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新課程教學計劃
一、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課改實驗為中心,以促進師生發展為宗旨,狠抓一個關鍵(觀念的轉變),突出一個重點(課堂教學與學習方式變革),力爭兩個突破(新的評價體系和學校課程開發),扎實推進課改實驗工作,為學校教育再上新台階和教師的更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二、 工作目標: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圍繞教育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意見和教研室工作要點,結合學校實際,努力實踐「兩個轉移,突出六大任務」的目標。兩個轉移:中心轉移:既重視教法研究,又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意識前移,教研活動突出高瞻遠矚,要有超前意識。六項任務:驗證課標、教材;探討新課程體系下的教學評價;探討新課程體系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探討新課程體系下學生學習方式;探討三級課程管理與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建設與開發;探討新課程體系下的教師培養。努力培育學校教改亮點,力爭在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學校課程建設、評價方式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教師培養與繼續教育等方面有所創新,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在全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三、具體工作:1.繼續認真做好新課程學科培訓,提高實驗教師實施新課程素養。繼續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並將新課程相關培訓內容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核心內容。精心組織好教師參加起始年級和銜接年級的新課程培訓,在認真參加全市培訓的基礎上,認真組織好校本培訓,選派教師參加上一級的各類教研活動,進行深度培訓。在組織校本培訓的過程中,努力倡導互動、參與式培訓方式,結合學科培訓進一步加強對《課程標准》的解讀,內化對《課標》的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開掘文本內涵,達到整個教學有一條清晰的主線索。2、以校本研訓的研究為重點,努力構建新課程體系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以課題研究為主要形式,進一步加強校本研訓的研究,探索出符合本校實際,又富有創造性的課堂教學好方法。積極倡導以問題解決為目標,以科學的課堂觀察為手段,以課例分析為載體,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法,各教研組都要採用「匯集問題——確定主題(教研專題)——學習理念(組織培訓)——研究課例(集體備課、課堂觀察、課後反思等)——專題研討(解釋現象——分析原因——提出問題)——產生新問題——進行新研究」流程,使每位教師從「日常性隨意問題」走向「專業性研究問題」。我們將通過對課堂教學評價研究、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培訓,開展課堂教學、教學案例、教學論文評比和舉辦新課程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提升教研組的教研水平,在關注新課程的同時,不放鬆「老教材、新理念」教學研究活動,讓廣大教師在揣摩同行的設計和教學中,汲取他人的教學智慧,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努力縮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跨越觀念與行為之間的鴻溝,實現思與行統一,言與行一致,使課程改革的新理念真正在課堂中得到普及和落實。3、繼續完善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關注新課程實驗成效。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各科要繼續依據《課程標准》確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內容,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突出評價的過程性。對於一、二年級學生,要在全市評價操作建議的基礎上,不斷研究和補充,形成富有創意、符合本校實際、發揮自身優勢,有利於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革舉措,要認真開展好「學生成長記錄袋」的研究和試行工作,努力構建過程與結果、定性與定量、筆試與口試、知識與情感、課內與課外、自評與他評、參評與互評的評價與考試體系。實現評價與考試的多元化和多樣化,真正發揮評價與考試的檢測、反饋、導向、激勵、調控功能,促進教師、學生、學校發展和新課程的實施。 4、繼續加強地方課程、學校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發展個性,形成特色。繼續嚴肅執行新課程教學計劃,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課程。對地方課程、學校課程要做到課時、師資落實。認真貫徹執行《浙江省基礎教育學校課程建設指導意見》和《海寧市學校課程建設指導意見》,結合特色學校創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學校課程標准,引導廣大教師依據課程標准開發學校課程,根據「邊研究、邊開發、邊實踐」原則,不斷完善學校課程建設。5、積極爭取,努力承辦好各級各類新課程教學展示活動。6、開展教學評比,為教師成長搭建平台。繼續引導教師從案例入手,在分析教學行為中反思自我;從評價中入手,在自我評價中剖析自我;從問題入手,在強化行為研究中明辨自我;從課程入手,在開發課程中提高自我。繼續規范教研課的課前訂構思、課後寫反思的制度。廣泛開展教學論文、教學案例和課堂教學評比活動,鼓勵教師向各級各類教育教學雜志投寄論文、案例,以自身教育教學的成功為內在激勵機制,鞭策教師持續不斷地再學習與再提高,力爭在全市的雙高課、教學論文、案例評比中有新的突破。7、抓住課改契機,促進名優教師的成長。教師歷來是教育改革的最大主力和阻力。任何教育改革僅靠政策或命令是無法完成的,它需要教師有新的信念、能力、熱情和動機。因此,減少或消除阻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使教師真正成為課程改革的主力,必然成為課程改革的首要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將以《名優工程實施規劃》為指導,加快培養骨幹教師的步伐,在工作中要採用以情感管理與師德教育相結合的辦法,激活骨幹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潛意識。
Ⅱ 找:國家《小學課程計劃》(新)
只找到這個
小學課程實施計劃
一、指導思想: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一場全新、全面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由新課程所引發的一系列教育工作改革,對我們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使我們深感這場課程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嚴峻性,任重而道遠。為此,我校將以上級主管部門的落實精神為指導,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為重點,努力貫徹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全面推進我校素質教育進程,特擬定以下實施方案。
二、目標與任務:
1、全面組織培訓、學習與研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堅持以「高」(高標准)、「嚴」(嚴要求)、「實」(求實效)的原則,開展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內容的多形式、全方位師資培訓,使全體教師了解新課程,把握新課程,走進新課程。迎接關於實施新課程情況的調研。
2、以課堂「教與學」的改革為新課程實施的立足點;以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切入點;以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發展為生長點;從課內走向課外生活、走向社會,走向科技發展,全方位探索、實踐新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探索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研究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轉變;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策略;培養學生在新課程理念下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發現、分析、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尋求適合於、滿足於不同學生學習需要的,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育教學途徑,以實現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要求。
3、繼續發展性地開展課題研究。在原有課題實驗的基礎上,應以新課程的理念為指導,繼續深入探究、驗證、發展、推廣實驗。在此基礎上,在教研工作與活動中都應有意識地確立、滲透以新課程實施相關的新的立項課題。以科研促進、推進新課程的實驗發展,為全面走進新課程積累實踐經驗,奠定基礎。
4、通過扎實開展、進行形式多樣的新課程的培訓、學習、實驗、探索、總結、交流活動,牢固樹立新課程的教育觀、教師觀和學生觀,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使教師樹立課程意識,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等專業綜合素養,伴隨著新課程與學生一起成長,使我們的校園、教師、學生煥發活力、充滿生機……
5、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充分開發並利用好課程資源、發揮校本資源,努力把各項設施、各科學具、用具、圖書等資源與新課程實施聯系起來,實現配套優化,促進新課程的順利實施。
三、措施與要求:
一、加強學習,加強培訓,理解體驗教育新理念。
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是換一本教科書,而是一場深刻的教育觀念革命,是一場反映時代精神的教育觀念的革命性改革。在這場變革面前,每一個參與課改實驗的教師,都有一個重新學習的問題,要敢於挑戰傳統,挑戰自我,要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因為只有這樣,新課程所秉持的民主、科學、開放的理念才有可能深入人心、付諸實施。
(一)加強學習,理念先行。
1、本學期一年級將繼續使用實驗教材,這就要求我們一年級教師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新教材,弄清新教材的體例、特點、要求,盡快適應新教材的教學要求,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效果。
2、1——6年級各教研組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繼續深入學習《綱要》《課程標准》。尤其是課程理念與本學段的具體目標,要求每位老師牢記於心,並在教學實踐中學會運用。
3、本學期,繼續創設交流平台,開展「走近新課程——精彩五分鍾」演講活動,讓教師在反思和體驗中與新課程進行「親密」對話。
4、每位老師要自抽時間,結合《河北教育》、《教育實踐與研究》等其他學科教學雜志的學習研究,展開對「課標」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感悟。
(二)有效組織,培訓引路。
1、繼續有計劃地組織各年級老師參加各級新課程培訓。
2、進一步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程基本理念、各學科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綜合實踐活動指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等等,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理性認識,防止把課程改革演變為簡單的"換教材"。在培訓模式上改變過去單純灌輸的方式,採用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方法,讓教師領略新的理念和內容,體會新的教法和思路。
3、以「學術沙龍、經驗會、討論會、講座」等形式,圍繞新課程標准、課程計劃、教學評價以及新教材教學進度、實驗進展情況,進行專題研究,探討新教材教法。通過研討、交流的形式,提高教師感悟並駕馭新課程的能力,促進我校的新課程標准實驗的發展,使我校新課程改革的實驗朝著有序、有效的方向發展。
二、加強研究,狠抓落實,實踐體現教育新理念。
把新理念轉化為實踐,這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本學期,我們將全面按照國家課程改革要求,在課程類型上,從不同的邏輯范疇,做到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位一體;注重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開設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重視顯性課程,同時充分挖掘隱性課程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盡心盡力,充分開發課程資源。
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並不是去訂購教材、編寫教材,教材已經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了。
1、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本學期,我們將舉行大規模的教師基本功競賽,以此來推動我校教師的全面業務水平。同時,創設條件,打通學科界限,努力尋找新的課程資源。
2、探索創建家校共同參與課程改革的新機制,是課改深入的關鍵。如何使新課程好的理念、好的思想、好的設計讓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家長都知曉、理解、認可,直至參與到其中,這是課改順利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在課改實驗中,我校要建立家長有效參與課改的新機制,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正合力,營造有利於孩子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良好課改氛圍。
首先,以溝通、培訓、聽課等形式帶動家長知曉、理解、認同課改。課改涉及到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為讓家長盡快了解課程改革的意義、目標、任務,我們將通過《致家長一封信》及時與家長聯系與溝通;召開家長會宣傳課改;舉辦家長學校,請課程專家與家長座談,解答家長的疑慮;舉辦「一年級課改實驗家長培訓班」,通過培訓,使家長們盡可能地體會到課程改革呼喚家庭教育方式的轉變,在觀念上確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平等地位,以「主人翁」的態度來關注課改,關注孩子的成長;請家長聽課改實驗課,讓他們在課堂上,從孩子的學習熱情、精神狀態和學習成效等方面,親身感受新課程的魅力,更加自覺地關心和支持課程改革。
其次,舉辦「社區開放日」活動,努力營造良好的課改教育環境,注重發揮家長在課改中的主導作用。家庭教育重在潛移默化,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能與學校達成一致,有助於學生在各方面健康成長。本學期,我們將舉辦豐富多彩的「社區開放日」活動,請家長走進學校;精心設計問卷,使家長聽課更有針對性,能更客觀地評價課堂;請家長為學校如何搞好課改獻計獻策;請家長現身說法談如何培養孩子興趣,如何培養孩子做人;開放教育場地,讓家長帶著孩子走進圖書館、閱覽室,共同在書海里暢游,讓家長在活動中看到孩子們學識、情感、能力的差異,努力形成平時應加強這方面教育與培養的迫切願望,更加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
3、積極利用好校本課程。為各年級學生選配了《古詩文誦讀》、《現代詩文誦讀》。本學期,我們要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更有效地加以使用,通過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的突破來帶動其它課程資源的不斷開發與優化發展。
(二)注重過程,強化學科課程管理。
新的課程改革應賦予教學常規管理體制新的要求和內涵,教學過程著重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強化管理。
1、強化集體(合作)備課的管理。
有效的集體(合作)備課活動,是發揮群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要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搞好新課程改革實驗,使用好新教材,集體(合作)備課的作用顯得格外重要。本學期,我們將加強對教研組的管理,提高教研組集體(合作)備課的計劃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採用「個人鑽研備課——一人主講,集體討論——深化吸收,形成共識」的操作程序,使集體(合作)備課做到有計劃、有準備、有檢查、有總結、有考核、有效果,促進教師認真鑽研教材,把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精神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去。
2、強化課堂教學的改革。
新課程所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需要轉化為可操作的課堂教學實踐,課堂是實施課改的主陣地。本學期,我們將多層面、多層次地舉行教研活動,通過研討會、講座、課題研究、合作備課等多種形式,深化課堂教學的改革,努力使課堂教學體現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情趣化,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強化作業設計的創新。
布置作業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因人而異,作業形式多樣化、作業內容體現層次化和個性化,每兩周應布置一次活動性、實踐性作業。
4、強化教育評價的多元。
北京師范大學課程中心蘆詠莉博士曾說,我們的評價要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獲得成功,而不是為難學生。因而在評價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發展過程進行評價;要關注對學生非學業內容的評價;要重視評價內容的多樣性;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積極參與到評價中來;要給學生創造多次測試的機會,讓每次測試都成為一次學習過程;要注意發揮好評價的激勵功能,爭取通過評價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
(三)全面啟動,優化非學科課程的作用。
非學科課程主要是指活動課程和隱性課程,活動課程又包括綜合實踐活動、體育活動、課外興趣活動等。
1、深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首先,認真學習,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質與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為了改革中國教育弊端而提出來的一種新型的課程,它不同於原有課程結構中的學科課程,是一種基於學習者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社會,在以學生自主活動為特徵的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科學結論、發現新知識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利於加強學生對自然的了解、對社會的了解與參與,密切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建立新的學習方式;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創造精神。
其次,加強領導,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與內涵。
(1)學校將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研究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成員由教導處、教科室等組成。學校還將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隊伍,由分管教學的校長負責,指導教師主要由三年級語文、數學、科學、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學科組教師組成。
Ⅲ 小學校本培訓計劃與總結
一學年來,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年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
一、師德表現方面:
熱愛並忠誠於人民的教學事業,教學態度認真,教風扎實,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參加校本培訓,並做了大量的政治筆記與理論筆記。
二、教育教學方面:
認真寫好教學計劃,提前備好課,寫好教案,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學習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點、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注意信息反饋,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 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熱愛自己的事業,從不因為個人的私事耽誤工作的時間。並積極運用有效的工作時間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
以上是我一年來的工作總結,不足之處清各位領導及老師指正.我一定再接再厲,努力工作
Ⅳ 如何做好「十二五」 小學體育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能力培訓工作
如何使教師盡快地理解新的課程理念,用新的思維和具有創意的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已經成為「十二五」小學體育教師培訓工作的首要任務。
小學體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如何使教師盡快地理解新的課程理念,用新的思維和具有創意的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已經成為「十二五」小學體育教師培訓工作的首要任務。在區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分院以轉變教師觀念、增強課改意識、拓寬視野為著力點,切合實際地開展師資培訓。分院根據教師發展情況,將其分為四個階段:0~3年教齡的新教師培訓,3~10年為青年教師培訓,10年以上為成熟型教師的崗位培訓,優秀青年教師及骨幹教師。
一、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高素質的體育師資隊伍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自己的特色和特點是什麼?「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靠什麼?這裡面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就是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這是一名高素質體育教師的真本事。因此,我們必須努力提高全體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這是作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的必備條件,更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對體育學科的課程性質作了明確的規定:「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
「體育課必須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而且要有適宜的負荷強度。」身體練習不等於身體活動,身體活動是先天就具有的本能,是隨意的行為。而身體練習則必須藉助於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這種手段和方法就是我們所說的運動技能,它是體育課上身體練習的主要手段,也是體育課程教學其他功能的載體。
三、體育課程改革的正確方向要求我們必須有正確的導向
中國教育學會學校體育研究會提出了九條對中小學體育課的基本要求(以下簡稱《要求》):
1.教學指導思想正確,能依據體育學科的性質、體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從實際出發,正確地貫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的精神,促進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健康深入的發展。
2.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操作性強,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可以進行檢查和評價。
3.教學內容的選擇,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與發展需要,能准確地把握教材的性質、特點和價值,教材處理得當,主要教材具有適宜的技術難度和較強的教與學因素。
4.教學設計科學,教學分段合理,教學組織嚴密,教學方法有效,教學步驟;運動負荷適宜,對各項練習的時間、次數及強度能做出科學的具體安排;場地、器材、教具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利用,經濟、實用、有效、符合教學的實際需要。
5.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正確體現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能夠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的實際需要,正確、有效地運用接受式學習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使教和學的積極性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能夠正確地運用激勵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及其他評價方法,給學生以及時、真實、明確的學習反饋信息。教與學的一切活動,都要以有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目的。
6.能夠正確地處理好統一要求與區別對待的關系,既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解決好教學中的共性問題,使全體學生都能達到體育課程學習的基本要求;又能關住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用。
7.能夠以運動技術與身體鍛煉為載體,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把幾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融為一體。
8.能夠較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基本功。如口令清晰、洪亮;示範正確、優美;講解簡明、易懂;保護幫助合理、到位;指導練習與糾正動作錯誤有效、得法;隊形調動便捷、合理、到位;指導練習與糾正動作錯誤有效有效、得法;隊形調動便捷、合理;課堂常規貫徹認真、得當;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發事件處理及時、正確等。
9.農村學校的體育課能夠針對農村學校的場地器材與學生的體育基礎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開展教學活動,盡可能地使學生能夠學到必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身體得到有效的鍛煉,體育意識與心理得到一定的培養。
其中明確提出了「運動技能」在中小學體育課中的重要性。該《要求》指出,「近一個時期來,出現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有些體育課不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教學手段,不以運動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並提出「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與發展學生的身體,既是體育課程的重要目標,又是體育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體育課程其他目標的主要載體」。
四、關注常態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教研部門對課堂教學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導向要有利於常態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在關注評優課、觀摩課等課堂有效性的同時,更應長期關注日常教學的有效性。開展評優活動的目的,不是僅為評出各種獎項。其核心目的在於激勵教師,在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法手段以及體育器材等方面不斷進行研究、探討與創新。激勵教師將好的方法與成功經驗不斷總結積累並應用於實踐,還原於日常教學。將評優的成果應用於日常教學,這樣的研究才更加有價值、有意義。
為了讓教師們對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有更深的理解並滲透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多次組織教師學習與座談,通過互動式的學習交流讓教師們把自己的教學體會、想法、困惑、見解和教學經驗說出來大家再進行討論,不拘形式、自由組合、暢所欲言、相互補充,最後達到共識。
下面就是青年教師培訓實例的幾個過程片斷。
1.本節課採用講練結合、分組討論、互助學習等組織形式。既是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又使學員親身體會並在討論中談談自身的感受。 2.本節課在整個新教師培訓過程中是一個綜合性、總結性的內容。對學員前期教學文件制定、教材分析、目標制定有檢測效果,並對出現的問題予以輔導糾正。
3.課前讓學員談談實際教學中還有哪些課堂設計方面還不清楚的內容,各組還選出代表發言。
要求:前面小組提過的問題,後面小組不再重復。
以下就是發言提綱。
(第一組)
A.個別學生、學困生不好教(你說你的他干他的)。
B.謊稱傷的,裝病怎麼辦?
C.隊列稍息動作不同年級不同教法標准如何規定?
D.游戲比賽中,個別學生失去興趣不愛參加怎麼辦?
E.教師要求不在點,不能即使找到動作錯誤問題所在。
F.後拋實心球中,如何不藉助教具糾正學生頭後出手角度。
G.語言組織不規范,不熟練。
(第二組)
A.行進間齊(跑)步走時向左看齊還是向右看齊?還是向內側第一名學生看齊?
B.教案里生理負荷的圖形是課前寫還是課後寫?怎樣測量算出?
C.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一年級),怎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第三組)
A.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的把握不清楚、不明確。
B.課上組織學生的方法、手段太少。
C.教案書寫過程中,對於組織圖形,圖解不明確。
D.教案中,教學計劃表制訂不清晰。
E.教師如何做到語言精簡、精講。
(第四組)
A.教師應對學生態度嚴厲還是溫和?
B.教師上課時,不能面向全體學生,只能面向部分學生,怎麼提升?
C.怎樣備家長?家校聯系。
D.怎樣糾正上操時大批量學生的錯誤動作?
E.對學情分析不準,問題預設不全面。
(第五組)
A.特殊兒童在正常班裡怎麼辦?
B.六年級學生即將畢業心裡比較浮躁怎麼教學?
總之,在互動式學習討論中教師們討論的課題非常多,學習場面熱烈,大家積極發言,有爭論、有共識,在爭論中得到提高,在共識中尋求發展。但是,新課改的實施僅靠理論說教是不行的,還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論證和檢驗。有的教師是一包到底生怕學生學不會,教學方法單一、枯燥、缺乏新意;有的教師是撒手不管毫無責任心;有的教師不知怎樣啟發學生思維,調動積極性。再加上教師們對新課程理念支持下的課堂教學還沒有真正的體驗,許多教師感到無從下手,為課改的啟動和實施帶來了困難。為此,我們組織課改指導組的老師和部分教學骨幹一起設計各種類型的示範課,由部分骨幹教師執教,並組織教師們對這些課進行分析、交流,集中說課(介紹自己怎樣設計和構思此課)、評課(指出課中的優缺點,指出這些課是否符合新課程標准,是否有可操作性,並針對學校、學生情況合理地取捨)、專家點評(對這些課有無需要進一步完善、怎樣改動進行了指導性的評價,並根據課改要求和學校體育發展趨勢,指出今後體育教學的方向和培養目標)。這樣,教師們不僅對新課改有了明確的認識,而且還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上知道該怎樣去教、如何讓學生體驗到愉快的體育,如何培養起學生對體育的參與積極性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如何把課改新理念滲透到具體的教學中。
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將發生重大變革。這對於進一步激發教師培訓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教師的教學創新、觀念的轉變、教師敬業精神和教學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Ⅳ 十二五規劃主要內容什麼內容和我們少年兒童的生活息息相關
杜玉波強調,「十二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服務改善民生,以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為重點,實施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和教育發展重點工程,為到2020年實現「兩基本、一進入」的戰略目標打下決定性基礎。
一、教育普及水平要有新提高。到2015年,基本解決城鄉「入園難」問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成果,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6%,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3年,接近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二、促進教育公平要有新突破。首先,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向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其次,要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率先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第三,要進一步擴大國家資助政策覆蓋范圍,提高資助標准,啟動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農村小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切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最大程度地實現教育機會公平。
三、教育質量要上新台階。一是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導向,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國家標准體系和評價導向機制,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條件;三是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實行教師全員培訓;四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和教學方法、手段的現代化。
四、人才培養結構要有新格局。一方面,要使職業院校和高等學校的學科、專業、課程和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特色更加適應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和加強社會建設的要求,著重加強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加快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的急需緊缺人才;另一方面,要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要求,尊重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大膽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體制機制。
五、教育體制改革要有新進展。一要全面推進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形成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良好態勢。二要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特別是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增強學校的辦學活力。三要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營造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環境。四要加快招生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有利於各類人才健康成長的立交橋。五要加快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教育管理方式,更多地利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和政策指導等手段管理教育。
教育投入是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今年「兩會」的時候溫總理曾經提到,我們明年的教育經費支出要佔GDP4%左右。這體現了國家對教育投入的高度重視,給予了我們很大鼓舞,也增強了信心。所以,近期還將召開有關教育投入的專項會議,對加大教育投入來落實4%做出具體安排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