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個人研修計劃怎麼寫
教育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已經迫在眉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個人研修計劃,歡迎借鑒。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個人研修計劃
我參加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學習。為了能讓本次培訓學習起到真正的實效,真正讓自己獲得一定的進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通過專家教授的講解引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促使自己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研修目標
1、提高自己對信息技術應用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結合有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針對語文教學不斷反思和總結,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
3、轉變固有的教育觀念,與新時期的教育觀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聆聽請教
對講解中不明白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及時上網查詢並向同行請教,努力向尋求專家幫助解決。積極參與研修班的各項研討活動,努力向各位學員交流學習,拿出自己的問題請教各位學員,與各位學員共同探討。
2、反思提升
加強業務進修,主動關心國內外及周圍教育信息和專業理論,每周至少抽出幾個小時,並通過多種途徑,如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相關的刊物、多媒體技術、觀摩、聽講座,上網等,汲取信息技術學科的新知識、新技能。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網路優勢,積極參與在線研討。
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合理利用軟體、數字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利用網路教學平台,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
利用教師網路研修社區,養成網路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積極學習
珍惜這次培訓提升機會,認真遵守培訓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項要求,每天擠出時間上網學習,專心聽講,認真聆聽專家報告,並做好必要的記錄。無論專家報告何種風格,都堅持在最快的是時間內調整思路,融入專家講解思路,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
積極參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每期至少撰寫一篇教學論文或者教學設計,積極參加教育系統組織的教科研成果徵集活動。
三、具體措施
1、每天利用1—2小時登陸網路研修平台,認真完成培訓期間各項任務及作業。
2、認真聆聽專家們視頻講座,做好筆記,並把理論運用於實踐,提高自己業務水平。
3、培訓期間多與同行研討交流,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和反思,力爭讓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我們的教學。
4、多閱讀信息技術方面的書籍,掌握教學中常用軟體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
總之,我決心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豐富自己的文化積淀,充盈自己的底氣,增強自己的理論底蘊,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結合教學實際,努力學習信息技術,並學以致用!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個人研修計劃
為了能讓本次培訓學習起到真正的實效,真正讓自己獲得一定的長進,我以在培訓期間各位專家教授的授課精髓為指導,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研修目標
1、轉變固有的教育觀念,與新時期的教育觀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對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中應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結合有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針對教學不斷反思和總結,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
二、研修方式及內容
1、積極學習
珍惜這次培訓提升機會,認真遵守培訓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項要求,每天擠出時間上網學習,專心聽講,認真聆聽專家報告,並做好必要的記錄。無論專家報告何種風格,都堅持在最快的是時間內調整思路,融入專家講解思路,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
2、聆聽請教
對講解中不明白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及時上網查詢並向同行請教,努力向尋求專家幫助解決。積極參與研修班的各項研討活動,努力向各位學員交流學習,拿出自己的問題請教各位學員,與各位學員共同探討。
3、反思提升
每天結合自己在培訓學習中的感受寫出學習心得、研修日誌,發表在班級培訓平台上,與各位學員共同交流探討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能力。
4、學以致用
爭取通過學習,在研修結束後寫出研修學習的體會和收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培養發展學生能力,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能使傳統與現代教學媒體互相滲透,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
有老師說,好學才能博學,博學才能讓教學生動有意義。一個教師的認知背景是怎樣的,他的學生的能力就是怎樣的。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認知背景,才能得到學生的喜歡。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師。希望能得到導師的指導,助我成長!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個人研修計劃
自我分析和環境分析
自我分析:測評結果,很令人尷尬,一直以為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還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感覺運的很少,參見這次國培,期望自己在利用信息技術能力方面更上一層樓。環境分析:學校的信息化環境一般,只有少數班配置了白板,安裝了實物投影儀。這在農村小學中是比較先進的了,但是信息化資源庫還沒有建立。
我的發展目標
發展總目標:力爭獲得優秀學員,完成此次培訓。
1、提高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能力。
2、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能力。
3、能熟練的應用移動信息設備,推動學校整體信息化工作的發展。
行動計劃
實現目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或挑戰:我深知在教學第一線,教學任務繁重,除了備課,寫教案,批改作業等教學活動都要佔去我很多的時間,在網上培訓,整塊的時間學習,有點困難,但是這我也明白,做為一線教師,更應該努力學習,終身學習,否則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對於我來說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時間緊,工作繁忙,而切本校的信息設備配備不能滿足每個教師學習。抽取零散的時間,我想我也能完成本次培訓任務,很是期待。
實現發展目標的具體途徑:
1、認真學習國培課程、並及時做好筆記和反思。
2、加強交流。信息是需要交流的,在這樣的信息能力平台,希望更和我一樣的同事,交流心得,把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或者是在實踐中理解和消化新學習的內容。
2、我校特崗教師多,他們都是剛剛畢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他們有非常好的信息技術基礎,我會多向他們請教。
3、充分利用和專家、學者交流的機會,多請教、勤溝通,努力完成此次培訓任務,以優異的成績載入自己的人生履歷。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個人研修反思計劃
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意見》。201x年5月27日,由能力提升工程催化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發布。這是規范與引領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准則,也是能力提升工程頂層設計的一部分。
201x年11月3日,在這個寒冷而又溫濕的季節里,《江西「國培計劃(201x)」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開班了。我有幸參加了培訓學習,這無疑是在我的教育教學成長上添上一道亮麗的彩虹。為了能讓本次培訓學習起到真正的實效,真正讓自己獲得一定的長進,我以在培訓期間各位專家教授的授課精髓為指導,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通過專家教授的講解引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促使自己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研修目標
1、轉變固有的教育觀念,與新時期的教育觀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對信息技術應用在生物教學中應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結合有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針對生物教學不斷反思和總結,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內容
1、積極學習
珍惜這次培訓提升機會,認真遵守培訓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項要求,每天擠出時間上網學習,專心聽講,認真聆聽專家報告,並做好必要的記錄。無論專家報告何種風格,都堅持在最快的是時間內調整思路,融入專家講解思路,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
2、聆聽請教
對講解中不明白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及時上網查詢並向同行請教,努力向尋求專家幫助解決。積極參與研修班的各項研討活動,努力向各位學員交流學習,拿出自己的問題請教各位學員,與各位學員共同探討。
㈡ 高中信息技術都學了些什麼
word, frantpage ,outlook ,上網查找及下載信息,編輯簡單的程序,大體了解一些理論知識,製作表格(反正都是一些比較擠出的東西)
㈢ 國培校本研修成果
校本研來修過程
序號 研修活動 自所在學校教研組老師的意見 你的反思與改進
1 教學設計方案在校本研修活動中得到意見和改進內容
2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是否達成教學目標,是否出現的偏離教學結果等教學問題,有哪些反思和改進建議?
3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哪些非預見的生成性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如何解決和處理的?更好的處理辦法是什麼?
4 在教學實踐後對教學設計需要做哪些調整和修改?為什麼做這樣的調整和修改?
㈣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已全面展開,信息技術課程的實施也是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要做好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工作,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認真研究新教材和課程標准,明確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新課程標准指出,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是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台,強調問題解決,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對比新舊教材,我們發現新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與以前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有兩點,1、是課程設置的基點不同。舊課程教學內容是以「零起點」為基點的。「零起點」保證了信息技術學科基礎差的學生能通過教學逐步提高,但卻造成了小學、初中、高中學習同一或相似教學內容的尷尬局面。這使得有較好基礎的學生,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得不到什麼提高。而新課程的設置不再有「零起點」的限制,認為初中生通過學習已經具備了較好的信息技術基礎,高中課程是在此基礎上設置。這將使所有同學都會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獲得提高。2、是教學內容的不同。從前的教學大綱可以看出,信息技術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並掌握計算機的一般操作技能。所謂的信息技術課實際就是計算機課,更注重的是「計算機技能培訓」。而新課程的設置則是在高中階段統一學習必修模塊,並至少選修一門選修模塊。通過必修模塊對初中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升華,讓學生更全面、系統地了解信息技術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應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合作的能力。通過選修模塊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進行個性發展,讓他們能夠在高中階段較深入地了解和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某一領域。3、教學的理念不同,無論「廣東教育出版社」和「教育科學出版社」等不同版本的信息技術必修模塊教材,這些教材盡管版本不同,但編寫的體系和依據應該是一致的,簡單一點說,這些教材都突破了以計算機技術為主的學科體系,以「認識、技術、社會」三位一體的基本理念來構建教材的體系結構,以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為主線,首先闡述「信息與信息技術」有關的概念,接著介紹「如何獲取、加工、管理、交流互聯網信息」,最後還專題涉及到信息的安全。其中「信息的加工」是必修課程的重點,分「文本和表格信息的加工、多媒體信息的加工」兩章,占據了教材大部分篇幅,這部分內容和以往課程比較接近,只不過過去的教材是直截了當地學習Office軟體里的Word、Excel、PowerPoint或金山WPS等等。
二、對高一新生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了解學生的現有信息技術水平
新課程不再立足於高一新生的「零起點」,而是認為他們在初中已經獲得了較為系統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從發展的觀點看,這也是大勢所趨,未來的高一新生應該都能有較好的信息技術基礎。但目前,至少是前一至兩年,高一新生還不能完全達到這個要求。以今年為例,仍有從鄉、鎮初中來的新生反映在初中階段根本就沒接受過系統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沒有接觸過電腦。如果單純按照教材統一授課,有很多學生會跟不上。所以在教學時要根據這些情況進行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採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適應新課程的教學需要
通過對新課程標准和對高一新生的調查分析,我們認為高一信息技術的教學應採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進行,以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為中心,逐步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自主學習及團結協作的能力。我認為我們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教學形式。
1、分層教學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目前高一新生的現有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如果完全按新教材統一授課,必然會有部分學生跟不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分層教學。可將學生分為A、B兩類。
A類是大部分學生,高一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主要是按照教材組織教學,讓他們通過學習對已有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整合升華,提高信息素養,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我們高一必修課的主要教學任務。
B類學生是高一新生中的弱勢群體。由於硬體的原故,很多鄉鎮初中沒能按要求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使他們沒有學習高一新課程的基礎。在高一必修課的前半個階段,我們要更多的關心這些學生。在布置練習和任務時,要和A類學生有所區別,讓他們通過學習也能完成教學任務。
除了A、 B兩類學生,我們也應關注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學生,如對編程、動畫製作、網頁製作感興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
2、(分組)自主探究式教學
新課程強調高中階段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於高一必修課――信息技術基礎來說,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對已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升華,逐步提高信息素養,培養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各章節的教學中,所涉及的軟體基本上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軟體,如信息的獲取中要用到的瀏覽器,信息加工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我們在上有關這些軟體的教學內容時,不能只是以前所學簡單功能的復述,而是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設計的教學內容要符合我們的實際需要,且學生不經過認真探索是不那麼容易解決的,以此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和能力,讓他們認識到要靈活應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3、(分組)任務驅動式教學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用得最廣的教學方式便是任務驅動式教學。而在新課程中,強調的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及網路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相關軟體,而這些軟體的使用在初中階段學生已開始接觸。教學的目的並不是單單學會某一個或幾個軟體的使用,因此,通過「操作演示――任務驅動做練習――評價」的任務驅動學習操作技能的方式會更少地被採用。但這並不是說新課程不要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相反,我們要更多進行任務驅動教學。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新課程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自由;其次,高中階段信息技術的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實踐表明,目前還很少有學生自己去積極想出問題去解決,只有老師布置適當的任務,學生才會去分析問題,探究如何收集、處理信息,才會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4、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
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強調的是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比於以前的期末筆試與上機操作考核,我們更應該從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評價他們。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我們應該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這樣
既可以培養他們的價值觀、審美觀及道德觀,又可以通過評價他人的作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反思,從其他人那裡取得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促使他們不斷學習、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