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做一個幸福教師的培訓總結

做一個幸福教師的培訓總結

發布時間:2021-03-09 06:10:35

1. 怎樣做一名幸福教師

熱愛教育事業就會感到幸福。

2.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陶繼新教育講演錄》讀後感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陶繼新教育講演錄》讀後感]

今年寒假學校給我們推薦了《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陶繼新教育講演錄》,看著書名,還沒有翻開書,心潮就澎湃起來了,做了二十幾年的教師,辛苦、清貧、挫敗、煩心、沮喪、滿足、成就等各種感覺都有過,可是幸福的感覺好象從來沒有過,想到這些不禁不以為然,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翻開了這本書,想看看作者到底是如何做一個幸福的教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陶繼新教育講演錄》讀後感。

陶先生說:「很多教師不能抵達心靈寧靜的港灣,甚至與讀書作了一場告別式的『演說』」。讀到這句話,讓我不禁不寒而慄,有如坐針氈之感。這句話說的難道就是我?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我就很少讀書了,在我的思想里,讀書應是學生時代的專利,作為一名教師,只要教好書、干好工作就行了,讀書只是作為偶爾娛樂和消遣。但在陶先生的書中字里行間都透露出讀書是快樂的:捧讀一本好書,很快便將自己帶到一個寧靜的港灣,不知老之將至,不知煩惱紛爭,唯有將自己融入宇宙自然的灑脫與飄逸、從容與愉悅之中。他帶給我的感受是只要經典為伴,就能幸福一生。的確,經典誦讀可以使人寵辱不驚,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計較這,計較那,這也擔心,那也害怕,甚至為了一點小事就吵起來,這自然與一個人的性格有關,但與文化修養更分不開,經典誦讀可以詩人氣質高雅,經典文化內化人的心裡,外化出來也必然存在經典氣質,給人一種精神高貴的感覺,使人變得更有風度,更加美麗,何樂而不為呢?

我不知道「視名利如浮雲」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境界,但是看了陶先生書中的「淡泊名利的李秀偉」、「心境平和的李蘭鐸」、「寵辱不驚的孫明霞」、「心如止水的杜維明」等幾位老師的介紹,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只有達到「疏離浮躁、淡泊名利」的境界,才能迅速實現生命的成長。

李蘭鐸老師的人生價值觀我非常推崇,他認為:「人類生存於這個世界,被稱為萬物之靈,但不是萬物的主宰,讀後感《《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陶繼新教育講演錄》讀後感》。人生道路崎嶇不平,禍福相依,平和自己的心境,擁有健康的心理至關重要。在迢迢的人生路上,既要有所作為,又要有所不為;既要自強不息,又要隨遇而安;既要有高遠的人生追求,又要有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既要有所追求,但又不強求;既要追求美,又不苛求完美,堅守『中庸』的情操,運用『和』的智慧,保持平和的心境,以內求和諧,外求進取的心態塑造自己的人生。」這種價值觀恰好是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作為一名教師,不可能作出豐功偉績,也不可能流芳百世,但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一定要擁有一顆進取心,應為只有擁有進取心,才能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但是進取心也要在一定的心態上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如果心態平和,那麼進取心就會是穩步發展的動力;如果心態偏激,那麼進取心往往會演變成不擇手段地急功近利。

除了進取心,做為一個教師,該如何進取?朝哪個方向進取?這就是我們需要面臨的抉擇。

首先,我們得正確評估自己。掂出自己究竟是幾斤幾兩,才能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給自己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一個教師,一般來說有兩種發展的方向:一種是管理的方向,一種是業務的方向。有的業務精湛的老師,因為工作出色,就被安排到管理崗位上,利用其優異的領導才能帶動更多的人一起進步。但是這些優秀的管理者在業務上會逐漸生疏,直至遠離。也有的優秀老師為了心中的那個既定的夢想,放棄了走上高官厚祿的管理崗位的機會,堅守在業務研修的小路上。我們不能說哪種人更好,只能說,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有各自生活的路線。只要朝著目標努力,都會有好的收獲。

然後,考慮如何朝目標邁進。確定目標很重要,而朝著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需要的是堅持和毅力。西遊記中的四個角色就能給我們很多啟示。唐三藏,是毅力堅強者,雖然沒有什麼降妖除魔的能力,但是他的毅力彌補了能力的缺陷,最終修成正果。孫悟空,有很多的缺點,那些缺點曾令師傅氣惱不已,但是他的能力和「聽從師傅教導」的信仰,使他和師傅同呼吸、共患難。豬八戒,是沒有毅力的人的代表。貪圖安逸,樂於享受使他們的特點,但是,小本事,小聰明,甚至小小的惡作劇,都使他成為周圍人前進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在追隨整個團隊的過程中,他也順帶地成為了成功者。忍辱負重的沙僧,用他的穩重在團隊中需要投票的時候,總能投上支持繼續前進的一票,保證了團隊的進步和發展。

所以說,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朝目標前進的方式。殊途同歸,只要方法得當,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在教師的發展中,無論是能力強的,還是能力弱的;無論是立場堅定的,還是意志薄弱的,都需要讀書來打基礎。正如陶先生在第四講的最後說的:「我們應當把沒有多少意義的事情擱置下,騰出一片心靈的空間安放文化,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步入高層境界之中。」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感慨萬千,陶先生讓我懂得了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淡泊名利,經典為伴」。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陶繼新教育講演錄》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 淺談怎樣做一名幸福的好教師

幸福是什麼?有人說,小時候,幸福是一樣東西,得到了便幸福 ,長大後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了就幸福,成熟後幸福是一種心態,領悟了就幸福!所以說,幸福是一種生活狀態,是一種人們對生活經驗的感受,也是一種生活價值的體現。擁有職業幸福感是教育者最基本的職業素養,任何工作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各種各樣問題、困難和矛盾出現,會有煩惱和不快產生。只有自己去尋找工作的樂趣,感悟幼兒教師職業的幸福,才能在工作中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就像有人說的一樣,如果你把孩子看作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麼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做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要調適自己的心態,注意自身的心理保健,充滿愛心,樂觀陽光,在工作中做到以下幾點:一、用欣賞的眼光獲得幸福感幼兒教師工作,沒有豐厚的待遇,沒有崇高的社會地位,沒有優越的工作環境,幼兒教師如何獲得職業的幸福感呢?只有靠自己去體味、尋找工作中的樂趣。像一個慈母一樣,在孩子的童聲憧憬未來,在孩子繪畫中放飛理想,在孩子的哭笑中尋覓真愛。在工作中,我們應該以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幼兒身上的優點,而不是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來審視他們。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實的自我與幼兒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會發現幸福和快樂就在自己身邊。和孩子平等、真誠的交往,一起體驗成長的足跡,會令老師體驗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你會發現幸福和快樂就在身邊,你將獲得滿滿的幸福感。二、用創造和愛來體驗幸福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還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於完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老師走上從事教育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我們更要以研究者的姿態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狀態中去,用我們的創造熱情和激情給孩子們創造舒適的環境和溫馨的氛圍,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地獲得知識,懂得更多的道理。而幼兒們面對我們的創造性工作所反映出來的意識,也常常給我們帶來以外的驚喜。師幼交往中,當教師給與孩子愛時,孩子也以一份真誠的愛來回報老師。《假如給我三天陽光》,作者海倫、凱勒受盲、聾、啞三重殘障,七歲以前一直生活在無聲無息、沒有光明的混沌世界,直到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她的老師沙利文。沙利文用了畢生的時間,將這個無知、粗魯、暴躁的孩子變成了勇敢、博愛的偉大作家。當有人問沙利文什麼最幸福時,沙利文老師說:「愛!因為有愛,才能在黑暗的心中灌注光明,在殘缺的軀體上播種健康,也才能收獲久久縈繞心靈的真實幸福」。所以,作為教師,愛童真爛漫的一舉一動、愛天真無瑕的稚言稚語,愛每一個頑劣的童心,愛張張小臉笑,那將是無予倫比的樂事,同時,也享受著「桃李滿天下,百花吐芬芳」的幸福,這是其它任何一種職業都沒有的收獲;作為女人,愛父母、愛子女、愛家庭的同時,也收獲著親情的溫柔、友情的溫暖、愛情的浪漫,在博愛的心境里其樂融融,幸福的感受將美不勝收。 三、用一種平常心態來得到教師的幸福感「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就是我們幼兒教師的人生寫照。是的,甘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而對大千世界,我們心懷淡泊,像春蠶、像蠟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譜寫無怨無悔的人生,雖然平凡,但我們卻背負著祖國未來的希望;雖然清貧,我們卻托舉著明天的太陽。我們幼兒教師過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日子,沒有與日俱增的存款,沒有一步一個台階的升遷,但我們心裡有一個追求:「為了孩子的一切,奉獻一生我們無怨無悔」!因為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事業是常青的,我們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得以延續,我們的價值在教育工作中得以體現。做一名快樂幸福的幼兒教師,用自己的幸福感染周圍人,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對人、對已,對社會都有益的。

4. 如何做一名幸福教師心得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個幸福的教師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做個幸福的教師心得體會1
1、愛崗敬業的更深體會。
很多團隊工作的地方都能看到「愛崗敬業「的口號,而真正體會其含義還是在這次學習中,當我們不是迫於其他外來因素,而是真正發自內心地去愛教育這份工作時,我們便真正的是愛崗了,而此時我們所要做的一切都是來源於內心,自然便會用心去愛學生,愛工作,愛所有與之有關的一切,再也不會覺得這些是負擔,孩子天真的笑容、一節成功的課堂,家長一句由衷的感謝都是我們幸福的來源,這時我們已經很好地做到了敬業。而這句號召就會具體起來,那些具體的工作也變成一種了與學生交流的工具,於是所有的教學工作都由原來的被要求做變成了我要去做。
2、對「教育愛是一種行為能力」的折服。
同樣是老生常談的話題「關愛學生」,張紅老師提出的「教育愛是一種行為能力」讓我耳目一新並為之深深折服。當今教育都讓我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難教,為什麼不像當初的我們那樣聽話?張紅老師便解開了這個問題的關鍵:傳統教育是一種權利教育,而現代教育則是一種能力教育,這就要求做為現代教師的我們不僅要提高教授知識水平的能力,還要學會用愛去教育學生以及去教育愛。
教育愛的偉大之處是愛的永遠是別人的孩子,我們尊重每一個孩子,不放棄不拋棄每一個孩子,學生到學校需求的是關心,需要的是約束,正因為他們在一天天的成長,是不斷發展中的人,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我們贊賞他們的每一點進步,也會因他們所犯的錯誤而著急,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教師因為深愛,所以厚望,因為厚望,而不允許學生犯錯。而恰恰此時,做為老師的我一定要學會冷靜地去傾聽孩子的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觀察一切,並引領孩子的精神成長,讓我們都越來越理性。從而去逐步達到教育的高標,實現幸福的人生目標。
3、終身學習,堅定一生的追求。
活到老,學到老,教師的職業更是如此,社會不斷變化便要求知識的不斷更新,學生的不斷成長便提出了更高的智慧要求,因此終身學習便是一門必修課,而這種學習則具有個性化和自由化,多樣性和靈活性。我們對
中國論文聯盟學生發自內心的愛和道德情感要求我們要更多地了解他們,不僅是知識的接收,而更多的則是情感的溝通,將這種學習轉化為自身的主觀意願,我們則會獲得積極的體驗。我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奉獻,選擇了終身學習。
以上是我的幾點深刻體會,在以的工作,我要將這種體會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做好每一個細節,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從教育中獲得快樂,從而充實生活的快樂。
做個幸福的教師心得體會2
人生就是為幸福而來。一個人來到世間,沒有哪個人不想讓生活過得幸福、快樂、美滿。從這個意義上講,獲得職業生活的幸福,是人生的價值和歸宿。
我們做教育、當老師,每位教師中都有一個幸福指數,幸福感越來越影響到教師的工作態度、心理狀態、價值取向和精神歸屬。由於學校是教書育人場所,其責任大、紀律嚴、任務重、工作忙,常常量超負荷、節假日加班加點、很難照顧家庭、時常面臨社會、學生、家長等各方面對教育不理解的問題,因而許多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不明顯。
教師的幸福是一種心情,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是對生活的`一種積極的感悟。學校教育,是傳播人類文明的地方,也是創新和發展人類文明的地方,分享學校文化創新的幸福、分享人的生命成長的快樂、分享人類發展規律的成果,這本身就是一種別人難以體會的幸福。當我們走進學校、教室,來到學生中,與學生在一起,分享著人的生命成長的快樂、享人類文化創新的成果和人類發展規律的成果,這個得天獨厚的職業生活就是教師職業獨有的幸福之源。
做一名有幸福感的教師,我以為就是用心做教育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以積極的心態對待教師這份職業。只有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為擁有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教師,用心做教育,做好自己教育教學的事,才能自我提高幸福感。心理研究表明,常做五件事可提升自我幸福感。
一是經常聯系周圍的人。你的家庭、朋友、同事、鄰居。特別是您的學生,把這些人當作你生活的基礎,並且用心呵護。
二是經營好自己的個人生活空間。把節假日、雙休日、晚自習還給學生和自己。一個人的職業生活圖景,往往決定於你個人的生活態度、生活樣式、生活情趣。經營好你自己的個人生活空間,既是個人生活幸福的需要,更是職業生活幸福的重要源泉。
三是留心周圍。留心那些不經意的美麗,留心季節的更替,留心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四是愛心奉獻、與人為善。感恩的心態對待你生活中的人和事。與感恩相伴相生,學會寬容。感恩於學生、感恩於生活中、工作中,給予自己笑臉的每一個人,給予自己各種各樣的服務的每一個人,給予自己各種各樣的幫助的每一個人。同時無論對教育、對教學、對世事、對同事、對學生,都要寬容。有了寬容,就有了對話的空間;有了寬容,就有了調適的空間;有了寬容,就有了喚醒對方的空間;有了寬容,就有了等待對方轉變的空間……
其實,幸福就是這么簡單。
做個幸福的教師心得體會3
幸福是人生的主題,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總是快樂與陽光的。
作為一名教師、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你感覺自己幸福嗎?據有關調查表明,近60%的中小學教師覺得在工作中煩惱多於快樂,70%的教師有時忍不住要生氣。教師中較普遍存在著煩躁、憂郁等不良情緒,教師的幸福指數普遍較低。沒有幸福感的教師,不可能教出有幸福感的學生,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數。
自我調適,淡看各種榮譽。「榮譽」是好東西,我們都想得到它。對「榮譽」,我們可以去爭取,但如果沒有爭取到,就不妨想開點。調整目標,保持恰當的期望值。教師既要高期望地要求自己,又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冷靜地分析社會、學校、學生和教師自身的情況,實事求是地確立工作目標,把目標建立在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程度上。大目標確定之後,還要進行目標分解,設立每個階段各方面的具體目標,經過努力,逐步完成各具體目標,不斷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這樣自信心就會增強。還可以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興趣廣泛的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較容易轉移注意力,短暫的不快容易被其他高興的事所代替。
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台,教師要在這個舞台上努力演好自己,認真上好每堂課,用智慧的語言點燃學生的求知之燈。
熱愛學生。教師日常交往、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教師要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學會欣賞學生、包容學生、享受學生。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要變換角度看待學生,要相信絕大多數學生是能教好的。同時,也要明白學生是成長中的孩子,有時犯些錯誤是難免的。教師應寬容學生的錯誤,努力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提升自己。善於學習的人內心比較充實,教師要做一個善於學習的人,用各種有益的知識信息和先進的理念武裝自己。通過不斷學習,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教師才能更好地享受課堂、享受學生。

【做個幸福的教師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1.《做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
2.《做個幸福的教師》教師讀後感
3.關於《做個幸福的教師》讀書筆記
4.做個幸福的教師個人學習心得
5.有關幸福的散文《做個幸福的人》
6.做個幸福的班主任
7.《做個幸福的教師》教師讀後感範文
8.做個幸福的讀書人作文

5. 學習怎樣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後感

幾個晚上仔細研讀了這本《跟孔子學當老師》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之所以值得學習,不僅因為他有我們沒有的東西,更因為他的精神可以成為我們這些中國教師的「根」。我們以他的精神為「根」,不僅可以讓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個中心,而且能讓自己的職業生涯給學生帶去一種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們將來無論做什麼也有源自中國文化的「根」,而不僅僅是讓他們通過大學的招生考試,然後便不知道心靈將往哪裡去了。孔子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仍然是指導我們教師學習的准則。「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這些中國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風景,這些深深捲入了我們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語詞,蘊藏著一份宗教般虔誠、熾烈、雋永的」教學之戀」。

一、大教教心是中國歷代優秀教師或讀書人秉持的優良傳統一。

我們教育學生不僅是為了給學生提供一流的學術養育,更是為了能讓他們的心靈獲得熏陶,即所謂大教教心也。而大教教心正是中國歷代優秀教師或讀書人秉持的優良傳統之一。

孔子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體貼「仁心」。在朱熹看來,孔子堪稱聖人。朱子所說的一切堪稱完美再現了聖人孔子心目中的「大教」,他甚至將「聖人之心」、「聖人之教」與真正偉大的教育視為同一事物,認為教師教學、學生求學都必須「先立大本」,即以聖人或孔子式的「仁心」,來統攝自己的教學活動。「吾之所以為學者,以吾之心未若聖人之心故也。」----朱熹。這種「仁心」在我們實際教學當中就是那種對學生無私的愛。中國式的大愛學生,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求學與不息探索,為學生做求學、正心的榜樣與引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學術與人生道路。這種大愛反過來又會激勵教師終身求取學問,端正品行,從而將教學引入「教學相長」的最佳軌道。

大教教心在我們是教學中不僅是教學生體貼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識教到學生的心裡去,即知識傳授的前提是如何獲得學生的「傾心」——對任課教師的仰慕之心,對所學文化知識的喜愛之心。「親其師,信其道」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傳授的知識或對學生的管理沒有滲入到時下這些思想千差萬別的當代學生的內心深處,那我們所謂「生動」的說教也只好算得上毫無意義的忙碌了。因此在我們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真正蹲下來看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走進學生的心田,播種知識的種子,才可能收獲豐收的喜悅。我們的新課改已經向我們說明「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地位。」這個幾千年前孔子曾經倡導的千年古訓的深層含義了。

二、「學第一,教第二」永遠是教師不懈追求的教學思路。

「學」仍然是教師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學」,就會有很好的「心」與教。

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第一需要是: 要想贏得學生的欽佩與追隨,哪怕只是少部分學生的欽佩與追隨,都得有真才實學和拿得出手的品行。對教師來說,有學問,行,無需遮掩,是一件多麼體貼、暢快的事;沒學問,不行,還要「演戲」,是一件多麼恥辱、難受的事。

「藝高人膽大」,國學大師或那些真正有學問的教師如梁啟超,章太炎等這些大先生,他們的底氣實在太足了,以至那些不好學的學生也不敢詆毀他們的尊嚴,而那些好學的學生更是只能「仰之彌高」,心悅誠服地跟在後面,收獲「從游」之幸福與快樂。「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

教書不等於教學。教書是教別人的書-----自己不了解的別人編寫的教材。教學教的是自己通過學習撰寫出來的書,把自己的「學」教給學生,或者是把自己的「漁」送給學生,而不是弄一盤「死魚」給學生吃。所以在思考教學的時候,與其為了「趨新」或想出更動人並且更新穎的「教學模式」,不斷地建構新概念,還不如冷靜下來,想一想教學的永恆之道,讓自己一下子安心算了,然後就去實踐。大量的教學實踐恰恰可以表明了孔子用其教學實踐詮釋的「教學之道」支配著。「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最喜歡的事不是「教」,而是「學」,他不停地「學」,藉此當上了教師,獲得了快樂。孔子是把自己研讀過的歷史文化遺產變成了自己的「文」,換言之,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學到的歷史文化遺產,把它們變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學問」。難怪他可以心情快樂、底氣十足地站在他那座土堆起來的「杏壇」上。「學」就是孔子藉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在確立人生第一樂事的過程中,孔子遇到的最大誘惑是「思」。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把「思」作為第一樂事。「思」必以「學」為基礎,否則「思」與「學」都無樂趣了。因此可以說,孔子之所以能夠當上教師,尤其是他之所以能夠通過教學,通過與學生相處,品嘗到類似與真正貼心的「朋友」或「知己」進行交流的幸福,全是來源於他的「學而時習之」。陶行知先生常說,當教師的,得先「學而不厭」,方可能體會「誨人不倦」的大樂。錢穆,朱自清們似乎沒有這樣說過,但他們的幸福教師生涯同樣是建立在自己不斷「為學」的基礎之上。「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不慍」與「樂乎」皆來自「學」,換言之,「學」實為教學或教師生活之本。只有先學了,才能教學,才能成為「不慍」與「樂乎」的教師。孔子即是先通過歷史文化將自己所要教授的「義理」研究清楚,然後才來教學生。他是一位真正的以「學」與「思」作為「教體」的教師。

三、更新教學方式,建構生命課堂

帶領學生做程式化的教學,難以將師生的生命情懷盡情展現,並達成交融。特別是現代學生知識面較寬,思想較活躍,對新事物渴求較高。因此,古板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學習的要求了。我們必須更新教學方式,創建高效生命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生命是人的根本,從古至今,關注和完善生命始終是教育的必然選擇。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作為一項具有建構生命意義的活動,理應要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舒展著自己的生命,體驗著自己的生存狀態,享受著生命的快樂和學習生活的樂趣;理應始終關注生命的差異,關注個體素質的提高,關注人格的健全,始終以成全所有生命中各不相同的發展目標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對於21世紀來說,生命化教學已經成為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備受關注的課題。

由孔子締造,並付諸實施的大自然中的「從游之樂」這一古典的教學形式其最基本的行動與觀念乃是:置身於大自然中,有利於師生美好的生命情懷得到釋放與交融,進而又在天地之氣的感染下,激發、鞏固生命已有的美好情懷,或者養成更加美好的生命情懷。甚至連齷齪環境中污染的心靈都可以得到凈化-----此即張載所說的「變化氣質」。 孔子之所以喜歡在大自然中教學,其最根本的考慮乃是通過對大自然進行審美,來達到其大教教心的目的。孔子總覺得,仁者、知者是那些愛山水的人,且能依靠對山水的審美來安端、加固自己的清澈仁心。在這一點上他就是榜樣。他看見天體運行不止,就能體貼出其中的「健」美,看到大地的廣袤無垠,就能感覺出大地具有滋養生靈、承載萬物的至上仁德,所以要想成為君子,就必須經常像他這樣體貼天地之美。此即《周易》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實說到底,天地之所以美,是因為孔子的心美。

今天,「新式學堂」有許多教師與學生都在渴望乃至已在實踐,到大自然中去陶冶一下壓抑已久的心靈。如何在「新式學堂」程序化的、師生的美好生命情懷備受壓抑的現代教學世界中創造大自然中的「從游之樂」, 即因此成為中國教師自19世紀末期就開始遭遇的一大難題。今天的教師同樣無法迴避它,因此它堪稱教學領域的「世紀難題」。當代教師在面對上述「世紀難題」時,首先需要解決的依然是自己的心靈,要有一顆懂得欣賞大自然之美的心靈,這才是首要的功課,而不是將希望首先寄託於以技術的方式將大自然搬到教室來。能不能去大自然教學不是致命的問題,不過是為了品嘗更好的教學形式。真正致命的問題仍是能否誨人不倦、授之以漁,像潘雨廷這樣的教師,天地早已在心中,無論身居何處,都能講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課來,讓學生養成近乎天地的浩然之氣。所以,「學」仍是教師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學」,就會有很多的「心」與教。在此情況下,學生們也一定會諒解我們不能帶他們投入真實的可以觸摸到的大自然,而我們自己也不會為無法置身於大自然的審美熏陶而遺憾不止。

四、對學生的愛,盡在「授之以漁」和「師生心靈的共鳴」

教育什麼時候有最大的教育效能?我想答案同樣是:讓師生雙方產生心靈的共鳴!

真正的教學乃是以師生的求學經驗與心得體會為基礎,非得要師生之間的求學經驗與心得體會發生共鳴,才會發生真正觸及師生心靈的教學。將自己的求學經驗與心得體會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將要耕耘的「學」一句話,是教師先把自己的「學」教給學生,讓教師了了解教師的「學」,然後和學生一起「學」。

向學生傳授真正能觸及心靈的「漁」,並因此讓他們更強烈地感受到我們的愛;反思我們的教學內容是不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求學經驗與心得體會。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知困,然後能自強,才是教學時必須考慮的頭等大事。另外,僅對學生的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教學內容,而且教學內容越多越好,越能顯示老師對學生的愛。

五、教學之戀:教師的終極命運

孔子對待教學的態度比喻成「孔子式的愛情」。 「教學,有如柏拉圖式的愛情」和「靜心感受孔子的教學之戀」,認為孔子是把教學當作「戀人」一樣看待的,孔子對教學的痴迷程度,就像柏拉圖把自己的全部愛情奉獻給真理。在沒有職稱、沒有工資,甚至連固定的教學場所也沒有的情況下,孔子還是全身的投入和付出,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柏拉圖式的愛情」——也就是將靈魂中的愛,獻給永恆的真理或美德,而不是世間其他任何可能變動、難以把握的存在。孔子曾有堪於柏拉圖媲美的堅定執著、不畏孤軍作戰的英雄本色以及感人至深的師生情誼。孔子「終身堅持一種信念」是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的。因為我們幾乎從未像孔子、柏拉圖那樣,有著明晰堅定的信仰,更不要說曾用盡全部力量去追逐信仰,所以我們也從未通過求知、教學體驗過什麼刻骨銘心的愛情,即使我們將愛情寄託於求知、教學以外的人與事,也同樣可能是失意而回。就內涵而言,孔子的教學之戀除了是以自己的愛學習、愛仁心和愛人生等等大愛作為基礎,更表現為他對顏淵、子路、子貢等學生的無私忘我的大愛。孔子以其一生的經歷證明,教學,絕對有如「佳人」一般,可以讓深愛著它的教師體驗到人間的極致情感。教師可能面對的命運有許多,但從孔子的經歷來看,教師的終極命運乃是:倘若我們有幸能成為孔子式的教師,便可以體會到包含人間至情的教學之戀。

除了我們的心靈需要堅定明晰的信仰,我們的教育以及我們的國家又何嘗不是不能沒有孔子或柏拉圖式的理想來維系著,否則只有分數和琳琅滿目的商品的話,也絕非真正文明、真正值得愛的教育和國家。這種文明、可愛的教育和國家正需要每一位以傳授文化為職業的教師一點一滴的努力。倘若不曾有過孔子或柏拉圖式的懷抱理想的教師,則中西方的教育與文明史會是怎樣的一幅圖景?

六、學習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情懷和以「禮」來升華自己的感情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便是孔子的情懷之一,倘若教了一輩子的書,連這樣一點情懷都不曾真切地體會到,我們又有何底氣可以讓自己坦然地站在三尺講台之上,更不要說去感受教學之戀的幸福與快樂。人除了吃飯工作之外,還要為愛而生。人活在世上,只要心靈不死,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安頓自己的愛。聖人孔子亦是如此。但孔子的非凡之處在於,他竟然將自己的生命之愛獻給了被許多人忽視的教學,竟通過教學找到了讓其心動的歸宿,而且倘若真如錢穆先生所說,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職業教育家」,那麼孔子還是第一位體驗教學之戀的教師,因為所謂「職業」乃是「事業」,是可以視之為生命,將生命寄託於它。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孔子傾盡了自己的「深情」與「真氣」,再傾下去,生命便要消失了,孔子的教學之戀即可以和人間任何一種之情媲美。

孔子是一個極富感情的人,同時有懂得以「禮」來升華自己的感情,從而使自己的感情釋放出來,可以達到超凡脫俗的美,此即所謂「發乎情而止乎禮」。 「理」他們彼此的關愛、尊重、理解與體貼正是這些人性力量構成了可以升華的「理」。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

孔子誨人不倦,循循善誘,他從來沒有一句教條,也全無道學氣。他所有的教學之道,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等等,都是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以及對學生的真實了解為基礎。

人類身上那些最優秀的品質:勇敢、執著、仁慈、潔凈……無論愛什麼,在愛的過程中,只要具備這些優秀的品質,並將這些品質發揮出來,極可能成就並體驗極致的愛情。

反觀孔子,學問、人格與心意,這些能夠贏得學生追隨的「法寶」他一樣也不缺,而且在學生面前,他歷來都是「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所以他的教學以及孔門的師生關系實在值得長期地研究下去。

周子曰:「聖人所以聖者,誠而已。」 即教師只有虔誠地付出自己的一片仁心,才能創造讓學生永遠留戀的求學歲月。

6. 《怎樣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1、與學生為友,你就會幸福 教學相長:弟子不必不如師 教師只有與學生成為朋友,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也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得到學生的尊重,信任,敬佩與喜歡。課堂上一句這個字音我也不能確定,敢快拿出字典自己的查一查。這道題的解法很多,誰還想到了老師還沒想到的方法?在學生面前遇到問題不去躲避,主動提出共同商討,把學生真正看成是一個個體,一個和自己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友人。真正認識到輔助他們學習成長的歷程實際也是促進我們教師事業成長的歷程。只有我們真正這樣尊重學生了,才能收獲孩子們每天清晨老師好!那一聲聲真心的問候,每逢佳節時,那一份份深深地祝福。才能享受到每次孩子能主動和你談心的那份幸福感。當你收獲了這一切,你就會感受到自己是無比的幸福的! 2、與學習為友,你就會幸福 人類已經闊步邁進了21世紀。21世紀,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21世紀是一個人類綜合能力大比拼的時代,是一個競爭無比慘烈的時代。21世紀,誰先擁有知識與信息,誰就先擁有財富和資源。要想在21世紀競爭中獲勝,做一個真正的強者,就必須率先提高自身的學習力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獲取信息、整合信息、運用信息、盤活知識存量,誰能做到時這一點,誰就擁有了佔領先機、反敗為勝的核武器。當然,社會的發展也毫不例外地向教師提出了挑戰:看誰能夠成為最受歡迎的老師?就是那些善於學習,能夠得到真漁並且能正確而巧妙地授給學生的老師。學生歡迎了,喜歡了,自己也快樂了。同時豐厚了自己,個人價值體現了,這樣的人怎能不幸福? 3、累積積極情緒,疏導負面情緒,你就會幸福。 幸福是人的心靈體驗,幸福是可以感受的,幸福是可以積累的。幸福的積累還與情緒有關:心情好的時候,你會覺得什麼都順;心情不好的時候,有時覺得喝水還塞牙縫。這時您一定得擺正自己的心態,多往好的事情想,學會知足。常言道,知足者常樂;古人雲,知足之足,常足矣,這都在說明如果你心情好了,知足了, 這個世界就是彩色的,否則可能是暗淡的或灰色的。 作為教師,我們應多看到學生的長處,多看到學生取得的成績,滿面春風地去面對學生,讓明媚的陽光照到學生心坎上。這樣,即使是問題學生、給您慪氣的壞孩子,也會浪子回頭金不換,成為時代的俊傑。學生進步了,您也快樂了,學生和您的幸福指數都提高了,何樂而不為呢!相反,您如果板著一副嚴肅的面孔,或 者將自己不愉快的東西,轉嫁到同學身上,那學生們當然會不領情,您自己也會覺得不爽,教學效果和師生感情都會大打折扣。 歌聲唱得好,幸福在哪裡,朋友哇告訴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溫室里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裡。

7. 談談如何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澄邁縣金安中心學校吾錄小學 李業旭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曾說:一切有生命和愛的生物、一切生存著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和最原始的活動就是對幸福的追求。那麼什麼是幸福?如何做有幸福感的教師?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多年來,教師一直被尊為春蠶、紅燭、太陽,然而這贊美的背後,教師的青燈黃卷,似乎離幸福很遠。在枯燥單調的工作環境中,教師遠離了創新;過重的工作負荷下,教師喪失了激情;如影隨形的精神壓力,讓教師身心疲憊;微薄的薪金使教師的社會地位難以真正提升。 素質教育更加關注師生的共同成長與人生幸福,但是,素質教育和教育的素質是互為條件的,從一定意義上講素質教育就是有素質的教師所引導未成年個體精神世界的生長生成,啟迪他們對世界和人生的美好情懷,給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礎的教育。教育過程須使學生獲得幸福。人通過勞動把他的目的、觀念實現在勞動產品中,使對象成為人化的對象,使人的本質對象化了,馬克思的話啟示我們,幸福不是一個抽象、空洞的概念,而是存在於我們勞動生活過程中,並通過過程顯示出來。因此,只要我們用激情、愛心、智慧、感恩和追求對待工作與生活,就會發現,我們是幸福的。 一:滿懷愛心 葉聖陶先生曾言: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在於為人師表......師愛是教育的核心。一個學生如果生活在關愛、信任、鼓勵、認可、高期望環境之中,他就會自信、自強、自立。擁有愛心的教師會從學生的調皮中看到童趣, 從一塊石頭裡面發現一道風景,從一粒沙子中感受靈魂的律動,會為每個孩子而感到驕傲與自豪,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老師會從學生點滴的進步中感受自我價值實現,畢業時、多年後,學生一句謝謝老師的真誠的問候,教師詮釋了幸福最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教育也就要少一些功利,實現了其根本的價值與功能。 二:滿懷激情 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教師只有用自己旺盛的生命之火,才能點燃學生那旺盛的生命之火;教師只有以自己充沛的生命激情,才能喚醒學生那充沛的生命激情:教師只有以自己遠大的生命理想,才能培植出學生那遠大而輝煌的生命理想!教師只有用高雅的人格才能熏陶、浸潤學生高尚的人格,教師只有擁有了激情,才能更好地把學習的快樂傳播給學生,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才會讓教育教學演奏出一首首流暢、和諧、動人的樂章。 三:滿懷智慧 當我們的心靈被分數禁錮,當我們的靈魂被成績束縛,很多教師便在掙扎,更在迷茫與痛苦。幸福的教師,要滿懷智慧。怎樣才可以讓學生快樂學習,怎樣才能讓學生最清晰地掌握方法,怎樣使學生的記憶力提升,怎樣讓學生學會做人,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最有可能變成教育工作的能手。是的,如果我們用心地研究,盡快地發展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名成熟的,具有豐富學科素養的智慧教師,教育的道路會輕松許多。 四:滿懷感恩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每個人都只能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合作和討論,可以使我們們相互了解彼此的觀點,增進我們的友誼。我們的成長,是因為有團隊很多人對我們的幫助與指導。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當我們成熟的時候,把所有的知識、能力與經驗無私地與其他老師交流研討。因為水漲才能船高,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提高的也是自己。滿懷感恩,我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承接,學會了付出,學會了感動,懂得了回報。用微笑去對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對待世界,對待人生,對待朋友,對待困難。與學校、與學生共同成長,在他人的微笑中尋找生命的意義,幸福便油然而生。 五:滿懷追求 以色列有句出自《聖經》的老話:人不能只靠麵包活著。麵包只能給我們帶來物質享受,學習則能給我們帶來精神享受。哈佛大學的圖書館牆上的格言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與追求。於漪老師曾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一堂課一輩子,一輩子一堂課。陶行知先生認為:唯有學而不厭的教師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教師自身學而不厭,是學生最直接、最直觀、最鮮明的教育素材。業精於勤,學習是一種精神的探索和漫遊,它可以幫助我們採摘美麗的知識之花,幫助我們擷取璀璨的智慧之果;學習又是艱苦的,它需要我們付出汗水和心血,需要我們持之以恆,不斷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當學習與工作有了契合點時,振衣千仞崗,濯足萬古流的生涯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各位老師們,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終生學習是21世紀的主題。利用網路信息技術和代遠程教育模式開展教師培訓,是緩解培訓難、成本高、工學矛盾突出等問題的有益嘗試;是提升教師整體水平,縮小城鄉教師素質差距,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有益探索;是實現優質教師教育有教無類的創新舉措。 各位老師們,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過去, 但我們有機會選擇以何種態度度過每一天;也許我們不能改變結局,但是我們能改變過程;我們不能改變世界,卻可以改變另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研修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待研修的態度,態度變了,觀念、行為、心態,甚至性格、心境等等就變了。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致遠。如果我們把研修看做一次對話、一次生命過程、一次幸福生活的經歷。我們會變得更加成熟,更加有激情,更加有奮發向上的鬥志,更加高明、薄厚與悠久。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大道不器,行者無疆! 老師們,我們要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閱讀全文

與做一個幸福教師的培訓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