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評估教師教學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根據《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各省教育行政部門應依據《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以下簡稱《能力標准》)自行開發「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體系」(以下簡稱「測評體系」),以便為本地區教師提供便捷有效的全員測評服務。
本指南是以《實施意見》和《能力標准》為依據,對能力測評體系的方案設計、工具開發、過程實施、機制運行和結果應用等給出具體建議的指導性文件,以幫助各地設計、實施適合本地的測評體系。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測評體系的設計原則
<!--[if !supportlists]-->1. <!--[endif]-->落實全員參訓、全員參評的要求
能力測評是教師自主選學、修得學分及獲取認證的基礎,是「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工程」)有效實施的保障。各地的測評體系應能督促和保障本地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參加能力測評和全員培訓,實現選課有依據,培訓有質量,課堂有應用。
<!--[if !supportlists]-->2. <!--[endif]-->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用的定位
能力測評的目的是促進教師的有效學習與應用,為此,在測評體系的設計上,一要認識到信息技術應用的實踐性、情境性、過程性,避免簡單量化;二要將培訓前的能力自評與培訓後的實踐應用作為測評體系的重要環節,促進教師按需選學、強化應用;三要強調誠實測評,增強中小學教師客觀展現自己真實狀況的意願,並通過有效管理增加各個環節測評的客觀性。
<!--[if !supportlists]-->3. <!--[endif]-->結合本地實際自主開發測評體系
各地設計測評體系時,既要緊緊圍繞《能力標准》,又要充分考慮本地實際(特別是已有信息技術相關培訓的認證情況),依據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不同表現形式選擇恰當的測評方式,開發測評工具,科學解讀評價數據,有效利用測評結果,形成由行政機構、培訓機構、學校及個人共同承擔評價責任的測評體系。
<!--[if !supportlists]-->4. <!--[endif]-->將培訓評價作為重要測評依據
「工程」的《培訓課程標准》中對大部分課程提出了「績效評估」的設計要求,即在大部分課程中,中小學教師需通過提交與自身信息技術應用密切相關的作業(如信息化教案、上課用課件、技術支持的作品、課堂實錄等)來完成培訓。為提升能力測評的可行性,各地應加強對培訓評價質量的監控,確保培訓結業證書的含金量,從而將培訓評價作為重要的測評依據。
<!--[if !supportlists]-->5. <!--[endif]-->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測評實效
能力測評是一項全員參與、關注過程的系統性工作,其測評結果又是各地及時調整「工程」實施方向的重要依據,因此必須有效結合信息化平台的應用,才能提升能力測評的實效性。各地應將多種評價方式有機嵌入學分管理或培訓管理平台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針對性收集、處理測評數據,為教師的課程學習提供依據、為工程實施和質量保障提供即時支持。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測評方式的組合
依據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表現方式和評價目的不同,能力測評應有機組合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if !supportlists]-->1. <!--[endif]-->診斷性評價
根據《實施意見》,診斷性評價表現為教師在培訓前(後)開展的能力自評。在教師參與培訓之前,由各地組織教師進行自評,分析學習需求,為選學提供行動依據;在參與培訓或實踐之後,教師也可以參加自評,並可將前後自評結果用於對比關聯。在在線自查工具的支持下,不但教師可以了解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各校、各地也可以及時匯聚、了解本校或本地區的整體狀況。
<!--[if !supportlists]-->2. <!--[endif]-->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具體可由「培訓評價」與「實踐評價」兩部分組成。
培訓評價,是指各培訓機構依據《能力標准》和《培訓課程標准》的要求,針對教師參與培訓的作業及相關成果所進行的評價和考核。各培訓機構應自行開發評價工具,高質量地開展培訓評價。
實踐評價,是指各地或各校依據《能力標准》,針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實踐應用所開展的評價和考核。各地或各校應自行選擇、改編或開發實踐評價工具,通過課堂教學視頻分析或隨堂聽課等方式開展他評、互評和自評,把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實際情況,給出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情況的相關證明。
<!--[if !supportlists]-->3. <!--[endif]-->終結性評價
為提升能力測評的質量,各地應設計一定形式的終結性評價。可供選擇的方案包括但不限於第三方測評、績效任務評價、標准化測試等。
第三方測評,是指利用教育系統認可的高品質信息技術應用比賽、公開課等方式,將第三方(如比賽主辦方、教研部門等)的認可證明作為能力評價指標的方法。這種方法較容易從教師現有的職稱晉升規則中獲得規則依據,但覆蓋人群有限。
績效任務評價,是指為教師指明若干具體任務(如開設一堂信息化教學課、開發一個教學課件、設計一個評價方案、製作一個微課程等)供選擇,將教師所選定任務的完成質量作為終結性評價依據。與上文所提到的培訓評價不同,此處績效任務評價的評價方不是培訓機構,而是教育行政機構。這種評價方法的選用和落實需要對管理渠道進行很好地梳理。
標准化測試,是指依據《能力標准》,以標准化測試題的方式(往往表現為「機考」)系統、科學、規范地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進行評測。這種方法的自動化程度高,但對題目的質量要求高。
終結性測評的方法多樣,鼓勵各地根據本指南的建議進行選擇、組合和創新。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測評工具的開發與支持
不同的測評方式需要相應的測評工具支持。下表對於測評工具的功能、開發主體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辦公室」(以下簡稱「工程辦」)的支持方法做了簡要描述。
『貳』 教師招聘考試培訓選擇哪個機構的好
教師招聘考試培訓選擇哪個機構的好?首先報一個培訓班不是必須的選擇,但是現在教師編制機會來之不易且競爭壓力大,所以往往很多人選擇報培訓班,希望以此提高通過率。市面上教師編制培訓機構有很多,可以說是各有各的長處優勢,但不管在哪學習,重點還是靠自己,要靠平時的練習。
慎重選擇一個靠譜的培訓機構,如果離選擇的培訓機構不遠就實地考察一下,看一看是不是真的可靠。
選擇時建議考慮以下幾點要素:
第一點:一定要要選擇權威的培訓機構,通過最正規的途徑和方式開展培訓工作。
第二點:一定要要了解清楚該機構的培訓人數及通過率;
第三點:要了解師資團隊力量是否雄厚,要知道一個好的老師會讓你的備考事半功倍;
第四點:看看是否有完善的一體化服務體系,比如從聽課證制度、教學班主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最主要是一定要適合自己。
在這里小編為大家簡述下華圖教育的學員服務:
1、文字答疑
(1)、學習遇到疑惑怎麼辦?
我們承諾24小時內及時答復學員所提交的問題,遇到有爭議的問題,先內部會診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後再反饋給學員。
(2)、提交問題有哪些要求?
每次只能提交一個問題;提交多個問題時,只回答第一個問題;積分高的問題會得到優先回答,表述不完整的題目不予回復。
2、專業測評
(1)、專業測評有什麼實際用途?
通過模考中心進行:前期的模考可以了解學員的真實水平,我們會根據測評結果為學員提供學習輔導建議;中期的模考可以查漏補缺,幫助學員。
(2)、誰可以享受專業測評服務?
專業測評是特別為我們的學員推出的服務項目,所以只有我們的注冊用戶才能享受該服務。
3、學習資料
(1)、學員可以得到哪些學習資料?
我們提供多套學習資料,涵蓋各科目試卷、社會熱點分析、考試分析報告、文獻整理等類型。所有的資料都是經過精心設計整理的,確保實用有效。
(2)、學習資料是否與課程相配套?
根據學員購買課程類型,我們為學員提供配套的學習資料。根據課程的類型和教學目的,在資料的內容、數量上亦有所區別。
『叄』 老師培訓班選擇哪裡想提升個人的教學能力方面
點師成金由國內資深培訓師構成, 並通過「六個維度」專門的測評全面考核培訓機構教師的執業能力。
『肆』 教師招考培訓講師和教師基礎培訓講師有什麼區別
國際對外漢語教師已成為中國教育培訓行業最緊缺人才,缺口高達30、40萬,工作1-3年後平均年薪可超10萬,優秀的國際對外漢語教師年薪甚至可達20萬。並有更多國外就業機會!
國家對外漢語教師職業人才證書比起其他證書都更具有法律效益,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大量的對外漢語行業的熱衷者,大學生,中青年在職者都學習並報考該證書。
『伍』 教師需要什麼內容的培訓
中小學教師中能教好書的多,但既能教好書又能做好研究的少,在「上課」「科研」與「寫論文」方面,確實是「做的比說的好,說的又比寫的好」,這是「你知道的」。在一些骨幹教師、教學名師培訓中,教育科研課程是必修模塊,實踐經驗證明,教育科研不是教會的,而是做會的。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在教師的教育科研板塊的培訓中,從課程設置上,採取「激發研究興趣、跟學研究型教師、篩選一個小型課題、做中學習研究方法」的培訓實踐,收到了很好的培訓效果。
一是培訓學員發現、篩選研究問題的方法。學院在教學名師培訓中,以「問題發現單」的方式,從「課程標准、教科書、課堂觀察、專家講座和自我經歷」五方面去發現、篩選研究問題,確定小課題。
二是典型引路。跟研究型教師學研究,如初中數學教學名師培訓班的一個小組,到巴蜀中學跟隨特級教師余志淵學習2周,看余老師如何以教學案例、教學日誌、教學隨筆記錄教學中的困惑,如何巧妙地把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結合,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等,跟學後的5位學員後來慢慢地都做起了研究。
三是在研究中學習研究方法。課例研究與文獻研究是學院每個長班都必須貫穿始終的。如農村初中語文教師閱讀與寫作專項培訓班,在邊觀課邊講課堂觀察方法、撰寫課例研究報告的基礎上,每組學員以「文本解讀方法」為題,圍繞一篇文章進行解讀,或對整篇文章、或選擇一個點(如結構、手法)、或關注一個片斷,形成研究的「小課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開展研究。又如初中數學教學名師培訓班學員、涪陵第十五中學校熊知龍說,自己在當地教書還是有名氣的,抓升學率也是一把好手,但是就怕教育科研。他到了培訓班,跟隨了影子教師,學習了研究方法,覺得自己是可以做研究的,於是,他不知不覺沉浸到了文獻研究中,他結合課例所做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指導策略研究述評》和《教師該為學生的思維探究提供怎樣的問題支持——「積的乘方」課例研究》,發表於《教育研究與實驗》和《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上。還主持了市級課題「主體參與式生命課堂」的子課題「五環六步教學法」的研究,也經常被長江師范學院等邀請授課。訪談中,他笑著說,這一培訓前後的變化,有時,連我自己都不太相信。
『陸』 如何提升教師培訓效果和培訓針對性
1、要大膽創新,寓教於樂。
作為一線教師,要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自己。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學習教學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2、注重人文關懷,更新教育觀念。
堅持以人為本,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在工作中我們要始終把廣大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帶著責任,帶著感情,關愛學生,關注學生健康成長,著力解決好關系他們切實利益的具體問題。改變工作理念,服務當先。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置,要轉變觀念,樹立一種為學生服務的意識。要踏實做事,多做好事多辦實事,樹立起「學生發展無小事」的思想。正確引導充分尊重,關愛學生。「以人為本」要體現在課堂上,就是要求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的人格,要懂得放活課堂,摒棄傳統觀點,懂得把學生看成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個體。教師還應放棄傳統的「師道尊嚴」,應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3、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做到為人師表。
教育發展,德育先行。學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學生的心裡特徵。教書育人我們要教會學生學習,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他們最終要走向社會,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們要加強知識中滲透德育,要努力成為教學與德育並舉的多功能型教師。提高工作能力。提高自律能力。 提高自律能力,進一步樹立為人師表的形象。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著個人,而且代表著黨的形象。我們一定要珍惜黨的政治聲譽,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柒』 做軟體測試還是去做培訓老師好
您好! 個人建議如果可以還是去做培訓老師比較好,現在教師是幸福的專職業之一。而且根據您現屬在的情況來看現在的工作根本鍛煉不到自己,也學不到知識,不如挑戰一下自己做一做自己沒做過的事。人生嘛有機會什麼都要嘗試一下才不枉此生啊!而且培訓老師工資應該很高的。還會有額外的收入。。。(社會問題。賄賂)而且當老師也受學生尊重,還能培養人才,個人認為比現在的工作要好!雖然做個講師對沒有經驗的你來說壓力會很大,但是。。
有壓力的環境有壓力的工作才能給我們足夠的動力不斷去學習進步,才能實現我們年輕時候吹過的牛逼!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