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入職教師最急培訓的內容以及如何組織開展培訓
第一,樹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意識。我市教育局蔡局長告訴我們,振興教育是國家崛起的重要原因,我們身在一線的老師要深刻理解和踐行黨的教育方針,辦人們滿意的教育。雖然我們在高考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黨和政府一直到在努力讓教育事業發展的更好。所以,新入職的教師應該從我做起,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情感、價值觀,把祖國的未來教育好。
第二,現在的學生與以前明顯不同了。我們秦一中的特級教師蔣老師告訴我們,如今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很活躍,愛發言,不時說出精彩的語言。同時,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和表達能力、質疑創新能力提高了。總之,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所以,我們要計劃好「給學生什麼,不給學生什麼」,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和老師教授的關系,加強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此,教師要注意專業知識的積累,使自己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化,旁徵博引,涉獵廣泛,增強個人的魅力。
第三,現在的教師與以前明顯不同了。我們秦一中的優秀班主任李老師告訴我們,教師在做學生工作時一定要有細心,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平等對待學生。在做學生工作時,尤其不能怕麻煩,怕擔心費力。當然,在與同學們交心做朋友的同時,我們也不能一味地遷就他們,當他們犯錯誤時我們必須糾正,懲罰是完全必要的。
同時,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解釋者,課程忠實的執行者,而且是與學生一起共同構建課堂的合作者。在此指導下,教學活動不再是忠實地講授課程的死板過程,更是創新與開發課程的過程。所以,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據,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第四,現在的教學與以前明顯不同了。我們秦一中的特級教師蔣老師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不能只有知識的傳授,還要關心學生是怎麼學會的,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什麼體驗。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探究、思考、質疑和創新等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和過程緊密結合起來,使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共同發展。此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培養高尚的道德生活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
對於授課過程,蔣老師建議說,導入時要體現一個「趣」字,授課時要體現一個「實」字,練習時要體現一個「精」字,總結時要體現一個「活」字。
第五,善於鼓勵學生,以人為本。昌黎一中的特級教師劉老師告訴我們,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美,及時表揚,堅持表揚。同時,老師也要注意表揚的藝術,注意策略,如表揚要有針對性,不能泛泛而談;神態要正式嚴肅,不能嘻嘻哈哈。
第六,備課要充分。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備課的內容有很多,新世紀高中的馬老師重點向我們強調背學情的重要性,因為了解學生的原來的學習情況及心理素質是我們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這樣的教學才會有針對性,富有效率,贏得學生的掌聲。
第七,鍛煉說課能力。新世紀高中的楊老師告訴我們,說課在備課與講課之間起著重要的連接作用,他可以促進教師教法的改進,教育理念的更新。說課大致可以分為,課前說課和課後說課兩種,前者強調教學設計,屬於設想,而後者則強調課後反思及調整,以利於今後工作的進步。楊校長還請幾位老師給我們做了示範,從中我們學到了不少富有實效的知識與技巧。
❷ 高校教師來我校授課寫一則新聞稿
新聞結構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1、標題要准確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要盡可能重點突出,簡潔醒目。
2、新聞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用簡要的文字,集中呈現最重要、最新鮮或最有特點的新聞事實,提示新聞的要旨,吸引讀者進一步閱讀文章。
3、新聞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導語,具體敘述新聞事實,提供更詳盡的信息;有時還要闡述導語所揭示的主題,或回答導語中提出的問題。
4、事物的歷史狀況或存在的環境、條件,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常插在主體部分,也插在「導語」或「結語」之中,可有可無。
5、一般指消息的最後一句或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交代事件的結果,它依內容的需要,可有可無。
(2)高校新入職教師入職培訓新聞擴展閱讀
新聞結構是新聞作品謀篇布局的整體設計。主要組成部分是:導語——主體——結尾。運用較普遍的類型有:
(一)按事實輕重安排的倒金字塔結構,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放在最前面。
(二)按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後安排的金字塔結構,又稱積累興趣結構。它採用事實性導語,一段比一段具體,事件的結果要到最後一段才寫出來。
(三)並列式結構,將同等重要的事實平行排列,又稱雙塔式結構。
(四)延緩興趣結構,導語中不交待具體事實,引導讀者非讀完全篇不可。
(五)時間順序結構,又稱編年史結構。它有一個歸納性導語,全部材料按事件發展順序安排,有清晰、概括的描述,總體上形成一個既完整又生動的過程。
(六)提要式結構,又稱一二三四結構,是一種把倒金字塔結構和並列式結構結合起來的寫作形式,適用於綜述性新聞。
新聞結構沒有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它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記者在采寫新聞時,要根據內容決定形式的原則,選擇最佳的新聞結構去靈活多樣地表述新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