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把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著力提高教師素質。
滿堂灌、填鴨式、題海戰術、課內不達標課外搶時間的教學方法在部分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與素質教育相悖,嚴重阻礙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圍繞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羈絆,讓教師確立教改意識,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我們印刷了大量的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材料,下發到每位教師手中,定期組織教師學習,聘請全國知名的課改專家來我縣對教師進行培訓,邀請先進地市的名師給我們介紹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不斷拓寬教師的眼界,開闊創新的視野,了解教學的新動態、新信息,激發教師自我鞭策,自覺教改的內驅力。老師們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在觀念上必須樹立 「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教育教學理念,著眼於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合作」的教學思想;在實踐上,必須以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徹底打破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徹底改變一言堂,滿堂灌、滿堂練、滿堂問的狀況。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展現學習環境的「原生態」,才能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多年來,我們旗幟鮮明地唱響這樣的主旋律:高效課堂是打破制約學校發展瓶頸,突破傳統,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敢於做課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長思想束縛,為課堂教學改革搭建綠色平台。
校長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轉變直接關乎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對於校長們來說,大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會不會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是長期以來令各基層學校普遍擔憂的問題。對此,我們堅持認為,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證廣饒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就必須解除校長們的思想顧慮。我們組織全部初中學校的校長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課堂教學改革比較成功的學校參觀學習,組織校長深入學校搞調研,校長們最終統一了思想,深刻認識到改革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從被動聽從走向主動改革,自覺地帶領老師投身到了課堂教學改革中去。
(三)充分發揮教研員的主觀能動性,為課堂教學改革出謀劃策。
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切實轉變教研職能。按照「以研為主,研督結合,評研分離」的思路,實行縣教研員兩進(進學校、進課堂)三包(包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推廣、學科骨幹培養、教學規劃指導)制度。積極鼓勵教研員走出去,多聽、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點定位,搶抓機遇,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設的同時,鼓勵各學科教研員高屋建瓴,統籌全縣本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員結合本學科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氣和魄力。要有時不我待的強烈意識。結合本縣實際,確定出符合本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創新模式。力爭利用1--2年的時間,在新授課、講評課、復習課等不同課型上有新的突破並把成功的經驗在全縣推廣,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教研員通過深入基層,和基層共發展同進步,不斷發現先進典型,大張旗鼓的為課堂改革吶喊助威,有力地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健康和諧的發展,為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確保活動實效,我們了實行捆綁式考評辦法,進一步明確了縣教研員的角色定位,為他們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指導基層,拓寬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內容。課堂改革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課堂都是「以人為本」「以學為主」的課堂。因此,我們結合本縣實際,借鑒濰坊十中「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和東廬中學 「講學稿」 的成功經驗,確定了符合我縣自身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導學導練,自主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並在全縣進行實驗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將實施過程的四個環節作簡要介紹。
(一)自主預習:教師在每節課之前,都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利用集體的力量集思廣益,確定講學稿,制定好預習提綱。①預習提綱需提前一至兩天提供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准備。②根據預習提綱內容的多少,可靈活採用課代表在黑板上抄寫、教師出示小黑板、列印張貼於班級、印發給小組長乃至全體學生等多種形式。 ③根據預習提綱內容的難易,可靈活採用課外預習、課堂前部分時間預習或者整節課預習方法進行。④各小組要進行組內預習交流,歸納出小組集中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便於上課時進行組間交流。這是學生搞好預習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自主預習的依據。讓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由每個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這一步至關重要。我們認為:學生要參加小組討論,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見解,否則就是無效的。因為沒有經過個體熟讀精思而匆忙展開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容易掩蓋學生的思維困惑和學習困難,這樣,有些表面上氣氛熱烈的討論實際上只是一種假象,與真正的問題是油和水的關系。這一環節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設計問題時要緊扣學習目標,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其二,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學什麼,怎麼學,多長時間完成,完成到什麼程度。最好是以板書、多媒體展示或者印發講義等書面形式,盡量不用口述。其三,獨立思考的成果能在書上勾畫出來的就勾畫出來,不能在書上勾畫出來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紙上寫出來,因為思維是混沌的,語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組交流:小組交流是調動學生積極研討、解決疑難困惑的的中心環節。因為有了學生個體的思考,就為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小組合作學習很容易流於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學的機制。我們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確劃分小組。一般4-6人為一組,採用異質分組法,兼顧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差異等不同的方面,小組成員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優勢互補。②讓每個成員都明確自己的職責,尤其要注意發揮組長(一般是各組的1號)的作用,組長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言順序,同時兼任「記錄員」,隨時記錄和歸納討論的成果,還要能以「檢查員」的身份對小組成員的發言作出評價,檢查成員是否完成學習任務。組長可以是確定的,也可以輪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標准。③這里的小組交流是動態的,可以是組內交流,也可以是組際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師要充分參與進去,適時調整、引導。比如可以採取小組間互相提問的方法,以對比討論學習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見。④小組評價要跟上。可以設計表格,由課代表和小組長聯合記錄學生的課堂發言、學習完成任務情況,在評價上注重學生的發展性,比如4號主動回答問題得4分,1號回答對問題得1分等。一周一匯總,評選優秀小組,設置「流動紅旗」,在組與組之間輪換。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每一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學習過程進一步優化,課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點撥釋疑:學生在充分自學,相互交流之後。解決了許多問題。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點撥,答疑解惑。這一步也最能考驗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交流和展示的資源,一方面通過激勵性的評價和提示,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過示範、點撥、分析、講解等手段,促成展示過程中問題的化解。既要圍繞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的重點、難點,也要兼顧動態生成的問題,解釋學生的疑惑。點撥過程要力求簡潔、透徹、明了。
(四)訓練反饋:改革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課堂效率。看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知識掌握的生成度。簡言之,一堂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學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饋很重要。課堂精練,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優化課堂結構的重要環節。以前,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練而不加篩選地搜集習題,使學生陷入題海,重復練習,無效練習,浪費了課堂有效時間,加重了學生課業負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採取了三條措施:一是課堂練習題必須由備課組集體討論確定,以保證質量。二是練習題必須以投影形式出現或課前將練習題列印在紙上,以節省學生抄題時間,三是評講練習題時要突出其共性問題,個性問題,課後輔導,以提高整體效益。這樣做,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支配,便於他們深入思考,梳理、提煉知識要點,優化知識結構。此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作業,精編、精選練習題,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差異性,題目一般包括基本題和選做題兩部分。讓好學生吃飽,中下游學生吃好。切實解決了一言堂、一種模式、好學生吃不飽、中下游學生吃不好的現象。另外,測試題的用時多少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除單元檢測外,一般不單獨佔用一課時。檢查的方式也應是動態的,以書面為主,也可以是口頭檢測或者實踐操作等,要盡可能體現「堂堂清」的原則,在課內完成,並及時把結果反饋給學生。
課堂教學改革活動開展以來,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思路、學生觀等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並且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和落實。主要體現在:①學生參與面明顯擴大。②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意識得到充分尊重,自主活動的空間、時間在不斷擴大。③課堂的開放性、教學目標、學習主體的差異性原則得以落實。④教師對結論性知識的灌輸明顯減少,對科學探究方法的教育更加重視。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結論,已成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
三、科教一體,服務課堂改革。
1.科教管理一體化。為了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我縣非常重視科教管理一體化。在管理上,著重抓了兩項工作:一是抓校長。校長首先重視教育科研,要成為科研型校長。校長在堅持教育教學管理的同時帶頭從事教育科學研究,把自身的工作和科學研究結合起來,將教育科研作為自身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教育科學研究,及時掌握教育改革信息,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不斷提高治校能力和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實踐告訴我們,校長參與教科研,不僅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帶動教師投入教科研,還可以促進學校領導層改進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掌握第一手資料,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這比一般號召更具有說服力。二是抓教研網路建設。在組織上,各鄉鎮有以鄉鎮業務主任或業務校長、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主的中心教研組;負責全鄉鎮教科研的組織、籌劃、落實工作。每個學科都相應成立了學科中心組,並給每位成員建立了業績檔案,由縣教研室對他們實行動態管理。每個中學都設立了教研室,負責全校的教研、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實的教研體系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教研網路,教研教改工作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格局,很好地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工作。
2.以課題研究推動課堂教學改革。高效能的管理、高質量的教學、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無一不是一大批科研課題研究推動的結果。多年來,我縣高度重視課題的應用性研究,全面推行教研成果推廣首席負責制和學科教師全員推廣制度,教研員是成果推廣首席負責人,對論證立項的科研成果由全縣同學科教師全員參與實踐研究,激勵同學科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實踐創新,區域性推進教改成果的推廣工作。「十五」以來,我縣共承擔市級以上課題70多項,試點學校達81處,課題已覆蓋了中小學全部科目。為了搞好課題研究,我們通過聘請專家講課、骨幹教師交流、外派教師學習等方式不斷加強對教師教科研方面的指導與培訓。通過教師培訓,大大拉近了教育研究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增強了教師的教科研意識,豐富了教科研方法,改進了教師的教學方法。
3.以常規化、制度化的教研促教改。為加強常規教學,縣教研室立足教學創新,制定了中小學教學常規,嚴格實行了全員、全程、全環節檢查過關制度,固定教研活動時間,強化集體備課,使教研活動制度化。許多學校把每周六下午作為學校集體教研活動時間,或觀摩外地優秀課堂教學實錄,或商討下周同學科教學進度、重點難點的處理、測試題的題型等;各學科教研組每周集中半天作為固定教研活動時間,組織開展聽課、評課、討論、學習等活動。絕大部分學校的教學、教研管理機構健全,設置合理、職能明確,能夠堅持開展半日教研活動,做到了教研活動制度化,規范化。許多學校將研究、探討課堂教學作為教研活動的重點,不斷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4.充分發揮名師的輻射作用。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我縣一直重視名師的龍頭帶動和骨幹示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積極鼓勵名師通過合作項目、協作項目、集體攻關項目等帶動缺乏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能的教師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採取結、通、幫、帶的方式培養本校的教科研骨幹力量,尤其是作為後備力量的年輕教師,使一大批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講科學、講方法、講效率,受到學生的歡迎。
四、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大練兵活動。
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以創新求發展,組織了多種形式的課堂大練兵活動,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一是結合蹲點視導,重點探討課堂教學模式,組織了各學科的「樣板示範課」;在組織樣板示範課基礎上,開展「全員公開課展評」活動,由各鄉鎮各學校承擔全員公開課的組織實施,根據各學科實際確立課堂教學創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活動中我們始終堅持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並重,積極開展優質課、優秀論文、優秀教案「三優」評選。二是圍繞教學創新開展人人上一堂精品課、觀摩課活動,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校內優質課及教學能手評選活動等。這些活動對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三是要求各中小學校結合本校實際不斷變革自己的教學方式,使之更有效的服務於教學,注重教會學生學習,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地制宜,走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路子。這些活動,推動我縣的課堂教學改革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五、展望未來,躊躇滿志。
目前,我縣的課堂教學改革已邁向了更高的層次。教育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學校的辦學理念進一步端正,辦學行為進一步規范,教學管理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科研興教」正在成為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新的科研理念和思路初步形成;各項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工作進展順利,研究成果和實驗成效喜人。當然,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正處在一個探索、實踐的階段。也一定會存在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不會動搖我們改革的決心和勇氣。堅持走「科研興教,教研強校」的道路,建立和諧課堂,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我縣中小學發展現實的需要。
『貳』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後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上有哪些變化
一、適應體育新課程課改,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的轉變,是適應體育新課改的根本前提。
1、師生平等觀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 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因此體育教師要強化兩種意識。
2、同行合作觀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一個人的力量解決課堂裡面的所有問題。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
3、全面評價觀 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變教學實踐的功能,」新的課程體系呼喚新的評價標准,為保證新課程實驗的深入進行,評價改革的步伐應進一步加快。
4、終身學習觀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這樣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二、適應體育新課程改革,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行為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1、變教師權威的教授為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一切灌輸,師生之間顯然是不平等的。新課程體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只是師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
2、變以教師教為中心為以學生學為中心。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
3、 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將掌握和應用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增強體能;學會學習和鍛煉,發展體育與健康時間和創新能力;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合作與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覺維護健康的意識,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三、建立了課程的評價體系
1、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
2、評價指標單一,基本以體育知識技能為核心,忽視對體育能力、學習態度的綜合考查;
3、評價方法過於注重「量化」,而忽視「質性」評價;
4、過分關注結果的評價,而忽視過程評價;
5、評價只是教師評學生,而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組內的相互評價;
6、評價的實施過程,缺乏靈活性和動態性。 體育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和評價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
『叄』 如何鼓勵教師不斷創新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
一、更新觀念,讓教師樹立敢於創新的理念。
從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還停留在起跑線上,別人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但更多教師對別人的成果處於觀望態勢,別說運用到我們的課堂中去。這就需要更新教師觀念,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
1、以專業成長與創新精神為核心,在教師中大力倡導「四種精神」。即忠於事業的奉獻精神、不斷開拓的進取精神、團結奮進的協作精神、勤奮踏實的實干精神。同時,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有主題的培訓並留相應的培訓作業(反思、案例、讀書心得等);要通過現代化工具如博客與教師進行更廣泛而自由的討論;通過徵集教學的論文和課案促進教師思考等等,使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盡快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盡快地站穩講台,逐步成長為教學骨幹。
2、通過專家引領,夯實教師教學教研教改的基石。學校應定期邀請校外專家來校開展教育教學輔導及學術講座,使教師能面對面的與專家進行教學探討和學術交流;或者組織教師集中觀看名家的教育講座光碟,從中感悟和不斷吸收教改和教學實踐前沿的新理念。
3、開展教學比武,為教師搭建砥礪技藝的平台。開展教學比武能使授課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分析學生情況、選擇教法,吸取學科組成員的智慧,展示了一節節鮮活的、高效的、人文的、智慧的課堂。教師們積極聽課,虛心學習,課後進行評課,就自己的所思所悟進行廣泛交流,提出可供借鑒之處和今後課堂教學的努力方向,能營造學校教學研討的濃郁氛圍,能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注入了新鮮的源頭活水。
二、合理規劃,讓教師在常規工作中體驗創新的成功喜悅。
1、抓細備課。要把每個教師個人鑽研和集體備課有機結合起來,青年教師要規范備課、詳細備課,先聽師傅課再上課,這樣可盡快縮短成長周期。對老教師的備課,要求不能放鬆,也強調備學情,備方法,這樣才能求實效。集體備課要制度化,對集體備課效果要進行捆綁式考核,定期召開新老結對經驗介紹會,及時總結經驗。
2、抓活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在於提高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達成度。為此,教師要向四十分鍾要效益,每堂課師生情緒要飽滿,互動面要廣,思維空間要大,並留有一定時間練習消化,當堂鞏固。「活」不僅在於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課堂氣氛活躍,更在於知識呈現方式靈活,提問多樣,思維深刻,學生參與率高,讓每個學生都有最大收獲。
3、抓精作業布置與批改。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反思教學改進教學重要依據,杜絕教師誤批現象,教師要建立「錯題檔案」記錄,把學生常錯的典型試題進行簡單地登記、分析、歸納、小結,記錄在「教師作業批改記錄」本中。為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提供一手資料,形成典型的學生作業案例。
4、抓實質量分析。精細分析每階段每學科教學策略及具體舉措;精細分析考試質量,分析到每門學科、每個學生、每道題、每個知識點。每次月考或學科競賽結束後,要以學科組、年級組為單位,精細分析考試質量,重點查擺問題,尋求改進措施。
三、把握機遇,讓教師培訓學習成為實踐創新的動力。
1、運用班主任學習理念,指導班級管理工作。我校班主任都是參加各級培訓後選聘的,我們首先要求班主任工作中必須滲透學習的管理理念,其次工作方法較以前要有所改進,管理方式要有明顯的變化。在新學期班主任制定的工作計劃中,學校領導班子對每個人的工作計劃進行審閱,並對照以前的工作計劃看變化,探討每個班主任工作計劃的可執行性,操作性不強的責令班主任修改,審閱通過後每個班級的管理必須按計劃落實,由政教處每月考評一次落實情況。在學校的督促下,七年級已經形成了學生學習小組管理模式,即每個學習小組為一個學習團隊,小組學習由組長負責並與其他小組競爭。
2、運用教師學習理念,指導教學工作。每年我們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的教師幾乎占教師總數的30%,為了充分發揮教師學習的主動性,我們要求教師學習後主動匯報,除了匯報學習內容外,要擬定一份指導教學的工作計劃,由教導處和教科室審閱計劃的可執行性,並在其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跟蹤指導,落實計劃,同時要求師徒共同分析,觀察其成長。通過學習我校一大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法,取得較為明顯的成績。
四、搭建平台,引領教師在競爭中進行業務創新。
一所健康,充滿陽光的學校肯定是一所公開的學校,一所公開的學校肯定是一個充滿競爭的學校。我校一直全力打造一個公開競爭的環境,激發教師的渴望燦爛的心態,讓教師的業務創新能力在競爭中充分的發揮出來。
1、從2001年開始,無論是初一新生入學分班,還是二、三年級分班,學校都採取了「學生由計算機編班,教師由班主任隨機抽取聘任」的做法,並規定,任何人都不允許調班,這樣,所有的班級,所有的教師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有了公平性、可比性、挑戰性。
2、為了防止教師在提高成績而在時間上打爭奪戰,消磨戰,杜絕上課拖堂,提前上課。強逼強做等不公平的競爭現象,學校下大氣力落實教改,引導教師打造「高效課堂」。
3、為了促進教師的成長,我校教師一切以工作論英雄,無論是年輕的教師還是老教師,無論其工作時間長短,貢獻大小,也無論是領導還是群眾,只按要其成績優秀,工作出色,那麼學生就認可,同事就認可,領導就認可。教師的評職晉級,評先表模等條件公開透明,絕不論資排輩,對於每位教師,學校堅持做到「五不」,不輕易表態、不輕易下結論、不施小恩小惠,不封官許願、不以感情左右好惡。在這樣的一個公開的環境中,教師的心情舒暢,人際關系和諧,工作積極性極大的調動起來,只有干不好的,沒有不好好乾的。
4、學校每月都對教師的德、能、勤、績進行一次考核,並將結果張榜公示,接受監督。在同一起跑點上,要想贏得別人,不僅是個人簡單教學效率的競爭,更是教師開拓精神的競爭,只有敢於創新,努力創新才會取得成功。
當然,一切因為時間變得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一切又因為學習而更新觀念,日新月異。教師業務創新能力的提升應該是引領的問題,每所學校都有成功的案例,在此每個教師都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也會在教育教學中取得較好成績。
『肆』 新課改倡導的三種學習方法是什麼
新課改倡導的三種學習方法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自主學習:學習者自主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進度、應用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進行自我評價,並能做出相應的調適。
合作學習:學習者通過小組里的互助性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小組成員既需要承擔個人責任,還需要進行互動活動進行促進性的學習。
探究學習:學習者通過確定探究主題,在創設的探究情境中,開展有組織的探究活動,展示探究成果,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形成探索精神和發展創新能力。
(4)課程改革教學創新培訓擴展閱讀:
自主學習策略:自主學習是就教學條件下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其核心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自學學習策略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但始終以激發學生內部動機,「自主探索、自主發現」為主線,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教師在設計、引導學生自學學習。
合作學習策略: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彼此激勵、互相幫助的積極依賴,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是一種既適合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又適合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發現的教學策略,是新課程中大力提倡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為學習者提供對同一問題用多種不同觀點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機會,對問題的深化理解、知識的掌握運用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常見的合作學習形式有:討論、角色扮演、競爭、協同、夥伴。
探究學習策略:探究究學習是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科學)研究的情境,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主、獨立地發揮想像力。
『伍』 如何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著力提高教師素質。
滿堂灌、填鴨式、題海戰術、課內不達標課外搶時間的教學方法在部分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與素質教育相悖,嚴重阻礙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圍繞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羈絆,讓教師確立教改意識,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我們印刷了大量的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材料,下發到每位教師手中,定期組織教師學習,聘請全國知名的課改專家來我縣對教師進行培訓,邀請先進地市的名師給我們介紹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不斷拓寬教師的眼界,開闊創新的視野,了解教學的新動態、新信息,激發教師自我鞭策,自覺教改的內驅力。老師們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在觀念上必須樹立 「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教育教學理念,著眼於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合作」的教學思想;在實踐上,必須以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徹底打破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徹底改變一言堂,滿堂灌、滿堂練、滿堂問的狀況。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展現學習環境的「原生態」,才能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多年來,我們旗幟鮮明地唱響這樣的主旋律:高效課堂是打破制約學校發展瓶頸,突破傳統,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敢於做課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長思想束縛,為課堂教學改革搭建綠色平台。
校長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轉變直接關乎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對於校長們來說,大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會不會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是長期以來令各基層學校普遍擔憂的問題。對此,我們堅持認為,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證廣饒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就必須解除校長們的思想顧慮。我們組織全部初中學校的校長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課堂教學改革比較成功的學校參觀學習,組織校長深入學校搞調研,校長們最終統一了思想,深刻認識到改革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從被動聽從走向主動改革,自覺地帶領老師投身到了課堂教學改革中去。
(三)充分發揮教研員的主觀能動性,為課堂教學改革出謀劃策。
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切實轉變教研職能。按照「以研為主,研督結合,評研分離」的思路,實行縣教研員兩進(進學校、進課堂)三包(包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推廣、學科骨幹培養、教學規劃指導)制度。積極鼓勵教研員走出去,多聽、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點定位,搶抓機遇,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設的同時,鼓勵各學科教研員高屋建瓴,統籌全縣本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員結合本學科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氣和魄力。要有時不我待的強烈意識。結合本縣實際,確定出符合本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創新模式。力爭利用1--2年的時間,在新授課、講評課、復習課等不同課型上有新的突破並把成功的經驗在全縣推廣,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教研員通過深入基層,和基層共發展同進步,不斷發現先進典型,大張旗鼓的為課堂改革吶喊助威,有力地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健康和諧的發展,為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確保活動實效,我們了實行捆綁式考評辦法,進一步明確了縣教研員的角色定位,為他們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指導基層,拓寬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內容。課堂改革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課堂都是「以人為本」「以學為主」的課堂。因此,我們結合本縣實際,借鑒濰坊十中「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和東廬中學 「講學稿」 的成功經驗,確定了符合我縣自身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導學導練,自主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並在全縣進行實驗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將實施過程的四個環節作簡要介紹。
(一)自主預習:教師在每節課之前,都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利用集體的力量集思廣益,確定講學稿,制定好預習提綱。①預習提綱需提前一至兩天提供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准備。②根據預習提綱內容的多少,可靈活採用課代表在黑板上抄寫、教師出示小黑板、列印張貼於班級、印發給小組長乃至全體學生等多種形式。 ③根據預習提綱內容的難易,可靈活採用課外預習、課堂前部分時間預習或者整節課預習方法進行。④各小組要進行組內預習交流,歸納出小組集中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便於上課時進行組間交流。這是學生搞好預習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自主預習的依據。讓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由每個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這一步至關重要。我們認為:學生要參加小組討論,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見解,否則就是無效的。因為沒有經過個體熟讀精思而匆忙展開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容易掩蓋學生的思維困惑和學習困難,這樣,有些表面上氣氛熱烈的討論實際上只是一種假象,與真正的問題是油和水的關系。這一環節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設計問題時要緊扣學習目標,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其二,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學什麼,怎麼學,多長時間完成,完成到什麼程度。最好是以板書、多媒體展示或者印發講義等書面形式,盡量不用口述。其三,獨立思考的成果能在書上勾畫出來的就勾畫出來,不能在書上勾畫出來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紙上寫出來,因為思維是混沌的,語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組交流:小組交流是調動學生積極研討、解決疑難困惑的的中心環節。因為有了學生個體的思考,就為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小組合作學習很容易流於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學的機制。我們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確劃分小組。一般4-6人為一組,採用異質分組法,兼顧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差異等不同的方面,小組成員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優勢互補。②讓每個成員都明確自己的職責,尤其要注意發揮組長(一般是各組的1號)的作用,組長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言順序,同時兼任「記錄員」,隨時記錄和歸納討論的成果,還要能以「檢查員」的身份對小組成員的發言作出評價,檢查成員是否完成學習任務。組長可以是確定的,也可以輪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標准。③這里的小組交流是動態的,可以是組內交流,也可以是組際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師要充分參與進去,適時調整、引導。比如可以採取小組間互相提問的方法,以對比討論學習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見。④小組評價要跟上。可以設計表格,由課代表和小組長聯合記錄學生的課堂發言、學習完成任務情況,在評價上注重學生的發展性,比如4號主動回答問題得4分,1號回答對問題得1分等。一周一匯總,評選優秀小組,設置「流動紅旗」,在組與組之間輪換。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每一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學習過程進一步優化,課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點撥釋疑:學生在充分自學,相互交流之後。解決了許多問題。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點撥,答疑解惑。這一步也最能考驗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交流和展示的資源,一方面通過激勵性的評價和提示,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過示範、點撥、分析、講解等手段,促成展示過程中問題的化解。既要圍繞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的重點、難點,也要兼顧動態生成的問題,解釋學生的疑惑。點撥過程要力求簡潔、透徹、明了。
(四)訓練反饋:改革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課堂效率。看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知識掌握的生成度。簡言之,一堂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學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饋很重要。課堂精練,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優化課堂結構的重要環節。以前,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練而不加篩選地搜集習題,使學生陷入題海,重復練習,無效練習,浪費了課堂有效時間,加重了學生課業負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採取了三條措施:一是課堂練習題必須由備課組集體討論確定,以保證質量。二是練習題必須以投影形式出現或課前將練習題列印在紙上,以節省學生抄題時間,三是評講練習題時要突出其共性問題,個性問題,課後輔導,以提高整體效益。這樣做,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支配,便於他們深入思考,梳理、提煉知識要點,優化知識結構。此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作業,精編、精選練習題,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差異性,題目一般包括基本題和選做題兩部分。讓好學生吃飽,中下游學生吃好。切實解決了一言堂、一種模式、好學生吃不飽、中下游學生吃不好的現象。另外,測試題的用時多少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除單元檢測外,一般不單獨佔用一課時。檢查的方式也應是動態的,以書面為主,也可以是口頭檢測或者實踐操作等,要盡可能體現「堂堂清」的原則,在課內完成,並及時把結果反饋給學生。
『陸』 如何應用教育信息化促進課程改革的創新
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 我代表黨委、 行政向大家拜個年, 恭祝大家新春快樂、 合家幸福, 在新的一年中身體健康、 事業有成。 今天的會議,對常熟教育而言, 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這次會議, 是進入「十一· 五」 的第一個重要會議, 既是「十· 五」 工作的總結會,又是「十一· 五」 的動員會, 也是新一年工作的安排會, 可以說, 是一個承上啟下、 繼往開來的會議, 是一個總結成績、 鼓舞鬥志、 明確目 標、 奮發進取的會議。。 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要日 益提高, 教育、學校、 教師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關注, 新聞媒體頻繁開展系列報道, 堅持了正確的輿論導向, 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可以說, 經過「十· 五」 的快速發展, 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要日 益迫切。 人民呼喚優質教育。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 己的孩子從幼兒園、 小學、 初中、 高中都能享受優質的教育,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 己的孩子能夠生動活潑地發展, 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種思想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也是教育發展的推動力。 人民群眾的需要就是教育的市場, 就是教育發展的目 標。 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享受優質教育的需要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 常熟教育, 已經到了重新定位、 再樹新標的歷史時刻, 所以說, 建設現代教育名城時不我待!常熟教育, 經過多年的能量積聚和近幾年的奮力沖刺,已經跨上了一個很高的平台。 要實現躋身江蘇教育第一方陣, 領跑蘇州教育的奮斗目 標, 就必須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大力實施教育均衡化、 優質化、 多元化、 信息化、 國際化戰略, 積極構建全民教育、 終身教育、 優質教育體系, 確保各項教育事業的全面、 協調、 可持續發展。 常熟教育, 已經到了轉軌提速、 再創輝煌的關鍵時期, 所以說, 建設教育名城責無旁貸!建設現代教育名 城, 是一面鮮明的旗幟, 一個具體的目 標具有豐富的內涵, 具體來說就是:優質教育資源的比例最直接地反映了一個地區的教育水平,是建設現代教育名 城最主要的核心指標。 到 201 0 年, 1 00%的公辦幼兒園達到蘇州市示範幼兒園標准, 60%達到省示範幼兒園標准; 1 00%的完小成為常熟市示範完小, 1 00%的中心小學成為蘇州市常規管理示範學校, 超過 45%的中心小學達到省實驗小學標准; 獨立初中 1 00%建成省示範初中。 規模高中 1 00%建成三星級以上優質高中, 其中 50%建成省四星級高中。 力爭2 所高中達到五星級標准。 整個基礎教育實現優質資源全覆蓋。 50%的職業學校達到省重點學校標准, 職教中心成為國家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 基本形成以職教中心校為龍頭, 並有 3 所以上重點職業學校為支撐的職業教育新格局。 基本建成優質、 開放的現代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新一輪的均衡發展是高水平的均衡, 是在優質化前提下的均衡化。 到 201 0 年, 實現高標准、 高水平、 高質量普及1 5 年教育,高中段教育入學率達 98%以上; 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體系不斷優化, 基本滿足人力資源和勞動力市場需求,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 70%以上; 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超過1 5 年。 各類教育基本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質量觀、 人才觀, 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個性特長, 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 流動兒童少年、特殊兒童、 貧困家庭兒童等社會弱勢群體受教育權利得到充分關注和保障。優質教育的核心是優質的師資, 現代教育名城需要現代教育大師、 名師來支撐。 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質好、 理論根底深、 業務能力強、 管理水平高的校長隊伍, 校長要形成先進的辦學理念、 清晰的辦學思路、 明確的辦學目 標, 到 201 0 年, 蘇州市名校長、 十傑校長要達到 1 0 名 , 常熟市名 校長要達到 1 5 名 ; 建立一支為人師表、 依法執教、 教書育人、 敬業愛崗、 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全體教師自 覺遵守師德規范, 努力提高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科研型教師、 學者型教師不斷涌現。 到 201 0 年, 在職特級教師要達到 1 5 名, 蘇州市名教師要達到 20 名, 蘇州市學術帶頭人、 學科帶頭人要達到 1 00 名, 市級以上骨幹教師的比例要達到 30%。去年召開的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為民辦教育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 省委李源朝書記指出: 「民辦教育辦得越多, 公辦教育就能辦得越好」 。 「十一· 五」 期間, 在堅持義務教育以政府辦學為主、 社會力量辦學為補充的同時, 積極貫徹實施《民辦教育促進法》, 積極鼓勵各類社會資本、 國外資本出資辦學、 捐資助學, 推動非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的發展。 新辦幼兒園原則上以民辦為主。 幼兒教育和高中教育可實行更為靈活、 開放的辦學模式: 鼓勵和支持部分學校在不改變公辦學校性質、 不涉及產權流轉的前提下, 按民辦學校機制運行; 允許部分學校整體轉制為民辦學校; 允許部分學校經有權部門批准後進行股份制改造,與非公有資本合作辦學。 到 201 0 年, 基本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 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教育信息化水平最直接地體現了教育現代化水平, 現代教育名 城提供的是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的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 在提高教育信息化技術裝備水平的同時, 著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大力開發網路課程、 網路教學, 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 能夠通過信息網路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 到 201 0 年, 所有中 小學全部成為 蘇州 市教育信息化先進學校, 30%以上成為蘇州市教育信息化示範學校。 國際化是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國際化水平反映了一個地區教育的開放程度和教育資源的多元化水平。 「十一· 五」 期間, 要加強與國內外學校的交流合作, 加快引 進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教育手段; 吸引國內外知名教育機構來常投資辦學; 鼓勵、 支持各學校依託國際友城, 與國際知名 學校締結國際友好學校,開展合作辦學, 這方面, 希望職教中心要積極爭取, 主動出擊,尋找合作夥伴, 進行實質性的探索; 到 201 0 年, 建設 1 —2 個教師、 學生海外交流、 培訓基地; 有條件的學校都要積極引進外籍教師, 吸納外籍學生。建設現代教育名 城, 目 標遠大, 任務艱巨。 現在,這一艱巨的歷史使命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光榮地落在我們在座各位的肩膀上。 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 人生就是為一大事來, 為一大事去! 能夠承載這樣的歷史使命, 完成偉大的壯舉, 將是今後我們人生旅程中最值得回憶和驕傲的一件大事! 我們倍感壓力, 也倍感榮幸。 為了早日 實現這一歷史性的目 標, 我們首先要做到三個建設現代教育名城, 必然需要爭先的勇氣和善抓機遇的意識。 搶得先機就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全體教育工作者要繼續發揚勇於爭先、 敢於拼搏的精神, 發揚人爭先進、 事爭一流, 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要用新一輪的思想解放來審視和對待發展中的困難和矛盾, 要善於在優勢中找差距, 在困難中找機遇; 在考慮問題和謀劃工作的時候, 要做到先人一拍,快人一步, 勝人一籌。建設現代教育名城, 必然需要通過改革來推動, 需要通過創新來實現。 我們要進一步放大視野、 開闊胸襟、 拓寬思路, 學習借鑒、 兼收並蓄, 取他人發展之長, 創常熟教育之新; 要在全面規劃、 通盤考慮的基礎上, 瞄準增長點,盯住突破口, 大膽想、 勇敢闖、 堅決試, 千方百計加快發展步伐。建設現代教育名城, 必然需要奮發的精神狀態和務實的工作作風。 勁可鼓, 不可泄。 我們要始終保持與時俱進、 奮發圖強的精神狀態, 樹立不說則已, 說了就干, 不幹則已, 干就干好的工作追求; 樹立大提高、 大發展信心, 作好吃大苦、 耐大勞的准備, 腳踏實地, 勤奮工作, 謀求實效。同志們, 2006 年是「十一· 五」 的起步年、 奠基年。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做好2006 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各項工作,對全面實現「十一· 五」 奮斗目 標, 建設現代教育名 城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2006 年全市教育工作具體要做到「 啃住一個目 標, 突出八大重點」 。即: 「建設現代教育名城」 。 建設現代教育名城需要數量眾多的現代名校來支撐。 「十一· 五」 期間, 我們要打造一批常熟現代教育名校, 打造一批現代教育名師。 各校要以推進建設現代教育名城為總目 標, 切實增強機遇意識、 發展意識、 品牌意識,對照現代教育名 城的內涵和指標要求, 正確定位, 明確具體目標, 制定可操作計劃, 既要在面上統籌兼顧, 全面提升; 又要結合本校實際, 凸現發展特色, 努力把學校建設成底蘊深厚、 質量一流、 特色鮮明、 家長嚮往、 社會公認的現代教育名校。要把教學質量視作教育的生命和靈魂。 只有高質量的教育, 才是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 才能為建設現代教育名城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是我們在總結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 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所形成的共識。 我們要繼續堅持 「質量中心」 意識, 堅持「科研先導」 策略, 認真配備普通高中師資, 力求達到師資力量的優化組合; 進一步加大普通高中培優力度, 擴大高考高分段學生群體和「拔尖學生」 群體; 進一步加強對高考改革的研究,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增強高考復習的針對性, 確保大面積豐收、 尖子生更尖, 爭取再出狀元 。 2006 年, 高考本二以上達線人數要力爭突破2000 大關, 總錄取人數要力爭達到 3200 人, 總錄取率達到 90%以上; 職業教育要升學與就業兩手齊抓, 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超過 95%, 並不斷提高就業質量, 普通高校單獨招生考試本科錄取要達到 1 60 人,總錄取率超過90%;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 57%, 總體質量在蘇州大市要處於領跑態勢, 實現「十一· 五」 的「開門紅」 。 不斷提高小學教學質量。 執行好小學辦學水平綜合評估制度, 加強對小學教學質量的跟蹤調研; 2006 年小學畢業班畢業考試和非畢業班期中考試, 語文、 數學、 英語全科合格率達到 90%以上。 繼續提高初中教學質量。 抓好初中各年級教學, 切實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 2006 年屆初中畢業生是參加課改實驗後的第二屆畢業生,要在總結上屆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對考試方式、 命題要求、 試卷難度等各個環節的研究和管理, 力爭使今年全市中考全科跟蹤合格率達到 70%, 優秀率達到 30%, 初升高比率超過97%。教育布局調整經過多年的努力和近三年的沖刺, 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多年的實踐也表明, 實施中小學布局調整, 對於全盤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育布局調整, 合民情、 順民意、 得民心! 今年是我市教育布局調整的又一個關鍵之年。 我們一定要牢牢確立全市「一盤棋」 意識, 奮力突破資金和拆遷的「瓶頸」 , 既在工作上落實維護穩定的各項措施, 又在輿論上形成促進穩定的良好氛圍, 加快推進尚湖高級中學、 實驗中學、 石梅小學的改造和擴建, 加快明日 星城小學建設和義庄小學、 福山中心小學的易地新建。 要以布局調整為契機, 進一步加大改造薄弱學校的力度。要加強對薄弱學校的調研和督導, 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和扶持。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資金支持師資支撐, 為全面提高薄弱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同時, 要繼續撤並村校, 力爭使全市小學調整到 90 所以內。 要以布局調整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快速拓展。 今年周行幼兒園要確保成功創建省示範性實驗幼兒園, 使我市的省示範性實驗幼兒園數量達到 20 所; 義庄小學、 顏港小學、 王莊小學要積極為創建省實驗小學做好前期准備工作; 實驗中學等 3 所初中要抓緊做好省示範初中的創建准備工作, 確保順利通過驗收, 使我市的省示範初中數量達到 23 所; 尚湖高級中學要邊建設邊抓緊做好創建三星級普通高中的准備, 省中要啟動爭創五星級普通高中工作。 同時, 職教中心要爭創國家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 碧溪職中、 練塘職業技術學校、 白茆職中要努力創建省級重點職業學校。要加快名教師名校長隊伍建設步伐, 著力構築人才高地, 繼續實施骨幹教師研修計劃, 促進優秀人才可持續發展。 針對不同的對象, 認真制定培養規劃,實行分類培養。 辦好第二屆名教師培訓班, 積極選派骨幹教師參加國家級、 省級培訓和出國培訓, 加快「雙師型」 教師培養, 放大英語骨幹教師和「雙語教學」 骨幹教師的群體, 輻射全市中小學。 充分發揮特級教師的榜樣示範作用, 打造一批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高層次教育人才。 要努力提升學校領導幹部的治校水平和專業素養。 積極與中央教科所聯合舉辦中小學正職校長培訓班, 要通過理論研討、 讀書活動、 學習考察等多種形式, 進一步引導學校領導幹部注重對科學管理、 人本管理的理性思考, 不斷提高學校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要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和業務素養, 要積極鼓勵全體教師參與學歷進修, 2006 年,普通高中、 中等職校教師的本科率要達到 98%和 82%, 初中教師本科率要達到 73%, 小學教師大專率、 本科率要分別達到 80%和 20%, 幼兒園教師大專率、 本科率要分別達到 82%和 1 5%。 要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 推動教師培養模式創新, 大力推進教師教育的專業化。 要以創建蘇州市教育信息化示範學校、 先進學校為契機, 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要認真總結教師教育的成功經驗, 以新理念、 新課程、新技術為重點, 全面開展新一輪教師全員培訓, 努力提高在職教師的專業水平。 要以深入實施校本培訓為重點, 從加快教師專業化發展入手, 建立高效、 務實的校本培訓機制, 不斷提高校本培訓的實效。 要進一步加大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認真研究教師流動和交流幫扶的各種政策, 包括制訂有利於農村學校發展的教師流動政策。 鼓勵城區學校骨幹教師到農村掛職、 支教, 有計劃的選送一批農村教師到城區學校脫產培訓,新聘任的教師要優先安排到師資力量薄弱的農村學校任教。 要把到薄弱學校或農村學校任教的經歷作為教師晉升高級職稱、 評選優秀教師、 特級教師的必備條件。 要通過教師隊伍的互幫互帶推動常熟教育實現高位均衡。要進一步貫徹中央8 號文件精神,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 實效性、 時代性為目 標, 不斷加強德育工作的體驗性、 實踐性和滲透性, 進一步發揮德育工作的核心保障作用。 要把理想信念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 誠信教育、 遵紀守法教育、 倫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和廉潔文化教育等貫穿於教育的各個階段, 貫穿於青少年成長的全過程。 要不斷加強德育科研,創新德育途徑和方式方法, 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特別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法制教育, 提高全體師生的心理素質和法制意識。 充分利用蔣巷村野營基地等社會實踐基地, 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要進一步規范並創新有效的德育管理機制,進一步呼籲並爭取家庭、 社會各方關心青少年培養, 努力形成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合力, 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要全面推進職業教育體制和機制的創新, 做強做優職教中心, 逐步形成常熟職業教育集約發展新優勢。 積極探索建立職業資格認證體系, 完善技術崗位就業准入制度; 深化職業學校的課程和教學改革, 推行工學結合、 校企結合的「訂單式」 人才培養模式; 要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 職教中心的現代農業、 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要積極創建「 省緊缺人才培訓基地」 , 全市職業學校要創建省、 蘇州市示範專業 2-3 個, 成人教育要進一步完善網路, 不斷提高服務「三農 」 的水平, 創建蘇州市「社區教育實驗區」 1 個, 蘇州市「現代農民教育中心」 、 「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 各1 個, 依託基地積極實施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計劃、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學校的穩定和安全問題, 關乎生命, 關乎全局。 責任重於泰山, 穩定壓倒一切。 各校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責任感, 緊緊圍繞「建設平安常熟, 創建平安校園」 的總體目 標, 按照「安全第一, 預防為主」 的方針, 深入開展安全教育, 要與當地公安、 衛生、 工商、 城管等部門密切聯系, 建立有效的協作機制, 進一步落實校園安全工作的長效管理機制, 「重視重視再重視, 盡心盡心再盡心」 , 做到警鍾長鳴, 防微杜漸, 確保全年學校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確保學校全體師生生命和財物安全。進一步加強宏觀思考和戰略研究,認真謀劃好未來工作。 開始實施《常熟市教育事業「十一· 五」 規劃》 , 推動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加強分類指導和規劃, 推動各校制訂並實施教育事業「十一· 五」 規劃。 強化教育宏觀管理和服務, 深化教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務信息化。 大力推行校務公開, 拓寬民主參與管理的渠道, 完善學校自 律和監督機制, 同時, 要認真落實好免費義務教育的政策, 切實解決好在實施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全年繼續創建「蘇州市依法治校先進學校」 1 0 所以上, 並開始實施 「蘇州市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和「江蘇省依法治校先進學校」 的創建活動。 要強化教育督導評估工作, 堅持督政與督學相結合,加大督政的力度, 認真開展教育經費落實情況的專項督查。教育關繫到千家萬戶, 寄託著家庭、 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必然受到廣大群眾和社會的極大關注, 因此, 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積極主動地抓好宣傳輿論工作。 要更加主動地推進信息的公開和宣傳, 要全面而深刻地向人民群眾宣傳教育的方針、 路線和各項政策措施; 要大力宣傳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偉大成就, 宣傳青少年學生積極向上的良好精神風貌, 宣傳各級黨委和政府、 社會各界對教育事業的關心、 支持和幫助, 宣傳教育系統的廣大幹部和教職員工為推進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所付出的艱苦努力。 要更加主動地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和批評, 歡迎監督, 歡迎批評, 進而標本兼治,推進工作。 要更加主動地加強對教育熱點問題的研究和宣傳工作,對布局調整、 施教區域劃分、 招生政策、 教育收費等社會關心的教育熱點問題要及時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爭取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機關和各學校都要加強和新聞媒體的溝通,歡迎他們更好地為教育發展鼓勁、 為教育改革正名, 努力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建設性的社會輿論環境。同志們, 歲月 流光溢彩, 佳節紛至沓來。 在滿懷喜悅和希望邁入新春之際, 在充滿信心和期盼跨入「十一· 五」 之際, 我 們堅信, 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在各鎮( 場) 黨委、 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在教育系統一萬多名 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 我們一定會早日 把我市打造成一個底蘊豐厚、 實力雄厚、 品位高雅的現代教育名城。最後, 再次祝願各位領導、 各位同志身體健康, 事業進步,合家幸福! 衷心祝福我們的事業繼往開來, 再創輝煌!
『柒』 如何進行教學模式改革
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課堂教學有模式,但不能唯模式,更不可模式化。課堂教學的模式應隨著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發展而發展,尤其是應依據教育對象的變化而不斷注入新的內涵、新的精神。
為了響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在全區中小學開展推進教學改革,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學校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討論制定了我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施方案,並在初一年級試行。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緊密結合為指導,以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導向,大力推進課堂教學創新,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二、總體目標
整合教育教學資源,開展有效教學研究,構建以預習學案、課堂引導材料、課後鞏固訓練為一體的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目標導學—呈現引導材料—講授學習材料—當堂反饋」的環節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和品質。
三、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模式及方法
(一)策略:小步子、長跨度、快節奏、勤反饋。
小步子:是指合理地安排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不追求課堂容量大,立足雙基。
長跨度:是指合理地安排教學進度,按期完成每學期的教學任務。
快節奏:是指當堂完成每堂課的教學任務,不拖沓,不浪費有效的教學時間。
勤反饋:是指每堂課、每周、每月及時的通過各種檢測進行教學質量反饋;重視學生作業質量,及時處理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
(二)模式:目標導學—呈現引導材料—講授學習材料—當堂反饋
1.教師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完成六項任務:
(1)同年級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確定本學科周各課時教學目標,並確定教學內容;
(2)根據課時教學目標設計預習學案
(3)課時教學目標,選擇合適而有效的引導材料;
(4)確定教學過程的時間安排;
(5)形成上課教案;
(6)確定每日作業設計。
學科指導組就教案、學習指導材料進行審核修改。
2.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落實四個步驟:
(1)出示目標,設置情境;
(2)呈現引導材料,學生分組討論、學習;
(3)講授新學習材料;
(4)核查學生的理解程度,通過課堂檢測強化學習技能。
(三)方法:每堂一反饋、每周一檢測、每月一總結。
每堂一反饋:新課教學和復習課必須要有當堂反饋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當堂反饋,針對性的課後輔導並針對性調整課後作業設計。
每周一檢測:每周五上午,周五檢測試卷從前四天的預習學案、課堂引導材料和每日作業設計試題中抽取,不增加未考過的試題,檢測以及格率為80%為達成目標。
每月一總結:檢測內容不能超出本月所學范圍,以保證客觀反映學生本月學習情況;難易要適宜,以保證大多數學生有成就感,體驗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快樂。難易適宜的標准:檢測結果80%的學生在60分以上,其中20%的學生在90分以上。
四、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辦法
(一)課程設置
1.周一至周四為新課教學日,周五為質量檢測與反饋日。
2.課時分配:每天9節課,每節課40分鍾,共34節課(周三下午2節課)。
3.初一:
語文6節,數學6節,英語6節,歷史2節,政治2節,地理2節,生物2節,體育2節,音樂1節,美術1節,信息1節,誦讀課1節,書法課1節,班會課1節。
周五上午檢測:採取語文、數學、外語單卷測試,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合卷,共5場考試,每場考試時間為40分鍾。
周五下午反饋:公布成績,每個學科班級學生及格率為80%為通過檢測。及格學生可以進入校園參加各項體育活動、社團活動,圖書館讀書活動。不及格學生繼續留在班級在教師指導下訂正錯題,直到通過教師檢測為止。
(二)課堂教學
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落實四個步驟:
第一時段:出示目標,設置情境,時間宜控制在2分鍾以內。
第二時段:呈現引導材料,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時間宜控制在8分鍾以內,可以適當延長。
第三時段:教師講授新學習材料,時間宜控制在20分鍾以內,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
第四時段:核查學生的理解程度,通過課堂檢測強化學習技能,時間宜控制在10分鍾以內。
關於引導材料,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還要對後面學習的新課材料起智力腳手架的作用。好的引導材料必須要有學生所熟悉的內容,並且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設計。
關於課堂教學過程的時間規劃,四個時段必須要體現,但是時間可以靈活掌握。這個時間分配必須在集體備課中完成,並藉助多媒體在課堂教學開始時與課堂目標一同出示給學生。
(三)教學管理
1.備課管理
關於備課:採取集體備課的方式,年級組同學科教師共同完成教案的設計與撰寫。我們要求年級組同學科教師必須在每周五下班前完成集體備課相關材料的上交,教導處及時將上交材料的電子文檔上傳至學校網站。
2.課堂管理
教導處、學科指導組和各教研組長隨堂聽課,了解教師課堂目標的落實情況。教導處每周就年級課堂教學的情況做反饋。
3.評價管理
每日優化作業設計需要同年級教師精心設計,合作研討,注意層次性有梯度。周五檢測試卷從前四天的學習材料試題中抽取,不增加未考過的試題。
考試結束後,教導處立即組織相關教師閱卷,及時統計相關數據,公布成績。
五、方案實施計劃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制定計劃、學習動員,課改啟動階段。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案例,為改革實施做好准備;進行教學模式改變的初步嘗試。
(一)自開學起,學校執行新的作息制度,從第一階段開始起營造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氛圍。
(二)加強課改理論培訓,全面、系統介紹學校提出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外地先進學校的課堂改革經驗,提高全體教師的課改意識。
(三)開展有效教學在課堂的系列活動,營造課改的氛圍,初步探索課改模式。初一年級教師開始提前一周集體備課,編寫預習學案、課堂引導材料、學生課後作業。
(四)學生動員,讓學生理解學校和教師的課改意圖,積極進行配合。班主任老師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成立學習小組。
分組原則:根據學生性別、性格、興趣愛好、學習成績差異狀況合理安排座位,劃分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以5~6人為宜,學習優秀生和學困生相互搭配,以便在課內外更方便地開展幫教結對活動,爭取共同提高。
第二階段:(20XX.3——20XX.7)實施階段。
嘗試構建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
開展教師、學生小組長等不同層次人員的系列培訓活動,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課堂教學的具體操作程序和課改的艱巨性、復雜性。
20XX年6月份開展第一階段課堂教學模式總結活動。教師人人參與、人人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進行課堂經驗交流、反饋,每次課後,教師要寫一份教學反思,反饋真實信息並進行交流、總結、形成理性認識。
第三階段:(20XX.7——20XX.8)逐步成型階段。經過實踐探索,對一個學期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工作進行階段性回顧和總結,形成經驗材料。備課組、教師個人、學科指導組和教導處進行分類總結,形成書面材料,匯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