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習文言文的感想。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有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但剛剛接觸古文的時候,我困惑極了。古文太難了,與現代人寫作、說話的方式完全不同,通篇「之乎者也」,我費了很大的勁,才讀了個一知半解,甚至覺得比讀英文還難。比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到底是在說什麼呀?不過當我真正學會讀懂一篇古文後,我又深深被它吸引,不禁驚嘆老祖宗的智慧,他們用字這么節省精煉,往往只用幾個字就表達了現代人幾句話才能講清楚的意思和道理。像我們課本里有一首陶淵明的詩《歸園田居》,裡面只一句:「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只10個字,就把一個自然、寧靜、有充滿生活氣息的小山村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古文多簡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不要裝懂,這才是真懂。」這句話跟古文比起來,既累贅又沒意思。我以後要努力學好古文,把自己的漢語表達得更准確。
讀古文,讀詩詞、曲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山蔭小道上,撲面的美景讓你目不暇接。曾幾何時,我獨坐書桌前,手捧一卷古文詩書,把自己融入到千年前的唐風宋雨,看花開花落,雲卷雲舒;曾幾何時,我放飛我的思緒到江南水天連接處,聽漁舟唱晚,想那半夜的鍾聲是否在迎接客船;曾幾何時,我也曾想,多讀書,學真本領,也要仰天大笑出門去,高唱我輩豈是蓬蒿人。
『貳』 學習文言文的特別感受,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學寫文言文之感受
有人認為學寫文言文是不可能的事,但我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文言文不僅能讀,而且可以寫。
因為在學習文言文的一開始,就存在了一個錯誤的觀念-文言文和古文劃上了等號。由於存在這樣一個錯誤的想法,在學寫文言文的時候往往偏向古代的格式、字義、詞義……。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古代有一些東西已經不為我們所知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寫出來的文言文無疑達不到標准。
要是想寫出當代出色的文言文,必須改變文言文等同與古文的觀念。換句話說,學會創作文言文的關鍵,就是必須摒棄古代的東西。因為就算現在還在使用的字、詞的意思,也與古代的意思不同。比如雖然的雖字,在古代有隻有的意思(雖有明君能決之中的雖字就不能解釋為但有明君,應該解釋為只有明君的意思)。
要是我們把類似這樣的古字古詞寫出來,有誰會看的懂呢?因此我要說要想學寫成功的文言文必須結合當今的東西,來創作現在的文言文。此外在創作文言文時不能老是向古代靠攏,因為畢竟過了這些年一些東西已不被人所知了。要是強求這些東西的話,文言文將會陷入一種十分尷尬的處境。
在創作文言文時,不能亂用「之、乎、者、也,……」這些字。我們有些為了能讓寫出來的文章看似象文言文,就把之、乎、者、也,……這些字。其實之、乎、者、也在古文中的地位,就相當於現代文章中的啊、呀的作用。亂用一氣只能破壞文章緊密性,從而降低整篇文章的質量。
我認為文言文並沒有那樣可怕,只要功夫下的多一些就能寫出屬於自己的文言文。
『叄』 學習文言文的感想300字
從上小學起,我們就開始接觸並學習文言文。由於年代久遠,對於白居易的所謂「老婆婆都能讀懂」的詩文,我們讀來都難免有些晦澀難懂。但一路學來,收獲和意義還是不自覺地顯現了出來。
從牙牙學語我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讀「人之初,性本善」,聽爸爸媽媽講「犬救幼女」「黃香溫席」的故事。讀《文徵明習字》,深深為他「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的學習精神而感動。
進入高中,我們學習了越來越多的文言文名篇。我越來越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作為想進步的青年,學習文言文是多麼的必要。
讀《增廣賢文》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清楚地懂得了要孝敬父母。讀《後漢書》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我知道了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讀《公孫龍子》見侮而不鬥,辱也。它教會了我們當正義遭到侮辱、欺凌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讀《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讀《莊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讀《左傳》,讀《中庸》,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通過學習文言文,我直接了解了歷史以及古人的思想。很多中國人不可不知的知識都來自於文言文。三山五嶽,三皇五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面對古人的思想觀念,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理解,但是它帶給我們的借鑒作用是絕不可否認的。
古為今用,繼承發展。中醫是起源於形成於中國的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它無疑很好地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即使在文革期間,中醫仍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黨和國家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文言文一直是中醫考試的必考科目。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僅對於醫學方面,文言文中就包含著怎樣豐富的智慧啊!
中華民族是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都凝結在了文字典籍之中。文言文中有無限豐富的凝結著古人智慧的材料。當然,學習這些經典文章將對我們修養內涵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身為中華兒女,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不可推卸的義務和責任。身為中學生,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又可以增加我們談吐的魅力,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肆』 學習文言文心得
1、學文言文虛詞。
2、努力把生活中常用的話翻譯成文言文,天天講
『伍』 學習文言文的感想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有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但剛剛接觸古文的時候,我困惑極了。古文太難了,與現代人寫作、說話的方式完全不同,通篇「之乎者也」,我費了很大的勁,才讀了個一知半解,甚至覺得比讀英文還難。比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到底是在說什麼呀?不過當我真正學會讀懂一篇古文後,我又深深被它吸引,不禁驚嘆老祖宗的智慧,他們用字這么節省精煉,往往只用幾個字就表達了現代人幾句話才能講清楚的意思和道理。像我們課本里有一首陶淵明的詩《歸園田居》,裡面只一句:「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只10個字,就把一個自然、寧靜、有充滿生活氣息的小山村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古文多簡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不要裝懂,這才是真懂。」這句話跟古文比起來,既累贅又沒意思。我以後要努力學好古文,把自己的漢語表達得更准確。
讀古文,讀詩詞、曲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山蔭小道上,撲面的美景讓你目不暇接。曾幾何時,我獨坐書桌前,手捧一卷古文詩書,把自己融入到千年前的唐風宋雨,看花開花落,雲卷雲舒;曾幾何時,我放飛我的思緒到江南水天連接處,聽漁舟唱晚,想那半夜的鍾聲是否在迎接客船;曾幾何時,我也曾想,多讀書,學真本領,也要仰天大笑出門去,高唱我輩豈是蓬蒿人。
『陸』 學習 感悟 用文言文寫
作者:弗朗西斯·培根
王佐良 譯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博彩也,最
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
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舍好學深思者
莫屬。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
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
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范之,則又大而無當。
有一技之長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
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讀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
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需讀其部分者,有隻須
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
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而無味。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准確。因此不常做筆記者須記憶力特強,不常
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
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
之。滾球利睾腎,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
讀數學,蓋演題需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辯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是輩皆
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
缺陷,皆有特效可醫。
『柒』 寫一篇關於學習文言文的心得
去買幾本書看吧《古文觀止》《孫子兵法》……什麼的多看就會了
『捌』 求一篇用文言文寫的文章 關於學習的感受 150字左右
分不在高, 及格就行, 學不在深, 作弊則靈, 斯是教室, 惟吾閑情.小說傳得快, 雜志翻得勤, 琢磨下圍棋, 尋思看電影.可以寫情書,想女人, 無書聲之亂耳, 無復習之勞形, 雖非跳舞場, 堪比游樂廳,心裡雲: 混張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