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零基礎五個月通過注會專業階段和法律資格考試
言歸正傳,下面分享個人單科學習經驗,主要從大家比較關心的幾點,比如重要性,老師選擇、時間分配、其他注意事項。篇幅較長,請多包涵。
會計
重要性:會計的重要性首屈一指,毋庸置疑。學好會計是通過注會的根本,是重中之重,特別是零基礎的夥伴,必須先學會計。因為財管、審計、稅法都與會計基礎知識密切相關,先學會計必將事半功倍。比如我,非會計專業,沒干過財務工作,不懂借貸,不懂會計分錄,不知道會計恆等式,之前純粹是會計小白。當時先聽注會會計課件,非常吃力,於是及時調整,報考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花兩周時間學習會計基礎。
老師選擇:東奧的張志鳳、中華的郭建華,評價都不錯,我都聽過,最後覺得郭建華老師講課重點突出,側重考試技巧,更適合自己。聽郭老師的課肯定不會打瞌睡。2015年1月報名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證,當時聽的是趙玉寶老師講的會計基礎,趙老師講課幽默風趣,有些經典語錄猶在耳畔,呵呵。
時間分配:會計是花費時間精力最多的一科。估計用時400~500小時。我在2015年春節前聽完郭建華和張志鳳老師的2014年基礎班課件。2015年郭建華老師的基礎班(或強化班)、習題班、串講班都聽了一遍。最後階段看輕一,做習題,重點講義(比如長投合並)反復看。考前10天做各科的最後六套題,熟悉把握考試的節奏。
其他事項:要把會計當做一門語言來學習。熟悉復試記賬法,會計六要素,會計恆等式,會計分錄要多寫多練。長投、合並報表、差錯更正等重點內容反復學習。一定要做題,特別是歷年真題,就像國家化老師說的,長投合並的題型答案多抄幾遍就找到感覺了。最終會計成績78.5分是6科中最高的。
財管
重要性:財管是注會三座大山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不少小夥伴們的噩夢,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財管的公式繁多,計算量超大,尤其對於文科生來說,亞歷山大。有的人喜歡先易後難,有的人喜歡先難後易。我的看法是盡早搞定財管,你的心態將會更加從容。
老師選擇:陳華亭老師是大師級人物,講課風趣,知識點精煉,讓學習財務成本管理這門最難的課變的沒有那麼痛苦。還有信手拈來的正能量鼓勵著我們前行。然2015年12月28日忽聞噩耗,異常震驚和悲痛,財管一代宗師,竟成絕唱,願老師天堂安息。其他老師不熟悉,大家可以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
時間分配:在財管花費的時間精力僅次於會計,估計約400小時。最好在第二年4月份之前完成第一遍基礎班的學習,本人因為春節後2個月的懈怠,造成後期非常被動,進度嚴重滯後。6月前完成第二輪基礎班學習。8月聽了陳老師的習題班,開始做大量習題,考前最後階段做最後六套題,進一步鞏固知識和把握答題節奏。
其他事項:通過財管的關鍵,做題、做題、還是做題,熟練、熟練、再熟練。如有必要建立錯題本。必須熟練記憶並應用公式,建議將近5年的主觀題型認真總結,熟練掌握解題思路,做到看完題目不假思索,直接作答。應試時,選擇題在保證基本正確率的基礎上,一定要在30分鍾內完成,如果一道選擇題超過2分鍾,放棄也許是更好的選擇(放棄不是說空白,隨便選個答案也有25%的正確率)。財管的出題老師,目的就是讓80%的人做不完。反正最後一道現金流量綜合題(15分),我沒做。考前我對重點題型進行梳理,運氣好的是都覆蓋到了。陳華亭老師說的很好,財管80%的重點掌握80%就可以通過,所以財管成績是64分,呵呵。
審計
重要性:審計是注冊會計師的靈魂,是將來執業的關鍵。據說審計教材是一本天書,讓人看不懂。這里需要大家訓練一個技能,一本書看不懂不要緊,但一定要堅持把它看完。一時弄不懂的,不要卡在那裡,可以暫時跳過去。很多情況下,看了後面的,對前面的知識點,就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道理。
老師選擇:我開始聽劉聖妮老師的課,發現講的太細,課件太多。最後選擇楊聞萍老師,是因為她的課件最少,對於我這種時間很緊張的考生非常適用。
時間分配:審計用時與財管差不多,估計約400小時。同樣4月之前完成第一輪基礎班課件,後期聽楊聞萍老師的習題班和串講班。然後是輕一和最後六套題。
其他事項:建議通讀審計教材,特別是審計程序、三大循環部分(教材里的表格),應該對深入理解更有幫助。注意總結近幾年的主觀題(真題),琢磨答題的要點和思路(注意采分點)。考前審計最後六套題做的還行,不過審計的多選題有時候會比較新穎,讓很多小夥伴吃驚,還好自己67低分過關。
經濟法
重要性、難度一般。用時估計約200小時。我選的是郭守傑老師,郭老師講的綜合性很強,會通過圖表的形式把知識點串起來,適合有一定法律基礎的考生。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考過司法考試的小夥伴,對經濟法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考試重點差別很大,注會經濟法的重點是證券法、公司法、破產法等,這些在司法考試中不是重點,可能只有十幾分。
稅法
稅法的計算量僅次於財管。用時估計約200小時。7月花一周多時間聽葉青老師的基礎班,9月聽她的習題班,感覺做題還是沒有感覺。最後有朋友建議聽楊軍老師習題班,聽完感覺綜合計算題效果很好。稅法和財管類似,要多做習題,掌握解題思路。按楊軍老師講的,業務型綜合題,採取逐項業務算稅寫答案的方法,大幅提高解題速度和正確率。如果沒有聽楊軍老師的習題班,稅法肯定掛,最後稅法成績61分。
戰略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用時約150小時,總體學習的時間最少,也是差點放棄的一科。前期將杭建平老師基礎班課件聽了一遍(課件有點多,加速聽吧)。戰略和審計的教材是值得通讀一遍,特別是教材有些案例有助於理解。國慶節期間用了3天重點看了教材前四章和風控18項指引,抽空聽杭老師的習題班中綜合題講解,另外利用碎片時間背誦小夥伴分享的《戰略簡略版總結講義》。戰略的學習特別注重搭建框架,建議手畫思維導圖,其實這個方法對每科都適用,用的好,能夠事半功倍。戰略考前已沒有時間做最後六套題,是考完最沒有把握的一科,只能說是僥幸過關,最後成績62.25分。
注會綜合階段
注會綜合考試的思路模式與專業階段完全不同,計算量很小,重點分析應用,不用寫具體會計分錄,而是用語言敘述會計、稅務處理的過程。今年花兩個月備考綜合,估計用時約400~500小時。我聽的課是陳楠老師的綜一和杭建平老師的棕二。江湖傳說,北注協的大白本很神奇,還有神秘的彩雲筆記。
很多過來人說綜合是「背多分」,雖有點極端,但不無道理,理解中記憶更容易接受。綜合的重點其實是比較突出,關鍵是注會各科之間的連接點。建議考綜合的朋友,先買一本歷年真題(或網上列印近5年真題),把這10個案例題干、要求、答案都看一遍。相信我,這會讓你事半功倍。
這里多說一下,由於一年過六科,基礎很薄弱,專業階段很不扎實。在綜合的學習過程中,把過去孤立的知識建立更多的廣泛的連接,很多以前沒弄清的問題豁然貫通了。最後綜合成績80
,是本人注會的最好成績。
幾點補充
老師選擇:每個老師各有千秋,理論上跟著任何一個都可以過關,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切忌頻繁更換老師。我的方法是先將幾個老師的前言和第一節都聽一遍,喜歡那個老師就聽那個唄。相信我,通過的關鍵不在老師,而在你自己。
輔導資料:很多夥伴糾結用什麼輔導材料,我在15年4月初買了六本教材、六本輕一、六本經典題解,總共18本書。想看哪本看哪本,不再糾結,不必浪費寶貴的時間。雖然重點看的還是輕一,審計和戰略教材看了一小部分,經典題解基本沒動。
做好記錄:建議大家一定要做好學習記錄,不需要太復雜。我自己每天會將聽完的課件序號記錄下來,以免忘了學習進度,不必要的重復,浪費時間。記錄還有很多好的作用,會督促你前進,大家可嘗試一下。
多動筆:聽課時,重點內容,邊聽邊寫。尤其是做習題(財管和稅法的計算綜合題)時,不要只看看答案就覺得會做了,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寫出來,然後再和答案對照,錯在哪裡,哪裡遺漏,這樣才能印象深刻,不然容易一錯再錯。這兩年備考,用掉了幾十隻筆芯。
勞逸結合:注會好比一場馬拉松,調整作息,勞逸結合,保持健康的體魄,才能保證跑完全程。每周保持3次以上一小時左右的有氧運動,非常必要。
時間分配:上面介紹的每科所用時間,是自己的情況,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僅供參考。您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方案。
應試技巧
本想詳細寫,限於篇幅,僅提最關鍵的三點。
堅持到考完。看看注會的參考率吧,基本在50%以下,有些科目比如財管可能低於30%,只要上考場就打敗了一半的對手。如果考完,可以說就戰勝了自己。
考前要模擬。習題以真題為主。摸擬題不能不做,也不能多做。考前兩周我做了東奧最後六套題中的3套(除戰略,因為沒有時間),目的是把握考試的狀態和節奏,控制好各種題型的時間分配。一定要建立整體的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