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色彩培訓的韓久久老師都是在哪上課
韓久久老師在中國形象協會上課,韓久久在中國形象設計協會有課時,他版有時候會在那裡上權課,韓久久老師是中國形象設計協會的高級講師,他得課程教我們如何提升自我,如何塑造自己,提升自我形象,提升氣質。同時還會講授一些市場營銷方面的案例,讓我們全方位的提升自我,學習成為更好的人,他的課程非常生動有趣,實用性強。
韓久久老師一直專注研究提升個人形象,在服裝搭配中,經常要把兩種或者多種不同特點的元素(色、形、質等)相互協調起來,以免造成矛盾和視覺上的混亂。簡單說就是讓其有一定的秩序感。
㈡ 如何在學習水粉畫的過程中培養色彩感覺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美術的核心在於創造。由線、形、色、圖組成的美術的基本要素,是美術教育的核心。色是審美信息之一。因此必須培養兒童對色彩性質的了解。在美術教育中,發展兒童認識顏色的能力,通過美術活動提示以顏色的規律性為基礎的色彩學規律,有助於兒童審美趣味的培養。就培養孩子的色彩能力來說,我認為在水粉畫活動中,對孩子在色彩上的認知,感覺有較大的幫助。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培養小學生在水粉畫上的色彩能力。 首先,教師自身要有豐富的水粉色彩知識,讓學生在水粉活動中產生對色彩的濃厚探索興趣。 了解色彩的規律性對小學教師至關重要。教師本人要對色彩有深切的認知,具備一定的色彩素養。色彩就是具有鮮艷的顏色,這是盲目的色彩認知缺乏症。色彩有原色、間色、復色、明度、色相、飽和度等,明色、色相、飽和度是色彩的三要素。小學教學中,學生主要學習分辨和使用基本色原色和間色,也可以有幾種復色,如棕色、紫紅色及無彩色,進而學習分辨色彩的明度及飽和度。對色彩的辨別認識有助於兒童更有意識對色彩加以使用。當然,在美術活動中,更重要的是利用學生自發本能的感情沖動,讓全心全意自由選擇色彩的使用。使他們獲得豐富的色彩經驗和充分表現潛力的機會。 興趣是入門的前提,是最好的教師。培養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先導,而好奇又是興趣的先導,沒有好奇的心理活動,就不會產生興趣。對孩子興趣的轉移要正確對待。兒童興趣廣泛,有好奇心,什麼都想摸一摸,試一試,這是健康兒童正常表現。盡量去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是明智的,如果他本來喜歡畫畫,忽然不喜歡了,一定要分析原因,可能是成人指導不當,打擊了他的興趣,這可以補救;也可能遇到更有吸引力的事情,轉移了也不是壞事。大部分孩子對色彩非常喜好,這對為色彩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前提。為了引導他們對色彩的追求,發展他們的色彩能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我從水粉畫入手,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他們逐步提高。 一、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追求認知色彩 比如說:有些孩子的小坐墊色澤鮮艷,色彩和諧,甚是好看,在孩子們上課前,我有意識地叫嚷,讓孩子們發現:呀!同學們的坐墊真好看,有黃色和藍色在一起好看極了,你們的媽媽真有眼光!嘩!這個坐墊也不錯,在紅顏色里印上黃顏色的花朵,好看極了!在我故作聲張中,孩子們一個一個地被吸引來了,都象模象樣地欣賞起來。有些孩子還不甘落後道:黃老師,我的坐墊也好看啊!你看,有這么漂亮的顏色,我最喜歡了!於是,孩子們紛紛去發現自己的坐墊並急於介紹自己的坐墊漂亮。趁此機會,我設計了水粉畫《漂亮的小坐墊》,引導孩子以組畫形式,用自己喜歡的鮮艷顏色去表現。於是,就產生了漂亮的裙子、小毛巾、節**的裝飾等等好的題材。我隨機地引導孩子在生活中發現五彩的顏色,並用心設計活動,在孩子好奇、感興趣中慢慢使他們對色彩有了濃厚的興趣。 二、 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水粉活動中追求色彩的魅力 根據水粉的特性,我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亂塗亂畫中發現水粉顏料的魔力,主動去探索色彩。首先,我讓孩子認識各種水粉顏色,孩子看到這些已躍躍欲試了,我還鼓勵他們說:在白紙上用它們來玩游戲,會有新發現。於是,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把這些顏色在畫紙上瘋狂地塗呀、玩呀,他們驚訝地發現,原來的顏色不見了,卻變出了很多種見過和沒見過的顏色,但有的卻很灰暗。就這樣,孩子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喜歡上了水粉活動。 其次,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在水粉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色彩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的色彩能力,增強他們的審美情感。 美感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為了全方面地提高他們的色彩能力,使其有較強的審美情感,我從水粉畫的色彩規律性入手,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引導,逐步提高他們的色彩能力。 ﹝一﹞、引導學生從水粉游戲中學習色彩知識。 小學生處於不定向、不規則的狀態中,他們對顏色的偏愛,雖然和個性、氣質及興趣有關,特別是和年齡有關,但多數情況下,是下意識的選擇,我們不能用成人繪畫作品的標准要求學生。教師要從孩子的繪畫心理著手,設計有趣的課題,滲透理性的指導,讓孩子們在玩、塗中學習到色彩的知識。 1.原色練習。 讓孩子在以深色為底色的畫紙上運用各種顏色畫花朵、畫煙花等,他們發現把鮮艷的顏色放在黑色上,畫面效果棒極了。 2.選擇與物體相似的顏色。 隨著小學生感知顏色能力的逐步提高,他們辨色的能力也從粗糙到逐步精細。在開始引導小學生選色時,可啟發他們選出最突出最單純的顏色。他們選色時,教師應注意不要把顏色說得很絕對,調動他們的觀察力,讓學生在觀察中得出結論並表現出來。如:《樹》,我組織他們到操場上觀察:樹乾的顏色、樹葉的顏色,並讓他們把發現到的顏色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來。於是有些學生畫樹桿時除了用咖啡色外,還用了綠色、黑色、甚至白色。有些學生畫樹葉時,有綠色、黃色、藍色,甚至黑色調配出不同的綠色來畫出葉子的嫩、老、綠、臟。3.配色。 配色是學生在更多地感知顏色的基礎上,依賴直覺感受進行創造,它從學生對顏色的審美觀出發,表現了個人對顏色的愛好。小學生基本上是運用深淺之間的明顯對比的方法,探索原色與原色之間,原色與間色之間,同種色深淺之間對比,使畫面色彩鮮明。如:引導他們畫《花瓶》時,很多小學生都喜歡把紅色和黃色、黃色和紫色進行相配,於是我對他們說:其實,藍色、黑色、咖啡色都想來打扮你們的花瓶,讓它們和別的顏色配在一起,也會很好看的!孩子創造性地把這些顏色還有其它的顏色相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逐步提高他們的色感和配色的意識,切忌教學生一種固有的配色方法,妨礙他們的創造。4.色調。 從局部的配色逐步發展到整體配色,表現出色彩和內容的聯系。如引導學生用暖色調表現節**氣氛,用冷色調表現夜晚、冬天等。在配色時不受配色規律的限制,而是受直覺制約,用色就會十分大膽。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用自己的直覺去選多種配色方案,等量齊觀他們的色彩感覺。如:引導孩子畫《下雨了》,組織學生觀察下雨天空的顏色,雨中行人衣服的顏色、雨傘的顏色,於是,孩子用了灰色調表現天空的顏色,裡面有五顏六色的雨傘、雨衣,畫面效果就會好很多。 二. 尊重學生個人的色彩風格 有些學生比較喜歡一些較暗、灰的顏色,這時,教師不能強求孩子硬是用鮮明的顏色,更不能用言語打擊幼兒的色彩意識:怎麼這么難看?黑乎乎一片。教師應了解孩子的心理:為什麼用這些顏色?並進行適當的引導,在黑暗中尋求光明,使孩子的作品光明、開朗。如:有一次畫《地球》時,張詩雨小朋友把地球上的樓房畫得臟兮兮的,地面用上了黑色,問她才知道:地球受污染了,人類都生病了。於是,我馬上引導張詩雨小朋友說:你的作品很有表現力,可是人類都生病了,那多傷心啊。我們都想在綠色的地球上穿著漂亮的衣服快樂的生活。你看,我們柳河縣的一統河,幾年來多方面的保護、改建、加固。水多藍、多清啊,那些魚兒多快活啊!後來,我和她一起用了白色、藍色,還有其它亮麗的顏色把作品拯救了過來。現在,學生辨別色彩的明度、飽和度的能力逐漸提高。在用色彩表現自己的情感能力的同時,隨著其認識能力發展,孩子能按照物體的固有色來著色,畫面色彩的種類多,色彩鮮明、豐富,有時能有主調表現畫面。 三 引導小學生在美術欣賞中提高色彩能力 美術欣賞是小學生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美感經驗產生於個體與作品的交互作用。對視覺藝術的知覺不僅有賴於一般知覺能力,而且還需要欣賞藝術形式的技巧。德國教育家斯克沃茲1965年在實驗研究後得出結論:學生的藝術品味和創造性受周圍環境中的藝術作品的影響。名畫作品豐富多樣、色彩等都較為完美。在引導他們欣賞時我用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語言引導孩子,結合他們已有的色彩知識,把握作品的色彩方向。同時,引導孩子結合自己的體驗充分表達自己對畫的感受,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後提供材料,讓孩子結合自己的感受與理解進行模仿。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色彩能力,獲得豐富的美感體驗。努力營造感知美的環境,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體驗和感知美的機會。充分運用多種手段,引導他們自覺建立起良好的審美感覺,激發他們的藝術情感,形成表現美和創造美的強烈氛圍。 綜上所述,教師要把握好孩子的繪畫心理特徵及年齡特徵,運用各種手段、形式,為孩子提供有豐富色彩的環境與條件,尊重孩子個人的審美傾向,及時鼓勵,不斷提高孩子的色彩能力,增強孩子的審美情趣,使其有獨特的個人色彩風格,創造性地表現美。所以我們應該大膽地讓學生用畫筆表現他們的內心世界,並給予恰當的輔導,我們的藝術教育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㈢ 剛開始學習色彩 老師要我們臨摹 要買什麼色彩書好呢
看你學美抄術是為了什麼了什麼?應付高考還是愛好?
如果是應付高考的話加以如下:
藝術類高考招生是分為校考和聯考兩種的,通常情況下聯考的要求更為基礎更適合初學者,當然,要考慮你自己現在的年齡和距離高考的時間,色彩的地方性風格差異是很大的,是一門很感性的學科,初學者更適合去臨摹一些塊面區分較為清晰的好的作品,王磊的書挺不錯的,但個人感覺他的色彩對快面的區分過於死板,色彩書是要自己選的,一定要自己喜歡才能去學的下去,選書方面的建議就是選一些塊面區分較為清晰的色調較為明確的書籍,還有就是盡量接近你老師的風格,不然估計他也不好教你也很難學到老師身上的長處的。
㈣ 請問如何進行色彩理論知識的學習
色彩設計,作為一種人文課程,在我國高等設計教育中十分重要,教學中應注重人文觀的培養,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這一點也是我國教育事業「十一五」規劃的研究課題之一。色彩設計是人與自然高度統一的一種表現形式,將自然之美、精神之美、文化之美與科學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我國高等設計教育中基礎色彩的教學,由於歷史原因,只停留在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中,缺乏引導與變通,不能學以致用,無法適應目前多元化的設計需求,因此,高等設計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目前,互聯網的普及加強了全球的信息交流,縮小了人們的知識結構差異,相反,人們的生存競爭壓力卻在日趨增加,這些現實局面讓我想到,高校設計教育的責任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更要關注高校學生的文化價值趨向和生活態度,關心他們對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識,以及培養學生們健全的人格和鮮明的個性,即注重高校學生「人文觀」的培養。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高等設計教育和學科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尤其是我國設計教育理念在社會的變遷中不斷發生著變化。作為設計基礎的色彩設計教學改革,伴隨著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一直是世界各國專家學者關注的重點。色彩設計教育中人文觀的培養對提高高校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設計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藝術設計教學實踐,針對色彩設計教學的最新要求,從豐富教學方法、倡導人文教育理念、提高審美情趣和加強藝術修養等方面,探討了在色彩教學中如何進行人文觀的教育和培養,闡述了在多元文化的互補中提高色彩設計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技巧:
一、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色彩設計首先是一門科學,同時又是一門實用藝術。既然是科學,就有其規律可循;既然是實用藝術,就應符合審美性和功能性要求。而我國高校藝術類學生對於理論知識的學習通常不屑一顧,如何引起他們的興趣,讓學生們認識到這一階段學習的重要性,十分關鍵。我國高等學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具有初步的繪畫基礎和色彩常識,但對色彩的認識還不夠系統和全面。針對這種情況,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的色彩設計教育,可以首先進行色彩常識、色彩理論學說、世界各國對色彩研究狀況、色彩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探討與介紹,讓學生們對色彩有一個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刻的認識,為設計教育打好色彩理論研究基礎。在教學中,除了介紹色彩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理論,還應介紹科學家和色彩學家的研究方法與科學精神,啟發同學們對色彩研究的興趣與思考,主動尋找色彩變化的規律,達到對色彩客觀認識的教學效果。例如:關於色彩的由來,提出為什麼是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說」,而不是六色(光的三原色及其三間色,恰好是六色。)?「七色說」與中國「五色說」(玄、白、赤、黃、青)的依據是什麼?怎樣認識和看待它們?光經過三棱鏡分解的明明是帶狀線性排列的光譜,為何會出現閉合的色相環的奇妙現象?色光的三原色與顏料的三原色混色巧合現象(光的三原色朱紅、翠綠、藍紫,其三間色曙紅、檸檬黃、湖藍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紅、黃、藍,它們是顏料的三原色,而顏料的三原色其間色恰好與光的三原色巧合)。這樣,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根據高校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教師啟發和鼓勵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同學們在課堂上熱烈地參與討論,既引發了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又體現了「人文觀」的教學氛圍。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任何動人的藝術傑作,無不來源於生活,高等色彩藝術教育尤其如此。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觀察色彩,獲得體驗,培養情感,陶冶情操,從而發現和捕捉生命的色彩,設計出新的配色,使設計作品即能滿足人的需求,又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來自生活中的情感和樂趣,產生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沖動。作為設計工作者應培養對自然和生活敏銳的洞察力,從自然中汲取營養,因為再優秀的色彩設計也比不過自然的配色經得起歷史與環境的考驗,例如:熱帶魚的條紋、花蝴蝶的翅膀、禽鳥的羽毛、鮮花的配色、動物的保護色等,無不顯示出大自然的神奇與造化。然而,臨摹這些色彩並不是目的,而是在學習的基礎上,對他們的色彩成份與比例進行研究,重新排列,嘗試新的色彩組合,觀察會產生怎樣不同的色彩效果。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不僅可以體悟「天人和一」的境界。而且,同學們一起出去采風,在共享自然的快樂時光的同時,還會促進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團結協作,既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也有利對學生人文觀的培養。
二、理論聯系實際,倡導人文設計觀念
1997年中國青島經濟貿易洽談會VI的應用設計作品
理論知識要靠大量實踐來形成和論證,高校色彩設計教育也從實踐-理論-實踐的認識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教學探索。我國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主要經歷了三個過程:開始有人認為,設計是一種藝術,無法用科學的方法驗證,只關心其藝術表現形式的研究;也有人認為,設計是一種科學,有科學的設計法則和規律可循;後來人們認識到設計是科學與藝術的高度統一,是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對於色彩設計的教育問題也是如此,有人認為,解決色彩設計問題,只需掌握色彩構成或懂得一般的主觀色彩的表達就足夠了,不用研究條件色理論,進行大量的訓練;也有人認為,只要學好繪畫性寫實色彩就可替代色彩設計的傳達。這些觀點均有失偏頗在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倡導人文設計觀念。
隨著工業生產的快速增長和市場經濟的繁榮,尤其是給世界帶來革命性巨變的互聯網的普及,色彩設計應用更加普遍:服裝服飾、生活起居、醫療交通、文化娛樂、產品設計、產品包裝、廣告宣傳、生產環境、商業環境、城市環境等,各領域都離不開色彩設計,從而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色彩設計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她為我們增添了生活樂趣,提高了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因為濫用色彩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譬如:「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袖章、紅本本、紅標語等大面積紅色的泛濫,使原本代表著喜慶的紅色,給人們造成了強烈的視覺刺激。而剛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紅色中國的形象,卻使全球的中國人充滿了民族自豪感,給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一種顏色,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設計理念下產生了不同的表達效果。國家形象、民族尊嚴要基於色彩,系於色彩,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就是「人文色彩設計」的巨大魅力。
三、多種學科整合,全面提高素質
色彩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全面提高高校學生的人文素質,已成為我們教學中的首要之義。正如約翰奈斯.伊頓教授(Johannes Itten 1888-1967年)所說:「色彩就是生命,因為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在我們看來就象死的一樣。光——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現象,通過色彩向我們展示了世界的精神和活生生的靈魂。」,揭示色彩現象,研究色彩與人的聯系,成為長久以來科學家、藝術家們不懈探討的課題。因為色彩是光、物、眼、心的綜合產物,其研究領域涉及多門學科,他們從色彩的物理性質、色彩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的影響、色彩美學、色彩經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許多科研成果。然而,由於色彩是視覺的、思想的、精神的現象,受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很難形成唯一的標准,出現了對色彩的認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尤其是色彩設計的教學,不僅在國際上無法形成統一的教育模式,即使在中國不同地區、不同高校的色彩設計教育,也因各院系專業差異和教師的認識不同而各具特色。這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色彩設計的教育探索卻伴隨著相關學科的成熟與研究成果,和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得以與時俱進地從不同領域進行著各方面的探索,呈現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現象。但這些都是從色彩的理論和技術層面的研究,教育理念缺乏思想意識形態層面地考慮,沒有對色彩設計教育進行「人文觀」的倡導與培養,長遠地看,不利於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綜合各學科的相關知識,教學中主要從五個方面系統地對色彩設計進行探討,即:從物理性方面研究光色現象和色彩要素;從生理方面研究色彩的視覺規律;從心理方面研究色彩的情感、聯想、象徵、意義;從美學方面研究色彩的配置、調和、美感;從人機工程學、經濟學方面研究設計中色彩的傳達效果和設計方法。如在廣告設計教學中,啟發學生將傳統紋樣及色彩運用在廣告創意中,應從廣告色彩的視覺、象徵和情感等方面,多層次分析廣告色彩的視覺心理因素,便於學生把握、創造廣告所需要的視覺色彩效果。通過對中國傳統圖案、民俗色的研究與學習,吸取其精華,加以損益,並創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設計作品,這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更有利於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溝通。
四、注重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
色彩藝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表現,任何色彩藝術表現形式都包含著特定情感和思想。既然色彩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那麼色彩設計本身就能夠表達情感,對人們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學生通過色彩與自己的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慣用色彩設計傳達信息,交流情感,了解色彩對人們情感產生的作用,從而獲得創造表現和交流能力,運用恰當的色彩設計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的審美情趣,十分重要。
在教學中,「人文觀」的培養和知識技能的傳授是統領與被統領的關系,色彩設計本身要求把知識技能的學習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形成有機的結合。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知識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發下,才能夠成為智慧。藝術教育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藝術的本質和特徵。色彩設計是情感的藝術,失掉了情感,色彩藝術本身也無從談起。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觸到色彩藝術的本質,也才能讓學生領會和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引導他們表現豐富多彩的生活,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表達他們的內心感受,學會珍惜自然,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珍惜社會發展所帶給人們的快樂生活,進而更好地激發自己的創造活力。
五、尊重多元文化,加強藝術修養
目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藝術與設計界正面臨著各種文化之間的互相碰撞,多元互補已成為當今文化發展的趨勢。如何建立符合於這一時代風貌的藝術價值觀,通過自己的作品創作出現實背景下的典型特徵,讓色彩語言與當代的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並創造出恰當的表現形式,表達出自己熱愛生命,謳歌生活的情感,使色彩設計成為人們追求更高理想目標的現實動力,從中獲得視覺審美的精神愉悅,健全現代人格素質,進而激發人類向更高的思想境界邁進,為未來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基礎,這正是當今高校色彩設計教育應當承擔的歷史責任。色彩設計發展本身表現了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尊重多元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特點的色彩藝術,立足中國文化傳統,吸收外來文化之精華,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類、愛家園的人文意識。
藝術修養是人審美素質的主體部分,是衡量一個人審美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藝術修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個人人格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高低。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夠主動地、充分地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和諧共生,使人的生活的各個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和完善;能夠更好地觀察、感悟、理解人類生活的本質;能夠以審美的態度對待人生,從現實生活中獲得超功利的審美情感體驗。作為一種人文課程,色彩藝術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人們享受審美體驗所獲得的那份情感。這種情感也就是人們在更充分地理解人類的本質後所獲得升華的精神愉悅。只有具備一定審美素質的人,才有獲得審美體驗的可能。通過設計將這種情感體驗傳達給受眾,創造新的色彩享受,美化生活,美化社會。因此,加強藝術修養,提高審美素質,是一個現代人特別是藝術設計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
㈤ 當美術培訓老師必須會各種畫風嗎
?不用啊。看你自己畫風方向。有美院風有聯考風等等。藝考主要就回是看這兩種。肯定答要有一種主攻。就像一個班的老師一般都是三個老師分別專門負責素描色彩速寫的。有規模班級制的大畫室都是這樣的。沒有一個老師三科全包的道理。
貪多嚼不爛,擅長什麼就去主攻那個方向,努力鑽研自成一派。學的太多了反而都不精。應聘的時候只要實力足夠,把自己擅長的展現出來,畫室自然會有安排的
㈥ 到底上海哪裡才有好的美術素描色彩培訓班啊
東華大學有個美術班教的不錯,你可以去看看,不過不清楚教不教成人。版
補充:去年我親戚家小權孩在那邊學習,是要參加高考的學生,聽她講每天都有主講老師帶的,費用是有點微高呵呵,不過還好考出的成績還不差,你這樣的情況不清楚合不合適,你人就在上海可以實地去看看嘛,我在外地呢,幫不到你了。。。
㈦ 想報個色彩培訓課程,哪裡的教學質量好
色彩首先要有自己的見解同時找適合的學習班也很重要,翼眾畫室在這方面做的不錯,管理規范化,獨立的教研團隊開展教材研發和教師培訓,小班制針對性的輔導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