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構建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體系
對此,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表示,創新人才培養開發機制的目的就是培養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作為教育專家,張力特別看重《人才規劃》中提及的大力發展教育在人才培養開發中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培養開發機制的目標要求中,《人才規劃》提出堅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充分發揮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立足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突出培養創新型人才,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
張力指出,我國現在雖然已經有了比較系統的學校教育、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體系,但人才培養開發的機制仍不夠靈活,不夠開放,各類教育之間的銜接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短板」問題.
張力所說的「短板」之一是人才培養與人才使用之間存在的脫節現象.張力認為,人才培養與人才使用之間應建立起有效的融通渠道,也就是做到產、學、研、用的結合,各類學校和培訓機構應當及時掌握人力資源市場供求情況,根據供求信息來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實現與市場的對接.
《人才規劃》中創新人才培養開發機制這部分給張力印象最深的是強調了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人才規劃》指出,完善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分類制定在職人員定期培訓辦法,倡導「干中學」.構建網路化、開放式、自主性終身教育體系,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支持發展各類專業化培訓機構.
張力認為,有了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人們才能進入一個貫穿其一生的學習平台,人人成才、人人發展的目標要求才能夠實現.同時,終身教育體系使得人才培養開發機制由靜態轉變為動態,可以更加靈活開放,甚至可以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需要設計不同的學習計劃.
高考制度改革一直是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人才規劃》中指出,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建立健全多元招生錄取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張力指出,現行的高考制度採取的是單一錄取方式,由高考分數的高低來決定錄取.今後如採取多元招生錄取機制,就要綜合考慮筆試成績以外的其他方式,比如學業水平的考察、綜合素質的評價等.同時,自主錄取、推薦錄取、定向錄取等新的招生錄取方式也會得到同步推進.
B. 如何培養創新型教師
創新型教師培養方略
第一,明確創新型教師的培養目標。
所謂創新型教師,是具有強烈求知慾和靈活機智才能的教師。他們有著對科學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對事物的探索、對未知的好奇;他們有著針對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教育情境的特點,有的放矢地提出新見解的才能;他們思想解放並勇於創新。因此,在教師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設計上,應明確創新型教師培養的目標定位,即: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教育事業,教育理念先進,專業基礎扎實,教學技能過硬,身心素質健全,具有持續的學習熱情和探究能力的創新型教師。
第二,構建創新型教師的培養體系。
創新型教師的培養必須通過富有創新性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實踐環節、評價體系、管理制度等來實現。因此,構建設置合理、實施有效、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創新型教師的培養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創新型教師培養的內容保障。創新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應有利於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品德的全面發展。在結構上可分為4大模塊:通識教育課程、學科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實踐教育課程。在內容上則應體現前沿性和實用性。
鼓勵變革的教學探索是創新型教師培養的方法保障。教師教育的教學方法具有一種示範和引領效應,應強調學會學習的能力,使教育成為發展知識、創新知識的手段。尤其在專業教育的主幹課程中,要積極推進研究性教學,培養學生利用網路資源的能力。
加大實踐性教育環節是創新型教師培養的途徑保障。在教育實習方面,應大力實行頂崗實習模式。在畢業論文方面,要讓學生在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科研方法及治學態度等方面得到系統訓練。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創新型教師培養的目標保障。要將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鍛煉結合起來,採取靈活多樣的考試辦法,綜合考核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創新型教師培養的制度保障。應鼓勵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選時、選課、選師,形成多樣化、個性化的培養機制;實行學生導師制,讓學生參與教師的教育科研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創新性學習。
第三,造就創新的教師教育隊伍。
培養創新型教師,要求承擔教師教育的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思維的方法和從事創造性活動的能力擺在教育的首位。表現在:一是激勵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學會如何利用知識達到發展自己的目的。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在歡樂與光明的教學環境中愉快學習。三是提供知識材料,為學生在豐富的教學背景下滋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思想創造條件。
造就創新型的教師教育隊伍對於創新型教師的培養至關重要。學校要創造各種有益的條件,採取多種激勵的措施,促進高水平的創新型教師教育隊伍的形成與發展。
C. 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二十一世紀是「創造教育世紀」,創造性人才要通過創造教育來培養。創造性是每一位學生都具備的心理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雖然不能奢望每一位學生都成為非凡的創造者,但我們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創造才能。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自己成為創新型教師。
只有創新型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育並非只是「傳道、授業、解惑」,還要結合學生的生理特點,培養他們「愛問、善問、會問」的思考習慣和解疑的動手能力,使他成為創造性的人才。這要求教師本身要有豐富的知識,並不斷積累新知識,在課堂上做到融會貫通,得心應手。教師根據自己班上情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面對不同的班級、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採取不同的教法,使學生有種「常新」的感覺。如果一個教師自己只是按照參考教案,循規蹈矩,那麼在下面等著引導和指導的未來棟梁們又怎麼不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呢?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上「願聽、願想、願說」,「敢疑、敢說、敢辯」。
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夠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不會「畏手畏腳」,不會擔心在班上「出醜」,害怕老師「指責」,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只有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創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學生只有在這樣寬松、愉快的環境下,才可以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只有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下、課堂教學中,學生容易視自己為課堂的主人,他們放開思想,開發內在潛能,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從而使課堂煥發出活力及動力。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於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與學生真誠交流。在平常的生活,課余時間我多與學生談心、交心。與「問題學生」談心教育、思想教育。自修、自習時間多下班去解答疑難。記得有一天,我有點不舒服,沒有下班。到了第二天,學生見到我就問:「老師,昨天沒有見到你,你是不是不舒服?」我有點感動了,與學生日夜相處,學生都把你當成朋友了。他們有困難就來找你幫忙,有問題就向你尋求等。這為在課堂上營造和諧的氣氛起到關鍵的作用。
(二)在課堂上教師要有激情,保持良好的情緒和親切的教態,將自身融入與學生的合作之中。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文章的喜怒哀樂在教師的表演下能觸動學生,在學生的表演下能感動同學,這就是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我與一些學生的交談中知道,他們某科成績這所以好的原因就是喜歡上這一科的課,他們說:某教師上課又蹦又跳,很有激情,我喜歡上他的課。據調查所知:很多學生對語文是否感興趣取決於學生會不會討厭或喜歡上語文老師的課。如果一個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又怎麼會在課堂上面對著你「暢所欲言」呢?教師上課沒有激情,學生也許只會眼睛睜得大大的,耳朵卻在傾聽著夢中周公的言語。
(三)利用多媒休的優勢,使課堂成為和諧、寬松的環境。
利用多媒體可以創造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情景。如果很好的利用多媒體來引入課程,就會很容易的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如利用Flash、Powerpoint等。例如,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蘆花盪》,組織學生在多媒體教室一邊觀賞白洋淀的優美風光,教師一邊引入新課: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餘個淀組成,佔地面積四十多萬畝,水道縱橫,蘆葦萬頃,俯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如煙海的淀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我們可曾想到這里曾是抗戰的大舞台,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讓我們在蘆花叢中,尋找英雄的足跡,追隨他高大的身影。多媒體繼續播放白洋淀優美風光,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感受課文內容。這樣學生很容易用自己的眼、心靈、語言去賞析文中的美,學生學得也輕松、愉快。
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想像,鼓勵學生質疑、標新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保證。(一)注重引導。教師是火花,學生是等待燃燒的火把,教師的作用就是用星星之火,點燃一簇簇的火把。教師的引導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提問,一個假設,在課堂上都是那麼舉足輕重。「老師所起的作用應該是引導性的,老師的作用並不是教會學生學到什麼知識,不是為學生思考問題,而是應該教會學生在一個新的高度上思考問題」。在引導學生的時候,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能幫學生「包辦」,遇到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要善於啟發學生,拓寬思考范圍。鼓勵他們「條條大路通羅馬。」譬如,語文課的作文訓練中,引導學生從概念的對立面中尋求立意,不失為一種求異思維的好方法。如,「近墨者黑」,教師不能引導「近墨者一定黑。」而應鼓勵反向立意「近墨者不一定黑」;「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等等,這種反彈琵琶,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就應該大力倡導,大加鼓勵。課堂教學中「反向立意」多了,學生求異思維的習慣形成了,其創新意識自然會與日俱增。(二)鼓勵想像。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可知想像的作用是多麼的重要。沒有想像沒有創造,善於創造必善於想像。「想像給思想插上了一對有力翅膀,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孩子們思維空間是多麼廣闊,想像力是多麼豐富。我覺得,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多為孩子們創造想像的條件,大膽放手,鼓勵孩子們「異想天開,」孩子們得到的就可能是撬起地球的「支點」或「杠桿」。(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質疑就是提出問題,就是把心中的
「疑惑」以問題的形式表達出來,然後進行積極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在課堂上,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書本上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我在班上大力提倡「人人是天才」,鼓勵懷疑精神,主張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等等。由此在班上形成一股大搞創新培養,敢於發表不同看法的風氣。接下來的時間里,同學們慢慢地敢懷疑有些東西了。如有些詩歌的主題思想。這在對《春夜喜雨》的分析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學生們除了接受詩歌的常規主題外,更提出新的主題:如:杜甫希望有一場大雨(政治大風暴)來打擊、洗滌這個黑暗的社會;又如對「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的理解,有同學就認為這表現了杜甫的孤高、遺世獨立,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清高思想、、、、、,對於這此我大加表揚,又大感欣慰。我覺得這是學生有創新能力的一種表現。
四、課堂的趣味性、知識性、競技性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中之重。」
(一)課堂的趣味性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他就像是一塊磁鐵緊緊的把鐵吸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產生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那麼他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探究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會提出問題,不斷地思考問題,不斷地挖掘靈感。正如著名心理學家皮來傑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如果一堂課枯燥無味,又怎麼能引起學生主動,積極的去探究學習。長期以來,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負面影響,我們許多教師總是津津樂道於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述。教師單方面只管把知識講下來,卻不管聽講者的接受效果如何,有的老師甚至認為,我把該講的內容講到了,至於你學沒學到,那就不關我的事了。這種認識,不但是教法有問題,更是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觀念有問題。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赫姆林斯基說:「我認為,重要的教育任務在於漸漸地養成學生從事緊張的、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習慣。」創造性腦力勞動習慣養成,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雙邊互動,才能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要在課堂上展現我們教師風趣幽默的一面,讓智慧與微笑在課堂上擦出火花,讓學生的興趣「澎湃」,積極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如,教學中我們可以巧用一些修辭、反語、雙關語等幽默的語言,挖掘課程中有利於創造的因素,加以幽默的動作、表情來激發學生去主動地探究和創新。
(二)課堂的知識性,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知識,學會做人道理。英國一位哲人曾講過:「科學就是力理」。學習是為了應用,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知識只有在應用的過程中才會轉化為能力。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並不能忽略知識的重要性,沒有知識,就沒有能力可言,我們更不能談創新能力。
(三)課堂的競技性是針對現在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利用「競猜、競賽」的形式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我進入戲劇部份學習時,採用競賽的方法,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進行一個戲劇比賽。學生們創意無限,表演改編版《雷雨》、《哈雷波特》、還有改編的現代愛情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場面搞笑又富有知識性。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課堂上我注重發掘課本有利於創新的因素,對於書本上「精彩」部分,讓學生自己演譯讓學生自己體會書本的情感,對於一些知識利用搶答形式進行比賽。還可以進行辯論賽,游戲比賽等。在教學中盡可能的提供爭論的局面,使得學生在討論中接受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在比賽中,每個同學都專心致志地看書,爭先恐後地發言,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適合培養創新能力,使學生在緊張激烈而又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五、間隙性的成功體驗是推動學生創新能力再現的重要手段。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後,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的力量。「成功」會使人產生自信、愉悅等積極的心理體驗,使學生能自我激勵。這對於保持人的良好心理狀態和工作學習狀態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嘗試成功。
成功的體驗是學生再次創造的動力。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成功同時要嘗試「失敗」,只有在這樣的循環中創造能力才能源源不息。倘若他們一味的得到成功,就容易「沖昏」頭腦。如果老是經歷失敗,就會失去嘗試創新的動力。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教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根據創新教育理論和學生的特點及教學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來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以適應新課改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