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師資力量:將「教師培訓」升級為「教師培養」
培育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出台重大舉措,涉及教師培訓的制度化、體系化、標准化、規范化等方面,目的在於改進教師培訓的實效,提升教師隊伍的發展質量。
但是,教師培訓經歷了全面展開、廣泛覆蓋、專業協同、實踐體驗的歷史性跨越後,出現了普惠不易、後勁不足、統籌不夠、精準不易的瓶頸,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教師培訓的目標設計不到位。把培訓作為教師成長的梯子或墊腳石固然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但也容易造成各地教育管理部門過分迷信教師培訓,忽略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制度創新與發展激勵;同時,教師對培訓產生了依賴,繼續教育或終身學習主要依靠計劃內培訓,自主學習與自主發展能力的培養相對滯後。
第二,教師培訓的任務設定不先進。培訓理論主要是解決職業操守的態度與專業發展的觀念問題,實踐則主要是解決教師的技能與方法問題,但對教師的核心素養以及精神、品質、情懷諸方面的提升作用有限。
第三,教師培訓的投入產出成效不突出。各級培訓經費投入可觀,但整體效能難以令人滿意;國家、省、市、區縣和學校都在做教師培訓,但都是各做各的,相互之間沒有統籌協調,導致熱門培訓爭著做、一般培訓重復做、分類培訓不會做、緊缺培訓不想做的現象普遍存在,制約了教師培訓的成效提升,也使得教師發展質量打了折扣。
新時代黨中央十分重視教師教育,2018年初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前不久,教育部等五部委又印發了《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再次強調培育高質量教師隊伍的緊迫性。這就要求我們緊緊把握教師隊伍高水平成長的歷史機遇和崇高責任感,與時俱進、創新路徑,把教師隊伍專業發展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為此,我們要突破教師成長主要依賴培訓的做法,把教師培養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形式,使之增強動力、激發活力、形成壓力、培植續力,讓教師發展更加自覺、自主、自強,真正實現大國良師、強國優師的教師隊伍成長目標。具體舉措如下:
一是創新教師培育方式,以培養為主,培訓為輔。培養與培訓只一字之差,但含義大不相同。前者被定義為「按照一定目的長期開展的教育和訓練,使之成長」,而後者卻無此義。培育大國良師,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也不可能零打碎敲,而應系統設置、長期展開、有機合成、精準發力,將教師成長的目標落實到教師培養的系統中,使教師培養從短期實施變為長期自覺,從節點演變為鏈條拉動,從碎片生成到整體設計,切實解決教師培養的實效問題。
二是創新教師培養目標,以素養為主,能力為輔。教師素養包括教師的稟賦與才能,更能體現教師的信仰、修行、思維諸方面的品質,更能體現新時代對教師的價值要求。當然,教師素養提升不是短期行為,而是長期修煉的結果,這就要求我們將培訓轉化為培養,以終身學習、分段實施貫穿教師的職業生涯,讓教師有奔頭、有來頭、有勁頭,大大激發教師內心的原動力,為成為「四有」好老師而砥礪前行。
三是創新教師的學習體系,以自主為主,外力為輔。以「培養」作為教師培育的主旋律,必定要求統整教師職業生涯的學習環節,明確教師從入職、上崗、熟練、骨幹、名師、專家各個階段的學習內容,要求教師自我追求學習質量、自我設計學習方式、自我提升學習成效,並在教師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各培訓機構與所在學校給予必要的扶持和幫助。這樣,將使教師成長具有更突出的自主性、多樣性、特色性。
四是創新教師培訓模式,以個性需求為主,區域統籌為輔。針對每個教師設計終身培養計劃,並且配備導師、選擇課程、供給資源、配置實踐條件等,使每個教師有合適的培訓時間、地點、任務、目標,從而減少培訓課程重復、無效培訓等弊端,也有利於各級培訓機構統整培訓力量、精心設置培訓課程、理性選擇培訓對象、科學制訂培訓方案並加以實施,對於增強培訓的績效是十分有利的。
總之,將短期轉化為長期,將碎片轉化為整體,將被動轉化為主動,將模糊轉化為確定,是培訓向培養跨越的有力「腳樁」。只有我們堅定地打好、打實這些「腳樁」,新時代教師隊伍的培育才會有新面貌。
❷ 教師培訓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教師培訓的主要形式包括:
(一)參加進修班、培訓班或者研修班;
(二)專到教學、屬科研、生產單位進修;
(三)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學術講座;
(四)出國(出境)進修、考察、培訓;
(五)單位組織的學習和有考核的自學;
(六)接受現代遠程教育;
(七)其他形式的繼續教育。
❸ 教師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培訓
隨著教師培訓力度的不斷加大,國培、市培、區培以及校本培訓的次數、人數不斷增多,一種「厭培」現象隨之產生,表現出教師缺乏參加培訓的內驅力,不想、不願、不樂於參加培訓,甚至逃避培訓。反思其現象的背後,我們認為,現在的教師培訓存在培訓課程理想化,「好聽不中用」;培訓師資學術化,「能上天下不了地」;培訓形式單一化,調動不起參訓者的學習主動性;培訓反饋延時化,起不到評價促進質量提高的作用。怎樣使教師培訓更具魅力與實效?為此,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在業已開展的「教師行動研修」的基礎上,實施「研訓合一」,尊重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成人學習的心理規律,豐富研訓課程,精選研訓師資,創新研訓方式,活用反饋機制,開展「澆根式改善型」的教師研訓新模式。
「三貼近」:重培訓願景的指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平台在課堂,主要方式是上課,所以,他們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關鍵在於實踐性知識的不斷豐富,實踐智慧的不斷提升,在教育理論與實踐經驗的適切融合。教師培訓,只有貼近學校,才能突出「以校為本」的問題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現實性;只有貼近課堂,才能凸現「以教為本」的專業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只有貼近教師心靈,才能彰顯「以師為本」的發展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發展性。
「三為主」:重培訓課程的選擇。在培訓課程的選擇上,要充分理解一線教師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和真實需求,就必須很好地貫徹「三為主」的思想。即:構建以更新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智慧為主的「創造型」課程;二是深化以提高教學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的「體驗型」課程;提倡以讀書反思、課題研究、經驗提煉為主的「反思型」課程。
「三結合」:重培訓方式的創新。從「問題+課例」的基本培訓方式出發,靈活運用任務驅動式、課例研討式、協作互動式、課題引領式、展示輻射式等多種培訓方式,很好地實現了「三個結合」。即「圈養」、集中培養與「放養」、自主發展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相結合;關注個性發展與追求階段發展相結合。從而,使每一位參培教師都能在解決「真問題」中得到「真發展」。
❹ 如何構建高效的教師培訓體系
基層教師的職後培訓是基礎教育事業良性發展的推動力。缺乏公平性的教師培訓場域關系、形式單一的教師培訓產品供給機制、反饋機制缺乏的單向信息傳遞機制直接導致我國教師培訓實際培訓質量差、培訓效率低下,構建高效的教師培訓體系迫在眉睫。增加農村教師參訓名額,依據公正、公平、公開原則進行受訓教師、培訓組織機構的選擇,結合實際需求進行適當的權利分配、採用教師自主選學機制、充分利用市場競爭的激勵作用豐富培訓產品供給機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系統性的互動式教師培訓信息化管理平台,轉變觀念,構建高效、科學的教師培訓體系,為我國基礎教育良性發展保駕護航。
❺ 國外怎樣開展教師培訓
國外不同國家的教師培訓方式也是不同的。
日本:政府大力度「教育投資」效果顯著
日本極為重視新教師進修。日本要求剛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新教師用10天時間學習教師須知的一些內容,例如,教師的使命、教育宗旨、學校的各項制度、學校的經營以及教師福利等等。另外,還要用10天時間進修教學方面須知的內容,例如,熟悉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懂得如何做學期教案、月教案、周教案和日教案,學習教學方法的原理和使用教具,如何上好道德教育課和對學生進行生活指導以及學習如何做好教學實習工作等等。
此外,日本為了開闊教師的「國際視野」,增長見識,「增強對教育事業的自豪感和自覺性」,從上世紀70年代起每年派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教職員出國進修,已持續了20多年。
英國:通過遠程方式開展教師培訓
在英國,通過高校與相應的培訓機構提供教師遠程培訓迅猛發展,比如英國開放大學、萊斯特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等都用遠程教育的形式開展研究生層次的在職教師培訓。
此外,英國東部高質量教師培訓中心專門開設了在線學習網站,為教師教育者、培訓人員和受訓教師提供大量網路培訓資源,以便將教師教學經驗廣泛傳播,在整個東部乃至國家層面形成有效的交流和傳播框架。
波蘭:教師在職培訓考核靈活
波蘭在職教師參加高等學校的函授學習,不需要經過任何考試,而由有關教育部門指定參加函授學習的在職教師人選,這樣做有利於消除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而又沒達到高等教育水平的教師參加函授學習的顧慮,為在職教師大規模地參加函授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高等學校函授學習期間,參加學習的在職教師可以不按慣例,靈活地參加期末考試。他們可以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時間參加考核或考試。對於年紀較大的教師,鑒於他們有比較豐富的經臉和實踐知識,波蘭國民教育部門創造條件,使他們接受近於高等教育有關專業水平的專門培訓。一般地說,在對老教師進行專門性質的考試前要給他們一年的准備時間。
美國:教師進修與獲得學位、增加工資相結合
美國不具有學位的教師只要學15個學分,就可以保持教師的資格,不至於失業。如果教師要學位,要提高資格,則需學滿30個學分。提高資格可以增加工資,所以,他們進修的目的在於獲得學位和增加工資。因為他們的工資是按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評定的,而且他們的職務沒有終身保障,教員資格有效期一般是5-10年。為此,要當教師就必須不斷掌握新知識,最少也要學完研究院課程的15個學分。這樣,教師進修與教師的物質利益相結合,教師自學和參加進修的積極性就比較高。
加拿大:教師晉升靠自主培訓
在加拿大,教師上崗實行許可證制度。教師的薪金、職位與其學歷、學位一致。教師晉級需要評審,晉級的唯一途徑則是自費到教育學院拿新的學位。這種制度把教師知識更新和進修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很值得我們借鑒。
瑞典:教師指導官制度
在瑞典,教師指導官制度是保證教師進修和提高師資技能的重要措施。教師指導官主要負責巡視各學校的教學工作、指導教師在職進修和能力提升。瑞典全國現有教師指導官200多名,他們一半時間擔任某一學科的教學工作,每年必須參加兩次由中央教育廳主持的特別講習。教師培訓機關和教師指導官在中央教育廳的直接監督下,一年內要使1萬名教師受到再教育,這個數量相當於瑞典教師總數的15%。
❻ 教師培訓:需要培訓什麼樣的內容
隨著教師培訓力度的不斷加大,國培、市培、區培以及校本培訓的次數、人數不斷增多,一種「厭培」現象隨之產生,表現出教師缺乏參加培訓的內驅力,不想、不願、不樂於參加培訓,甚至逃避培訓。反思其現象的背後,我們認為,現在的教師培訓存在培訓課程理想化,「好聽不中用」;培訓師資學術化,「能上天下不了地」;培訓形式單一化,調動不起參訓者的學習主動性;培訓反饋延時化,起不到評價促進質量提高的作用。怎樣使教師培訓更具魅力與實效?為此,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在業已開展的「教師行動研修」的基礎上,實施「研訓合一」,尊重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成人學習的心理規律,豐富研訓課程,精選研訓師資,創新研訓方式,活用反饋機制,開展「澆根式改善型」的教師研訓新模式。
「三貼近」:重培訓願景的指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平台在課堂,主要方式是上課,所以,他們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關鍵在於實踐性知識的不斷豐富,實踐智慧的不斷提升,在教育理論與實踐經驗的適切融合。教師培訓,只有貼近學校,才能突出「以校為本」的問題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現實性;只有貼近課堂,才能凸現「以教為本」的專業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只有貼近教師心靈,才能彰顯「以師為本」的發展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發展性。
「三為主」:重培訓課程的選擇。在培訓課程的選擇上,要充分理解一線教師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和真實需求,就必須很好地貫徹「三為主」的思想。即:構建以更新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智慧為主的「創造型」課程;二是深化以提高教學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的「體驗型」課程;提倡以讀書反思、課題研究、經驗提煉為主的「反思型」課程。
「三結合」:重培訓方式的創新。從「問題+課例」的基本培訓方式出發,靈活運用任務驅動式、課例研討式、協作互動式、課題引領式、展示輻射式等多種培訓方式,很好地實現了「三個結合」。即「圈養」、集中培養與「放養」、自主發展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相結合;關注個性發展與追求階段發展相結合。從而,使每一位參培教師都能在解決「真問題」中得到「真發展」。
❼ 教師需要什麼內容的培訓
中小學教師中能教好書的多,但既能教好書又能做好研究的少,在「上課」「科研」與「寫論文」方面,確實是「做的比說的好,說的又比寫的好」,這是「你知道的」。在一些骨幹教師、教學名師培訓中,教育科研課程是必修模塊,實踐經驗證明,教育科研不是教會的,而是做會的。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在教師的教育科研板塊的培訓中,從課程設置上,採取「激發研究興趣、跟學研究型教師、篩選一個小型課題、做中學習研究方法」的培訓實踐,收到了很好的培訓效果。
一是培訓學員發現、篩選研究問題的方法。學院在教學名師培訓中,以「問題發現單」的方式,從「課程標准、教科書、課堂觀察、專家講座和自我經歷」五方面去發現、篩選研究問題,確定小課題。
二是典型引路。跟研究型教師學研究,如初中數學教學名師培訓班的一個小組,到巴蜀中學跟隨特級教師余志淵學習2周,看余老師如何以教學案例、教學日誌、教學隨筆記錄教學中的困惑,如何巧妙地把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結合,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等,跟學後的5位學員後來慢慢地都做起了研究。
三是在研究中學習研究方法。課例研究與文獻研究是學院每個長班都必須貫穿始終的。如農村初中語文教師閱讀與寫作專項培訓班,在邊觀課邊講課堂觀察方法、撰寫課例研究報告的基礎上,每組學員以「文本解讀方法」為題,圍繞一篇文章進行解讀,或對整篇文章、或選擇一個點(如結構、手法)、或關注一個片斷,形成研究的「小課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開展研究。又如初中數學教學名師培訓班學員、涪陵第十五中學校熊知龍說,自己在當地教書還是有名氣的,抓升學率也是一把好手,但是就怕教育科研。他到了培訓班,跟隨了影子教師,學習了研究方法,覺得自己是可以做研究的,於是,他不知不覺沉浸到了文獻研究中,他結合課例所做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指導策略研究述評》和《教師該為學生的思維探究提供怎樣的問題支持——「積的乘方」課例研究》,發表於《教育研究與實驗》和《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上。還主持了市級課題「主體參與式生命課堂」的子課題「五環六步教學法」的研究,也經常被長江師范學院等邀請授課。訪談中,他笑著說,這一培訓前後的變化,有時,連我自己都不太相信。
❽ 如何設計教師培訓方案設計
案例:
一、指導思想:
為了加快素質教育進程,提高全體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我縣把教師培養的工作當作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努力使教師了解前沿理論動態,拓展新的教育基礎理論,擴大人文與科學領域知識面,學習並掌握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研究學前教育教學活動的規律,增強專業技能。形成課程特色和自身教育教學專長。
二、培養目標和任務:
結合指導綱要,從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對教育新理論,新知識的學習,通過多種途徑使教師迅速成長成熟起來。通過一年的培訓,力爭使每位教師在政治思想、師德修養、業務素質和教學育人的實際工作能力方面達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礎上,培養一批有較高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的骨幹教師隊伍。
三、培養對象:
全縣幼教工作人員,堅持政治上高標准,嚴要求;業務上壓擔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熱情關懷,為他們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促使他們上一個台階。
四、具體工作措施:
(一)加強全體教師的思想建設,把師德修養放在首位。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教育、德育綱領性文件,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等,用正確的思想和理念激勵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幼,安心於自己的教育教學崗位的思想觀念。
(二)通過以老帶新結隊子,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師專業知識、教學技能、教學藝術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師工作的基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素質,因此,我們把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作為培訓重點。
(三)加強教科研培訓,提高教科研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引導教師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際,開展教科研活動,展開教育教學的研究,學期結束圍繞這一方面撰寫論文和教學心得。
(四)狠抓教學常規,在備課與上課、聽課與評課等方面著重指導。
(五)做好其他人員的崗位培訓工作。後勤組做好保健醫生、保育員、廚房工作人員的在崗培訓工作,緊緊圍繞教育教學中心工作,將提高服務質量,服務態度,服務水平作為重點,力爭使人員素質得到提升。 月份工作安排(主要安排培訓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