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移動公司新員工培訓需求分析報告

移動公司新員工培訓需求分析報告

發布時間:2021-03-12 05:51:45

員工培訓需求分析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從組織視角分析員工培訓需求:1、分析行業特性,根據行業特性分析企業培訓需求。可採用行業資料研究及標桿企業研究的方法進行此方面培訓需求分析;2、分析企業發展戰略與年度經營計劃,確定企業培訓需求。可採用高層訪談進行此方面的需求分析;

第二、從崗位視角分析培訓需求:在明確了企業的行業特點以及企業發展戰略後,須對該企業的管理模式以及組織結構進行了重新的梳理。根據管理模式與組織結構的調整,在此基礎上建立企業崗位體系,並開發了崗位能力的素質模型,開發崗位任職資格體系,明確崗位所需的知識與能力要求、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該崗位對企業的貢獻要求。對現有員工基本素質、專業素質、管理素質進行分析與評估,明確每一個崗位的培訓的需求。

第三、從員工視角分析培訓需求:為了確保戰略落地與提升企業業績,企業應建立員工績效考核體系。根據員工進行績效考核的結果,可以發現員工與標准要求的差距。根據員工實際表現與標准要求的差距進行培訓需求分析。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員工發展計劃和培訓計劃,以提高培訓的有效性,使員工的素質得到提高,最終為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段內容引入中國培訓網,希望能夠樓主參考。

㈡ 誰能幫我寫一遍公司員工培訓調查報告

員工培訓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一個主要內容,對全體員工知識與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創造力與創新精神的發掘和培養、行為准則與責任意識的規范和強化發揮著重要作用。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員工素質的競爭和學習能力的競爭。造就高素質員工成為企業參與知識經濟時代競爭的必然選擇。了解我國企業培訓現狀,有利於為制定有效的員工培訓政策和制度提供決策依據。

一.不同背景公司培訓經費投入情況

總體上看,我國企業在員工培訓經費的投入上普遍較低;占公司銷售收入3-5‰以上的企業僅為8.7%,而占銷售收入0.5‰以下的企業有48.2%。如果從企業發展和人才競爭的實際需要看,培訓經費的低投入必然嚴重影響員工素質的提高,需要引導企業從人才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認識這一問題,加大培訓投入力度。

中、西部企業培訓經費投入占公司銷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分別為5.6%和4.5%,明顯高於東部企業(3.7%)。

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培訓經費投入占公司銷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為10.4%,高於其它性質企業1.6-6.8個百分點。說明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執行勞動部頒布的《企業職工培訓規定》情況較好,但培訓經費普遍得不到保障的問題應引起企業足夠的重視。

上市公司培訓經費的投入占公司銷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為34.1%,非上市公司為22%。

銷售額、資產額3000萬元以下企業培訓經費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相對較高(分別為5.7%和5.1%),但培訓經費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0.5‰以下的比例也最高(分別為50.6%和52.5%)。說明這一類企業在培訓經費投入上處於高低不穩定狀態。

不同行業企業在培訓經費投入的比例上有一定的差距。其中金融保險、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農林牧漁業培訓經費投入占公司銷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較高,分別為14.6%、13.5%和10.8%;公用事業、建築業、製造業比例相對較低,分別為4.8%、6.4%和6.5%。

二.不同背景公司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情況

企業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較高(69%),但也有31%的企業在員工培訓中沒有培訓計劃,反映出企業培訓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度有待加強。

不同地區企業在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上差別不十分明顯,但西部企業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比例要高於東部4個百分點(西部企業72%;東部企業68%)。

不同所有制企業在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上表現出一定的差距。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制定培訓計劃的比例最高(76.1%),外資港澳台資企業比例較高(72.4%),集體、私營企業最低(60.7%、60%)。國有企業繼續保持著培訓制度上的某些優勢,但也表明不同背景企業的差距正逐步縮小。

上市公司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要明顯高於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內外同時上市公司制定培訓計劃的比例最高(86.3%),高於僅在境內或僅在境外上市公司4個百分點左右,高於擬上市公司11個百分點、沒上市公司22.5個百分點。

不同銷售額、資產額企業在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上表現出很大的差別。銷售額、資產額3億元以上企業制定培訓計劃的比例最高(分別為81.3%和80.2%);銷售額、資產額3000萬元以下企業制定培訓計劃的比例最低(分別為52.1%和52.7);而且銷售額、資產額越高的企業,制定培訓計劃的比例也越高,說明企業培訓的制度建設與企業規模有一定的關系,規模小的企業不太注重員工培訓計劃制度建設。

不同行業企業在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上差別明顯。採掘業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最高(91.7%);建築業、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比例較高(80.8%、79.2%和79.1%);農林牧漁業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比例最低(45.9%)。如果從「准備制定」培訓計劃的數據判斷,所有行業對這一工作有程度不同的認識,只有集體企業「不打算制定」培訓計劃。

三.不同背景公司員工培訓計劃執行情況

大部分企業員工培訓計劃執行情況不好。「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企業只有42.1%、「執行不力」的56.4%、「沒有執行」的1.5%。盡管企業制定培訓計劃的情況較好,但執行不力,難以產生好的培訓結果並達到預期的培訓目的。

中部和東部企業「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相對較高,分別達49.7%和42.5%;西部企業比例較低,為34.2% 。說明中部和東部的相當部分企業在員工培訓中比較規范,相對而言西部企業培訓可能比較重視形式,有待加強培訓制度的執行力度。

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集體企業「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相對較高,分別為49.6%和47.1%;私營企業「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較低,為34.4%。說明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培訓計劃執行情況較好,但培訓過程中「執行不力」的情況也有待改正。

上市公司「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要明顯高於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比例最高(61.4%),明顯高於其它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嚴格執行」培訓計劃比例最低(35.7%),沒有上市公司較低(39.8%)。有待強化非上市公司培訓計劃的執行力度。

不同銷售額、資產額企業在「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上有比較明顯的差別。銷售額、資產額3億元以上企業「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最高,分別為48.9%和49%;銷售額3-1.5億元和資產額3000萬元以下企業「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最低,均為35.4%。需要正確引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自覺規范培訓工作,並盡快縮小不同規模企業間培訓工作的差距。

採掘業「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最高,為72.7%;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比例較高,為52.8%;房地產業比例最低,為27.9%。這一結果說明,傳統國有企業在培訓工作中,在培訓制度建設和執行方面存在明顯優勢。而房地產作為社會新興產業,對培訓工作的規范化還需要一個完善的過程,從房地產業「沒有執行」培訓計劃比例為0的結果上,可以看出這類企業對這一問題已經有所覺悟。

四、不同背景公司員工培訓的主要方式

在所有的培訓方式中,企業採用公司「內部培訓」的比例佔65.5%,「外部短訓」的比例佔47.5%,「學歷教育」的比例佔18.4%,只有5.3%的培訓採用了其它諸如脫產或半脫產、替補、出國考察等方式。企業普遍採用以公司內部培訓為主的方式,說明企業培訓需求更為關注員工崗位技能的提高,是理性選擇培訓方式的結果。「外部短訓」的比例較高,說明企業對外部培訓市場的需求較大。同時,企業對「學歷教育」仍有一定的需求,但需要在辦學方式、課程設計上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探索。

中部和西部企業採用「內部培訓」方式的比例均為67.2%,略高於東部企業2.3個百分點;西部企業採用「外部短訓」方式的比例最高(52.2%),東部企業的比例最低(46.2%);中部企業採用「學歷教育」方式的比例最高(28.4%),東部企業的比例最低(16.3%)。

不同所有制企業都採用公司「內部培訓」為主的方式,其次是「外部培訓」和「學歷教育」;「學歷教育」方式在不同所有制企業間表現出較大的比例差別。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採用3種培訓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別為71.2%、57.7%和34.7%;集體企業採用公司「內部培訓」的比例最低,為53.6%;私營企業採用「外部短訓」方式的比例最低,為37.9%;外資港澳台資企業採用「學歷教育」的比例最低,為7.8%。導致不同所有制企業培訓方式上的差別,可能是企業培訓需要不同引起的。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比較注重學歷教育,說明了「學歷」對員工的晉升發展作用更大。

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在員工培訓方式上存在明顯的差別。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採用「公司內部培訓」、「外部短訓」和「學歷教育」3種培訓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別為82.4%、64.7%和39.2%;沒有上市公司採用3種培訓方式的比例最低,分別為6.1%、43.4%和15.1%;其它上市公司3種培訓方式的需要都比較高,但僅境外上市公司採用公司「內部培訓」方式的比例最低(8%),可能是公司業務國際化程度較高,依靠內部培訓,師資難以滿足現實培訓的需要。

不同銷售額、資產額企業採用培訓方式的特點是:(1)不同銷售額、資產額企業採用「公司內部培訓」方式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外部培訓」和「學歷教育」;(2)銷售額、資產額越大的企業,在各種培訓方式上所佔的比例越高。如銷售額3億元以上企業採用3種培訓的比例分別為77.8%、61.7%和31.3%,而3000萬元以下企業是47.9%、29.3%和8%。雖然培訓方式的選擇主要是培訓需要決定的,並不能作為判斷培訓效果的指標,但如果綜合分析還是可以看出不同銷售額、資產額企業間存在的差距。

採掘業採用3種培訓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別為91.7%、79.2%、和75. %;農林牧漁業採用「內部培訓」方式的比例最低,為45.9%;批發零售餐飲採用「外部短訓」的比例最低,為27.9%;公用事業、金融保險業採用「學歷教育」的比例較高,分別為46.3%和39.6%;批發零售餐飲和通訊與信息技術(IT)採用「學歷教育」的比例最低分別為4.9%和9.3%。其它結果基本反映了不同行業培訓需要的傾向。

五.不同背景公司員工培訓效果的跟蹤與評價

從統計結果上看,樣本企業不太重視培訓效果的跟蹤與評價,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評價的比例為48.3%,「沒有進行」跟蹤評價的比例為31.8%,「准備進行」跟蹤評價的比例為19.4%。一方面說明目前企業的培訓工作不夠規范,執行情況不力;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相當部分企業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評價的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由於培訓效果的跟蹤與評價,是檢驗培訓目標實現與否和實現程度的重要根據,因此亟需提供具操作性的評價指標和技術、工具。

不同地區間企業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評價的比例有較明顯的差別。中部企業「進行」跟蹤評價的比例最高(52.5%),東部企業較高(為49.1%),西部企業最低(為42.7%)。盡管西部企業在培訓經費投入上明顯高於東部企業,但在培訓效果執行的力度上要低於東部企業,因此不能完全用培訓經費的投入來評價企業的培訓工作,有待於研究制定更為科學的培訓評價標准。

外資港澳台資企業、私營企業、非國有股份和有限責任公司,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評價的比例分別為53.5%、51.9%和50%,明顯高於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11個百分點。說明非國有企業在培訓中更加註重培訓實效。雖然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在培訓經費投入上、在培訓制度的制定執行上,要明顯好於其它所有制企業,但這一結果也暴露出國有企業培訓管理工作的問題,需要加大對國有企業培訓經費投入產出的評價力度。

㈢ 某某公司員工培訓的調查報告

作為一名大二學生,抱著貼近社會,服務社會的願望,我參加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希望在進入社會之前,積累多點社會經驗,提早與社會來個零距離接觸,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與人交流,如何與人合作等等。經過重重考驗,終於成為實踐小組中的一員。我相信任何的工作都能給我帶來課本上無法得到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中我多聽多學多做,按時超量的完成任務。我也在工作中學會了許多大到先進的檔案管理操作系統,小到復印機的使用。在這期間所做雖無大事,但從點滴做起,所獲亦非淺。

實踐中,我們認識了不少領導。領導們是那樣的和藹、親切,對我們的到來也表示了熱烈歡迎開始時的緊張頓時盪然無存,想像中嚴肅的領導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認識。當天,我們一行十多名同學就被安排到不同的部門。並即刻開始了步入社會的第一天工作。

由於是第一次工作,難免會有許多的不適應之處,因此也總會出現一些小錯誤,但我認真學習,有不懂的地方就問,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錯誤的逐漸減少,工作效率不斷提高。這一點不但充分的體現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更是如何通過合理的分工、有效改善工作流程、發揮團隊最高戰鬥力、使工作效率最高化的現實案例。

由於是在機關單位裡面工作,一有時間,我便在辦公室里找些相關的書看,看為人父母官,應當如何做,如何公平行政,有哪些行為是違法,有哪些事情是老百姓最迫切要解決的……認識到:為老百姓做事為老百姓解決問題,是為人父母官最大的使命。深刻領會黨對教育人事工作的指導意義,增強在市場經濟形勢下「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自覺性和切實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性。

我被分配到民政科工作,雖然一開始我並不知道什麼是民政,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後,我深深認識到,民政工作的重要性:民政工作關繫到國計民生,關繫到千家萬戶。可以說民政工作做得好,人民生活安定,有了保障。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也就至少做好了一半。民政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民政工作政策性強,只有把黨的政策落到實處,辦實事,做好事,才能讓群眾滿意。建立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良、作風優良、紀律嚴明的民政幹部隊伍,這是搞好民政工作的決定性因素。

這段時間,最令我感悟的就是這種敬業愛崗的精神,這種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深深教育了我,處在這樣一種工作環境使我深受感染,讓我明白到工作就是要這個樣子,這個對我以後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工作都是受益不淺的。

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在單位里所學到的東西和在學校所學的理論有一定的差別,所以我領悟到:要想在日後工作生涯上有所發展,就必須理論和實踐必須緊密結合,使自己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增長,必須在實踐中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工作中幾位前輩對我十分關心,手把手的為我解答疑難,主動為我分擔工作。但自然帶來了我無事可做,為了不拖後腿,我就要爭取前輩和用人單位的信任,每當碰到工作的機會,便積極主動承擔。那是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呢?不是的,那樣帶來的只會是反效果。在承擔前先充分判斷自己能用最少的時間做出最好的效果,當你獨立完成一項任務後你的道路就算打開了!那是否就以這種穩定的工作方式結束你的實踐呢?我認為應當在實踐中檢驗自身的實際工作能力的最大化程度,所以我開始接受一些有挑戰性的任務,如進行檔案系統的操作和文檔的錄入,因為以前沒有使用過這類專業的系統,為了不拖慢工作進度,一遇到問題馬上就會向前輩請教,而不像之前那樣自己摸索解決的方法。沒有舞台就要自己建一個;面對不同的工作就要及時調整工作方法。

在實踐中,我認識到以下能力的掌握與熟練對我們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計算機操作:基本操作不用說,在我們活動一開始的時候各單位所需求的名單裡面就有很多要求需要計算機基本操作的。Word排版和列印的設置應該比較熟悉,應該能獨立排版一篇公文,並在相應格式的紙上相應的位置列印出所要求的文字。另外,也要懂得如何運用網路,網路在當前的應用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搜索,懂得如何搜索,懂得怎樣搜索到最有用,最可靠,最接近要求的信息,是我們必須下功夫培養的能力。

文章讀寫能力:機關單位裡面很需要能擬寫文章的人才,寫公文也是一門學問,卻也是一門比較容易掌握的學問。公文有公文常用的格式,常用的語句,而且語句比較死板,但是格式不能亂,原則不能丟。不僅要會寫,而且要會看。怎樣迅速抓住公文的主要內容,抓住重點來讀,來理解是個關鍵。只有抓住重點,透徹理解了公文,才不會在貫徹上出錯。

獨立認知和分析能力:應該說,很多的要求規定裡面都有提及類似的能力,但我認為我們大學生更應該有而且扎實地掌握這種能力。獨立的認知能力使你不拘泥於傳統,這是個講求效率,講求實際的時代,有獨立認知能力或許會給你帶來創新的靈感和機遇。當然,這並不是說偏激,擺酷。獨立分析能力我自己認為也相當重要,特別是在某些大是大非面前,更應該審時度勢,准確判斷,堅持立場,否則很容易走彎路,走偏路。

在工作中,我還認識到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主動性不夠,溝動意識有待提高,以後,我一定會不斷提高自己,因為我知道,只有溝通,才能相互了解、相互認識;只有溝通,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比如說,組員之間交流甚少。在一起的時候大家一般很少談論工作中的事情。這樣就不利於彼此工作的提高。因為工作中的得與失只有通過交流、溝通,相互學習、參考,才能避免走彎路,才能真正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時,我也會繼續堅持創新理念,創新是源動力,有創新才有發展。創新能為你的工作增加籌碼。比如說,在工作中能做到不循常規,以一種創新的形式去完成工作,這不但能為工作贏得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能贏得領導或同事的肯定和表揚。還比如說,在討論一個課題或者在寫一份調研報告的時候,如果能用獨特的思維提出新的思路、新的觀點、新的方法,這對的個人發展非常有利。

在短短一個月時間中我付出了自己的汗水收獲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完成了自己「貼近社會,服務社會」的願望,我永遠不會忘記與前輩們一起走過的短暫而充實的日子,謝謝你們的照顧和批評!

時間太短暫了,我們只能走馬觀花似地去接觸和吸收新事物,但我們通過實踐也學到了很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既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實踐操作能力、豐富了生活閱歷,這將是我們走向社會的一筆最為寶貴的財富,同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們學生一些思想認識問題,促進了自身世界觀的轉變,通過到了機關部門里的溫暖,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了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更為自己日後就業指明了方向,對自己的社會定位和自身價值進行了一次客觀評價,發現自己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有句許說得好:實踐出真知。作為一名大學生,要想成為21世紀的一名合格人才,必須跨出校門,走向社會,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從實踐中不斷分析、總結,從而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走向社會,參加實踐,可以幫助我們擺正自己的位置:不盲目自大,也不過分自卑。參加社會實踐,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很大的幫助,對我們的事業心、社會責任感也有一定的幫助。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從指尖流逝!為期近回過頭來看看這近一個月來的打滾爬摸,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參加這樣一個有意義的活動,我很珍惜這機會。同時我也深切地感受到「知識無限,能力有限」的涵義。在日後的日子裡,我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展現自我,積極向上。

近一個月的實踐活動已結束,在工作崗位上留下的是汗水,帶走的是知識;在工作期間留下的是快樂,帶走的是深厚的友誼。

㈣ 如何分析新員工培訓計劃需求

新員工進入公司最初階段的成長對於員工個人和企業都非常重要。新員工培訓的成功離不開每一個細節的精心籌劃。
員工培訓需求分析是設計新員工培訓計劃方案的首要環節。它由員工培訓管理人員採用各種方法和技術,對組織成員的目標、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鑒別和分析,從而確定是否需要員工培訓以及員工培訓的內容。
其實,員工培訓需求可從企業、工作(含業務流程)、個人三方面進行分析。
1.企業分析
先確定企業的員工培訓需求,以保證新員工培訓方案符合企業的總體目標和戰略要求。大凡企業組織新員工入職員工培訓計劃,就是要把新員工因知識、技能不足,不了解企業的概況、歷史、現狀、遠景規劃而造成的盲目性所產生的機會成本的浪費,控制在最小限度。如果企業不組織新員工入職員工培訓,新員工要花費比員工培訓多得多的時間掌握這些知識。
新員工進入企業,面對一個新環境,不了解企業情況,不了解職位要求,不熟悉同事,難免感到緊張不安。為了使新員工消除緊張情緒,迅速適應環境,必須進行入職員工培訓。
2.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指新員工達到理想的工作績效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3.個人分析
個人分析是將員工現有的水平與未來工作崗位對員工職業技能、態度的要求進行比照,研究兩者之間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進行哪方面的新員工培訓方案來提高能力,達到員工的職務與技能的一致。
當然,員工培訓不是萬能的,只有當新員工存在的問題是通過員工培訓能夠解決的時,則進行員工培訓。

㈤ 員工培訓需求分析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

一、培訓需求的層次分析

1、前瞻性層次分析。(對未來的分析,人力部發起,考慮改變組織優先權的因素。)

2、組織層次分析。(找出企業存在問題並確定是否培訓,考察企業目標和對目標發生影響的因素。)

3、員工個人層次分析。(個人實際績效與績效標准對員工技能要求的差距分析。依據員工業績、技能測試和個人需求調查問卷。)

二、培訓需求的對象分析

1、新員工培訓需求分析:對企業文化、制度、工作崗位的培訓,通常使用任務分析法。

2、在職員工培訓需求分析:新技術、技能要求的培訓,通常使用績效分析法。

三、培訓需求的階段分析

1、目前培訓需求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未來培訓需求分析。(未來發展的需要。)

3、能力要求。

(5)移動公司新員工培訓需求分析報告擴展閱讀

培訓需求產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由於工作變化而產生的培訓需求

企業處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之中,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培訓需求隨之產生。

2、由於人員變化而產生的培訓需求

無論員工原來從事何種工作,當他們進入一家新的企業或踏入新的工作領域時,為了盡快地進入工作狀態,實現較好的工作業績,培訓都是他們的首要選擇。

3、由於績效變化而產生的培訓需求

實現既定的或更優異的績效是企業所希望的,但部分員工因各種原因,在其現有狀況和應有的狀況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也產生了相關的培訓需求。

㈥ 如何進行培訓需求分析

企業進行培訓需求的分析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企業內部需求的分析。包括四個部專分①調查企業的屬現狀;②預測企業未來人力資源的需求;③分析現有人力資源的現狀;④做出培訓預算與培訓收益的預測。另一方面是個人培訓分析。分兩個方面來說:①進行員工培訓需求問卷調查;②匯總、分析員工的工作行為和培訓意向。

㈦ 如何進行新員工入職培訓需求分析

我們一般給人家建議幾方面:單位的行業特點,大家平時的工作特點,以前員工容易出現的問題。當然,也可以做一些調查,向新員工調查,向領導做調查。然後結合這些情況,來選擇培訓的需求。

㈧ 論文《新員工的培訓需求分析》怎麼寫

不知道你是做什麼職業的,從普遍意義我認為可以做一個問卷調查:

首先設計問卷,按照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涉及一些問題:包含封閉、半封閉、全封閉的等,這些問題必須是你自己根據工作經驗所關注到的一些新員工培訓的現實問題;
第二:選擇調查樣本,注意具有代表性,進行問卷調查;
第三:統計問卷數據;結合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分析。

你可以用調查報告的形式撰寫;也可以用其他論文形式撰寫,把調查作為前期的分析。根據你對新員工的調查分析工作與員工素質等隱私之間的關系,從時代的要求和企業發展特點、需求等方面進行闡述...

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
一、概念與特點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後,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匯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
調查報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寫實性。調查報告是在佔有大量現實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用敘述性的語言實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觀事物。充分了解實情和全面掌握真實可靠的素材是寫好調查報告的基礎。
(二)針對性。調查報告一般有比較明確的意向,相關的調查取證都是針對和圍繞某一綜合性或是專題性問題展開的。所以,調查報告反映的問題集中而有深度。
(三)邏輯性。調查報告離不開確鑿的事實,但又不是材料的機械堆砌,而是對核實無誤的數據和事實進行嚴密的邏輯論證,探明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預測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提示本質性和規律性的東西,得出科學的結論。

二、分類
調查報告的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情況調查報告。是比較系統地反映本地區、本單位基本情況的一種調查報告。這種調查報告平方根是為了弄清情況,供決策者使用。
(二)典型經驗調查報告。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總結工作中出現的新經驗,從而指導和推動某方面工作的一種調查報告。
(三)問題調查報告。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項調查,澄清事實真相,判明問題的原因和性質,確定造成的危害,並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建議,為問題的最後處理提供依據,也為其他有關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鑒的一種調查報告。

三、寫法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陳述式如《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提問式如《為什麼大學畢業生擇業傾向沿海和京津地區》,正副標題結合式,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對象、范圍、問題,這實際上類似於「發文主題」加「文種」的規范格式,如《高校發展重在學科建設――××××大學學科建設實踐思考》等。作為公文,最好用規范化的標題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題結合式標題。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閱讀全文

與移動公司新員工培訓需求分析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