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師大少兒英語教師培訓中心的課程特色
1、精品小班化教復學:制使每位學員與老師交流暢通無阻
2、強大的教材研發隊伍:全國新東方名師集體教研,成果同步分享
3、專業的師資陣容:資深教學督導,集團培訓師,校培訓師全程執教
4、完備的學習成長規劃:專業的英語學習規劃大師為學員提供貼身的學習策略及就業道路指導
5、無與倫比的學習氛圍:集體教案討論課,優質課程觀摩,專業的師資點評,全真的課堂演練,讓您的學習更有收獲
6、過硬的資格認證:畢業學員可獲得北師大培訓證書,劍橋少兒英語資格證書
㈡ 北師大培訓寄語及心得
我作為名師工作室的一員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本次培訓多為青年骨幹教師,來自開發區的不同學校,彼此互不相識,而現在大家一起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討論交流,彷彿又回到了十幾年前的學生時期。授課專家們從當前的教育改革形勢出發,利用生動鮮活的事例,詼諧幽默的語言,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理論論述,對我們進行了一次高水平的理論引領。認清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更新教育觀念,拓寬視野,反思工作中的不足。真正讓我們領略了教育專家們的大家風范,也讓我們的頭腦經歷了一次教育理論的大腦風暴。短短五天的培訓,雖緊張忙碌,但也讓我們快樂的收獲著,現談談我的學習心得。
一、 從「教書」到「育人」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現代小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梅玲教授已經是年過八旬的老人啦,但在我們的培訓課堂上精神飽滿、意氣風發,一連講解幾個小時都不休息,這不是對我們這些青年教師職業素養的一次熏陶嗎?教育敘事《泰迪的故事》(插課件)在張教授的口中娓娓道來,故事中的泰迪不就是我們課堂上的所謂問題生嗎?而我們只做了前面那個只關心閱讀、寫作和灌輸知識的湯普森老師。湯普森老師的成功在於從「教書」轉而「育人」,從一個孩子的身上讓她明白了教育的真諦,不是一味地知識灌輸而應關注有活力有感情的孩子們。教師的幸福在於學生比你成功,教師的快樂是孩子們的牽掛,是學生把你埋在心底。而學生有了老師的信任,也會變得格外自信。我們的學生在智力和能力上是有差異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差異,了解學生的心理,培養出適合社會的各種人才。他們不一定將來都能考上大學成為傑出的人才,但只要我們在學生的心中種下了自信的種子,不管他們將來走到哪裡,都將開出燦爛的成功之花。作為一個教師,要留給學生的不光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素質。衡量一個人的標準是能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張教授還把課堂的真諦解釋為「你把學生帶到哪裡?你怎樣把學生帶到哪裡?你怎麼知道學生已經到了那裡?」指導我們有目的的教學,滿足學生的自由度與他們的心理需要。尊重學生、尊重差異,靜下心來學會傾聽。面對差異的學生實施差異的教育,達到有差異的發展。張教授舉例杜郎口和洋思中學的實驗,進一步說明了這些學校之所以能夠有突出的成就是因為他們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關注學習成績的同時更多的關注了學生的身心發展,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結合我們平時的教學,我感到自己在這方面的缺失,平時滿腔熱血為了學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他們,讓每個學生都能考一百分,學生不學時還很生氣,但卻很少去想學生心裡在想什麼,我的做法他們能不能接受,我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了嗎?我教了六年的學生畢業時我留給他們了什麼?想到這些,我不得不用心反思我的教學行為。面對差異的學生我們應當實施差異的教育,已達到有差異的發展,也就是說我們課前要備學生,准備彈性教案,學案與教案合一,讓學生做選擇性的有層次性的作業以及多元的作業評價方式等等。老師要學會放手,放是要引導,對學生要嚴要求但別苛求,學生自己能會做的題堅決不講,學生做錯的題要讓學生想一想為什麼錯,反思的過程比正確的結果更重要,這就是反思的智慧,要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只要進步就有希望,對你擁有的要十分珍惜,對沒有的不要抱怨。老師要把這種陽光的心理傳遞給學生。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對話,用老師獨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學生更多的把知識轉化為智慧和素質,為學生的一生奠基。
二、 學會等待也是愛
趙希斌博士提到教師這個職業是最難從事的職業,因為它不但需要老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從某一方面講,我們當老師的要取悅於學生,這是別的職業不用考慮的因素,所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學生喜歡這個老師,他這科的功課肯定就好,不喜歡老師這科的成績就會很差,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也都明白的道理,也可以說是「愛屋及烏」。當然悅納學生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包括不以粗魯的方式在身體和情感上攻擊學生;以公平、關心、體諒的態度對待學生;特殊情況下要剋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照顧學生的體面和尊嚴,靜下心來等一等,學會等待也是愛,你的等待,你的寬容比指責更能打動學生的心。教育是傳播文明,愛學生是期望,尊重學生是需要。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學生的有些方面有可能一生都難以改變,也不需要改變,我們只能珍視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但千萬不能歧視學生,要學會等待。他可能沒有馬上學會我們教授的知識,但老師的尊重已經深深的影響了學生。就像我們班的吳官路同學,他是一個腦子發育遲緩的學生,雖然已經9歲,個子也比別的同學高,但他的智商卻只有4歲或者5歲的樣子。學習只喜歡背誦,我們讀得多的課文他也能背一部分,但每次班會的德育教育,當別的孩子都拋之腦後的時候,他卻記在了心裡。班裡第一次發放學生奶,別的同學都迫不及待的想把奶喝掉,而他卻把奶攥在手裡,我很好奇,問他為什麼不喝?他一句稚氣的回答:我不喝,我回家讓媽媽喝,老師說要孝敬媽媽。這句話讓我的內心為之一震。也為了這句話,我針對全班學生進行了一次德育教育,號召他們像吳官路同學學習他的孝心。正是基於我一次次的表揚,同學們慢慢發現了吳官路身上的閃光點,從心裡開始喜歡他,也就不再欺負他了,而上課過程中他不時爆發的小插曲也不再是同學們的嘲笑而是一個善意的微笑。老師的愛是什麼?是尊重,是寬容,更是等待。身教勝於言教。身教教的是什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及其感染力,人格是一種無言的力量,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學生從中也會受益無窮。
三、做有價值的老師
北京廣渠門中學宏志班的高金英老師年過六十,卻散發著陽光般的味道,她所做報告的主題是《做有價值的老師》。聽著高老師的報告我就想:如果我是學生,能有這樣一位老師一定很幸福。如果我是老師,能像高老師這樣今生無憾。高老師以鮮活的案例闡述理論,時而溫情感人催人淚下,時而犀利深刻發人深省,時而詼諧幽默惹人發笑,教育的智慧盡顯其中。
「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最初看到這句話時,內心莫名的激動:原來自己從事的工作竟如此神聖。對貴人的理解不言而喻。在現實生活中「貴人」的一點點幫助能讓即將乾枯的小樹瞬間生機盎然。反問自己是學生生命中的貴人嗎?我自認為自己認真、負責、呵護學生,自認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然而聽完高老師所舉的案例故事後,覺得自己相差甚遠,沒有真正全心全意地去關注學生。宏志班的每個孩子身後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他們的家庭是那樣的貧窮,而他們的自尊心又是那麼的脆弱,呵護著這些孩子的是他們眼中最美的高媽媽,高老師用大愛寓教於無形,這難道不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嗎?
聽高老師的報告更像是聽她的單口相聲,教室里笑聲不斷。高老師的講座之所以講的如此收放自如,得益於她那一個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那一段段讓人捧腹的笑話和簡單的小魔術。而那不僅僅是一個小故事,一則笑話,它們都被高老師賦予了教育意義,而且還是那麼的「潤物細無聲」。我印象深刻的是「驢與馬」的故事:一匹馬隨玄奘大師西天取經,回來後對老朋友驢說:其實這十七年來你和我走的距離差不了幾步,不同的是我和大師有一個目標,我們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去奮斗過,你卻被人蒙住了眼睛,在一個地方一圈一圈的打轉。在教學中,我們是不是也會因為某個原因而被蒙住了那雙原本可以展望未來教育曙光的眼睛,或是繁忙的生活、瑣碎的事情,或是追求的不同、利益的沖突等等,讓我們只在一個地方「打轉」?這,實在值得令人深思。高老師將一個個普普通通的道理講得那麼生動,那麼真切,那麼讓人信服,讓這些枯燥的大道理瞬間變得鮮活而充滿生命力,並像烙印一樣深深地印入人心。高老師說一個老師至少會說二百條笑話,還當場給我們表演了小魔術,這些在大人看來的小伎倆足以趕走學生課上的瞌睡,也足以讓學生對老師充滿期待。由此,我認為教師也要與時俱進,用心學習,用心積累,用心賦予一個笑話於新的內涵也是一種學習,有底蘊的老師才有魅力!
高老師的魅力還在於教會了我們要有一顆隨喜心,面對繁重的工作以及家庭所帶來的壓力,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去化解,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當我們無力改變環境的時候,我們就試著改變自己。有理想,有追求,踏踏實實做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應對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高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感觸太多,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很多的機遇,同樣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要耐得住寂寞,能夠沉下心來,去讀一些書,一些有用的書。「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老師!」博覽群書,取之所長,為我所用。用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去,教師的教育工作會如虎添翼,更上一層樓。
下面和大家分享幾句「高老師物語」:
1、我們的教師隊伍現在需要的是一股靜氣,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
2、把學生看做魔鬼,您會生活在地獄里;把學生看做天使。您就會生活在天堂中!
3、我們的學識、我們的人品,我們的態度,直接決定我們的事業的成敗;直接決定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的成敗。
4、在現實生活中,你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你成長軌跡,決定你的人生成敗。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5、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6、讀好書,交高人,乃人生兩大重要事。
7、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四、著手常態的教育科研
一提科研,老師們都覺得特別難做,高深的理論知識和我們又相距太遠,這次聽了王立軍主任的報告才知道,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科研不是讓老師們去總結高深的理論,而是我們平時工作中的一種習慣,簡而言之,教育科研就是老師在教學工作中長時間思索的一個小問題,在思索的過程中調研、記錄、創新。比如語文學科的擴詞練習、古詩配樂朗讀,數學中的分數識記,音樂中的聽音樂繪畫,美術中的黑板塗鴉等等,這些只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的一個個小的課例,但如果能夠長時間的研究思索、可持續,就會成為了不起的課題。同時也為我們的專業發展開辟了一條有效的途徑。靜下心來,研究著、思索著必定也會收獲著。
總之,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遇。社會發展局和教育管理中心的領導給我們提供了這個再學習、再提高的平台,使我們不僅收獲了豐盛的知識還提高了業務素質。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建立終身學習的觀點,通過不斷獲取新的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幹,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為了無愧於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信念,我定會更加努力,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完善自己,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教學中真正起到帶頭作用,力爭做一名讓社會認可、家長滿意、學生喜歡、領導賞識、讓自己無悔的教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無愧於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成為一支真正的領頭雁。
㈢ 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的學院歷史
歷史沿革
1953年7月,我校在國家教育部的直接領導下,舉辦了面向全國高等院校教育專業骨幹教師和學校領導幹部的教育學函授班。函授班的開辦,拉開了我校繼續教育的序幕;1955年5月,根據教育部的指示,我校開始創辦高等師范函授教育,從而成為新中國最早創辦成人高等教育的三所大學之一,同年,高等師范函授教育首先由化學系招生,並於當年9月按時開學;1955年,我校正式成立函授教育處;1980年,我校開始創辦夜大學,並於1985年恢復函授教育;1985年正式成立成人教育處; 1988年,我校正式成立繼續教育學院,開展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非學歷大學後繼續教育和各類專業培訓。
網路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的一種新興形式,較早獲得學校領導及教育專家的注意與重視。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學校即以很大的注意力關注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1999年,學校領導開始積極籌備我校網路教育試點工作,成立籌備委員會,籌建網路教育學院;2000年7月,經教育部批復,我校成為全面實施現代遠程教育的首批試點學校,可以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開展本、專科學歷教育、學士學位教育以及研究生專業學位的非學歷教育;同年12月,正式成立網路教育學院,網路教育開始正式招生。
1985年,原教師培訓學院的前身——高校教師培訓中心創建;1999年,「高校教師培訓中心」更名「教師培訓中心」;2000年10月,根據教師教育和我校事業發展的需要,「教師培訓中心」正式更名為「教師培訓學院」,是當時我國第一家專門從事各級各類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學院。它的成立改變了我國高等師范學院只承擔教師職前培養狀況,著重於教師隊伍職後教育。
2000年10月,原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成立,負責北京師范大學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2000年起正式招生,2002年後停止招生。
2004年4月,原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整合成立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
給播音主持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除去省級台,全國還有近千座省轄市和市級廣播電台、電視台,他們運行機制靈活,求才若渴,人才普遍面臨斷層,名校畢業生難以聘到,人才流動較為頻繁。這個背景下,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晉升的機會較多,可釉一展才華。
㈣ 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豐台教學區的師資力量
劉伯里,1931年出生,漢族。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應用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核學會核化學和放射化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同位素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大網路全書》核化學和放射化學卷副主編、國家同位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委員會委員以及國際同位素學會會員。劉伯里先生為放射化學和放射性葯物化學專家。早期曾從事我國核燃料後處理工程低放裂變廢液處理、核爆炸裂變產物污染苦鹹水的去污、核潛艇原子反應堆第一迴路水放射性的凈化和從高放裂變廢液中提取銫-137、鍶-90等裂變產物的研究,為完成有關軍工任務作出了重要貢獻。70年代後致力於放射性葯物的研究,是我國放射性葯物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已在國內外主要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137篇。研究了鍀(99mTc)、碘(123I與131I)、溴(77Br與82Br)、氟(18F)、砹(211At)、鎵(67Ga與68Ga)、銦(111In與113In)、鉈(201Ta)、銅(64Cu)、和硫(35S)等核素的放射性葯物,特別在鍀葯物的理論設計和應用兩方面取得了系列深入的創造性成果。指導和參加研製的99mTc-ECD和99mTc-MIB顯像劑,獲衛生部一級新葯證書和生產證書,負責完成的「鍀化學研究及其應用」項目獲1992年國家教委甲類科技進步二等獎、及199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及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研製和生產時67Ga、57Co等核素以及顯像劑葯盒均已產生很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還研製出67Ga和111In兩類新的心肌顯像劑。首創了濕熱熔融標記法和冠醚介質摧化交換法,前者用於放射性葯物標記的新工藝,後者實現了低溫快速同位素交換。
王乃顏,核物理學家。福建福州人。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核工業研究生部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與同事們建立了我國第一台在原子反應堆上的中子飛行時間譜儀,測得第一批中子核數據。在國際上對Yb和Tb同位素的中子共振結構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建立和領導開展了核武器試驗中物理測試的許多課題,為核武器的設計、試驗、改進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據。在我國開辟並發展了粒子束慣性約束聚變研究,並取得突出成就,同時創建了相應的研究室。
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昌明,水文水資源學家。湖南汨羅人。195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所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我國地理水文研究領域的倡導者與開拓者。發展了地理方向的水文和水資源學,在水循環、產流模式、水文實驗、農業水文、森林水文、全球變化的環境水文等方面均有建樹,將水文學的地球物理、工程方向與農田水利等方向相結合,建立地理水文學,有系統的貢獻。解決了缺少資料地區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難題;在南水北調環境影響的研究中,發展了地理系統分析,建立了模型;在水文過程、水量轉化及調控研究中提出的多水轉化,深化了水循環理論;提倡的雨水資源化具有概念上的革新。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學鈺,女,漢,中共黨員,1937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環境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林院士1957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系。1980-1982,在美國愛達荷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大學進修。1983年任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系系主任,副教授。1985年任教授,1985年-1991年任長春地質學院副院長。1990年在澳大利亞科學工業研究所(CSIRO)做高級訪問學者,同年底任長春地質學院博士生導師。1992年和1997年分別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和第四屆學科評議組(地質勘探、礦業、石油)成員。1997年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院士長期從事環境地質和地下水管理研究,在地下水模型研究、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決策支持系統、地下水污染機理和溶質運移理論研究等方面均有開拓性的研究成果。曾主持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等多項科研項目。長期進行地下水污染機理和溶質運移理論的研究,建立了我國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質模型、地下水流模擬與預報模型及地下水資源開發與管理模型;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0多篇,專著12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三等獎和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一等、二等獎多項。參加和主持過多次國際學術會議,是第28和30屆國際地質大會分會的召集人和1998年「未來地下水危機國際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現任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會員及國際岩溶委員會理事;國際水文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災害防禦學會理事;中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付主任;環境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礦部學位委員會委員。
黃祖洽,中國理論物理學家。1924年10月2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48年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1950年清華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同年8月被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該所1953年改稱物理所,1956年後改為中國原子能研究所,由科學院和二機部共同領導)作原子核理論研究。1953年開始從事反應堆理論研究,1955年11月至1956年6月去前蘇聯實習,在重水堆的理論計算中曾糾正蘇方原設計中有關臨界大小數據的錯誤。1958年領導並參與了核潛艇用反應堆的初步理論設計,同時也組織了其他一些類型反應堆的理論探索。1960年開始,領導一個「輕核理論」小組對氫彈理論進行預研,同年底開始半時在二機部九院兼職,參與原子彈設計中所需狀態方程、中子輸運、中子引爆裝置等的理論研究及加強型彈的理論設計工作。1965年與「輕核理論」小組一起被調至核工業部九院理論部任副主任(後改北京九所副所長),參與氫彈的理論突破,並領導一些型號氫彈的理論設計。1980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同年被調至北京師范大學低能核物理研究所任教授兼所長,4年後改任名譽所長。曾兼任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第一、二屆成員,《物理快報》主編。現兼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物理學報》及海外版主編,吳有訓獎評審組組長。作為「原子彈氫彈設計原理中的物理力學數學理論問題」的主要作者之一,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作為「中子和稀薄氣體的非平衡輸運和弛豫過程」的第一作者,獲1991年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作為「浸潤相變的研究」的第二作者,獲1995年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發表論文及專著等約120餘篇(種)
陶大鏞,男,1918年出生於上海。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194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經濟系。1942-1946年先後擔任中山大學講師、廣西大學和交通大學副教授、四川大學教授。1946-1948年應英國文化委員會邀請,在曼徹斯特大學和倫敦大學從事經濟史的研究工作。1949年在香港任達德學院教授、《文匯報》經濟周刊主編,後赴東北解放區。建國後,歷任北京大學、輔仁大學教授,《新建設》月刊主編。1954年以後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主要業績:陶大鏞長期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著述甚多,在經濟學領域的貢獻主要有:(一 )關於新民主主義經濟問題,他曾在留英期間撰寫了《戰後東歐的經濟改造》(1948年中華書局版)和《新民主國家論》(1948年世界知識社版)等論著,全面介紹東歐各人民民主國家在社會經濟改造方面的成就,對於正在爭取解放的各界人士認識新中國的前景起了積極作用。建國後,他又撰寫了《人民經濟論綱》(1951年十月出版社版),對《共同綱領》所規定的人民經濟各項重大決策,從理論上作了闡述。(二)在世界經濟方面,他是我國從事這項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世界經濟講話》(1950年三聯書店版)和《世界經濟與獨占資本主義》(1950年中華書局版)等,居於我國最早問世的一批世界經濟學著作之列,他系統地闡述了世界經濟的研究對象、方法以及世界經濟的基本問題和發展趨勢,為這一新興學科在中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1980年他被推選為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三)在《資本論》研究方面,他一直運用《資本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來研究現代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建國前夕著有《戰後的資本主義》(1949年三聯書店版),建國初期著有《什麼是帝國主義》(195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現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1955年中國青年出版社版)等。近年新著有《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版),1981年被選為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四)在經濟思想史方面,他也有深厚的造詣,寫過許多文章,主要著作有《亨利-喬治經濟思想述評》、《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等,現為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名譽會長。主編《外利-喬治經濟思想述評》、《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等,現為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名譽會長。主編《外國經濟思想史新編》、《馬克思經濟思想史》等。
科研項目:主持國家社科規劃「八五」重點項目《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
主持國家社科規劃「九五」重點項目《世界經濟新格局研究》
論文及著作:《戰後東歐的經濟改造》,中華書局,1948年《新民主國家論》,世界知識社,1948年《戰後的資本主義》,三聯書店,1949年《社會主義思想史》,三聯書店,1949年《世界經濟講話》,三聯書店,1950年《世界經濟與獨占資本主義》,中華書局,1950年《列昂節夫〈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學習出版社,1951年,第一著者《人民經濟論綱》,十月出版社,1951年《關於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幾個問題》,中南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一著者《斯大林關於資本主義體系總危機的理論》,中國青年出版社,1954年《什麼是帝國主義》,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怎樣學習政治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兩個平行的世界市場》,世界知識社,1955年《現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中國青年出版社,1955年《社會主義經濟簡史》,中國青年出版社,1956年《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特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亨利?喬治經濟思想述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社會發展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主編《馬克思經濟理論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主編《人類社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北京出版社,1985年,主編《社會主義思想史略》,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年《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陶大鏞文集》(上、下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陶大鏞文集》(世界經濟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共計著作20餘部,論文100多篇。
國內外科技職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經濟學科評議組成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經濟學科評議組成員
社會兼職:曾任第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其中擔任第七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第九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現為名譽副主席),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副會長(現為名譽會長)。
何茲全(1911- ) 中國歷史學家。山東菏澤人。1911年9月7日(宣統三年七月十五)生。1935年在北平大學史學系畢業後,去日本留學,翌年因病回國。1939-1940年接受中英庚款董事會的專款資助,在中央大學歷史系研究魏晉南北 朝史,並在該系講授「中國通史」課。1944年秋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47年赴美國,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讀書,並受霍普金大學資助,協助法蘭西斯教授將範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翻譯為英文。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後回國,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教,先後任副教授、教授,兼任魏晉南北朝研究室主任。
何茲全教授主要集中研究漢唐經濟史、兵制史、寺院經濟和魏晉南北朝史幾個方面。是國內最早倡導魏晉封建說的學者之一。早在學生時代,他就發表《魏晉時期庄園制的芻形》、《三國時期國家的三種領民》、《中古時期大族寺院領戶研究》等論文,論述了魏晉南北朝封建依附關系的出現和盛行。以後,他又在《關於中國古代社會的幾個問題》、《漢魏之際社會經濟的變化》等論文中比較系統地闡發了魏晉封建說的主張。此外,他的《中國中古時期佛教寺院》(1934年)一文,在學術界頗有影響。80年代,他又發表《佛教經律中關於寺院財產的規定》和《佛教經律中關於僧尼私有財產的規定》兩文,把寺院經濟的研究引向深入。他在兵制史研究方面,亦有創見,對世兵制、魏晉中軍、孫吳兵制、十六國兵制和府兵制前的北朝兵制諸問題,他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國古代社會》一書,是他多年研究古代社會及古代向中世紀演變的重要成果。全書分四部分,對西周封建說、春秋戰國之際封建說和亞細亞型東方社會說提出不同意見,並就「人類社會發展道路的同與異」發表獨到見解。
作為訪問學者,他於1987-1988年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講學。中國共產黨黨員。秦漢史學會、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唐史學會和北京史學會的理事、副會長和顧問。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兼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東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東西方文化研究》主編。他發表的論文,一部分已收入《讀史集》和《五十年來漢唐佛教寺院經濟研究》。
李芒,男,1961年生於北京,1984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技術基本理論方向碩士、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視覺和聽覺信息處理實驗室)2000年至2001年訪問學者。曾獲北京師范大學勵耘優秀青年教師二等獎。曾任學校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電子系黨總支副書記。現任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系系主任。
鄭師渠,1946 年生,男,漢族,福建省福州市人,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教研室主任、歷史系系主任。社會兼職主要有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政府顧問、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歷史學科組成員等。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曾發表《論近代中國的文化民族主義》、《歐戰後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的變動》等學術論文數十篇。已經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晚清國粹文化思想研究》、《在歐化與國粹之間》、《中國文化通史》( 10 卷本)(總主編)。
㈤ 教師專業素質培訓總結
開學初,學校組織進行了教師專業提升培訓,培訓學習後我的感觸很多。
1、「學生為本」。此理念讓我們立足學生實際,尊重學生。作為小學教師我們應時時處處以人為本,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獨立人格,維護小學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小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小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小學生。
2、「師德為先」。 記得我國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師表就是指教師的道德行為和意志品質要成為學生的表率和典範。學習並貫徹標准精神已不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即關繫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關系於祖國的未來。學校是培養教育下一代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及神聖使命。
3、「能力為重」。作為教師在使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時,還應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積極開展各項研修活動,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構建現代課堂,提高常態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我們要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
4、「終身學習」。要教育好下一代,使他們成為有用之才。 我們肩上的任務是沉甸甸的。它不光是對我們的職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規范了我們的教學行為,也為我們專業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我們在搞好自身教學的同時還要學習先進的小學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培養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不僅在用學識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我們教師要能夠做到嚴於律己,言傳身教,從思想到作風,從心靈到外表,從言行到舉止,在各個方面都成為學生的表率。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定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職業道德認識、陶冶職業道德情感、鍛煉職業道德意志、確立職業道德信念、養成崇高的職業道德習慣。用愛心育人,師德塑人,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保障教育公平,深化素質教育而努力奮