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正榮怎麼樣「桃李天教育項目」有取得什麼進展嗎
2019年,正榮發起了「桃李有夢·榮遇未來」公益助學項目,項目累計籌得善款近60萬元,目前已完成了兩批次獎助學金發放,共支持湖南通道縣及鳳凰縣學生100人次。項目還開展了鄉村教師培訓計劃,組織62 位湖南通道縣骨幹教師到北京接受為期5天的跟崗培訓。教師培訓兩個月後,組織來自北京的31 位專家名師、導師代表,前往湖南省通道縣開展了2天的教研活動,受益老師累計1000餘人。除此之外,正榮還組織了湖南通道、鳳凰等地偏遠鄉村優秀學生在上海開展為期 10 天的夏令營活動,幫助學生增長見識,開拓視野,收獲成長。
⑵ 來一篇小學教學工作匯報材料
2008——2009學年度
第一學期教學工作匯報
這學期的教學工作,我們繼續堅持「以教學質量為中心」,進一步完善和深化我們已有的教學、教研體制: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六步誘導教學法」為靈魂;以「當堂訓練、過關制」為基本框架,以「集體備課、經常反思」為核心教研製度。以「後進生跟蹤服務」作為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礎上,實現教學全過程的「精細化、典型化和個性化」,為此,我們在這學期提出了新的口號「以人性化的制度激勵人; 以無處不在的德育網路教育人;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個體,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課堂教學精細化,學生作業典型化,課後指導個性化。」下面,就上述情況作一簡單的匯報。
一、暑假中,我們修訂和完善了《班主任工作考核細則》和《教學人員工作考核實施細則》。
班主任工作採用量化積分的方式,它分為 「履行班主任職責、班風班紀、安全工作、衛生工作、少先隊工作、生活管理、財產管理、獎勵分數」等八大塊六十二小項。每一小項提出了操作性極強的「工作標准」,規定了達不到要求時所應扣除考核分數的范圍。具體操作流程為:以分管校長、德育處主任、大隊輔導員、安全辦主任、生活管理科科長記載為依據。每月公布積分一次,各月積分累計所得就是年終考核的分數。教學工作從工作量、各種書面材料(包括計劃、總結、反思或教學論文,培優補差記錄,聽課筆記等)、備課(教案)、講課、輔導、作業的布置與批閱、考試、教學成績、聽課等九個方面進行考核, 每一項內容依據實際情況劃分出了不同的檔次,每一個等級提出了非常詳細、切實可行、操作性較強的要求,給出了較為恰當的標准分值。這項制度由教導處抽組人員執行,他們就上述內容定期、不定期地檢查打分,年終將每次(項)所得分數相加就是最後考核得分。這兩項制度的出台,必將促進文明學校班級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推動學校班風、學風、校風建設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二、經常反思我們的工作,找出不足和疏漏之處,然後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暑假期間,我們集中全校教師進行了「教學大反思」。每位科任教師以「期末考試試卷」為藍本,歸納、整理出學生沒有掌握或一知半解的知識點,並且大致開列出了上述同學的名單。然後,同學科教師集中起來討論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思路,直至找到最佳方案。這樣做,就抓住了阻礙教學成績提高的關鍵。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之中,我們更是緊緊抓住「反思」毫不放鬆,每節課後有「教學筆記」,每單元有「反思」。我們的「反思工作」不是僅僅流於形式,而是要它在提高學生的成績上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每一次作業,我們都把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在案,下次在課堂上共同解決;部分學生的某個知識點掌握不好,教師會採取不同的方式區別對待。有的可以告知家長,讓他們給「補課」;有的可以委託給班內負責任的優秀生進行指導;有的自己親自輔導。「單元過關」考試之後的「反思」,我們也具體到了班內的每一位學生。可以這樣說,我們的每一位教師對他的每一位學生了如指掌。相當一部分教師看著空白試卷就能較准確地估計出某位同學的成績,大部分科任教師能從學生的作業情況看出他是否照抄。這樣,我們的每一位教師都能比較全面地了解他的學生,能比較准確地把握影響他們成績提升的關鍵,找准了問題的症結,我們將後的工作才會有的放矢。
三、教學全過程貫徹「精細化、典型化、個性化原則」。「當堂訓練」、「六步誘導教學法」、「學生自主學習」等,是我們總的教學思路,要想使它見到實效,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貫徹精細化原則。這里的「精細化」,是教學全過程的「精細化」,是全天候的精細化。「典型化」就是在日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要抓出「典型」,以點代面,達到教師「舉一」,學生能 「反三」的目的。我們的「課堂教學」要「精細化」、「典型化」,教學反思要「精細化」、「典型化」,作業布置要「精細化」、「典型化」,課後輔導要「精細化」、「典型化」,試卷擬定要「精細化」、「典型化」。備課時,我們的教師首先通覽教材,把整冊書甚至全套小學課本都吃進肚子里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能用十到二十個應用題覆蓋小學階段幾乎所有的知識點。至於學生,他們把班內不同學習能力的孩子分成幾類,區別對待。上課時,精心設計出的例題和練習題有很強的代表性,往往能很好的反映相關的知識點。被提問者往往是能夠代表某一類同學,讓他們回答問題,老師一般能較快速、准確的了解學生掌握講授內容的真實狀況。
下面說說課後輔導「個性化」。我們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家長的認知水平不同,其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意志力都有所不同,用統一的模式去教學,勢必事半功倍。在課後指導上,我們的教師依據不同教育對象的不同「特點」,找出恰如其分的指導方式。例如,數學上的死記硬背是應該堅決屏棄的,但某位學生領悟能力較差,他的老師就出了些基本的題目,寫上解題思路,讓他「死記硬背」,結果真的見到了成效。
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也實現了「精細化、典型化、個性化」。校長、分管副校長、教導處的五位同志經常深入班級聽課、與師生座談,隨時了解師生「教」與「學」的情況,與他們共同探討教育教學方法,為他們解決一些教育教學中的難題,向他們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遇到一時想不明白的問題,我們可以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討論,找出最佳解決方案。我們還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課,組織大家討論。選取有代表性的教師跟蹤他「備、講、輔、批、考」的全過程,藉以了解一類教師的工作狀況,以便我們採取相應的對策。
最近,我們舉行了「教學質量表彰大會」,這不僅是對上學期工作的總結,也是我們這學期的動員大會。這次會議,凝聚了人心,振奮了團隊精神。
四、大力加強體育、藝術類課程的教學,認真地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生課外活動。開學後,我們組織了大型體操比賽,鍛煉了我們師生的團隊精神。進行了少先隊入隊儀式,使全體師生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小星星廣播站」每周播出兩次,《小星星作文報》定期出版。音樂、舞蹈、美術方面,我們經常組織師生參加一些上級單位組織的相關活動,在校內,我們也舉辦各種形式的體育、藝術類活動。
五、圖書室面向全體師生開放。
由於我們人手有限,這學期我們制定了圖書借閱表,一天只准一個班級前去借書,各班輪流進行。這樣避免了秩序的混亂。廣大同學不僅從書中學到了知識,而且陶冶了情操,開闊了視野,它與我們的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六、教師的學習進修是我們教學工作重要的一環。
我們教師的業務再提高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1、集中學習,我們每周抽出一小時輪流對全體教師進行計算機培訓。
2、委託培訓,截至目前,這學期共有八人次外出學習。他們回來後,再組織相關教師學習討論。
3、參加學歷考試。目前,我校共有二十多位教師參加不同類型、級別的自學考試。
4、結成幫扶對子。我校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大多與青年教師結成了對口幫扶小組,他們在相互學習中得到共同提高。這一個項目,已經成為我們常年堅持的制度。
5、利用休息時間自己學習。每天放學之後的辦公時間,有的在網上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有的向別人請教多媒體的操作。有人訂閱書報雜志,跟蹤國內最新教育教學動態,有人試著製作多媒體課件。總之,我們的廣大教師總是利用點滴時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就回匯報到這里,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⑶ 桃李滿天下體現了教師勞動的什麼特徵
1、您的教導,我銘刻在心;您的關懷,我感激在心;您的幫助,我感謝在心,我最想對老師說的話。謝謝您,老師!
2、撥動真誠的心弦,銘記成長的辛酸,成功的道路上永遠離不開您,親愛的老師,祝您永遠幸福!
3、好的管理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培養起來的,我的成長與你的關心是分不開的,真心的感謝你,師長!
4、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祝心想事成,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我的朋友,我的老師,祝你節日快樂!
5、我雖然不是你最好的學生,但你是我最好的老師,祝您事事順意,每天都有一份好的心情。
6、老師,你用心點亮了我的心,以愛培育了我的愛,有你,我才感覺到世界的溫暖……
⑷ 課程開設匯報材料
一、課程方案執行情況
1、國家課程是否開全了課程門類
在期初視導和新課程專項檢查中,初高中各所學校全部開齊開全了國家規定的課程門類,初中、高中的綜合實踐活動,通用技術課程也都有所開設。高中開全了必修課和選修課。
2、國家課程是否開足了課時
初、高中開足了國家課程規定的課時,個別學校略有增加。
3、地方課程是否開全了課程門類
地方課程開設情況不僅人意,多數學校不能開全課程。四城區初中已經不在征定地方教材。
4、地方課程是否開足了課時
每所學校每周能保證2課時地方課程的開設,但門類不全。
5、都開設了那些學校課程,是否有教材嗎,效果如何
校本課程的開設好於地方課程,各個學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本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況,開設了相關的校本課程。其中有工業類、農業類、經濟類、科學類、科技類。鞍山一中編制了40餘種校本教材,岫岩滿中編制了《滿族風情》教材等等。
對國家、地方和學校課程還有那些意見和建議
對國家課程沒有意見。地方課程的教材,內容多,課時少,需要把教材重新整合,注意和其他學科在內容上的互補和協調,去掉類似的雷同的,在內容選擇上從一年到六年也要有相對的穩定性、系統性、可操作性。
為了使地方課程和國家課程能在同一個高度上,應加強專業教師配備,應加強相關教師、相關專業內容的培訓,使地方課程教學逐漸規范化。
上級教育業務行政主管部門想了解基層學校地方課程實施的基本情況,不要光聽領導說或看材料,要到實地去調查去研究,走進學生,走進一線教師,問題是存在的,要想解決問題,不要怕暴露矛盾,基層學校領導的思維方式、工作態度決定了對事情的不同處理方式,上級教育業務主管部門,下到基層了解情況,要讓基層學校了解其真實意圖,免除後顧之憂,才能了解到真實情況,更有效的指導改進工作。
在地方課程實施過程中,主管部門也應該有布置,有檢查、有指導、有評價等相關機制,進而促進此項工作,使之走向正軌,就向語文數學一樣,成為學生學習中不可缺的一門學科。
應注重對學校課程編寫的審查和批准。
二、課堂教學情況
1、新課程改革帶來的突出變化是什麼
(1)新課程帶來的新變化
新課程改革帶來的突出變化是:—教育觀念的變化。由教育觀念的變化帶來了其他方面的變化:
A、教師的教學方式變了
教師由過去傳統的單一講授變為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在課堂上老師只起到組織、引導、促進與合作的作用。老師課前准備了大量的課程資源,課堂上的一切活動都是在為學生服務,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B、學生的學習方式變了
學生改變以往的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在教師的良好學習氛圍中,學生興趣高漲,分成小組,愉快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潛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開發,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C、師生關系發生了變化
教師不再像過去那樣居高臨下,具有權威性,而是建立起了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堂上出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場面。師生之間不再是過去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而成為互為課程資源的相互交流與合作的關系。
(2)教研活動豐富多彩
鞍山市面對新課改,進一步完善教研活動的組織網路,教研活動分東南西北四片進行,教研工作分三步走,發現並培養典型;典型事例在片上示範、交流,適時召開現場交流會;期末總結、研討。
重視發揮教研組織的功能,建立了市、片、鄉、校四級教研網,課改成果層層傳遞,增強了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強化校本教研,他們要求各學校根據課改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為對象,選題進行研究,每校有教研工作計劃,有周教研活動計劃,教師人人有研究專題、研究方案。開展聯誼活動和送教下鄉活動,先後兩次召開鞍山市初中校本教研經驗交流會。
千山區教育局為教研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人員、時間和經費的保證。每年教育局給師校撥款20萬元,保證了教研工作的順利開展。
(3)專題研究針對性強
中小學教研部門選擇課改中的重要課題進行專題研究。中小學進行了學習質量評價研究,制定了考核方案;中學各學科教研員每學期初都確定研究專題,每學期末寫專題研究論文,有的還公開發表。
(4)教學研究成果顯著
不斷總結推廣課堂教學積累的教學經驗,涌現出了新的課改典型。
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公開課:領導的示範課;骨幹教師的引路課;全體教師的匯報課,小學教師達5646人次,中學2200人次。
2、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
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變化:
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觀念變了。
教師普遍認識到新的教學方法的選擇要:
A. 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B.有助於體現學科特點,關注人文性和實踐性。
C.有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形成。
D.有助於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方式靈活了
如:A.利用「情景教學法」將優美的畫面、悅耳的音樂帶給學生。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
B.藉助「討論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推動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
C.採用「誦讀法」打破常規,摒棄煩瑣的分析,側重讓學生自讀、自悟。
D.針對學生提出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探索法」學習,通過積極、有效的探索,學生各抒己見,在思維的碰撞中增強求異、創造能力。
總之,新課程的知識觀和學習方式的變化,使教師的教學方法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師明確了「課堂講授還要與不要」的問題,明確了「講」與「灌」、「填」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的轉變,使教師的教學行為也發生了新變化:
A. 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
B. 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C. 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
D. 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E. 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變化:
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是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
實施新課改以來,在教師更新教學觀念的前提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發生變化:
樂於自主探究,敢於挑戰自我,使個性得以張揚。
(1)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的氛圍,讓課堂充滿樂趣。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一節課教師只想到自己怎樣教,忽視了學生想怎樣學,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而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前提必須是學習的自主性,而這,取決於課堂的氣氛。
(2)提供自主探究的切入點——讓學生學會提問,學會探究。
(3)實現自主探究的拓展——讓自主探究跳出課堂
人類普遍存在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對什麼都感到好奇的少年兒童表現更為突出。教師應把教材當作例子,讓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疑,鼓勵他們敢於超越課本,敢於超越教師,敢於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並發現問題,讓自主探究跳出課堂,走進生活。
樂於合作探究,敢於超越自我,使潛能如花綻放。
(1)創設情境,使學生想合作探究。
(2)開放時空,使學生能合作探究。
(3)適當介入,使學生會合作探究。
(4)積極評價,使學生樂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習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眾多的學習內容中,有的內容適合於合作學習,有的內容則適合於實踐體驗,或者適合於自主探究、教師講解等。我們要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有價值學習方式,這樣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情況如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情況非常好。教師和學生成為了學習共同體的夥伴,教師是指導者、引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教練。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發揮的非常突出。
4、你認為還應該在哪些方面做進一步嘗試
老教材是「學」材,新課改教材是「教」材。教師應該敢於打破教材的編寫體系,重新梳理教材,有效處理教材。
5、校本教研開展的如何
鞍山市的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即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每所學校,每個學期都有校本教研工作計劃。在校本教研的基礎上,又開展了科本教研活動。2005年鞍山市教師進修學院在海城市召開了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會。2006年在市教師進修學院召開了校本教研經驗成果交流會暨總結表彰會。會上經行了不同層面的經驗交流,進行了校本教研展示活動。表彰了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6、對課堂教學還有那些困惑
困惑一:如何處理課堂教學中「活」與「實」的關系?
困惑二:如何優化課堂中學生的活動?
困惑三:如何處理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之間的關系?
困惑四:如何正確認識學生的個性學習?
困惑五:如何進行正確的課堂評價?
三、教師培訓情況
1、教師都參加了哪些培訓
教師參加了通識培訓和教材培訓,有些學科還參加了專題培訓。
2、參加各級培訓的人數有多少
四年多來,我市已有1140人次參加國家級培訓,5624人次參加省級培訓,14159人次參加市級培訓,課改年級的教師和相關的管理人員真正做到了「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
3、對各學科《課程標准》的理解程度如何
參與新課程改革的教師對各學科《課程標准》的理解程度基本達到多數理解,少數精通,少數稍差。
4、對新教材的掌握和熟悉程度如何
有30%的教師對新教材達到熟悉,55%的教師對新教材達到掌握,15%的教師對新教材還不能掌握。
5、課程改革前後的教育教學理念有哪些變化
教師的觀念的轉變:
實驗教師對課程及課程的實施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實驗教師在課改過程中不斷轉變自己的觀念,實驗教師對本次課改中「以人為本」的理念有所理解。
教師行為的改變:
(1)人人做到微笑進課堂;
(2)能傾聽學生們不同的聲音;
(3)注意關注更多的學生;
(4)能夠選擇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5)向研究型教師轉變;
(6)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6、課程改革前後的課堂教學要求有何不同
變「組織教學」為「動機激發」,變「講授知識」為「主動求知」, 變「課後鞏固」為「當堂訓練」。
7、各學科教師是否配齊
各主要學科教師能夠配齊,政治、歷史、地理、生物教師農村初中還有個別缺乏。
8、對培訓還有哪些要求
對新教材培訓應該半年進行一次,已經培訓的教師還應進行二次培訓,個別學科針對個別問題還應進行專題培訓。
四、課程資源開發情況
1、各學科《課程標准》能否做到人手一冊
不能,但我們通過前沿教育研究網進行了網上公布。
2、各學科教材和教師用書能否做到人手一冊
能做到人手一冊。
3、教輔材料有哪些
很多。教輔材料都是通過新華書店教師和學生自己購買,缺乏省市統一要求。
4、結合教學還開發了哪些資源
農村中學農遠的學科配套光碟,還有鞍山教育網和前沿教育網的網上資源。
5、是否有時間和精力開發課程資源嗎
新課程教材教師需要認真研究和理解,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沒有時間和精力開發課程資源,多數教師也不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
6、在課程資源開發方面還應剖那些想法
准備在前沿教育研究網上逐步建立單元試題、期中期末試題庫。
五、設備和基地建設情況
1、教具和學具配備是否齊全
條件好的初中只有少部分教具和學具,條件差的初種基本沒有教具和學具。
2、儀器設備配備情況怎麼樣
由於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驗收,各個學校都有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好的學校能夠做到班班都有多媒體。全市有十所學校班班都有多媒體。
3、各個學科的實驗室是否都有
鞍山市實驗室建設非常到位,儀器設備非常齊全。每所初中都有理化生實驗室。
4、專用教室是否齊全
95%以上的學校都用專用教室,其中包括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圖書室、閱覽室。
5、市、縣(市、區)是否有實踐基地
市、縣(市、區)少數學校有實踐基地,包括學農基地、學工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基地、軍訓基地等。
6、學生在基地怎麼樣實踐
學生在實踐基地學習各種經驗,不收費用。
7、實踐基地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實踐基地只能是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聯系建立的,不屬於學校固有的,所以學生在實踐基地進行實踐比較困難。學校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專用基地。
六、教材和教輔情況
1、是否喜歡新教材
學生喜歡新教材,教師不太喜歡新教材。
2、能否適應新教材的安排嗎
與原教材相比,現行教材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A.生動活潑,簡明輕快,圖文並茂。
B.教學內容的編排順序調整合理。
C. 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D.教材難度明顯降低。
所以教師能夠適應新教材的安排。
3、教材內容安排的怎樣
教材內容安排科學合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於開發學生的的思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利於教師的教;有利於學生的學。
4、按照課程方案的安排,教學時間是否夠用
按照課程方案的安排,教學時間略顯緊張,一些生源好的學校能夠完成教學任務,有一些學校完不成教學進度。教師只有開快車,易煮夾生飯,學生消化不良。
5、教材內容的安排是否合理、科學
教學內容的安排比較科學合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學目標逐步提高,最後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人才。
教材內容的開放性和教材配套資源不足的矛盾將牽制教師相當的精力,但也給學校和教師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新課程實驗中,教師普遍認同新教材內容的綜合性、現代性、開放性和靈活性。教師要上好這樣的課,除了必須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和專業技能外,還必須有大量配套的教參、教具、學具和音像資料等,最好還要有與之相應的社區教育資源。這些資源的短缺已成為普遍現象,學校和教師必須在教學資源和資料的尋找、開發、製作、使用等方面花費相當的時間和精力,但學校和教師為解決這個問題也將就網路技術何時進入學校以及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如何在教學中應用做出選擇,從而推動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進程。
新教材編排體例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的矛盾造成了很多教學過程中的理解"沖突"。
教師普遍認為,新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充滿了時代氣息。但傳統課程中學科體系強調系統與規范,強調嚴密的邏輯順序和嚴謹的知識結構等特點在教師腦中已根深蒂固,使教師對新教材編排體例的變化常常產生理解上的"沖突"。要正視實踐中教師對教材重新組合處理以更加切合教學實際既缺乏膽量又欠缺能力的問題。因此,增強教師對教材內涵的理解,切實提高教師的能力與素質已成當之急。
能否解決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掌握不扎實的矛盾將成為新課程實施成敗的關鍵。
新教材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而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智力較好、反應較快的學生,課堂教學中可能掌握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講,很可能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相比以前一堂課上只"啃死"一種方法而言,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與學習方法之先進是無可置疑的。但對後一類學生來講,可否引導其只掌握某一種較易的方法呢?可否給這些學生安排一些單獨的輔導呢?這也是個別化教育教學的一種體現,更是新課程實施的一種必然。
6、和課程改革配套的教輔材料都有哪些
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確定後,以課標、教材、教參、教輔的編寫為重要憑借實施。調研發現,新課程教材、教參、教輔有待改進處多。首先是各科教材都有相當數量的調查、參觀等實踐性活動,外加綜合實踐活動課,獨立看似都合理,實際都落實則偏多,缺乏時空保障,遑論其它。其次有的教材刻意迴避定義(初中數學),有的容量陡增,要求偏高(初中英語),有的教材欠精美,雖價格略低,卻並不為廣大師生喜歡(小學語文),還有的教材有知識性錯誤(初中語文)。再次有的教參觀念陳舊,指導性不強(語文),有的同步練習冊與教材不一致。如不要求講的知識點,卻有作業(語文、數學等),有的不考慮小學生實際,練習冊習題不注音,沒人輔導學生就無法做題(小學語文等)。所有這些都為教師教學增加了困難。
對策探討:1、反饋信息,促編寫者改進。2、實踐性活動年級統籌,盡可能學科間結合進行,既節省時間,又增強指導力量。3、強化教師教學主動性,科學合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參、教輔。
7、教輔材料是否夠用,還存在哪些問題
很多,夠用,但不規范。教輔資料不準統一征訂,也就意味著不準統一使用,這不符合教輔資料作為商品進入市場的特殊規律,也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教輔資料作為商品進入市場,無論從商品的本質特徵,還是從教輔資料的編寫、印製、發行、使用等,與其他商品的開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都不相同,面對目前的這種混亂局面,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它傷害的不僅僅是廣大的學生,最終傷害的是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
為了規范我們的教育市場,為了提高教育質量,省市必須強化對教輔資料市場的規范和管理已勢在必行,其建議主要歸納為四個「一」:
第一、出台一套強制的管理政策和嚴格的管理措施,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類商品,都有自己的行規,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教育行政部門出台教輔資料推薦目錄,規定學生使用教輔資料的品種和數量,規范教輔資料的定價,這本身符合教育市場規律。一個學生手上有幾套教輔資料,一個班上或者一個學校、一個地區、一個省市同時使用幾十,甚至上百個版本的教輔資料,根本就不利於教學業務的指導和教育質量的監測。
第二、成立一個教輔資料的管理、審查機構,建立教輔資料的准入機制。
成立一個由教育行政部門(或由教育行政部門委託有關教育業務單位)牽頭,由各學科和一線教師組成的教輔資料審查小組,對進入本省市的教輔資料或由本省市編寫的教輔資料進行嚴格審查,從質量、價格、適用性等方面提出具體審讀意見,並從中選出優質優價的、適合本省市中小學生使用的品種進入市場,嚴禁低質價高的教輔資料進入中小學校,同時將專家審讀意見向社會公開公布。
第三、搭建一個集教輔資料編寫、出版、發行、使用、指導、管理等於一體的市級平台,強化對教輔資料的質量保障和指導服務。
教輔資料不像其他商品那樣,一旦消費者購買,憑一個簡單的說明書就可以使用。教輔資料除了注重編寫質量、正規出版外,其銷售行為必須包含指導教師、學生使用的過程。然而現有的發行渠道,無論是正規的新華書店,還是民營二渠道或個體書商,追求的純粹是經濟利益,只管把書送到學生手中算數,對於教輔資料的質量如何、學生如何使用一概不管,銷售和服務完全脫節。因此,搭建一個集編寫、出版、發行、指導、管理於一體的市級機構勢在必行,然後各區縣成立相應的分支機構,共同加強對學生選購、使用教輔資料的指導、培訓和服務。
第四、組建一支由各個方面組成的執法、監督隊伍,加大對整個教輔資料市場的查處和管理。
目前對圖書資料市場或整個文化市場執法的是市區文化執法隊,但其查檢、查處的內容和范圍也僅僅是看圖書資料出版印刷和發行渠道是否合法,而對圖書資料的內在質量和使用情況卻無從查處。因此,建議應該成立一個由文化執法人員牽頭,集行政主管部門、教育業務部門和出版發行部門相關人員共同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伍,於學校每學期開學初、學期中或學期未對各中小學生使用教材和教輔資料的情況進行檢查,對亂用、濫用和違法購買使用教材、教輔資料的單位或個人進行嚴肅查處。
8、國家、地方和學校課程的教材還存在哪些問題
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以往,我國中小學執行國家統一的課程方案,使用單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課程的統一性過強,多樣性和選擇性很差,不適應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各學校發展不平衡的國情,也不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同需求。特別是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和城市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區域間的不平衡性更為突出,而中小學的課程、教材主要面向城市,很少考慮農村的需要。這種情況導致了農村中小學的課程脫離了農村生產生活的實際。如何使課程既能體現國家的統一性要求,滿足每個學生的基本學習需要,達到中小學教育的基本質量要求,又能滿足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適應農民及其子女的教育需求,是農村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下,開發和建設具有地方特點和農村特點的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建立統一性和多樣性結合的、富有靈活性和選擇性的農村中小學課程體系,是農村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一些地區和學校在農村中小學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開發方面已做了一些成功的嘗試。有的學校設置了符合當地與學校實際的課程,有的學校自編了相應的教材,許多學校在各學科教學中還補充了當地生產、生活、自然、歷史的實際例子,彌補了國家課程和統編教材脫離學生實際,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的不足。但就總體而言,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建設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課程目標的確立,缺乏必要的理性抽象和實踐驗證;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編排,指導思想與選擇標准不夠明確,只局限於經驗層面;課程實施與評價、教師培訓等方面很不規范,隨意性很大。特別是在理論上和觀念上比較滯後,水平參差不齊。絕大多數學校還不具備理論和開發能力。有些概念還需要進一步界定。
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建設中,校長、教師應是積極的參與者,更是實施者。因此,其教育觀念應不斷更新,在參與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加強課程理論的學習,提高對地方、學校課程的認識,研究和探索課程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中小學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大多數正在探索中前進。農村中小學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建設,應當堅持與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堅持科學性、適應性、規范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則。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指導,制定相應的課程規范,建立科學的課程評價機制,創設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寬松的課程管理體制,規范其行為,確保其實效,逐步形成適應農村發展需要的多元化的中小學課程結構。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Article/zjbggzhb/58477.htm
⑸ 如何提高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教師隊伍是這一重任的肩負者,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是教育事業成敗的關鍵。但是,目前教師隊伍素質高低參差不齊,教師的培訓、學習、專業發展、能力提升等問題依然至關重要。面對課改新時期教師培訓新需求,應如何改變教師培訓的模式,提高培訓的質量和實效性。結合教師培訓的現狀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專業引領,提高集中培訓的實效性
教師集中培訓也就是通識培訓、課程標准培訓、教材培訓,還有一些專題培訓。集中培訓的理念必須富有前瞻性,必須發揮其專業引領和指導性作用,能為教師個人反思、同伴互助交流掌舵護航,指明方向。如果沒有先進的教育理論來引導,教師的行動研究只會在同一水平上重復,就談不上個人專業發展和能力的提升。集中培訓的重要性,也是我們教師培訓管理部門應該特別重視的問題。特別是全區、全校的集中培訓,組織每一次培訓都要先確定主題,定位目標,把握住培訓的方向,選擇好有能力、有實力的專家或教師授課,確保培訓內容和理念與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同步或超前,使參與培訓的教師切實受到啟發,得到實效。每次培訓後,都讓學員寫出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切實提高了集中培訓的實效性。
二、立足校情,探索校本培訓的有效途徑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最為有效的途徑。事實表明,教師真正的成長僅靠崗前培訓或外出學習是不夠的,學校才是大熔爐,是研究中心,教師個人就是研究者,教師能力的顯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因此,我們要立足校情,發展特色,把培訓與教師的教學實踐、教學研究融為一體,使校本培訓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1、建立培訓的保障機制,營造和諧的培訓氛圍
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小組成員始終站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列,是教育教學的「領頭羊」。制定並落實校本培訓工作計劃,完善培訓制度,促校本教研規范化。如:理論學習制度、集體備課制度、隨堂聽課制度、教學反思制度、師徒結對制度等,從制度上保障培訓的質量和效益。還注重創造有利於教師研究的氛圍和寬松的環境,以釋緩教師的心理壓力,加強教師與教師、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長期有效的機制。
2、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堅持政治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相結合,以師德建設為核心,深入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將師德教育活動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強化教師敬業愛崗、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造就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特別注重引導青年教師端正教育思想,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敢於挑戰,勇於創新,讓他們明確自己肩負的重任,盡快勝任自己的教學崗位。
3、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
在教育高速發展的今天,只有發展了教師,才能發展學生,也才能發展學校。因此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引導教師不能滿足於做一名教書匠,要爭取做研究型、科研型教師。
4、深入課堂,進行實踐探索
過去的實踐證明我們要改變那些形式上的集中、報告式的培訓,應當多進行個案分析和現場指導。而課堂是實施這一舉措的主渠道,是教師獲得發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注重開展課堂研討、即席指導的培訓形式效果最好。應不定時的派出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進行現場的課堂指導。
5、強化反思意識,提升專業水平
反思是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中最有效的途徑,正如葉瀾教授所說「寫一輩子的教案未必成為名師,而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卻能成為名師。」 在實施過程中,嘗試如下做法:
(1)多次備課。要求教師根據教學中和教學後所獲得的反饋信息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確存在問題和今後改進方向,從而不斷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2)寫教後反思。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可使有益的經驗及時得到總結、提煉和升華;可使失敗的教訓得以改正。
(3)選擇優秀教育教學案例研討交流,並鼓勵教師參與各級競賽或投稿。通過以上方法逐步增強教師的問題意識和反思能力,有效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6、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促進教師轉型
教師除了參加培訓和教研活動外,還要增強研究意識,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個沒有研究能力的教師永遠只是一個「教書匠」。因此,我們鼓勵教師從自己的問題出發,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幫助每一位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計劃,進行個案研究,結合學校和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和確立總課題和子課題。使日常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教師專業成長融為一體,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轉型。
三、建立服務平台式的管理機制為培訓提供保證
1.創建管理機制
教師繼續教育是法律賦予教育行政部門的一項義務,也只有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分級管理、分工負責,教師培訓才能取得實效。首先要有專職的繼續教育指導中心,它是科研工作小組的聯絡員和領導者,其職責就是領導工作小組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幫助在職教師達成專業目標和滿足專業需求,改革教師教育管理機制,為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專業發展提供管理制度上的保障。
2.搭建網路服務平台
一方面根據各級不同標准製作學習模塊和課件以用於遠程教育。利用軟體環境進行自學是遠程教育主要學習方法,面對起點不同、層次各異的教師,必須依靠不同層次的任務模塊才能激勵他們學習。在這種學習活動中,我們的重要工作是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驅動學員學習的「任務」,通過任務組織學習,同時要注意讓學員用自己的方式來學習,而不是強迫,讓學員在自學中盡力發展自己的能力並安排教師進行網上授課及答疑。另一方面建立網站,負責搭建網路交流平台及做好網路宣傳。通過網路的聊天室、QQ群、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和網路論壇,使學員能相互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及相關資料,同時也成為了解教師培訓需求的一個場所,網路也使全體教師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教師培訓的現狀及相關政策。
3.建立保障機制
一方面加強教師教育的政策保障。以政府文件統一教師的認識,對教師繼續教育進行系統、科學的管理及規劃。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師繼續教育合理的經費分擔機制,使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的來源得以保證。
四、培訓效益的科學評價
教師培訓的目的是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如何通過培訓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我認為,在重視培訓過程的同時,要發揮培訓結果的效應。在現實中,往往是教師參加培訓後,拿到證書就意味著培訓到此為止,至於學習什麼,學得怎樣無人過問,這種現象的出現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培訓結果的有效性就是要體現在培訓結果利用的最大化上。因此,無論是培訓的舉辦者或培訓對象的派出單位(學校),首先都應該重視對教師培訓後的跟蹤考核,要給受訓老師留作業(比如向同事匯報培訓心得或進行某項專題研究,進行實踐活動交流等),充分利用受訓教師的學習成效進行校本培訓。特別是要發揮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培訓對象的示範輻射作用,實現學習資源共享;其次培訓效果如何,最有發言權的是參與培訓學習的教師自己,可參照國際教師培訓評估的有效做法,專門設計培訓效果評估表,以半開放式問卷的方式,對教師培訓的效果進行現場評估調查;另外建立成果集,將受訓教師的科研成果和論文集合成冊在全市范圍交流,方便教師經驗的交流,同時也便於向學術期刊、學報等推薦發表。
⑹ 誰了解南京桃李天下的自考培訓課啊都是些什麼老師
老師倒是次要的,主要是你自己能不能用心聽,這些地方的老師應該都是好學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