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走好教師專業成長之路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首先應該從教師自身的認同開始。首先需要認識到教學內研究本容身就是具有完善專業結構的學科專業體系,它與我們已經熟悉的物理、化學等學科專業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區別就在於研究對象不同。其次需要認識到,教學活動本身也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通過前期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經總結出了教學活動中的共性規律,但是還用更多規律、原則等待後續的研究者去發現。第三,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認識到自己作為研究者的這一角色,需要意識到自身正是教學研究人員中的一員,正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自身關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研究梳理,推動教學研究工作的不斷進步。
Ⅱ 教師專業素質培訓總結
開學初,學校組織進行了教師專業提升培訓,培訓學習後我的感觸很多。
1、「學生為本」。此理念讓我們立足學生實際,尊重學生。作為小學教師我們應時時處處以人為本,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獨立人格,維護小學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小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小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小學生。
2、「師德為先」。 記得我國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師表就是指教師的道德行為和意志品質要成為學生的表率和典範。學習並貫徹標准精神已不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即關繫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關系於祖國的未來。學校是培養教育下一代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及神聖使命。
3、「能力為重」。作為教師在使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時,還應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積極開展各項研修活動,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構建現代課堂,提高常態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我們要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
4、「終身學習」。要教育好下一代,使他們成為有用之才。 我們肩上的任務是沉甸甸的。它不光是對我們的職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規范了我們的教學行為,也為我們專業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我們在搞好自身教學的同時還要學習先進的小學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培養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不僅在用學識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我們教師要能夠做到嚴於律己,言傳身教,從思想到作風,從心靈到外表,從言行到舉止,在各個方面都成為學生的表率。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定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職業道德認識、陶冶職業道德情感、鍛煉職業道德意志、確立職業道德信念、養成崇高的職業道德習慣。用愛心育人,師德塑人,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保障教育公平,深化素質教育而努力奮
Ⅲ 教師的專業成長之路怎麼走
題目很大,都是同好者,這里說點個人的看法。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首先應該從教內師自身的認同容開始。首先需要認識到教學研究本身就是具有完善專業結構的學科專業體系,它與我們已經熟悉的物理、化學等學科專業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區別就在於研究對象不同。其次需要認識到,教學活動本身也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通過前期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經總結出了教學活動中的共性規律,但是還用更多規律、原則等待後續的研究者去發現。第三,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認識到自己作為研究者的這一角色,需要意識到自身正是教學研究人員中的一員,正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自身關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研究梳理,推動教學研究工作的不斷進步。
Ⅳ 結合個人經驗談談語文教師應如何獲得自身專業成長,實現人生價值。
蘇聯時代出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就是蘇霍姆林斯基,他以自己30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寫下了一本偉大的教育專著——《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結合生動的教學實例,娓娓道來,從側面恰如其分地透露出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師專業成長之路,感同身受,發人深省。那麼,時代發展,社會推移,日新月異,瞬息萬變,在整個教育系統也在改革的過程當中,作為語文老師,怎樣適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呢?筆者認為,只有靠扎實的語文專業水平,才能屹立於改革的浪潮之中。
敢問語文教師扎實的專業成長之路在何方?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培訓、學習、進修、座談、參觀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近幾年來,我們學校敢為人前,另闢蹊徑,一直探索語文教師專業成長之路。經過實踐探尋,把自覺讀書、備課思考、務實科研定為立足點,三足鼎立,三為一體,以促進不斷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現表述如下:
立足點之一:自覺讀書,夯實語文教師的專業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以讀書作為自己人生成長的一筆重要「財富」:「我私人的圖書館里,在幾間房子和走廊里,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圖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但與他一絲不苟的讀書態度極不協調的是,一些中小學有相當一批教師卻很少有時間去讀書。根據統計,在圖書館的人群當中,去得少的竟然是語文教師!更有統計數字表明,我國國民一年的閱讀書量是0.7本,而鄰近的韓國是7本,日本則有近40本。俄羅斯每20人擁有一套《普希金全集》。試想,如果一個學生一年讀一本書的話,那麼有著50個學生的老師又該讀多少書才能滿足學生求旺盛的知欲呢?實際上,語文教師每年的閱讀量應不少於200萬字。
身正為范,學高為師。語文教師要自覺讀書更是責無旁貸,首當其沖,一個語文教師的素質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沒有讀書的習慣、讀書視野的寬窄和讀書積累的厚薄。「腹有詩書氣自華」,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也嘆言:「讓讀書成為我的一雙慧眼,真正地讀書,內化成為我們內在的東西。」可見,讀書是每位語文教師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覺是讀書的基本前提,是內在的潛動力,讀書才會常讀常新,常讀常活,猶如一股源頭活水,不斷冒出鮮活的泉水。語文教師通過自覺讀書,不僅獲取信息、增長知識,還提升了個人的人文底蘊。知識面廣了,底蘊深了,教學起來駕輕就熟,事半功倍。
我們學校每周一次的語文業務學習,通過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強化語文老師的語文底氣。以《大學》、《中庸》、《論語》等儒家經典書籍為主,集體誦讀,部分交流,個別作專題分析,全面提高學校老師的聽、說、讀、悟各方面能力。這樣的科組學習也是讀書的一個的重要環節,營造良好的願讀書、好讀書、樂讀書的氛圍。天道酬勤,憑借三年的讀書歷程,我們學校的師資水平得到長遠的進步,一人獲本地區「名教師」和多人成長為本地區的「骨幹教師」,成績斐然。
立足點之二:備課思考,踏實語文教師的專業內涵。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擲地有聲的警言,告訴我們,如果讀書不思考,往往進入寶山而空手而回。讀書是汲取別人的智慧,而思考才是自己的智慧。對文本的積極思考又是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必由之路。當代語文教育專家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王崧舟等,他們專業成長的共性中,除了勤奮讀書外,對文本進行有價值的思考,形成個人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教材是載體,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開放的課堂當中,在知識來源廣泛的層面上,就看老師的思考能力水平的高低了。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教師一定要一絲不苟對待,特別對教材進行備課思考,應包括三方面:課前預設的思考、課中組織的思考、課後反饋的思考。
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學的預設。課前預設的思考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學會解讀文本是必備的素養,是一種專業知識、言語技能、倫理情操和審美價值等方面的綜合素養。我們除了學會解讀自己,對自身的知識、能力,自己的情感、心智等的解讀外,還要學會解讀學生。當然,最為重要的是,作為教師要學會解讀文本。在解讀文本這一環節時,我們最能夠見出一個教師的思想修養,學理結構和他的文化視野。
有了良好的課前預設,還要求教師有出眾的課堂調控能力,因此,語文老師必須對課中組織進行嚴密的思考,掌握兩種能力,一是對教材的駕馭能力,二是對學生的駕馭能力。教材是靜止的事物,課堂上老師可以調控,可以分重難點進行割捨,旁敲側擊,有的放矢;而學生是動態的個體,需要老師的洞悉察覺,教育機智,還要有口若懸河的口才,敏捷的思維,以應對課堂中的千變萬化。在不同的情況下,對課前的預設,教師靈活變通,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從構思到實踐的過程以後,教師也要進行必要的課後思考,我們叫做「反思」。反思的意識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如「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諸己」、「捫心自問」、「人貴有自知之明」等,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效能和素養的過程。教師的課後反思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對所教的文本進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沒有抓住文中的重點、脈絡,思想等;二是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沒有因材施教,學習效率狀況;三是對自身的教學得失進行反思,教學中,自己有沒有充分發揮,教學質量如何。通過三方面的反思,檢討成敗,查漏補缺,取長補短,我們學校的語文教師上課的基本功和課堂效果顯著,促進語文老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立足點之三:務實科研,充實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
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能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只是一個教書匠,要想真正在語文專業之路上走得更闊更遠一些,就要走上科研興教的道路,以大膽務實的科研能力,充實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的成長為我們作出了表率,科研能力突出,教育專著豐富。科研能力不但要求語文老師要有理論水平作為基礎,更要有扎實的寫作基本功,以流暢的文筆,精練的語言和嚴謹的結構轉化成文字,敘述自己的教育觀點,把理論水平聯系實際情況,闡明教育的理念。寫作是語文教師自我成長、專業自我的發展階梯,這個過程是我們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不斷豐富自我、不斷實現自我的過程。語文教師寫作的方式是多元的,可以寫教育隨筆、教育論文、教育札記、教育反思、教育博客等,多種的寫作渠道,無非也是殊途同歸,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寫作時,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寫身邊的教育實例,這樣的寫作才有生命力。
同時,課程改革發展的要求,語文教師不但是教學的實施者,還是教學的研究者,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的規律一脈相承,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教什麼,怎麼教,還要懂得為什麼要這樣教,怎樣教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這就需要認真研究,探索語文教學規律。要知道語文教師是教學第一線的實踐者,有教學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經常思考有關問題,尋求解決的途徑與方法,提高到理論上來認識,就是進行研究。語文教師在這方面有足夠的發言權,應該成為教學研究的主力軍。進行語文教學科學研究是語文教師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指引語文教學規律、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在這個方面,我校因地制宜進行階段性的總結,讓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在「教師沙龍」上,分享他們的科研成果、成長心得、細節處理等,使年輕的教師有收獲,少走彎路,縮短成長期,教學更快走上正軌。
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里也一針見血地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這一語道破天經的至理名言,同樣也適合我們的語文教師,語文教師「真正的專業成長之路是自我成長」。是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語文教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豁然開朗,而自覺讀書、備課思考、務實科研定則是專業成長的厚實的立足點,必定會支持我們堅定地走下去。
Ⅳ 作為一名新教師,怎樣走好專業發展之路
如何走好教師專業化成長之路
新
一
輪
基
礎
教
育
課
程
改
革
給
教
師
帶
來
了
嚴
重
的
挑
戰
和
不
可
多
得
的
機
遇
。
每
一
位
教
師
都
將
在
這
場
變
革
面
前
實
現
新
的
「
蛻
變
」
、
新
的
跨
越
。
新課程呼喚快樂自然健康的生態課堂。
它是以人為本的課堂,
關注人性,
突出
發展
,
是學生成長的樂園;
它又是靈動的、生活的、生命的課堂,是教師、學生、內容
與環境之間的全新整合
.
所以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
,
也
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所探討的熱點問題之一。教師專業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
終目的是通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
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當然在這過程
中教師的生命價值得到了實現
,
其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們
把兩種視角結合起來看
,
似乎眼前就豁然開朗了
,
雖然教師專業化只是一種手段
,
其本身並不是目的
雖然教師專業化可能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
並不一定有結果
,
但正是在這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中
,
教師專業化無疑達到了它的目的。
而從我本身來講
,
通過學習
,
我認為要想朝著專業化成長的道路前進
,
其實主要要
做到以下三點
:
首先要注意在實踐中反思
,
我們一線的教師在理論水平上確實不夠專業
,
但是我們
常年教學所積累的經驗卻是最好的財富
,
這筆財富有很多老師都放在了心裡
,
會用不會
說
,
不能形成理論
,
也就是不夠專業
,
而我覺得要想想專業化邁進
,
就要不斷的進行反思
,
而且注意要把反思的內容記下來
,
形成自己的材料
,
這樣日積月累
,
才能積少成多
,
時間
長了
,
就有了一定的理論材料了
,
也鍛煉了自己的文筆
,
提高了自己的理論水平
.
其次我認為還要注意多看書
,
多學習
,
現在是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
,
不學習只
吃老本
,
那麼終究有一天會被改革的浪潮甩在後面
,
直到淘汰
,
而我們教師尤為重要
,
只
有經驗是不行的
,
還要向知識型
,
專家型的教師發展
,
走上一條不斷發展專業化道路
,
看
書
,
學習理論還要注意摘記和應用
,
只是死記硬背
,
不能夠和本身的教學時間結合起來
,
那麼掌握的理論再多也是無用的
,
到最後也只能成為書獃子型教師
,
更別提去靈活的教
學了
.
所以理論學習的同時還要注意聯系實際去應用.
Ⅵ 老師的個人與專業發展成長之路對我有什麼影響的作文
魯迅曾經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而我的成長之路不光是用勞動內和汗水搭容建而成的,還是一條需要樂觀、需要智慧、需要品德、需要勇氣才能修建而成的真正屬於自己的成長之路。
我已經走過了14年的春夏秋冬,真懷念過去的點點滴滴。懷念依偎在父母懷里溫暖、快樂的感覺,懷念聽著搖籃曲進入夢鄉的那份恬靜。那時的我是多麼的無拘無束,無牽無掛,快樂自在,生活在我的五彩斑斕的童年夢中。
時間從我的身邊慢慢流逝,我也背上了書包,戴上了紅領巾成為一名少先隊員,從此,我便走進了神奇的殿堂。在老師的帶領下,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里,對各門功課都很感興趣,聰明好學的我,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矛,在班裡一直擔任班長,特別在英語方面連續二年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競賽,都獲得了一等獎,還有證書,我從沒為此驕傲過,更是我學習的動力。
轉眼間,告別了小學的學習生活,迎來了豐富多彩的初中生活,也為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青春之路,我一定不會讓路的茫然、路的飄渺遮蔽雙眼,我將要揮起手中的彩筆,奮力的搖之一揮,揮出青春的絢麗,揮出青春的搏擊風雨之堅韌,揮出人間的盡善盡美,揮出「甲光向日金鱗開」的樂觀。
Ⅶ 教師成長之路如何走
一個人如果要成長為一個好老師,必須經歷一個歷練的過程,有的這個過程短暫,有的則需要一個漫長的歷程。一個人要成長為一個好老師,基本的條件是熱愛教育這一行或者說有愛心,這是做一名好老師的前提。當這個前提具備了的時候,從專業的角度去看,一個人成長為一個好的老師就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不會講。初上講台,首先是當面對著幾十名學生,自我的認識不足,自己不具備交流的能力或者害怕交流,戰戰兢兢地走上講台,因為對自己的能力認識沒有底,所以,一節課根本不知道自己講什麼,所有的准備都可能當面對幾十雙清徹的眼睛而到爪窪國去了,這是一個老師的初期。過了這個初期,會有一個漫長的主宰講台、把持課堂話語權的過程。這個時候的表現主要是怕字當頭,怕學生聽不明白,怕學生掌握不了,怕學生理解不了,怕學生不會所學知識,總之,一切課堂教學的活動都是以「怕」字為前提。才有了課堂教學中的喋喋不休,東擋西堵。這時的老師充當了一個盡職的保姆角色,什麼都替學生去做,把一切都替學生想到,而不是一個優秀的老師的角色。當有的老師明白了自己做了許多不應該是自己做的事後,才想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又經歷了一個過程,就是盡量讓自己少講的過程。這個過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老師已不再是一個講師,而是經師。會讓學生去講自己明白或者不明白的事,自己加入到學生中去,共同面對「新」的知識,一起去探索,這時的老師主要做到精講,集中學生不會的或者不明白的事去講,也就是掌握了班級中的學情,從中發現學生不明白的事或者理解不了的事去講解,當做到這一步的時候,這個人才基本達到了一位老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最好的老師應該是導師,以方法為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引導著學生自己去認識和了解知識,這時的老師不再是保姆,也不再是扶手,而是一位隱退到背後,學生在學習中感覺不到而確實在起作用的大師。這樣的教師才是優秀的老師。當前大量的老師是「經師」而非優秀的教師。需要許多的老師為此而不懈地奮斗。
Ⅷ 體育教師如何走專業成長之路
首先應該從教師自身的認同開始。首先需要認識到教學研究本身就是具回有完善專業結答構的學科專業體系,它與我們已經熟悉的物理、化學等學科專業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區別就在於研究對象不同。其次需要認識到,教學活動本身也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通過前期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經總結出了教學活動中的共性規律,但是還用更多規律、原則等待後續的研究者去發現。第三,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認識到自己作為研究者的這一角色,需要意識到自身正是教學研究人員中的一員,正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自身關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研究梳理,推動教學研究工作的不斷進步。
Ⅸ 教師專業成長之路怎麼走
一、從模仿開始 公開課是每一位教師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為了上好一次公開課,教師不知花費多少心血去精心備課、反復修改,似乎憑這一節課就能和特級教師一樣一舉成名。要知道,特級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其長期實踐、不懈探索的結果。猶如我們寫字臨帖一樣,先選擇自己喜愛的一本字帖,從字形、結構開始描摹入帖,直至完全吃透其精神風格,然後想辦法再出帖。教學也一樣,先向一位自己特別喜歡的特級教師學習,從點滴的教學方法到嚴謹的課堂結構,乃至獨到的教學風格,然後再轉益多師,水到渠成,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模仿可以分再造性模仿和創造性模仿兩類。再造性模仿側重於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是完全的不加改變的模仿,是模仿的初級階段。模仿著眼的角度比較小,也容易學到手,是初學者常用的方法。再造性模仿通常包括整體模仿和局部模仿兩種:整體模仿就是整節課地全搬照抄地模仿,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模仿。當然,局部的個別調整也是必要的,但整堂的教學結構、指導方法和設計思路都沒有變動。局部模仿指在一節課的某一個教學環節中,採用特級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指導方法。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整體模仿能體現特級教師的風格,但由於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以及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不同,模仿起來難度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局部模仿操作起來就比較靈活,受到的局限性比較小,教師可以有選擇的採用,盡量做到揚長避短,為我所用。 創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級階段,模仿的難度比較大,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技能,模仿時不拘泥於細節,而是從整體風格方面去模仿,靈活性比較大。只有當教師的再造性模仿積累到一定時期,教師掌握了嫻熟的教學技巧和名師的教學風格,具有足夠的舉一反三或觸類旁通的能力了,然後才能結合個人的教學實際情況,從語言風格到課堂結構、設計思路等進行創造性的改革,力求體現個人的教學特色,這就是創造性模仿。 二、從讀書開始 作為教師,需要讀一些教育理論書籍,但更需要經常讀大師作品、經典作品,通過讀書加深自身底蘊,提高自身學養。細心的教師常常會發現,幾乎所有的特級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嗜好——讀書,他們充滿智慧和靈氣的課堂正是得益於他們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我們許多青年教師寫論文時總感到無話可說,有時好不容易湊出來一篇文章也是乾巴巴的,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平時書讀得少,缺少知識的積累。所以,我們要有看書、讀報的良好習慣。在看書、讀報時,要特別關注那些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筆錄,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來做成剪報收藏好,並且在有空的時候經常翻出來看看,以使自己經常受到激勵和啟迪。 三、從網路開始 教師除了可以在網上搜集自己需要的資料外,網路還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把遠隔千里的老師聚在一起,形成即時互動式的交流,使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圈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得以順利解決,並且在大家的交流中,往往還會有更多的意外收獲。 四、從課題開始 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理論的提高,沒有理論支撐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理論向實踐的轉化是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用課題研究來推動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將實踐經驗轉化為理論認識,非常值得一線教師們採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那麼,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在課題實踐中,教師們遇到了許多問題,而不得不廣泛閱讀,相互探討、互相推薦參考書目,從最初的只重視教學技能轉變為重視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從重視教學知識點的傳授轉變為重視學生人格的發展,教育視野得到了開闊,教學方式得到了改變。教師通過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從教學主體、教學目的和教學工具等方面,從教學的前、中、後等方面獲得體驗,上升為理性認識,使自己不斷成熟起來。許多成功的教育者,都認為教育科研能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能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插上有力的翅膀。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上會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