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想去學習泥鰍養殖技術
當我們想要從事某種項目的養殖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更多的相關資料,因為技術都是相互聯系的,也是相互可以借鑒的,很多時候會在其它技術里發現特別有價值的東西。最好收集視頻資料,需要那種系列的、系統的、成套的,比如 蠍子養殖系列技術、 養豬技術大全、 養牛系列技術大全、 養兔系列技術大全、 養魚系列技術大全 等等。不要一開始就化很多錢去什麼現場學習,先化小錢學習一下,然後在給自己要從事的項目定位,看自己能不能做,想一想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都是些什麼,在調查一下環境資源和市場情況,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對技術的把握也比較清楚了,在認真定計劃,在去現場學習那些特殊的技術。其實當你認真學過了手上的技術資料後,真正需要你去現場學習的所謂特殊的技術可能也沒有多少了。
㈡ 泥鰍養殖技術哪裡有的學
一、泥鰍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
(一)人工繁殖
1.親鰍來源
親鰍最好來源於泥鰍原種場或從天然水域捕撈選擇,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年齡在2~3齡,雌性體重15~25g,雄性體重12g以上。
2.親鰍放養
4月初,將親鰍依雌雄1∶1.2~1∶1.5比例分養於面積為80~120平方米,水深為70~80cm的親魚培育池塘中,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0.5~1kg。親魚放養前要進行清塘消毒,加固池埂,放養時用3%~5%的食鹽水消毒5分鍾左右。
3.親鰍培育
親鰍放入池塘後,要適時投喂飼料蛋白不低於35%的全價配合飼料,適量搭配動物碎肉,飼料要求新鮮適口、無腐敗變質、無污染。投餌量一般占魚重量的5%~8%。產前日投兩次,每日上午7~8時和傍晚各一次,其中上午投30%,下午投70%。產後每日傍晚投餌一次。培育期間每7~10天注新水10cm,每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漿,每立方米水體為15~20g。
4.人工催產
(1)催產親魚選擇。待水溫達22℃左右時,挑選腹部膨大飽滿,柔軟有彈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輪廓,用手撫摸腹部肋骨明顯,體質健狀無病無傷的雌魚和手摸胸鰭有粗糙感的雄魚用於催產。
(2)催產葯物及使用方法。催產劑種類有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馬來酸地歐酮(DOM)。單獨使用劑量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劑量為DOM0.003mg/g~0.005mg/g+LHRH~A20.005μg/g。雄魚減半。注射方法則採用一次注射,催產劑用0.9%生理鹽水稀釋,現配現用,葯液量按每尾0.2mL配製。注射部位為背部肌肉,針與魚體成45度角,進針深度0.3cm~0.4cm,注射後將親魚放入網箱中。
5.產卵設施的准備
產卵用40目篩網製做產卵箱,規格根據生產規模而定。箱底平鋪棕櫚皮魚巢。將已催產的親魚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產卵時要保持周圍環境安靜,一般催產效應時間在11~13小時,產卵可持續7~8小時。
6.孵化
可利用孵化缸、環道、網箱等工具孵化。0.4立方米水體的孵化缸可放卵粒60~100萬粒,環道每立方水體可放卵80~100萬粒,網箱充氣每立方水體可放卵20萬粒左右。孵化時最適宜水溫是20℃~28℃,破膜時間在30~35小時。孵化期間要加強管理,經常刷洗過濾篩網,防止跑苗。根據魚苗發育情況調整水流和充氣量,在破膜的第三天可取出魚巢,投喂餌料,如輪蟲、蛋黃等,投喂三天後即可轉入仔魚培育階段。
(二)苗種培育
用於苗種培育的池塘面積以30~100平方米水深以40~60cm為宜。池埂、池底夯實,池底平整,最好鋪墊15~20cm的淤泥。進排水設攔魚密網,池中投放占總面積1/4的浮萍。放苗前按常規清塘消毒,注水50~60cm,每平方米施有機肥0.3~0.5kg,隔1~2天攪動池底一次,7~10天輪蟲達高峰時投放魚苗,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放養時水溫差不超過2℃。
在培育過程中少量勤注新水,追施發酵的雞糞汁,培養天然餌料生物。池中出現大型枝角類,用0.3g/立方米~0.5g/立方米敵百蟲殺滅,若天然餌料不足,可增投蛋黃、魚粉、奶粉、豆漿等精飼料。當魚苗長至2.5~3cm時即可分塘稀養或銷售。
㈢ 黑龍江東北養殖泥鰍魚過冬技術 我想問一下,在東北養泥鰍魚過冬的詳細說明 如有經驗者,請留下電話號碼
你是哪裡的啊!
㈣ 東北泥鰍養殖
《東北泥鰍養殖技術》泥鰍養殖技術重點要點簡介:
泥鰍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魚類,深受人們的青睞,市場前景看好。泥鰍對水質的要求不太嚴格,池塘、稻田、水溝和田頭坑塘都能養殖,在農村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一、池塘條件
池塘要靠近水源,以便定期加水,面積一般以200~400平方米為宜,不要過大,最大面積不得超過1畝。水深在40~50厘米即可,水質要求中性略偏酸。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池埂要夯實堅硬,以防泥鰍鑽洞外逃。為方便捕捉,可在排水口附近挖一個6~8平方米的集魚坑。
池塘最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一般水深在10厘米左右,每畝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溶水全池潑灑。
二、苗種放養
池塘養殖成鰍,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鰍種40~50尾,鰍種要求規格整齊,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鰍吃小鰍。苗種規格以3~4厘米為宜。鰍種下塘時用孔雀石綠8毫克/公斤浸洗5分鍾,以防水霉病發生。
三、飼養管理
1 施足基肥:泥鰍的食性較雜,水體中的小動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種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糞均可),以繁殖餌料生物。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機肥10~15公斤。
2 飼養方法:人工養殖泥鰍,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飼料,如米糠、豆餅、豆渣、麥麩、酒槽等。投餌量一般為鰍體重的4%~5%,當氣溫在25~28℃時,泥鰍攝食最旺,可適當加大投餌量,促進其生長。投喂方法應定點設置食台投喂,投喂時間以傍晚投餌為宜。
3 日常管理:當水溫超過30℃時,泥鰍大部分鑽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時要經常加註新水,以調節水溫和增加水體溶解氧,同時還要採取遮陽措施,可用水葫蘆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陽。此外,要經常巡塘,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四、捕撈方法
1 沖水捕撈法:在靠近進水口的地方鋪上一條特製的魚網,魚網的長度可依進水口的大小而定,預先將網設置好,再放微流水刺激,泥鰍就會逐漸聚集到進水口附近,觀察到有一定數量時,迅速將網提起,此法捕獲效果較好。
2 食餌誘捕法:把炒香的小麥粉放在一種特製的竹籠內,將竹籠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誘泥鰍入籠。此法一般在晚上進行,水溫在25~28℃時誘捕效果最佳。
現有以下泥鰍養殖技術VCD光碟資料供應:
1.《CCTV7中國農影音像出版社正版VCD光碟——泥鰍養殖技術》(68元含特快專遞費)本片講了:1、與泥鰍打交道的人;2、泥鰍買賣有玄機;3、泥鰍帶來七年之癢。
2.《CCTV7農廣天地正版VCD光碟——泥鰍優質高產養殖新技術》(68元含郵費)泥鰍是日常菜餚中的一道美味。本片重點介紹泥鰍的繁育技術,包括親鰍選擇、產卵、人工孵化、苗種的培育等各個時期的關鍵技術。同時,對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形成的較為成熟、常見的養殖泥鰍方法,如池塘養泥鰍、稻田養泥鰍等也做了詳細介紹。可供廣大養殖戶學習。
3.《中國農業出版社正版VCD光碟——泥鰍繁殖技術》(68元含郵費)泥鰍是日常菜餚中的一道美味。本片重點介紹泥鰍的繁育技術,包括親鰍選擇、產卵、人工孵化、苗種的培育等各個時期的關鍵技術。同時,對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形成的較為成熟、常見的養殖泥鰍方法,如池塘養泥鰍、稻田養泥鰍等也做了詳細介紹。可供廣大養殖戶學習。
㈤ 求泥鰍養殖技術,在黑龍江最好是找個有經驗的師傅有成功養過泥鰍的最好
老李 你啥時侯去養過泥鰍 俺咋就不知道呢?養泥鰍還有流水養殖的吧 你知道不?
㈥ 養殖泥鰍技術那裡學
飼養池建造 選擇光照良好,溫暖通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3公里內無污染源的場所建造飼養池。養鰍池土質為中性或微酸性黏質土壤。面積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清池消毒 鰍種放養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潑灑。
苗種放養 鰍種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浸浴消毒10分鍾。選擇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體長3~4厘米的鰍種50~60尾。
飼料投喂 泥鰍食性雜,水中的小動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等都是它喜歡的食物。人工飼養還應投喂蛆蟲、蚯蚓、小雜魚肉、蚌肉、魚粉、畜禽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及麥麩、米糠、豆渣、餅粕等植物性飼料。
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投喂。投喂量視水質、天氣、攝食狀況而定,水溫適宜時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溫較低時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佔在池泥鰍體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溫條件下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投喂比例:水溫低於10℃或高於30℃時,少投或不投;水溫11~20℃,植物性飼料佔60%~70%,動物性飼料佔30%~40%;水溫21~23℃,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各佔50%;水溫24~29℃,植物性飼料佔30%~40%,動物性飼料佔60%~70%。
水質管理 泥鰍放養後,根據水質肥瘦情況適時追肥,培養浮游生物,使水體始終處於活、爽的狀態。水溫達到30℃時,及時更換新水,並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溫,防止浮頭。發現泥鰍時常游到水面吞氣時,表明水中缺氧,應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節,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豬牛糞,以提高水溫,確保泥鰍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檢查泥鰍的活動、吃食、病害等情況,同時,觀察養殖池有無滲漏水,泥鰍有無逃逸現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殘留飼料,做好日常記錄。
===========
泥鰍人工飼養
分類:其它實用技術/養殖 適用范圍:不限
(1)專池養鰍。一般為專門從事泥鰍養殖的生產者所採用的養殖方式。池塘以泥底為好,如果是水泥池,則應鋪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積不宜太大,以一畝左右為宜,每畝可放3—4厘米長的嫩苗5萬—10萬尾。在放苗前應鋪施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動物作為泥鍬的餌料。放苗以後,逐步加強飼料投喂,並追施有機肥料,投喂的餌料主要種類有米糠、豆餅、麩皮、豆渣、蠶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廢棄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糞、農作物禾稈堆肥等。如水溫高於30℃或低於10℃時,投餌量應減少。一般飼養8—10個月可以捕獲,高產的每畝可達250—400千克。每尾體長15厘米左右,體重10—15克達到商品規格。
(2)稻田養鰍。在稻田放養泥鰍,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搖蚊幼蟲、水蚤和雜草等天然餌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飼料,就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由於泥鰍生活力強,即使在稻田放水曬田時,能鑽進濕泥里利用腸道和皮膚呼吸來維持其生命。所以泥鍬是稻田養殖較理想的對象之一。稻田建設與養其他魚類一樣,在 田中挖掘一個或幾個魚溜,面積2—3平方米,深約50厘米,魚溜與魚溝相通,魚溝開成「田」字或「井」 字型。進出水口都要設置攔魚設施防逃。每畝稻田放養體長3厘米左右的鰍苗1.5萬—2萬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農葯,適當投餌和施肥,秋季收稻穀後起捕,或灌水繼續養殖,於翌年開春耕田時再捕撈上市。一般每畝稻田可收獲泥鰍30—50千克。
老尹家海參溫馨提示此外,在種藕、植蓮、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養一定數量的泥鰍。一般畝放千尾左右,只要飼養管理得當,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養鰍。即利用房前屋後或菜園坑幽和蓄水池進行泥鰍飼養。一般可按每畝投入長3—4厘米的嫩苗4000—5000尾放養,也可與黃膳、鯉魚放在一起混養。平時注意投飼和施肥,如剩飯菜、畜禽糞、菜葉等,飼料要植物性與動物性配合使用。同時控制好水質,當發現泥鰍竄出水面「吞氣」時,表明水體中缺氧,應停止施肥,並更換新水。泥鰍個體長到15—20厘米時即可捕獲上市。經8—10個月的飼養,畝產可達100千克以上。
㈦ 多少錢,泥鰍養殖技術培訓
個人認為沒有必要花錢去培訓,買本書在網上學習就可以了。你可以小小面積試養,有了經驗再擴大規模,祝你成功!
㈧ 泥鰍養殖技術哪裡可以學
網路一下,你就知道。可以購買相關書籍和泥鰍養殖技術DVD教程的。
㈨ 我是東北的想在東北養泥鰍怎麼養
養泥鰍的注意事項:
在養泥鰍的時候選擇向陽、進排水方便、含腐殖質適中的黏質土壤建池塘,面積為3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有高出水面40厘米的防逃設施,用水泥板、磚塊、硬塑料板或三合土壓實築成,也可用聚乙烯網布沿池塘的四周圍欄,網布下埋置硬土層,水深40-50厘米即可。
池底鋪20-30厘米厚的軟泥。養殖泥鰍基本上全依賴人工投餌。泥鰍食性廣,可投喂魚粉、動物內臟、蚯蚓、小雜魚肉、血粉等動物性飼料。
豆豆粕、菜粕、麥麩、穀物等植物性飼料以及人工配合體質量4-10%的投飼料視水質、天氣、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水溫15℃以上時泥鰍食慾逐漸增強,25-27℃時食慾特別旺盛,超過30℃或低於12℃時應少投甚至停喂飼料。
(9)黑龍江泥鰍養殖技術培訓擴展閱讀:
鰍肉質細韌,營養價值高。東南亞人民很喜食。泥鰍肉質鮮美,富含蛋白質,還有多種維生素。泥鰍肉中含蛋白質18.4-20.7%,脂肪2.7-2.8%,灰分1.6-2.2%,每100克肉中含維生素A70IU,維生素B130微克。
維生素B2440微克,鈣51毫克,磷154毫克,鐵3毫克,所含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而且還含一種類似EPA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保護血管。
故有益於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鰍含有的某些維生素比其他魚類高,如維生素A、C及B族維生素,經常食用能提高身體免疫力。
㈩ 黑龍江那裡有泥鰍養殖
雖然泥鰍是比較好養的魚類 也必須掌握養殖知識 如果能捕到野生泥鰍 且養殖規模較小 買本相關書籍就可以了 比較好養的 去相關的養殖網站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