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讀後感
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落下帷幕了,這次大會主要涉及到各個方面的改革,其中有關教育改革尤其引人關注。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國教育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十八大以來的種種改革舉措,已經充分彰顯了進入「深水區」、啃下「硬骨頭」的決心,那麼十八屆三中全會又給我們哪些力量和信息呢?
1、教育,民生之本,強國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籬,提振信心。
一年來,改革訊息頻頻傳來,改革舉措系統深入:各地陸續出台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政策,「流動的花朵」就地入學考試的長效機制有望建立;電子學籍系統建立,一人一號,終生不變;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將推進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分類考試;「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劍指「減負」頑疾……
新的改革舉措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系統規劃、統籌兼顧,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頭」,讓進入「深水區」的教育改革扎實穩步推進。
2、讓大學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後的重點和難點。能否審慎、科學地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課程設置改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事關社會的穩定和人才培養的質量,關乎千家萬戶與民族未來。
9月,開學之初,十多年從未走出過家鄉的王偉卓來到了清華大學,成為一名大一新生。王偉卓來自淳樸而閉塞的嫩江縣,能夠進入清華大學,正是得益於「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改革舉措。與他一樣,全國還有832個貧困縣的3萬名學子,圓了大學夢。將更多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的農家子弟,正是十八大以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識教育與創業教育、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也都是十八大以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熱詞」。
各地改革舉措百花齊放,江蘇省構建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銜接貫通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立交橋,浙江省擴大「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改革試點學校和專業,山東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體系的銜接和完善,北京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公布……無論是基礎教育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人才培養朝向「個性化」、「多樣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