作、質疑等探索活動,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減輕了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促進他們的主動學習。這正是課程改革所要求的注重學生、注重學習過程的教育思想的體現。其次,它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大容量、多趣味、高效率等優勢,運用多媒體的圖、文、聲並茂的特點,悠揚的樂曲,生動的畫面,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在最佳狀態下進行學習。再次,它還利用電腦操作的便捷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他們及時鞏固和即時反饋。例如,電腦出示練習題,計算機智能判斷,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及時鞏固剛學過的知識。最後,計算機輔助可變傳統的靜態演示為直觀形象的動態演示,使用實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幫助學生強化感知,豐富表象,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容易理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實現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把過去的聽數學,變為現在的學數學,做數學。 (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信息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佔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對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機交互功能使得教師能根據信息特點、學生特點和課堂的實際情況,實時地控制信息的表現形式和頻度,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通過計算機可以控制某些對象(文字、圖形等)使它們自動演繹出結果(而不是由老師說出),使學生對這些對象及其演繹的過程有著親切感;利用計算機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個思維的各種發展方向以開拓學生思維的廣度;利用計算機的存儲功能可以反復多次演示某些內容而避免板書和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傳統的信息單向傳遞中,學生接受信息時處於一種被控制的消極地位,計算機的人機交互性使學生可以通過上機直接操作課件,控制信息傳輸的速度和次數,或通過多媒體教學網路,還能實現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這些都使學生在教學中有更強地參與度,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和加強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靈活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決定課堂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接受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給了學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學生的理解進程,相當於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縮短了學生對同樣內容的接受時間,為增大課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另一方面,課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書方式、速度的影響,尤其在需要板書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圖比較多的課堂上,粉筆書寫和作圖對數學課堂教學的進度起到了較大的制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存儲功能可以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准確地進行作圖,為數學課堂教學增加知識容量。通過計算機軟體,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信息進行實時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刻讓某段文字、某個圖形出現,也可以在任何時刻讓客觀的存在隱去;可以隨機做出圖像;可以對屏幕上出現的運動對象隨時干預,像電影定格一樣使之靜止在某一畫面上,以對某些需要強調的運動結果進行特寫;可以對圖形(或圖像)進行局部放大等等。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課時,把三角形通過旋轉平移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而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單靠課本上的圖例和抽象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屏幕上演示出旋轉、平移和比較過程。學生一目瞭然,很容易接受。後面學習的梯形和組合圖形就容易了,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利於學生的思維拓展,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總之, 隨著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數學教學里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正代替著那填鴨式、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式;改變著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模式。現代教育技術正用它的魅力征服我們,正在向我們打開一扇創新之門。在新的世紀里,我們應當以創新精神的培養為目標,應該站在創新教育的高度認識、把握這一難得的契機,更好的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服務。參考文獻:1、 李新旺.《教育心理學》[M].科學出版社 2、 魚朝霞.《培養有主見的孩子李開復等18位專家成功教子之道》[M].灕江出版社 3、 謝煒黃文光 梁其琳.《海南農墾教育》2007第3期 [M].海南省農墾總局教育局主辦
❸ 談談現代信息技術給教育與學習帶來哪些變 革
前教育部部長陳至立說:「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影響。」信息技術革命浪潮正以驚人的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人類社會正快速形成為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知識爆炸式增長、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教育也走了教育信息化之路,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教學活動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教育界正經歷著一場由信息技術帶來的從形式、內容到觀念上的重大變革。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一大課題。一、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存儲、傳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變革。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和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給現代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一)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多媒體技術使得知識內容可以通過文本、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各種單一形式或者是幾種形式的組合來表現,從而使得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刺激多種感覺器官,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增強學生進行聯想的線索。(二)有效的資源共享與信息交流網際網路可以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時更新,電子郵件、聊天室、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等可以實現老師與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信息技術進入教學將會空前擴展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源,他們可以訪問各種電子化的課程資源庫,獲得直接相關的素材和資料。(三)自主式學習的良好實現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模擬性,且可生動直觀地展示原來無法直接展示的東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擺脫了傳統的、被動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並茂,豐富多彩的互動式人機界面。因而易於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並為其實現探索和發現知識創造有利條件。學生還可建立個人主頁或小集主頁,創設個性化的學習平台。(四)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這意味若教學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脫離物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徵。虛擬教學環境有虛擬教室、虛擬實驗室、虛擬校園、虛擬學社、虛擬圖書館等。虛擬現實技術能使學生猶如身在真實環境當中一般的感受。(五)提供良好的教學管理功能計算機管理教學的發展趨向是在網路上建立電子學檔,其中包含學生電子作品、學習活動記錄、學習評價信息等。利用電子學檔可以支持教學評價的改革,實現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教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樹立正確的觀念並主動學習和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術真正發揮促進教育現代化,促進教學效率提高的積極作用。二、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一)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可見,我們國家已經把信息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能夠在發展學生的信息能力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去培養學生的其它能力,將會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1、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指知道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樣的信息,並能檢索、評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社會里,知識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長,要想讓學生將這些知識都撐握是不可能的,所以教會學生如何去利用這些信息顯得尤為重要,具備一定信息素養的學生,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能夠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所以,信息素養是21世紀人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之一。信息技術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技術基礎。信息素養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作為支撐,所以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應該教會學生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能:如個人操作系統、網路瀏覽器和搜索引擎以及下載工具的使用,信息加工和字處理軟體、多媒體製作工具、網頁製作工具等。2、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由於知識的快速增長和更新,學生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遠遠不足以應付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所以,自學能力便成為了21世紀人材的重要能力之一。(1)、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學生提供個別輔導。例如利用一些輔助學習型軟體來進行個別化學習,這些軟體大多圖文並茂,人機交互性較強,能夠寓教於樂,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設置不同的難易程度,讓學生容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別化調整。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不僅實現了一對一的交流學習方式,而且讓學生學會了獨自面對問題,根據計算機的提示來解決問題,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來獲得幫助,有助於其自學能力的培養。(2)、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面對一定的學習目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來搜索學習資料,自己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遠程學習就是很典型的一個模式,學生通過網路獲取學習資源並且通過網路獲得幫助,這些資源可以是老師的預先設置好的,也可以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在internet上搜索的,由於網路上的知識量浩如煙海,所以學習可以在此過程中有很大的選擇餘地,相對於課本來說,信息量更大,角度,知識更新更快,而且面對大容量的信息,學生必須進行選擇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覺鍛煉了其自學能力。3、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1)、讓多種協作方式成為可能。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小組學習方式由於受物理位置的制約變得比較勉強,教師往往讓座位相鄰的學生一起討論,而實際上,座位相鄰的學生其觀點和思維方式以及學習節奏都大不相同,所以小組學習的效率往往很低,並不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而在網路化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分組方式可以不受制約而變得靈活多樣,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網上對話、網上論壇、網上個人主頁等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交流學習資料。(2)、提供一個總結交流的工具性平台。當小組要解決同一個問題時,成員間的協作能力顯得尤其重要,這種協作有可能是分工,有可能是合作,也有可能是競爭,而信息技術環境給這種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友好的平台,例如小組成員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學習資料放到網路的同一個文件夾或者網站上供全體成員來交流和評價,也可以將這些搜索整理到的學習資料與其它小組共享,最後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協作能力得到了提高。4、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可以給予強有力的支持。(1)、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其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願望。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多媒體課件的生動形象的特點以及網路資源容量大、門類多、即時性強的特點,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有了對問題的興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2)、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可以作為一種研究工具,協助他們取得成功。一個具有一定信息素養的學生首先會確定他需要什麼樣的信息資源,然後根據現有信息技術環境來得到這些資源,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過濾、加工和處理的過程就是問題目求解的過程,在這個問題過程式中,隨著信息的不斷豐富,對問題的認識也更加全面。5、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是認知領域的一種高層次能力,它必須以一定的知識量和對事物的理解作基礎,「熟能生巧」是對這種能力最樸素的注釋,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讓學生涉獵廣泛的知識並能將它們融會貫通,有了這些知識作基礎,創新才有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信息技術可以作如下的支持:(1)、提供大容量的知識。創新教育是以廣博的知識為基礎,而信息技術剛可以以提供這些資源,除了一些內部資源庫,互聯網上針對某一知識點的網路資源更是多不勝數,這些資源為創新思維提供了物質基礎。(2)、加強學科間的聯系,進行學科知識的整合。首先是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的整合,它可以將信息技術的優勢賦於其它學科,從而使這些學科的教學從以教師為主導傳統的教學模式走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而信息技術多媒體特性、超文本特性、交互性等特點,有利於其想像力、發展式思維和跳躍式思維的養成。其次,學科之間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這條紐帶進行整合,實現課程的綜合性,創造教育需要的是多學科的支持,它要求學科間的融會貫通,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科間的有機整合變成了可能。(3)、進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教師要讓學生成為有自主意識的主體,讓他們掌握自身發展的主動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他們進入情境,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充當向導和顧問的角色,和學生是一種平等交流的關系。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研究性學習中,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學生早用信息技術落後環境及其資源,去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面對大量的知識,學生擁有充分的信息選擇的自主權,有助於培養學生通過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以及發現問題、利用資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各學科的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電教媒體的橋梁紐帶作用,使學生充分感受情景,發現、提出、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1、設疑——利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設疑」是指在知識鋪墊過程中創設問題情景。即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利用聲、色、圖、文等多種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上課開始就進入一個具有魅力、引人入勝的數學境界,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2、析疑——利用多媒體進行新知內化,誘發學生創新思維教師精心設計好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直觀感知、動手操作,使新知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教師把握時機恰當提問、適時點撥,變學生「學會知識」為「會學知識」,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及時地溝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3、質疑——利用多媒體引申知識遷移,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啟發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縱橫聯系,提出沒有弄明白的問題,或進行獨特見解的思維活動。學完新知後,精心組織學生圍繞新知內容討論、大膽質疑,把所學知識引申、深化學生的參與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動靜中悟出道理,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4、釋疑——利用多媒體優化鞏固與應用,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釋疑」是指鞏固新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並使學生在鞏固和運用知識過程中拓展思路、發展智能的一種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設計練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是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主要課題之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1、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便於學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檢索、分析、評價、轉發和利用的技能;促進了班級內學生的合作交流,通過互聯網還可以促進本校學生與全球性學習社區的合作交流,從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2、在實施課程整合工作中應遵循的原則(1)層次性原則。強調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確立不同的創新教育目標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2)主動性原則。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觀察能力,注重維持其好奇心,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地探求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3)個別化教學和協作學習相結合的原則。個別化教學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指導無疑是有好處的。但只強調個別化是不夠的。協作學習對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明顯促進作用,也是最有利於培養21世紀新型人村的教學策略之一。所以在課程整合中,應該考慮把個別化教學與協作學習相結合,使學習收到最好的效益。(4)注重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強調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的創造過程。在學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像,自己動手。(5)正確利用信息技術原則。在推進信息技術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信息垃圾帶來的負面影響。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但也帶來了令人不安的問題,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濫。要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三)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一堂好課與其說是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教學,還不如說是以現代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僅使教學的內容得以充實,也促使著教學方法及手段的不斷改革先進的科技成果帶來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數字化時代,電腦及其網路理應成為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手段,但如果把電腦及其網路視為解決教育問題症結的靈丹妙葯,或攻破教學難關的萬能工具,顯然是不科學的。因此,要首先著眼於轉變老師觀念,讓老師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美國兒童電腦教學課程專家毛爾科維奇說:「先進工業國如美國和德國,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以為電腦可以代替教師。到了最近,他們才逐漸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並認為,「成功的教學要由多樣因素結合。就像學游泳,不能單靠游泳池(硬體),也不能單靠水(軟體),還要有好教師。而好教師一定是擁有科學、先進教育理念的教師」。2、建設符合需要的資源庫沒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如同「有車無貨」。學校資源庫建設必須用開放的、相對統一而又反映學校特色的標准,以整合知識內容為核心,而不是簡單地堆砌離散信息,盡量做到素材的標准化,適用於不同軟體的使用。各類素材應注重交互性與可操作性,適合開展實時的互動教學。3、以人為本開展培訓最理想的課件是創意與設計都由使用者完成,最好的法就是讓一線教師學會在製作課件時,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個性化的教學特色融入到課件之中。因此,教師的信息素養的提高就成為「整合」的根本性問題。三、信息技術的引入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一)在教學思想上應有現代的教育思想教師應有新的教學觀念,如何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貫穿在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克服學習困難,並引導他們循序漸進,逐步走向成功,並讓這種成功的體驗一直激勵他們去不斷進取。通過信息技術的引用,實現趣味性、知識性、實踐性相結合,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知識、在實踐中練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特點、教材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安排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培養學生的觀念上,應以現代教育理論為依據,遵循認知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社會發展需要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二)在教學方法上應有全新的方法與手段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以可視的靜態或動態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和豐富多彩的圖像映入學生眼簾,傳入學生耳中,以新穎和獨特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三)教學活動中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學中應從激發學習興趣、加強情感溝通,創設一個寬松、和諧、開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學習感到愉快,求知慾得到滿足。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教材、教師、學生、設備等的特點,將學與玩結合起來,教與興趣培養結合起來,知識與應用結合起來,動手與動腦結合起來,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結合,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在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同時,要注意興趣的持久性,引導學生從開始學習時的神秘感、好奇感平穩過渡到認真、投入、主動地學習。(四)在思想意識上要有較強的時代意識和超前意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應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教學的需要,通過自修、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的培訓班等,及時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教師和學生已不再是以前的一桶水和一碗水和關系,而是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四、科學有效地應有信息技術,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最優化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教學手段、方法、內容的重大變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進程。我們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學中積極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通過教學設計,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合理選擇和優化組合,科學而有效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解決教育教學問題。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信息技術在幫助和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方面具有強大優勢。但教師不能「為用技術而用技術」,避免「機灌」或其他利用信息技術支持不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2、正確處理人機關系,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教學和學習的社會性和人文性,重視人的個性和情感要求,避免「電腦取代人腦」、「技術取代文化」的不良技術應用傾向。充分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需要和利益,要讓機器為學生服務,為他們提供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礙。3、實現綜合化、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杜絕切斷學生與社會、生活實踐聯系的「全盤電化」,不能為用信息技術而剝奪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避免信息技術應用與其他活動方式的樹立。4、避免以媒體演示替代教材,杜絕「課本搬家」、「課堂搬家」,忽視教材對教學的支撐作用,和在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實現知識的「內化」方面的主要作用。具體的說,就是不能僅僅以具體材料的演示和綱要性的課件替代教材,而忽視指導學生閱讀和分析教材。五、結束語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並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要強調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信息技術對教育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進生全面的改革。
❹ 現代教育技術究竟給教育帶來了什麼變化與沖擊
說真的現在的孩子教育真的很失敗.孩子越來越難教育.教科書現在都不知道寫的專是什麼.我是80年代的人屬現在都看不明白小學的教科書而且現在的教師很多的人都不是專業的教師就拿我自己的孩子來說吧 有次孩子的作業上有問題問的都是什麼三國 西遊記 還有什麼聊齋的問題,孩子找我問這問題都怎麼回答 我就問孩子學校的老師沒教你門么孩子說老師都沒講過 現在的孩子教育是一大難題啊孩子越來越性早熟,學習的教材越來越莫名其妙真的是不知道教育部門都是做什麼的 都是整的什麼教材在教孩子啊,孩子學的東西現在就已經看出來了根本就沒什麼實質的科學,擔憂,,,,,,擔憂,,,,,,,,,,,這么下去祖國的未來在那 ,,,,,
❺ 對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的困惑與問題是什麼
題西林壁
(北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❻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會存在哪些問題
信息技術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真正落到實處,關鍵在於是否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隨著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術教師經常抱怨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喜歡上網、打游戲,喜歡上QQ等等問題。信息技術課堂為什麼會存在這些問題?根據我多年教學實踐及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對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信息技術課堂活動中學生常見的一些問題,從教材、學生心理、教學方式、教師評價等方面進行分析,並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更有效的提高。
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是成功開展課堂教學的基本保證。可見,是否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決定著教學的成敗和教學質量的高低。由於信息技術學科自身的學科特點以及教學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好的問題,導致他們不願主動參與到教師安排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從而使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質量下降。
一、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操作水平的兩極分化現象
好像很多班級都存在這種現象,具體表現為:好的學生對老師布置的任務很快就完成了,之後無所事事,久而久之養成懶散的習慣;差的學生認為老師的進度太快了,跟不上,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越學越差。
2、玩游戲現象屢禁不止
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有學生趁老師不注意而偷偷摸摸地玩游戲,把老師布置的課堂任務早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只顧自己自娛自樂。而且這個問題就像流行感冒,會影響周圍自製力較差的學生,也無心上機操作,甘願冒著被老師批評的風險而「過把癮」。
3、千方百計上網瀏覽網頁、聊天
部分學生只要一進機房,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是否能上網,如果網路是通的那簡直比考100分還興奮。在課堂上不管老師的講課內容,只顧上網聊天,瀏覽諸如明星、游戲等網站,根本不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當然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還有其它的的問題,但以上三點可能是在學生中較普遍存在的,具有典型性。造成在學生當中普遍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也是很多的,有教學內容方面的,有學生本身方面的,也有教師教學方式、評價方式上的。針對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們怎樣才能盡量讓學生克服這些問題,主動參與到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長久地保持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是信息技術教師的共同願望。如何實現這一願望,在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找到了一些相關的解決辦法,現把個人想法寫下來。
一、利用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其學習動機
小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熱情發生著動態變化,往往在開課之初學習熱情高,隨後就逐漸產生分化。分析其原因,開初的學習熱情,一是來源於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計算機與現實生活、學習緊密相連;二是來源於學生對計算機的好奇心、神秘感;三是來源於學生對新學科的期望,都希望自己能在新學科上得到充分展示和發展。但是,小學生正處於對各類知識的積累期,他們對學習還缺乏明確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其學習熱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極易減退。隨著時間推移,學習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其學習熱情隨之降低,學生動機就會減弱。
根據上述特點,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其一,要充分抓住信息技術學的學科特點,重視信息技術實際操作與應用,認識到自己的生活需要信息技術技能,將來的工作需要信息技術的知識。其二,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操作習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個過程使學生逐步認識到,課本上的信息技術知識是基礎,要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就必需要要掌握這些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其三,要重視學生對學習有獲得成功的期望。課堂教學以任務為驅動,精講多練,講練結合,給學生充分的上機操作時間。對學生的作品,要及時評價,使學生有成功感,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措施將鞏固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把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從而激發其學習的內在動機。
二、教學內容情境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如果我們花點心思在教材處理上,將課程目標要求的、學生需要並能夠掌握的知識內容蘊含在一定學習情境中,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情境的引領下,通過探究活動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和不斷的自我發展,亦能實現激情飛揚的課堂氛圍。所以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感受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直觀性和形象化。再者,老師也要積極創造出一種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這樣利於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探索學習,發現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看一部電影的時候,如果開頭精彩別致,就能迅速地吸引住觀眾,讓我們產生一種非往下看不可的強烈慾望;在聽一首好歌時,只要美妙的前奏一響,就可以撥動聽眾的心弦。課堂教學也同樣如此,教師如果設計一個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為整堂課的和諧自然發展打下基礎。例如,我在教授三年級信息技術課《神奇的小畫家》時是這樣引入的:先讓學生欣賞一段電影《獅子王》中百獸歡騰的動畫,然後再同學生進行交流。
師:「同學們,森林裡的動物馬上就要開聯歡會了,可是森林太大,需要提前到各處張貼海報才能召齊所有的動物來參加,現在想請你們設計這張海報。老師已經用《金山畫王》設計了一張,請同學們欣賞一下(出示範例)。你發現了哪些動物?」
生答……
師:大家說得好極了,森林裡的動物們都盼望著這次聯歡會,你想不想親手為他們設計一張宣傳海報呢?
學生齊答:想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慣用《金山畫王》設計宣傳海報。
這樣,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全被吸引和調動起來了,課堂充滿了快樂的氛圍。
其實無論小孩還是成年人,大家都能深切感受到,對於感興趣的內容或事情,就會比較投入地去學、去做。所以當教材上的內容不能引起學生興趣時,我們就要考慮選用適合教材的載體來指導學生學習,想辦法使學生感興趣。通常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採取相應的處理方法。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學習,達到激發學習動機的目的。
三、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及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的關鍵在於提供好的學習誘因,所謂誘因就是指滿足個體需要的刺激物。對小學生而言,最好的學習誘因是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的教學手段及方法的藝術性是激勵學學習動機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深研大綱、教材、學生。把大綱、教材變活,提高教學技巧,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使自己的教學成為學生學習動機形成的正誘因,起到激發學生外在學習動機的作用。例如,文字處理軟體中的「替換」操作,是個可以大大提高編輯效率的操作,適用於對內容的有規則修改。作為新授內容,可以先設計一篇比較長的文章,其中某一詞語在全文出現的次數多達幾十處,但都用錯了,要求學生將其無一遺漏地改成另一詞語,並對操作進行計時。可先放手讓學生去操作,一般情況下,學生都會運用以前所掌握的編輯操作進行修改,待到學生們累了,覺得枯燥了的時候,教師適時提問學生:是否有更為省事、更為高效的操作呢?這一問,正好問到了學生的心坎上,學生的精神頓時為之一爽,思維隨即啟動,對「替換」操作的學習及體會也就變得更深刻。在課堂上,學生並不需要教師告訴學生「你要怎麼做」,而應進行適時的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相互之間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就將進一步提高。
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水平,教學方法及手段的多樣、靈活,用自己的教學藝術去吸引學生,不斷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和好奇,避免教學方法的單一。充分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設施,採用切實有效地教學方法及手段,這樣不僅使自己的教學能滿足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需要,引起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為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形成提供正誘因,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四、利用小組合作縮小個體之間的差異,激發學習的興趣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估計沒有哪個學科在體現學生的差異方面有信息技術課這樣明顯。種種主客觀原因造成在計算機課上,有些學生可以說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學生基礎較弱,學有困難。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學內容太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點,基礎差的學生便不能接受。為了解決這個實際矛盾,我主要採取了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組與組之間資源共享。具體方法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編組,推選基礎較好的同學做小組長,平時上課時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指導組員的學習。有些基礎差的同學常常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程,這時就由小組長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任務時,不僅同組同學要互幫互助,組與組之間也要利用區域網的便利,進行資源共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同時縮小個體之間的差異,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秩序自然也就了好起來。
五、巧妙的導入和恰當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成功機會,激勵其學習動機
引入新課要生動活潑、清晰流暢,每節課的開始,教師的開場白——「導」是很關鍵的,既要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經常」引發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語或材料導入新課,來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引導學生樂學。導課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學習《指法》這一教學內容,如果教師講授不得法,學生學習時肯定會感到枯燥、乏味,這樣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指法》這一教學內容時,課堂的導入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我就採取游戲引入的方法,首先我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不光你們喜歡,老師也非常喜歡。接著我對學生說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游戲,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了,我向學生宣布游戲的規則,然後打開打字游戲中的「警察抓小偷」游戲軟體,老師做「警察」,請一學生做「小偷」,然後進行打字比賽,由於「警察」的打字速度快,很快的把「小偷」給抓住了,最後,還有很多學生來接受挑戰,但都一一敗下陣來……於是我因勢利導,讓學生明白老師厲害的原因是因為有快速准確的指法操作,並且鼓勵學生好好練習,以後我們再來比賽。課堂上由於老師重視了導入的教學方法,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為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快樂。這樣導入,不但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還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的任務,並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實踐嘗試,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原本那些在學生中普遍出現的問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學生更加有主動性,並且能持久保持這種參與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真正把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始終對信息技術學充滿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
❼ 信息技術培訓期間最困惑的問題是什麼,怎麼看待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兼而有之的學科,通過語文課堂教學,既要使學生具備使用漢語言文字的能力,又要使學生能夠通過揣摩、體會作品的語言,領悟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並通過語文學習逐步培養起高尚的審美情趣、健康向上的品質人格和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❽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基礎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洶涌澎湃,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思想、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應用中的重要意義不斷的沖擊著廣大教育工作者。客觀的說,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這次大討論、實踐中,廣大教師尤其是一線教師不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實踐中,他們的素質和技能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越。但是在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的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教師在認識上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應用過程中認識上的誤區。 因為工作關系,我接觸了許多教師,其中有許多教師的觀念仍停留在表面的認識上,而不是深層次的思考。他們仍然認為不管什麼課,只要在課堂上或多或少的用了信息技術的教學設備,更有甚者認為只要使用網路引用了一些網上的資料,那麼這節課就與信息技術進行了整合,而不是從實際課程的具體需要出發,考慮應該應用什麼樣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何最好的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實際上這只不過是把過去的「教死書,死教書」變換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准備過程中或者在課堂上運用了一些現代的教學手段而已。 專家強調,[1]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之間的「融合」。它的本質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及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並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從而過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 其次過分的強調和誇大了現代教育技術,而忽視了課程本身。 還有一些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不管是什麼課,也不考慮課程本身的具體知識點和內容,都要牽強附會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這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聽完他的課以後,給學生和我們這些聽課教師的感覺,好像這是一堂信息課。還有的課更好像是學生在自學,教師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各種現代教育設備的操作者。因為他把這節課所有的內容、知識點都做成了多媒體課件,整堂課中學生和我們只看到了他如何操作那些教學設備,對教學內容基本上沒有進行什麼講解。這樣的課從何而談教學藝術,從何而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的教師把自己的教學課件做的過於富有藝術性和欣賞性了,而他要講的是一堂化學、物理或其它課程的實驗課,一方面,這些課件脫離了科學知識的嚴謹性和真實性,另一方面,這些課件做的太過於華麗,分散了學生對學科本身知識點的注意力。 專家強調,[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之間的整合應突出「人」的地位,實現人與物化的信息之間、網路虛擬世界與現實之間的融合,通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之間有機的整合,確實達到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目的,並且在教學過程中真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為學生創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養營造最理想的教育教學環境。 最後,在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的具體應用過程中,教師在教育技術設備操作技能上的欠缺。 有一次我在中小學聽課,教師講的非常精彩,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運用的也是恰到好處,相得益彰,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完全的激發了出來,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不知不覺的被深深的打動,陶醉在這種學習氣氛中,可是突然,那位教師不小心的碰了一下滑鼠,他的課件馬上進入了下一個內容。然後那位教師趕緊又切換到前一個章節,手忙腳亂的忙了半天最後總算是找到了前面的內容,學生們也一個個的跟著看了好幾分鍾,當老師再講解的時候,剛才的學習氣氛已盪然無存,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再也找不到剛才的那種全身心投入感覺。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將學科教學引入了整合的時代,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同樣也促進了教師專業的發展。所以要想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上好每一節課,首先我們教師本身必須掌握基本的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法與技能,具有信息化環境中教與學的新觀念,才能適應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際需要,把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很好地組合起來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在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終身加強專業訓練,習得專業技能,提高從教素質,關注自身的信息素養和學習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技能水平,從而使我們始終具有較高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這樣才能在教學中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過程強調的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其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實現面向時代發展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在學科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整合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對教材和學生事先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有限的物質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資源,發揮設備的最大潛力,結合本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特點,利用以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加以有機整合,從而優化教育、教學過程,對學生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之間的整合,我們必須從有機的教學系統來考慮,不能任意誇大或者忽視其中任一因素的作用,否則就可能阻礙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度,偏離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實施過程中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