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繼續一篇關於人力資源課程的論文,2000~3000字。。。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之薪酬管理問題分析
摘 要:薪酬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乃至整個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不僅涉及企業的經濟核算與效益,而且與員工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薪酬管理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科學、合理地根據員工對組織的貢獻來確定員工的薪酬差別,制定公平、公開、公正的薪酬制度。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不僅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員工努力實現企業目標,提高企業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質良好且具有競爭力的員工隊伍。
關鍵詞:薪酬管理 問題 分析
一、企業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薪酬的內部不均衡 內部不均衡,表現為薪酬差距過大或過小。研究發現:人們關心薪資差別的程度甚至關心薪資的絕對水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平均主義」和「大鍋飯」已經沒有立足之地。更多的人要求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以體現真正的公平。同時,個人職位,能力及工作表現的區別也必然會帶來收入的差別,而只有公平合理的差別才能使薪酬發揮其既鼓勵先進又能被大部分人接受,過大或過小都能引起員工不滿。差距過大是指優秀員工與普通員工之間的薪酬差異大宇工作本身的差異,也有可能是干同等工作的員工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前者的差異過大有助與穩定優秀員工,後者的差異過大會造成員工的不滿,差異過小是指優秀員工與普通員工之間的薪酬差異小於工作本身的差異。它會引起優秀員工的不滿。 (二)薪酬水平與外部市場不均衡 外部不均衡表現為偏高或偏低,薪酬水平涉及的是一個外部公平問題,即員工將自己在公司所得與社會上同類工作的平均工資水平相比較的過程,比較的結果會影響到他今後的工作積極性甚至去留。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人才作為勞動力市場的資源要素之一,其配置必然要符合價值規律的要求,人才向著價高的企業流動將成為普遍現象。 (三)分配方式單一導致長期激勵不足 這主要是針對企業的核心人才而言,包括高管人員、掌握關鍵技術的工程師及研發人員等。從目前來看,我國大多數企業的薪酬激勵主要依賴獎金和績效工資,而對資本要素、勞動要素、管理要素和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的方式使用較少.特別是對勞動要素、管理要素、和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的重視程度不夠,雖然有不少企業也設計了一些措施,使人力資本參與分配,但比重很小或者由於設計的不合理,幾乎沒有任何激勵作用或只起到很小的作用。幾乎是所有的企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短期獎勵的引導使短期行為無法避免,而長期效益的受損也就理所當然。 (四)績效薪酬與業績脫鉤 這也是目前企業中較為嚴重而普遍的問題。主要表現有以下兩種:
1、績效薪酬差距很小,反映不出個人的努力程度和貢獻大小。
2、獎金作為浮動薪籌成為一個相對穩定或不變的數額,而更多地反映了登級和年資,浮而不動,使獎金成為形式主義,形成新一輪的平均主義,失去其設立的意義。 二、原因分析 (一)從整個人力資源系統來看 1、企業沒有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在一些規模較小,管理不規范的企業,受企業文化或高管人員的主觀影響,不重視薪酬管理,員工薪酬僅僅被看成是一項財務支出,而進行簡單的規定與發放,談不上管理。而另一種情況是雖然很重視薪酬但其他環節缺位,員工薪酬管理要做到科、合理、有效,就必須建立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多個環節的有效運作的基礎上,缺少利他環節,根本談不上有效的員工薪酬管理,或者說根本無法進行。在這一點上,企業容易存在的問題就是:忽視工作分析和職務評價,或績效考核缺位,使薪酬失去其公平、合理的基礎 2、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與薪酬與有關的環節不合理 有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但某些與薪酬與有關的環節不合理在目前企業較為常見的有:
(1)職務評價系統不規范。表現在:a許多企業對職位的評價往往陷入對具體從事該職位工作的人的評價,而非職位評價。b在評價標准及各項指標的設立上往往不能反映職位職責。c職位的工資不能正確反映職位價值的大小。d考核對象成為員工,而不是員工的工作表現。
(2)考核標准不明確或不規范。如考核指標不能被量化、與崗位脫節或過於復雜不能被測量等。
(3)考核過程不規范,受考核人員的主觀因素的影響。常見的有:即以偏蓋全;類己效應:對跟自己的某一方面相類似的人有偏愛而給予較有利的評估;近因效應:不久前發生的事件影響較深,認為這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或行為,當作被評者的一般特徵,較久遠的事則忘記或忽略了。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種種缺陷大多來自考核的主觀性與片面性,其結果勢必影響考績的可信度與效度。不能體現出公正、公開、公平。
(4)考核後沒有及時的溝通與反饋。對員工工作中的成績和失誤沒有給予及時地肯定和糾正,導致員工不滿。 (二)從薪酬系統本身來看 1、薪酬制度不合理。 薪酬制度指由公司根據勞動的復雜程度、負責程度和勞動條件等因素,將各類薪酬劃分等級並按等級確定薪酬標準的一種制度,在這里主要指薪酬制定的依據及制定各類人員薪酬的方法。現實中薪酬制度的不合理主要表現為:
(1)薪酬制度的系統性低。企業現行的薪酬制度往往會經過或大或小的新資改革而形成。
(2)薪酬制的方向性錯誤。薪酬制度涉及的是一個方向性問題,即企業鼓勵何種行為,側重於獎勵何種表現的問題。它將對員工行為起引導作用。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中國企業較重視人和,在獎金的發放上較多的傾向於年資,這樣做的後果果就是使新員工,特別是新加入的高級人才因得不到重視而喪失工作熱情甚至離職。 2、薪酬體系結構設計不合理。 薪酬體系主要指薪酬的構成。企業中絕大部分企業在其結構設計上不夠合理,表現為:
(1)固定工資比例偏高,使收入差距拉不開,不能體現出公平與效率。
(2)浮動薪酬浮而不動,流於形式成為一個固定的值使激勵無效。
(3)所有的員工薪酬結構模式都一樣,針對性不強。
(4)績效薪酬的獲得標准過多地涉及到等級和年資。使新員工失去信心與工作的積極性。
(5)長期薪酬比重很小,導致長期激勵不足。 (三)從系統運行來看 1、薪酬策略與企業自身特點不符。 很多企業雖然設計了較為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薪酬體系但是卻不能實施,原因就是薪酬策略與企業戰略和企業文化相沖突或不適合企業發展階段的要求。很多企業的薪酬設計缺乏統一的指導思想和設計基礎。許多企業在在制定薪酬計劃時不考慮薪酬方案要實現的目的和指導政策,通常是一開始就陷入具體的設計中,反復商討薪酬的單元構成、水平差異等問題,各持不同意見而沒有統一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或者是照搬理論上的薪酬體系,盲目模仿其他企業的薪酬模式,忽略自身特點,發展目標、經濟實力及市場地位,思考是零碎和片段的,而導致薪酬策略與企業戰略不服,與企業文化相沖突。 2、企業內部溝通不暢,導致員工不支持薪酬系統。 許多企業雖然設計了較為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薪酬體系,卻由於管理者與員工缺少溝通而無法運行,收不到預期效果。表現在:(1)、由於信息傳遞不及時或傳遞失誤導致員工不知道或錯誤理解有關政策,從而引起的不滿又得不到有關上級的解釋或說明,抵觸情緒越來越強,導致系統運行受阻。(2)、上級不了解員工的想法,對下級的需求、有關的政策建議和意見以及有關系統運行的效果得不到及時地反饋,導致管理者在管理中的失誤而不自知,誤以為系統合理就萬無一失。 三、改革思路及對策 (一)大力建設企業的薪酬文化來宣傳合理的薪酬價值觀 企業文化是企業分配思想,價值觀、目標追求、價值取向和制度的土壤,它表明了企業所重視的人和事,企業文化不同,其薪酬模式必然不同。公平合理的企業文化氛圍,會為公平合理的薪酬系統的運行提供有利的環境支持。一方面,從公平感本身特點而言,公平感有很大的主觀色彩,員工往往會過高的估計自己對公司的貢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而低估他人對公司的貢獻並挑剔別人的毛病,而建立與企業文化和薪酬制度相一致的公平觀,通過規章制度、薪酬手冊制定明確的薪酬標准,並保證其公開透明將有效避免因主觀因素引起的內部不公平。另一方面,我國許多企業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企業中形成了一種「重資歷、輕能力」的文化。一個企業要使薪酬管理體系得到順利實施和有效運行,必須建立一種績效導向的文化氛圍,必須把有關「人」的各項決定——崗位安排、工資報酬、晉升降級和解僱——看成一個組織的真正「控制手段」。因為,有關人的各項決定將向組織中的每一個成員表明,管理層真正需要的、重視的、獎勵的是什麼。另外,企業要塑造一種上下級之間的無縫溝通的文化氛圍,才能保證企業的人際和諧,可減少因溝通不夠而引起的誤解,有利於各項制度的實施。 (二)建立科學規范的職位評價系統並保證其有效運行。 崗位評價和崗位分析是針對崗位本身的復雜性、責任大小、工作量多少、難易程度、控制范圍、所需知識和能力以及工作態度並結合各個職位對企業經營目標的貢獻對崗位的價值進行量化評估,以確定其相對價值大小,從而確立一個合理、穩定、系統的工作結構,開發一個工作價值的等級序列並以此確定薪酬等級和職位待遇的過程。崗位評價和分析是現代企業薪酬設計的基礎,也是從根本上解決薪酬對內公平的關鍵所在。首先,職位評價應立足於崗位,崗位評估的是崗位而不是崗位中的員工。應從勞動的多樣化角度設計報酬,依靠價值定待遇,是不同職務之見比較科學化、規范化,讓員工相信每個職位的價值都反映了該職位對公司的貢獻,既有很強的說服力。其次,要對職位評價的基礎及各項指標進行清晰的界定,避免引起員工的不信任和對偏袒、歧視的懷疑,以提高員工對職位間的差距的可接受程度,使其接受薪酬差距的心理承受力也隨之增強。再次,應盡量使評價過程透明,可引入評價委員會,適當吸收員工參與有關政策的討論,讓員工積極地參與崗位評估工作中來,以便更好地反映員工利益,保證員工權利。最後,崗位評估的結果應該公開,使員工對崗位評估的結果產生認同。 (三)建立系統公正的績效考核體系以確保績效薪酬與業績考核掛鉤。 制定一個完善的績效考核系統,是實現薪酬與績效掛鉤實現內部公平的重要環節。建立系統公正的績效考核體系就要保證其公平、有效。公平是實現報酬制度達到滿足與激勵目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對於通過努力獲得報酬的員工來說,必須讓他們相信與付出相應的報酬會隨之而來。如果企業未能建立可信度,那麼員工對於報酬制度的信任感也將受損,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將大打折扣。而有效是績效考核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能精確的測量業績;
2、工資范圍應足夠大,以便拉開員工工資的距離,保正具有激勵性;
3、清楚的定義工資和業績之間的關系,並能將業績測量的結果與工資結構水平掛鉤;
4、存在改進業績的機會;
5、其經理人員應由熟練技能設定業績標准,並操作評估過程,而且經理及下屬之間存在相互信任。
此外,在建立績效考核體系的具體操作過程中應該讓員工參與標準的制定,通過討論、溝通等形式讓員工參與目標的制定,從而使組織為其制定的績效目標更可觀,更公正,更具接受性。在標準的制定上應該使指標明確並能被量化,但不易過於復雜,並應體現出崗位特點,應針對不同崗位設立不同標准。指標的選擇是針對企業的職能及該部門對企業的戰略支持而設定的、關鍵的、少而精的指標,可以確立關鍵績效指標體系,將績效管理與員工的業績結合在一起。首先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確定關鍵驅動因素,然後對關鍵驅動因素分別分析給出子因素,從而確定各個閉門的關鍵績效指標,以及各崗位的關鍵績效指標。指標確定是要盡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細化或標准化。對待可量化的指標我們可以用數值來表示,對待非量化指標用程度來表示,從而避免出現主管偏差等問題。其次,在考核過程中應注意避免評估者的主觀性因素如第一印象,近期效應、暈輪效應等,最後,應注意溝通和反饋,而且必須將績效考核的結果應用於多元化報酬結果的制定中,論貢獻確定報酬,避免考核流於形式,形同虛設。並及時發現評估考核過程中的失誤及時糾正。 (四)通過薪酬調查並結合企業自身特點確定一個合理的薪資水平 為了保證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企業必須考慮本地區同行業相似規模的企業薪酬水平,以及本地區同行業的市場平均薪酬水平。要確定合理的薪資水平,企業必須進行薪資調查,收集最新的數據。企業可以委託專業咨詢機構進行調查,並且在對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企業自身特點確定企業總體薪資水平。常見的薪資策略有以下幾種:
1、市場領先策略,即高於市場平均水平,一般來說,處於高速成長期的高科技企業宜採取這種策略。
2、市場跟隨策略,基於市場平均水平相當,適合於薪資承受能力弱,生產經營特點不突出,不能將薪資成本過多轉嫁的企業。
3、低薪策略,即低於市場的平均水平,對於經營相對穩定,人際和諧的企業來說比較適合,有利於企業的低成本擴張。
4、上高下低,即高管人員薪資高於平均水平,而基層人員低於平均水平,這樣既有利於吸引高級管理人才,又能適度控制薪資成本,適合於管理型企業。
5、下高上低,即基層人員薪資高於平均水平,而管理人員低於平均水平,適合於已取得明確市場地位,產品處於成熟期的企業。 (五)引入監督機制和溝通機制保證薪酬管理系統的有效實施 引入監督機制可以有效地避免薪酬系統運行中的不合理,減少人為的錯誤操作行為,而員工監督是最好的監督,因為其利益的相關性,員工會十分負責,而薪酬溝通能更好的發揮員工的監督作用,保障公正的薪酬制度得以公正的執行。注意與員工溝通薪酬,讓員工明白公司為他們所付出的代價,實際就是企業的薪酬制度應透明化。實行保密薪酬制度的企業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強烈的好奇心理使得員工通過各種渠道打聽同事的工資額,使得保密的薪酬很快的公開化了,即使制定嚴格的保密制度也很難防止這種現象。既然保密薪酬起不到保密作用,不如直接使用透明薪酬。實行薪酬透明化,實際上是向員工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薪酬高的人自有其高的道理,薪酬低的人也自有其不足之處;薪酬透明化實際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具體包括以下做法:
1、讓員工參與薪酬的制定和考核工作,在制定薪酬制度時,除各部門領導外,又應該有一定數量的員工代表。核定員工績效薪酬,可以採取上級建議,各級核定的方法,這樣既可以避免由於上下級矛盾或過於親密引起的過高或過低的判斷,同時也可以使管理者從更高層次上審視員工績效薪酬的內部公平性,減少有限視眼下對組織整體薪酬內部平衡的忽視。
2、發布文件詳細向員工說明工資的制定過程,評定後制定的工資制度,描述務必詳細,盡可能不讓員工產生誤解。
3、建立一個員工信箱,隨時解答員工在薪酬方面的疑問,處理員工投訴。 (六)注意薪酬支付的技巧 在薪酬支付上應注意滿足層次需求,雖然目前我們說工作不僅僅為了工資待遇,但是工資作為滿足低層次需求的保障條件,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仍是硬道理。按照眾所周知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說明,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只有滿足低層次需求後,才能考慮更高的層次需求。薪酬可以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需求,它在提供員工衣食住行的同時,也為員工發展個人業余愛好。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提供條件,此外薪酬還是成就的象徵,員工常常把薪酬看成是企業對他們工作的認可和欣賞。因此,再支付薪酬上,對收入較低的一般員工應用經濟性的薪酬;而對於高層次人才,應該將經濟性薪酬和非經濟性薪酬結合起來,如果工資較高但是缺少培訓和發展機會,仍然缺乏吸引力和激勵性。從薪酬的支付時間上,我們應及時的發放工資和獎金。適當縮短建立工資的時間,有助於取得最佳激勵效果。通常,頻繁的小規模的獎勵會比大規模的獎勵更為有效。減少常規定期的獎勵,增加不定期的獎勵,讓員工有更多的意外的驚喜,也能增強激勵效果。
參考資料:[1]劉軍勝.薪酬管理實務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2]丁向陽.中國企業的薪酬問題與薪酬設計——曾湘泉教授在「第四屆中日人力資源開發國際研討會」上的報告[J].中國人才,2003,(2).
[3]劉昕.薪酬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⑵ 人力資源之員工培訓的論文怎麼寫啊
這個問題好廣泛額,建議樓主去下載一篇算了,方便快捷,然後再自己修改一下就可以,可以去一些專門下載論文的網站上去下載,像cnki、星期八職場經驗網等等
⑶ 關於公司員工培訓研究的論文
第1章? ?1.1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2員工培訓研究綜述??? ???1.2.1 員工培訓理論的回發展???? ?1.2.2 員工培訓模式簡介答???? ?1.2.3 企業員工培訓的原則???? ?1.2.4 當代員工培訓的發展趨勢???? ?1.2.5 我國國有企業為員工培訓現狀?第2章?? ?2.1 我國國有企業員工培訓存在的問題??? ?2.2 成因分析?第3章3.1國有企業員工培訓內外部環境分析????? 3.1.1外部環境分析???? 3.1.2 內部環境分析?3.2 國有企業員工培訓策略?第4章 國有企業員工培訓案例分析4.1公司簡介4.2 公司培訓現狀?4.2.1培訓工作內容?4.2.2 培訓方式?4.2.3 培訓工作亮點:建立企業內部知識傳承機制4.3 公司培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結束
⑷ 跪求關於人力資源管理-公司員工培訓探索畢業論文信息
關於人力資源管理-公司員工培訓探索
第一次寫這樣的文章需要很長時間和精力,可以找專業的人幫你寫一下
我知道一家,他們的文章寫的不錯,完成文章,滿意再付款的.
加他為好友就行
:
一
零
③
七
二
五
二
⑥
五
七
⑸ 關於企人力資源管理中「核心員工培訓創新」這樣的論文應該怎麼寫
摘要:一個企業,如何盡快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是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當前人力資源管理中教育培訓工作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以培育學習型企業團隊為目標、從創新入手,重塑員工職業發展規劃,通過促進觀念轉變,創新培訓方式方法,制定階段培訓工作的目標,嚴格培訓考核方式等必要手段,使員工真正認識到培訓是企業給予員工最大的福利,同時也是企業業務發展必備的項目支撐,從而為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關鍵詞:企業;人力資源;培訓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2-00-01
一、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一)培育學習型企業團隊氛圍。企業謀求發展,關鍵是必須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塑造具有持續競爭力的學習型團隊。強調團隊精神的作用,積極創造學習型組織,使之保持持續的競爭力;必須重視每一位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注重發揮其潛能,給予優秀員工施展個人才華的足夠空間。激勵員工拋棄「工具性」的工作觀,以工作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去追求「精神面」的工作觀;即在工作中實現其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使員工不再抱著「遵從」的態度去完成指定任務,而是抱著「奉獻」的精神去主動創造價值。
(二)重視員工職業發展規劃。企業要為員工提供必要的教育、訓練、輪崗、提升等發展機會,促使每個員工自覺自願、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培訓,充實和完善自我。建設「學習型企業」,樹立終身學習、全員培訓理念,最終實現企業經營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促進觀念轉變,使員工真正認識到培訓是企業給予員工最大的福利。僅靠組織和管理層重視員工的培訓和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員工切實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及其緊迫性,培訓不僅僅涉及能否適應和干好本職工作,而是為今後發展適應社會變化的需要。
二、創新培訓方式方法
當前,企業培訓相當成分是你說我聽、課後考試的模式。這種傳統的培訓方式,對提高被培訓者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對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幫助不是很明顯。要提高培訓質量,不是看培訓後的考試成績,不在於培訓數量和規模,而是通過培訓員工對工作態度的轉變、技能的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增強及增加創造的效益上體現。因此培訓方式方法要創新,要根據被培訓者的不同層次,採取不同的培訓方式。要確立以學員為主體的培訓特色,強調培養其自主獲得知識、增強工作技能和掌握信息的能力以及創造性地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改善他們的態度,開發他們的潛能。還要改變單調的培訓方式,採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授方式,比如可以採取實例應用、專題講座、崗位練兵、現場指導、網路培訓、技能比武等多元化的培訓方式。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培訓:
實例應用。這是一種很好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可以避免傳統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務、重說教輕引導的弊端,把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學員可通過思考和討論,鍛煉口語表達、溝通交流的能力,同時也可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和討論,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崗位練兵。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崗位練兵式培訓就是指員工通過個人在工作中的身先士卒、充分參與來獲得更多的個人體驗,然後在培訓講師指導下與其他學員及同事分享個人感受和感悟,進而提升認識水平和工作能力、業務技能。
網路培訓。依託企業內部信息網路,利用高科技來豐富培訓手段和提高培訓質量,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培訓工作中去,為員工創造一個分享知識的有效途徑,如定時發布知識目錄,由相關人員進行在線答疑,利用方便快捷的網路媒介來鼓勵員工參加學習和培訓。達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三、創新培訓內容
根據企業現階段培訓工作的目標,培訓內容必須創新和多樣化,把以前由單一的知識、技能構成的外延培訓轉變為外延和內涵(態度、潛能)相結合的培訓。培訓要分級分類,要依據不同的培訓對象確定培訓內容,實施分層次培訓。上級主管部門重點抓各級各類重點人才的培訓,一般員工的日常培訓由各直管部門負責。上級主管部門培訓的重點和內容包括如下幾點:
1.是對決策領導人才的培訓。培訓宗旨是提高其政治素質和現代企業管理水平,增強其駕馭全局、掌舵導航和科學判斷形勢、應對復雜局面制定科學決策的能力。2.是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培訓宗旨是根據其職業要求和專業特色,以掌握行業前沿理論、改善知識結構為重點,不斷增強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3.是崗位技能人才的培訓。培訓宗旨是以提高專業知識為重點,全面增強本崗位技能和本業務。
要做好上述培訓,在培訓內容的系統設計上必須進行創新,同時兼顧以下五個方面:
1.知識培訓。主要任務是對參訓者所擁有的知識進行更新,其主要目標是解決「知」的問題。如現代企業管理理論知識、法律知識、專業知識、規章制度等。2.技能培訓。對參訓者所具有的能力加以補充,主要解決「會」的問題。如領導藝術、溝通技巧和業務能力等。3.思維培訓。對參訓者所固有的思維定式加以創新,主要解決「創」的問題。如戰略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4.觀念培訓。改變參訓者所持有的與外界環境不相適應的觀念,主要解決「適」的問題。如企業文化、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職業操守、團隊精神等。5.心理培訓。開發參訓者的潛能。主要目的是通過心理調整,引導學員利用自己的「顯能」去開發自己的潛能,解決「悟」的問題。如生存訓練、EQ訓練、「魔鬼訓練」、戰爭游戲等。
四、創新培訓考核方式
對員工進行培訓,其主要目的培育和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增強凝聚力;提升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為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夯實基礎。員工從接受培訓到實際工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時間較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這無疑增加了對員工培訓進行考核的難度。
不少企業以往對員工培訓的考核方式較為簡單,多採用考試評分的形式。這種考核形式對於被培訓者來說,盡管也能促使其認真讀書學習,但因把考試成績作為培訓是否合格的唯一標准,難免造成為考試而學習、為過關而培訓的情況。這便使得員工只重視掌握培訓重點、復習考試資料,而忽視全面、認真去領會培訓內容和講義精髓,以致培訓作用大打折扣,難以達到既定的效果。
五、總結
目前我國企業的人力資源員工培訓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只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性的多種培訓方式,才能使企業在不斷激烈的競爭中長久生存。
參考文獻:
[1]安鴻章,主編.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第二版)[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2]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組織,編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⑹ 誰有人力資源中關於培訓方面的參考論文
摘要:當前,結構化面試已成為企業招聘中常用的一個新技術、新方法。據此,從企業招聘中常遇到的典型問題入手,剖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同時根據為企業咨詢服務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研究,針對企業招聘的難點、疑點,提出解決的方法和思路,為企業的人力資源選才、招聘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結構化面試;企業招聘;應對策略
Abstract:Structuralized interview has become a new technology and method frequently used in the enterprise employment advertising. The paper analyzes some popular issues in it.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s of enterprise advisory service, the paper presents the solutions as necessary references for the employment advertising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Key words:structuralized interview;enterprise employment advertising;countermeasures
結構化面試是指面試的內容、形式、程序、評分標准及結果的合成與分析等構成要素,按統一制定的標准和要求進行的面試。它的基本原理是:對同類應聘者,用同樣的語氣和措詞、按同樣的順序、問同樣的問題,按同樣的標准評分。問題的結構就是招聘崗位所需要的人員素質結構。[ 1-2]一些企業HR的從業者為了企業能召集到「能戰能勝」的「千里馬」,嚴把招聘關,運用這些先進的招聘方法和面試技巧,使企業的招聘能力和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人力資源從業者對結構化面試的技術和原理理解得片面、狹隘,沒有真正掌握結構化面試的真諦,因此嚴重影響了企業招聘的效果。[ 3-4]近幾年,一些專家學者或HR從業人員在對結構化面試的研究和使用更多關注方法的掌握和設計上,對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仍然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幾年來,筆者多次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了一些企業的招聘活動,發現和了解招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此,筆者通過對典型問題歸納、分析,及多年咨詢服務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助企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 、存在的問題
(一) 考官對各要素評比標準的理解缺乏一致性
面試中,各位考官由於崗位、資歷、學歷、性格等等方面的不同,對每一條要素的理解不同,甚至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因此考生能得到公正的評價成為企業招聘的重要問題,甚至影響了面試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筆者在佛山一家電子生產企業的招聘中發現這樣的評分結果(見表1)。
表1中,W1 和W7 兩位考官的達標標准和其他考官相比,具有顯著的差異。尤其是對每一項的標准理解上也是起伏較大,並不是習慣性對每一個人和每一條標准打高分或打低分,而是對每條之間,每人之間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評分標准缺乏穩定性,影響了整體評分結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
(二) 考官的組成結構缺乏專業性
面試考官的組成,具有很強的結構性,有人力資源部的人員、用人單位的人員,有時還需要有顧問專家的加入。正是這種組成人員的協作分工,體現了考官各司其責的專業性。但很多企業往往忽視這一點,考官組成基本是企業人力資源部成員,對應聘者專業知識的把握往往不夠准確。筆者在為廣東某港資服裝企業培訓的時候,很多基層管理者反映人力資源部招聘的效果比較差,每年都有大量招聘來的員工被下屬二級公司退回,或者通過二級公司的領導利用個人關系調節到另外的二級公司。通過了解,筆者發現這家紡織集團的人力資資源部有一個專門負責招聘的工作小組,這個小組的成員全部都是剛剛畢業1-2年的大學畢業生,而且這些畢業生沒有一個具有紡織專業的學歷背景和工作經驗。因此,這家企業的招聘工作出現問題就一點不奇怪了。
(三)招聘面試提問過於程式化,缺乏必要的靈活性和提問技巧
許多企業面試考官在招聘的時候,結構化面試的問題由於是提前設計好的.必須按嚴格的程序進行.且由於時間的限制.談話更多圍繞已定問題來進行.這樣應聘過程比較機械、不自然.問題可能顯得唐突.也不能更深入地了解應聘者的思想和內心活動。提出的問題簡單、直觀,缺乏必要的設計與鋪墊,使招聘者回答的信息很難反應真實的客觀情況。例如我在深圳一家科技企業招聘會上遇到這樣的情況,這家企業的副總經理(主考官)對一位應聘部門經理的考生提問了這樣三個問題:
1.這個職位要帶領二十幾個人的隊伍,你認為自己的領導能力如何?
2.你在團隊工作方面表現如何?因為這個職位需要到處交流、溝通、你覺得自己的團隊精神好嗎?
3.這個職位是新近設立的,壓力特別大,並且需要經常出差,你覺得自己能適應這種高壓力的工作狀況嗎?
候選人是這樣回答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管理人員的能力非常強;第二個問題,我的團隊精神非常好;第三個問題,能適應,非常喜歡出差。
事實上,這位副總應該設計開放式的問題,第一個問有沒有領導能力,第二個是有沒有團隊精神。第三個問題能不能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但是都錯誤地採用了封閉式提問的方式進行提問,而候選人在詢問的問題中很容易就知道他想聽到的答案是什麼,實際上這是面試中最大的忌諱,而且肯定無法得到正確的答案。
參考資料:
⑺ 有關員工培訓的論文
[摘 要] 企業培訓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本文從加強企業培訓的意義出發,提出了觀念轉變、受訓學員選擇、教學資源投入、辦學方式靈活、課程設置科學是做好企業培訓工作應該關注的因素。
[關鍵詞] 企業培訓 繼續教育 競爭
企業培訓,就其廣義屬性而言,實際上是一種企業員工根據企業的需要而進行的有側重,有針對性的重新入校學習的一種繼續教育。
隨著我國80年代初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思想意識進一步被市場意識所取代。企業的生產已由計劃體制下政府的指令性任務變成自己在市場中根據市場需求尋找定單。尤其是我國在1999年的成功入世,使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進一步確立。外國資本在各經濟領域迅速湧入,中國的眾多企業也在逐步走出國門,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國內企業所面臨的經濟環境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的競爭對手不在僅僅是國內同行,還有許多資本雄厚,技術先進的外國公司。那麼能否適應市場需求,在競爭中立身不敗,能否根據企業所處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發展目標,重新審視已有發展戰略、發展方式,成為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企業要想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擁有自己的優勢,具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管其是表現在整個企業的營銷理念上,還是表現在產品設計、生產。而這些都需要知識、技術的應用。需要企業擁有一支掌握知識、技術的高素質隊伍,這支隊伍的好壞就成為企業興衰的關鍵。
一、從企業生產管理上看,企業需要加強員工培訓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所面臨的生產環境更具多變性,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要求企業不斷加大投入,研發新技術、新設備,應用新的管理理念,同時也要求企業的員工能夠應用這些新技術、新設備,生產出新產品,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否則就會被競爭對手所追趕或超越,而這些依靠員工在校所學的知識是不夠的,只有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才能保證員工的知識與技術水平時刻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從調動員工生產積極性角度看,企業需要加強員工培訓
企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除了企業以招聘形式引進所需的各式人才外,立足企業現有人力資源,加大開發也同等重要。一個好的企業應該能夠成功的調動各級員工的積極性,讓他們為企業獻技獻策,創造價值。根據需要層次理論,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的需要點,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滿足以後會繼續追求自我實現的需要,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自身也能夠達到預設的目標,得到不斷發展。這種滿足不是物質薪酬的有限刺激能夠解決的。
所以企業的員工培訓工作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求、時代的需要。也是企業留住人才、激勵員工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如何做好企業培訓工作
1.作好企業培訓必須轉變觀念
「性格決定命運,思路決定出路」。不同的思維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導致不同的結果。要想做好員工培訓工作,首先從企業管理者角度必須對企業培訓的意義予以重新認識,重新定位培訓在企業生產中的地位,把企業培訓看成是關系企業未來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企業管理者要有人才的憂患意識,要明白今天的培訓決定著明天的企業競爭力、信譽度和員工素質結構,培訓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保證。
對比外國,很多企業都十分重視員工培訓,把員工的素質看成是企業的未來。例如:我們的近鄰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國家對教育和企業培訓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費用支出力度不斷加大。1976年有76.7%的企業向雇員提供了各種形式的培訓。到了1985年,這個比例進一步上升到83.8%,1000人以上的企業幾乎100% 的實施了教育培訓。對此,日本的經濟界名人--松下幸之助就曾經驕傲地說:「松下首先是培養人的地方」。而我國一方面由於計劃經濟下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的競爭性並不激烈,另一方面教育培訓效益有一定的滯後性,使企業管理者認識不到培訓的重要性,覺得培訓工作是國家的事情與企業無關,企業自身資金已經非常有限如果,還要拿出大量資金用於開展員工培訓,不劃算。同時,由於沒有完善的保證機制,一部分企業員工在沒有參加培訓前勤勉工作,培訓之後則忙於跳槽,使企業蒙受較大的損失,使送培單位的管理者寒心。
所以,要想作好培訓工作,必須轉變這種觀念。認識到加強員工培訓是企業的需要,對於一些管理機制的問題,則可以通過一些其他措施得以有效克服。
2.作好企業培訓,必須選擇受訓員工
眾所周知,燒制陶胚,如果胚才不佳,再怎麼煅制,也不會出精品。企業在送培員工時,除了考慮崗位需要,也應考慮員工自身特點,因勢利導,把崗位需要和員工需求結合起來,作到在受訓員工選擇中注重資質、注重潛質,開發稟賦,挖掘潛能。
3.作好培訓工作,必須擁有足夠的教學資源投入
培訓教育與學歷教育不同,它不僅僅是知識的更新,同時是企業文化的孕育與灌輸,通過進一步提高員工已有知識技能,達到企業現階段的要求。所以一方面要求培訓教育的師資隊伍的水平要高,要求任教培訓的師資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同時還應有一定的前瞻性。為了不與企業實際脫節,培訓教師應根據需要不斷訪學、深造,不斷身臨現場了解項目的進展,發現、分析項目。另一方面,企業在培訓過程中還應有針對性地對一些模擬系統進行建設,提高學員的實際應用技能,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在現有師資無法提供有效培訓的時候,合理外聘教師或送學員外出進修。這一切都需要有財力、物質等教學資源的充分保障,才能做好培訓工作。
4.辦學方式上以達到培訓目標為主,具體形式靈活多樣
由於參加企業培訓的員工大都是在職人員,企業也不可能為了員工的培訓而停產,這就決定著企業員工不可能大量、長期的脫產上學,這就要求企業培訓機構在培訓工作中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根據企業發展,根據員工實際情況,培訓時間長、中、短相結合,培訓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可選擇有發展潛力的員工可送其進入高一級學府進行學歷教育學習,作為骨幹培養,對有些需要技能提高的員工則可開設為期幾天或幾個月的學習,可以脫產學習與業余學習相結合,可以藉助多媒體教育技術,開展遠程教育學習等等。
5.科學設置培訓課程
由於培訓的針對性,所以培訓課程的設置應注重科學性,實用性,前瞻性,有的放矢,重點突出。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戴明環(PDCA) 理論同樣適用於企業培訓。P、D、C、A分別是Plan、Do、Check、Action單詞的第一個字母,代表著一個循環中的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環環相扣,互相制約,互為補充,形成了PDCA循環,其中每一個階段都是下一個階段的依據,下一個階段都是上一個階段的落實和具體化。 在PDCA循環中,A是一個循環的關鍵,這是因為在每一個循環中,從目標的實施、檢查,到尋找差距和原因都離不開目標計劃的制定。
所以,在培訓方案設計中,
(1)應進行市場需求分析,要了解企業外在的環境如何,企業現在的發展情況怎樣,企業未來的可能方向,企業內部的員工知識結構,與企業未來發展差距在哪,差距多少,等等。
(2)進行課程設計。明確了要培訓的方向,就可以根據這個方向了解有哪些課程或技能的學習可以對這個目標起到有效彌補或增益,編排課程。
(3)進行動態過程式控制制。由於培訓的員工大都來自其他部門,作為培訓機構的管理部門和任教教師對其不可能知之甚深。雖然培訓要達到的目標是統一的,但員工的基礎直接影響到目標結果發實現。所以要了解員工的已有的知識技能情況,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安排任課教師之間及與學員之間座談,商討最有效的互動教學方法和各課知識的銜接,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4)進行學習效果反饋評估。作為一個封閉的信息循環系統,反饋環節必不可少。沒有反饋環節,無法得知培訓工作效果的好壞,也無法嘗試更新改進。具體的反饋形式可以有多種:與受訓員工面談、問卷、對受訓員工若干年的追蹤調查等,總結經驗與不足,為以後培訓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總之,員工培訓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件大事,決定企業明天的市場份額。因此,企業應該不斷加強員工培訓,切實作好每一年,每一期的員工培訓計劃,通過不斷培訓,加強員工素質,依靠這支高素質的企業隊伍搏擊商海。
參考文獻:
[1]繆清照 劉煥榮: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培訓的變革.石油教育,2003(1)
[2]王 俊:知識時代的企業培訓.成人教育,2001(5)
[3]段艷紅 王大力 岳貴貞:對人才培訓的幾點再認識.經濟師,2001(1)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⑻ 關於人力資源培訓的論文資料
一、為什麼要進行人力資源培訓
美國知名管理學者托馬斯·彼得斯曾說:"企業或事業唯一真正的資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開發人力資源,以做好工作。"②通用汽車公司的前總經理艾爾弗雷德·斯隆曾經說過,"把我的資產拿走吧――但是請把我的公司的人才留給我,五年後,我將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復得。"③由此可見,人力資源無疑是一種戰略資源。而構成人力資源的並不是人的數量,其核心應是員工的健康狀況、價值觀念、知識存量、技能水平。人力資源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投資的結果。員工培訓是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內在組織部分,也是一種對人的投資。正是如此,人力資源的培訓在現時代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現代工業社會的不斷進步,使人們的工作觀由於物質的豐裕而逐漸提升。人們工作除了滿足物質需求,還為了更高層次的需求——組織和個人的價值實現。為此,員工要求通過職業繼續教育來獲得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方面的素質提高,進一步開發自己的價值。
第二、組織間對人才的競爭必然引起對人才的重新定位,以現代社會中人們掌握的科學、技術、專業知識的特點為主要標志,以字母或符號的造型來象徵其主要特點的人才分類方法,提出了"X""T""I"型人才論,系統地掌握兩門專業知識,並有明顯的主要的交叉點、結合部的"X"型人才更受人們的青睞,而它顯然是傳統的學校教育所不能滿足的,它需要走出學校的員工不斷通過培訓來求得自身的發展。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普及率低的國情決定了從實踐中產生的人才需接受新的培訓來彌補自身知識的缺陷。
目錄 一、為什麼要進行人力資源培訓
二、人力資源培訓的發展趨勢和現狀
三、人力資源培訓的需求分析
四、人力資源培訓的方法
五、人力資源培訓方法的影響因素
六、人力資源培訓效果評估
參考資料 本文從介紹培訓的概念入手,闡述了人力資源培訓的重要意義和目的之所在,分析了當今人力資源培訓的發展趨勢和現狀,從組織、工作、個人三個方面著重討論了人力資源培訓的需求分析,接著對培訓的幾種主要方法進行了專門介紹,並對選用何種培訓方式與方法,而需考慮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分析,最後,從四個層面討論了如何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