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研轉型背景下如何做教師心得體會
教研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聚焦點和著力點,組織基於解決核心素養落實疑難問題的研訓和專題研究,增強教師「大教研」意識,摒棄了教研初期只重視學科、忽視課程與教學整體研究的不足,克服了改革初期過度關注課程整體研究、忽視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的缺陷。新形勢下的教研以課程教學評價整體研究為指導思想、學科課堂教學研究為實踐反思,構建了「大教研」新模式。
教研主題的改變推動教研對象不斷下移,從關注教師視角到關注學生視角,教研工作更加註重實踐。三級教研體制的不斷完善也讓更多一線教師能夠參與到教學研究和創新實驗中來。
教師是教研的主體,學生是教研的重要對象,在達成這一共識的基礎上,教研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跨學科、跨學段教研興起,教師通過專題研究組和攻堅小組方式對改革過程中的難題進行研究。為了使教研更好地促進核心素養落地,需要教研範式的轉型,尤其要在教研機制建設、教研方向和重點的確定、教研方式和教研服務對象的選擇等方面優化和創新。
加強教研機構專業建設。一方面,政府部門要更重視教研機構的作用,發揮教研工作的整體效能,例如要制定省、市、縣教研機構設置、工作機制、工作職責、政府保障等方面的規范。另一方面,教研機構要更加重視自身建設,建立教研業務垂直管理機制,建立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機制,探索由上一級教研機構管理的架構,進一步形成民主、開放、有效的教研機制,提高基層教研機構研究能力和指導能力。
2. 在線教研的技術小妙招心得體會
要你寫在線教研的技術,小妙招心得體會,這應該是你自己寫的,不能在網上讓別人幫你寫,否則你將來什麼都不會寫的
3. 幼兒園學習指南教研課題報告會心得體會
課題組:**市教研室 「生成性教學實踐價值與策略研究」開題會之心得 *****小學 ** 6月底,作為省教研室組織的課題研討活動的子課題小組,我校在市教研室領導的帶領下,在**參加了**省西片區為期一天半的開題論證會。負責主持和開展此次課題的省教研室專家親臨會場,和來自**省西片區的課題研討者們,針對於「生成性教學的實踐價值和策略研究」的開題設計,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專家們對十八份示範性開題報告給予了深度的指導。該會學術氛圍濃厚,實踐性強,短時高效。 會上,曹**教授細述了「生成性教學」的涵義,用精準的語言對生成性教學哲學做了闡釋,剖析了生成性教學的時間邏輯,且提出了課題研討的實踐建議。曹教授的報告,讓與會的研討教師們對「生成性教學」的定義有了深入淺出的理解,不難看出,在隨後的示範性開題報告陳述中,都融入並且引申了曹教授的觀點,例如,子課題的設計不必「貪大求全」。 我代表**市教研室,對開題報告《小學英語生成性課堂教學實施策略》做了陳述性發言。我簡明扼要地介紹了開題報告的核心點,同事針對自身的感受,提出了在課題探究實施中面臨的操作困難,表述如下幾點: 1.實驗基地是**市第一民族實驗小學,該校四十幾個班級都是超額大班,平均人數為88.7人,老師們壓力大,任務重,這對於我們 進行「有效生成性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2.我所在的課題小組,共9名成員,其中6名是80後。教學實戰經驗的不足和教研理論累積的薄弱,決定了研究能力的有限。隊伍是年輕的,但是優勢不夠,困惑不少。如何開展研究?如何撰寫論文?都是有待於思量的。 聆聽了專家們的報告之後,我及時反思我們的開題報告---《小學英語生成性課堂教學實施策略》,我認為該報告還應該從以下方面完善和提高: 1.增加「擬創新點」,這是我們所缺少的部分,但是很有必要。 2.將「小學英語生成性課堂教學實施策略」這個大的命題進一步細化、具體化、明朗化,不必貪大求全,要做好一個 「點」,以 「點」帶 「面」;要找准適應「內容」的「方法」。 3.課題研討活動的開展,促進了教改教研的進程,本著 「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彰顯了新課程標准對於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讓參與研討的教師們找准了出發點,看清了發展中的距離,明確了研討的方向。 以上僅為課題探討中的個人認識,不盡完善,需要努力的方面很多,亟待專家們的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