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大班石膏彩繪親子活動結束語
結束部分
1、大膽展示自我。
動物表演會開始了,幼兒在舞台上隨音樂大膽展示自己獨特的內手形彩繪。
2、現場發起倡容議。
提問:你為什麼要畫孔雀?你會怎樣對待小動物呢?你想對台下的老師說什麼?小結:保護動物、愛我家園。
2. 以名言警句結尾美術教學
1、作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不似則欺世,似則媚俗。——齊白石
2、最接近雕刻的繪畫最完美。——朗費羅
3、真山水之川穀,遠望以取其勢,近看以取其質。宏觀取大勢,微觀取實質 ——郭熙
4、照搬自然景色是絕對畫不出傳世之作的。——喬·雷諾茲
5、美術是揭示真理的謊言。——畢加索
6、美術所以能產生科學,全從「真美合一」的觀念產生出來。他們覺得真即是美,又覺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從求真入手。——梁啟超
7、美術一旦脫離了真實,即使不滅亡,也會變得荒誕。—— 托·卡萊爾
8、莫把丹青等閑看,無聲詩里頌千秋。——明·徐謂
9、神與心會,心與氣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絕無求工求意之意,而工處奇處蜚然與筆墨之外。——王原祁
10、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羅丹
3. 美術教學可以用哪些名言警句結尾
1、作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不似則欺世,似則媚俗。——齊白石
2、最接近雕刻的繪畫最完美。——朗費羅
3、真山水之川穀,遠望以取其勢,近看以取其質。宏觀取大勢,微觀取實質 ——郭熙
4、照搬自然景色是絕對畫不出傳世之作的。——喬·雷諾茲
5、美術是揭示真理的謊言。——畢加索
6、美術所以能產生科學,全從「真美合一」的觀念產生出來。他們覺得真即是美,又覺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從求真入手。——梁啟超
7、美術一旦脫離了真實,即使不滅亡,也會變得荒誕。—— 托·卡萊爾
8、莫把丹青等閑看,無聲詩里頌千秋。——明·徐謂
9、神與心會,心與氣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絕無求工求意之意,而工處奇處蜚然與筆墨之外。——王原祁
10、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羅丹
11、誰想獻身繪畫,誰首先就得通曉語言。——馬蒂斯
12、說起一生對於美術的愛,其實仍然萌芽在小學。 —— 三毛
13、天地以生氣成之,畫以筆墨取之。——石濤
14、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張躁
15、我欠你的繪畫真理,我將在畫中告訴你。——塞尚
16、屋中有畫,等於懸掛了一個思想。——雷諾茲
17、許多藝術家的失敗,僅僅是他們只接受一種畫法,而指責其他所有的畫法。必須研究一切畫法,而且要不偏不倚地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因為你將不會跟著某一個藝術家跑。——博巴
18、藝術是一種使我們達到真實的假想。——畢加索
4. 幼兒繪畫比賽我的媽媽結束語
好想知道是什麼
5. 暑期特長班結束語
體育、藝術、英語、奧數、作文……鋪天蓋地的廣告讓家長無所內適從,特長班為什容么如此之熱?家長該怎樣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特長班呢? 興趣為先填鴨教育不可取 小學四年級女生謙謙性格活潑,喜歡唱歌、跳舞、畫畫,現在還加了一樣——彈鋼琴。
6. 美術特色班一學期的總結怎麼寫
在本學期興趣班教學中,針對我所帶兩個年級兒童繪畫創作的輔導與評價上,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引導孩子觀察發現
觀察和發現在繪畫創作中顯得尤其重要。在教學輔導中,引導孩子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抓住它們的特徵,記憶下來;擴大視野,在較大的范圍內,獲得較多的信息量,從而讓孩子搜集和積累創作素材,為創作提供源泉。
在觀察的過程中,更要教會孩子去發現,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去比較、去提煉、去想像。我曾組織了一次游校活動。在出發前,我就對四年級學生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在遊玩過程中,做個「有心人」,注意觀察身邊的景物,回來後畫一幅創作畫。我看到幾位學生背了個小畫夾,心裡就明白了:孩子用這種方式搜集創作素材!果然,我特別注意那幾位同學,他們找好地方就行動開來:先觀察、討論,再畫畫,儼然一個個小畫家!我還發現,孩子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老是提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在他們身邊耐心地跟孩子們一起探討,細心地指導他們如何更有效地收集素材,如何對周圍的自然景物進行取捨,並用線描的形式描繪下來。而其他學生也能認真地觀察七彩的大自然,從中感受美、欣賞美、發現美。這繽紛的世界無疑吸引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興趣,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
2、啟發孩子想像
提供給孩子一個有創意的繪畫題目。如果創作畫題目新奇有趣,那麼,孩子們一定會積極主動、充滿激情地投入到想像中去。通過創設情境,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孩子們在整個想像的過程中情緒高漲,興致勃勃。讓每個孩子在繪畫創作時都處在興奮、喜悅的狀態中,鼓勵孩子開動腦筋,多想問題,張開想像的翅膀,畫自己所看、所思、所感。讓孩子大膽想像,把自己的內心世界用繪畫的方式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體驗到創作的快樂。
3、拓展孩子的創新思維
聯想到我國幾十年來的教育現狀,在我小時候上學,老師總喜歡課堂上安安靜靜,學生的言行規規矩矩,書寫工工整整,這種落後的要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不講個性的教育觀念和模式,怎能為祖國培養創造型的人才呢?
現在許多發達國家早已拋棄了這種落後的教育觀念和模式,教育者試著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沒有「居高臨下」的權威感,師生在平等的位置上探討、談心、交流,師生關系相當融洽;他們更重視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討論,甚至與老師商量,老師則會耐心地傾聽學生的敘述,並根據兒童的需求進行個別指導。所以,他們的課堂是「輕松」的,更有利於發展孩子的創造能力。
這樣做活躍了發散思維,拓寬了孩子們的思路,這時教師及時教給學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加工方法,綜合引導孩子選擇一兩個自己感觸最深的、最能突出主題的素材進行作畫。孩子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他們的創新思維也上升到了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