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幼兒教師講故事技巧培訓心得

幼兒教師講故事技巧培訓心得

發布時間:2021-03-11 14:51:37

1. 講故事技巧的收獲和感受

提高講故事的技巧
1、發音要清晰,這是講好故事的基本條件。如果講故事時有個別音發不清楚就會大大降低故事的質量,影響故事情節的生動性。
2、聲音要抑揚頓挫,這是講故事重要的技能技巧。
3、要附以動作表演,這是提升故事精彩程度的有效手段。孩子的表演能為故事增光添彩,顯得豐富有趣。
4、眼神要跟上,它在故事講述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講故事時眼裡要有神,要能與觀眾真誠的交流,能根據故事情節眼神隨著變化。
提高幽默感
1、 在培養自己幽默感的時候,自己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也要盡量的保持積極向上,只有自己的心態夠好的時候,才會看到問題和事情的多面性,然後再利用這多面性和相關性來通過幽默的方式來進行表達。
2、大家都喜歡開別人的玩笑,覺得那樣也是一種幽默,但是當別人也用同樣的方式開自己玩笑的時候,自己就不高興了,這樣也是不好的,如果自己有些事不能讓別人開玩笑的話,可以明確跟對方說,當然別人肯定也會有一些不可觸碰的東西,自己也不要隨便去開玩笑。
3、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把自己看的太重,同時也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別人,如果發現有人崇拜,心裡就更美了,如果想要繼續提高自己幽默感的話,拿需要自己敢於放下自己的面子,甚至敢於自嘲,這樣子的話,也是很好培養自己幽默感的方式。

2. 淺談幼兒教師如何講好故事

故事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形式,在幼兒園的語言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關於語言領域的目標之一就是「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教師給幼兒講故事,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實踐,也可以說是以故事為形式的教學活動,故事不僅內容含豐富的各方面知識,而且有較為標準的語言形式,使幼兒極易接受。同時故事作為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在極易接受的同時也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個向幼兒進行教育,傳授知識,發展語言的重要文學形式。 一、選擇適宜的好故事。 給幼兒講故事,既要考慮幼兒的心理需求,又要考慮故事的教育性。要選擇那些思想健康,藝術性強,具體生動,饒有情趣,又符合幼兒年齡特徵和生活實際的幼兒易於接受的故事。對幼兒來說,童話、神話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話選》、《格林童話》、《葉聖陶童話選》等都是講故事的好材料。 幼兒兒期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喜歡擬人,把小貓、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像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對虛幻與真實還缺乏分析。這兩個特點正是童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的,什麼小貓和小狗對話呀,小凳和小瓶會走路呀,等等,幼兒把它們當作真人真事,聽得津津有味,感到其樂無窮。另外,童話說的是孩子話,口語多,句子結構簡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題簡單明了,好壞分明,幼兒易於接受,樂於模仿。對大一點的幼兒,要選擇有些懸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著,聽了開頭就知道結尾的故事,他們一般不感興趣。 二、講前認真分析故事。 選擇好故事後要進行分析,以准確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確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點段落和重點詞,重點句,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點基礎上,還應針對故事內容,提出幫助幼兒需要理解的問題。對那些故事內容很好,但情節、語言偏深奧的故事,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改編。去掉一些次要的情節,把較難的詞句改為幼兒能夠接受的語言。 給幼兒講故事前,老師一定要認真閱讀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內容,要具體分析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特別要抓住故事的高潮。還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和作者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過情節和角色的分析准確故事的主題思想。只有透徹地,正確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產生共鳴,才能在講故事時以真摯而強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兒,激起幼兒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分析角色時還要區別角色之間的細微差別,仔細揣摩各個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徵,表現不同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語言特徵等。 三、講述故事要講究藝術性。 給幼兒講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幼兒肯定會興味索然。因此,在講述的時候必須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要有藝術性。 第一,開個好頭。教師在開始講故事的時候,態度要和藹可親,要有親和力,開講前猜個謎語或提個問題或看個圖片等,引起興趣,再自然引出故事。這樣孩子們才容易被吸引,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更樂於去聽。 第二,充分關注幼兒。故事要講不要念,也不要背,語言要口語化。而且要有對象感,講故事時,要時時想著他們,看著他們,注意他們的反應。試想如果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一直看著書,完全不顧幼兒的反應,不管幼兒是否在聽,這樣的講述肯定不會有好的效果。 第三,講述要有感染力。要有起伏高低,抑揚頓挫。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聲音有高有低,節奏有快有慢,重點的地方要突出。要有動作,有表情。要想把故事講活,不但要有喜怒哀樂的變化,而且應學會用眼神和手勢,做到心到、話到、眼到、手到。 第四,要有參與性。故事活動不是教師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如果僅僅是教師一個人在講,那就不是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幼兒也會覺得索然無味。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幼兒參與進來,或聽,或看,或說,或思考,這樣才能達到活動的目標。 四、融合有趣相宜的游戲。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最基本的活動,這一點在講故事的活動中也不例外。融合了相宜的游戲,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會更高,如果游戲安排得當,還會起到促進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幼兒說話慾望的作用。例如:在故事《送椅子》的講述前,可以先組織幼兒玩了「搶椅子」的游戲,並讓「搶」到椅子和沒「搶」到椅子的幼兒說說自己的心情和感想,這就對接下來的故事有了鋪墊作用。而在故事《龜兔賽跑》的講述前,可以安排音樂模仿游戲,鼓勵幼兒自由模仿、創編烏龜和兔子的動作,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講述完之後,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賽跑,讓幼兒體會到「堅持」」的感受和含義等。在諸如此類的游戲中,不僅提高了幼兒參與故事活動的興趣,也使幼兒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得到了更寬松、自然的環境。 五、要善於啟發誘導,捕捉興趣點。 給幼兒講故事不是為了敷衍幼兒,而是為了增進幼兒智慧,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在講故事時,要注意給幼兒以多方面的啟迪。比如在講前、講後或在重要的地方提出一些問題,如「誰對,誰不對,為什麼」,「你喜歡誰,不喜歡誰,原因是什麼」,待幼兒回答後再問「以後會怎麼樣」、「會得到什麼結果」等等,使幼兒邊聽、邊想、邊構思,這樣能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又能啟發他們思考,發展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總之,要想繪聲繪色地講好每一個故事,並使之能吸引孩子,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學多練,熟練掌握故事的藝術處理方法的。同時,這也是幼兒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和素養,需要廣大幼兒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總結和積累才能得到提高的。

3. 我給孩子講故事的心得體會

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父母最常做的一件事,但如何給孩子講故事卻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其實,給孩子講故事有很多技巧。

發掘教育性

美國故事家吉姆?科認為,聽故事能夠打開那些直接教育無法觸及的區域,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都可以從故事中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穩妥辦法。這表明,故事的內涵不僅反映生活,揭示世界,而且故事對人的塑造施加著積極影響,有教育性。據此,給孩子講故事,要充分發掘故事的教育性。

首先,要照顧孩子的年齡特點因勢利導。孩子進入幼兒期,可多選擇一些童話故事,因為童話以兒童幻想為特徵,從不同角度向孩子展示奇異美妙的現實生活,告訴他們真善美與假惡丑。孩子3歲以後,物我開始分化,他們開始對人的故事和有關自然、社會等方面的知識性故事感興趣。這類故事,重點應放在講清「發生了什麼?,以拓寬視野,深挖故事主題。

其次,加強針對性。孩子生理、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波動大,給孩子講故事應敏銳地捕捉孩子的興奮點,以增強雙邊同步效應。尤其針對孩子可塑性的特點,發現某些毛病和不足,可選有利於矯治的故事,通過故事形象來啟發誘導,達到自我鼓勵和克服不足。創設情境講故事過程實際是一個還原生活的過程,孩子年齡小,社會生活經驗貧乏,往往對故事的內涵領悟較困難。因此給孩子講故事,首先應創設一種故事氛圍,達到借景生情。具體做法可以通過「解題?作鋪墊,告訴孩子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要注意哪些情節和人物,等等。有這樣一個開場,幫助孩子實現注意轉移——集中到聽故事上來,並意識到這個故事的新奇,作好「聽?的心理准備。另外,要力求不斷渲染故事環境,促使孩子神往於故事之中。情境渲染的途徑很多,比如角度形象創設,講故事者角色要到位,努力暫時擺脫或掩蔽自己的成分,按故事角色形象的個性及特點來寓情於境。言語情境創設不容忽視,言語是溝通講者與聽者情感的重要媒介,講故事的語言生動,表象清晰鮮明,兒童化,可使孩子移情於境,增強故事的感染力。

運用懸念

瑞士教育家亞美路說過,教育最偉大的技巧是:啟發是為了讓孩子聽而有發,講故事中靈活運用懸念就十分重要。

懸念就是掛念,它是孩子聽故事時持有的一種對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關切的心態反映。

有人說故事是人類靈感的橋梁,懸念就是靈感集成的火花。懸念的引入,就是打破故事完整的格局,在關鍵處置疑,讓孩子按故事的脈絡去思考,索探余韻。故事懸念,通常有開篇懸念,情節懸念和結果懸念等,應視具體的故事內容和聽故事對象擇用或兼用。懸念的設置和運用,需要家長講故事前認真鑽研故事,精心設計講法,懸念分布既可從故事內容的教育性入手,分解為情感懸念、問題懸念、事件懸念等;也可從故事的結構上設置,如層次懸念、連鎖懸念等。當然,講故事設置的懸念,是為了使故事跌宕起伏,曲直交錯,增強故事藝術的感染力。不過,懸念設置頻率、深度要因孩子而異,不能因設懸而讓孩子聽故事的興趣受損。一般情況下,講故事過程中設置的懸念,隨著故事的推進,都要揭破,不能懸而無破。

巧施強化

目前,家庭中有一種普遍現象,孩子天天鬧著講故事,家長也天天給他講,但到頭來孩子聽得雖多,而會講的卻寥寥可數。按家長的本意,給孩子講故事並不是培養聽故事迷,而是希望孩子成為講故事的「大王?,並藉此讓他得到全面的協調發展。

探究事與願違的原因,一方面可能與聽講故事的質量有關,另一方面還與孩子聽故事後得不到及時的強化反饋相關。孩子聽記故事,多憑形象記憶,故事的情境消失,故事也就會遺忘。為此,要提高孩子聽故事的質量,必須把「聽?延伸到講完後的強化和反饋中。

強化孩子聽記故事,就是要充分發揮把握「講」的主動,調動起孩子「聽」的主體意識。例如在講新故事前要求他先復述前次所講故事的梗概。這就要求孩子要聽新故事,首先必須聽好,也要學會自己講。時間一長,既有利於培養孩子聽故事的良好習慣,又有利於主體意識的養成,變被動聽為主動參與講。幼兒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利用孩子講故事的辦法來訓練他們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意義更為深遠。

4. 幼兒教師應如何講故事

第 一、修改故事 在不改變故事原有情節的基礎上,把故事的細節進行擴充,把表現故事的語言進行美化,加上小朋友愛聽,又能聽得懂的語言來更生動的表現故事情節。尤其是從小朋友的特點出發,使用一些重復、象聲詞等方法來配合小朋友的胃口,是故事更充滿童稚性。 第 二、教師學習優秀的講故事的技巧,借鑒別人的好方法 比如,老師自己多聽錄音機磁帶的優秀故事,多看碟片,發現講故事的技巧。我主要學習的是《鞠萍姐姐講故事》《孫敬修爺爺講故事》等。在這些優秀的節目中,我找到了很多講好故事的好技巧,比如講故事的時候語言要親切要有變化,在表現動作的時侯可以使用很多各種各樣的象聲詞,可以提高對人物角色的動作的變現力度;比如在講述故事中間可以設置一些提問,可賣賣小關子來吸引聽者等等。 第 三、研究自己所要講述的故事,在每一個故事中設置各種講述技巧 在找到這么多好的技巧的時候,我們就要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去。開始的時候會模仿一些他們的好的方法,漸漸地自己也摸出了一些規律,在不同的故事中自然地能運用不同的方法了。我經常使用的講故事技巧,羅列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熟記各種動物的叫聲的模擬詞 可以在講到該種動物的時候隨口用出來。比如小鴨子的叫聲「嘎嘎」 ,在講到小鴨子對白時,先叫幾聲「嘎嘎」 ,那樣聽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小鴨子的形象也鮮活起來了。要記住並且盡量真實且帶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聲音對講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二、擴充故事角色的對白 有的時候,在文字故事上,它們只寫的是主要的一兩句對白,但是如果我們在講述的時候也只是一五一十地照搬書中的對白,就顯得有些呆板,講故事很枯燥。那我們就要在講述的時候進行想像,把原先一兩句的對白擴充,角色之間你來我往對對幾句,這樣故事的表現就更真實了,當然原則是不能篡改故事的原意。 三、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重復 幼兒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老師的身上。所以他們在停故事的時候,聽著聽著就開小差了,另外他們的思維不可能像成人那樣轉的快,往往我們用我們的速度講述故事,他們卻不可能把故事的內容全部聽懂,所以我們在講述故事的時候需要把一些重要的、精彩的部分進行重復,孩子們喜歡這種重復,他們不會對這種重復感到厭煩,相反他們在重復聽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記住了這部分的內容。這就是重復的好處。 四、在適當的時候設置提問,賣賣關子(即合理的停頓) 因為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他們在較長時間聽故事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開始游離,那樣會影響孩子對故事的理解。所以我們在講述比較長的故事的時候不要一口氣講完,在適當的時候,要設置一些提問,或者賣一下關子,故意提起小朋友的胃口,其實是再次引起小朋友的興趣,讓他們重新集中注意力來聽老師講故事;另外還有,在故事的開始和結束部分要有特殊的語言來提示小朋友故事開始了或者結束了,引領小朋友的情緒從開始到結束有一個完整的起始過程。 五、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們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互動 因為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有著想像與真實不能分清界限的特點,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這一思維特點,讓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節中,比如讓孩子幫助故事中的弱者角色來逃跑、來找到它想要的東西,比如給小兔子壯膽、給膽小的小羊打氣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非常樂意參與的事情,而且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十分地投入,比如有時候,孩子們聽到大灰狼就要追上小兔子的時候,他們會激動地喊:「小兔子快跑!小兔子快跑!」到這個時侯孩子們已經跟著故事中角色的喜而喜,怒而怒,難過而難過,著急而著急,孩子們的情緒已經完全地與故事的情節和感情融為一體了。有時候,老師講到角色的一個動作,不斷地重復這個動作,老師的口氣帶著提示性,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跟著老師說這個動詞,好像他們也在和角色一起感受這個動作。比如大班故事《轉不停的小狗》中,小朋友就會一起說:「轉呀,轉呀、轉呀、轉呀……」。

5. 幼兒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怎麼寫範文3篇

轉眼間,這次的幼兒園教師培訓已經結束,很榮幸自己能夠參加這次的培訓學習,這次的培訓充實而富有意義,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如幼苗般得到了滋養,此次培訓 理論與實例結合,課程豐富多樣,從全方位地精心詮釋了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經過兩天半的學習,收獲頗多,談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 一、讀書,幼師生命成長的必須 在 培訓過程中,老師們扎實的話語基礎令我欽佩,這些與讀書是密不可分的,特別是吳克宇老師,年紀輕輕就已是學校的骨幹教師,這與他的勤奮好學是分不開的,所 以,我要讀書,特別是一些經典書籍,還有學前教育的文章,寫好讀書筆記、,從而也能進步自己的寫作水平,語言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理論素質,日日學 習,終身學習。 二、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師德和職業道德 德高為師,身正是范,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能否成為一個好教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走」的精神。熱愛、尊重、理解幼兒是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核心。愛是兒童正常成長的必要條件,我們要學會理解、關愛幼兒。 三、廣泛學習幼兒教育教學理論,提升教學技能 甘 老師籠統的為我們解讀新教材,為我們的教學實踐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其他幾位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又結合幼兒教育 的五大領域特點,為我們詳細、生動的講解了課程特點及教學活動設計、組織與指導、環境布置,讓我們了解如何在幼兒園進行教學工作。 這次的培訓中,聽到了各位同行前輩的經驗之談,我倍感榮幸,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學習,加強自己的專業素養,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將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第二篇: 通 過這次遠程研修課程的學習,給我們提供一個多樣化的學習平台,是對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通過理論學習和與同事們的研討、 交流、思維的碰撞及對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反思,發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足,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自己努力的方向。教師要充分信任孩子,相 信孩子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參與孩子的獲得。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 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解放孩子的大腦,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間",給他們想、做、說的機 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讓孩子充分思考,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幼兒放開說,並且讓盡可能多的孩子說。 這樣,孩子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 習的思想。為了保證和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角色定位,擔負起《綱要》所要求的新角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勝 任這一新角色的重要前提,就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素質;尊重幼兒的人格,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 每一個孩子,使幼兒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教育教學與幼兒之間真正的關系。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還將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以幼兒學習興趣為目標,正確引導幼兒學習。 二、善於觀察,做好幼兒的支持者。 三、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幼兒的合作者。 第三篇: 在 幼兒教育這片沃土裡,我已經走過了十六個春秋,收獲了任何數字都無法計算的自豪感和幸福成果。十六年來的幼教工作,使我懂得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 師,不僅要愛事業,愛孩子,更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社會發展飛速的今天,孩子接觸的人和事物非常多,對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 高,要求教師即是教育的實踐者,又是教育的研究者,在一日活動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課題的形式,研究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最佳 途徑和有效方法,以最佳的途徑達到最理想的目標。因此,老師是授業者,也學習者;既博學多識,又深刻敏銳。只有當教師的教育與研究交融在一起的時候,教師 的教學與反思才可能有機結合,當教師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行為時,我們的教學才具有教育哲學的意義,教師的行為也有了更豐富理論的內涵。 這次的遠程網路研修,就讓我深深感受到網路的方便和快捷,感受到科技的進步給我們帶來學習的方便。我將充分利用這次學習機會,在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和教學 水平,讓自己受益的同時,更好的將遠程教育應用到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從實際出發,把堅持個人研修作為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努力 做到從實踐困惑出發,在研修思想的引領下,引發幼兒的積極性,力求提高課堂效率。總之,通過聆聽教育工作者精彩的專題講座,讓我收獲了許多平時無法獲取的 信息和經驗;適時的視頻教學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課堂教學的藝術,使本來枯燥的學習、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易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學習的空 間,這是對自己教育思想的洗禮和升華,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升。同時,通過與同行們的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發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 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知識就是力量,感謝遠程研修這個平台,給了我學習的機會,讓我又收獲了好多重要的知識,我會繼續努力!真誠感謝! 第四篇: 我深深體會到了老師的艱辛,尤其是我們幼兒教師們在一日活動中從早到晚一時不停地扮演多樣角色,引導孩子,讓他們感到幼兒園里溫暖快樂,體會到集體的溫馨,讓他們在老師關愛的氛圍里健康成長。 以 前帶慣了小學生,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他們就會明白該幹啥了,不該幹啥,自從改行帶了小孩子,讓我哭笑不得,他們自己的吃喝拉沙不但讓我操心,還要你……,累 一天腰酸胳膊痛,還感覺自己什麼都沒做,因為你乾的工作是看不到的……。一年後慢慢適應了此工作,經過多次的外面學習,培訓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了新的認 識。 幼兒教育是人的啟蒙教育,奠定以生發展的教育,是第一開智者,是幼兒如何做人的先行者,幼兒園的工作是繁瑣的,細小的,而作為教師,我們付 出的愛卻同樣是深沉的,我總是堅持以幼兒為主體,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採取不同的關愛方式。抱抱他們,親親他們,這簡單的身體動作,一下子讓孩子和我親了 起來,雖然有時他們像小跟屁蟲似的時時跟著我,可是我一點也不介意,因為我知道,孩子們已經給了我充分的信任,我給了他們安全感。我要求自己要給予每個孩 子的愛都是平等的,所以對於那些乖巧可愛的孩子,我從不溺愛他們,而是創造更多的機會提高他們的領導能力、辦事能力及抗挫能力,培養他們誠實謙虛的品德, 促使他們獲得更全面的發展。而對於那些頑皮的、不聰明的孩子,我也從不歧視或忽視他們,反而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悉心地去觀察和了解他們,努力挖掘他們身 上的閃光點,再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引導他們,從而也使這些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獲得進步。 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遷移默化的影 響著幼兒。因此從事幼兒教育這個行業,就要用心懈去做。幼兒教育是有高度責任性的勞動,不能有絲毫的滿足和懈怠。幼兒教育事業就意味著起早貪黑,廢寢忘 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幼兒教師他就像古話中說「文武雙全。」我們在工作中就要發揚學而不厭,學海無涯的精神,勤奮學習,提高自身

6. 求問淺談幼兒教師如何講好故事

故事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形式,在幼兒園的語言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關於語言領域的目標之一就是「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教師給幼兒講故事,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實踐,也可以說是以故事為形式的教學活動,故事不僅內容含豐富的各方面知識,而且有較為標準的語言形式,使幼兒極易接受。同時故事作為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在極易接受的同時也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個向幼兒進行教育,傳授知識,發展語言的重要文學形式。 一、選擇適宜的好故事。 給幼兒講故事,既要考慮幼兒的心理需求,又要考慮故事的教育性。要選擇那些思想健康,藝術性強,具體生動,饒有情趣,又符合幼兒年齡特徵和生活實際的幼兒易於接受的故事。對幼兒來說,童話、神話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話選》、《格林童話》、《葉聖陶童話選》等都是講故事的好材料。 幼兒兒期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喜歡擬人,把小貓、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像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對虛幻與真實還缺乏分析。這兩個特點正是童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的,什麼小貓和小狗對話呀,小凳和小瓶會走路呀,等等,幼兒把它們當作真人真事,聽得津津有味,感到其樂無窮。另外,童話說的是孩子話,口語多,句子結構簡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題簡單明了,好壞分明,幼兒易於接受,樂於模仿。對大一點的幼兒,要選擇有些懸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著,聽了開頭就知道結尾的故事,他們一般不感興趣。 二、講前認真分析故事。 選擇好故事後要進行分析,以准確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確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點段落和重點詞,重點句,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點基礎上,還應針對故事內容,提出幫助幼兒需要理解的問題。對那些故事內容很好,但情節、語言偏深奧的故事,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改編。去掉一些次要的情節,把較難的詞句改為幼兒能夠接受的語言。 給幼兒講故事前,老師一定要認真閱讀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內容,要具體分析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特別要抓住故事的高潮。還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和作者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過情節和角色的分析准確故事的主題思想。只有透徹地,正確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產生共鳴,才能在講故事時以真摯而強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兒,激起幼兒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分析角色時還要區別角色之間的細微差別,仔細揣摩各個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徵,表現不同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語言特徵等。 三、講述故事要講究藝術性。 給幼兒講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幼兒肯定會興味索然。因此,在講述的時候必須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要有藝術性。 第 一,開個好頭。教師在開始講故事的時候,態度要和藹可親,要有親和力,開講前猜個謎語或提個問題或看個圖片等,引起興趣,再自然引出故事。這樣孩子們才容易被吸引,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更樂於去聽。 第 二,充分關注幼兒。故事要講不要念,也不要背,語言要口語化。而且要有對象感,講故事時,要時時想著他們,看著他們,注意他們的反應。試想如果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一直看著書,完全不顧幼兒的反應,不管幼兒是否在聽,這樣的講述肯定不會有好的效果。 第 三,講述要有感染力。要有起伏高低,抑揚頓挫。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聲音有高有低,節奏有快有慢,重點的地方要突出。要有動作,有表情。要想把故事講活,不但要有喜怒哀樂的變化,而且應學會用眼神和手勢,做到心到、話到、眼到、手到。 第 四,要有參與性。故事活動不是教師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如果僅僅是教師一個人在講,那就不是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幼兒也會覺得索然無味。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幼兒參與進來,或聽,或看,或說,或思考,這樣才能達到活動的目標。 四、融合有趣相宜的游戲。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最基本的活動,這一點在講故事的活動中也不例外。融合了相宜的游戲,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會更高,如果游戲安排得當,還會起到促進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幼兒說話慾望的作用。例如:在故事《送椅子》的講述前,可以先組織幼兒玩了「搶椅子」的游戲,並讓「搶」到椅子和沒「搶」到椅子的幼兒說說自己的心情和感想,這就對接下來的故事有了鋪墊作用。而在故事《龜兔賽跑》的講述前,可以安排音樂模仿游戲,鼓勵幼兒自由模仿、創編烏龜和兔子的動作,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講述完之後,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賽跑,讓幼兒體會到「堅持」」的感受和含義等。在諸如此類的游戲中,不僅提高了幼兒參與故事活動的興趣,也使幼兒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得到了更寬松、自然的環境。 五、要善於啟發誘導,捕捉興趣點。 給幼兒講故事不是為了敷衍幼兒,而是為了增進幼兒智慧,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在講故事時,要注意給幼兒以多方面的啟迪。比如在講前、講後或在重要的地方提出一些問題,如「誰對,誰不對,為什麼」,「你喜歡誰,不喜歡誰,原因是什麼」,待幼兒回答後再問「以後會怎麼樣」、「會得到什麼結果」等等,使幼兒邊聽、邊想、邊構思,這樣能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又能啟發他們思考,發展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總之,要想繪聲繪色地講好每一個故事,並使之能吸引孩子,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學多練,熟練掌握故事的藝術處理方法的。同時,這也是幼兒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和素養,需要廣大幼兒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總結和積累才能得到提高的。

7. 幼兒教師培訓心得體會三篇

建議去正規的學校學習,通過不斷地繼續學習國內外著名的幼兒園教育理論及教育方案,使我們的在職教師進一步理解其中的兒童觀、教育觀、學習觀,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

閱讀全文

與幼兒教師講故事技巧培訓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