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蘑菇栽培技術培訓班
一般舉辦的速成培訓班大多數都是騙人的,建議去蘑菇工廠打工學習,不但可以拿到工資,還可以學到貨真價實的技術。
B. 平菇養殖技術培訓哪裡有
平菇種植技術培訓
1、品種
平菇的品種太多,也太復雜,很多品種只是換了一個名稱而已,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域氣候、環境相差很大,根據自己的市場需要,根據自己栽培季節和氣候,選擇合適的品種是種好平菇的前提條件。
2、配方
合理的配方是平菇高產的基礎,想要馬兒跑,還不想給馬兒草,這種思維是種不好平菇的。
的確,在各種食用菌中,平菇是轉化率較高的一個,轉化率高,但是也不是憑空而來的轉化率,是在一定的營養基礎上轉化來的。就好比種玉米的土地,為什麼東北的玉米產量在中國最高,主要就是東北肥沃的黑土地為玉米生長提供了足夠的營養支撐。
因此,要想種好平菇,就要為平菇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撐,這就是一個合理的配方。
中國太大,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原材料,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技術水平等,太多的不同,決定了配方的差異性,無法為每一位朋友提供一個最佳的配方,事實上,也沒有最高產的配方,只有最合適的配方。
3、原材料
有了合適的配方還不行,配方只是構成培養基的比例而已,培養基的營養不僅是配方的比例,和構成配方的原材料關系密切。
想要種好平菇,必須保證原材料的質量,這一點很容易被菇農朋友忽視,原材料的質量表現在產地、蛋白質含量、含水量、PH值、新鮮度等,這些對於菇農朋友很難具體掌握,建議菇農朋友掌握兩個原則:一個是購買大廠家的,一個是不要買便宜的原材料。
關於原材料,還有一點建議,去年棉籽殼價格上漲,很多菇農被迫在配方中放棄了棉籽殼,實際這也是錯誤的做法,當類似棉籽殼這種在配方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可以適當減少在配方中的用量,如果一點都不用,對配方的合理構成影響太大,掌握不好會帶來不良影響。
4、滅菌方式
要想種好平菇,一定要採用熟料的栽培方式,這是最近兩年一直所提倡的,事實證明,生料、發酵料栽培方式已經逐漸被熟料取代。
熟料栽培,對培養基造成的營養損失最小,也是平菇小型工廠化和採用液體菌種必須採用的方式,高壓滅菌和常壓滅菌都可以。
5、發菌
發菌,是平菇栽培最容易忽視的環節,大多數菇農朋友認為只要是菌絲長滿就可以了,對於發菌期間的溫度、濕度和通風管理不夠重視。
發菌,就是菌絲生長的過程,是菌絲將培養基中的營養吸收轉化的過程,是營養積累的過程,而發菌的環境因素直接決定了菌絲營養積累的好壞,合適的溫度,合適的通風(氧氣)是最重要的兩個指標。
6、設施
南方的菇棚夏季要有降溫措施,北方菇棚在冬季要有升溫手段,如果是工廠化周年生產就要有具備環境控制設施的標准工廠化菇房,無論哪一種栽培模式,都要具備一定的設施,未來的整個農業就是設施農業。
食用菌是設施化比較早的農業品種之一,控溫,控濕,控氧都需要設備,盡管平菇對於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廣泛,但是,毫無疑問,設施是平菇高產,穩產的保障,是種好平菇的保障。
7、出菇管理
幾乎所有的食用菌品種在出菇階段管理方法都不一樣,即使最容易出菇的平菇,在出菇階段也是需要一定的技術的,要想種好平菇,平菇的出菇管理階段非常重要。
首先,作為一個菇農或者平菇技術員,要了解平菇出菇階段的生物學習性,簡單的說,要知道平菇幹了,是什麼樣;平菇濕了,是什麼樣;平菇溫度高了,是什麼樣;平菇溫度低了是什麼樣?
只有做到對平菇的生活習性了如指掌,才能種好平菇。
C. 平菇種植技術培訓
1、栽培季節
主要根據平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對溫度的要求確定。具體時間由於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一般在自然氣溫下,從當年8~9月至次年3~5月都可栽培平菇。
2、培養料及其處理
可用於栽培平菇的培養料很多,如稻草、蔗渣、棉籽殼、玉米芯、木屑等都是。但在栽培前要進行消毒處理,方法是用0.5%的石灰澄清液浸料一夜後,用清水沖洗至PH6.5~7;或用沸水浸泡半小時;然後加入麥皮、石膏粉等輔助料拌勻上床播種。
也可將培養料混合堆積3~5天,使料溫上升倒65℃時趁熱上床,待料溫下降到30℃以下時再行播種。
3、鋪料播種
栽培前一天先把菇房進行消毒處理,然後把培養料搬入菇房上床,鋪7厘米厚、壓實,撒播一層菌種(也可點播以6×7厘米在床面上打穴播種),然後按同樣的方法鋪第二層料和播第二層菌種。第一層用種量為三分之一,第二層為三分之二。
播種後用木板壓實,使菌種與培養料緊密相貼;覆蓋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濕培養,以利菌絲恢復生長和蔓延。
4、管理
菌絲生長階段:播種後2~3天菌絲開始萌發,經15~20天菌絲迅速蔓延床面,這階段應盡量避免揭開薄膜,溫度控制24~28℃之間;若溫度過高,可適當掀動塑料薄膜,通風降溫。出現床面有黃、綠、黑等黴菌感染,要及時夾除或撒石灰、多菌靈混合粉控制。
發現床面和薄膜積水過多,要用布把積水吸干,並抖動薄膜,甩去水珠。當菌絲長透床底,料面開始形成原基時,立即揭去薄膜,噴些霧化水保持料面濕潤。同時加強通風換氣,促進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的形成。
出菇階段:當床面出現黃水,說明菌絲即將扭結產生小菌蕾,室溫要降到20℃以內,並加大晝夜溫差,刺激早出菇,多出菇。噴水量隨著子實體的長大和增多而增加,一般晴天早晚各噴水一次,主要向空間和地面噴水,使菇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90%左右。
切忌床面大水澆灌,造成菇蕾枯黃死亡或使培養料積水影響菌絲生長和出菇。如料面板結,菌絲長成老皮,難以出菇,應及時用小鐵耙在床面進行淺層抓菌,深度不超過0.5厘米,以促使菌絲盡快扭結出菇。
5、採收
出菇後約7~10天,小菇蕾由白色轉為灰黑色,菇體逐漸分開,並迅速長大,顏色轉為青灰,最後菌蓋充分展開呈淡黃褐色或淺灰白色就可採收。
每批採收後,要及時整理床面,撿去殘根和死菇,並將料面整平壓實,停止噴水2~3天,然後恢復噴水,約7~10天,又可長出第二批菇,一般可采4~6批菇,每百公斤培養料產鮮菇60~100公斤。
(3)秀珍菇技術培訓擴展閱讀
平菇孢子形成以12℃~20℃為好,孢子萌發以24℃~28℃為宜,高於30℃或低於20℃均影響發芽;菌絲在5℃~35℃均能生長,最適溫度為24℃~28℃;形成子實體的溫度范圍是7℃~28℃,以15℃~18℃最為適宜。
平菇屬變溫結實性菇類,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晝夜溫度變化越大,子實體分化越快。所以,晝夜溫差大及人工變溫,可促使子實體分化。
D. 想做蘑菇,從哪裡可以學習技術
可以在當地問一下蘑菇的種植戶。看看他們是否能夠幫您。如果找不到的話。石家莊有這類的食用菌技術培訓機構。
E. 請問四川哪裡有蘑菇技術培訓中心和菌種提供的
請問四川哪裡有蘑菇技術培訓中心和這個俊總提供的素材哪裡有啊,四川成都那裡就有啦,有這種惡提供這個方面的。
F. 哪有蘑菇種植技術培訓基地我想去學習
河北石家莊有蘑菇種植技術培訓機構。如果方便的話。可以學習。
G. 我想學習蘑菇種植技術,去哪裡可以學習到真技術
國內很多地方都可以學習到真技術。不知你是什麼地方的。最好說明。以便給你推薦適合你的。
H. 大棚香菇種植技術培訓湖北省哪個地方
在湖北省武漢市傳授:平菇/蘑菇/香菇/黑木耳/金針菇/茶樹菇/秀珍菇/雞腿菇/杏鮑菇/草菇/靈芝/猴頭菇/蛹蟲草等市場上所有熱銷和珍稀食用菌品種的菌種制種和出菇栽培全套新技術。
具體包括母種.原種.栽培種生產、菌袋生產培養、出菇管理、菇房規劃、大棚搭建、選種育種、分離保藏、提純復壯、病蟲害防治、加工儲藏、野生菌馴化等食用菌新技術,還有銷售技巧和銷售渠道等。
專業老師進行技術講解與學員實際動手操作相結合,學員親手配料、裝袋、滅菌、消毒、接種、培養、出菇管理等,每個學員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各種食用菌技術。
目前各種食用菌銷售潛力大,利潤空間高,可以隨到隨學,技術通俗易懂,短期都可學會,發教材、送菌種,包吃住到學會為止,終身技術支持。
I. 關於蘑菇種植培訓
蘑菇種植這個東西其實簡單,經過他們的培訓,基本的操作是會的。然而他們的培訓收錢幾千元,我覺得不值。這行業的錢其實沒有傳說的那麼好賺,非常辛苦。
搞這個行業的基本都是大字不識的農民。
我都自己種植了許多,在家裡或者小規模的生產。
當然我不是培訓出來的,我是視頻學習,加上我親自到大棚種植的農民那裡參觀、看他們如何管理。
你要是有心,可以跟個種菇農民交朋友,給他幾百元或者請客吃飯、幾條便宜香煙就夠了。你學到的東西(包含市場的情況)比去學習班要多得多。呵呵 祝好運
J. 廣東省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
微生物的培養方法有三種,即純培養法、選擇性培養法和優勢培養法。
一、 菌種製作的基本設備 1、 食用菌菌種製作的工藝流程 培養料的貯備和預處理------- 容器、工具的洗滌------ 配料、培養基製作------ 滅菌------ 冷卻------ 接種------ 培養------- 貯存 2、 基本設施 ① 廠房:② 原料庫③原料預處理場地④ 洗滌室:5配料室⑥ 滅菌室⑦ 接種室⑧ 化驗室 ⑨ 培養室⑩貯存室 二、 純種分離 菌種的分離方法主要有: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基內菌絲分離法和土中菌絲分離法。 1、 孢子分離法:屬有性繁殖。對於香菇、平菇異宗結合的菇類,為避免產生單孢不孕現象,必須採用多孢分離法。單孢分離法主要用於雜交育種的研究。 ⑴ 種菇的選擇和處理 種菇選擇的標准:必須純正,具有本菌株性狀,發育健壯,無病蟲害,成熟度適當。種菇選定後,首先除去附著在菇體表面的雜物,如蘑菇、草菇可用0.1%升汞浸泡消毒2-3分鍾,然後用無菌水漂洗3次,以洗除表面附著的葯物,最後用無菌紗布吸干水分。香菇、平菇可用75%酒精進行表面消毒。 (2)多孢分離法 ① 整菇播種法② 鉤懸法③ 貼附法 4菌褶上抹取孢子法⑤ 孢子印分離法 ⑥ 空中孢子捕捉法 (3)單孢子分離法 一般採用方法:平板稀釋法、連續稀釋法、毛細管法等。 2、 組織分離法 (1) 子實體分離法(2)菌核分離法(3)菌索分離法:對一些不易找到子實體及菌核的菌類 3、基內菌絲分離法 對於子實體只有在特定的季節下出現,平時不易採到,或子實體小而薄或呈膠質狀態(1)菇木(或耳木)分離法 在食用菌繁殖旺盛期 (2) 代料基質分離法 分離前,選擇一批子實體發生早、產量高、菇體尚幼嫩且生活力強而無病蟲害的栽培袋,待子實體將近成熟時,去掉子實體,然後用75%酒精將培養袋進行消毒後,在培養料下1.5cm處挑取0.3cm的培養料小方塊組織,接入試管培養基的中央,置於恆溫下培養。 3、 土中菌絲分離法: 用於採集生長在土中的菇類菌絲體 三、制種技術 採用孢子分離、組織分離和基內菌絲分離等方法分離培養而獲得的純菌絲,經過原種的擴大培養和母種、栽培種的製作,即可作為食用菌生產用的菌種。 1、 菌種的類型 母種、原種、生產種 2、 培養基的種類 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半合成培養基 3、 原種製作 從擔孢子或菇體組織直接分離培養獲得的原種或引進的原種 4、 母種及生產種製作 將原種菌絲體移植到由糞、草、木屑、棉籽殼或麥粒等原料配製成的培養基上,而製成的菌種稱母種。將母種再擴大繁殖製成的菌種,稱栽培種或生產種。 5、 培養基滅菌 (1)高壓蒸汽滅菌法 瓊脂培養基採用1.05kg/cm2 壓力,溫度121℃ ,滅菌45-60分鍾;母種和栽培種固體培養基採用1.2-1.5kg/cm2 壓力,溫度123-129℃ ,滅菌1-1.5 小時。 (2) 常壓蒸汽滅菌 6、 接種室消毒滅菌 熏蒸消毒法:甲醛與高錳酸鉀混合熏蒸法 (2)紫外線消毒:(3)石碳酸滅菌 7、 接種 在無菌條件下,將原種或母種菌種移接到經過嚴格滅菌的培養基上,稱為接種。 8、 菌種培養 (1)原種培養 接種後的試管原種,置於25℃左右的恆溫箱中培養,經過2-3天即可檢查生長情況,純潔菌種經過7-15天的培養,原種菌絲即可長滿斜面培養基。 (2)母種及栽培種培養 栽培種接種後置於25℃左右的培養室內培養。當菌種瓶中菌絲體伸入培養基的1/3時,培養室內的溫度可降低2-3℃,以避免菌絲生長代謝加強,料溫上升而引起高溫障礙。培養室內保持60-70%的空氣相對濕度。一般經過20-40天的培養,菌絲即可擴散生長到整個培養基,再經過7-10天即可培養出優質的菌種。 四、菌種保藏方法及復壯技術 1、 菌種保藏方法 菌種保藏的基本手段是採用低溫、冷凍、乾燥、減少供氧量等方法,終止其繁殖,降低其代謝強度,使之處於休眠狀態。 (1) 斜面低溫保藏法:保藏時間不長。(2) 液體石蠟保藏法:保藏期限可達3-5年。 (3)濾紙保藏法:保藏期限可達2-5年。(4)真空冷凍乾燥保藏法:保存時間可達數年(5)液態氮超低溫保藏法:近年國際流行的新技術。 2、 菌種復壯技術 提純復壯。主要有組織分離法及菌絲體復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