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心得

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心得

發布時間:2020-11-29 04:31:02

⑴ 急需一篇小學英語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匯報

英語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與新課程一同成長

英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成功的關鍵,是需要一支優良的教師隊伍。搞好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素質,是進行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系統工程。2012年秋季,我縣很榮幸地率先成為全市的省級課改實驗區,我校作為實驗區先進學校之一,在縣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等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凝心聚力,扎扎實實做好新課程的師資培訓工作。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確保師資培訓工作與課程改革的推進同步進行並適當超前,使教師與新課程同行,煥發出新的生命。

一、平等交流、討論、對話、合作,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以教師為本體,則是我校開展校本培訓的指導思想和出發點。在培訓中,主要採用平等參與的方式,讓教師自己對新課程的理念和做法進行探究。通過創設情境,引導教師在活動、表現和體驗中反思自己的經驗與觀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產生新的思想,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我提高。

師資培訓的形式力求多種多樣,激發教師參與的熱情,促使教師全身心參與培訓工作。1、專題講座。我校在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級骨幹培訓、縣課改通識培訓、縣新課程學科培訓的同時,扎實開展好校本培訓,請專家、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幹教師、經過培訓的輔導員主講,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綱要》和各學科課程標准。培訓者將學習內容製成幻燈片,圖文並茂,提綱挈領,突出重點,使教師能很好地領悟其精髓,深入了解各學科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實施建議等,從而指導教學實踐。2、觀看錄像。放映能引起爭議的錄像片斷,錄像中教師的行為反映出教師有嘗試新課程理念的願望,但不夠完善。觀看後組織教師分組討論,對一些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及其對學生的影響進行反思,明確新課程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新要求。3、教學觀摩。強化「三課」(研究課、匯報課、示範課)管理,積極開展「假如我來上這一課」討論,同時,選派骨幹教師外出聽課,並以上課、寫體會等方式匯報學習所得,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4、案例分析。精心搜集一些教學案例,定期組織教師以備課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並作點評,幫助教師從感性的經驗中生成理性的認識。5、經驗分享。根據課改中出現的熱點問題(如「如何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如何在一年級課堂中讓學生主動探究」「綜合實踐活動中如何做好安全工作」等),以及教師在課改工作中的疑惑和困難,定期組織教師沙龍,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暢談自己的想法,交流各自積累的經驗,把自己的看法與做法和大家分享。6、教學反思。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促進其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對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教師從教學中學會什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校把教學反思作為培訓的一種形式,要求每位教師經常對自己教學中的課堂結構、教材處理、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法設計、提問和練習設計等方面進行回顧與反思,寫成心得,並定期在教研組中交流。不少教師的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方案在省、市、縣級的雜志或評比中發表或獲獎。

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與參與是推行新課程的前提,因為他們最終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走向。經過一次次的「頭腦風暴」,我校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不再是只知「教書」的匠人,而是一批擁有正確教育觀念、懂得反思技術、善於合作的探究者。我校的課改實驗教師在課堂上,將4的加法寓於孫悟空分桃的活動,使識字與生活、游戲緊密聯系,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我校的課改實驗教師在今年的縣級優秀課的評比中,獲得了語文、數學、藝術學科的第1名。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學校扎扎實實進行師資培訓是分不開的。

二、邊培訓、邊實驗、邊開發、邊研究,加強培訓資源建設。

由於我校採用的是平等參與的培訓方式,因此,培訓者與參與者的角色發生很大變化。培訓者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提供者、標准答案的發布者或核實者,也不再是傳遞上級行政命令的「二傳手」,培訓者成了參與者的「協助者」、「協作者」。「受訓者」也發生了角色上的變化,他們成了「參與者」,是培訓者的「合作夥伴」,是培訓內容和形式的主動創造者,因而,他們也就成了非常豐富的培訓資源。給一定壓力,予一方舞台,教師就能將積累的能量釋放出來。我校舉辦了「走進新課程」系列競賽,在演講、備課、上課等競賽中,教師互相探討,團結合作,在活動中共同提高。我校青年教師對省市專家上課改匯報課、對縣上課改示範課都獲得好評,在縣課改學科優秀課評比中奪魁,課改實驗骨幹教師向城區教師匯報培訓學習所得,這些都是充分調動了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使其也成為師資培訓資源之一。

由於教育經費緊缺,我校的辦學條件並不夠好,但在師資培訓方面卻在逐年加大投入。受場地限制,我校圖書室不大,但圖書數量多、內容新、品種齊全,為教師獲取有關新課程的信息創造了條件。我校教師人均每月借閱圖書三冊,每月業務摘記、心得兩千字。此外,我校還加強了網路建設,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鼓勵教師上網了解外地課改信息、課改動態,積極撰寫課改論文。我校還擬將建立自己的網站,各教師自製網頁,交流實驗體會,展示實驗成果。

三、加強對培訓的科學研究工作,形成良好運行機制。

以學校為主陣地,以教師為本體開展培訓,這種校本培訓模式有如下特點:1、培訓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師邊學習、邊反思、邊提高。2、培訓與教研活動相結合。培訓與教研融為一體,在培訓活動中進行教研,在教研活動中培訓學習。3、個體學習與團隊研討相結合,既有個體的自學自練,又有集體活動。只有通過教師自覺地、主動地、自主學習與研究,並積極參加集體培訓活動,在集體培訓活動中交流、研討,在集體中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實現「人人參與」,使培訓活動落到實處,使培訓工作收到實效。4、培訓時間安排和培訓形式靈活方便,可以安排大塊時間培訓,也可隨時隨地利用零散時間學習、交流;既可集中培訓學習,又可分散學習、交流和研討。在培訓中,我校採用了平等參與的方式,這種方式能使教師親自體驗新課程所追求的新理念,從而促進他們在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創造性地使用此類方法。如我校一青年教師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引導學生交流最後一個音節時,讓願意領讀的同學上台讀,學生「嘩」地一下子全上去了,看著空空的座位,老師索性坐在學生的座位上,說:「老師來做學生,你們做老師領我讀……」,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師資培訓中,我們還盡可能使用一些具體的學科實例,對有關問題進行更具情境化的闡釋。比如,如何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如《低年級詩文賞讀》閱讀指導教學片斷,《到小熊家裡去》一課的節奏練習片斷等),指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我們努力使師資培訓工作走上科學化軌道,進一步提高培訓的質量和實效。

四、加強對培訓的有效管理,建立良好的保障機制。

沒有嚴格有效的管理機制,培訓就會流於形式,師資培訓目標、任務就得不到落實,完善的嚴格的有效的管理是使師資培訓系統形成良性循環的關鍵。因此,我校首先成立了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師資培訓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並組織制訂了一系列相應的管理和建設制度,針對新課程制訂了相應的考評辦法和激勵機制,同時領導小組合理分工,加強對師訓工作的檢查、督促和考核。定期聘請省、市、縣教育局領導來校,對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進行評估、跟蹤指導和專題研究。2012年9月初,縣教育局領導評估我校師資培訓工作,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對我們的培訓工作提出了加強系統性及學科間融合性的要求,我們在師資培訓工作中努力實踐著這些要求。同年省教育廳專家到我校調研我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情況時,在審閱師資培訓計劃、培訓記錄,對教師調查問卷,與教師進行座談後,專家對我校的師資培訓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寶應就使教師的教學理念迅速提升,教學方式迅速轉變,真正出乎我們的意料……」

成績屬於過去,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隨著課改的深入,對教師的要求越高,師資培訓任務就越艱巨。我們將進一步努力探索、研究和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新的培訓形式和培訓手段,形成「實驗、培訓、管理、研究」一體化的良好運行機制,推動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讓教師在新課程中成長,在新課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

⑵ 北師大培訓寄語及心得

我作為名師工作室的一員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本次培訓多為青年骨幹教師,來自開發區的不同學校,彼此互不相識,而現在大家一起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討論交流,彷彿又回到了十幾年前的學生時期。授課專家們從當前的教育改革形勢出發,利用生動鮮活的事例,詼諧幽默的語言,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理論論述,對我們進行了一次高水平的理論引領。認清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更新教育觀念,拓寬視野,反思工作中的不足。真正讓我們領略了教育專家們的大家風范,也讓我們的頭腦經歷了一次教育理論的大腦風暴。短短五天的培訓,雖緊張忙碌,但也讓我們快樂的收獲著,現談談我的學習心得。
一、 從「教書」到「育人」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現代小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梅玲教授已經是年過八旬的老人啦,但在我們的培訓課堂上精神飽滿、意氣風發,一連講解幾個小時都不休息,這不是對我們這些青年教師職業素養的一次熏陶嗎?教育敘事《泰迪的故事》(插課件)在張教授的口中娓娓道來,故事中的泰迪不就是我們課堂上的所謂問題生嗎?而我們只做了前面那個只關心閱讀、寫作和灌輸知識的湯普森老師。湯普森老師的成功在於從「教書」轉而「育人」,從一個孩子的身上讓她明白了教育的真諦,不是一味地知識灌輸而應關注有活力有感情的孩子們。教師的幸福在於學生比你成功,教師的快樂是孩子們的牽掛,是學生把你埋在心底。而學生有了老師的信任,也會變得格外自信。我們的學生在智力和能力上是有差異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差異,了解學生的心理,培養出適合社會的各種人才。他們不一定將來都能考上大學成為傑出的人才,但只要我們在學生的心中種下了自信的種子,不管他們將來走到哪裡,都將開出燦爛的成功之花。作為一個教師,要留給學生的不光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素質。衡量一個人的標準是能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張教授還把課堂的真諦解釋為「你把學生帶到哪裡?你怎樣把學生帶到哪裡?你怎麼知道學生已經到了那裡?」指導我們有目的的教學,滿足學生的自由度與他們的心理需要。尊重學生、尊重差異,靜下心來學會傾聽。面對差異的學生實施差異的教育,達到有差異的發展。張教授舉例杜郎口和洋思中學的實驗,進一步說明了這些學校之所以能夠有突出的成就是因為他們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關注學習成績的同時更多的關注了學生的身心發展,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結合我們平時的教學,我感到自己在這方面的缺失,平時滿腔熱血為了學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他們,讓每個學生都能考一百分,學生不學時還很生氣,但卻很少去想學生心裡在想什麼,我的做法他們能不能接受,我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了嗎?我教了六年的學生畢業時我留給他們了什麼?想到這些,我不得不用心反思我的教學行為。面對差異的學生我們應當實施差異的教育,已達到有差異的發展,也就是說我們課前要備學生,准備彈性教案,學案與教案合一,讓學生做選擇性的有層次性的作業以及多元的作業評價方式等等。老師要學會放手,放是要引導,對學生要嚴要求但別苛求,學生自己能會做的題堅決不講,學生做錯的題要讓學生想一想為什麼錯,反思的過程比正確的結果更重要,這就是反思的智慧,要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只要進步就有希望,對你擁有的要十分珍惜,對沒有的不要抱怨。老師要把這種陽光的心理傳遞給學生。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對話,用老師獨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學生更多的把知識轉化為智慧和素質,為學生的一生奠基。
二、 學會等待也是愛
趙希斌博士提到教師這個職業是最難從事的職業,因為它不但需要老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從某一方面講,我們當老師的要取悅於學生,這是別的職業不用考慮的因素,所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學生喜歡這個老師,他這科的功課肯定就好,不喜歡老師這科的成績就會很差,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也都明白的道理,也可以說是「愛屋及烏」。當然悅納學生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包括不以粗魯的方式在身體和情感上攻擊學生;以公平、關心、體諒的態度對待學生;特殊情況下要剋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照顧學生的體面和尊嚴,靜下心來等一等,學會等待也是愛,你的等待,你的寬容比指責更能打動學生的心。教育是傳播文明,愛學生是期望,尊重學生是需要。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學生的有些方面有可能一生都難以改變,也不需要改變,我們只能珍視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但千萬不能歧視學生,要學會等待。他可能沒有馬上學會我們教授的知識,但老師的尊重已經深深的影響了學生。就像我們班的吳官路同學,他是一個腦子發育遲緩的學生,雖然已經9歲,個子也比別的同學高,但他的智商卻只有4歲或者5歲的樣子。學習只喜歡背誦,我們讀得多的課文他也能背一部分,但每次班會的德育教育,當別的孩子都拋之腦後的時候,他卻記在了心裡。班裡第一次發放學生奶,別的同學都迫不及待的想把奶喝掉,而他卻把奶攥在手裡,我很好奇,問他為什麼不喝?他一句稚氣的回答:我不喝,我回家讓媽媽喝,老師說要孝敬媽媽。這句話讓我的內心為之一震。也為了這句話,我針對全班學生進行了一次德育教育,號召他們像吳官路同學學習他的孝心。正是基於我一次次的表揚,同學們慢慢發現了吳官路身上的閃光點,從心裡開始喜歡他,也就不再欺負他了,而上課過程中他不時爆發的小插曲也不再是同學們的嘲笑而是一個善意的微笑。老師的愛是什麼?是尊重,是寬容,更是等待。身教勝於言教。身教教的是什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及其感染力,人格是一種無言的力量,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學生從中也會受益無窮。
三、做有價值的老師
北京廣渠門中學宏志班的高金英老師年過六十,卻散發著陽光般的味道,她所做報告的主題是《做有價值的老師》。聽著高老師的報告我就想:如果我是學生,能有這樣一位老師一定很幸福。如果我是老師,能像高老師這樣今生無憾。高老師以鮮活的案例闡述理論,時而溫情感人催人淚下,時而犀利深刻發人深省,時而詼諧幽默惹人發笑,教育的智慧盡顯其中。
「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最初看到這句話時,內心莫名的激動:原來自己從事的工作竟如此神聖。對貴人的理解不言而喻。在現實生活中「貴人」的一點點幫助能讓即將乾枯的小樹瞬間生機盎然。反問自己是學生生命中的貴人嗎?我自認為自己認真、負責、呵護學生,自認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然而聽完高老師所舉的案例故事後,覺得自己相差甚遠,沒有真正全心全意地去關注學生。宏志班的每個孩子身後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他們的家庭是那樣的貧窮,而他們的自尊心又是那麼的脆弱,呵護著這些孩子的是他們眼中最美的高媽媽,高老師用大愛寓教於無形,這難道不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嗎?
聽高老師的報告更像是聽她的單口相聲,教室里笑聲不斷。高老師的講座之所以講的如此收放自如,得益於她那一個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那一段段讓人捧腹的笑話和簡單的小魔術。而那不僅僅是一個小故事,一則笑話,它們都被高老師賦予了教育意義,而且還是那麼的「潤物細無聲」。我印象深刻的是「驢與馬」的故事:一匹馬隨玄奘大師西天取經,回來後對老朋友驢說:其實這十七年來你和我走的距離差不了幾步,不同的是我和大師有一個目標,我們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去奮斗過,你卻被人蒙住了眼睛,在一個地方一圈一圈的打轉。在教學中,我們是不是也會因為某個原因而被蒙住了那雙原本可以展望未來教育曙光的眼睛,或是繁忙的生活、瑣碎的事情,或是追求的不同、利益的沖突等等,讓我們只在一個地方「打轉」?這,實在值得令人深思。高老師將一個個普普通通的道理講得那麼生動,那麼真切,那麼讓人信服,讓這些枯燥的大道理瞬間變得鮮活而充滿生命力,並像烙印一樣深深地印入人心。高老師說一個老師至少會說二百條笑話,還當場給我們表演了小魔術,這些在大人看來的小伎倆足以趕走學生課上的瞌睡,也足以讓學生對老師充滿期待。由此,我認為教師也要與時俱進,用心學習,用心積累,用心賦予一個笑話於新的內涵也是一種學習,有底蘊的老師才有魅力!
高老師的魅力還在於教會了我們要有一顆隨喜心,面對繁重的工作以及家庭所帶來的壓力,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去化解,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當我們無力改變環境的時候,我們就試著改變自己。有理想,有追求,踏踏實實做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應對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高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感觸太多,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很多的機遇,同樣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要耐得住寂寞,能夠沉下心來,去讀一些書,一些有用的書。「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老師!」博覽群書,取之所長,為我所用。用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去,教師的教育工作會如虎添翼,更上一層樓。
下面和大家分享幾句「高老師物語」:
1、我們的教師隊伍現在需要的是一股靜氣,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
2、把學生看做魔鬼,您會生活在地獄里;把學生看做天使。您就會生活在天堂中!
3、我們的學識、我們的人品,我們的態度,直接決定我們的事業的成敗;直接決定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的成敗。
4、在現實生活中,你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你成長軌跡,決定你的人生成敗。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5、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6、讀好書,交高人,乃人生兩大重要事。
7、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四、著手常態的教育科研
一提科研,老師們都覺得特別難做,高深的理論知識和我們又相距太遠,這次聽了王立軍主任的報告才知道,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科研不是讓老師們去總結高深的理論,而是我們平時工作中的一種習慣,簡而言之,教育科研就是老師在教學工作中長時間思索的一個小問題,在思索的過程中調研、記錄、創新。比如語文學科的擴詞練習、古詩配樂朗讀,數學中的分數識記,音樂中的聽音樂繪畫,美術中的黑板塗鴉等等,這些只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的一個個小的課例,但如果能夠長時間的研究思索、可持續,就會成為了不起的課題。同時也為我們的專業發展開辟了一條有效的途徑。靜下心來,研究著、思索著必定也會收獲著。
總之,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遇。社會發展局和教育管理中心的領導給我們提供了這個再學習、再提高的平台,使我們不僅收獲了豐盛的知識還提高了業務素質。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建立終身學習的觀點,通過不斷獲取新的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幹,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為了無愧於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信念,我定會更加努力,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完善自己,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教學中真正起到帶頭作用,力爭做一名讓社會認可、家長滿意、學生喜歡、領導賞識、讓自己無悔的教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無愧於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成為一支真正的領頭雁。

⑶ 十月馨培訓心得

一進校園,我就被他們濃濃的書卷味所吸引,室內羽毛球館張貼了學生無數的字畫,那線條,那色彩,讓我忍不住為他們喝彩。不止如此,教學樓的走廊上和教室里也隨處可見學生的繪畫書法作品,徜徉在校園里,暢游在書畫中。
驚嘆二:物盡其用。
他們學校竟然有36個班級,而且每個班都有50左右,人數如此眾多,學生出操就餐放學竟能井然有序。學校雖不大,但在設計上卻能物盡其用,不但安排了36個班級,各種科室一應俱全,有室內羽毛球場;鋼琴室,合唱教室,舞蹈教室,電子琴教室,爵士鼓教室,古箏教室,棋室,美術專用教室,電腦室等等。這些場所的配備,顯示了學校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視。而且在舊教學樓的二樓開始,每層樓的走廊處都設計了暗櫥,裡面可以供他們放器材和雜物,讓學校在外觀上更整潔大方。
驚嘆三:優秀師生多。
在海曙中心小學的兩周時間內,讓我們感受頗深的海小是個「藏龍卧虎」之處。學校內有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省教壇新秀、省教改之星、市學科帶頭人、市教壇新秀、區骨幹教師等榮譽教師幾十名,還有像鍾亦龍(第五次全國少工委委員)等這樣優秀的學生多名。為什麼這樣一所學校會培養出這么多優秀的師生呢?原來是它們的骨幹教師常常與普通教師實施面對面,一對一的指導,讓他們不斷成長,學校花大力氣去培養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學校在培養教師的過程中,著力構建骨幹教師培訓網路,聘請一些特級教師作為學校師訓工作的導師,面對面、手把手地培養學校的骨幹教師。同時努力做好年輕教師的培養工作,積極為青年骨幹教師搭建平台,積極為教師創造學習的機會。
在這兩周期間,我聽了好幾節精彩絕倫的課。10月26日,第一天學習對我來說就是幸運的。那天海曙區四位高段的教壇新秀向大家展示風采,無論是教學的設計,教師的發揮還是學生的表現,都讓我眼前一亮。教師在課堂上思路清晰,學生的回答讓在場的老師驚嘆稱贊。四堂課中最大的亮點在於學生的仿寫。比如:何慧兒老師執教的《秦兵馬俑》,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師把課堂的時間大多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模仿課文描寫兵馬俑的神態時,學生刻畫得惟妙惟肖。「將軍俑有的低頭沉思,好像在思索作戰策略;有的胸有成竹,好像此次戰役他已穩操勝券。」他們的回答一個比一個精彩。在張員老師執教的《這片土地是神聖的》一課時,再次讓我見識了學生的風采,它們的眼光是那麼獨特,知識是那麼豐富。教學最後一個環節是仿寫。老師讓學生借鑒課文4、5自然段的結構以及整篇演講詞表達上的特色,選擇一個方面(森林、鮮花、山脈、礦產等),寫一寫西雅圖還會發出怎樣的呼籲?學生的回答博得了在座各位老師的陣陣掌聲,我完全沉浸在這樣精彩的演說中了,現在的我已無法重復學生當時的答案,在我腦海中的只有震驚兩個字。怪不得,下課的鈴聲已敲響,教研員還捨不得學生離去,她還想多聽聽學生精彩的話語,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教研員她都被感染了,可想而知,學生的表現是多麼出色。
唯一可惜的是,這樣的課只上了四節,但我卻是幸運的,因為我趕上了這樣的盛會。可惜時間有限,沒有評課,否則,我想一定能收獲更多。
在這兩周里,我時刻和實習生相處,見識了指導老師花在她們大眾創造的身上的心血,一堂課下了就對她們進行指點,修改後再上再改,10月30日,她們上了四堂精彩的匯報課,那其中凝聚了指導老師和眾實習生空間性的智慧和努力。語文匯報課,蔡惠英執教《長城》一課,在她上課的過程中,我只覺有些別扭,卻又說不出所以然。經過課後寧波大學小語專家的迅速指點,我茅塞頓開,原來這位同學各方面都想抓騰飛,卻又蜻蜓點水,變得毫無亮點,整堂課顯得十分平淡。專家說:「你應該要學會取捨,一堂課只要重點抓一到兩個方面就可以了。」點評時間有限,我卻受益匪淺,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聆聽專家的點評,我覺得這比聽一節好課更有價值,只可惜這樣的學習機會太少了。

⑷ 作文-給語文老師的幾點建議~400字

時光匆匆,歲月無痕。不知不覺間,從教已有十幾個春秋;不知不覺間,在語文教學的
講台上,
一站就是十幾年。
我摯愛我的事業,
我熱愛我的專業。
總感覺做老師的收獲,

「春
種一粒籽,秋收萬棵粟」
;總感覺做語文老師的味道,就像窖藏的老酒,愈久愈醇香„„

收獲是醇美的
,
但醇美的背後也許是迷醉。迷醉了就會少幾分清醒„„

十幾年前
,
剛參加工作不到兩年
,
我就有幸在市語文評優課活動中獲獎。
那時候
,
對語文教
學的新奇和熱愛是我孜孜不倦研讀教材教法的十足動力。
記得有一次從別人手裡借來一本板
書設計
,
愛不釋手。但無處可買又無法據為己有,就在假期里趴在床上整整忙活了三天,圖
文並茂的竟抄了將近
100

!
後來
,
這本手抄版的板書設計在案頭陪了我好多年。
那時候
,
備一
節課捨得花費許多心血
,
講一節課願意聽取很多意見
.
記得有一次講公開課《蘇州園林》
,
事先
已經精心准備了好幾天,一堂課下來自我感覺良好
,
但還是捧著本子挨個兒向各位聽課老師
虛心討教
,
一圈下來居然又記了四十多條意見
!
而今再想想那時候的收獲
,
真是日進斗金啊
!
但不知從何時起
,
隨著年齡的增長
,
理性多了
,
熱情少了
;
經驗多了,
創新少了。
總感覺自己
對教材內容已成竹於胸
,
總認為駕馭課堂已輕車熟路
.
殊不知事物的發展規律有時是會發生逆
轉的
,
多次的教訓經過總結的確會變成寶貴的經驗
,
但如果把多年的經驗奉為經典而一味因循
守舊
,
這也許又會成為新的教訓
,
成為超越自我時無法逾越的障礙
,
也會成為新時期語文教學
發展的瓶頸
.
實踐證明
,
固步自封的結局只能是裹足不前
!
「瞻前顧後」
,
我的確是需要清醒了!

感謝我市教育局與市
27
中聯合舉辦的初中語文骨幹教師培訓活動
.
讓我有幸參加並在聽

27
中幾位青年語文教師的精彩講課後
,
能與來自全市的
50
余名骨幹語文教師暢所欲言
,

同交流探討教材教法及心得體會
,
欣喜之餘我深受觸動和啟發。我開始深深反思自己在教學
中存在的問題
.
回來後認真羅列了一番
,
發現這些問題其實也是我周圍好多老師,尤其是有多
年教學經驗的老師頗有共性的問題,我就把對自己的幾點要求寫了下來
,
算是對自己語文教
學工作的警示
,
也順便給與我有同樣問題的同仁提個醒兒
.
有則改之
,
無則加勉啦
!

⑸ 結合個人經驗談談語文教師應如何獲得自身專業成長,實現人生價值。

蘇聯時代出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就是蘇霍姆林斯基,他以自己30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寫下了一本偉大的教育專著——《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結合生動的教學實例,娓娓道來,從側面恰如其分地透露出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師專業成長之路,感同身受,發人深省。那麼,時代發展,社會推移,日新月異,瞬息萬變,在整個教育系統也在改革的過程當中,作為語文老師,怎樣適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呢?筆者認為,只有靠扎實的語文專業水平,才能屹立於改革的浪潮之中。
敢問語文教師扎實的專業成長之路在何方?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培訓、學習、進修、座談、參觀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近幾年來,我們學校敢為人前,另闢蹊徑,一直探索語文教師專業成長之路。經過實踐探尋,把自覺讀書、備課思考、務實科研定為立足點,三足鼎立,三為一體,以促進不斷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現表述如下:
立足點之一:自覺讀書,夯實語文教師的專業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以讀書作為自己人生成長的一筆重要「財富」:「我私人的圖書館里,在幾間房子和走廊里,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圖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但與他一絲不苟的讀書態度極不協調的是,一些中小學有相當一批教師卻很少有時間去讀書。根據統計,在圖書館的人群當中,去得少的竟然是語文教師!更有統計數字表明,我國國民一年的閱讀書量是0.7本,而鄰近的韓國是7本,日本則有近40本。俄羅斯每20人擁有一套《普希金全集》。試想,如果一個學生一年讀一本書的話,那麼有著50個學生的老師又該讀多少書才能滿足學生求旺盛的知欲呢?實際上,語文教師每年的閱讀量應不少於200萬字。
身正為范,學高為師。語文教師要自覺讀書更是責無旁貸,首當其沖,一個語文教師的素質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沒有讀書的習慣、讀書視野的寬窄和讀書積累的厚薄。「腹有詩書氣自華」,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也嘆言:「讓讀書成為我的一雙慧眼,真正地讀書,內化成為我們內在的東西。」可見,讀書是每位語文教師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覺是讀書的基本前提,是內在的潛動力,讀書才會常讀常新,常讀常活,猶如一股源頭活水,不斷冒出鮮活的泉水。語文教師通過自覺讀書,不僅獲取信息、增長知識,還提升了個人的人文底蘊。知識面廣了,底蘊深了,教學起來駕輕就熟,事半功倍。
我們學校每周一次的語文業務學習,通過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強化語文老師的語文底氣。以《大學》、《中庸》、《論語》等儒家經典書籍為主,集體誦讀,部分交流,個別作專題分析,全面提高學校老師的聽、說、讀、悟各方面能力。這樣的科組學習也是讀書的一個的重要環節,營造良好的願讀書、好讀書、樂讀書的氛圍。天道酬勤,憑借三年的讀書歷程,我們學校的師資水平得到長遠的進步,一人獲本地區「名教師」和多人成長為本地區的「骨幹教師」,成績斐然。
立足點之二:備課思考,踏實語文教師的專業內涵。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擲地有聲的警言,告訴我們,如果讀書不思考,往往進入寶山而空手而回。讀書是汲取別人的智慧,而思考才是自己的智慧。對文本的積極思考又是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必由之路。當代語文教育專家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王崧舟等,他們專業成長的共性中,除了勤奮讀書外,對文本進行有價值的思考,形成個人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教材是載體,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開放的課堂當中,在知識來源廣泛的層面上,就看老師的思考能力水平的高低了。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教師一定要一絲不苟對待,特別對教材進行備課思考,應包括三方面:課前預設的思考、課中組織的思考、課後反饋的思考。
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學的預設。課前預設的思考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學會解讀文本是必備的素養,是一種專業知識、言語技能、倫理情操和審美價值等方面的綜合素養。我們除了學會解讀自己,對自身的知識、能力,自己的情感、心智等的解讀外,還要學會解讀學生。當然,最為重要的是,作為教師要學會解讀文本。在解讀文本這一環節時,我們最能夠見出一個教師的思想修養,學理結構和他的文化視野。
有了良好的課前預設,還要求教師有出眾的課堂調控能力,因此,語文老師必須對課中組織進行嚴密的思考,掌握兩種能力,一是對教材的駕馭能力,二是對學生的駕馭能力。教材是靜止的事物,課堂上老師可以調控,可以分重難點進行割捨,旁敲側擊,有的放矢;而學生是動態的個體,需要老師的洞悉察覺,教育機智,還要有口若懸河的口才,敏捷的思維,以應對課堂中的千變萬化。在不同的情況下,對課前的預設,教師靈活變通,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從構思到實踐的過程以後,教師也要進行必要的課後思考,我們叫做「反思」。反思的意識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如「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諸己」、「捫心自問」、「人貴有自知之明」等,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效能和素養的過程。教師的課後反思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對所教的文本進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沒有抓住文中的重點、脈絡,思想等;二是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反思,看看自己有沒有因材施教,學習效率狀況;三是對自身的教學得失進行反思,教學中,自己有沒有充分發揮,教學質量如何。通過三方面的反思,檢討成敗,查漏補缺,取長補短,我們學校的語文教師上課的基本功和課堂效果顯著,促進語文老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立足點之三:務實科研,充實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
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能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只是一個教書匠,要想真正在語文專業之路上走得更闊更遠一些,就要走上科研興教的道路,以大膽務實的科研能力,充實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的成長為我們作出了表率,科研能力突出,教育專著豐富。科研能力不但要求語文老師要有理論水平作為基礎,更要有扎實的寫作基本功,以流暢的文筆,精練的語言和嚴謹的結構轉化成文字,敘述自己的教育觀點,把理論水平聯系實際情況,闡明教育的理念。寫作是語文教師自我成長、專業自我的發展階梯,這個過程是我們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不斷豐富自我、不斷實現自我的過程。語文教師寫作的方式是多元的,可以寫教育隨筆、教育論文、教育札記、教育反思、教育博客等,多種的寫作渠道,無非也是殊途同歸,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寫作時,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寫身邊的教育實例,這樣的寫作才有生命力。
同時,課程改革發展的要求,語文教師不但是教學的實施者,還是教學的研究者,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的規律一脈相承,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教什麼,怎麼教,還要懂得為什麼要這樣教,怎樣教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這就需要認真研究,探索語文教學規律。要知道語文教師是教學第一線的實踐者,有教學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經常思考有關問題,尋求解決的途徑與方法,提高到理論上來認識,就是進行研究。語文教師在這方面有足夠的發言權,應該成為教學研究的主力軍。進行語文教學科學研究是語文教師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指引語文教學規律、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在這個方面,我校因地制宜進行階段性的總結,讓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在「教師沙龍」上,分享他們的科研成果、成長心得、細節處理等,使年輕的教師有收獲,少走彎路,縮短成長期,教學更快走上正軌。
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里也一針見血地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這一語道破天經的至理名言,同樣也適合我們的語文教師,語文教師「真正的專業成長之路是自我成長」。是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語文教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豁然開朗,而自覺讀書、備課思考、務實科研定則是專業成長的厚實的立足點,必定會支持我們堅定地走下去。

⑹ 骨幹教師工作總結

骨幹教師工作小結
光陰似箭,一晃兩年的骨幹教師生涯已悄然而過。回首兩年來走過的路,雖然很艱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樂、是成熟。2001年閔行區實行了骨幹教師制,這為教師成長搭建了展示自我、體現自身價值的舞台。我有幸被批准為首批校骨幹教師,這是學校老師、領導對我前幾年工作的肯定與鼓勵,我深知這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壓力與責任。於是,我把壓力化作動力,做好每樣工作,不辜負老師、領導、家長、學生對我的厚望。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一、 理論引領,不斷提升自身素養。
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我清楚地認識到:當今是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落後於這個社會。為此,我仔細閱讀了新基礎教育的黑皮書、二期課改大綱綱領,利用節假日認真研讀《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師》、《教育發展研究》、《教育參考》、《教育科研新視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等等書刊雜志。認真學習了「公民道德行為規范」、反復翻閱了葉瀾教授提出的「三觀十性」、仔細閱讀了二期課改的行動綱要。從思想上認識到「為人之師,必須德高為范」。每次閱讀、聆聽葉瀾教授等專家的報告,總會在我的心靈深處引起一種震撼: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教師,必須要用創造智慧敢於面對現實、敢於面對問題、敢於抓機遇,不斷地追求自我的超越。只有博大的愛心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事業,愛自己的祖國和民族,乃至愛人類,這樣才能教育人。為適應數字化革命給教育帶來的變革,我放棄休息,積極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學習充實了我的精神世界。
二、立足課堂,在實踐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課堂蘊涵著生命的資源,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樂園。於是,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研究課堂,研究學生。課前我積極與教研組中的老師共同鑽研教材,課上憑著「關注每位學生的生命成長」、「讓每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理念,積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學會學習、善於學習,使所帶班的學生樂於閱讀。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常上門家訪,徵得家長支持,對一些弱勢群體及時補缺補差。為提高每位低年級的學生學習母語的能力,我與教研組的老師合作將全冊教材進行分類,以課題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研究。通過研究我們努力將課本知識和生活中的教育資源緊密聯系起來,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創設條件互相交流;課內課外相結合進行讀讀畫畫寫寫系列練習;同時開設「啟明星」專欄搭建成功舞台。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能力,而且還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二期課改的試驗為我的教學實踐又提供了一個機會,於是我積極參加學校二期課改教育教學研討活動,自報互助研究課,展示自己的課堂,甘做「靶子」讓教師、家長剖析課堂,在濃濃的研究氛圍中,使我迅速成長。在繁忙的教學中,我不滿足校內的聽課,只要有機會,區內的研究課,市內的研究課甚至外省市的觀摩課都少不了參與,沿途奔波的汗水灑向了東西南北中,兩年來,記下的聽課筆記達十二本。所上的校級語文研討課《不倒翁》、區級《品德與社會》研討課《我居住的小區》受到聽課老師、家長得好評。我虛心向同行學習,參與聽課、評課次數兩年來達一百多次。
三、取得的成績:
辛勤的耕耘也換來可喜的成績。兩年來,本人所取得的成績如下:
1、 所撰寫的論文《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在全國教育教學優秀論文評選中獲二等獎。
2、所撰寫的論文《從積累入手,讓學生善於表達》在上海市小學語文教學優秀論文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3、所撰寫的論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在榮獲上海市《上海教育科研》論文評選一等獎。
4、所參與研究的課題《小學生學習情緒調控的實踐研究》獲上海市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
5、所撰寫的論文《整合有效資源,在參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中嘗試少先隊工作的實踐》榮獲上海市《上海教育科研》論文評選二等獎。
6、所撰寫的論文《小學生耐挫心理品質的培養》獲上海市首屆心理健康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
7、本人獲閔行區第二屆《小學生拼音報》知識競賽活動優秀輔導獎。
8、2003年被評為七寶鎮特色一等獎

⑺ 淺談如何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引領作用

學校領導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引領作用,依託骨幹教師本身的優勢,發揮他們對周圍的輻射作用,促進廣大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推動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一、努力提高師德修養,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以端莊的儀表,脫俗的談吐、嫻雅的舉止、美好的姿態去面對每個人。羅曼.羅蘭說:要播灑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所以,我時時刻刻要求以自己為人師表,身體力行,用良好的品質、知識水平、教學態度和作風在學生中樹立優良的教師形象,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教育和影響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良好的情感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與孩子進行心底的、智慧的對話,使孩子在興奮、投入、驚奇和愉悅張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時時刻刻裝著學生,珍視孩子在校的每一天,保護孩子的每一次發現,關注學生的關注,驚奇孩子的驚奇,感受孩子的感受。智慧引導每一位孩子的成長。寬容地對待孩子,欣賞每一位孩子,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在獲得成就感中揚起自信的風帆。二、不斷完善自己,努力提高業務水平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既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較高的人文素養,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注意時時對自己的素質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趨勢。所以,我會在以後的日子中,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及時吸取先進的理論觀點,掌握語文學科中相關的新知識,關注教育教學中的新思路、新辦法、新內容和新趨勢,善於將這些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論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敢於嘗試新的教育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是自己的課堂教學獨具特色,讓學生喜歡上我的課堂,喜歡上語文。作為一名骨幹教師,要進一步完善提高教育質量的目標體系,細化工作措施,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備好每一節課,輔導好每一位學生,切實「讓每一個孩子成才」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個教師的心中。要真正起到優秀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成績只屬於過去,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勤奮學習、善於學習、勇於學習,才能在以後的教育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績,無愧於骨幹教師這一稱號。三、更新教育觀念 對許多老師而言,如果沒有新形勢的要求,她們只能安心於現狀,按早已熟悉的又已習慣、不變的老路行事,不會主動去思考,主動去改變教學觀念。為此,我們認真分析教師的現狀,從抓骨幹著手,發揮骨幹教師、科組長的作用,在他們引領下,讓教師們在各種平台上展示自我,在取得成功的喜悅中去理解教育觀念到教育理論,在實踐中探討一些問題,特別是探討行為的轉化問題。、體味教育不斷提升自我更新能力。如在校本培訓中,首先培訓骨幹教師和科組長,再培訓全體教師;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各年級在教導處、科組長的策劃、引領下,對專題進行討論、對話,對骨幹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觀摩,然後進行集體反思和評價,教師們就是在這活躍的研究氣氛中感受新理念,在廣闊的空間中專業得到發展。 四、骨幹教師要支持,發揮其示範作用骨幹教師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學識廣博的學科帶頭人乃至名師名家,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先進的教學理念、掌握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擁有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學校應充分利用這一教育資源,努力辦好教師培訓工作。學校還應根據培養對象的學科類別、研究方向、個性特點的需要,以骨幹教師為指導教師,並讓培訓對象與骨幹教師結師徒對子,簽訂師徒合同,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做到教育資源共享。在教師集中培訓和分散研修的過程中,對培訓對象的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進行定期輔導或跟蹤指導,充分發揮名師效應及引帶作用,使培訓對象從骨幹教師的教書育人和教育科研的經歷及他們成長的心路歷程中,受到啟迪和感悟,做到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從而增強其敬業、樂業的職業意識,樹立其勤業、精業的師德風范。骨幹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精華,發揮骨幹教師在教師團隊中的示範與引領作用,放大骨幹教師在教師團隊中的榜樣與教育作用,鼓勵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構建以教師實踐反思、教學創新、科研創新為核心的學習型組織,從而有效地推動學校學科教學改革,有效地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我校的骨幹教師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正在發揮著他們的作用,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為三小的教育成為文昌市第一做出應有的貢獻。

⑻ 淺談怎樣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

馮坡中心小學 潘葉丹能有幸參加這次的骨幹教師培訓,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意味著我以往的工作得到了肯定,也意味著今後的擔子更重了。這是一個新的起點,在以後的教學路上我還將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在學校教學以及生活中起到帶頭模範作用。具體做法如下:一繼續做研教型的老師平日里,我喜歡在教學之餘閱讀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喜歡那些精彩的教學案例與實錄,喜歡特級教師寫的教學心得,喜歡那些班主任工作中的感人的愛的教育故事。在這些故事與教學案例中,我學到了不少的教學方法,教育的理論知識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雖然不能侃侃而談,但是對於工作起到了指航的作用。特別是新課改的今天,在摸索之中,我們更要多讀書,只有多讀,多思,在實踐中去驗證,去探索,才能真正提高自己。今後我還將繼續把這樣的愛好發揚下去,在與同事的交流中向新教師推薦一些好的書刊,共同閱讀,甚至可以就一些文章談自己的看法,在理論上一起提升。在日常工作中,一名骨幹教師應該多到別的教師課堂里聽課取經,因為「三人行必有我師」。又要積極承擔一些公開課,把自己的一點好的教學方法展示出來,讓新教師學習與參照。在與新教師的交流中要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他們早日熟悉教學業務,早日站好講台。做到「帶頭學習,帶頭研究,帶頭實踐」。通過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加強說課,評課的質量,形成更為濃厚的教學風氣。不管到哪裡去,都要帶著目標,想法去,帶著辦法,體驗回,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才能發揮骨幹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二提高自身修養彰顯人格魅力作為一名老師,我們都知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那麼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在儀表,行為,語言等方面做到「身正為范」。在言傳身教中為學生樹立榜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在與同事的相處中,做到團結與合作,加強組織的紀律性,聽從學校的工作安排,少計較個人得失,默默奉獻,甘為人梯。用骨幹教師的寬大的胸懷感染一些愛占蠅頭小利的同行,創造和諧校園。三 提倡愛的教育,實現骨幹輻射。小學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面對的是剛剛起步的孩子,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常會碰到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如何解決學生成長中的犯錯與煩惱?我們應該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進步,因材施教,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真情獻給教育事業,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讓愛的教育滲透到每一個老師的心中,才能真正起到骨幹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四學校支持,提供施展的舞台為了能更好地開展教學觀摩活動,讓骨幹教師真正發揮作用,學校應該對骨幹教師給予一些權力,比如語文組長或者年級的語文小組長等小職位,帶領學科組成員學習教育理論、教學經驗,負責備課、聽課、作業檢查等日常教學工作,並讓骨幹教師承擔專項研究任務,組織老師們開展課題研究。每一年都會有新的青年教師走進校園,他們雖然有種種優勢,但他們的教學經驗不足,制約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快速提高。要讓他們能夠獨當一面,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時間的鍛煉。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就應該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讓骨幹教師作為他們的導師,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做到教育資源共享。五珍惜機會,完善自我我們是農村小學,外出學習,觀摩的機會並不多。到文昌,海口去聽課是我最開心的事,每一次我都會認真聽課,做筆記,寫感受,並把一些適合我們農村小學的教學方法帶回到我的課堂上,為我的課堂注入新的血液,加進時代的氣息。記得上次的海口聽課,當學校領導通知我去的時候,我激動萬分,從教多年,第一次能到海口去聽課,聽特級教師,教壇新秀的課那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啊。以往在同事們的口中聽到他們去海口聽竇桂梅的課與講座別提多羨慕了,老是讓他們與我講當時的情景,甚至名師的一些幽默的話也能讓我欣喜。當晚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可是清晨的一場大雨讓我沮喪萬分。從馮坡到海口順利坐車也需要一個半小時,到會場還要打的士,還不知要多久。看看眼前的電閃雷鳴,傾盆大雨,我們心中打鼓了,可是我們最終還是打著傘,冒著大雨來到車站,盡管雨水打濕了我們的頭發和衣服,可是擋不住我們追求的腳步。當我們趕到會場的時候,正是《匆匆》教學開始之時。那一刻,我的心無比平靜,找個位置坐下,認真傾聽,認真記錄每一個細節,特級教師上課時,那嫻熟的技巧,使我感到不枉此行。下午我們也是聽到講座結束才離開會場,路上我們三人交流著體會與心得都感到受益匪淺。回到學校,當同行們知道我們冒著大雨去海口聽課時,很多老師都說「你們仨真有勁頭!」骨幹教師是一項重要的教學資源,能夠為學校教師的教學與生活起到模範與帶頭作用。

⑼ 吳忠豪語文到底教什麼怎麼教學習心得

吳忠豪: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初等教育系原主任,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上海師范大學「國培計劃」語文骨幹教師培訓首席專家。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小學語文教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二期課改小學語文教材(實驗本)主編。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課程主講教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學科教學關鍵問題實踐研究》項目語文學科指導專家。
語文到底教什麼怎麼教
現代中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教學形態就是教師帶著學生一篇一篇講讀課文。語文課的主要活動是閱讀課文,嚴格意義上說是聽教師分析講讀課文。然而,講讀課文效率不高,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批評指責,因此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講讀課文的有效性。其實發達國家母語課程並不採用「講讀課文」的方式,許多國家的母語課程是以學語言為主。比如美國和法國等國家母語課程的主體是英語課、法語課,主要是學習語言知識的運用以及訓練表達能力。當然,他們也開設閱讀課、文學課,但是閱讀課也不是講課文,而是讓學生自己閱讀。據了解,美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的閱讀課就是讓學生到閱覽室里讀書。日本國語教材每學期只有3~4篇課文,國語課60%以上時間用於聽說、寫作和語言知識學習。觀照發達國家的語文課程,我們發現「講讀課文」其實不是語文教育唯一的形態,更不是最佳形態。因此,我國的語文教學改革應該跳出講讀課文的思維定式,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語文的規律,探索中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高投入、低產出」的被動局面。
語文課應該用課文學語文
現在,語文課程的一大問題是混淆了「課文內容」和「教學內容」兩個不同的概念。什麼是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就是為達到課程目標而選擇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度、價值觀等要素。語文教材中一篇篇課文給出的是「課文內容」,然而它們只是學習語文的例子。用這篇課文教學什麼語文知識,學習哪些方法,訓練何種語文技能,需要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自行選擇並確定。這就給語文老師帶來極大的困難,並且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學內容選擇的混亂。當下很多老師就是把課文內容誤當成語文教學內容,因此語文課上完,學生留下的印象多是課文內容的痕跡,而不是語文教學內容的痕跡。
其實,除了少量的古詩詞等流傳千古的經典篇目,語文課本中的絕大部分課文內容基本不屬教學內容。語文教學內容主要指學生學習語文必須掌握的、可以終身受用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這些知識、方法和技能是相對穩定的、不可替代的。
為什麼課文內容不等於語文教學內容?因為課文內容是可替代的。我們可以用這一篇課文教這些語文知識、方法,也可以換一篇課文來教。在課堂教學中將大量時間花費在文本內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上,這樣的語文往往就沒有語文味。上《月光曲》就討論月光曲是怎麼譜成的;上《鳥的天堂》就討論鳥的天堂有什麼特點,為什麼稱之為「鳥的天堂」;上《蝙蝠和雷達》就討論科學家是怎麼發現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系,等等。這就把語文課上成了歷史課、思品課、科學課,這樣的課怎麼會有語文味呢?
造成「課文內容」與「語文教學內容」混淆的原因,從語文課程內部分析,一是由於這門學科綜合性特點所致。語文課程不僅承擔著培養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任務,還承擔著思想品德、情感審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諸多任務。因此,課文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等價值觀教育內容也是語文教學內容,教師須處理好這兩項任務的關系。二是語文教材沒有明確給定教學內容,需要教師憑經驗選擇。這使得部分教師直接將課文內容當成教學內容。從課程外部分析,是因為受到社會政治環境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期里,語文課程片面強調思想道德教育任務,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放到了極不恰當的位置。其直接後果是異化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干擾了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
以本體教學內容為主要目標組織教學
按照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程功能的闡述,語文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劃分成本體教學內容和非本體教學內容兩大類:所謂語文本體教學內容就是反映這門學科本質特徵的、區別於其他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語文知識、語文策略(方法)和語文技能。這類教學內容是語文課程必須承擔的本職任務,反映出語文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本質特性。完成這些教學內容,能為學生學習各門課程奠定扎實的基礎,也能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礎。所謂語文非本體教學內容,包括情感、態度、審美、價值觀教育,多元文化的學習,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等。這類教學內容不是語文課程一科獨擔的,而是由基礎教育各門課程共同承擔的,並且學校、家庭、社會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所發揮的作用,遠遠超過了語文課程發揮的作用。
本體教學內容和非本體教學內容的提出,能夠讓我們非常清晰地區分語文課程的本職工作和兼職工作。作為以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為課程性質的語文課程,毫無疑問應該將本體教學內容作為教學每篇課文的主要目標。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國文教學的重心在於語言文字。雖然國文教學富有「教育意義」,但不是它的「專任」。然而在常態化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許多語文老師還是將課文思想內容理解當成了一堂課的主要教學目標,也就是說將非本體教學內容作為主要目標,造成本體教學內容與非本體教學內容的錯位。請看下面這個課例: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一、揭示課題,創設愛的氛圍;
二、品讀「栽花賞花」,感悟父子情深;
三、品讀「寫信教子」,感悟信的內涵;
四、拓展升華,理解偉大的父愛。
老師再送兩句高爾基先生的名言,希望能伴隨你們長大!
很明顯,這堂課的主要目標就是在營造愛的氛圍,感悟父子情深,讓學生接受愛的教育。教師圍繞這個目標組織課堂教學,其優勢是能夠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最大化;但缺陷也非常明顯,這堂課主要不是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而是在感受父愛,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其結果就是改變了語文課的性質特點,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作為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語文課,理所當然地應該以完成語文課的本職任務,即以本體性教學內容為主要目標,並且圍繞「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組織教學過程。下面我們再通過於永正老師執教《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教學環節,來認識語文課應如何正確處理本體性和非本體性教學內容:
一、學習感情朗讀;
二、學寫批註;
三、根據課文內容寫一封信。
這堂課於老師是這樣教的:首先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開始,學生能夠朗讀正確、流利,但沒有感情。於老師讓學生聽自己朗讀。於老師讀得聲情並茂,學生不由自主鼓起掌來。學生醒悟:是呀,這就叫「感情朗讀」。接下來,於老師讓同學模仿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後同桌交流,再全班切磋,讓學生充分展示。接著,於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這篇課文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讓學生把這些語段或詞語畫出來,然後在旁邊寫批註。學生寫完後,他先讓同桌之間交流,然後進行全班評點。然後,於老師出示自己的評點,讓學生體會好的評點應該是什麼樣的。最後,於老師讓學生根據這篇課文內容,以「兒子」的身份給「父親」(高爾基)寫一封信。這樣,每個學生就有了一次寫作練習。
在這堂課中,老師主要不是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而是以課文為例子,引導學生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學習寫批註,還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練習寫一封信。由此可見,這堂課的教學目標瞄準的是語文本體性教學內容。
有的老師可能會擔心,圍繞本體性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是否會造成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不理解?是否會造成語文課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任務落空?其實這是杞人憂天。按照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應該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是結合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的訓練同時完成的。換句話說,對於《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對「『給』永遠比『拿』愉快」這一價值觀教育,應該滲透在感情朗讀、學寫批註和寫信的過程之中。
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設計教學過程
常態化的語文課文教學流程是:初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分段講讀,深入理解課文思想感情——總結提升,小結收獲體會。這樣的教學流程是依據理解課文思想內容這一目標設計的,不利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語文學習方法的遷移運用。因為受制於理解課文思想內容這一主要目標,課文中的語文知識或學習方法教學只能是零敲碎打地添加、穿插,而不能按照這些知識或方法本身的學習規律去教學。結果就是教師教過了,但學生不會運用。請看《呼風喚雲的世紀》這個課例:
一、初讀課文,質疑提問
二、講讀第一段
1. 聚焦第一句:比較設問句;
2. 聚焦第二句:近義詞比較「發現和發明」;
3. 體會詞語重復的作用: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
三、講讀二、三段,體會表達方式
1. 用什麼方法表現了20世紀科學的成就?理解「舉例說明」的表達方法;
2. 體會說明文用詞的准確(「上百萬年」「百萬年」);
四、小練筆:20世紀,人類……
應該肯定,這位老師非常注意抓本體性教學內容,因此這堂課很有語文味,但是這堂課是以課文思想內容理解為邏輯主線設計的,因此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語文知識和方法教學都是碎片化的,所教內容沒有內在聯系。比如設問句、近義詞比較、說明方法、說明文用詞特點,包括最後的練筆,課文有什麼,老師就教什麼。二是學生缺少實踐操練。由於一篇課文可教的內容過多,教師又什麼也不敢舍棄,因此只能蜻蜓點水、點到為止,沒有時間讓學生自己實踐。因此有人說,語文課上老師常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老師追求的是重要內容都「教過」了,至於學生是否學會,則往往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其實,無論是教語文知識還是語文學習方法,都應該遵循從認識到實踐這一學生認識規律設計教學過程。我們都知道數學老師怎樣設計教學過程,每堂課就教一個數學公式,老師用三分之一的時間教例題,然後用三分之二的時間讓學生做練習。因為數學老師明白,如果學生不做題,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這些公式。語文老師在這一點上要向數學老師學習,不能滿足於「教過」,應該追求學生學會,嚴格依據「認識—實踐—遷移」的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流程。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因此語文教學中必須保證學生有充分的練習時間。語文老師必須深刻認識到:評價一堂語文課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標主要不是看老師教了多少知識,而應該看學生學得如何。
語言積累比語文知識與方法學習更重要
重視語文知識和語文方法的學習是現代語文教學的一大進步。必要的語文知識和方法的教學可以促進兒童語文能力的發展,這毋庸置疑,但語文知識和方法的教學必須以大量的語文積累為基礎和前提。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關於語言結構和運用的規律,須讓學生在具有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良好語感的基礎上,在實際運用中逐步體味把握」。我們必須明白,在兒童「悟性差,記性好」的年齡段,片面強化語文知識和方法教學,並因此放鬆甚至放棄語言積累,會對兒童一生的語言發展潛能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而這種損失在今後任何時候、採用任何方法都可能難以彌補。我們來研究下面這段課文的教學內容:
也許,就在不遠處,有一隻體態粗壯的金絲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樹上,眨巴著一對機靈的小眼睛向你窺視。也許,會有一群善於奔跑的羚羊突然竄出來,還沒等你看清它們,又消失在前方的叢林中。也許,你的運氣好,會在遠處密密的竹叢中,發現一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正若無其事地坐在那裡咀嚼鮮嫩的竹葉。也許,你還會看見一隻行動敏捷的小熊貓,從山坡跑下谷底,對著湖面美滋滋地照鏡子。
教學這段話,老師一般都會去抓4個「也許」組成的排比句式,或者抓特點描寫動物的寫作方法,好老師還會具體分析怎樣通過外貌、動作、神態描寫把動物特點寫具體。這些都是老師備課時細讀文本所發掘出來的教學內容,應該肯定。這些內容有些屬於語文知識,有些屬於寫作方法,都是語文課程本體性教學內容。需要研究的是,這段話還有沒有更值得學生學習的語文內容?有,那是文本的語言。讀一讀課文中描寫金絲猴的一段話:「有一隻體態粗壯的金絲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樹上,眨巴著一對機靈的小眼睛向你窺視。」同樣是這個意思,如果換成學生的語言極有可能寫成「一隻金絲猴在大樹上看著你」「看到樹上有一隻金絲猴」「看到一隻機靈的金絲猴在樹上看著你」——學生的語言往往就是一句話,而課文寫了三句。這就是學生言語與課文語言的差異。作者是怎樣用書面語言來寫金絲猴的呢?他先寫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金絲猴,「體態粗壯」寫出了它的樣子;再寫這只金絲猴在哪裡,「攀吊」把金絲猴的調皮寫出來了;然後寫金絲猴是怎樣看人的,不是看,是「窺視」,它是「眨巴著一對機靈的小眼睛向你窺視」,寫出了金絲猴的機靈、警覺。學生寫的是一句,課文寫了三句;學生只是寫出金絲猴看人,看不出金絲猴的特點和樣子,而課文寫出了這是一隻怎樣的金絲猴,它在哪裡看人,它是怎樣看的,把金絲猴的調皮、機靈、警覺寫得很具體、很形象。這就叫會寫。
怎樣把文章寫具體,大多數學生最痛苦的是沒有語言,遭遇的是語言痛苦,可語文老師卻把教學重點放在文章的寫法上。寫作方法的教學固然也很重要,但對語言發展關鍵期的小學生來說,語言的積累更加重要。因為語言知識和寫作方法的運用必須以大量的語言積累為基礎和前提,缺少一定量的語言積累,再多的語文知識和寫作方法都無用武之地。就像建造房子,首先需要准備磚頭、木頭等建築材料,建築材料的數量決定房子建造的高度。如果缺少建築材料,再好的建築設計都沒有用。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否定語文知識和方法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只是想表明這樣一個觀點:處於語言發展關鍵階段的小學生學習語文,語言積累比語文知識與方法學習更重要,對他們語文能力的提高更有效。現代語文教學過於強調語文知識與方法的教學,將其作為語文課程教學的重點,其實並不一定符合兒童語言學習的規律,這一點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閱讀全文

與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