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技能課程 > 新課程教學理念培訓教程

新課程教學理念培訓教程

發布時間:2021-02-10 16:53:23

㈠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什麼在教學中應如何貫徹

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來的課堂教學評自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在進行學生教學發展過程中,老師的角色定位也很關鍵,正確的做法,老師應是一個引導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

㈡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新課程的理念,讓課堂煥發出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藍圖,是落實教學理念的方案,是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在實施數學新課程的今天,課堂教學設計如何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依據數學課程標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恰當地選擇教教學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成為大家關心和思考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來看,雖然有不少教師能從實現課堂教學素質化的角度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但是對教材不甚理解,機械照搬教材的現象仍隨處可見。研究發現,教師在看待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 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欠深刻 新教材的有些課例,初步反映了知識的形式過程,體現了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特點,並將學法、教法在教材之中。但是,不少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組織教學內容時,簡單的、機械的照搬教材,只重視知識結果,而忽視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忽視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 2、使用教材時,拘泥於教材,甚至迷信教材 教材是載體,其落實新課標的具體體現,但教材的編寫有其局限性,有時脫離學生實際。在使用教材時,教師是主體,教師應主動駕馭教材,、處理教材、組織教材。但有些教師對教材肓從,即使意識到它的不足,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奉守以本為本的信條。因此,對於一些不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題材不作任何調查、修改、補充。備課僅僅是摘抄教材、教學參考資料。 3、教學內容組織的開放性不夠 一是學習材料過於單一、封閉,二是學生沒有參與組織,選擇學習材料的權力。學習材料均來自於課本、教參、教案集等,並由教師提供。很少聯系生活實際由學生提供。 二、教學設計的特徵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設計過分強調預設、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師生的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而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實現結論與過程、認知與情感、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因此,符合新課程標准理念的教學設計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整合性。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機整合。在設計各個教學過程,應緊緊圍繞目標,讓學生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雙主性。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進行合作和相互作用的過程,任何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既離不開學生,也離不開教師,兩者缺一不可。一份好的教案不僅應體現教師如何教,同時也應體現學生如何學,促使師生之間的知識互動,情感互動和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開放性。教學設計從教學內容上,應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作重要的課程資源;從教學的過程上,應從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交往,互動開放。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從教學方法上,應從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向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開放;從練習的設計上應從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條件、問題、演算法和結果的開放,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4、實效性。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實效。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選定,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都必須注重實效,摒棄與實現教學目標無關的內容、方法和形式,扎實地提高學生素質。 5、創造性。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創造勞動。傳統的教學設計忽略了課堂變化這一基本事實、扼殺了教學的創造性。新課程使教師靈活發揮的空間增大,例如新教材的綜合性及彈性加大,信息技術的發展,課程資源的豐富,都是教師提高了一個創造性發揮的空間。因此教師撰寫教學設計的過程,應成為對教學的理解和創造的過程。 6、反思性。教學是一個連續的,不斷改進和提高的動態過程。作為教學設計不僅是上課前的構思,而且在上課後應不斷地反思和補充、完善,使教學設計展現於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融會於具體的教學過程、情境和環節之中,完善於教學之後的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動態思考之中。 三、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軌跡。在新的課改實驗中,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結構、學習方式和師生角色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疑教學設計應與時俱進。其主要策略是: 1、 深入了解學生,找准起點能力 所謂起點能力,就是學習者對從事特定學科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以及對有關學習的認識水平、態度等。數學課程標准立足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現在學生的學習渠道拓寬了學習的准備狀態,往往超出教師的想像。

㈢ 新課程核心理念是什麼課程目標是什麼

新課程的三大基本理念: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在進行學生教學發展過程中,老師的角色定位也很關鍵,正確的做法,老師應是一個引導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提倡「以學論教」,主要從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六個方面評價。 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㈣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什麼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4、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4)新課程教學理念培訓教程擴展閱讀:

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工業經濟對於「效率」的崇拜又決定了學校教育必須以簡約、規范的方式來傳授知識,因此,建立在對知識加以分門別類基礎之上的分科課程就成為課程結構最重要的特色。

此外,各門學科對於各自領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邏輯性」「權威性」的追求,不僅造成了學科之間的森嚴壁壘,而且使教科書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尊嚴。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以教科書為載體知識便處於核心地位,成為制約教師和學生活動的依據。換言之,知識成為學校課程體系的目的。

㈤ 新課程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理念有哪些區別

這些要求的提出,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可以說,傳統的以講授為中心的許多教學方法已不能完全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樹立新的學生觀,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人文素養。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做了一些嘗試: 一、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灌輸,教師填鴨式的滿堂灌,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新思維的能力,難以適應新世紀的需要,現代教學理論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並掌握其規律,達到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目的。古人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究知識,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探究式教學的觀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在講授教材中《我和父母》這一課時,就可以要求學生從兩個角度去討論我和父母發生「愛的沖突」的原因,一個是從父母的角度去討論,一個是從學生自己的角度去討論。不少學生或許就會在發言中提到「從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會發生『愛的沖突』是因為,在父母的眼裡,我們依舊是不諳世事的孩子,我們的獨立行為往往會令父母憂心忡忡,父母斷定,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須嚴加管教,否則後果堪憂;從學生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會發生『愛的沖突』,是因為我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擁有自己對事情的決策權,有時巴不得和父母保持一段距離,常常要想保守自己的一點秘密。」同學們經過熱烈的討論,很自然的便找出了與父母發生「愛的沖突」的原因,因而可以順理成章地請同學們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這堂課的設計理念可以看出: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這種方式的教學使學生感覺輕松愉快,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二、在新授過程中,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自主學習要求教師的角色是一個輔導者、支持者、幫助者,而非灌輸者、說教者、支配者,教師要善於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夠自悟,在自悟中明理篤行。 當講解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奉獻」時,學生有可能認為老師又在講大道理。這時,我會問學生:「我校舉辦的為貧困生捐款的活動,你們有沒有參加?我校還舉辦過為某一位教師治病捐款的活動,你們有沒有參加?」因為大多數學生參加了,這時他們會很自豪地說:「我們參加了。」緊接著,我會說:「你們的這種行為就是奉獻精神的具體體現,體現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奉獻。其實,我們這個社會很多人都在默默地奉獻,只不過我們平時並未十分關注,而我們的社會正因為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無私奉獻者才繁榮富強的。你們將來走上社會以後,絕大多數同學就會成為奉獻於社會,振興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這樣講解,從學生身上引發開來,又回到學生身上,學生就能在不知不覺中不由自主地接受這樣的觀點,進而激發學生們積極奮發、不斷創新的精神,很自然的對學生們健康人格的培養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在相互研討中,開展學生的合作性學習 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淺層次問題均可在自主探究中解決,不理解或難以解決的問題就需要採用合作互研的方式加以解決,就組織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讓同桌的兩位學生發揮各自學習的探究的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研討;二是小組合作研討,以四人為一個小組最好,把前後排鄰座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便於進行合作學習活動;三是整班集體互研,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就課堂合作互研的具體方式而言,辯論法、討論法、情景表演法、實話實說法等都是合作學習的有效形式。 例如,在講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時,不妨可以設計讓同學們玩一個「夾豆子」的游戲,然後,請夾豆子最多的同學談談他是用什麼方法才夾得最多的。通過同學的經驗介紹,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去感悟:做任何事情,掌握正確方法的重要性。從而,再進行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得出: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習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這就要注重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信息,課上展示、交流信息,課後注重實踐和同學間的評價,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

㈥ 新課程理念有哪些

新課程教學理念有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學習理念、學習方式、人生觀、價值觀、認識觀等的不斷變化。

傳統的教學為老師講學生聽,這樣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出的學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如何「創設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滿足不同發展潛能學生的不同需求,給與學生選擇的空間,以最終實現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是高中新課改的重要任務。

面對這一艱巨任務,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探究性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原來灌輸式講授的教學方式。

拓展資料:

課程標准在教學內容、學習方式、課堂模式等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當然也要進行教學評價的改革。

因此,課程標准把「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作為一個基本理念,著重強調在對學習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評價的目標要多元化、手段多樣化。

新評價理念的提出,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及個人,尤其是教師要徹底改變以前不科學的評價觀念,以實際行動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評價要求,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校教育在教學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環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教師,評價時必須做到在重視結果的同時又重視過程。不能求全,只要學生在某一方面有進步的表現,盡管每個學生的表現不盡相同,也應認為他的學習是有收獲的,是成功的。

㈦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什麼

1、提高科學素養------新世紀對公民的基本要求。

2、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提高和收獲。

3、倡導探究性學習------學習的方法和思路,為今後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

(7)新課程教學理念培訓教程擴展閱讀:

學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對象,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學生,這是教育工作者面對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學生觀的核心內涵是,學生究竟是人還是物。

至少在口頭上,幾乎任何人都認為學生是人,然而,在我們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卻普遍存在著把學生當做任人擺布的物的現象。這涉及一個如何看待人的問題。這次課程改革對於學生的看法堅持了以下三個要點。

第一,統一性、規范性

作為生活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的人,人與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使學生具有「被決定」的一面。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闡述,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因此,新課程必須具有必要的統一性、規范性,這一點在課程標准中得到了體現。

第二,主動性

作為具有主動性生命形式的人,學生與無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正是這種主動性,使人能夠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超越自我。因此,在課程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充分考慮如何保護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第三,學生具有「未完成性」。

從積極的意義上理解,這種未完成性是指:在我們的學生身上,具有豐富的潛能,存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蘊藏著對於復興中華民族大業至關重要的人力資源。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是這次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使命。

㈧ 如何構建新課程教學理念的理想教學方式

一、預習

在每節課前首先制定「預習提示」,針對學習內容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指導策略,總體上從以下三方面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

1.「非實驗性」內容的預習指導

教材中的「想想議議」主要以思考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閱讀性的指導,有的思考題附加一定的指導性提示,確保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正常的進行閱讀;有的閱讀指導中附加一定數量的針對性練習,深化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教材中的「科學世界」和「STS」作為學生的閱讀材料,可讓學生歸納總結其介紹的內容,或給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供思考,這樣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

2.「實驗性」內容的預習指導

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探究」和「演示」等,可讓學生利用身邊物品自製儀器或鼓勵學習小組借用儀器,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去實驗、探究。有時把課本上的「演示實驗」改換成可利用身邊物品去觀察和探究的實驗,而課本上的實驗變換成猜想、解釋與討論性的實驗,這樣整合教材,提高教材的可預習性。對於一些典型的實驗探究問題,我們從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如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實驗設計、進行實驗及收集數據、數據處理與分析論證、交流合作等要素給予一定的宏觀預習性的提示和指導,確保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按正確的思路去實驗探究。有時選擇一些重要的探究性實驗在課堂上預習是很必要的,也是很有價值的,這樣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與思考,真正把科學探究落到實處。

3.相關練習性的指導

教材中的「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練習,原則上由學生預習時完成,這是有難度的,但若對不同難度的試題進行相應的提示,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完成或小組合作完成。有的練習題來自生活,鼓勵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解決,走向社會甚至網路去調查、去了解,提高了學生對「從生活中走向物理,從物理中走向社會」的認識。有時在「預習提示」中還補充一定數量的針對性練習,可作為預習反饋。

對於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存在的疑惑,或有什麼新的發現,建議學生記錄下來供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預習提示」中還讓學生對預習內容進行簡要總結,發表自己的感想和學習心得,從一定角度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關注了學生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展示

課堂展示學生預習的情況,讓學生展示其學習歷程,教學時盡可能的讓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和實驗探究的展示。

一般課堂教學伊始,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通過預習你學習了哪些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應用這些物理知識?不完整時由小組內學生或其他小組補充。這種教學思路,一改過去的教學常規,突出了學生對預習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充分體現「STS」的思想。然後按預習提示的問題逐一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規范其不準確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問題,糾正其錯誤的理解。

對於教材中的各種實驗,大多讓學生來展示,講解其實驗方案,演示其過程,總結實驗結論。在展示和互動中,學生的思維發生了「碰撞」,通過探究的「切磋」、學具製作技巧的「展示」,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啟發,激發了學生對探究的再次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導演,是組織者、合作者,這樣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和語言表達能力,滿足了學生的自豪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對於「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練習題和補充的針對性練習,我們大多採用學生作業展示或師生討論的方式來完成,當堂處理練習。課前由於學生通過自學已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知識,所以教師真正講解的東西不是太多,這樣一節課輕松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大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模式實施策略

「預習—展示」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關鍵在預習,預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通過教學的不斷總結和反思,筆者認為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加強「預習提示」的設計

1.「預習提示」的設計應由淺入深,初次嘗試應注意將預習提示「細化」,加強對預習的指導,避免不能理解概念和規律使預習停滯。

2.要鼓勵學生嘗試做預習筆記,找到新教材的重點和預習中的難點,這樣課堂學習時做到心中有數,帶著預習中的疑問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3.要深入了解學生。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思路不同與一般的教學思維,只有深入了解學生才能將「備學生」與「備教材」有機的聯系起來,讓「預習提示」的設計方案更進一步的接近學生的思維,讓課堂展示的教學設計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要加強合作學習

加強合作學習是「預習」實施的關鍵。學校定期開放實驗室要落到實處,學生可以學習合作小組為單位,向實驗室借用常用儀器課外自主實驗與探究。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的預習與討論、實驗與探究,它可以充分活躍學生的思想,增加彼此學習的經驗和機會,使學生在獲得自我可能性認識的同時,又能通過合作與交流,學到他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看到自己尚未發覺或發現的自我潛能,培養自信心。

三、要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

遵循新課程標准「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要對學生的階段性考試、探究與創造能力、課堂教學表現能力等綜合評價,形成對某個學生本階段或本學期的整體評價,激發學生對「預習—展示」型教學模式的積極參與意識和熱情,使這種教學模式能順利的實施。

閱讀全文

與新課程教學理念培訓教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