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通海門哪有適合3周歲學習講故事,故事表演的培訓班,或者興趣班!
這個有很多啊,好幾家都有這樣的培訓班!
我家的上中班,現在在車城那邊的小豆芽語言這邊學,
感覺還不錯,6個小孩一個班,上了差不多一個學期了,效果明顯!
Ⅱ 幼兒園故事表演鍛煉幼兒哪些方面的發展
看動畫,提問題,教唱歌,做數字游戲,做演講,比如自我介紹,講故事,跳舞等
Ⅲ 什麼是課程園本化
課程園本化顧名思義即指以幼兒園之「本」為基礎的課程,是在幼兒園現實的根基上生長起來的與幼兒園的資源、師資等條件相一致的課程。
據其特點,我們以現代幼兒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全人教育為宗旨,以辦園特色為媒介,努力構建適合幼兒發展的園本課程,積極引發、釋放和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兒的潛能,培養富有個性的全面發展的新一代。
(3)故事表演園本課程展示培訓擴展閱讀:
園本課程的構建與實施。
一、理念建設
1、學習《綱要》中有關課程的理念。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綱要,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在這里,《綱要》明確要求我們建立適合本園特點的課程。
經過學習《綱要》,我們還了解到,無論構建怎樣的園本課程,課程內容同樣應包含以下基本成分:關於周圍世界的淺顯而基本的知識經驗;關於基本活動方式的行動經驗(做的經驗);關於發展智力、提高各種基本能力的經驗;
2、學習園本課程的相關理論。
都說,園本課程在更多意義上是一種課程實踐,實踐和理論之間始終存在著一種相依相隨的關系,構建園本課程必須尋找到一個合適的理論作支撐。因此,我們一起學習了整合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
但學來學去,大家都覺得每種理論都有它的道理,而且作為一所鄉鎮幼兒園,要構建出一個建立在某個理論基礎上的嶄新課程體系也不現實。所以,我園在建構園本課程時,並不以某一理論為唯一指導,而是將各種理論兼容並蓄、有機結合、為我所用。
二、構建課程
1、構建以主題活動為基本形式的整合課程。
主題活動具有較強的跨學科整合功能,能根據幼兒的生活靈活合理地組織某主題中所蘊涵的問題,因此,我園的課程採取了主題活動的形式。
我們首先組織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選擇、確定適宜本園的若干主題,各年齡班每學期的活動主題在十個以內。然後,根據《綱要》精神,確定課程目標及內容,貫徹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宗旨。就課程內容而言,我們弱化了領域之間的邊界,把有利於幼兒發展的知識經驗整合在園本課程中。
2、開發蘊涵本土文化的課程。
我園地處江南古鎮——沙溪,我們就充分挖掘本鄉本土的課程資源,引導幼兒感受家鄉的美麗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如在主題活動《我們的小鎮》中,組織幼兒游覽家鄉的橄欖島、明清街、一線天胡同、古石橋、吳曉邦故居、陸進士住宅等,使幼兒親身感受家鄉悠久的歷史鄉土文化;參觀新建的農民別墅小區、大型超市,感受家鄉不斷發展的現代文明。
幼兒對自己的家鄉有了全面的認識,更激起了他們建設家鄉的願望,他們用各種各樣的廢舊紙盒製作再現了家鄉的街道、住宅小區。
3、將表演課程作為園本課程的一個部分。
我們從幼兒的生活、興趣和需要出發,結合我園的蘇州市級立項課題「在故事表演中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研究」,積極構建了表演課程,作為園本課程的一個部分。在我園的課程中,隨處可見故事表演的身影。
它有時是一個單獨的故事表演活動,有時是滲透到各領域教育活動中的一種教與學的組織形式,有時甚至是一個完整的主題活動。
如大班主題活動《葫蘆兄弟》,這個主題中包括了多個不同領域的活動:欣賞童話劇、欣賞葫蘆娃的藝術形象、創編葫蘆兄弟的故事、討論童話劇劇情、角色報名、了解評委的工作、葫蘆娃角色競選、製作舞台場景及道具、欣賞各類門票、設計請柬、製作張貼海報、創編集體舞。
三、不斷發展
園本課程的構建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它需要在實踐逐步完善。因此,在我們的課程計劃中,會留有教師自主創造的空間,關注幼兒本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生成新的有價值的活動內容,讓我園的課程體現幼兒的生活、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設計——實踐——反思——修整——再實踐是我們構建園本課程的方法。
(3)故事表演園本課程展示培訓擴展閱讀:
Ⅳ 幼兒園故事表演的目標是什麼
幼兒園故事表演的目標是鍛煉孩子的表演能力、發掘孩子的天賦、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版……我媽權幼兒園的孩子們非常喜歡表演,我是經常到
惠天兒童有聲讀物網
給寶寶們下載好的
惠天兒童故事
,然後分角色讓孩子們參與到表演中,寶寶們非常高興,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Ⅳ 彩虹城堡金橋培訓中心最受家長和孩子歡迎的課是故事表演\口才訓練和創意美術課程嗎
這個品牌的課程非常的好,不光是理念吸引人,圍繞理念設計的課程絕對是國內首回家,將故事表演課程與創答意美術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即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還讓孩子的藝術氣質得到提升,觀察力和動手能力,專注力等得到極大的提高,孩子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普遍的自信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什麼都有興趣了,敢說敢唱敢演敢畫,真的建議2-8歲的家長們都來感受一下這新的理念和新的課程.
Ⅵ 小班故事表演類《快樂農場》的教案
小班幼兒注意傾聽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較弱,《大象和蚊子》這個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節是幼兒生活中的經驗,能夠吸引他們又易於理解、記憶,於是,我進行了一次教學嘗試。活動目標●
1.引發小班幼兒傾聽的興趣,培養傾聽習慣;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表達自己的理解。
2.引導幼兒認識呱呱筒、手鈴、小鼓的名稱,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活動准備●
鼓、蛙鳴筒各一個,手鼓若干,沙發靠墊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線紙偶各一個,畫有森林的背景圖一個。
活動過程●
1.聽聲音,感受樂器的音色,認識新樂器呱筒。
老師將樂器藏在身後,發出刮奏樂器的聲音,請小朋友聽一聽、學一學這種聲音,並猜一猜這個樂器的名字。
(孩子們有的說像汽車,有的說像小鴨,還有的說像青蛙。老師趁勢告訴小朋友:這件樂器叫呱呱筒,並讓幼兒再次欣賞呱呱筒的聲音,並仔細地觀察其外形。 )
玩游戲「小鼓會唱歌」,感受聲音的輕與重和快與慢。
師:「請小朋友聽一聽現在是誰在唱歌?」(小鼓)
師:「下面小鼓要唱兩首歌,你們要仔細聽一聽,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個樣?」(不一樣。第一首快,聲音輕;第二首重,聲音慢。)
師:「小朋友看一看,老師手腕上戴的是什麼?小鈴要講故事了,請你們仔細聽一聽,小鈴在故事裡變成了什麼?小鼓和呱呱筒在故事裡又變成了什麼?」
(以聽辨三種不同樂器的聲音進入活動,鍛煉幼兒傾聽的能力,並為後面的活動做鋪墊。 )
2.看提線紙偶戲《大象和蚊子》。
教師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線將小鈴鐺和紙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紙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出示提線紙偶大象,伴隨著三種樂器講故事:有一頭大象,長得可大啦!腦袋大大的,身體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來很慢很慢,「咚——咚——咚(敲擊出輕緩的鼓聲)。
有一天,大象出門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飛來了(伴隨著提線紙偶蚊子的出現,小鈴發出嘩啦啦的響聲),它們發現了大象的屁股,說:「哇!好可愛的屁股呀!讓我們來叮叮它吧!」於是,蚊子們就圍著大象的屁股叮了起來,大象覺得屁股有點癢,就用尾巴來趕蚊子,「呱—呱—呱—」(呱呱筒發出三次連續的響聲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趕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剛睡著,蚊子又飛了回來(小鈴伴隨著故事再次進入,發出響聲),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趕「呱——呱——呱——」(呱呱筒發出三次連續的響聲)把蚊子趕跑了。可是,過了一會兒,蚊子又來了,大象這次終於生氣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腳使勁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擊兩下)聲音大得把蚊子都給震暈啦!(提線紙偶紛紛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