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促進教師成長
學校的發展需要一支專業化水平很高的骨幹教師群體,需要優秀的、有自己教育優勢和特色的骨幹教師引領整個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由於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立足校本,採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教師不應是專業發展的「被動的接收器」,教師應是自身發展的積極建構者。「自覺」、「自主」應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詞。它具體表現為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即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進行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與程度做出規劃,並能自主自覺地遵循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途徑,努力實踐,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發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使教師的成長由自發轉向自覺,由個別轉向群體。可以說沒有一個優秀的教師是師范院校直接造就出來的,優秀教師都是在工作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必須抱著積極主動的心態,尋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資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書籍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當一個教師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非常渴望獲得它們的時候,他就不會放棄任何—個可能通向成功的機會。他會利用、發現、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自覺學習,關注校內外的先進經驗,舉一反三,注意積累自己的實踐歷程並加以理論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說,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是其成長的最關鍵因素。
二、培訓———提升理論修養
一個好的教研組,必須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研組成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養以及較強的組織能力。學校各教研組要帶領本組教師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專項培訓。通過理論學習,養成教師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教師的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請進來。所有走出校園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必須要在校內上一節匯報型的提高課,這樣不僅使培訓的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還使校內的青年教師開闊了眼界。校內培訓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國內外報刊雜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請教育專家或名師來學校講座。學校要為教研組成員提高業務素質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廣大教師自覺的參加學歷進修,把理論學習內化為自覺行動。
三、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集體備課應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酌情加減、課後反思」的原則。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課本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能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提倡的「三級備課」:即自備、復備、完善。自備,教師分到備課任務後,根據備課要求先行備好教學設計;復備,備課組活動時,由備課教師先行說課,備課組成員就該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見,備課教師根據成員意見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教案,使之更為完善,並在教後及時填寫好「教後札記」,完成「教學反思」。
這種方式有三點好處: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
四、集體評課———案例引領式校本培訓
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每學期要召開幾次全校性的教學研討活動(包括校級評優課、開放日觀摩課、青藍工程匯報課、優秀教師示範課等)
,形成「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備課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並盡可能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集體評課應達到以下目標:其一,評出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能加快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目前,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既要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產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嘗試走班———創建更廣泛的交流平台
學校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要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學校就要著力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學校可試行教師走班制。措施可以課改為龍頭,年級為試點,由各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或者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
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言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還可以籌劃和實現年級大課走班嘗試、跨年級走班、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規范,離不開教研組和備課組平台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個條件的和諧統一,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❷ 怎樣與學生進行良好溝通培訓班心
培訓目的:
1、從思想上、態度上、行為上做好一位教書育人的優秀老師。
2、從教書育人的業務素質上進行培訓。
培訓對象:
青年教師
培訓的內容:
1、思想素質
2、業務素質
培訓過程:
首先用王國維借用宋詞,形象地表達了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三種境界來與君共勉: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希望各位老師立志高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希望金橋老師勤奮努力;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金橋的老師終於成功。
一、介紹我教書育人的經驗。
二、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神聖的,學習是學生的天職,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所以我們義不容辭地作好教書育人的每一件事。
三、思想品德素質培訓——態度決定一切,性格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
1、青年教師必須在思想,道德品質,心理、性格、行為、情操等方面作學生的表率。
2、知識能力素質,現代教師必須具備扎實、寬厚、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和組織表達,教研創新等方面的能力。
3、必須具備多種綜合能力素質,它主要包括,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情感教育能力,善於扮演「多重角色」教學多面手的能力,駕馭全局的能力,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一句話就是教學創新能力。
4、必須具備身心審美素質,教師必須具備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審美情操。
5、必須具備協作,溝通能力,與老師、學生、家長相互溝通,提高工作效率。
6、老師必須具有真正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以培養合格人才為第一己任,從教樂教,緊握教育的方向盤,堅決排除應試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干擾和慣性影響,切實加強學生對多種能力及素質的培養,永遠不辱教育主使命。
言行一致,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對學生的潛移作用。
四、老師應當是一個完善的文明人格形象,在加強對學生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我們每個教師應當是一個完善的文明人格形象,只有這樣才能有意於學生的精神文明的建設,才能加速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
加強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教育任重道遠,並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青年教師必須持之以恆,及時總結調控,經常開展教育討論活動,以至真正消除教育之「盲點」,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得成功。我們不能把學生當作沒有理想,沒有情感的被動的受理者,而應該把他們作為有理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動發展個性。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們的意願,尊重他們的人格,把他們當作實實在在的人,而不是馴服物。所以用孩子的心靈深處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顯然是最節省能源的方法。
教育學生要有信心,努力學習,給學生一些名言名語名例作為學生的動力,如:「我是金橋學校的學生,我要誠實、勤奮、拼博、創新;愛我金橋,努力學習,愛我祖國,立志成才;愛我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
五、要求老師切實培養學生的品德(尊師孝父,團結同學,遵守紀律;文明愛校,誠信負責,勤奮進取);心理發展(自信自強,自定自律,快樂生活);能力發展(生活能力,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辦事能力);身體發展(保護視力,保正睡眠,保證營養,保證衛生,特長發展,弱科提升,社會素質發展,素質弱點矯正等)。
相信:金橋學校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是可成才,老師的教鞭下有「瓦特」,老師的冷眼中有「牛頓」,老師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老師應該做到這些。
對青年教師業務培訓
首先明確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生存線、發展線。要求以教學為中心,以活動為平台,以課堂為陣地,以評價為機制,以制度作保證加強教學管理,遵循教學規律,強化教學規范;牢固樹立學習意識,目標意識,科研意識,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效率意識,要以一流的思想理念,一流的精神狀態,一流的工作作風,一流的方式投到教學工作中。
教學常規
一、台上十分鍾,台下十年功——備課求實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可分為備課和寫教案。
1、教師假期中應在流覽教材的基礎上做到提前一周備課,平時要有一周的儲備課,在上課要進行預習和默講,嚴禁教師無教案上課。
2、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個人備課要做到五備: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作業。
3、動手寫教案前,要閱讀與教材有關的參考書,明確教學目的和雙基要求,在去粗取精的基礎上書寫教案,做到思想教育和知識教育並重,做到研究課程標准,研究考綱,研究教情和學情,研究教法和學法,精心積累備課資料;精心制訂教學目標;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練習;精心編寫達標訓練;精心研究學法指導,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散,訓練設計得法,教法運用恰當 ,反饋矯正及時。
4、青年教師要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因為備課組把集體備課作為信息交流和相互學習的平台,把集體備課的重點放在對課程標准和考試說明的把握上,放在對教材教法、學法的研究上,放在對例題、習題、作業和檢測的設計上,提倡使用教案一體化(一人主講,人人發言,集體定稿,資源共享)。
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上課求活
1、具體做到:教學對象,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目標,發展整體素質;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教學關系,互助合作;教學方法,啟發內化轉化;教學語言,生動精練,抑揚頓挫;教學環境,和諧愉悅共鳴。
2、堅持五主教學原則: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主幹,能力為主心。
3、突出三轉五讓: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智能並重,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4、開放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在五個字上下功夫,(一)突出「實」字,課堂內容要實在。(二)突出「巧」字,對教學內容要巧設計,巧安排,要選擇恰當的教法,為求充分展示知識的發生和形成過程。(三)突出「精」字,訓練量要適度,質量提升,效要當先。(四)突出「活」字,在課堂教學中靈活處理好記憶——理解——適用三者間的關系,靈活地將問題教給學生,從知識到問題,從問題到方法,再從方法到能力,充分體現教師點撥到位,激活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讓學生的思維和感覺器官和諧運動,氣氛活躍,充滿活力,師生互動,達到教學的最佳結合。(五)「新」,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創新的思維處理「知識——能力——方法」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上述五個方面,把知識教學,方法點撥,能力訓練,情操陶冶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立體的多功能的教學效應。在充分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通過自學、討論、、練習等環節,努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高效地學習。
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十法:
1、組織教學:
a請同學們集體唱一支;b集體朗誦;c口頭作文。
2、巧設導語。
3、設計板書:
a字體變化;b故意寫錯字;c變換表述形式;d圖表、圖畫式;e請學生板書。
4、注意教態:
a表情;b姿態;c手勢;d微笑語言。
5、說話聲音變化:
a調整音量;b調整音調;c調整音速;d以情感人。
6、引導想像:
a勾勒形態;b樑上色彩;c使畫面動起來;d讓畫面更細致,更逼真。
7、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
8、請學生猜測老師。
9、適當用一點班級用語。
10請學生說、讀、寫。
每節課寫好教學反思。
三、書山愚公不移,我移,學海鄭和不渡我渡——作業求精。
1、備課組要求青年教師自編課時練習,編寫練習要做到典型、新穎、靈活、針對性強,實用性好,綜合性高。
2、青年教師要注意課時練習要源於課本,高於課本,回歸課本,即從課本中來到課本中去。
3、作業份量適中,語、數、英三科每天的作業不超過40分鍾,其它科目作業量不超過30分鍾,要立足課堂,立足課本。
4、提倡分層作業,分層要求,分層達標。
5、作業批改要及時,認真,規范,做到作文不隔周,其它作業不過夜。
6、改變作業的傳統形式,各學科可階段性的布置一些帶有研究性的長效作業,即:學期性作業,開放性作業,實踐性作業和研究性作業。
7、課時練習要做到有講必發,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
四、求細
應以自主、個別、小型、分層為主,集體為輔,既要注意提優,更要注意補差,做到提優補差並重,課內課外同進。
五、考試求嚴
1、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實行周考制度,高一、高二實行單元過關檢查。
2、端正考風,嚴肅考紀,杜絕弄虛作假和舞弊行為發生,確保考試成績的真實性。
3、做好的講評工作。
4、對每次考試都作好、總結、反思。
六、實驗求詳
要求老師寫出實驗目的,實驗過程,證明某種觀點。
抓教學重點
1、培優生:
(1) 理想教育
(2)目標激勵
(3)方法指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4)學會競爭(在競爭中學習,在學習中競爭)
(5)榜樣引路(學生之星,定期推出)
2、邊緣生轉化:
(1)准確定位(每班十名左右,分到各任課教師進行包教)
(2)建立檔案(跟蹤考查,跟蹤指導)
(3)培養品質(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品質)
(4)責任到人(學教同體,捆綁評價)
(5)定期(零距離,小規模,個別化,面對面)
(6)政策傾向(課堂提問,作業批改,課外,評析)
(7)非智力(理想,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
(8)夯實基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優化教學策略
1、建好學科「錯題集」
錯題集主要用來積累學生在作業在作業,練習,中做錯的題目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並對其進行必要的原因和訂正,同時進行適當的針對訓練。老師每周對學生的錯題進行一次檢查和批閱,每兩周對學生錯題集的積累情況進行一次總結,上好錯題訂正指導課,通過錯題集的積累、、訂正和針對訓練,使學生達到自我,自我糾正,自我補充,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目的。
2、培養學生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的習慣,老師每天要它排一定時間,讓學生進行一天學習的日清,確保每個學生一天學習下來不留問題,不留盲點,不留遺憾,每周安排晚自習時間讓學生對一周的學習按學科進行周清,通過「堂清日清周清」,培養學生總結反思的能力,把「堂清,日清,周清,總結反思」的過程看成是學生再學習,再積累,再提高,再成型的過程。看成是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系統網路知識,分解重組知識,遷移再生知識的過程。
聽課,評課活動
青年教師每周一課:各年級、各學科每周必須開設一堂公開課、示範課、研究課、匯報課或觀摩課。開課前,要進行集體備課(集眾人經驗於一體,集體智慧與一身);開課中,組織本組教師全部參加聽課,並作好聽課記錄。開課後,要組織全組教師認真評課,評課時重點談不足,談建議。
總之,提升青年教師業務,是通過教研組,備課組活動來培訓;通過教學活動與競賽來培訓;通過青藍工程,工程來培訓;通過本校本課程的與應用來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培訓;通過業務考試來培訓,通過課題的研究來培訓。是以會帶訓,以學帶訓,以課帶訓,以研帶訓,以考帶訓,以評帶訓,以壓帶訓。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使青年教師都能成為學習型,研究型,專業型綜合型和創造型的新型教師,成為能說、會教、懂管、善研、敢為的現代型教師。
❸ 校本培訓有哪些內容
培訓課程建構一般分為五大模塊:
(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
(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
(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
(4)現代教育技術(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校本培訓的方式有那些? 1.優秀教師與新教師結成師徒
2.舉辦短期培訓班
3.校際之間的觀摩與交流
4.反思性教學
5.課題帶動法6.組織教師研究教材
❹ 教師校本培訓有哪些內容
教師來校本培訓的內容可以根據素質教自育發展學生個性專長創造能力的要求,以改革傳統的課堂灌輸式傳授知識的陳舊方法入手,採用教師培訓與攻克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難點相結合的培訓內容。以此謀求各校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並建設起一支能夠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全人格,具有扎實科學文化基礎,創造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有特色的師資隊伍。校本培訓有五種類型:一是學校教育理念、教育技術的培訓;二是本校特色教育,科研成果的培訓;三是區域民俗文化、歷史遺產的培訓;四是學科事業知識、基本技能的培訓;五是優秀教學研究、案例研究的培訓。培訓課程建構有五大模塊:(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4)現代教育技術(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❺ 如何培養青年教師成長
一、提高政治素養。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要履行好這項光榮而神聖的職責,首先政治素質要過硬,並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勞動是一種以人格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勞動,與其他行業的職業道德相比較,教師職業道德在內容上更加具有豐富性,深刻性和全面性的特點。因此,青年教師在入崗前,首要任務是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認識到教書育人是一項神聖的職業,獻身教育事業是一種崇高的選擇。
二、加強職業認識。教育事業對教師的人格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有愛崗敬業,忠誠教育的奉獻精神;要有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美好品德;要有求實、嚴謹、虛心、刻苦的教風;要有尊重規律,勇於創新的精神;要有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大力弘揚集體主義的精神和有從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合格人才的大局出發的意識等等。因此,要充分激發他們愛黨愛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並轉化到熱愛教育事業和熱愛本職工作上,使之為其拼搏、奮斗。
三、注重崗前培訓。崗前培訓是青年教師步入教學崗位,完成角色轉換的重要環節。當前各地有許多青年教師是非師范院校畢業,沒有經過嚴格的教育教學訓練,對教育規律、教學方法等缺少了解,在很多地方找不到方向,摸不著方法,崗前培訓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教給青年教師如何備課上課,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如何以身立教,做到為人師表;如何為人處事,做到育人育已等等,既給他們指出個人成長的途徑,也讓他們明確自身的發展目標。
四、注重崗中培養。1.建立結隊幫扶。為青年老師精心挑選「教學導師」,開展一幫一活動,這是開展培訓工作的重要一環。2.大量觀摩教學。青年教師參加教學觀摩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教學技能,所以觀摩的范圍就不僅限於專業課,凡是教學名師和教學質量優秀的課程都可以,這樣能夠博取眾長。3.不斷進行試講。青年教師今後都將傳道、授業、解惑,所以進行試講是一個很必要的環節。4.參與教研教改。在教研組活動中,讓本校的名師解讀課程標准,分析新時期教育教學的特點,並從教育思想、教師修養、教師素質、工作思路與方法等多方面闡釋為師之品、為師之風、為師之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地拓寬青年教師的視野。還要對青年教師實施新課程改革教育教學理念的校本培訓,搜集大量的新課改教學示範課,利用教研活動時間組織青年教師觀摩,同時,由學校骨幹教師分別點評,並鼓勵青年教師勇於創新、善於實踐,這樣會對青年教師積極投身教改起到促進作用。
五、完善培訓考核與激勵機制。考核制度是使青年教師培養工作落到實處的必要措施。將青年教師的培訓考核結果與個人工資、職務晉升、工作安排等直接掛鉤,可以極大地激勵青年教師自覺開發內在潛力,有利於形成開拓進取、積極向上的教學和科研氛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有「量」與「質」兩個方面的要求。在「量」的方面,要求按照培訓計劃完成全部內容,並認真總結和填寫各類考核評價表。在「質」的方面,如試講工作要進行第二次試講,並與第一次試講比較,檢驗教學質量是否有提高。
❻ 淺談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的發展需要一支專業化水平很高的骨幹教師群體,需要優秀的、有自己教育優勢和特色的骨幹教師引領整個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由於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立足校本,採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教師不應是專業發展的「被動的接收器」,教師應是自身發展的積極建構者。「自覺」、「自主」應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詞。它具體表現為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即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進行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與程度做出規劃,並能自主自覺地遵循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途徑,努力實踐,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發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使教師的成長由自發轉向自覺,由個別轉向群體。可以說沒有一個優秀的教師是師范院校直接造就出來的,優秀教師都是在工作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必須抱著積極主動的心態,尋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資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書籍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當一個教師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非常渴望獲得它們的時候,他就不會放棄任何—個可能通向成功的機會。他會利用、發現、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自覺學習,關注校內外的先進經驗,舉一反三,注意積累自己的實踐歷程並加以理論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說,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是其成長的最關鍵因素。 二、培訓———提升理論修養 一個好的教研組,必須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研組成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養以及較強的組織能力。學校各教研組要帶領本組教師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專項培訓。通過理論學習,養成教師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教師的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請進來。所有走出校園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必須要在校內上一節匯報型的提高課,這樣不僅使培訓的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還使校內的青年教師開闊了眼界。校內培訓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國內外報刊雜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請教育專家或名師來學校講座。學校要為教研組成員提高業務素質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廣大教師自覺的參加學歷進修,把理論學習內化為自覺行動。 三、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 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體備課應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酌情加減、課後反思」的原則。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課本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能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提倡的「三級備課」:即自備、復備、完善。自備,教師分到備課任務後,根據備課要求先行備好教學設計;復備,備課組活動時,由備課教師先行說課,備課組成員就該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見,備課教師根據成員意見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教案,使之更為完善,並在教後及時填寫好「教後札記」,完成「教學反思」。 這種方式有三點好處: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 四、集體評課———案例引領式校本培訓 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每學期要召開幾次全校性的教學研討活動(包括校級評優課、開放日觀摩課、青藍工程匯報課、優秀教師示範課等) ,形成「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備課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並盡可能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集體評課應達到以下目標:其一,評出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能加快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目前,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既要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產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嘗試走班———創建更廣泛的交流平台 學校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要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學校就要著力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學校可試行教師走班制。措施可以課改為龍頭,年級為試點,由各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或者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 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言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還可以籌劃和實現年級大課走班嘗試、跨年級走班、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規范,離不開教研組和備課組平台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個條件的和諧統一,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❼ 淺談如何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的發展需要一支專業化水平很高的骨幹教師群體,需要優秀的、有自己教育優勢和特色的骨幹教師引領整個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由於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立足校本,採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教師不應是專業發展的「被動的接收器」,教師應是自身發展的積極建構者。「自覺」、「自主」應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詞。它具體表現為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即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進行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與程度做出規劃,並能自主自覺地遵循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途徑,努力實踐,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發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使教師的成長由自發轉向自覺,由個別轉向群體。可以說沒有一個優秀的教師是師范院校直接造就出來的,優秀教師都是在工作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必須抱著積極主動的心態,尋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資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書籍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當一個教師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非常渴望獲得它們的時候,他就不會放棄任何-個可能通向成功的機會。他會利用、發現、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自覺學習,關注校內外的先進經驗,舉一反三,注意積累自己的實踐歷程並加以理論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說,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是其成長的最關鍵因素。 二、培訓---提升理論修養 一個好的教研組,必須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研組成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養以及較強的組織能力。學校各教研組要帶領本組教師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專項培訓。通過理論學習,養成教師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教師的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請進來。所有走出校園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必須要在校內上一節匯報型的提高課,這樣不僅使培訓的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還使校內的青年教師開闊了眼界。校內培訓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國內外報刊雜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請教育專家或名師來學校講座。學校要為教研組成員提高業務素質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廣大教師自覺的參加學歷進修,把理論學習內化為自覺行動。 三、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 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體備課應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酌情加減、課後反思」的原則。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課本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能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提倡的「三級備課」:即自備、復備、完善。自備,教師分到備課任務後,根據備課要求先行備好教學設計;復備,備課組活動時,由備課教師先行說課,備課組成員就該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見,備課教師根據成員意見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教案,使之更為完善,並在教後及時填寫好「教後札記」,完成「教學反思」。 這種方式有三點好處: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 四、集體評課---案例引領式校本培訓 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每學期要召開幾次全校性的教學研討活動(包括校級評優課、開放日觀摩課、青藍工程匯報課、優秀教師示範課等) ,形成「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備課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並盡可能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集體評課應達到以下目標:其一,評出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能加快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目前,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既要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產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嘗試走班---創建更廣泛的交流平台 學校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要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學校就要著力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學校可試行教師走班制。措施可以課改為龍頭,年級為試點,由各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或者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 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言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還可以籌劃和實現年級大課走班嘗試、跨年級走班、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規范,離不開教研組和備課組平台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個條件的和諧統一,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❽ 校本培訓的內容有哪些
根據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個性專長和創造能力的要求,校本培訓要從改革內傳統的課堂灌輸容式傳授知識的陳舊方法入手,攻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以此謀求學校素質教育的辦學特色;建設一支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質、健全的人格、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較強的創造能力的有特色的師資隊伍。 培訓課程建構一般分為五大模塊: (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 (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 (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 (4)現代教育技術 (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1.優秀教師與新教師結成師徒2.舉辦短期培訓班 3.校際之間的觀摩與交流 4.反思性教學 5.課題帶動法 6.組織教師研究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