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實現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一、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要具備的幾個特點: 高效率的課堂是指課堂效益達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我認為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至少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x0d1、「課堂」還給學生,變成「學堂」; 2、教師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互動者; 3、學生能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種學習方式融為一體; 4、學生能真正做到行動、心動(思維在動)、神動(思想在動); 5、學生能厚積知識、破疑解難、優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學習; 6、學生在課堂上心情舒暢,有安全的學習心理環境; 7、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 8、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適中; 9、學生實現了「三跳」,即跳出課本,不再只關注課本知識;跳出課堂,關注自然、社會、生活;跳出教師,不迷信權威、不輕信已有結論.\x0d所以,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是朴實、簡易的課堂;是做到了「放手學生認真自學;給予學生充分獨立的思考,相互交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的障礙,引導解決」的課堂.高效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嘗試、質疑問難、討論合作、自我展示、問題解決、實踐活動中探究學習,突出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x0d二、傳統課堂存在的問題:但是,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特別是片面追求升學率思潮的長期沖擊,教師滿堂灌、壓作業、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低效課堂依然存在,其普遍存在如下幾個問題:\x0d1、教學語言平鋪直敘. 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教學導人無懸念、無疑惑、無問題、無情景,簡單直接,很少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個體經驗、新舊知識銜接等.有的教師語言欠推敲,以致造成語言不嚴密、隨意和廢話多,對學生理解知識造成一定的干擾.有的教師課堂用語雖然沒有語病,但語言枯燥無味,缺乏引導性、啟發性,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也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x0d2、教師獨霸課堂. 學生活動空間少教師上課即講,課堂教學多是以教師「滔滔不絕」的講、學生「綿綿無期」的聽、課後「永無休止」的練為主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缺乏思考問題、整理習題、歸納規律的時間.教師以「講得好」為最大滿足,很少關心學生的感受、體驗和需求,很少密切聯系生活,關注學生的個體經驗,忽視學生思考、說和寫的過程.學生沒有感知的過程,對教師講的內容理解不透,囫圇吞棗,導致教師所講知識鞏固率很低,不得不依靠布置大量的課後作業進行強化訓練和重復演練來加以鞏固,使學生長期處於疲憊狀態,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x0d3、假問題充斥課堂. 不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關注了師生互動,但往往以預設的教學問題把學生納入自己預先搭好的教學框架(是「演課」而不是「上課」).教師提問的要麼是答案為「是」與「不是」、「對」與「不對」、「好」與「不好」這類不動腦筋的假問題;要麼就是事實性的、學生閱讀課本就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這類問題沒有啟發性,沒有問在關鍵處,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高智力的參與教學活動.難度大的問題提出後又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不出來立刻換人回答等(這對前一個學生的自尊心無疑是一次挫傷). 4、教學方式單一. 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一些教師對所教的物理概念、規律理解不透,導致對知識的講解方法單一,對學生理解知識造成較大的障礙.有些教師雖然能夠使用多媒體教學,但大多將多媒體當作了板書投影(板書內容雖然大大增加,但無法起到畫龍點睛、引起記憶和思考的作用);或者過多地使用多媒體模擬實驗代替傳統的生物實驗,忽視真實實驗的教學作用.這樣均不能營造良好的教學、學習氛圍.\x0d除上述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一刀切,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學生吃『夾生飯」』、「規律、方法教學欠缺,歸納總結教學過程被弱化」等,在此不一一枚舉.為了更好的實施新課程改革,改變當前新課程實施的膚淺狀態,促進新課程的實施由「邊緣」到「核心」,我們必須加強對課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變現行生物課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著力優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三、打造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的做法: 為實現優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這個目的,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兩個結合」: 即「如何設計出高質量的課堂問題」與「如何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相結合;「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技術」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有計劃、有準備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做到寓教於需、寓教於樂、寓教於情,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以增強教學效果.\x0d2、「三個允許」: 即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質疑,允許學生爭辯.教師要改變那種過分強調統一的教育理念,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實施「因材施教」;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努力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發表個人見解,不要怕學生問倒自己.\x0d3、「三個轉變」: 即轉變灌輸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轉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轉變單獨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課堂上教師要當「公關」,要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通過平等、民主的師生交往,了解學生的知識需要與情感渴求.\x0d4、「四個帶入」: 即要把激情帶入課堂,把才智帶人課堂,把微笑帶入課堂,把趣味帶入課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激情,語言要有鼓動性、感召力和調控誘導力,要善於以昂揚的激情去激活學生的創造熱情,用流利的普通話、得體的手勢、詳和的神態、充滿智慧的眼神、合理工整的板書、正確的演示實驗、恰當的形容、精妙的點撥和積極的評價手段,進行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為學生提供敢想、善思的良好環境,使學生以創造者的身份進入到課堂教學情景中去,從而實現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對技能的訓練和提高.\x0d要鼓勵學生質疑,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誠心和愛心善待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並給予恰當引導和靈活點撥,對學生的分析解答,教師要給與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愛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從而在師生間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諧互動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的思考問題,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生物課堂教學要把知識的形成過程放在首位,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的展露,多讓學生「自己下水游泳」;要在每一節課都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突發奇想,暢發疑問,或由教師提出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激情、帶著懸念」走向課外.特別是生物實驗課,教師要敢於讓學生親手試一試,變教師的演示實驗為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志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⑵ 淺談中學生物老師如何上好生物課
瑞昌市夏畈中學 蔣禮英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科學觀念的改變,世界各國紛紛開始重新審視科學教育。生物學作為新科技時代的熱點學科,其基礎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過重大變革來提高生物教學的效果。所以如何上好一節生物課是每一個生物老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初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生物教學要求教師要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搞好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這就要求生物老師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只有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才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下面就如何上好一節生物課,談一下本人的淺薄認識。 一、備好課,明確本節的教學目標 上課前,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清楚自己這一節課到底要干什麼,即學生要完成怎樣的學習任務。這是上好一節課的根本,也是當好教師的基本素質。只有教學目標明確了,才能合理有效地選擇、整合教學資源,圍繞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制定教學目標的主要依據(也是唯一依據)是課程標准,而不是教材中呈現的教學資源,當然更不能依據個人的教學經驗來作出自己的主觀判斷。否則,很容易使自己的一堂課與新課程的要求「驢唇不對馬嘴」,胡增亂刪,重點偏離,目標走形。 教學目標一般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三部分。這三部分目標具體到每一節課中,其側重點肯定是不一樣的。如「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這一節,知識目標是重點,居第一位,能力目標次之;「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探究鼠婦)」能力目標居第一位,情感目標次之,知識目標居第三位;「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情感目標又上升為第一位,能力目標次之。在這三個目標的側重點的區分上,教師必須認真解讀生物課程標准,對新課程的內涵精神要做到心領神會,再結合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方能靈活把握。 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明確了教學目標,就應該考慮如何達成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就成為重中之重,這是體現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之處,也是充分體現教師個人教學特色的一個環節。所以,選擇好恰當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就顯得特別重要。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選擇適當,可以較好達到教學目標,並確保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和流暢性。按照生物課程標准及其理念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大的方面來說,基本可定位在「自主、合作、探究」這樣的學習方式。只要符合這樣的學習方式,基本思路就是正確的,有望上出一堂好課。關於教學方式,早有定論:「教育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至法無法。」所以,在這里我只能給教師們提供幾點建設性的意見,選擇教學方式主要應圍繞以下幾條原則進行: 1.首先要按照新課程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要求或教參的建議來選擇確定自己的教學方式。 2.教應圍繞學轉,即圍繞「自主、合作、探究」這樣的學習方式來選擇、矯正、確定教學方式。 3.應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特長來選擇,不要盲從別人的做法,別人的哪怕是最好的,對你也不一定適用。如非用不可,往往給人以「照貓畫虎」的感覺,反而不美。 4.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來選擇。三方面(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側重點不一樣,選擇的教學方式就不會一樣,換句話說,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的達成方式絕不是一樣的。比如有些知識性目標可以通過接受式學習獲得,而能力和情感目標只能通過參與式學習獲得,只有教學方式與教學目標相得益彰,才能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5.選擇教學方式必須注意主題明確,思路清晰,確保整堂課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和流暢性。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必須服從服務於整體教學目標,簡單實用往往是最好的。過於追求花樣翻新、形式多樣,反而會喧賓奪主、霧里看花,還容易給人一種嘩眾取寵、華而不實之感。另外,要想靈活地選擇教學方式,平時就必須注意多聽課、多評課,多分析、多比較,尤其是多找資深教師聽評自己的課,進步幅度會更快。 三、教與學的行為要體現新的教育理念 是否能體現新課改的理念,關鍵是看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尤其是看學生能否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必然要求教師在啟發、引導等方面下足力氣,作好文章,為學生創設各種恰當適宜的學習情境,以達到啟疑生惑、努力求知的功效。而要想達此境界,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分別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激勵者等多重角色。所有角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營造井然有序的、求知若渴的、生機盎然的、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確保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認為我們老師還應該坐到這幾點 1、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與教師的教學密切相關,教師不能以自己預設的教學方案和思路去取代學生的思路,更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而應該以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去參與教學過程,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還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2、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應保持有效的互動 傳統課堂教學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而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活動和感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從而抑制了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發展。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師生交流互動、共同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但是,這種交流是基於有效的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基礎上的。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實現有效的互動與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密切相關。如果教師創設的問題與布置的作業大多數是回憶、描述事實、教學的判斷和教學程序性的,或一味純模仿性的,那麼這樣的問題與作業很難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真正的交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創設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與討論話題,才能夠實現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互動。第二.交流應是雙向的。教師創設有效的問題,學生經過思考或小組討論,在完成問題回答後,教師應給予有效的反饋,而不是僅僅簡單地判斷學生回答的對與錯,或簡單地予以更正。教師的介入行為應是: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完整,則一定要給予明確、積極的評價。如果學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錯誤,則要引導其找出錯誤並加以改正,或指導學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據和理由,通過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學生補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教師這一行為介入,有助於發展學生評價、判斷和交流的能力,有助於他們建構知識。好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構建學習主體的過程,它通過多樣、豐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 3、教學過程應為學生留下充足的發展空間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本來應該由學生自己完成的活動只是走走過場,沒有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留下空間。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過程中應該留給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課前,動員學生收集、整理有關的信息,爭取能在課堂上展示。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實驗較多,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盡可能多地開設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生物學研究的艱辛,並從中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4、結合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教學 任何教學活動都應該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起點和歸宿。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潛能得以發揮。我們知道,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不在於教師「教」得如何,而在於學生「學」得如何。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和創造者,因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對教材進行研究的同時,還應根據課改精神和課標要求,以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使教學內容更加切合實際,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 5、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對自己及他人學習過程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讓學生獨立思考,強調對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從而使學生在各個不同的層次上了解自己學習的程度,促進部分學生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同時,還要提倡學生對他人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以便借鑒他人成功的經驗。實踐證明,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6、通過教學活動的實施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經驗和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不斷得到提高的,這不僅僅在知識方面,還應該體現在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把課本知識准確地教給學生,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授之以漁」,不要「授之以魚」。同時,在生物教材中有不少知識點可以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師要不斷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靈活滲透,將思想教育貫穿於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做到「三個多一點」能有效地和學生溝通情感,從而創設愉快的環境。「多一點微笑」、「多一點尊重」、「多一點贊美」,教師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將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四、懂得在課堂中運用幽默藝術 教學中如何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教學目標的實施上來,使學生的思維盡快達到最佳水平,已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生物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運用幽默導入新課可以先聲奪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上課伊始就進入興奮的學習狀態,收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而教學過程中教師遇到某些、特殊情況時,要把握住自己的理智和情緒,盡可能避免大發其火或輕易地訓斥學生,這對師生情感的交流和教師的自我形象都是有損害的。如果用幽默的方式來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其作用和效果就會大出預料。 幽默是一種美,對教師來說是美的表現,對學生來說是美的享受。傳統的師道尊嚴,往往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隔閡,倘若教師再板起面孔,不苟言笑,更易造成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教師幽默的語言,能有效地打破師生間的陌生感,而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為和諧融洽。要是教師的幽默在心理上與學生相容,就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親近感和親和力。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教師的解頤笑語,有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智中見志的特點和功效。教學幽默是一種高雅的審美活動,富有幽默的教學,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引人入勝,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科學思維,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⑶ 提高初中生物教師實驗教學能力的幾點做法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長期以來,生物實驗教學一直是生物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由於實驗室建設不夠完善、實驗人員配備不齊、課時緊張以及實驗課組織難度大等方面原因,生物實驗的開設率低,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參差不齊。課改後,生物教材中實驗的數量大大增加,對實驗能力的要求也顯著提高,近年來,實驗能力又成為高考、中考考查的重要內容,因此,如何順應課改要求,在實驗教學中實踐新課程理念,提高生物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成為當前生物教師面臨的又一挑戰。
生物實驗教學不僅是重要的直觀教學手段,更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主要渠道。普遍來講,人們認為生物實驗教學能力主要包括實驗教學組織指導能力、實驗准備能力、實驗技能三部分,其中實驗技能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實驗教學能力,實驗假設和實驗設計能力在近年來也受到了重視⑴。本文就提高初中生物教師實驗教學能力的幾點做法,與大家交流探討。
一.通過開展實驗課教學專題研討活動,提高教師實驗教學的組織指導能力。
實驗教學的組織指導能力是指教師能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組織學生積極、有效率的進行實驗活動,以及實驗課堂中的提問、演示、講解、指導技能,實驗中突發事件的應對與處理等方面能力⑵。筆者組織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觀察種子的結構》的實驗課教學觀摩和專題研討,著重教師實驗教學的組織指導能力的體驗和訓練。《觀察種子的結構》一節課標要求是:通過觀察菜豆和玉米種子,能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能描述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實驗課上,教師通過展示學生課前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種子,說明種子「雖然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卻有大致相同的結構」引入課題,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觀察種子結構的積極性;講解觀察步驟時,簡潔有條理而不是照本宣科,將步驟中的關鍵字用「→」串聯起來講解,如觀察菜豆種子,「觀察外形→剝去種皮→觀察子葉→用放大鏡觀察胚→填寫觀察記錄」,強調一定的觀察順序,學生聽得明白,操作起來不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示範操作和指導時,准確規范,如玉米種子的縱切、滴加碘液時滴管的正確使用、剖面的染色和觀察等,教會了學生一定的實驗技能和方法;教師實驗小結時,運用圖文並茂的板書,在黑板上畫出菜豆和玉米種子並標注出各部分結構,再列表比較菜豆和玉米種子的異同,清晰歸納了知識要點,完成了知識的構建,學生不會因為專注於動手操作而忘記知識的掌握。
通過實驗課教學的觀摩和專題研討活動,教師們深受啟迪,對實驗課教學的組織指導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一是認識到實驗課不僅僅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還能使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鍛煉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更能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二是加深了對實驗課教學組織指導的理解。實驗課不同於與新授課、理論課等課型,主要以學生以觀察、實驗為主,教師的講解、示範和指導對於學生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和良好的實驗素養有重要的意義。三是認識到教師規范准確的實驗操作的重要性。教師嫻熟、准確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學生獨立實驗操作時的重要依據和典範,對於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通過以演示實驗為載體的同課異構活動,提高教師實驗教學的准備能力。
實驗教學的准備能力是指教師能在實驗教學前預先充分准備所需的器材,熟悉教材內容及實驗教學的程序,善用各種資源,增進實驗教學的效果⑵。筆者組織了《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一節同課異構活動,通過演示實驗教學的實施,促進教師對實驗教學准備能力的認知。《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一課有三個演示實驗,「種子萌發釋放能量」 「種子萌發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種子萌發消耗氧氣」,課堂教學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觀察演示實驗—分析實驗現象—歸納得出結論」。
教師們在課前都進行了必要的准備,還對實驗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進:有的改進了實驗的裝置,有的改進了實驗的材料,有的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較好地完成了實驗。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用科學規范的語言進行概括和總結,對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達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由於本節課是圍繞演示實驗現象的分析而展開的,演示實驗的成敗就顯得至關重要,通過同課異構活動的觀摩學習和專業切磋,教師們對實驗教學的准備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首先要明確演示實驗設計的思路。教師要准確把握演示實驗在本節教材中的作用,才能將實驗真正融入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理解知識,才能避免實驗與教學內容脫節、為做實驗而實驗的現象。例如教材中的三個演示實驗用的材料都是種子,有一定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有的老師將其中一個演示實驗「種子萌發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材料「種子」改做「新鮮的蔬菜」,而另二個實驗仍用種子做材料,思維跳躍性過大。如果能在做完「種子萌發產生二氧化碳」實驗後,再補充做這個實驗,說明植物其它器官生命活動時也產生二氧化碳,對學生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整體性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是要做好演示實驗前的一切准備工作。教師不僅要准備好與實驗有關的器材,還要弄清演示實驗成功的因素,在課前反復操作直到熟練,對於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現象做到心中有數,才能保證實驗數據的真實可靠,引導分析的客觀到位,避免實驗中出現與結論不相符合的結果,引起學生對教材中的實驗結論產生「懷疑」。如 「種子萌發釋放能量」 演示實驗時,有的教師用溫度計分別測量「萌發種子」和「未萌發種子」的溫度,結果溫度只相差了1℃,教師依舊解釋為「萌發的子釋放出能量,一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萌發的種子溫度升高」,這樣的分析明顯比較牽強,演示實驗也如走過場,如果能因勢利導,分析為什麼溫度只相差1℃的原因,可能是種子未充分萌發、可能放置時間不夠,可能是裝置保溫效果不好,可能是溫度計讀數時有誤差等,才能讓學生真正信服。
三是要加強演示實驗操作的准確性和規范性。因為演示實驗具有很強的示範性,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將成為學生獨立操作時的依據,也是學生使用儀器、實驗操作的模仿對象,如溫度計測量溫度時如何正確讀數?實驗時試管中澄清石灰水裝多少合適?實驗裝置氣密性如何的檢查?這些技能與物理、化學學科實驗技能要求是一致的,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為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四是要提倡師生共同參與演示實驗的准備。在准備演示實驗時,從實驗材料的選擇、儀器的裝配到操作步驟和技巧等,如果能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准備過程,學生就能夠從中學習到真正實驗方法和科學知識,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通過舉辦教師實驗操作技能競賽,提高教師的實驗操作能力。
實驗操作能力指教師能完全熟悉實驗活動程序及要求,能熟練講解和操作實驗儀器設備,規范准確地進行實驗操作和演示⑵。實驗操作能力是一種動作技能,離不開教師親自動手實驗,沒有一定量的實驗操作訓練,動作技能就難以保證其准確性和規范性。但由於當前初中生物教學普遍存在著分組實驗開設率低、演示實驗沒有做,講實驗、看視頻代替了真正動手操作實驗的現象,教師的實驗操作能力處於相對薄弱的狀態。為鼓勵教師用好儀器設備、規范實驗技能,筆者組織舉辦了區初中生物教師實驗操作技能競賽。競賽選取了初中生物中最常規的實驗「製作和觀察臨時裝片」來考查教師的最基本實驗技能——「製作臨時裝片」「使用顯微鏡」「繪制生物圖」。參賽的20位教師熟悉實驗操作的步驟,基本操作規范,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製作臨時裝片存在問題。
參賽教師都很熟悉臨時裝片製作的要點:擦→滴→取→展(塗)→蓋→染,能較快完成裝片的製作,但效果並不盡人意。具體問題是:①沒有擦蓋玻片和載玻片。個別教師認為蓋玻片和載玻片都是新的,很乾凈,沒有必要擦,結果觀察裝片時發現視野里有很多雜質。②不夠注意試劑瓶上的標簽,在滴加清水或生理鹽水時個別教師出錯。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黃瓜表層果肉細胞的臨時裝片時應滴加清水,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應滴加生理鹽水,有的老師沒有看清試劑瓶上的標簽,拿起就滴,導致觀察效果不佳。③實驗材料取材位置不夠准確。觀察植物細胞教材上用了兩種材料,洋蔥鱗片葉內表皮,黃瓜表層果肉細胞,主要是為了觀察到葉綠體,書上的要求是「用刀片將洗凈的黃瓜表皮刮掉,洗凈刀片後,再用刀片輕輕刮取少許黃瓜表層果肉」,有的教師果肉取材位置不準確,影響製作裝片的質量。④沒有將撕取或刮取的材料在水滴中完全展開或塗抹開,裝片觀察時有重疊。⑤染色的次數和時間普遍不足,導致觀察效果不夠理想。大多數教師雖然染色的操作都很准確(先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用濾紙在另一側吸),但標本的染色效果不好,有的只染一次;有的染色後直接觀察,染料沒有充分浸染標本,因此觀察效果不夠理想。染色時要重復染色,而且要放置一段時間,讓染料充分浸染標本後再觀察。
2.使用顯微鏡觀察存在問題。
使用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和要點:取放→對光→觀察→整理,教師們都很熟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體問題是。①實驗習慣較隨意。良好的習慣有利於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有的教師取出顯微鏡後箱門沒關,沒有將箱子放在位子下面;有的沒有將顯微鏡放置於桌子略偏左的位置;有的實驗完成後沒有清潔整理桌面,還有個別教師觀察臨時裝片時將顯微鏡傾斜,因臨時裝片製作時用到水,傾斜顯微鏡會使水滴流下;個別教師物像清晰後,移動顯微鏡的位置,沒有重新調節顯微鏡。②高倍鏡使用不夠規范和熟練。有的教師用高倍鏡對光;有的教師在低倍鏡下看到物像後,不是直接將高倍鏡物鏡轉換過來,而是先升高鏡筒,再轉高倍鏡,再查找物像;高倍鏡觀察時視野普遍偏暗,應轉換凹面鏡對准光源,或在低倍鏡下時應用最大光圈,只要稍加調整,就可以有較好的效果。
3.繪制生物圖存在問題。
生物圖繪制的要求在課本上有較詳細的文字說明,但教師們在這方面普遍存在較大缺漏,具體是:①生物圖的科學性和真實性不夠統一。生物圖與藝術圖有明顯不同,生物繪圖要有科學性,實事求是,選取正確、有代表性的實體來繪圖,不要誇張或藝術加工。②繪圖和實際觀察脫節。繪圖要根據觀察到的物象輕輕地畫出輪廓,經過修改,再正式畫,使圖形真實、各部比例適當。而有的教師繪圖時脫離了觀察顯微鏡下的物像,照抄書本或憑想像、經驗繪圖。③生物繪圖的技巧欠缺。繪制的生物圖大小要適當,在紙上的位置要適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側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寫圖名的地方;圖的線條要平滑,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來表示,指示線和名稱標注要規范,字盡量注在圖的右側,圖的下方寫上圖形的名稱。有關生物圖繪制的技能技巧今後要進一步加強訓練,除了具有一定的生物專業知識外,還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這樣繪出的生物圖不僅逼真,而且美觀。
通過實驗操作技能競賽中存在問題的交流和反饋,教師們確實認識到自身在實驗操作技能上存在的不足,自我發展慾望得到提升,開始積極主動加強實驗操作技能的培訓和實踐,如利用學校已有的實驗設施創設實驗環境,藉助圖書資料和教育軟體進行學習,通過教學骨乾和名師等進行技能傳授,有效促進了教師實驗操作技能的提高。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實驗的要求必將越來越高,教師要積極主動的做實驗,不斷提高自身的實驗教學能力,並加強實驗設計和創新能力,這是培養高質量創新人才的關鍵,更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當務之急。
⑷ 淺議如何創新初中生物課堂
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學生是活動的積極參加者,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與水平狀況,創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高度的求知慾望與興趣,培養學生的好學精神,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生物知識的奧秘。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自然、真實、生動的情境,使學生能憑自己的生活經驗參與到學習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較快的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比如《蒸騰作用》這一課,可以讓同學在課前認真觀察地上的落葉,然後上課時提出這樣的問題:地上的落葉是正面朝上的多還是背面朝上的多呢?學生一致回答:背面朝上的多。然後給學生設問:為什麼?在這種情景中的問題極大的激情學生的學習慾望,提高課堂的效率。在生物教學中可適當的運用一些諺語、俗語、謎語等教學,能使乾燥無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1、每個學生可能都有自己的個性,但並不一定都有出眾的特長。教師要根據班上實際情況制定出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措施方法,鼓勵學生張揚自己的個性,發展好自己的特長。只要有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就不怕學生的個性特長不凸顯出來。只有當學生的個性特長蘊育出來了,老師才有機會引導發展學生這些積極的個性特長。
2、要細心觀察,慧眼發現學生個性特長。從小學,到初中,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一開始可能還是處於萌芽狀態,表現不是很明顯,這就要求生物教師細心觀察,有一雙智慧的眼睛,發現學生的潛力,如果學生個性表現比較明顯時更是要鼓勵培養,不能視而不見,任其自然,否則學生的興趣愛好因得不到培育或受壓抑,而消失泯滅。另外對那些個性行為"怪異」的學生,不能有偏見,不能作為「典型」進行批評打擊,而是要主動接近他們,了解他們的個性,以求健康發展,或許他們就是有著特異才能的「怪才」呢。另外生物教師要建立好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檔案,將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記錄存檔,以便因材施教。
3、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肯定,哪怕是一點點個性的火花都要讓它亮起來,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才會越來越濃,個性也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還要善於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廣闊的天地,如通過生物知識競賽、生物演講比賽、網上搜集資料、搞社會調查等活動方式,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總之,教學不是把學生當作容器,灌輸已有的知識,而是要把知識的學習作為能力發展和情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教學要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強調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養成,培養學生成為「完善」的、具有獨特個性品質的人。
⑸ 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實現"生本課堂
生物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是新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而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根本,則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全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生物教學中的生本教學,它以實現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培養學生興趣和責任感為突破口,在新課程改革思想的指導下,立足課堂,結合實際,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優化教學過程,促進課堂和諧,讓學生主動地學習與發展。 一、生本教育的理論依據 生本教育理念在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中都有反映。波利亞認為:「學習任何東西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為了有效地學習,學生應當在給定的條件下,盡量多地自己去發現材料,並從中激發興趣,找到樂趣,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有序學習。郭思樂的「生本教育」理論的核心理念就是要高度尊重學生,完全相信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賴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而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拉美紐斯在他的《大教育論》中,是這樣表達其教育理想的:「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心快樂及堅實的腳步。」 二、生物教學中實施生本教育的具體方法 1、設置目標,激勵興趣動機 教學目標是將教學要求轉化為行為和內部需要的重要環節。明確的教學目標,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有了中心,同時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目標動機,幫助學生在自願、自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如變教綱為學綱,變教案為學案,讓學生自我構建知識結構。 2、激發興趣,培養參與意識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語言導趣、
⑹ 初中生物課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靈魂,德育對於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做人引導,必然會造成受教育者的畸形發展。德育教育方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相反,其環境是無所不在的。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德育的內容並不像其他有些學科一樣在教材中以文字的形式顯現。由於其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們較多地重視它的嚴密的知識體系傳授,而忽略其德育內容的教育。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我們不僅要教好書,而且還要育好人,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一門重要的教育學科,我們如何在生物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真正實現「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生活空間、學習空間及社會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培養高尚的品德?
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滲透德育思想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曾明確提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為了在生物課的
教學中更有效地滲透德育內容,教師必須在知識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工夫,但也決不能脫離現實,迴避現實,進入空洞說教的旋渦。因此在生物課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細節,合理滲透德育思想,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的生活價值以適當的方式
教學中更有效地滲透德育內容,教師必須在知識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工夫,但也決不能脫離現實,迴避現實,進入空洞說教的旋渦。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的生活價值以適當的方式揭示給學生,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使生物課的教學過程藝術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講述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時,要求學生在做完實驗時將鼠婦放回到大自然,教育同學們要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身邊的生物。學習動物運動的形成這一節時,介紹了老年人的骨中無機物的含量增多,骨的彈性小,易骨折。告訴同學們要特別關照老年人的行走和坐車安全,汽車上要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學習細菌、真菌、病毒這節內容時,強調它們既有對人類有益的一面,也有對人類有害的一面——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結合有關內容,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的教育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有利於學生樹立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正確思想,對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有重要的作用。
二、營造良好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進行德育思想滲透
新的生物課程改革標准確立「人與生物圈」的課程體系,突出了「人與生物」和諧發展的思想。在生物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愛護環境、愛護身邊一草一木、一鳥一獸的教育,培養學生博愛的精神,有利於學生形成堅定的環保觀念,養成熱愛自然,自覺保護自然的良好習慣,形成博愛寬容的完善人格。課堂教學中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擁有充分表達思想和見解的機會,啟發他們自覺去探討人生和社會的真諦,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這是使學生學好的前提,更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基礎。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從疑問開始,常有疑問,才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因此,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情緒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恆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學習方式方法的影響。在一定的學習策略指導下培養、形成好奇心、求知動機、進取性格、豐富的情感、創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是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重要因素。
三、以尊重學生為基礎,進行德育滲透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從先生的話中,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怎樣才能使教育的過程成為師生情理互動的愉快過程,進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實踐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尊重學生,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鑰匙。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們的內在要求。尊重學生,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而且是保證良好的德育效果的前提。教育活動是雙向的。教師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學生尊重老師,老師的德育活動才會卓有成效。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我們一定要從教材內在的思想性出發,確定哪些知識點滲透哪些德育因素,也就是說要自然滲透,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產生逆反心理。有一次我正在上課,坐在第五排的一名叫劉靜的女生突然大叫一聲,並迅速逃離了自己的座位。全班同學立即把目光投向她,氣氛十分緊張,我急切的問她:「怎麼回事?」她說:「我從書包里拿筆時摸到一種涼冰冰的活東西,像一條蛇。」我小心翼翼地打開她的書包一看,原來是一隻被拴住腿的青蛙,並不是蛇。我心理猜測一定是劉靜後面的同學潘亞男搞的惡作劇,但我並沒有證據,如果我當時追查,潘亞男肯定不會承認,而其他同學就是知道內情也不願講出來,既解決不了問題又耽誤了上課,我剋制住自己的怒氣,輕聲的說:一隻青蛙一年要吃掉一萬只農業害蟲,應當把他放到田野里去,是那位同學放錯了地方,放到了劉靜同學的書包里,青蛙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都要保護青蛙。放學以後,我找到潘亞男,先是談到他近期的進步,鼓勵他要繼續努力,然後談到班級的情況,再轉到今天生物課上發生的事情,潘亞男感覺到我對他的關心、愛護和信任,主動的承認了錯誤,表示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情況,願意向劉靜同學道歉並在班級作檢查。
四、加強教師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的提高,強化德育滲透
教師應具備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精湛的業務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道德範例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種教育力量。教師首先必須要考慮到自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並把其作為教育熏陶學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美的人格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師德,如強烈的使命感;堅強的意志;果斷的辦事能力;明確的判斷力,對真、善、美要由衷地敬仰,對假、惡、丑要憤怒鞭撻。生物教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所以首先必須具備一顆水晶般玲瓏剔透的心,對學生懷有深沉久遠、博大無私的愛,以知識本身的魅力,教學藝術的魅力,教師人格的魅力來觸動、感化學生。教師的威望愈高,對學生的關懷和愛愈真摯,他對學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有的學生對說理產生反感,便需從關懷入手,致力於感化,則水滴石穿,最終導致其思想的轉變。
教師要用真誠和愛心去關心、愛護學生,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才能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教師的要求和意見。在我們課堂教學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情感因素,以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支撐點,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落腳點,突出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教育教學的全程優化。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優良的思想品德。
⑺ 如何在初中生物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7
學習興趣對於學生智力開發起著定向、維持和強化的作用,是有效提高教學效益的有力保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措施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融洽的師生關系,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利用多種教學資源
⑻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
一、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要具備的幾個特點: 高效率的課堂是指課堂效益達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我認為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至少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課堂」還給學生,變成「學堂」; 2、教師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互動者; 3、學生能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種學習方式融為一體; 4、學生能真正做到行動、心動(思維在動)、神動(思想在動); 5、學生能厚積知識、破疑解難、優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學習; 6、學生在課堂上心情舒暢,有安全的學習心理環境; 7、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 8、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適中; 9、學生實現了「三跳」,即跳出課本,不再只關注課本知識;跳出課堂,關注自然、社會、生活;跳出教師,不迷信權威、不輕信已有結論。 所以,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是朴實、簡易的課堂;是做到了「放手學生認真自學;給予學生充分獨立的思考,相互交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的障礙,引導解決」的課堂。高效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嘗試、質疑問難、討論合作、自我展示、問題解決、實踐活動中探究學習,突出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傳統課堂存在的問題:但是,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特別是片面追求升學率思潮的長期沖擊,教師滿堂灌、壓作業、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低效課堂依然存在,其普遍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1、教學語言平鋪直敘。 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教學導人無懸念、無疑惑、無問題、無情景,簡單直接,很少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個體經驗、新舊知識銜接等。有的教師語言欠推敲,以致造成語言不嚴密、隨意和廢話多,對學生理解知識造成一定的干擾。有的教師課堂用語雖然沒有語病,但語言枯燥無味,缺乏引導性、啟發性,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也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2、教師獨霸課堂。 學生活動空間少教師上課即講,課堂教學多是以教師「滔滔不絕」的講、學生「綿綿無期」的聽、課後「永無休止」的練為主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缺乏思考問題、整理習題、歸納規律的時間。教師以「講得好」為最大滿足,很少關心學生的感受、體驗和需求,很少密切聯系生活,關注學生的個體經驗,忽視學生思考、說和寫的過程。學生沒有感知的過程,對教師講的內容理解不透,囫圇吞棗,導致教師所講知識鞏固率很低,不得不依靠布置大量的課後作業進行強化訓練和重復演練來加以鞏固,使學生長期處於疲憊狀態,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3、假問題充斥課堂。 不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關注了師生互動,但往往以預設的教學問題把學生納入自己預先搭好的教學框架(是「演課」而不是「上課」)。教師提問的要麼是答案為「是」與「不是」、「對」與「不對」、「好」與「不好」這類不動腦筋的假問題;要麼就是事實性的、學生閱讀課本就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這類問題沒有啟發性,沒有問在關鍵處,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高智力的參與教學活動。難度大的問題提出後又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不出來立刻換人回答等(這對前一個學生的自尊心無疑是一次挫傷)。 4、教學方式單一。 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一些教師對所教的物理概念、規律理解不透,導致對知識的講解方法單一,對學生理解知識造成較大的障礙。有些教師雖然能夠使用多媒體教學,但大多將多媒體當作了板書投影(板書內容雖然大大增加,但無法起到畫龍點睛、引起記憶和思考的作用);或者過多地使用多媒體模擬實驗代替傳統的生物實驗,忽視真實實驗的教學作用。這樣均不能營造良好的教學、學習氛圍。 除上述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一刀切,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學生吃『夾生飯」』、「規律、方法教學欠缺,歸納總結教學過程被弱化」等,在此不一一枚舉。為了更好的實施新課程改革,改變當前新課程實施的膚淺狀態,促進新課程的實施由「邊緣」到「核心」,我們必須加強對課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變現行生物課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著力優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三、打造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的做法: 為實現優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這個目的,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兩個結合」: 即「如何設計出高質量的課堂問題」與「如何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相結合;「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技術」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有計劃、有準備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做到寓教於需、寓教於樂、寓教於情,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以增強教學效果。 2、「三個允許」: 即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質疑,允許學生爭辯。教師要改變那種過分強調統一的教育理念,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實施「因材施教」;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努力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發表個人見解,不要怕學生問倒自己。 3、「三個轉變」: 即轉變灌輸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轉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轉變單獨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課堂上教師要當「公關」,要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通過平等、民主的師生交往,了解學生的知識需要與情感渴求。 4、「四個帶入」: 即要把激情帶入課堂,把才智帶人課堂,把微笑帶入課堂,把趣味帶入課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激情,語言要有鼓動性、感召力和調控誘導力,要善於以昂揚的激情去激活學生的創造熱情,用流利的普通話、得體的手勢、詳和的神態、充滿智慧的眼神、合理工整的板書、正確的演示實驗、恰當的形容、精妙的點撥和積極的評價手段,進行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為學生提供敢想、善思的良好環境,使學生以創造者的身份進入到課堂教學情景中去,從而實現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對技能的訓練和提高。 要鼓勵學生質疑,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誠心和愛心善待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並給予恰當引導和靈活點撥,對學生的分析解答,教師要給與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愛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從而在師生間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諧互動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的思考問題,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生物課堂教學要把知識的形成過程放在首位,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的展露,多讓學生「自己下水游泳」;要在每一節課都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突發奇想,暢發疑問,或由教師提出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激情、帶著懸念」走向課外。特別是生物實驗課,教師要敢於讓學生親手試一試,變教師的演示實驗為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志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⑼ 2016初中生物教師資格證學習視頻百度雲
不如來購買網課,以前的視頻多少都有點過期,現在網課在做活動,優惠多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