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暑期教師培訓感想之一:什麼才是真正的「師德」
每年暑假,學校都遵照教育局要求,對教師進行培訓,說實話,在這么炎熱的天氣,全鎮教師做在一間沒有空調的大教室,其培訓效果可想而知。今天是我們鎮開始培訓的第一天,全鎮幾百名教師聚聚一堂,領導前面講話,大家下面談心。整個教室聽到的是呼呼的風扇聲,大家的談笑聲,聽不清楚的則是領導的講話聲。很有幸,今天去的比較晚,找到一個不錯的位置,前面第一排。因為在領導眼皮子下面,聽得還算認真。我們校長今天的講話內容是有關師德建設方面的,說實話,他的觀點,我不敢苟同。 從校長的講話中,他認為師德應該是以下這些表現形式:老師總應該是起早貪黑、廢寢忘食的,他們總是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老師總應該是早生華發、滿臉倦容的,他們總是處於身體過於疲勞造成的亞健康狀態;老師總應該是步履匆匆、一心工作的,他們總是不得不放棄家庭、孩子,甚至放棄見上臨終前的父親或母親最後一面……,最起碼在我看來,我們校長是這樣理解的。其實,不是我們校長一個人這樣理解,這也許是我們很多人的慣性思維。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被贊美,然後為有過這樣經歷和事跡的老師戴上沉重的光環。 在我看來,目前存在這樣兩個與師德相悖的問題:一是認為師德只是愛,對學生過分呵護遷就,推崇無差錯的教育,無過錯的教育,褒揚之辭信口就來。老母雞式的愛,用自己的辛苦給學生製造不當的負擔,認為超過12小時工作,和學生「耗」在一起的教師就是好教師。二是師德的現狀比較多關注的是師生關系,是教師對學生的愛,這方面表現的比較充實,但作為師德的另一方面,反映在師生之間的關系中的「德」和個人修養方面的「德」,業務發展方面的「德」都認識和展現的不夠。 其實,學生對老師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教師所傳授的學科知識,而是教師做人、做學問的態度,是學生與教師充滿人格魅力或個性魅力的心靈碰撞,是教師對他們激勵性(或相反)的評價。 對學生而言,什麼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有人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答案雖然是多種多樣的,但共同的主題是:教師的人格、教師的為人、教師的學識。老師教給的知識很快就會遺忘,但是老師最有特點的表情、最有個性的語言、最偉大的人品、老師做人、做事的態度。教師的人格魅力,卻給學生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有著長久的影響。教師的人格力量包含教師的正義感、公平、正直、富有同情心、仁慈、富有犧牲精神,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學識淵博、善解人意等等這樣的品格,而這些品格正是學生們最最期待的。 有德的教師形象,不應該只是一味付出的教師形象。許多報道的優秀教師都不是好兒女,不是好媽媽,不是好父親,不能給父母盡孝,不管子女死活。我覺得這不是師德宣傳的方向。親情和師德不是對立的,師德不等於滿足學生的,可能犧牲教師發展的一切需求;不對自己孩子負責的家長(老師),也不應是師德的榜樣。我們的教育不再是教師單純地為學生付出,而是教師創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相互鼓勵、相互支撐、相互推動著不斷前行,把教和學的過程變成師生雙方實現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舞台。教師的幸福應該是不斷地被學生超越,又不斷地超越自己。也只有經歷這樣的過程,教師才有戰勝挑戰的成長體驗,才有真正的教學生活,這才是教師所應追求的職業感受,也是師德要求的較高境界。
B. 幼兒園教師培訓後收獲和感想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一、對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設計的重新認識。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成功與否,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主要有教育目標、教育課程、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方式等因素,李素英專家再次給我們闡述了制定目標的重要性等等。
二、對幼兒園教學評價的再思考。
看完活動後,高靜組長又講了幼兒園教學評價——幼兒園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教師進行計劃、設計和組織的專門活動,或稱正式指導的活動。對教學活動的評價是幼兒教育評價的重要內容。教學活動的評價,因教育及教學觀的不同的方案,評價項目也因此有所不同。但教學評價的核心目標都是為了了解教學活動的成效,了解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幼兒的行為,了解教學對幼兒發展的意義。因此,我們認為教學評價的基本價值取向應該是:教學應促進幼兒認識、學習方法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體驗、嘗試和發現等是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適宜的目標和內容才能引發真正有效的教和學;教學應當具有開放的、能激發幼兒探究慾望和思考的環境;產生問題、引發互動是有效教育的重要特徵;教學過程應該讓幼兒感受挑戰。
三、對自身的反思
聽了這么多骨幹教師的評課,雖然角度各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很多老師都提到的,那就是崔傑老師的多媒體運用熟練,技術性能很高,有人說年齡越大,人就越懶惰了,我知道這話不可能適合所有人,但是確實有些人能夠激情不減。作為一名幼兒骨幹老師,有時需要冷靜的思考,更多的時候需要噴薄而出的情感,需要與時俱進的各方面領頭的精神和技能,雖然我不能很好做到對電腦精通這一點,但是也算是我這次學習後的一點感觸吧,以後會努力的!
C. 如何讓教師培訓更有效
第一、要確立培訓目標和目的;
第二、要明確培訓對象;
第三、要了解培訓需求、設計和規劃培訓內容;
第四、做好培訓師和培訓機構的選擇;
第五、明細培訓時間、地點和培訓次數;
第六、培訓教材准備;
第七、做好培訓考核與評估;
第八、做好培訓預算。
在制定培訓計劃應遵守幾個原則: 針對需求、內容全面、 效益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等。
D. 最優秀的教師如何取得新的進步觀點進行培訓
和朋友的眼光,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心情,不顧別人的感受去愛,去追逐?也許你會在他版離開的時權候難過傷心,但是總比失去自己的靈魂好.因為沒有人會陪你一輩子的……
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那個人便會在你最想忘記的時候出現在你的心裡,會在你最難過最失落的時候出現在你的心裡,可是你卻想了又想卻無法確定是否要告訴他你現在的感受,你現在的苦惱,因為你在乎他的感受,在乎他的想法.可是有時候越是在乎就越容易失去,越容易讓自己受傷.難道這就是愛嗎?這種愛是很痛苦的,就像我一樣,愛情也不要像手裡的泥土越抓緊,就容易流下來,最後剩下的只是少之又少的塵埃.如果愛也這樣,
E. 培訓後的感想怎麼寫
給你個思路,個人再發揮下。
通過這次培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於教育事業。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過這次認真的培訓和自己的努力學習,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 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地區與地區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區力的競爭,綜合區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教師 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
F. 如何培養教師理念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正面對著一個新的課程環境,新的課程研究模式,一個要求教師角色向廣度延伸,向深度拓展的時代背景。在這個傳統教育方式與現代教育方式激烈對峙的轉型時期,交織著教師的退縮、彷徨,奮進的各種心態。課程改革點的基礎是教師,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改革就難以成功。所以,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老師究竟如何去應對這種改革背景,並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就成為新課程實施與否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開展反思性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反思性教學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對教學不斷反思、對業務不斷提高、對自我不斷發展,以促進教師發展朝終身化方向發展。反思將強化教師的創造性、激勵個人成長願望、有益於傳授主要知識和培養課堂技能,養成教師的專業氣質。這就要求教師要克服一次性學習的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使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成為教師反思和提高的機會。教師的備課就要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隨班級、學生的不同而變化。這就意味著要求教師的每一堂課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陳出新,無形中培養了教師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意識。我們教師要力圖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提高自己教學質量、指導課堂教學、拓寬自己專業眼界的機會。因為無論一個教學過程多麼好,都可以改進或改革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
二、分析教學經驗,養成研究習慣
作為教師要不斷地分析教學經驗與學生學習之間的關系,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創新,把學生的需要與長期的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一旦養成終身的自我評估習慣,教師將不斷地挑戰自己,發展自己,從而把專業的成長與發展和賦予課堂教學以活力當作自己的責任。我們還要挖掘學生和當前語言教學的知識深度、開拓他們知識的內容廣度、促進學生和教師的認知發展。要明確地認識到教學是一個發展的領域,所以我們教師要經常研究教學實踐,精通專業人文知識,同時還要了解教學的前沿問題,跟上學科的發展。通過創新,通過各種方式主動研究自己的教學,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領域,自覺養成終身研究的習慣。
三、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促進自我發展
為更新自我知識,教師還要積極地與其它學科教師進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學習,積極尋求同事的幫助,以教師和學習者的身份繼續發展自己。同時,參與同行教師的教學、歡迎同事以他們的觀察幫助自己做自我評價,或學習其他在教學上富有經驗的教師。從而提倡內部合作與團隊精神,實現跨學科、跨層次教學。我們教師更要不斷分析、評價自己的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形成自己教學行為原理,促進終身自我發展。還要經常與同事交流、參加集體備課和研討課,強化自己成為終身學習型的教師。
四、轉變教育觀念,確立新型理念
只有樹立符合新課改精神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從而培養出時代需要的合格人才。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促進了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的快速更新。現在的學生可以藉助多媒體課件、錄音帶、光碟等進行學習,學習內容的自主性也增強了。因此教師必須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確立新型的教育教學理念,由封閉單一化的教育轉變為開放式多元化的教育,由知識傳授型教育轉變為既傳授知識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育,由終結性教育轉變為終身性教育,由傳統教育轉變為發展學生個性的教育,由課堂講授式向探究式學習轉變。新課程要求我們從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而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同時,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新課改的帶動下,教師要徹底地完成好角色職責的轉化,真正成為學生學習中的引領者。
五、加強教學研究,提高創新能力
科研能力是新一代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師不僅僅教書育人,更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應具有敏銳深邃的學術洞察力和研究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是最有可能變成教育能手」。科研是對未知領域的開發,是對教學改革中未定論的問題的研究與實踐,是教師對本專業的深入研究,它有助於利用多種方式表達教學內容,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去思考,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教師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干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己有的教學實際問題,則會對己有的理論更深入理解,對新的問題更敏感,更有創見。科研活動不僅僅是一種邏輯思維活動,科研活動的本質在於創新。教師直接肩負著民族振興,國富民強的責任。這就要求教師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培養自己開拓創新的崇高的職業精神。只有具有創新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國際競爭的需要。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增加知識儲存量,腳踏實地地在課改中與學生共同探尋,不斷創新。同時,更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強化教師自我發展的終身化意識。
G. 培訓後感想怎麼寫
給你個思路,個人再發揮下。
通過這次培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於教育事業。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過這次認真的培訓和自己的努力學習,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 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地區與地區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區力的競爭,綜合區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教師 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並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淺夠默化的影響和熏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後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第三,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麼應為之,什麼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范、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H. 教師培訓總結怎麼寫
很榮幸參加了XX年xx區中小學「名教師」培訓班的培訓學習,非常感謝區教育局為我們搭建了如此好的一個學習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貴的機會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總的來說,這次的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教育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學員圍繞專題進行的觀摩課,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通過這一輪的培訓,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樂觀對待教育事業
回首這半年的教師培訓,真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特別是xx教授有關《尋找教師的職業幸福》的專題講座,真是心生感慨,讓我受益非淺,讓我懂得從平常的工作中去體驗幸福。我們老師面臨著來自自身、學校、家庭、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面對如此重大的壓力,我們必須先學會愛自己,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因為一個人的心理因素不僅影響到人的健康和壽命,還關繫到人的成敗。作為教師要學會調試自己的心理,同時還要學會與學生溝通,用陽光般的心態積極面對學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堅持讀書,豐富自己的內涵。
任何人想發展都離不開書,讀書的邊界就是人生的邊界。書籍可以讓我們跨越時空與先哲進行精神對話。給我們培訓的老師,幾乎都談到了這個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還要博覽群書。不讀書,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學,如何在課堂上與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如何與時俱進地掌握教育教學的技巧?在培訓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與不足。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我深感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博覽群書,授課時才能做到游刃有餘,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無味。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刷新,而不是復制。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台,同時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更需要有創新的思想創新的理論。因此,以後要堅持讀書,以豐富自己的內涵,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
要做創新型、研究型的教師
通過此次培訓,我得以反思自我,尋找自己與「名教師」之間的距離。我經常會思考: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怎樣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師?怎樣成為學生好的引導者?平時我們疲於應付日常教學,很多問題都沒有認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
1.教--研分離。「教師在行動研究中成長」,要想成為一名教育科研專長骨幹教師,光會教還不行,還得研。要朝著教育特長型發展,這就要求必須在一定行為規范的基礎上,將自身調節機制放在教育活動的控制執行環節上。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多做創新嘗試,要多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以堆積、沉澱並吸收經驗。通過此次培訓使我認識到一個教師不僅要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還應該從經驗型逐步向研究型轉變,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2.缺乏激情和創新。
通過此次培訓,通過聆聽各位專家的精彩講座,通過與各學員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貧乏.我覺得自己太安於現狀、自滿自足多,緊迫感、危機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縛,惰性大,闖勁少;課堂上展示自己才華多,給學生參與的
機會少。通過培訓,我清醒地認識到:激情和創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師的必要因素.
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自身的素養,人格的魅力,離不開廣博的知識,離不開先進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教學技術。通過學習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轉變,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的更為系統。本次專家的講座可謂:深刻獨到,發人深省,作為教師,必須有淵博的學科知識,良好的思想品質,特別是骨幹教師,更應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教學技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將次此培訓學到的新理念,新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去,我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咀嚼、消化,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要不斷搜集教育信息,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知識。我相信,孜孜以求,堅持不懈的理論沉積,一定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