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教師培訓機制

教師培訓機制

發布時間:2020-11-29 16:39:34

㈠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如何加強與中小學的聯系,建立校內外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一、突出辦學特色,為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輸送優秀人才。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師范類院校擔負著為基礎教育培養體育優秀人才、輸送體育合格教師的職能,必須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熱愛教育事業、品德優良、專業知識豐富、教學技能過硬的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體育教師。
1.科學定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師范類院校要根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切實轉變辦學思想,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師范類體育專業特色建設,不斷優化專業結構,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積極構建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要以培養高素質教師為目標,著力從教師職業道德、專業思想和教育教學技能等方面,加強體育師范生的職業養成教育,增強體育師范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夠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從教能力和適應能力,更好地服務於基礎教育。
2.大力推進體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體育師范生教育實習是中小學教師培養的重要環節。師范類院校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調整教師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不斷完善體育師范生教育實習制度,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因地制宜地組織高年級師范生,到中小學校進行不少於一學期的教育實習。尤其要配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做好中小學體育教師脫產培訓的置換實習支教工作。
二、強化專項研究,為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學術支持。
科學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職能之一。師范類院校要主動開展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相關領域的前瞻性、對策性研究,參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咨詢,充分發揮智囊團、思想庫作用。
1.積極開展政策性研究。師范類院校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科研優勢,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開展專項政策與對策研究,為加強地方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學術參考和專業支持。
2.設立院校專項研究課題。師范類院校應根據地方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主動設立有關地方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專項研究課題,將學校教學與應用研究緊密結合。
3.深入基礎教育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師范類院校應積極組織高水平專家和教師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地方基礎教育和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及發展需求,切實提高人才培養、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完善辦學模式,大力開展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工作。
體育教師培訓是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師范類院校服務地方基礎教育最重要的職能。
1.切實加強培訓能力建設,積極構建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一體化的辦學模式。師范類院校要按照地方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需求,結合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規律,從學科專業、課程資源、專家團隊、後勤服務等方面,切實加強從事中小學教師培訓的能力建設。要不斷深化師范類專業課程改革,完善面向基礎教育的培訓專業和課程資源體系。充分調動本校高水平專家教授的積極性,積極吸收地方培訓、教研、電教機構和一線中小學校的優勢資源,精心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德藝雙馨、專兼結合的培訓專家團隊。要從教學設施、食宿條件等方面加強培訓的基礎建設,為參加培訓的教師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後勤服務保障。
2.主動申報並積極承辦各級教師培訓項目。師范類院校應主動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聯系,積極申報國家級和省、市級教師培訓項目。要科學設計培訓方案,精心組織實施培訓。建立完善教師培訓的管理制度,嚴格管理程序,確保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3.引領並支持中小學教師校本研修,建立「一個師范院校幫扶一個縣」的支持幫扶機制,採取「校地共建」的模式,協助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校本研修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師范類院校在體育教師培訓方面的主體作用,為全面推進校本研修提供學術引領和專業支持。

㈡ 對開展好幼兒教師培訓的意見有那些

1.健全優質資源准入機制 一方面,一手抓培訓課程建設,一手規范教師培訓機構的准人機制;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管理與評價機制,做好課程的遴選、培訓、獎勵與創新工作。 2.完善教師教育管理功能 實現教師身份的統一認證,加強市區、區縣之間的平台對接,以及與第三方平台的數據交互,初步實現異構教師培訓系統間的數據交換。用大數據分析服務探索分析教師培訓行為和能力提升軌跡,提升教師培訓的有效性與針對性。 3.建設在線學習平台 建立融學習、考核、展示、反饋、管理等的系統化教師學習平台。逐步提供針對每位學員的個性化課程推送、資源共享、學習計劃制定、學習情況跟蹤等服務。逐步做到「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提高學習的便捷性、針對性與有效性。 基於規范化的各項內涵發展 4.研製教師教育系列標准 研製教師培訓課程標准及開發指南,指導各級各類主體的課程開發建設。完善培訓學分的管理辦法,探索教師培訓選學制度。制定教師教育培訓機構資質認定辦法、社會第三方教師培訓資源和課程的准入資質條件。 5.啟動教師培訓精品課程建設 建設一批具有針對性、引領性、前沿性且能夠滿足教師需求的精品課程。通過協同與創新逐步探索示範性精品課程的孵化模式與培育機制。 6.加強教師培訓機構功能建設 通過院長聯席會等形式進一步加強市區間的聯動機制,並與高校、教育研究機構、社會各類優質機構等形成戰略 協作聯盟,以此加強教師培訓機構的功能建設。 7.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內涵建設 市區共建共育,每10所學校中至少有1所市或區級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完善機制,優化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的管理機制、加強校校間的信息交流、運用信息化手段跨越時空進行經驗分享和成果輻射。 立體化、滿足需求的培訓體系 8.構建分級分層分類分科的教師培訓體系 根據教師的特點與需求,建立分級分層分類培訓體系,增強培訓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導向、支持、提升、優化功能。完善學分管理,原則上市區校佔比依次為:10%-20%、30%-40%和40%-50%。市級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市區、校佔比依次為:17%和83%。 9.完善各級各類教師發展平台 建立職初期的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見習教師教學實踐大比武,成長期的骨幹教師團隊發展計劃、國外訪學進修計劃、愛崗敬業教學技能競賽,成熟 期的研修一體網路課程建設和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高端教師的「講台上的名師」、「卓越校長領航計劃」的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的市級展示平台,完善和健全在職教 師崗位成長的制度和機制。 10.完善農村教師培訓機制 以學校聯合體為單位,送教上門,提升鄉村教師課程實施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區縣做好農村教師培訓的線上工作坊的建設;市級機構展「中青年教師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提升」、「課程實施能力提升」等為重點的農村教師專項培訓。 1 1.加強教師培訓者隊伍建設 市級機構組織並開展提升教師培訓者組織實施培訓的能力和水平的專項培訓,並試行教師培訓線上工作坊制度,培養一批教師培訓網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同時,區縣建立兼職培訓者規范管理工作制度,遴選高水平專家與中小學優秀教師擔任兼職教師。 1 2.探索教師自主選學研修機制 優化以教師需求為導向的培訓方式 1 3.形成研修一體教師培訓機制。 全面推進教材教法研修一體網路課程建設,建設不少於200門涵蓋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師培訓課程。建立一區縣領銜、各區縣參與、市與區縣合作的課程開發機制,探索建設其他領域的教師培訓網路課程。 1 4.加強網路研修社區建設 充分發揮區縣自主性,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區縣現有網路平台及資源。同時,在市級機構的統籌下,加強區縣間的研討與交流,逐步打通各區縣間的平台,最終實現優質資源共建共享。 1 5.健全和完善校本研修機制 各區縣加強加強對學校校本研修的管理與指導。市區協同,加強交流、多提供展示平台,促進成果的產出與輻射。學校要立足學校和教師面對的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提供研究能力,形成教師的教學實踐、教育研究和學習進修三者有機結合的模式。 1 6.構建信息技術學用結合培訓體系 全面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形成培訓、測評、應用、研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

㈢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培訓制度

堅持育人為本,提高培養質量。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努力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培養短板。把解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著力點,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豐富課程、創新教法、強化師資、改進幫扶,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突破人才培養薄弱環節,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堅持協同推進,匯聚培養合力。把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製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支撐點,集聚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統一領導、齊抓共管、開放合作、全員參與,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
(一)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准。

制訂實施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修訂實施高職高專專業教學標准和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明確本科、高職高專、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使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相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要制修訂專業人才評價標准,細化創新創業素質能力要求。不同層次、類型、區域高校要結合辦學定位、服務面向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制訂專業教學質量標准,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制度,完善學科專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探索建立需求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創業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創業就業需求緊密對接。深入實施系列「卓越計劃」、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等,多形式舉辦創新創業教育實驗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新機制,積極吸引社會資源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投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高校要打通一級學科或專業類下相近學科專業的基礎課程,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

(三)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各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各地區、各高校要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課程信息化建設,推出一批資源共享的慕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開放課程。建立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製度。組織學科帶頭人、行業企業優秀人才,聯合編寫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創新創業教育重點教材。

(四)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

各高校要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擴大小班化教學覆蓋面,推動教師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運用大數據技術,掌握不同學生學習需求和規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准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積弊。

(五)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各高校要加強專業實驗室、虛擬模擬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促進實驗教學平台共享。各地區、各高校科技創新資源原則上向全體在校學生開放,開放情況納入各類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科技園評估標准。鼓勵各地區、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台,建好一批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創業示範基地、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完善國家、地方、高校三級創新創業實訓教學體系,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擴大覆蓋面,促進項目落地轉化。舉辦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支持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支持高校學生成立創新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等社團,舉辦創新創業講座論壇,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六)改革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

各高校要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探索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為有意願有潛質的學生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建立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客觀記錄並量化評價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情況。優先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並在現有相關評優評先項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於表彰優秀創新創業的學生。

(七)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建設。

各地區、各高校要明確全體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准,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隊伍,並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並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規范,形成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將提高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崗前培訓、課程輪訓、骨幹研修的重要內容,建立相關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制度。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分配機制,支持教師以對外轉讓、合作轉化、作價入股、自主創業等形式將科技成果產業化,並鼓勵帶領學生創新創業。

(八)改進學生創業指導服務。

各地區、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做到「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對自主創業學生實行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健全持續化信息服務制度,完善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功能,建立地方、高校兩級信息服務平台,為學生實時提供國家政策、市場動向等信息,並做好創業項目對接、知識產權交易等服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積極落實高校學生創業培訓政策,研發適合學生特點的創業培訓課程,建設網路培訓平台。鼓勵高校自主編制專項培訓計劃,或與有條件的教育培訓機構、行業協會、群團組織、企業聯合開發創業培訓項目。各地區和具備條件的行業協會要針對區域需求、行業發展,發布創業項目指南,引導高校學生識別創業機會、捕捉創業商機。

(九)完善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體系。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整合發展財政和社會資金,支持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各高校要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多渠道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資助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部委屬高校應按規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積極支持品學兼優且具有較強科研潛質的在校學生開展創新科研工作。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基金,用於獎勵對創新創業教育作出貢獻的單位。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以多種形式向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深入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支持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有關部門要加快制定有利於互聯網創業的扶持政策。

三、加強組織領導

(一)健全體制機制。

各地區、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要任務擺在突出位置,加強指導管理與監督評價,統籌推進本地本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各地區要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開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咨詢、指導和服務。各高校要落實創新創業教育主體責任,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改革發展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教務部門牽頭,學生工作、團委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制。

(二)細化實施方案。

各地區、各高校要結合實際制定深化本地本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教育部屬高校需將實施方案報教育部備案,其他高校需報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部門和主管部門備案,備案後向社會公布。

(三)強化督導落實。

教育部門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作為衡量辦學水平、考核領導班子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教育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和學科評估指標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把創新創業教育相關情況列入本科、高職高專、研究生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和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重點內容,接受社會監督。

㈣ 請教:什麼是培訓機制,什麼是培訓內容,二者的關系謝謝!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它向教師提出了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思維方式的新要求,從而也向我們現有的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發起了挑戰,它要求我們進行培訓機制的創新,而創新的目的是要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因為只有創造型的教師才能識別、承認和促進創造型學生的創造行為,才能使創造型學生從與教師的隔閡中走出來,並建立彼此積極的聯系。這就是說,創造型教師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建立以培養教師創新素質為目標的新的培訓體系。
培訓機制創新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證:
1. 舊培訓機制存在的弊端
2. 培訓機制創新的意義
3. 培訓機制創新的目的
4. 培訓機制創新的途徑
5. 培訓機制創新的方式
6. 創新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總之,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素質是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而創造教育又需要創造型的教師,那麼通過培訓機構的創新一定能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㈤ 對教師教育政策法規建設與完善的思考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政策法規保障機制
湊合用吧,先自己改一改。

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終身教育思
想廣泛傳播、教育改革浪潮蓬勃興
起、教師教育體制在世界范圍內變革
的形勢,要求師資培訓貫穿教師的整
個職業生涯。然而,龐大的中小學師
資隊伍,長期的培訓任務,必須有相
應的政策法規做保障,使其有法可
依,有法可循,從而實現依法施教、依
法促教、依法治教。
一、理順關系,創建科學化的管
理體制
!"人民政府或教育、人事和財政
等部門應聯合頒布中小學教師繼續
教育規定或意見。理順相關行政部門
間的協作關系,形成合力,將教師繼
續教育與人事制度改革和實施《中小
學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結合起來,把
繼續教育作為教師資格認定、晉升、
晉級、評聘職稱、評優、享受各種待遇
的必要條件,積極探索中小學教師
「培養、培訓、管理」一體化的有效機
制。
#"從中央、省到地方教育主管部
門和辦學主體,構成 「宏觀—— —中
觀——微觀」三個層次結構,從而形

成一個完備的保障運作體系,確定以
「依法治教,依法施訓」為核心的管理
目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上級教育
部門有權利和義務對下級教育行政
部門乃至辦學主體實施組織協調、檢
查、評估與指導,科學管理,分級負
責,講求實效。
$" 應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各
級管理機構,教師職務培訓、教材建
設、培訓對象的劃分、非學歷證書進
修學分確認、培訓質量管理方面等提
出針對性的管理辦法與措施,使中小
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逐漸走上有法
可依,依法治訓的良性發展軌道。
二、確立繼續教育經費穩定來源
機制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政府行
為。按照《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
第 !$ 條要求,各級政府應採取有效
措施,確保經費投入。教師培訓的經
費投入,以政府投入為主渠道,從地
方教育費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由地方財政和
教育行政部門共同制定經費標准,並
隨著經濟的增長和物價指數的增長
而適時的調整。積極探索繼續教育成
本由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個人
負擔的機制,積極開辟繼續教育經費
來源的其他渠道,調動社會各方面的
力量,為其提供一定的資金和多種服
務,設立「繼續教育資金專項戶頭」,
並定期對法定經費的落實情況進行
單項監督,對經費按時到位,專款專
用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給予物質
或精神獎勵;對截留、挪用繼續教育
經費的部門和個人給予法律制裁。
三、加強激勵機制
採用激勵機制其目的是促進受
教育者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激勵機制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西方
的行為激勵模式,它根據人的需要,
採用一定的激勵手段,從而滿足人的
某種慾望;二是東方式的思想激勵模
式,通過一定形式的思想教育,促使
人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價值判
斷標准。無論是西方式的行為激勵模
式,還是東方式的思想激勵模式,其
目的都是為了產生繼續教育的動力,
使繼續教育的對象產生學習的積極
因素和熱情,從而推動繼續教育向前
發展。
!"實行登記制度。堅持以繼續教
育登記為突破口,把教師的使用、教
師的學習、教師的管理有機地結合起
來,實施登記制度使教師產生巨大的
學習動力,其作用主要表現為三個方
面。一是目標導向。登記制度應明確
規定教師在一定期限內接受繼續教
育必須完成的學時和標准,學時和標
准成為目標導向,激勵教師去實現。
二是政策激勵。登記制度要規定教師
繼續教育達到一定標准後才能進行
教師資格認定、晉升、晉級、評聘職
稱、評優、享受各種待遇等。政策上的
承諾就是動力,激勵和推動教師通過
學習去獲取更大的回報。三是制約督
促。登記制度對教師拒不參加繼續教
育、完不成學時、達不到標準的要規
定懲罰措施,以督促、鞭策校長和教
師自覺按規定參加繼續教育學習。
!"積極實行留職帶薪休假制度。
中小學教師留職帶薪休假應作為教
師的一項權利納入繼續教育有關規
定。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學校
應予以積極保障。進修期間,工資照
發,學費、差旅費必須予以報銷。同
時,還要對其進行一定的物質幫助與
精神支持。
四、根據按需施教的要求,加強
繼續教育課程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堅持統一與多樣性相
結合的原則。既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
統一規定的每個教師必須完成的內
容,又有學員感興趣,工作需要自選
的學習內容。在繼續教育教材建設
中,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本,強調適應
教師三個方面的需要。一是社會發展
對教師成長的需要,二是教育對教師
成長的需要,三是教師自身成長發展
的需求。對於繼續教育各學科教育的
選修課程,由各級教師培訓機構根據
自身力量和優勢具體負責開發,可吸
收培訓教師及中小學教師參加。可把
教改成果、教育科研成果、基層學校
的辦學特色轉化為課程。
五、實現教師的進修機構多元化
經過培訓和調研,我們深深感受
到傳統的教師培訓把教師集中在培
訓院校,單純當做學生來教,忽視教
師任職學校和校長在教師培訓中的
作用,忽視教師的主體功能,要承擔
起一流教師的繼續教育是不可能的。
作為終身教育的規律和性質決定了
必須將重心定位在學校本位發展才
能實現教師本位發展。因此,需使規
范性培訓基地和「校本培訓」基地相
結合。在縱向,鼓勵構建從市、區(縣)
教師培訓機構到各中、小學的三級培
訓網路,積極發揮市、區(縣)教師培
訓機構的主渠道作用和基層學校、自
培基地的主陣地作用。在橫向建立各
培訓機構相互協作的培訓網路,實行
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師資聯聘,形成
合力。並將其他學校和教育科研部門
的培訓聯入網中,形成立體化的教師
培訓網路。縱橫交叉的培訓網路,既
相互競爭,又相互協作,以推動各級
教師培訓機構的培訓特色和培訓者
教學風格的形成,推動培訓機構對於
體現自身辦學特色的多種功能的研
究和實踐,增添繼續教育的活力。
六、加強硬體建設,充分發揮計
算機網路等現代化遠程教育手段的
作用
政府應下撥繼續教育硬體建設
經費以開發網路信息資源,充分發揮
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的有效作用,利用
遠程教育不僅可以將先進的教育思
想和教育發達地區的教育資源低成
本的傳播,而且可以有效緩解工學矛
盾、培訓地點路途遙遠等問題,如開
發非學歷教育課程,利用衛星電視節
目進行培訓。再如採取菜單式學習方
法,把課程菜單分必修課、選修課,各
門課程列出開課時間、學時、主講教
師基本情況及教學內容,課程菜單面
向全體參培教師,並且上網公布。每
位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培訓內
容、時間、地點,還可以跨學科、跨年
度選課,滿足受訓教師的本人需要,
提高規范性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七、採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加強
農村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教師的繼
續教育
我國中小學教師大多數在農村,
繼續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在農
村。沒有農村教育的現代化,就沒有
全國教育的現代化。不斷加強對農村
廣大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他們的素
質,對於提高我國的「普九」水平,提
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具有重要的意
義。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和邊遠山區
要保障義務教育工程專項師資培訓
經費,從目前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
積極發展校本培訓、巡迴培訓,特別
是通過衛星電視和計算機網路等遠
程教育手段,使農村中小學教師參加
繼續教育不離崗,從而減輕他們的經
濟負擔,解決「工學」矛盾,使他們接
受繼續教育落到實處。
八、制定有關培訓者培訓的實施
意見,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質
量的關鍵
在培訓學時、培訓內容和方式、
組織管理、學分計算等方面做明確的
規定,使他們率先更新觀念、拓展知
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以先進的培
訓理念、模式和方法開展培訓工作,
要求各級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培訓
者,除了重視師德修養和精神文明建
設外,知識面要寬,業務基礎要扎實;
了解和掌握科學發展的前沿動態和
知識;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
要有較高的教育理論修養和較強的
教育研究水平;要熟悉普教,研究普
教,服務普教。
九、完善執法監督機制
認真落實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
規定,樹立起繼續教育法律權威是和
立法一樣關鍵的觀念。中小學教師繼
續教育法律的實施,涉及很多部門和
各個方面。實踐證明,推進法律的有
效實施,需要建立有力的監督機制。
各級人大常委會對繼續教育法律實
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監督,各級教
育行政部門應積極協助和配合人大
對繼續教育工作的監督,認真落實人
大通過執法檢查和其他法定途徑對
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並
把改進的情況及其效果及時向人大
進行報告。此外要積極利用各級教育
行政部門的層級監督,各級財政部
門、物價部門的專項監督,參訓學員
的監督等多種監督方式,自覺接受群
眾監督,暢通社會監督和新聞輿論監
督的途徑,綜合發揮各種監督渠道的
作用,切實使有關法規為中小學教師
繼續教育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㈥ 紅黃藍幼兒園教師入職前有選拔、培訓機制嗎

有的,紅黃藍幼兒園新教師必須經過紅黃藍培訓學校 15 天封閉崗前培訓,
嚴格的師德培養、標准化學習與考核,可以確保教師的能力與素質。

㈦ 開辦一個培訓學校流程

開辦一個培訓學校的流程:
一.申請辦學者在辦學所在地領取《民辦教育辦學申請表》一式三份。
二、將書面申請和按要求填寫好的《民辦教育辦學申請表》以及辦學所需的相關材料交辦學所在地教育局,教育局組織人員對所申請內容及提供的相關材料逐項進行審查。
三、申請辦學者將審查合格、基本符合辦學條件的辦學單位的書面申請和《民辦教育辦學申請表》簽具意見附上相關材料一並交教育局。
四、教育局對所申請內容進行復核、審批。
五、對符合條件的辦學單位頒發《民辦教育許可證》,對不具備辦學條件的,做出不同意辦學的書面通知,並說明理由。 六、辦理《民辦教育許可證》不收取任何費用。 申請正式成立民辦學校應向審批機關提交下列相關材料:
1、申辦報告內容應該主要包括:舉辦者、培養目標、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辦學形式、辦學條件、內部管理體制、經費籌措與管理使用等。
2、舉辦者姓名、住址或者名稱、地址。
3、資產來源、資金數額及有效證明文件,並載明產權。
4、屬捐贈性質的校產須提交捐贈協議,載明捐贈人的姓名、所捐贈資產的數額、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關有效證明文件。
5、學校章程、首屆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決策機構組成人員名單。
6、學校資產的有效證明文件。
7、校長、教師、財會人員的資格證明文件

閱讀全文

與教師培訓機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