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體育館培訓內容有哪些
初級體育場地工培訓大綱、培訓計劃
初級體育場地工培訓大綱
一、說明
1.課程性質與任務
初級體育場地工的培訓是技能性較強的綜合性課程。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與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體育場館的基本知識、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以及場地布置與維護、器材布置與維護、設備操作與維護等相關知識和專業技能,達到基本獨立上崗的水平。
2.教學的基本要求
(1)掌握場地保潔工具的操作規程和使用方法,場地表面清潔的方法與要求。能操作保潔工具對場地表面進行除塵、清理雜物等。
(2)了解常用場地的規格與功能,常用場地布置的有關要求。能識別常用場地的線段和標識。
(3)了解常用場地表面養護材料的基本知識,掌握常用場地表面養護工具的操作方法。能識別常用場地的養護材料和工具。
(4)掌握常用器材布置的規則與要求。能識別常用器材;能完成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備工作。
(5)掌握常用器材清潔的基本要求與方法;掌握常用器材例行保養的要求與方法。能對常用器材進行表面清潔;能對常用器材例行保養。
(6)了解器材分類管理和要求。能按規定發放和回收器材。
(7)了解常用場地專用設備的名稱、功能等基本常識;掌握常用場地專用設備操作的基本要求。能識別常用場地的專用設備;能完成常用場地專用設備操作的准備工作。
(8)了解體育場館衛生、安全管理的有關規定;了解常用場地公共安全、公共環境設備的基本常識;了解常用場地公共安全、公共環境設備操作的基本要求。能識別常用場地的公共設備;能完成常用場地公共設備操作的准備工作。
3.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由於各地區、各校的生源不同,專業基礎不同,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對授課時數安排了部分機動課時。各校在安排教學、培訓工作時,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計劃機動課時范圍內做適當的調整。
(2)本課程是一門技能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在注意提高專業理論水平的基礎上,
應加強對培訓對象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注意加強專業技能的訓練。
二、課時分配
類別 教學內容 理論 實操 機動 總計
基礎知識 職業道德基本知識體育場館的基本知識相關法律、法規 282
相關知識與技能 場地保潔 8 12 8 28
手工類保潔工具及性能機械類保潔工具及性能場地表面清理方法與要求場地表面除塵的方法與要求手動類保潔工具操作機械類保潔工具操作場地表面除塵的操作 2222 444 224
場地布置 18 32 12 62
常用場地的規格與功能常用場地布置的有關要求常用場地規格的識別常用場地線段與標識的識別 108 1616 66
場地養護 4 16 4 24
常用場地表面養護材料的基本知識常用場地的養護材料的使用常用場地的養護工具的識別 4 88 22
器材布置 4 8 2 14
常用器材布置准備工作的有關要求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備 4 8 2
器材維護 4 12 4 20
常用器材例行保養的方法與要求常用器材清潔與擦拭前的准備常用器材清潔與擦拭的操作 4 48 22
器材管理 4
器材分類管理和要求器材的發放器材的回收 4 844 422 16
專用設備操作 4 8 4 16
常用場地專用設備的名稱、功能等基本常識常用場地專用設備操作前的准備 4 8 4
公共設備操作 2 4 2 8
常用場地公共設備的名稱、功能等基本常識常用場地公共設備操作前的准備 2 4 2
總計 60 100 40
三、教學要求及內容
(一)職業道德基本知識
1 教學要求及教學建議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將職業道德的理論和體育場地工的工作緊密結合。
2 教學內容
(1)職業道德基本知識
(2)職業守則
(二)體育場館的基本知識
1 教學要求及教學建議
在教學過程中,使培訓對象了解體育場館的沿革和發展、分類與功能及體育場館衛生與安全的基本要求。
2 教學內容
體育場館的基本知識
(三)相關法律、法規
1 教學要求及教學建議
在教學過程中,使培訓對象了解與體育場館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2 教學內容
(1)《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的相關知識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相關知識
(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相關知識
(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相關知識
(5)公共場所衛生、防疫、安全等法規的相關知識
(四)場地保潔
1 教學要求及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應注意將教學重點放在場地表面的清理和除塵的技能訓練上面,特別注意使培訓對象熟悉和掌握保潔的程序方法等重要技能,達到獨立上崗的水平。
2 教學內容
(1)手工類保潔工具及性能
(2)機械類保潔工具及性能
(3)場地表面清理方法與要求
(4)場地表面除塵的方法與要求
(5)手動類保潔工具操作
(6)機械類保潔工具操作
(7)場地表面除塵的操作
(五)場地布置
1 教學要求及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使培訓對象熟悉和掌握常用場地的規格線段與標識的識別以及常用場地布置的有關要求。
2 教學內容
(1)常用場地的規格與功能
(2)常用場地布置的有關要求
(3)常用場地規格的識別
(4)常用場地線段與標識的識別
(六)場地養護
1 教學要求及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使培訓對象熟悉常用場地的養護工具以及常用場地表面養護材料的基本知識,注重訓練培訓對象掌握常用場地表面養護材料使用的技能。
2 教學內容
(1)常用場地表面養護材料的基本知識
(2)常用場地的養護材料的使用
(3)常用場地的養護工具的識別
(七)器材布置
1 教學要求及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使培訓對象熟悉常用器材布置准備工作的有關要求,突出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結合。
2 教學內容
(1)常用器材布置准備工作的有關要求
(2)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備
(八)器材維護
1 教學要求及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使培訓對象熟悉常用器材例行保養的方法與要求,注意提高培訓對象的常用器材清潔與擦拭的操作能力。
2 教學內容
(1)常用器材例行保養的方法與要求
(2)常用器材清潔與擦拭前的准備
(3)常用器材清潔與擦拭的操作
(九)器材管理
1 教學要求及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使培訓對象熟悉器材分類管理和要求,結合工作實際,突出技能訓練。
2 教學內容
(1)器材分類管理和要求
(2)器材的發放
(3)器材的回收
(十)專用設備操作
1 教學要求及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使培訓對象了解常用場地專用設備的名稱、功能等基本常識,結合實際工作進行講授。
2 教學內容
(1)常用場地專用設備的名稱、功能等基本常識
(2)常用場地專用設備操作前的准備
(十一)公共設備操作
1 教學要求及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使培訓對象了解常用場地公共設備的名稱、功能等基本常識,結合實際工作進行講授。
2 教學內容
(1)常用場地公共設備的名稱、功能等基本常識
(2)常用場地公共設備操作前的准備
初級體育場地工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標
1.理論知識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標准》(簡稱《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鑒定規范》(簡稱《規范》),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及身心健康的初級體育場地工。通過專業理論教學,使培訓對象掌握體育場館的基本知識、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以及場地布置與維護、器材布置與維護、設備操作與維護等相關知識。通過專業技能訓練,使培養對象熟練掌握場地保潔、常用場地的線段與標識、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備工作、設備操作的准備工作等專業技能,達到基本獨立上崗的水平。
2.操作技能
依據《標准》和《規范》,通過培訓,培訓對象應達到規格識別、輔助操作水平。
二、培訓時間
總課時數: 200課時
理論授課: 60課時
技能操作: 100課時
機動課時: 40課時
三:課程設置和要求
(一)知識要求
1 基礎知識
(1)職業道德基本知識
了解體育場地工職業道德的概念,應具備的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守則。
(2)體育場館的基本知識
熟悉體育場館的沿革和發展,了解體育場館的分類與功能,掌握體育場館衛生與安全的基本要求等方面的知識。
(3)相關法律、法規
了解和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相關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的相關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相關知識,公共場所衛生、防疫、消防、治安等法規的相關知識。
2 專業知識
(1)場地保潔
掌握場地保潔工具的操作規程和使用方法,場地表面清潔的方法與要求。
(2)場地布置
了解常用場地的規格與功能,常用場地布置的有關要求。
(3)場地養護
了解常用場地表面養護材料的基本知識,掌握常用場地表面養護工具的操作方法。
(4)器材布置
掌握常用器材布置的規則與要求。
(5)器材維護
掌握常用器材清潔的基本要求與方法;掌握常用器材例行保養的要求與方法。
(6)器材管理
了解器材分類管理和要求。
(7)專用設備操作
了解常用場地專用設備的名稱、功能等基本常識;掌握常用場地專用設備操作的基本要求。
(8)公共設備操作
了解體育場館衛生、安全管理的有關規定;了解常用場地公共安全、公共環境設備的基本常識;了解常用場地公共安全、公共環境設備操作的基本要求。
(二)技能要求
(1)場地保潔
能操作保潔工具對場地表面進行除塵、清理雜物等。
(2)場地布置
能識別常用場地的線段和標識。
(3)場地養護
能識別常用場地的養護材料和工具。
(4)器材布置
能識別常用器材;能完成常用器材布置的准備工作。
(5)器材維護
能對常用器材進行表面清潔;能對常用器材例行保養。
(6)器材管理
能按規定發放和回收器材。
(7)專用設備操作
能識別常用場地的專用設備;能完成常用場地專用設備操作的准備工作。
(8)公共設備操作
能識別常用場地的公共設備;能完成常用場地公共設備操作的准備工作。
四:培訓計劃表
類別 教學內容 課時
基礎知識 職業道德基本知識體育場館的基本知識相關法律、法規 282
專業知識與技能 場地保潔場地布置場地養護器材布置器材維護器材管理專用設備操作公共設備操作 286224142016168
總計 200
2. 如何對教師健康教育進行培訓內容
新形勢下如何針對少年兒童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體育、衛生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較強的活動能力、勇敢頑強的毅力、艱苦奮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他們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是小學階段的體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新任務。
我校結合實際情況,為加強教師保健意識及預防疾病能力,為向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幫助學生降低常見疾病患病率,促進學生形成有益於健康的行為習慣,扎實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針對《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工作做如下計劃、安排: 一、指導思想
以小學生健康教育的有關文件精神為指導,堅持育人為本,運用健康教育的理論的方法,切實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校全體師生健康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對教師進行健康教育培訓,使老師、學生了解衛生健康的重要意義,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衛生習慣,加強對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
1、加強領導,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切實抓好健康教育工作。 2、聆聽專家講座,拓寬教師知識層面。
3、積極參加各種健康教育教研活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3. 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的內容
小學的體育教學主要是讓孩子有體育認知水平,足籃拍的基本認知技能,跑步跳躍的基本認知以及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通過體育游戲達到體育鍛煉的初步掌握。
4. 淺談如何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的發展需要一支專業化水平很高的骨幹教師群體,需要優秀的、有自己教育優勢和特色的骨幹教師引領整個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由於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立足校本,採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教師不應是專業發展的「被動的接收器」,教師應是自身發展的積極建構者。「自覺」、「自主」應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詞。它具體表現為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即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進行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與程度做出規劃,並能自主自覺地遵循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途徑,努力實踐,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發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使教師的成長由自發轉向自覺,由個別轉向群體。可以說沒有一個優秀的教師是師范院校直接造就出來的,優秀教師都是在工作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必須抱著積極主動的心態,尋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資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書籍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當一個教師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非常渴望獲得它們的時候,他就不會放棄任何-個可能通向成功的機會。他會利用、發現、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自覺學習,關注校內外的先進經驗,舉一反三,注意積累自己的實踐歷程並加以理論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說,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是其成長的最關鍵因素。 二、培訓---提升理論修養 一個好的教研組,必須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研組成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養以及較強的組織能力。學校各教研組要帶領本組教師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專項培訓。通過理論學習,養成教師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教師的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請進來。所有走出校園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必須要在校內上一節匯報型的提高課,這樣不僅使培訓的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還使校內的青年教師開闊了眼界。校內培訓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國內外報刊雜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請教育專家或名師來學校講座。學校要為教研組成員提高業務素質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廣大教師自覺的參加學歷進修,把理論學習內化為自覺行動。 三、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 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體備課應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酌情加減、課後反思」的原則。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課本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能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提倡的「三級備課」:即自備、復備、完善。自備,教師分到備課任務後,根據備課要求先行備好教學設計;復備,備課組活動時,由備課教師先行說課,備課組成員就該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見,備課教師根據成員意見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教案,使之更為完善,並在教後及時填寫好「教後札記」,完成「教學反思」。 這種方式有三點好處: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 四、集體評課---案例引領式校本培訓 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每學期要召開幾次全校性的教學研討活動(包括校級評優課、開放日觀摩課、青藍工程匯報課、優秀教師示範課等) ,形成「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備課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並盡可能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集體評課應達到以下目標:其一,評出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能加快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目前,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既要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產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嘗試走班---創建更廣泛的交流平台 學校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要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學校就要著力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學校可試行教師走班制。措施可以課改為龍頭,年級為試點,由各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或者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 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言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還可以籌劃和實現年級大課走班嘗試、跨年級走班、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規范,離不開教研組和備課組平台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個條件的和諧統一,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5. 關於體育教育實習聽課記錄
教育實習聽課記錄寫作技巧
一、聽課記錄的基本要點
聽課記錄包括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教學實錄;二是教學評點。
1、教學實錄包括:
(1)聽課時間、學科、班級、執教者、課題、第幾課時等;
(2)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時採用的方法(多以記板書為主);
(3)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
(4)學生活動情況;
(5)教學效果。
教學實錄通常有下面三種形式:一種是簡錄,簡要記錄教學步驟、方法、板書等;二種是詳錄,比較詳細地把教學步驟記下來;三種是記實。
2、教學評點
聽課者對本節課教學的優缺點的初步分析與評估,以及提出的建議。包括:
(1)教材處理與教學思路、目標;
(2)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3)課堂結構設計;
(4)教學方法的選擇;
(5)教學手段的運用;
(6)教學基本功;
(7)教學思想;
(8)其他。
寫教學評點可以採取兩種形式:一種是間評,把師生雙邊活動後所產生的反饋感應,隨時記錄下來;二種是總評,就是對間評綜合分析後所形成的意見或建議記在記錄本上。待課後與執教者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這里值得提出來的是,在做聽課記錄時許多人偏於記課堂實錄,而不做評點。甚至相當一部分人,記錄的內容多是教者板書什麼就記什麼,成了講授者的「板書」,此外別無它記。顯然這種聽課記錄其價值是不大的。好的聽課記錄應是實錄與評點兼顧,特別是做好課堂評點往往比實錄更重要。
二、進入聽課現場,記錄聽課重點
(略)
三、課堂聽課評價
課堂聽課評價以定性描述為主。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結構、學生參與情況和學習效果等幾方面闡明這節課的得失,既要有觀點,又要有依據,要體現這節課的「質」,為了突出重點,一般不作面面俱到的評價,而是選擇比較有意義的、有典型性的方面作點評。評價還要從建議的角度,指出可供選擇的改進做法。
通過聽課進行課堂研討活動,對提高和促進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個人素質是十分重要的。而如何寫好聽課記錄既是評課的一手資料,也是進行教學研究的依據。
6. 體育聽課記錄及評析 亮點 不足 建議 心得
教育局組織我們兼職的體育老師觀摩了十幾節優秀體育老師的優質課。觀摩後獲益匪淺!
每節課體育老師都充分運用了新課程理念,通過自身精心准備,教學內容安排得體,教學難度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課的結構合理,教學手段、方法多樣,措施與策略運用到位,尤其在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的調動與教師語言的組織和表達更為突出。
下面就談談自己的感受!
首先,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地方主要體現在本課的准備部分,比如活動頭部運動改為用頭寫自己的名字,活動腰部運動改為用屁股寫數字等。從課堂中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無疑被充分的調動起來,營造了一個人人愛學,學中玩、玩中樂的課堂氣氛。
其次,體育與健康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課的教學設計上,老師改變了以往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的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始終把學生主動學習、全面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學生經常帶著探索、好奇的心情進行學習和練習,教師始終把學生主動性,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高效地完成了每節課的教學要求與目標。
在往返跑中,有位同學不慎摔倒,體育老師及時鼓勵他完成,並且讓同學們送出鼓勵的掌聲,既維護了同學的尊嚴,而且還培養了同學們勇敢拼搏的精神,達到了很好的社會適用目標。
體育器材運用的合理、得當、有效。積極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順利實施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體育資源也是體現一位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丁士俊、李忠老師的籃球課以籃球為載體,始終用籃球的各種活動與練習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而且運用的非常合理、得當、有效,可以說把這個球玩得活靈活現。
總體來說,每位老師組織的教學活動緊湊,有序,不拘泥形式但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學生達到了「寓中樂,樂中學」的目標。這些天的聽課為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提供了借鑒,大大開拓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對以後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