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什麼在國內沒有進行普及
袁隆平因雜交稻而走上人生顛峰。我對雜交稻比較了解,因為我也是農業科技員。先回說說雜交稻答,水稻分常規水稻與雜交稻兩種,前者佔中國70%,後者佔中國30%,可見雜交稻的市場並沒有象報道的大。常規水稻有化肥、農葯的作用,產量也很大,能達每畝500公斤,農戶還能自行留種,米口感好、價也高,有擴大的趨勢。而雜交稻只在中國長江以南耕地較少地區,土地貧瘠的省份種植較好,因為雜交稻耐化肥力比常規稻耐化肥力高很多,在施用了超量化肥後畝產才比常規稻要高,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獲起最高產量。但雜交稻的缺點是農戶不能留種,每年購買種子需額外增加高成本,口感有點差而價格要低幾毛。不管號稱雜交超級稻畝產有幾千斤,到了農戶手上也就畝產600公斤到頂,有誇大宣傳。袁隆平生產的是雜交稻種子,並沒有象宣傳的那樣高產,農戶們很清楚。而且袁老團隊研製出來的雜交稻也不是無償地為農民服務,科研成果全部轉化成了自身的經濟效益,象隆平高科等制種企業。而且買過雜交稻種子的農民都知道,雜交稻制種行業絕對是個暴利行業。一斤雜交種子最低幾十元最高上百元,種了之後才知道效果遠沒有象宣傳報道的那麼神。
2. 超級雜交水稻的培育過程
為了滿足21世紀所有中國人的糧食需求,農業部於1996年提出超級雜交水稻培育計劃。其中一季雜交稻的產量指標是:第一期(1996—2000年)700公斤/畝;第二期(2001—2005年)800公斤/畝。
2000年,我國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品種達到了第一階段單次水稻產量標准,即每公頃產量超過了10.5噸,一些品種已用於商業生產。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介紹,2005年5月,他和同事們的努力集中在培育第二階段的超級雜交水稻,並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其中最近開發出來的一些雜交水稻品種有每公頃13噸的潛力,最好的一個雜交水稻品種已連續兩年都達到了每公頃12噸的水平。
科研人員已經取得了三個鼓舞人心的結果,即使用野生水稻中的優良基因、利用谷倉草中的DNA創造一個新的水稻來源、克隆玉米里相關基因並成功置入水稻里。正是基於這些技術進展,袁隆平等專家提出了第三階段的超級雜交水稻計劃的產量目標。 2005年5月,在江西南昌召開的雜交水稻產業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稱,根據目前的技術發展進度,由他主持的我國超級雜交水稻培育計劃已提出了第三階段的超級雜交水稻計劃目標,將在2010年之前實現每公頃13.5噸的產量目標。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於2006年開始組建攻關研發團隊,按照「良種、良法、良態」配套的原則,選育出了一批單產具900公斤潛力的超級雜交稻新組合。
從2010年開始,袁隆平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聯合長江大學、湖南省水稻所等單位,在湖南瀏陽、醴陵、隆回等地廣泛開展雜交水稻畝產900公斤攻關試驗田。
2011年,中心組織在湖南省5個縣實施攻關,5個百畝攻關片均獲高產,其中隆回縣羊古坳鄉雷鋒村百畝片平均畝產達926.6公斤。
2012年9月18日,由袁隆平研製的「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正式進行收割、驗收。農業部委派的專家組成員到場進行現場監督驗收,並進行產量測定。專家組按照嚴格的測產驗收規程,測得隆回縣羊古坳鄉雷峰村百畝片畝產達到926.6公斤。
2012年9月20日,漵浦縣橫板橋鄉興隆村的百畝片,種植品種組合Y2優8188,再度實現平均畝產超900公斤。專家組隨機抽取了3塊攻關田驗收,經烘乾去雜後,加權平均百畝片平均畝產917.72公斤。
2012年9月24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表示,由袁隆平院士領銜的「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畝產900公斤攻關」日前通過現場測產驗收,以百畝片加權平均畝產917.72公斤的成績突破攻關目標。袁隆平表示,連續兩年百畝片平均畝產突破900公斤,標志著我國已成功實現該攻關目標。
3.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提高產量的原理究竟是什麼~~~急~~~
雜交水稻是通過不同稻種相互雜交產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對配製雜交種子不利。要進行兩個不同稻種雜交,先要把一個品種的雄蕊進行人工去雄或殺死,然後將另一品種的雄蕊花粉授給去雄的品種,這樣才不會出現去雄品種自花授粉的假雜交水稻。
可是,如果我們用人工方法在數以萬汁的水稻花朵上進行去雄授粉的話,工作量極大,實際並不可能解決生產的大量用種。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種水稻做母本,這種母本有特殊的個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葯干癟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結籽。
為了不使母本斷絕後代,要給它找兩個對象,這兩個對象的特點各不相同:第一個對象外表極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發達的柱頭,用它的花粉授給母本後,生產出來的是女兒。
長得和母親一模一樣,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葯干癟畸形、沒有生育能力的母本:另一個對象外表與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發達的柱頭,用它的花粉授給母本後,生產出來的是兒子,長得比父、母親都要健壯。
(3)雜交水稻技術培訓班擴展閱讀:
主要價值
營養
收獲的稻粒稱為稻穀,有一層外殼,碾磨時常把外殼連同米糠層一起去除,有時再加上一薄層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澤。碾磨時只去掉外殼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澱粉,並含約8%的蛋白質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煙酸、核黃素、鐵和鈣。碾去外殼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4. 中國雜交水稻和袁隆平的貢獻!
ok,算幾個數字先。
有據可查的資料顯示,袁先生及其弟子們培育的:兩優與兩優6326兩個品種最高產量可達834.3千克/畝、和781.9千克/畝(當然再高的神仙數字也有但是缺乏有效的文獻支持),即使在大面積種植情況下畝產也可維持在700千克以上;
就我手頭掌握的2005農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當年全國水稻(包括早中晚稻等)播種面積達到28,378.7千公頃;
那麼假設所有面積的水田全部種植高產稻,那麼當年的水稻產量就是:28378.7公頃*1000*15*700千克(若平均畝產按700計),然後這數字再除以人均年消耗273.75千克(假設一個成人日均消耗0.75千克),解決10.9億人吃飯問題綽綽有餘。
雖然這個數字計算時變數較多不十分精確(當然也不可能把所有水田都種植高產雜交稻),但較原先水稻畝產比確實多解決了幾億人的吃飯問題。
所以我認為袁先生最突出的貢獻就是:在特殊年代從一定程度上保障許許多多國人不被餓死。而他也因此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但是我個人認為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衡量標准。在科學技術和物質生活水平飛速發展的現今,追求高產以外更應注重農作物品質的要求。舉個不很恰當的例子:1對夫婦僅1個孩子,或者有10個孩子之多做對比,則他們對孩子花費的精力和財力肯定是有所差異的。作物栽培也是如此,由於一塊地的地力一定是有限的,追求過高產量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放棄主要品質。就像人們總說現在的番茄沒有番茄味了,因為種植者看重的是產量,一個植株的果實干物質量一定的情況下,多餘部分僅是水分,口感必定要差。特殊時期雞米能解決溫飽但現今(起碼城市)已不多見;秈稻普遍高產,嘗鮮尚可,常食實則味如嚼蠟;而用於出口的都是東北、華北等特殊地區一年1季精耕細作的粳稻品種...那麼很遺憾,樓主想把剩餘高產稻換匯理念實則難以實現的。
5. 兩系雜交水稻制種要掌握哪些技術要點
兩系法是利用水稻光溫敏雄性不育系作母本,恢復系作父本,配製雜交組合,以獲得雜種優勢的方法。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基本上與三系法雜交水稻制種技術相同,但由於兩系雜交水稻所用的不育系屬光溫敏雄性不育系,其育性的穩定性受控於光溫條件,在長日照高溫下,表現為雄性不育,可以制種;在短日照低溫下,不育系的育性發生轉化,自交結實,繁殖本身,不能制種。因此,在兩系制種時,要根據光溫敏核不育系的特點,抓好以下幾個技術環節:
(1)確定好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和抽穗揚花安全期。兩系法雜交水稻制種最關鍵的技術是選擇安全抽穗期。父母本抽穗揚花期的安排,不僅要考慮天氣的好壞,而且必須使母本處在穩定的不育期內抽穗揚花。為了掌握不育系穩定的不育期,首先必須明確導致該不育系不育的起點溫度(如培矮 64s為 23.3℃,香 125s為 23.1℃),然後根據歷年氣象資料分析,兩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轉換敏感期必須日平均溫度高於24℃,日最低氣溫不低於20℃,光照時數必須長於14小時,從而保證其育性安全轉換為不育。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例,光溫敏兩用核不育系如在6月底至7月上旬抽穗,易受到低溫的影響而導致制種失敗,如果在8月下旬抽穗,則大多數光溫敏核不育系已進入轉換期。因此,在穩定的不育期內再選擇最佳抽穗揚花期,然後根據安全抽穗期來確定父母本的播種期。培矮64s和香125s在長沙的安全抽穗期如表1。
表1 培層64s和香125s的安全抽穗期
(2)培育壯秧,建立高產群體結構。一是要秧田施足基肥,培育多櫱壯秧。每公頃秧田播父本種子150千克,母本112.5千克,秧田與大田比為1∶5;二是要插足基本苗,母本225萬/公頃以上,父本60萬/公頃以上。父母本行比為2∶16,盡量增加母本苗數,使有效穗達到300萬/公頃;三是要合理施肥。前期重施基肥,一般施尿素150千克/公頃,碳酸銨300千克/公頃,氯化鉀75千克/公頃,過磷酸鈣375千克/公頃。中期一般在插後1周追施復合肥促分櫱,分櫱期父本再偏施一次肥,後期噴施壯籽肥。
(3)適量、適時噴施九二〇。提高兩系雜交水稻制種種子質量的關鍵是適時適量噴好九二〇,將母本穗層拉高至低於父本10~15厘米,提高異交結實率。當不育系始穗5%左右時,選擇晴天上午噴施九二〇,用量視各個不育系對九二〇的敏感程度而定。如培矮64s屬鈍感型,需300克/公頃左右,甚至750克/公頃;香125s屬敏感型,只需150克/公頃,連續2~3次噴完。
(4)去雜去劣,確保種子質量。兩系制種除注意生物學混雜、機械混雜外,還需特別注意自身混雜(即同一植株上產生雜交種和不育系種子)。在採用三系制種的防雜保純措施外,對不育系自身混雜還應採用下列防雜保純措施:一是若不育系在幼穗分化期由於遇低溫所引起育性波動,應採用化學殺雄法控制自交結實;二是要高標准培育「早、勻、齊」的壯秧,做到早分櫱,分櫱齊,抽穗齊,避免抽穗不整齊而造成自身混雜;三是適時收割,避免由不育植株的地上節長出的分孽苗正常結實而造成自身混雜。
6. 雜交水稻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栽培技術要點
一、培育帶櫱壯秧:
1、秧田整理:冬季農閑時翻挖、曬垡,使土壤疏鬆,增加土壤的通氣性,結合深翻地,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500—2000公斤,反復翻挖,使土塊細碎,撒種時要求達到墒面平整,無雜草雜物,不幹不爛無積水,種子撒下能半粒入泥,不跑不跳。
2、種子處理:播種前曬種2~3小時,以提高種子的發芽勢,泡種時每10㎏谷種用施保克5克葯劑浸種48~72小時(2~3天),可防治種傳病害尤其是惡苗病(公秧)。
3、精量播種:雜交稻每分秧田播種2~2.5㎏,育秧一定要做到減種不減秧田,約3~4㎝2(火柴盒大小)秧田播一粒種子為宜。
4、種子覆蓋:蓋種必須使用腐熟細碎的農肥,杜絕使用生糞、雞糞、尿灰,種子一定要蓋嚴,覆蓋厚度0.5~1㎝以不露種子為宜,蓋膜前每分秧田用15毫升30%掃弗特乳油兌水10~15㎏噴霧進行秧田除草。應分墒蓋膜,墒寬1.7米,膜上加蓋少許覆蓋物,秧田四周開好排水溝,保持排灌通暢。
5、加強秧苗管理:(1)播後至揭膜前應保持墒溝里有水墒面濕潤,並密切注意天氣變化,晴天及時通風避免燒芽燒苗,雨天及時清除膜上積水;(2)待秧苗第二片真葉展開時揭膜,揭膜後保持苗床上有一層薄水即可,並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在大幅度降溫前應灌水護苗;(3)揭膜時每平方米床面噴灑1000—1500倍敵克松葯液3—5公斤防治立枯病;(4)及時追肥,2葉期施斷奶肥,每分秧田施尿素0.5千克,移栽前7~10天施送嫁肥,每分秧田施尿素1千克;(5)近來嵩明水稻秧田期以蚜蟲為代表的刺吸式害蟲危害有逐漸加重的趨勢,應搞好防治,拔秧前噴施一次殺蟲劑和殺菌劑,以免將蟲卵和病菌帶人大田。易發青苔的秧田每分可用硫酸銅0.5~0.8㎏拌細土8~10㎏撒施進行防治。
二、規格化移栽:採用定點拉線移栽,株行距4×6寸,每畝栽2.5萬叢,戴櫱多的栽一粒谷秧、分櫱少或不戴分櫱的栽兩粒谷秧。
三、科學肥水管理:
1、培肥大田,每畝施優質農家肥1000千克、普鈣3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鉀10千克作底肥;
2、追肥:秧苗移栽後5—7天,畝施尿素10千克(可帶除草劑);
3、水分管理:移栽後適當深水護苗,分櫱期淺水管理,自然落干,分櫱苗達到預期有效穗數撤水曬田至開裂。
四、做好以防治稻瘟病為核心的防治病蟲草鼠害工作。
7. 三系雜交水稻制種要掌握什麼技術要點
水稻雜交制種是指以不育系(A)為母本、恢復系(R)為父本,按一定行比相間種植,使不育系接受恢復系的花粉受精結實產生雜種第一代(雜交種子),以供水稻大田生產用種的種子生產過程。
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技術較為復雜,要使水稻雜交制種高產優質,必須抓好以下關鍵技術:
(1)安全隔離。安全隔離是保證種子純度的關鍵措施之一。雜交種子的純度,直接影響雜交水稻所制種子的質量,因此,在整個制種過程中,必須認真落實安全隔離措施。隔離的方法有:
①空間隔離。隔離距離一般丘陵區為50米以上,平原區100米以上。
②時間隔離。使制種田周圍的非父本品種與制種田父本的抽穗開花期錯開20~25天以上。
③屏障隔離。因地制宜利用山嶺、村莊、林帶、果園等自然屏障,阻擋外來花粉的傳入。
④父本隔離。即在制種田規定隔離范圍內種植同一恢復系,不僅可以起到隔離作用,而且擴大了父本花粉的來源,有利於提高制種產量。
(2)安排好適宜的抽穗揚花期。不育系必須依靠恢復系的花粉,才能受精結實,所以,制種田的不育系和恢復系能否安全抽穗揚花,花期是否完全相遇,是制種成敗和產量高低的前提。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選擇安全抽穗揚花期。安全抽穗揚花期是指制種田開花期的氣候條件有利於異交結實。雜交水稻制種親本抽穗揚花最適宜的氣候條件為:日平均氣溫在23~30℃,相對濕度70%~90%,晝夜溫差8~9℃、天氣晴朗並有微風。如果有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低於23℃或高於35℃,或連續3天以上的陰雨天,或在盛花期有長時間的暴雨天氣,將影響傳粉授精。一般來說,長江中、下游各省最適宜的揚花期是:平原、丘陵地區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注意避過7月份的「火南風」和9月中下旬的「寒露風」;山區為7月底至8月初,要適當安排早播,搶高溫,避低溫,充分利用溫光資源。華南雙季稻區春、秋兩季均可安排制種,但要注意安排春季制種揚花期在5月中旬,以避過雨季;秋季制種揚花期在9月中旬。海南島南部以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為開花的良好季節。北方粳稻制種區開花期以8月中、下旬為宜。
②確保父母本花期相遇。我國雜交稻制種所用野敗型不育系大多從我國長江中、下游感溫性的早稻品種中轉育而成,生育期短。而所用恢復系都是來自東南亞品種或由東南亞品種轉育而來的品種,生育期長。兩者生育期相差很大。因此,通過調節兩親的播種期,使生育期不同的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種成敗的關鍵。
生產上確定父母本播種差期的方法主要有生育期法(時差法)、有效積溫法(溫差法)和葉齡差法(葉差法)三種。這三種方法在推算父母本播種差期時各有特點,各地可根據當地的條件、季節、經驗選擇適宜的方法綜合運用為好。
③搞好花期預測和調節。制種田親本生育期的長短,除由親本遺傳特性決定外,還受到氣候、土壤、栽培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比預定的日期提早或推遲的現象,影響花期相遇。因此,必須搞好花期預測,發現有花期不遇的情況,應及早採取措施予以調節。
預測雜交水稻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的方法很多,比較准確可靠的方法有幼穗剝檢法和葉齡差法等,可用這兩種方法進行分析。
經過花期預測,如果父母本花期相差3天以上,就要採取促控措施進行調節,以促進發育較慢的親本,抑制發育較快的親本,達到花期相遇。在措施上以促為主,促控結合,早促早控(以幼穗分化三期以前促控效果最好),力爭主動。具體調節措施有肥調、水調、化調等方法。
(3)確定好合理的苗穗結構。合理的群體結構是制種高產的基礎。建立制種高產群體結構的主要措施有:
①培育適齡分櫱壯秧。適齡壯秧是提高有效穗的基礎。堅持在秧田培育適齡分櫱壯秧,大田靠插不靠發,依靠主莖和低節位強勢櫱組成基本苗是增加單位面積基本苗數、達到足穗多穗的重要措施。
②安排適宜行比。擴大行比是增加母本有效穗數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制種奪高產的主要技術。行比依制種親本生育期長短和分櫱力強弱而定,一般早、中熟組合為2∶12~14,遲熟組合為2∶16~18。近年來,各地在大力培育父本壯秧的基礎上,將雙行父本改為單行,行比改為1∶12或1∶14,進一步提高了母本的比例。
③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既可增加單位面積的基本畝數,保證合理的群體結構,獲得足夠的有效穗數,同時,又可抑制無效分櫱,使植株生長整齊,抽穗集中,有利授粉。合理密植的規格一般為:母本行株距10~11厘米×13~16厘米,父本插2行,行株距13厘米×16~20厘米。
④加強田間管理。田間管理前期主攻父母本群體的早生快發,以及早獲得足夠的分櫱苗數,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早施重施分櫱肥,淺水勤灌促分櫱,缺蔸死苗要補齊,父母本管理要並重,迅速搭起高產苗架。中期主攻父母本穩健生長,爭取根旺、稈壯、中穗、短葉。施肥採取中控的原則,特別要控制氮肥的施用。同時,要適時排水曬田,以水調肥,抑制無效分櫱的發生;復水後適施磷、鉀肥,使植株葉直稈壯,提高群體通透性,並加強病蟲害防治。後期主攻提高每穗粒數和粒重。在施肥技術上要補施壯尾肥,即在抽穗前5~7天施速效氮肥,使後期生長不早衰。按照「足水抽穗,落干黃熟」的技術進行水分管理。同時結合噴施九二〇做好葉面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以提高異交結實率和增加粒重。
(3)採用綜合措施,提高母本異交結實率。在一定苗穗范圍內,制種產量主要決定於母本結實粒數。影響異交結實率的因素很多,如制種田間花粉密度小,不育系穗粒外露率不高(包頸)、父母本花期不遇等。提高異交結實率的技術措施主要有:
①科學使用九二〇。制種田噴施九二〇既可使母本穗頸伸長,解除母本包頸,提高穗粒外露率,又可增加種子的千粒重。施用九二〇方法上要做到「適時、適量、適法」。「適時」,即要求在達見穗指標(5%~10%)時,選擇晴朗的天氣,在上午9時前或下午4時後噴施最好。「適量」即制種田用九二〇75~150克/公頃,對水噴施,分3次噴,每天一次,連續噴3天。3次用量分別占總施用量的20%、30%、50%。「適法」,要求田間有6厘米左右的水層,使用手持式電動微型噴霧器噴施,噴頭距離穗層30厘米左右。
②促使父母本花時相遇。由於父本開花早而集中,母本開花遲而分散,應採取措施,促使父母本花時相遇。調整花時的方法有:
A.趕露水,趕母不趕父。即在晴天早晨,趕去積存在母本葉面上的露水,可以降低穗層濕度,提高溫度,並使穗部鬆散,促使母本早開花。
B.噴冷水,噴父不噴母。在每天下午 4~5時,給父本穗部噴冷水 375千克/公頃,以增加父本穗層濕度,降低溫度,延遲父本開花時間。
C.噴施調花靈或硼肥。給母本噴施調花靈,可提早花時,在抽穗40%和80%時,每公頃用 0.45千克對水600千克對葉面各噴一次。噴施硼肥在母本始穗起,每隔 3天噴一次,濃度為0.15%~0.20%,有利於提早母本開花。
③人工輔助授粉。人工輔助授粉能促使花葯開裂,擴大散粉范圍,從而提高異交結實率。採用竹竿趕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較好。要做到輕壓、重搖、慢放。輕壓就是沿風向輕壓父本植株中部,使穗傾向母本引散粉;重搖就是連續振動稻株,促使花葯開裂散粉,飛落母本行;慢放就是為了防止花粉往回飛落。一般在母本抽穗達50%左右時開始,每天在父母本開花時進行,連續3~4次。要堅持有花就趕,直到終花為止。
(4)防雜保純,確保種子質量
①嚴格去雜去劣。為保證純度,除搞好隔離外,還要認真做好除雜工作。要求分別在秧田期、分櫱期、抽穗期和成熟期進行,把雜株劣株全部拔除。特別要注意把可能混在不育系中的保持系拔除干凈。
②嚴格按生產規程操作。在整個制種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機械混雜。浸種催芽、播種育秧、拔秧運秧、插秧和收割,都要有專人負責,分系分期進行。特別是收割時,最易造成機械混雜,要先收母本,後收父本。單收、單打、單曬、單藏。倉庫要指定專人管理,種子曬干後包裝,做到種子與標簽相符,處處把好防雜關。
8. 袁隆平為什麼要培育雜交水稻
他當時是一個安江民校的教師,但面對當時嚴重飢荒,他立志用農業科學技術擊敗飢餓威脅,從事水稻雄性不育試驗。
1964年7月5日,他在試驗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經人工授粉,結出了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種子。
1965年7月,袁隆平又在14000多個稻穗中逐穗檢查到6株不育株,並在此後兩年播種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徹底推翻由傳統經典理論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並推論水稻亦有雜交優勢。
通過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復系的三系法途徑來培育雜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
(8)雜交水稻技術培訓班擴展閱讀;
袁隆平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聘請為國際上發展雜交水稻的首席顧問。他30次赴國際水稻所開展合作研究和技術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菲律賓、孟加拉等國指導發展雜交水稻。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後在境內外舉辦了50餘期雜交水稻國際培訓班,培訓了來自40多個發展中國家約2000名政府官員和農技專家。學生有鄧華鳳研究員, 黃培勁。
1980年5月,袁隆平應美國邀請赴美進行雜交稻制種技術指導。9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水稻研究所共同在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舉辦雜交稻技術國際培訓班,袁隆平作為主講人給來自10多個國家的專家講授雜交水稻方面的主要課程。翌年9月,又連續舉辦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